《全面小康的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小康的蓝图》
陕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的设想和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选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全书的重点课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因此,本课还是一个时政热点。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最后一个板块“报效祖国”的第一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承“知晓国情”“爱我中华”的基础上为学习《机遇与挑战》、《科教兴国》和《神圣的使命》作铺垫。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九年级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解本单元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直观演示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接、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2、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答法。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演绎归纳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思品课的学科特点,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二)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读——思——说——练---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即
1、阅读课文内容,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勾画;
2、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4、通过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自己写出学习笔记,积累自学问题,并归纳重难点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这五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的设想、意图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要变简单呈现知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归纳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结合九年级中考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合作学习,我这样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1、看说变化、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今天迁安人的美好生活,背景音乐《越来越好》,说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自然导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2、呈现教学目标
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学、教、练”的有机结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本节课中要把教师的讲授、问答与学生的读、思、说、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一:“读:走进小康”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已学知识并快速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出有关小康的基础知识,即小康的含义、不同类型及提出时间、实现时间、表现状况及总体小康实现的意义等。
意图:①本目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学难度小,采用“自读—自参—自思—自答”的方法和程序,幻灯的配合可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请学生回答还可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②探究得出总体小康实现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二:“思:品位小康”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意图:运用课本及补充材料,达到新教材避虚就实的目的,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三:“说:畅想小康”
这一活动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本地区或全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的对比和体现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等,分析得出结论并畅想将要实现的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