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 4-佛教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如魏晋玄学, 便深受佛教般若思想的影响。般若典籍谈空说无,正是玄学所崇尚的境界。
故在南北朝时期,般若经典的翻译及弘扬成为热潮。而隋唐哲学的内涵主
要是佛学,如果离开佛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史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了。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 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 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 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 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因而也有人说,宋明理学是 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且不论宋明理学的兼收并 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没有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等众多石窟中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没有巍峨梵宇中的诸佛菩萨雕塑艺术宝库将减少一半以上的珍藏中国雕塑史也决不会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么丰厚那么有份量
佛 教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晨
幸 福 人 生
暮 诵 读
每天定时参加早晚课,能够让心安住在善所缘中,
训练安住的力量,培养定力。
诵读的过程又是培养善心相续的过程,让佛法智慧
渐入心田,为生命播下善的种子。 反复诵读令法在内心生根并成为数数思维的源泉,
成为指导生活的人生智慧。
红尘喧嚣处,聆听清凉法音。 世事纷扰中,观照心念起落。 恭 听 慈 经
佛教基础知识PPT课件
-
21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上有六欲天,中有人畜所居住的四 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 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想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 无色界,是色想俱无但识心住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
-
31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 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 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德;二引蔓旁布义,喻比丘度人不绝之德;三馨 香远闻义,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四能疗疼背义,喻比丘能断烦恼之德;五不背 日光义,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亲近承佛事佛法也。)
-
4
佛教的生命观:十法界 佛教把生命层次分为十个等级:十法界 其中四种圣人和六种凡夫
-
5
六道凡夫简称“六凡” 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也指的是这六道
六凡
天 道
阿
人
修
道
罗
道
畜
饿
地
生
鬼
狱
道
道
道
-
6
十法界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 菩萨法界:自觉、觉他,觉行未圆满之境界 缘觉法界:修十二因缘而达到解脱生死之境界 声闻法界:以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解脱生死之境界
二、比丘尼,(亦名苾刍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 律仪,故应次于比丘。又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比丘之后。
三、沙弥,梵语沙弥,又云室利摩理洛迦,华言息慈。谓止息世染之情, 慈济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时,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是名沙弥。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第一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的佛教——禅宗 第三节 中国的佛教 禅宗
第一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约前566释迦牟尼(约前566566 486) 前486)原古迦毗罗卫国的 一位王子,名叫乔达摩· 一位王子,名叫乔达摩·悉 达多。释迦,是种族名; 达多。释迦,是种族名;牟 是尊称; 尼,是尊称;合起来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是“释迦族的圣人”。至于 他的本姓乔达摩, 他的本姓乔达摩,意思是 最好的牛” “最好的牛”,名字叫悉达 意思是“ 多,意思是“达到目的的 释迦牟尼略早于孔子, 人”。释迦牟尼略早于孔子, 他与孔子、 他与孔子、耶稣基督和穆罕 默德并称为“ 默德并称为“世界四大圣 人”。
二、禅宗的基本观点
1.见自性 见自性 2.顿悟 顿悟 3.无念 3.无念 4.证实相 证实相 5.自由 自由
三、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一)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 面对大千世界, (二)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寺塔建筑 (二)石窟艺术 (三)小说文学 至于佛教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 至于佛教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文学等 方面的广泛影响,更是不胜枚举,。此外, ,。此外 方面的广泛影响,更是不胜枚举,。此外,佛教的 某些语言,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苦海无边, 某些语言,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如“苦海无边,回 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僧多粥 善男信女” 芸芸众生” 罪孽深重” 少”、“善男信女”、“芸芸众生”、“罪孽深重” 等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 等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
(一)四谛经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 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 说教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 大冲击,并逐渐形成庙神 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 俗。
14
五台山
普陀山
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
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神仙思想,把“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作为道教追求的最高目的。 道教是把神仙思想、道家学说、方士之术以及民间巫术综合起来,理论化、宗教化的产物。
道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观点,迎合了 封建统治者的愿望。
道教修行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成仙,认为人 只要返本还源,与道合一,就能成为灵魂常在、 肉体永生的神仙。
24
阿炳与“二泉映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 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 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代表作品《二泉映 月》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 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 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 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 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8
隋唐时期,佛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和禅宗。 禅宗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也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唐代宗派佛教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9
二、佛、佛法、佛经和佛寺
佛教认为佛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的智慧,是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所不知的智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影响广泛存在于音乐、绘画、 雕塑、建筑等方面,尤其对 寺塔艺术和佛窟艺术影响。 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 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成 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艺术 宝藏。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 这些说教对人们的心理 造成巨大冲击,并逐渐 形成庙神膜拜和超度亡 灵的信仰民俗。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求法的 佛教
第一节
求仙的 道教
第二节
三教合流
第三节
2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玄奘(zhidao602年-664年),是唐朝 著名的“三藏法师”(对精通佛教圣 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9
大乘佛教
乘是车子、运载的意思,大乘即大车子,小乘即小 车子。它们的喻义是搭乘佛法,离开苦难的此岸,到达 快乐的彼岸。之所以称为小乘,是因为小乘的小车子只 是用来运载自己(度自己)的,而大乘的车子不但运载 自己(度自己),而且还用来运载他人(度他人)。小 乘倾向自觉,只求自己觉悟而脱离生死,并无济度众生 的意思;大乘则在自觉之外还要觉他,要救度一切众生 而同登彼岸。大乘佛教认为,修行的过程必须是一方面 通过思辨、禅修获取无上的智慧;另一方面以利乐众生 的慈悲心,做种种助人、度人的善行。
31
道教方术,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其中的命、相、卜,显然属于唯心主义和迷信范畴, 但尽管如此,其中一些方法在心理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如“山术”中的食疗、筑基、拳法等,“医术”中的方剂、针灸、等,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重塑了中华民族知识分 子的精神品格,丰富并发展 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佛 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语 言、新的文体、新的意境、 新的遣词命意的方法,对中 国的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 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诗佛王维
佛教的现代意义
佛教视逆为顺的人生态度, 对于饱受生活艰难的人讲, 不失为一种对待逆境的超脱 手段。而佛教,在物欲横 流的纷扰世界中,不失为一 种超脱、潇洒、自由的风度。
出游四门
佛教的起源
一天夜里,释尊叫自己的马 夫车匿跟随,骑着心爱的坐 骑,离宫出走。可是 “城 门紧闭,出不去。于是四大 天王各捧一只马蹄,太子连 人带马跳出城墙。是为释尊 “出家日”。汉传佛教将这 一天定为农历二月初八。
夜半出城
佛教的起源
最初释迦牟尼在摩揭陀一带 寻师访道,又在尼连禅河边 独修苦行。据说他逐渐减少 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 如此企图通过对身体的折磨 以求得精神的解脱。然六年 苦行,身体消瘦,形同枯木, 却并无所获。
右图:蓝毗尼园遗址(位于今尼泊尔之 派勒瓦地区)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佛教的起源
释尊是从母亲右胁降生 的。降生后即走了七步, 步步生莲花 。然后一手 指天,一手指地,说道: “天上地下,惟我独 尊!”这时,有两条龙, 一吐温水,一吐凉水, 给释尊洗澡。
释尊诞生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生后,净饭王请阿 私陀仙人为他占相,仙人预言 道:“这位太子如果在家,将 来可以做威震四方的转轮圣王。 如果出家了,可以成为引导众 生觉悟的佛陀。”释迦牟尼出 生后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就去 世了,后由其姨母波阇波提抚 养长大。
六年苦行
29岁离家求道。苦修6年
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第四课古代宗教(实用模板)
古代宗教模块一原始宗教说到宗教,有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偏颇的思想意识。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代宗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和全过程,甚至很多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早在尚无成文历史的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人类最早的宗教,而且在很长一段的原始社会发展时期,仍存在着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被称为原始宗教,多表现为对植物、动物、天体等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生殖、图腾和祖先的崇拜等。
这些表现了早期的人类对外界及自身的意识,具有自发性、地域性、氏族性、象征性等特点。
项目一 自然崇拜天体崇拜自然力崇拜自然环境崇拜 动植物崇拜主要指对日、月、星等天体的崇拜。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主要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 主要指对山川湖海等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崇拜的种类很多,小至昆虫、龟蛇,大至虎豹熊罴,有野兽,也有牲畜。
植物崇拜也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一种是对农作物的崇拜,其次是祭树神,均是祈求丰收、平安等。
项目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把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看作与自己的民族有某种特殊关系,是本民族的象征和保护者。
图腾崇拜体现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旗帜、舞蹈、服饰、文身、祭祀仪式及各类器物的装饰等。
项目一先秦诸子图腾崇拜发展的三个阶段010203对动植物直接认同、崇拜,建立幻想中的血亲关系。
构建半人半兽或人兽结合的图腾形象部分重要图腾随着氏族、部落的扩大、融合而被不断地综合化、艺术化。
项目二 史学的发展从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发展而来的龙凤崇拜逐渐形成一种龙凤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目三祖先崇拜早期祖先崇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二是对先祖美德的赞美,即崇拜的是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从中发展出圣贤崇拜,成为人文主义的文化理想,起到了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强化氏族团结的作用,有利于氏族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文化概论 佛教文化
自古名山僧占尽:四大佛教名山 (1)五台山与文殊菩萨(释迦右胁 侍)
(2)普陀山与观音菩萨
普陀山梵音洞
观音菩萨
至 心 称 圣 号 即 蒙 显 应 慰 群 情
默 祷 观 金 身 不 舍 大 悲 示 妙 相
观世音菩萨
(3)峨眉山与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释迦左胁侍)
(4)九华山与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
佛教节日
第二,社会观: 绝圣弃智、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绝圣弃知,民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3、缘起论和“四法印” 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内容,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特
征,阐述了宇宙万物万法皆由因缘所生之相状及其原由。 (1)无造物主,而是“果从因生”,“因又有因,缘又有 缘”。 (2)无我,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类。“人无我” 即人空,人身不外乎是色等结合而成,没有永恒的自在的主体; “法无我”即法空,宇宙一切皆由因缘而产生,不断变化,没有 永恒坚实的自体。 (3)无常,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永恒的固定的状态,只是“因 果相续”的“刹那生灭”。 (4)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西元前6世纪创立,与基督教、 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现代佛教可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二大传承,其中北传佛教 又可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因此佛教又可分为三大传承。
_中国佛教
净土宗 净土宗是依据《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 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 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五世纪的慧远是它的创始 者,六世纪的昙鸾和七世纪的善导是它的重要弘扬 者。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 一定要静坐专修,只要信愿具足,一心称念‚南无 阿弥陀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 由于简便易行,不拘形式,能舏受广大群众,因而 使净土宗在中国得到特别广泛的流行。
2.缘起论。‚缘起‛是佛教对世界万物毕竟空的缘由的解 说。佛家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一切事物的生起 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没有必要执着,人生亦是如此。人生由无明、行、识、名色、 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素和合而 成。无明缘行,由于无知而有种种世俗的意志活动生起; 行缘识,由于意志活动使心识向意志活动相应的所处投生; 识缘名色,在母胎中身心得以发育;名色缘六处,胎儿形 成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合和心;六处缘触,胎儿 出生,感官于外物接触产生触觉;触缘受,年龄增长,人 对外物产生苦乐的感受;受缘爱,人生进入青年,对外物 由感受而生贪爱;受缘取,成年后,贪欲转盛,对享受执 着不放;取缘有,执着的追求转化为思想行为;有缘生, 此世的行为导致来世的果报;生缘老死,有生则必有死。
儒家、道家、佛教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主体。即佛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必须了解中国佛教。 正如赵朴初所指出的:‚不懂佛学就不能全面弄懂 中国文化‛。
一、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 乔达摩,佛 教徒尊称其为‚佛‛或‚世尊‛。佛的意思是觉悟 者。相传,佛祖 29 岁出家苦修,立志为众生寻找解 脱痛苦之路,后来在菩提树下静思觉悟而成佛。
(完整word版)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 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彻底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中国文化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可没。
本文通过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详细讲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道家儒家文化佛学[正文]一: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中华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的民族.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扎根、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信仰的宗教,而且长盛不衰。
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百姓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
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两千年来,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断地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佛教终于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二: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佛教参与其中,并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而道教也开始中兴,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产生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全面精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㈢.佛教教义
3.“业报轮回说”
佛教教义的基本思想是: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释迦牟尼建立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 生命现象论。
三世因果:前世、今世、来世。三世业力互为因果,
六道轮回:生命的种类分为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 (界于天魔之际),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因 善恶程度而在六道中沦为一道,行善可提高轮回的层次, 但只有皈依佛法,虔诚修炼,觉悟成佛,才能跳出六道, 超脱轮回之苦。
1.欲界: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 2.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 3.无色界:界内众生但有意识,而无情欲。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佛教的创始与教义
㈠.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创立 ㈡.佛教的宇宙观——“三界”、“大千世 界大”千世界:
佛教以一个日月系统为作为一世界的单位, 累计1000个日月系列的世界,名为一个小千世界; 累计1000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累计 1000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如此三千 大千世界,在这无垠无限的宇宙,至多如河沙数 量,不可计算。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派
●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 使臣伊存来朝,博士弟子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从此, 佛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中国公开传播。
●汉晋时期,佛教初入,中国人把它看成一种神仙方术。 佛道的夷夏优劣之辩,《三破论》佛教破国、破家、破身。
● 佛儒关于忠君孝亲之辩,子曰:身体肤发,授之父母, 不能随便损毁,削发、单身,是不孝也,对君王不行跪拜之 礼,是不忠也。对曰,一人得道成佛,全家罪孽清除,是谓 孝;不拘小节形式,有忠君爱人之心,是谓大忠,宋代禅宗 名僧契嵩以佛之“五戒”会通儒之“五信”,不杀生即仁, 不偷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饮酒即智,不妄语即信。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讲 佛教与中国文化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 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 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 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 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天龙八部》
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性格所决定, 在中国传播与发达的主要是大乘佛教
“自度度人”“不断烦恼而得涅槃”→入世 精神 修持简便易行→居士佛教
丰富的学术文化内容→文化发达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佛教的传入
两汉之际
“汉明求法” 《四十二章经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 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 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 “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 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 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 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十四石 函中,登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处处修 立佛寺。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 国内清宁,含识之类蒙恩受赖,于今不绝也。 (《出三藏记集》卷六)
6、佛教对科学的影响
7、佛教对民俗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文学Βιβλιοθήκη 《西游记》唐僧,玄奘 《瑜伽师地论》 《大唐西域记》 《成唯识论》
《红楼梦》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佛教文化
场峨 嵋 山
— 普 贤 菩 萨 之 道
佛教文化
地藏菩萨:孝道
观音菩萨:慈悲
文殊菩萨:智慧
普贤菩萨:实践
佛教文化
七、佛教对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一)佛教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1.语言文字:单音词有:
“色”、“身”、“名”、“相”、 “性”、“义”、“识”、“道”、 “业”、“律”、“理”、“欲”、 “贪”、“智”、“慧”、“行”、 “戒”、“见”、“信”、“爱”、 “觉”、“观”、“灭”、“受”、 “有”、“无”、“非”、“净”、 “苦”、“圣”、“悲”、“慈”、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
禅宗与传统文化
禅宗=佛教思想+中国传统哲学 是佛教理论的世俗化、中国化,不离 世间,又超越世间; 宋宗杲大慧禅师说:“世间法即佛法, 佛法即世间法。” “予虽学佛者, 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大夫等。
佛教文化
五、佛教的基本教义
1.“缘起论”—佛教的世界观 诸法皆因缘而起 2.“四圣谛”说—佛教的人生观 苦谛:人生皆苦 集谛:痛苦的根源是欲望 灭谛:灭除痛苦的方法:涅槃 道谛:涅槃的途径
佛教文化
三、佛教的中国化
1.汉至南北朝:传入与扩展 佛经的翻译、介绍、解说为主。 2.魏晋南北朝佛教:发展 北区(长安):道安,以玄学解释佛学, 主“本无宗”; 南区(庐山):慧远,协调王权和僧团, 名教与佛法。
佛教文化
3.隋唐佛教:佛教成熟期
寺院林立 寺院近5万所, 僧尼众多 30多万人 中国化宗派涌现 八宗(天台宗 华严宗
佛教文化
现代的变体佛教
一、宗教的佛教 二、哲学的佛教(被称为佛学)
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经济的多元融合与民族的多元融合是一 个主题的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说来,汉 族是农耕地主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 农耕与游牧的交流,也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 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国道教与一些世界性宗教的排他性不 同,其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在宗教形式下兼 容并蓄的文化体系,从所包涵的文化品种之 多,可以说中国道教是“会通之学”的一个 典型形态。
道教的伦理 思想,就是 把儒家的忠 孝思想和性 命学说写入 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 重要组成部 分。
第三节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佛教和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文书,留 下许多文物宝藏,对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 观念文化、科技文化和形象文化都产生过不 同程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有过不少重要的贡献。
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文化影响 最大。以思想史为例,中国佛学诗隋唐时期 的主要社会思潮,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 不可缺少的、承前启后的思想“网结”和纽 带。
道教吸取儒 家思想,建立 了道教的宗教 伦理学。从它 产生时起就表 现出对世俗生 活的极大关注 。
他们一直注 重研究儒家 《五经》, 从中吸取资 料,建立道 教的伦理制 度和伦理思 想。
道教的伦理 制度,主要 是建立森罗 严密的等级 制度,是道 教融合儒家 思想,以加 速和实现自 身封建化的 重要举措。
首先是在传统中国画中出现了文人佛、道画的新品种。
佛教和道教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形象文化的发展
32
• 首先,在传统国画中出现了文人佛、道画 的新品种。
• 东晋 顾恺之
地狱变相图,是盛唐“画圣”吴道子所作,于 “寺观之中,图画墙壁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卧 异状,无有同者。
天王送子图
其次,是在传统文学中产生出一批以佛、道 为题材的著名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了新的意境、 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微 —— 明清
大乘佛教 我国大部分地区 小乘佛教 傣族、布朗族、佤族、崩龙族聚居区 藏传佛教 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聚居区
佛道的相争相融 儒道排佛 化胡之争 灭佛辱道 三教相融
《一团和气图》
明朝第九代皇帝英宗朱见深画
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 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 “虎溪三笑 ” 的典故,来表 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 期望。
中国传统文化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黎波
一、佛教的产生与派别
创建 结集著经 部派时期 分大小乘
公元前六世纪 释迦摩尼 佛祖去世后 弟子念诵写经 分“上座”、“大众”两部 公元一世纪前后
小乘佛教 修习三学,证罗汉果,达到个人的解脱 大乘佛教 修习三学六度,渡己渡人,共同脱离轮回
二、佛教教理的基本思想
• 韩信托生曹操,彭越托生刘备, 英布托生孙权,三分汉家天下;
• 项羽托生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以报前仇;
• 蒯通托生诸葛亮,机谋盖世;
• 许复托生庞统,赵王托生刘禅, 丁公托生周瑜,萧何托生杨修;
• 玉帝加判:司马貌托生司马懿, 出将入相,子孙统一三国建晋。
画幅上粗看好似只有一个 人,但实际上是三个人相拥 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 官互相借用,合成一张脸。 造型奇妙,令人叫绝。
六、我国的佛教派别与禅宗
隋唐时期佛教达到全面兴盛 标志是八个佛教宗派的形成
三论宗 瑜伽宗 天台宗 华严宗 净土宗 禅 宗 律宗 密宗
禅宗宗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心性 顿悟成佛
禅宗著名公案
佛祖拈花示众 达摩一苇渡江 慧能一偈传衣钵 心动风幡传大法
佛祖拈花示众
一次灵山法会上,佛
祖释迦牟尼向众人展示大 梵天王向佛祖献上的一枝 金波罗花,却一语不发。 大家不知佛祖是何用意, 一时间面面相觑,疑惑不 解。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 诃迦叶于静默中领会了佛 祖的深意,展颜微笑。
佛祖知道摩诃迦叶已 经悟解了,当即宣布:我 有一种不能用语言文字表 达的佛法,可使人摆脱世 俗假象的迷惑,通过开悟 心智,直接见到自己的本 性。现在我把此法传给摩 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初传,摩 诃迦叶成为印度禅宗的第 一代祖师。
达摩一苇渡江
南北朝时,印度禅宗第二十 八代的菩提达摩大师来我国传播 禅宗。在建康与梁武帝谈不拢, 大师告辞北去。
达摩走后不久,梁武帝心生 悔意,立即派人追赶。达摩走到 长江边,见有人追来,即折下一 枝芦苇投入江中,脚踏芦苇渡江 而去。
后来达摩在嵩山安身修行, 面壁九年,提出“二入四行”禅 法,留下了禅宗一脉,成为中国 禅宗的初祖。传说少林武术也是 达摩祖师自创流传下来的。
慧能一偈传衣钵
禅宗五祖弘忍要以考评 作偈来选定衣钵传人,被大 家一致看好的大弟子神秀, 作了一偈书于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Βιβλιοθήκη ,勿使惹尘埃。 弘忍见了并不满意。
有个不识字的小和尚慧 能听说神秀的偈后,也作了 一首偈,请人代书于墙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断定慧能是 佛学旷世奇才,即于次日夜 里为慧能讲解《金刚经》, 并以衣钵和顿悟之法相传, 立他为禅宗六祖。
空劫
每一小劫开始时人的寿命是 八万四千岁,每过 100年减少一 岁,直至减到十岁,这一阶段叫 “减劫”;此后,人的寿命每过 100 年增加一岁,直至增到八万 四千岁,这一阶段叫“增劫”。
佛 过去七佛 ——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婆佛
拘楼孙佛 拘那含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横三世佛 ——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竖三世佛 —— 燃灯古佛 释迦牟尼佛 弥勒佛
小劫为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中劫为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大劫为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
大劫
成劫 住劫
水火风三灾定期发作 娑婆世界处在反复成毁中 每次形成和毁灭为一大劫 大劫由四个中劫组成 四个中劫分别名为“成住坏空” 中劫又由二十个小劫组成 小劫由减劫和增劫两段组成 人的寿命增劫递增 减劫递减
坏劫
六 道 轮 回 图
三、佛教修持的“果位”
小乘佛教 罗汉果(分为四等)
预流果 轮回时只入善道不入恶道 一来果 轮回时只转生一次 不还果 不再回 “欲界” 受生而能超升天界 阿罗汉果 功德圆满 跳出轮回 不再转世投胎
大乘佛教 罗汉 菩萨 佛
罗汉 进入涅槃境界 达到了自觉自度 菩萨 达到自觉自度并发愿觉人度人 佛 自觉觉人并达到了觉行圆满
从此,慧能结束流亡生涯, 正式以六祖身份弘扬顿悟之法, 使禅宗大行于天下。
《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东汉灵帝时,秀才司马貌抱怨怀才不遇, 玉帝令暂理阴司,以试其才。接办四案: • 韩信、彭越、英布告刘邦、吕后屈杀功臣。 • 丁公告刘邦恩将仇报。 • 戚氏告吕后专权夺位。 • 项羽告六将临危逼命。
四、佛教世界及主要神佛
欲 界 六天 人界四大洲 无间地狱 居六道众生 色 界 十八天 居无欲有色之诸天 无色界 四天 居无欲无色之诸天
一小世界×1000 = 一小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1000 = 一中千世界 一中千世界×1000 = 一大千世界
四 大 部 洲 示 意 图
“劫”是佛教的时间单位
菩萨 四大菩萨 —— 观音 文殊 普贤 地藏王
罗汉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护法神(天龙八部)—— 天 龙 阿修罗 夜叉 乾闼婆
紧那罗 迦搂罗 摩睺罗伽
十八罗汉
五、佛教在我国的流传
传入 —— 两汉
前期被当作方术 后期流传渐广
发展 —— 三国两晋 西来名僧日多 译大量经书
鼎盛 —— 南北朝隋唐 兴起诸多流派
心动风幡传大法
慧能在广东潜隐十五年后, 于公元 687年到广州法性寺听印 宗法师讲法。这时一阵风吹得旗 幡摇动,引起两个和尚的争论, 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 动,旁边的人也议论纷纷,莫衷 一是。这时慧能站出来说: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
是你们的心在动。
印宗法师闻言大惊,他从这 句简明精到的解答中,认出慧能 禅宗衣钵传人的身份,立刻为慧 能正式剃度并拜他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