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一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一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350字 1在阅读之中,令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倾听”这一主题。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佐藤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一个“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因为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的教室从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小手如林,但真正思考的学生却很少,同时,那些有模糊意见的学生则更是缩在了人后,不敢发言,我们看到一节课顺利地进行完了,中间没有阻碍,没有争议,那么这样的一节课有多大意义?改变这样局面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心地倾听,在此基础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用心的倾听,那么这样将比热闹的发言效果好很多。
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多少时候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呢?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
其实我们老师更是如此,应该学会倾听,更要善于倾听。
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将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
关于“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我在教学中也努力想做到这点,但却感觉难度较大。
如今的孩子,个性都很强,比较自我。
作为教师,要把整个班级各种不同的声音都朝着一个中心点聚集,而将潜力发挥出来,再对教学活动予以反思,及时反馈在活动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勤于思考、反思、总结,从而让我们成长得更快,也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我总会抱怨工作太忙碌,教学事务太繁琐,以此作为推托反思的理由,但现在仔细一想,如果少了这一环节,怎能让课堂变得更鲜活、更精彩呢?佐藤学重视学校本身的校本教研,他反复强调,每个教师都要打开自己教室的大门。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多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当教师以来困惑的问题,《静悄悄的革命》为我解开了长期以来的困惑,让我知道了未来的教学我该怎样去走。
作者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这本《静悄悄的革命》是他通过20年来,每周走访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实地考察、观摩所写的一本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著作。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看这本书的确是扔了看,看了仍,反反复复。
但是每次看,确实能从中获益匪浅。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倡的是一场教育改革,他把这一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他所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创造性活动、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如他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专著。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对于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基层教育研究人员来说,他工作的方法与作风是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他提供的经验是那样的丰富和及时;他对问题的剖析是那样的深入和透彻;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样的发人深省!有许多观点和案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3年《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篇_2
2023年《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学,文中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追求并要到达的目标。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人人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平等协作关联,这样有助于创造一种简单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主动性。
能够这么说,学生满意的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
“快乐的课堂”中: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佐藤学先生还说到,“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
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回到到个体的学习。
”幸福签名读到这些语句,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班上,孩子们几人一组,身体放松、气氛简单、毫无顾及地把自己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其他同学倾耳静听后自然地加以讨论、决定、修正、融合,最后达成共识。
因此我们要关爱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相互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等距、等高、等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与在意。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静悄悄的革命》是国际著名专家,日本的佐藤学教授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写的一本书。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 读了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思想方式的“革命”和课堂实践的“革命”迫在眉睫,静悄悄的唤醒,让课堂回到本真,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并且板书了“坚定的信念”几个字,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在教学中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因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那么不善于倾听的老师呢,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讲话时是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的,也对在场的每个学生能否听到或理解自己的话毫无意识。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该开展哪个活动,对学生的发言没有耐心听。
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16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16篇)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篇1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5篇,欢迎借鉴!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一学校推荐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样一本书,我在空余时间试着跟随着佐藤学先生对教育研究的脚步,读了走进校园里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先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教育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此书分了四个章节:1、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2、改变教学——学校改变3、设计课程4、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
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一小节,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
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可是有多少教师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学生呢?这本书正启示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1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
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
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
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
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
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篇
[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 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是日本作家佐藤学,文中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一个教师需追求并要到达的目标。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之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赋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恭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作为一位教师,如果我们人人做到温和可亲,平易近人,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平等协作关联,这样有助于创造一种简单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主动性。
能够这么说,学生满意的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 。
“快乐的课堂”中: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佐藤学先生还说到,“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
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回到到个体的学习。
”读到这些语句,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班上,孩子们几人一组,身体放松、气氛简单、毫无顾及地把自己或者深或者浅、或者对或者错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其他同学倾耳静听后自然地加以讨论、决定、修正、融合,最后达成共识。
因此我们要关爱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相互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等距、等高、等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与在乎。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关于《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精选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篇1“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以上所引出自《静悄悄的革命》,作者佐藤学,一名做事态度极其认真的日本人。
刚拿到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反应是:“估计这又会是一本充斥教育理念,生涩难懂的书籍。
”因此一直将这本书放在家中,书本上都落上了灰尘。
寒假过半,想起有读书笔记的任务,故选一暖洋洋的午后,准备读读该书。
拿起这本书翻了几页,然后就停不下来了。
我的感受是等你真正开始读这本书之后,你会被佐藤学先生的认真、朴实,尤其是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一针见血的批判所震动。
比如,对虚假主体性的质疑。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少人为学生主体性摇旗呐喊,但常常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佐藤学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主体性”神话。
这种“主体性”神话的观点把“学生”的要素推到了极致,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要素。
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不能活生生地割裂,不能凸显其中一个因素或加以夸饰。
虽然佐藤学先生是对日本的课堂进行观察后总结的“主体性”神话,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样的吗?作者这段话让我会心一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几个地方(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儒教圈的国家)在把‘主体性’绝对化的同时,其教学的状况又是世界各国中,被大一统教学形式最顽固地支配着的地方。
”你看,佐藤学先生揭露得多彻底,切中时弊,让人读来酣畅淋漓。
当然,佐藤学先生描述完“主体性”神话现象后,同样批判了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1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15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1暑假,认真拜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静悄悄的革命》。
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
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例题3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通过浏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发现,这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它是平均分的另一方法——包含分,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结合课程标准和知识点,可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即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扩充“平均分”的概念。
2.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传统的备课资料中建议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情境图的操作,8个果冻,每2个一份;二是一堆学具,每2个一份,使学生既明确分的方法,又在头脑中搜寻前面学习的“等分”。
然后将情景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的通过回顾、比较明确此种分法得到的结果:每份也是同样多,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但是如果按照传统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将会是平铺直叙,毫无悬念的,学生按部就班,机械接受,激发不了学习的兴趣。
我想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1.改编了原来教材中出现的分8个果冻情景,把例题改为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分12颗糖果。
先让学生体会“每2颗分一份”的实际含义,再通过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协调统一,强化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达和含义的理解,为除法含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将分得的过程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2里面有6个2。
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完成‘把12颗糖果,每6个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的教学。
再把两种分法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要分的糖果总数虽然都是12颗,但是每份的数量不同,分的份数也不同,分析理解6个2与2个6的区别。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_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模板11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_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模板11篇)《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_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第1篇这些年来,我读过的书都不计其数。
而且每一本书都有各自的含义,都利用了许多方式来告诉我们一些大道理与小道理,让我们学以致用。
众人皆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一本好书,你就能多进一步阶梯,可如果你是囫囵吞枣地乱读一通,那么进步的阶梯将会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将会步入另一个不同凡响的世界。
不要以为读一本好书很难,其实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读书时,你要敞开你的心扉,在不同的环境下幻想书里面的人物与场景。
并非亲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云呢?而且,读书时最好不要抱着各种干扰,要做到“心如止水”、“心无止境”这八个字,在这种环境下读书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只要你做到以上几点,即可成功!当然,读书也是分好与坏的。
你读的书可以是小学生校园类型的,也可以是有关学习类型的,这些都是好的。
而坏的书是不适合小学生看的恐怖书还有古灵精怪的书。
我曾经读过一本恐怖的书,自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对黑暗特别敏感,也变得胆小如鼠了。
这些坏书可真是害我们小学生不浅啊!所以,当我读了好书,清楚了心智时,也是我不在畏惧的时候了。
读书对我们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它会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与素质教养,也会丰富我们的大脑,素描出一片又一片数不尽的书籍园林。
书,是阶梯,让人步步高升。
书,是船帆,引领着人们迈向无尽的书海。
书,是大树,孕育着一个又一个色彩鲜明的果实。
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将你的所有才华都展现在耀眼的舞台。
当你喜悦时,书会让你丰富知识。
当你伤心时,书会让你重新自拔。
当你生气时,书会化作雪尝试着让你消气。
当你腼腆时,书会让你仪表堂堂而又不失风度。
读书,会让我们天天向上、永垂不朽、受益匪浅、马到成功!《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_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第2篇最近我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乍听这一书名,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轰轰烈烈”、“血腥”、“战争”等这些词汇,心想难道是因为庆祝建D90周年,要求多读一些有关革命历史的书。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10篇篇一去年我们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给我们无比的震撼。
今年学校组织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油然而然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很有启示。
“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研究成为研究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研究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研究,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
研究,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
值得庆幸的是学校施行的飞翔课堂正往这方面走,以往教师往往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学生回答。
现在有一种教学称为“化错”教学,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错误的发言要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孩子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发言与他们形成对话,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每个孩子都安心发言,无拘无束地交流。
因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孩子发言的态度,认真地听取每个孩子的发言并做出敏感地应对,慎重地选用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孩子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8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精选8篇)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下面欢迎大家阅读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篇1再读《静悄悄的革命》已是第三次。
读佐藤学的书有共鸣也有疑惑更有费解,因此不得不再读,又读。
真的让我说说心得体会,还觉得茫然不知所感,几点碎碎的感想难成片段。
首先最打动我的是“静悄悄的”这几个字,我喜欢读书,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最喜欢静悄悄的感觉。
其次是我经历的课堂中,用大一点的时间单位来表示有三十年之多,就作为教师后的感受而言也有二十年之久,“静悄悄的”感觉着实不多。
静悄悄,它不是死气沉沉。
死气沉沉让人压抑、乏味、倦怠甚至讨厌!静悄悄,怎么说呢?它像是静听春雨沙沙----惬意、满足、喜悦、惊讶,想象花重锦官城的渴望;又像是独感冬风怒号----温暖、安全、幸福、踏实,产生能饮一杯无的相邀。
课堂要是这样有“静悄悄在生发”,那是多么幸福的啊!所以要革命。
他极其深刻的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我由此想到了历史的变革与革命,轰轰烈烈也许是一个关键事件吧,也许是一个导火索吧,也许……反正一个良好的长久的生态的呈现都会伴随着一种旷日持久的革命在悄悄的进行。
这或许就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在路上”吧,我们只要一直虔诚的在追求的路上,就好!这里面有些理念和观点我还很费解,但也有让我豁然开朗的顿悟,成为一个关键的拐点,由此解开了心中多年的困惑,走出一个瓶颈后便有一个迅速丰富的成长。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的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由此,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在拐点处重生,多年的纠结获释。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校长布置我们读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来我向来对含日本二字的一切都有抵触情绪,但细细读后,却被佐藤学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建立“静悄悄”而又不乏活力的课堂现在我们所欣赏的一些名优课,都是以“热热闹闹”的课堂为主。
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
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静”是指这一场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革命,而是“从一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静悄悄的革命”。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地、默默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中去。
“静悄悄”和“活力”这一对词汇看似相反,其实并不然。
“静悄悄”是一种学习环境,是教学改革发生过程的一种状态;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一种状态。
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取得收获。
二、学会倾听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我们现在都提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就应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文是《静悄悄的革命》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最近我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乍听这一书名,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轰轰烈烈”、“血腥”、“战争”等这些词汇,心想难道是因为庆祝建党__周年,要求多读一些有关革命历史的书。
拿到此书,认真读来,实感惭愧。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在考察了日本各地不少不同类型的学校后写下的,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学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这种“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此书论述了许多新的观点,更多的是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
在积极推进“课改”的今天阅读本书,真是受益非浅。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贴近我们学生教育的观点,联系我的教育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关于“主体性”神话。
佐藤学先生说“要看到教室里的风景,就要看到课堂中主体性的发挥。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
就像在我们学校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需要始终是我们教师最关注的。
但考察当前的学生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主要表现是:不少教师仍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多是“我说-你听”的关系、“我要求-你来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上,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不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立标准,而是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展,等等。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
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静悄悄的革命》是我读到的佐藤学先生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为《教师花传书》。
阅读这两本书带给我十分不同的感触。
阅读《教师花传书》,仿佛来到了春天里。
樱花树下,春风拂面,安静而舒心地倾听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谆谆教诲。
而《静悄悄的革命》仿佛真得是一场“革命”,总是不由激发起我对现实教育生活中“课堂改革”的回望与对照,时而失望,时而愤怒,时而面红耳赤。
佐藤学先生在序中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切实的成果。
”日本的教师正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
虽然佐藤学观察与描述的都是日本的课堂与教育中的现状,但作为一名中国老师,对于书中的概况,尤其那些“混乱”与“问题”,却那样熟悉,仿佛那就是我们最为真实的课堂写照。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的课堂或许还要更加糟糕。
近十年教龄的我也“有幸”体验过一场所谓“课堂教学改革”。
那些看似科学、先进、响亮的口号足够唬住大批对课堂、对教学知之甚少的老师。
如果嫌这样的说法尖酸苛刻,那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听话的老师”。
我就是其中一位听话的老师。
在那次热闹的“改革”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主动”让出讲台,站在教室的犄角旮旯里,闭上嘴,流露着温柔、会说话的眼神,观看学生热闹的表演。
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明白,那只是一场提前彩排过多次的表演,在某些重要场合展演。
当听课领导离开,课堂一下子再回到从前——学生从讲台上下来,老师重新站上去,从纯粹的“学生主体性”再一下子变回纯碎的“教师主导性”。
或许观课的老师心里更明白,只是他仍然需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或许他也只是其中一位“听话的领导”。
那时我带小学高年级英语。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几乎全靠课堂上的领读以及跟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一、为研究态度所感动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因为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的印象。
他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对行动研究从不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就如他书上说的“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20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着行动研究,摒弃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学校,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用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坚持实事求是,认为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真实交流自己所感受的,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为此他发现“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为自己最初5年的行动研究的力不从心,充满着自责和自厌的情绪,但通过20年来的坚持,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佐教授还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现象、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如在“谈到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_息息相通”中,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叙述着一个“浦公英学习”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原田老师是一位能够与学生产生绝妙感觉的教师,但原田老师拒绝“齐步走”,终于选择与学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会失业也不管了”的决定,原田老师和学生一起经历“浦公英学习”,但当原田老师代课期满以后,没等浦公英开花,全被校长拔掉了,佐教授为之可惜,深深叹息“这些浦公英不是杂草,而是学生、家长和原田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啊”,批判当前教育没有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缺乏能够发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长春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佐藤学。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
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1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
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
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
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
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
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透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
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为日本名牌大学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向在用心地推进这一“静悄悄地革命”。
正因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倾听潜质欠缺,我十分注意这方面经验这本书中首先从倾听开始抓起文中的许多观点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浅。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2从群共享中下载了《静悄悄的革命》。
仔细拜读后,发现日本的教师和我们很相似。
它其中提到的虚假的主体性,悬在半空的主体性……深有同感。
他所倡导的润泽的教室正是我们此刻在发奋的目标,它里面提到的一些教师的惯用语在我身上也能找到。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这一段时间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刚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现在虽然看完了这本书,但是很多内容还没来得急细细消化,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到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当我看到这一内容时,我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不缺一节课但是教学效果却总是一般般?原来我的课堂缺少倾听,尤其是缺少用心的倾听。
每节新授课前我会根据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课前或者是课上预习,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接受能力慢一些,于是课堂就变成了优生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对于那些接受慢的学生,由于课堂节奏太快,他们听是听了但是没有时间好好的消化,就和我一样,书是看了但是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因此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那必须让课堂变成用心倾听的课堂,不光是要学生学会相互倾听,我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他们的最佳听众。
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用委婉的语气,适当的开导与纠正。
同时,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
接下来我还要再仔细研读这本书,结合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改变我落后的观念。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从学校内部的关系来看,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学校应该是师生一起学习、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第一篇: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这一段时间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刚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也许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现在虽然可看完了这本书,但是很多内容还没来得急细细消化,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看得出来提过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图书室”。
当我看到这两项内容时,我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不缺一节课但是教学效果却没错总是一般般?原来我的课堂缺少倾听,尤其是太少用心的倾听。
每节新授课前我会根据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课前或者是课上预习,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但是也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慢一些,于是课堂就变成了优生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用侃侃而谈,但是也有学生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用心倾听听听同学的回答,对于那些接受慢的师生,由于课堂节奏太快,他们听是听了但是没有时间好好的消化,就和我一样,书是看了但是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因此学习效果就越来越低。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那必须让必需课堂变成用心倾听的课堂,不光是要学生学会相互倾听,我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谈话内容,更要师生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他们的最佳听众。
对于小学生的错误回答,要用委婉的语气,适当的开导与纠正。
同时,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学生心扉都能掀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获得关注。
接下来我还要再仔细研读这本书,结合书中的许多学说和案例,改变我落后的观念。
第二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互补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
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系统分析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了为实践提供形态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空荡荡革命。
下面就读了序言这本书后谈一些我的成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育人在先。
孩子的教育没有回头路。
在今天,教书育人仅靠敬业来支撑远远是不够的。
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
我们的眼光放在绝不能仅仅放在升学上时,更要辨认出孩子们五年、十年之后的发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有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学生不单单是好比学校一方面的事情。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应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丰硕的成果。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这种学生家长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神情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
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互不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利于课堂教学活动。
如化学《溶液的形成》一课中,我们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导入是通过把概念设成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的,并在课堂中讲评这个概念。
学生基本是背单词掌握这个概念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明确提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这是因为学生缺少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会,只有让他去亲历体会,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懂得提出风险问题,并尽力去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去感受,我们做了这样的修正,假设过年的时候老师到假设你家出去玩,你会冲糖水给老师喝吗?指导老师想喝很甜的糖水,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什么发现呢?这样一改,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易懂,会主动的去完成这个家庭大些实验,在他切实体会后,会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懂得溶液为什么会被分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沼泽化两种情况,有心的同学还相互之间能发现这两种溶液之间的转换。
有的老师会说,“这样改过以后,给学生的空间是上大了,但是学术研究难度加大了,没有以往的学案非常容易容易操作了,因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实际上学生远比我们想象能力要强的多,关键是我们的若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教师不是“演员”,学生更不是“观众”,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所,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教师的作用就是“剧本”的编写和活动的群众组织。
所以,请相信学生,他们远比你想象的出类拔萃,他们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解放我们的思想,才能让学生飞的更高!第三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走进《静悄悄的革命》——《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乍一拿到这本书感到很疑惑,该不至于是有关于历史革命题材的书籍吧,为什么这时候要我们一线教师了解日本的革命历史呢?细度之后才知道这个“革命”是取自于教育实践、萌生于教室之中,是关于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同学们崇高崇高的敬业精神、敬佩务实的机关作风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他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真真切切的背负、没有精辟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学作好工作的。
也让我方法论对教育教学在工作中的实践、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感悟思考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
本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在某次研究会上讨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录像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的无条件的已连续连续发言,教师针对每一个几乎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补充。
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意思变得明了了,但是发言和发言之间微妙的相互碰撞或者是相互联系却没有消除出来。
(其实佐藤学老师所列举的这一事例,也正是我们比较突出今天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老师们知道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读得太少,没有深入浅出的对于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和理解。
最后有一个老师的发言了这一问题,中在这里我把书中的原话解译出来就是:“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授课成败的是,很恰当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的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文本的最佳方法。
只有理解了,才能与本版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理解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领略文本的语言魅力。
感悟思考二——要善于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
本书中才佐藤学老师老师所提到的关于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诗人垘原资明对于“交往”进行了分类,他把交往划分为四种类型:只有一方讲话的“单项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响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
可以肯定的说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应该划分为“一言堂”的单项交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今天,“一言堂”、“独角戏”早已经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最为少见的“双向交往”,这的确是让人感到恐惧欣慰的。
但是我在具体教学中“异向交往”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无论是相貌特征还是性格特点都不可能是相同的,有机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对于同一个现象或者问题每一个学生的看法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相同。
所以对于我们数学老师来说,有责任有必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本站向你推荐)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进行思维大碰撞,这样才能达到交往的最佳效果,也是我们教师拥护学生个体差异的学生体现。
如果教师对于教师不同的见解置之不理,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下去的话,不但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会让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从而变得非常变得浅薄和单薄了。
感悟思考三——注重倾听,打造实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送出现这种现象,那活跃就是在课堂之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在上默默无闻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同学的成绩。
在考试中所那些中考十分优异的成绩,上为往往属于在英语课上并不是表现的太活跃的同学的。
有时我也很纳闷,按道理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涵义同学,他的成绩才应该是优秀的,因为只有只有发言了才能说明其对风险问题有了见解,这也是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一种表现啊。
可事实并非如此,左老师对于“创设一听为中心的教室”让我茅塞顿开。
他让我知道了“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表达意见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究竟怎样才能打造以听为中心的说话课堂,让教学有实效呢?左老师在多年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首先,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的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的小学生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
其次,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反应,应能慎重的选用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
在此基础上,我想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有趣的人物神话故事等途径,努力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看上去让课堂变得格外有实效。
当然“冥冥之中一天建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长期坚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持续提升自己的课堂实效。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佐藤学老师崇高的至高无上敬业精神、务实的崇敬工作作风让我为之敬佩和敬佩,他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没有深入浅出的探求,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佐藤学老师为榜样,融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现在开始就参与到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去,并下定决心将这样的革命十月革命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文学事业完成教育事业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曼海完小童艳芳《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
初见书名,并不明白所谓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更没有听说过佐藤学昌明。
只是想搞清楚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于是打开这本书开始翻阅,才发现“静悄悄的革命”讲述的是教室里的一系列变革,即“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我读着读着对这本书越来越感兴趣念完了,就开始慢慢地品读《静悄悄的革命》,从关上扉页的那一刻起,我的懵懂,好奇,疑惑??慢慢也得到了回应和解答。
书中说到的很多东西,和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碰到的实际问题,是多么雷同甚至多么相同,怎能不并使我揪心和震撼!折服深深被佐滕学的研究强硬态度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