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学习系列23. 协方差分析

合集下载

spss协方差分析

spss协方差分析

Step 6
同时选中培训方式和家庭指数,将type设置为interaction,点击添加按钮,添加 到model中,点击continue按钮。
Step 7
点击ok按钮,开始处理数据
Step 8
在出来的结果中,我们主要是看自变量和斜变量的交互作用, 如图所示,sig值大于0.05,所以交互作用不显著​,这就满足 了斜率同质性假设。
Step 3
在这里将培训方式,也就是自变量移动到display means for 中,并且勾选描述统计和方差齐性检验,点击continue按钮 继续。
Step 4 点击model按钮,选择模型(model)。
Step 5
刚打开这个对话框的时候,默认是full factorial模式,但是我们要检验交互作 用,所以要选中custom.
Step 9 ​接着我们来进行协方差分析,在菜单栏上执 行:analys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
Step 10 将各个变量都放到各自的位置,和上面的 步骤一样,点击options按钮。
Step 11
将培训方式移动到display means for列表里,勾选描 述统计、方差齐性、效应值,点击continue继续。
spss协方差分析的操作过程
Step1
协方差分析之前,要先检验一下数据是否满足斜率同质假设,也就是检验自变 量和协变量之间有没有交互作用,如图所示,在菜单栏上执行: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
Step2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将因变量、自变量、斜变量都放到各自的位置,如图所示, 评定得分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培训方式为自变量(Fixed Factors), 家庭指数为斜变量(Covariates)​,点击options按钮,进入子对话框。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SPSS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协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SPSS 中,协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或处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介绍 SPSS 中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如何使用 SPSS 进行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协方差是用于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量。

如果两个变量存在正相关性,则它们的协方差将是正数;如果它们存在负相关性,则协方差将是负数;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则协方差将是0。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Cov(X, Y) = E[(X-E(X))(Y-E(Y))]其中,E(X) 和 E(Y) 分别是变量 X 和 Y 的期望值。

在 SPSS 中,我们可以使用协方差矩阵来查看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协方差矩阵是一个 n x n 的矩阵,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SPSS 中的协方差分析在 SPSS 中,使用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至少有两个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数据-选择数据进行数据输入。

然后,在分析-相关-协方差中,我们可以选择要分析的变量。

选择变量后,需要设置参数,如显示形式、统计量以及分析结果。

在选择协方差分析后,SPSS 会生成一个结果表格。

该表格包括了相关性系数、协方差和标准偏差等统计信息。

我们还可以使用 Scatterplot Matrix 查看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像。

该图像显示了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和相关性系数。

协方差分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SPSS 中,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协方差分析,并获得有关变量之间相关性的详细信息。

本文介绍了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 SPSS 中的使用方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手把手教你协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

手把手教你协方差分析的SPSS操作!

⼿把⼿教你协⽅差分析的SPSS操作!⼀、问题与数据某研究将7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现代理疗组(38例)和传统康复疗法组(35例)进⾏康复治疗,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部分数据如下。

试问现代理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是否有差异?⼆、对数据结构的分析整个数据资料涉及2组患者(共73例),每名患者有康复治疗前、后2个数据,测量指标为FMA 评分。

由于治疗前的FMA分数会对治疗后的FMA分数产⽣影响,因此在⽐较现代理疗和传统康复疗法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时,应把治疗前的FMA评分作为协变量进⾏调整,若满⾜协⽅差分析的应⽤条件,可采⽤完全随机设计的协⽅差分析。

协⽅差分析可以控制混杂因素对处理效应的影响,提⾼假设检验的效能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其应⽤条件包括:受试对象的观测指标满⾜独⽴性,各处理组的观测指标均来⾃正态分布总体,且⽅差相等。

需要控制的协变量(⾃变量)与观测指标(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每个组⽤协变量(⾃变量)与观测指标(因变量)进⾏直线回归时,回归直线的斜率相同(即各组回归直线平⾏)。

协⽅差分析相关的假设检验1. 各组回归直线是否平⾏的假设检验;2. 各组观测指标⽅差是否相同的假设检验;3. 协变量(⾃变量)与观测指标(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检验;4. 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各组调整的均数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

三、SPSS分析⽅法1、数据录⼊SPSS(组别1=现代理疗组,组别2=传统康复疗法组,FMA1=治疗前FMA评分,FMA2=治疗后FMA 评分)2、选择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3、选项设置A. 主对话框设置:选择观测指标(FMA2)到Dependent Variable窗⼝,组别变量到Fixed Factor(s)窗⼝,协变量(FMA1)到Covariate(s)窗⼝。

方差分析SPSS操作流程PPT课件

方差分析SPSS操作流程PPT课件

ANOVA
WEIGHT
Sum of Squares Betwee2n05G3r8o.u7p0s Within G6r5o2u.p1s59 Total 21190.86
dfMean Square F 36846.231357.467
15 43.477 18
Sig. .000
• 第一栏:方差来源
• 第二栏:离均差平方和
.;
22
• Homogeneity of variance复选项,要求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 ,并输出检验结果。
• Brown-Forsythe:检验各组均数相等,当不能确定方差齐性 检验时,该统计量优于F统计量。
• Welch:检验各组均数相等,当不能确定方差齐性检验时,该 统计量优于F统计量。
• Mean plot复选项,即均数分布图,横轴为分类变量,纵轴为 反应变量的均数线图;
重比较对每个水平的均值逐对进行比较,以判断具体是哪些水
平间存在显著差异。
• 常用方法备选:
– LSD法:t检验的变形,在变异和自由度的计算上利用了整个样本信息

– Duncan 新复极差测验法
– Tukey 固定极差测验法
– Dunnett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 等
• 实现手段:
– 方差分析菜单中的“Post ho. c test…”按钮
• One-Way ANOVA过程要求:
因(分析)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若因(分析 )变量的分布明显的是非正态,应该用非参数分 析过程。
对被观测对象的实验不是随机分组的,而是进行 的重复测量形成几个彼此不独立的变量,应该用 Repeated Measure菜. 单项,进行重复测量方差8
• 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VOA

SPSS学习笔记之——协方差分析

SPSS学习笔记之——协方差分析

[转载]SPSS学习笔记之——协方差分析(2012-10-07 12:05:28)1、分析原理协方差分析是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合。

在作两组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前,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找出各组因变量Y与协变量X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得在假定X相等时的修正均数,然后用方差分析比较修正均数之间的差别。

要求X与Y的线性关系在各组均成立,且在各组间回归系数近似相等,即回归直线平行;X的取值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修正均数的差值在回归直线的延长线上,不能确定是否仍然满足平行性和线性关系的条件,协方差分析的结论可能不正确。

对于协变量的概念,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连续变量,多数情况下,连续变量都要作为协变量处理。

2、问题欲了解成年人体重正常者与超重者的血清胆固醇是否不同。

而胆固醇含量与年龄有关,资料见下表。

正常组超重组年龄胆固醇年龄胆固醇48 3.5 58 7.333 4.6 41 4.751 5.8 71 8.443 5.8 76 8.844 4.9 49 5.163 8.7 33 4.949 3.6 54 6.742 5.5 65 6.440 4.9 39 6.047 5.1 52 7.541 4.1 45 6.441 4.6 58 6.856 5.1 67 9.2 3、统计分析(1) 建立数据文件变量视图:建立3个变量数据视图:先要分析两组中年龄与胆固醇是否有线性关系,且比较回归洗漱是否相等,比较粗略的做法是画散点图,选择菜单:图形 -》旧对话框 -》散点图,如图:进入图形对话框:将胆固醇、年龄、组分别选入Y轴、X轴、设置标记:点击确定开始画图可以看出,大致呈直线关系。

更为精确的作法是检验年龄与分组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即年龄的作用是否受分组的影响。

接下来开始协方差分析,首先进入菜单:进入对话框将胆固醇选入“因变量”,组选入“固定因子”,年龄选入“协变量”,见图:点击右边“模型”按钮,在“构建项”下拉菜单中选择“主效应”,将“组”和“年龄”选入右边框中,然后在“构建项”下拉菜单中选择“交互”,同时选中“组”和“年龄”,一并选入右边的框中,见图:点击“继续”按钮回到“单变量”主界面:单击“选项”按钮,进入如下对话框:选中“描述性分析”:点击“继续”按钮回到主界面,单击“确定”即可。

协方差分析spss实例

协方差分析spss实例

协方差分析spss实例在统计学领域,协方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程度。

它广泛应用于研究社会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研究中需要测量变量间的相关性。

本文旨在讨论协方差分析的原理,以及有关应用SPSS软件计算协方差分析的实例。

一、协方差分析的原理协方差分析是一种可以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程度的统计方法。

协方差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度量。

从数学角度讲,协方差可以用来衡量两个变量X和Y的变化程度。

换句话说,如果X变量变化,Y变量也会变化,则可以称之为正相关;反之,则称之为负相关。

协方差可以用来检测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变量间的变化关系。

二、应用SPSS软件计算协方差分析的实例1、准备数据首先,准备数据集,将需要测量协方差分析的变量输入到一个文本文件中,文件中的数据符合一定的格式,比如X1,X2,...Xn,每个变量占据一列。

接下来,将文本文件保存为.csv格式的文件。

2、使用SPSS软件计算协方差分析打开SPSS软件,在软件的右上方,找到“数据”选项,点击“导入”,选择数据文件,在“数据文件”选项下,将上一步准备好的数据文件上传;然后,会出现一个“数据文件选择”窗口,选择要测量协方差的变量,点击确定。

3、测量协方差接下来,在SPSS软件的“统计”选项中,找到“描述统计”,点击“协方差”,出现一个“协方差分析”窗口,在“变量”栏中,将要测量的变量输入,点击确定,系统就会根据输入的数据,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并显示出来。

三、总结本文讲述了协方差分析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SPSS软件计算协方差分析的实例说明。

协方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应用SPSS软件计算协方差分析,可以简化运算,提高工作效率。

《SPSS的方差分析》课件

《SPSS的方差分析》课件
总结词
数据来源与格式
详细描述
介绍如何新建数据文件,以及如何导入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如Excel、CSV等。同时说明数据的基本 格式和要求。
SPSS数据的基本操作与整理
总结词
数据清洗与整理技巧
VS
详细描述
介绍SPSS中常见的数据清洗和整理操作 ,如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数 据排序与分组等。同时提供实际操作案例 和技巧。
03
对于非数值型数据或分类数据,需要进行 转换或处理,较为繁琐。
04
对于大规模数据集,计算量大,需要较长 时间才能得出结果。
方差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
01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方差分析进行优化,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
确性。
拓展到多因素分析
02
将方差分析拓展到多因素分析领域,对方差分析进行更深入的
06
总结与展望
方差分析的优缺点总结
01
优点
02
适用于多组数据的比较,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各组 之间的差异。
03
可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计数数据、计量数据等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方差分析的优缺点总结
• 能够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
方差分析的优缺点总结
01
缺点
02
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满足一定的假设 条件,如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等。
双因素方差分析
总结词
用于比较两个分类变量各自所划分的不同组 之间的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双因素方差分析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扩展, 用于比较两个分类变量各自所划分的不同组
之间的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 SPSS中,可以通过“分析”菜单中的“一 般线性模型”选项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SPSS方差分析课件

SPSS方差分析课件

学习交流PPT
31
典例讲解
例2 四窝不同品系的未成年大白鼠,每窝3只,分别注射不 同剂量的雌激素,然后在同样条件下试验,并称得它们的子 宫重量(g),试验结果见下表,试做方差分析。
属于 随机单位组设计 两因素 无重复观察值 方差分析
学习交流PPT
32
1、输入数据: 变量名:“品系”、“剂量”、“子宫重量” 品系的4个水平分别用1、2、3、4表示 剂量的3个水平分别用1、2、3表示 (打开数据:)随机单位组设计两因素 无重复观察值方差分析
学习交流PPT
2
• 其基本思想是把所有观察值之间的变异分解 为几个部分。即把描写观察值之间的变异的 离均差平方和分解为某些因素的离均差平方 和及随机抽样误差的离均差平方和,进而计 算其相应的均方差,构成F统计量。
• 分类: 单因素方差分析 •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
学习交
•S-N-K法:本例按0.5水平,将无显著差异的均数归为一类。
•第一组和第三组为一类,无显著差异,它们与第二组之间均数 差异显著。
•LSD和S-N-K法,不同的两两比较法会有不同。
学习交流PPT
30
两(多)因素方差分析
总体思路: 1、观察数据类型选择方法 ——一般线性模型——多因素方差分析 2、选择要分析的结果变量,固定因素或随 机因素变量的选择。 3、方差分析模型的选择:全因素or自定义 4、选择描述性统计分析。 5、两两比较(多重比较)方法的选择。
B3
19.0 17.5 20.0 18.0 17.0
B4
21.0 18.5 19.0 20.0
B5
15.5 18.0 17.0 16.0
学习交流PPT
4
• 数据输入

SPSS讲义协方差

SPSS讲义协方差

Low er Bound Upper Bound
-.828
.285
-.285
.828
Based on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 a. Adjustment f or multiple comparis ons: Leas t Signif icant Dif f erenc e (equiv alent to no adjustments).
肺活量(升)
39
4.62
43
4.61
40
5.29
39
4.73
41
5.52
38
4.58
41
3.71
42
5.12
45
4.02
43
3.89
49
5.09
43
4.62
52
2.70
37
4.30
47
4.31
50
2.70
61
2.70
50
3.50
65
3.03
45
3.06
58
2.73
48
4.06
59
3.67
51
4.51
Es tim ate s
Dependent Variable: lung
暴 露 分组 <10年
>10年
Mean Std. Error
3.931a
.171
4.203a
.199
95% Conf idence Interval
Low er Bound Upper Bound
3.580
4.283
3.794
a. Design: Intercept+group+age

方差分析的SPSS过程PPT课件

方差分析的SPSS过程PPT课件
2024/10/16
均数估计
41
点击“OK”,运行结果
2024/10/16
42
➢结果输出
2024/10/16
43
有效数据例数统计
2024/10/16
44
分组统计描 述(均数、 标准差)
2024/10/16
45
方差分析表
平方 和
自由 度
均方
F值 P值
2024/10/16
46
均数估计
均数
标准误
3.16
3.26
3.82
3.28
2024/10/16
19
t检验法的不足
t 检验法适用于单样本及两样本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⑴ 检验过程烦琐
本例中用t 检验法要进行 3次两两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若有k个处理,则要作 k(k-1)/2次类似的检验
⑵无统一的试验误差,误差估计的精确性和检验的灵敏性低 ⑶推断的可靠性低,检验的 I 型错误率大
• 另一种情况是处理因素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 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 来自不同总体。那么,组间均方会远远大于组内 均方。MS组间>>MS组内。
• MS组间/MS组内比值构成F分布。用F值与其临界 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
2024/10/16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重比较检验问题
多重比较是通过对总体均值之间的配对比较来进一步 检验到底哪些均值之间存在差异。
方此差43案224分02平 ..4例均 28/析1方 0将/1数 6和数((xQ据i i按))区组和处153理531657组4...3843两.802个方向进行17分3594组.55.5,6540属46..于20 无重2复247数44.97据.94的9 双向34

SPSS教程02(带图)_协方差分析_chenxy

SPSS教程02(带图)_协方差分析_chenxy

简单教程021.相关配套数据已经上传百度文库:2.配套软件SPSS17.0已经上传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搜索“SPSS简单教程配套数据及软件_chenxy”百度云盘链接;3协方差分析 (2)3.1单因素协方差分析 (2)3.2双因素协方差分析 (8)3.2.1无交互作用的协方差分析 (8)3.2.2有交互作用的协方差分析 (11)3协方差分析课程内容:协方差分析这种不是在试验中控制某个因素,而是在试验后对该因素的影响进行估计,并对试验指标的值作出调整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以统计控制为目的,利用线性回归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再进行的方差分析,称为协方差分析;所需要统计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称为协变量;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2.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3.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4.协变量的回归系数是相同的。

在分类变量形成的各组中,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必须是相等的,即各组的回归线是平行线。

如果违背了这一假设,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5.自变量与协变量是直角关系,即互不相关,它们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如果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分类变量:以班级将学生分类班级即为分类变量定距变量:刻度级变量定距定比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协方差分析:将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3.1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做协方差分析1)对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2)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做相关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斜率同质性检验),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后才能应用,否则不宜适用操作步骤1(数据见文件20151022_单因素协方差分析)1.在Variable View窗口定义变量肥料(nominal并设定标签值1~3肥料A~C)第一年产量(Scale)第二年产量(Scale)(判断需不需要做协方差分析)操作步骤1:先对第一年产量为协变量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Continue->OK结果如下:由表可知:F=6.340sig.(P值)=0.007<0.05表明拒绝原假设H0,有95%的把握认为第一年的产量是有显著性差异的操作步骤2: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进入Bivariate Correlations窗口勾选Pearson进行Pearson计算要求变量必须是刻度级数据,点击OK结果如下:相关系数大于0,5以上存在显著相关0.8以上高度相关0.9以上极度相关1.相关系数为0.834;第一年产量与第二年产量是高度相关的;2.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000<0.01;拒绝原假设Ho,有99.9%的把握认为两年产量是有显著性差异的;由操作步骤1,2的结论可知,所以需要做协方差分析。

SPSS数据分析—协方差分析

SPSS数据分析—协方差分析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准确的分析问题,经常会收集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之前存在相互影响,导致分析的因素混杂,影响分析结果,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效应,我们需要控制其中一些影响因变量的变量,这些变量称为就协变量,带有协变量的方差分析称为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先用直线回归找出各组因变量与协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得假定协变量相等时的因变量值,然后以这个修正后的因变量值做方差分析,这样就有可以做到控制协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协方差分析有如下假定
1.协变量与因变量是线性关系
2.各组残差呈正态分布
3.各组回归线平行,斜率相等
其中第三点为协方差分析特有的平行性假定,实际上就是检验对于不同的自变量,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相同,这点很重要,如果该假设不满足的话,说明自变量和协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而它们又同时都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这样混杂起来我们就无法完全控制协变量了。

如果不满足平行性假定,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者改用其他方法。

协方差分析在一般线性模型的三个子过程中都可以做,本例只有一个因变量,因此选择单变量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SPSS教程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SPSS教程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详】-SPSS教程一、问题与数据某研究者拟分析两种药物对血脂浓度的影响,招募45位中年男性分为三组,第一组给以药物1治疗(为期6周),第二组给以药物2治疗(为期6周),第三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研究者测量了每位研究对象接受干预前的总胆固醇浓度(TC1)和干预后的总胆固醇浓度(TC2),部分数据图1。

图1 部分数据二、对问题分析研究者想判断不同干预方法(group)对因变量(治疗后TC2)的影响,但是不能忽视协变量(治疗前TC1)对因变量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但需要先满足以下10项假设:假设1:因变量是连续变量。

假设2:自变量存在2个或多个分组。

假设3:协变量是连续变量。

假设4:各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相互独立的观测值。

假设5:各组内协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假设6:各组间协变量和因变量的回归直线平行。

假设7:各组内因变量的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假设8:各组内因变量的残差方差齐。

假设9:各组间因变量的残差方差齐。

假设10:因变量没有显著异常值。

经分析,本研究数据满足假设1-4,那么应该如何检验假设5-10,并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呢?三、SPSS操作3.1 检验假设5:各组内协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检验假设5,我们需要先绘制协变量与因变量在不同组内的散点图。

在主界面点击Graphs→Chart Builder,在Chart Builder对话框下,从Choose from 选择Scatter/Dot。

在中下部的8种图形中,选择“Grouped Scatter”,并拖拽到主对话框中。

如图2。

图2 Chart Builder将TC1、TC2和group变量分别拖拽到“X-Axis?”、“Y-Axis?”和“Set color”方框内。

如图3。

图3 Chart Builder在Element Properties框内点击Y-Axis1 (Point1),在Scale Range框内取消对Minimum的勾选。

SPSS学习系列23.协方差分析报告

SPSS学习系列23.协方差分析报告

23. 协方差分析(一)原理一、基本思想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

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二、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

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协方差分析与SPSS

协方差分析与SPSS

协方差分析与SPSS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是建立在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具体是指探讨当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被提出之后,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的方法。

其中,协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但却不是研究者所关心的非自变量的影响变量。

由于协方差分析是建立在方差分析基础之上的,所以一定要符合方差分析的前提,除此之外,还要符合如下假设:1、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成线性关系。

2、组内回归系数齐性,即各组内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直线斜率相等。

3、协变量没有测量误差。

4、随机分配且实验处理为固定效果。

协方差分析的SPSS程序:将数据读入编辑视窗→检验组内回归系数齐性的假设→若组内回归系数齐性假设成立,则进行协方差分析。

检验组内回归齐性的流程:Analyze → General Liner Model(一般线性模型) → Univariate(单变量) →将因变量移入Dependent variable方格中→将自变量移入Fixed Factors方格中→将协变量移入Covariates方格中→点击Model次指令→点击Custom选项→将Include intercept in model 选项前的打勾取消→在Factor & Covariates中点击自变量及协变量并移入Model方格中→在Build Terms方格中选择Interaction,并用鼠标同时选择Factor & Covariates中的自变量和协变量,将二者的交互作用移入Model方格中→点击Continue回到Univariate窗口→点击OK,输出组内回归系数齐性检验的结果。

若结果显示自变量与协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就表示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会因自变量个处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斜率相等。

之后,进行协方差分析。

如前,打开Univariate窗口,将各变量移入相应的方格内→打开Option次指令→点击输出Descriptive Statistics、Homogeneity tests、Parameter estimates选项,界定输出描述统计、齐性检验以及参数估计值→点击Factors & Factor Interactions方格中的自变量,移入Display Means for方格,同时点击下方的Compare main Effects选项(以计算校正后平均数与进行时候检验)→点击OK,输出结果。

SPSS操作—方差分析

SPSS操作—方差分析

SPSS操作—方差分析
一、概念
方差分析(ANOVA)法是统计学中一种用于检验三个或以上水平的均数差异的统计方法。

方差分析从表面上看是利用方差的大小,在一定的概率和显著水平下,比较多组数据的均值差异,确定数据的显著性。

一般来说,它用来检验有多自变量时的均数差异,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因素,每个因素又有两个或者多个水平。

二、SPSS操作步骤
1、打开SPSS软件,点击“文件”,选择“新建”,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数据集”,点击“确定”,新建一个数据集。

2、将所要分析的数据输入到数据集中,在“变量视图”中定义响应变量和自变量,并设置其变量类型,完成数据的输入。

3、点击“分析”,选择“统计”,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参数检验”,点击“F检验”,然后在窗口中选择因变量和自变量,完成基本的参数设置,点击“确定”,弹出方差分析窗口,点击“确定”,即可开始运行方差分析。

4、方差分析运行完毕后,在输出窗口中可以看到结果,包括方差分析汇总表和方差分析的结果等信息。

5、方差分析的结果主要包括拟合度指数、F值、绝对值、样本量、概率值、单组比较、多组比较等内容,在这里。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课件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课件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同质子集
Tukey B两两比较输出的结果,它把在5%的显著性 水平下没有区别的总体放在同一列,作为同类子集。 这里,培训2天和培训3天没有显著区别,它们作为 一类。而培训1天单独作为1类。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轮廓图
轮廓图为各个总体的均值的折线图,从中可以直观 的看出各个总体均值的趋势。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术语
n 试验中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分析的变量,称为响应变量, 或者因变量。方差分析的因变量必须为尺度类型的数 据(即连续数据)。
n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即为影响响应变量的变量,称为 自变量或者因子。根据试验中这些因素的处理方式, 因素可以分为控制因素、随机因素和协变量。
n 误差之间相互独立,并且也独立于模型中的其 他变量。一般好的试验设计都可以避免违反该 条件。
n 不同处理的误差为常数。 n 误差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举例
n 一家连锁零售商店对它们客户的购买习惯进行 了一项调查,它记录了客户性别,购买模式、 上一个月的购买金额等信息。该商店需要了解 在控制客户性别的条件下,是否客户购买的频 率和花费的金额有关系,以此来决定是否采取 相应的促销活动。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n 打开数据文件grocery_1month.sav。 n 选择【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绘制选项
把style选入水平轴,gender选入单图,然后点击 “添加”。再把style和gender互相交换,选入不同 的框中,单击“添加”。
《SPSS数据分析教程》——方差分析

SPSS基础学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SPSS基础学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SPSS基础学习⽅差分析—协⽅差分析
⽬的:在多因素⽅差分析中我们提到“协变量“是⽤来控制其他变量与因⼦变量有关⽽且影响⽅差分析的⽬标变量的其他⼲扰因素。

注意点:在利⽤协⽅差分析的时候,我们先对这个变量进⾏分析。

案例分析:研究三中不同的饲料对⽣猪的体重增加的影响。

(数据来源: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第六章)
⾸先,先对猪喂养前的体重进⾏⼀个散点图的绘制
步骤:图形—旧对话框—点状/散点
由图可知:变量之间呈现较为相似的线性关系,各斜率基本相同,所以喂养前的体重可以作为协变量参与协⽅差分析。

协⽅差分析的步骤:
分析—⼀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关键截图:
结果分析:
由协变量的图:
没有协变量的图:
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的看出SL的变差由1238.375减少为227.615,这就是剔除了喂养前体重的影响造成的,因此不能忽略”猪喂养前的体重“。

参考书籍: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第五版
吴骏《SPSS统计分析从零开始》。

协方差分析在SPSS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协方差分析在SPSS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图6 方差分析表
(β0+β3)+β1x軃 1=21.48+0.267×29=29.223
(β0+β4)+β1x軃 1=22.646+0.267×29=30.389 整理结果见表12-1。
3、简略模型II协方差分析步骤
表1 调整后各处理下观测值的均值表
语言表达能力 阶层 1 阶层 2 阶层 3 阶层 4
1)
,其 自 由 度 为(t-
1,
N-t-1),若F2≥F(α,t- 1,N- t- 1),则认为经过协变量调整后
的观测值按照不同处理分组,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式
中 :SSEF为 模 型 的 误 差 平 方 和 、SSERI为 简 略 模 型 I 的 误
差平方和、SSERII为简略模型II的误差平方和。
“Univariate:Options” 对 话 框 。 在 此 对 话 框 中 选 择 “Parameter estimates”选项。
图3 “Univa ria te :Options ”对话框
图7 “Univa ria te ”对话框
(2)将因变量语言 表达能力 [language]移 入 “DependentVariable” 框内;将协变量年龄 [old]移入“Covariate(s)”
量效应同时为零。
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但考虑到old可能会对观测
3、协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
变量产生影响,因此,为准确评价社会阶层因素对语言
全模型:yij=β0+αi+β1xij+εij
表达能力的影响,还需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进行深
简略模型I:yij=β0+αi+εij
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协方差分析(一)原理一、基本思想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

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二、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

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三、基本理论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 (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就可以对y ij (adj)做方差分析了。

关键问题是求出回归系数β. 2. 总离差=分组变量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1)计算总离差平方和时,记11()()knxy ij ij i j T x x y y ===--∑∑211()kn xx ij i j T x x ===-∑∑总离差平方和:211()k nyy ij i j T y y ===-∑∑最终要检验分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显著作用。

原假设H 0:无显著作用。

假设检验是在H 0为真条件下进行,可认为t i =0,则()ij T ij ij y u x x βε=+-+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线性回归可得到β的估计值ˆxyT xxT T β=记修正的总离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为T yy(adj),则22(adj)ˆT xyyy yy xx yyxxT T T T T T β=-=-,自由度为n-2注:2ˆT xx T β为回归平方和,若ˆ0Tβ=(回归线为水平线),表示协变量x 对y 无作用,用方差分析就可以解决了。

(2)计算组内离差平方和时,记11()()knxy ij i ij i i j E x x y y ===--∑∑211()kn xx ij i i j E x x ===-∑∑组内总离差平方和:211()k nyy ij i i j E y y ===-∑∑根据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各组内回归系数相等(做协方差分析时需要检验这一点),得到组内回归系数βw 的估计值ˆxy w xxE E β=记修正的组内总离差平方和(组内残差平方和)为E yy(adj), 则22(adj)ˆxyyy yy w xx yyxxE E E E E E β=-=-, 自由度为n-k-1其中,2ˆw xx E β为组内回归平方和,当1ˆˆw wk ββ==L 时,组内总离差平方和认为完全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E yy(adj)就是随机为误差。

这里的ˆw β是1ˆˆ,,w wkββL 的加权平均值。

(3)计算分组变量离差平方和B yy(adj),它反映的是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

2(adj)(adj)(adj)(adj)ˆT yy yy yy yy xx yy B T E T T E β=-=--即,分组变量离差=总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于是,就可以进行组间无差异检验了:(adj)(adj)/1/1yy yy B k F E n k -=--3. 因此,在做协方差分析前,需要依次做两个假设检验: (1)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与各组来说都是相同的,即各组回归系数相等:1ˆˆˆ:w wk w βββ===L ; 步骤:① 先按回归系数相等和不相等分别表示模型()ij i w ij ij y u t x x βε=++-+ ()ij i wi ij ij y u t x x βε=++-+ 并计算出误差平方和2(adj)yy yy w xx E E E β=-211i kyy wi xx i S E E β==-∑其中,1i kyy yy i E E ==∑.② 计算F 值(adj)11/1/2yy E S k F S n k--=-若F 值小于临界值F α,则说明各组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相等)。

(2)这些相等的回归系数ˆ0w β≠. 即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2(adj)/1=//(1)w xx yy E F E n k β=--回归平方和/自由度残差平方和自由度 2222/(1)(/)/(1)xy xxxy yy xyxx yy xx xyE E E n k E E E n k E E E--==----4. 协方差分析的步骤(1)检验数据是否满足假设条件:正态分布性、方差齐性、线性相关性、平行性;(2)检验效应因子的显著性; (3)估计校正的组均值;(4)检验校正的组均值之间的差异。

(二)实例研究分别接受了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3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数据文件入下:先不考虑数学入学成绩,只以“教学方法”为分组变量,“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结果:描述后测成绩N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95% 置信区间极小值极大值下限上限标准方法464578新方法495092总数954592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测成绩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1.000组内93总数94P值<, 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法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但是,后测成绩肯定会受到前测成绩(连续型)的影响,假定前测成绩与教学方法(即组别,是控制变量)不存在交互影响。

因此,将后测成绩作为因变量;教学方法作为控制变量;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

1. 平行性假定检验协方差分析的假定:①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线性的;②各组残差正态;③各组回归斜率相等(各组回归线平行)。

注意:协方差分析一般还要求各分组间协变量的观察值范围不宜相差太大。

本例先观察前测成绩与后测成绩的回归线是否平行(即协变量前测成绩对因变量后测成绩的影响在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方法的班级是否相同)。

【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打开“散点图/点图”窗口,选择“简单分布”,点【定义】打开“简单散点图”窗口;将“后测成绩”选入【Y轴】,“前测成绩”选入【X轴】,“教学方法”选入【面板依据:行】;点【确定】得到散点图结果,双击散点图打开“图表编辑器”,点“添加合计拟合线”按钮,再关闭“图表编辑器”:可见两组的直线趋势的斜率比较接近(平行),基本符合协方差假定。

2. 组内回归斜率相同检验(1)【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打开“单变量”窗口;将“后测测验”选入【因变量】,“教学方法”选入【固定因子】,“前测成绩”选入【协变量】;(2)点【模型】打开“模型”子窗口,要进行回归斜率相同的检验,故【指定模型】选“设定”;将【因子与协变量】框中的“教学方法”“前测成绩”先分别选中、再同时选中选入【模型】框;点【继续】;注:“教学方法*前测成绩”进行交互效应分析,即检验回归线斜率相等的假设。

点【确定】得到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因变量: 后测成绩源III 型平方和df均方F Sig.校正模型3.000截距1.000教学方法1.988.323前测成绩1.000教学方法* 前测成绩1.243.623误差91总计95校正的总计94a. R 方= .308(调整R 方= .285)“教学方法*前测成绩”交互作用检验的P值=>,接受原假设,即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可认为两组斜率相同,符合协方差分析的假定。

3. 协方差分析(1)同2.的(1);(2)点【模型】,打开“模型”子窗口,【指定模型】选“全因子”;注:【全因子】表示模型包含全部因素变量和协变量的主效应、因素变量间的交互效应,但不包括与协变量的交互效应。

本例中只有1个因素变量和1个协变量,没有交互效应,计算结果只会有主效应。

(3)点【选项】,打开“选项”子窗口,将“教学方法”选入【显示均值】框,将输出不同教学方法的后测成绩调整后(考虑了协变量效应之后)的边缘平均值;勾选“比较主效应”,【置信区间调节】选“LSD(无)”,表示对“教学方法”各组的后测成绩平均值进行组间比较;【输出】选项,勾选“描述统计”、“(误差)方差齐性检验”、“残差图”;点【继续】;点【确定】得到描述性统计量因变量: 后测成绩教学方法均值标准偏差N标准方法46新方法49总计95误差方差等同性的Levene 检验a因变量: 后测成绩F df1df2Sig..652193.422检验零假设,即在所有组中因变量的误差方差均相等。

a. 设计: 截距+ 前测成绩+ 教学方法各组因变量误差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 故接受原假设,即各组因变量误差的方差相同。

这说明下面的方差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因变量: 后测成绩源III 型平方和df均方F Sig.校正模型2.000截距1.000前测成绩1.000教学方法1.033误差92总计95校正的总计94a. R 方= .306(调整R 方= .291)考虑了协变量“前测成绩”之后的方差分析结果,前测成绩的P值<, 说明“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产生了显著影响;“教学方法”的P 值=<, 说明“教学方法”对“后测成绩”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