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热分析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
山西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的脱水、分解曲线以及用非等温方法计算各步反应的活化能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年级指导教师二Ο年月日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的脱水、分解曲线以及用非等温方法计算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摘要: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下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由于物理化学过程都伴随有热效应,而且固-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又可出现固相或液相的质量变化。
因此,可借于对其热效应或质量的测定来了解过程的变化,从而解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由简单的实验曲线可以了解体系的变化过程和计算出物理化学参数,给研究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实验主要是了解差热和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用同步热分析仪来测定差热和热重曲线并求出各步反应活化能。
关键词:差热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CaC2O4·H2O 活化能引言热分析是研究物质随温度变化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相应产生的性质状态变化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广泛的一类技术。
热分析技术种类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差热法(DTA),热重法(TG)(包括微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1)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TG)曲线。
TG 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以试样的失重作纵坐标,显示试样的绝对质量随温度的恒定升高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如图10.1CaC2O4·H2O 的热重曲线,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失重阶段。
第一个阶段表示水分子的失去,第二个阶段表示CaC2O4 分解为CaCO3,第三个阶段表示CaCO3 分解为CaO。
CaC2O4·H2O的热失重比较典型,在实际上许多物质的热重曲线很可能是无法如次明了地区分为各个阶段的,甚至会成为一条连续变化地曲线。
这时,测定曲线在各个温度范围内的变化速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热重曲线的一阶导数,称为微分热重曲线(图10.1 也显示出了CaC2O4·H2O 的微分热重曲线(DTG))。
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近代物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425CuSO H O 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
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
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
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
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
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
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
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一、 目的1.掌握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2. 通过中和热的测定,计算弱酸的解离热。
二、 基本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mol 酸和1mol 碱中和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热化学方程式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 + + OH — → H 2O在足够稀释的情况下中和热几乎是相同的,在25℃时:ΔH 中和 = -57.3kJ ·mol -1若所用溶液相当浓,则所测得的中和热值常较高。
这是由于溶液相当浓时,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他影响的结果。
若所用的酸(或碱)只是部分电离的,当其和强碱(或强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其热效应是中和热和电离热的代数和。
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则与上述强碱、强酸的中和反应不同,因为在中和反应之前,首先是弱酸进行解离,然后才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反应为:+33+2 CH COOHH +CH COO H +OH H O H H ∆∆—解离—中和——————————————————————————————总反应: 323CH COOH+OH H O+CH COO H ∆——由此可见,强碱与弱酸反应包括了中和和解离两个过程。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 =ΔH 解离+ΔH 中和。
如果测得这一类反应中的热效应ΔH 以及ΔH 中和,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弱酸的解离热ΔH 解离。
二.仪器与试剂三.实验步骤1. 量取220ml 蒸馏水放入干净的杜瓦瓶中,轻轻盖紧瓶塞。
快速调节加热电流在1安培左右选定某一定值。
切断电源均匀搅拌,观察温度至不变,则表明杜瓦瓶内的水已达热平衡,记下水温。
再接通电源,同时开始计时,记录电压和电流数据,并充分搅拌使瓶内各部分温度均匀,每隔一分钟记录水温一次。
待水温升高约1C 。
,停止加热,记下加热时间。
继续搅拌并再记十次温度即停止实验。
用温度~时间数据作雷诺图,求出ΔT 1。
2. 量取200ml 0.100mol/L 的HCl 溶液放入干净的杜瓦瓶中。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最新资料推荐------------------------------------------------------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差热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分别测量了锡样品和五水硫酸铜样品的差热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差热分析,差热曲线,五水硫酸铜,锡引言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 DTA 曲线。
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排与焓变测定有关并籍此斟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缘术。
1.差热分析的基哑本原理物质在加热果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伊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姐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衅热或放热现象。
伴随热割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冬变、沸腾、升华、蒸发舀、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埃及氧化还原、分解、脱忻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
计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讯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卉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聘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话璃化转变等。
物质发生勋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媚,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1 / 17抛的。
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蟹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帜的一种技术。
若将疚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卵的已知物质和试样一起催放入加热系统中,并以稚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凳热。
在试样没有发生吸噎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茫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遗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镍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稻致的。
若试样发生放热册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罐从试样瞬间导出,于是硝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易线,且向高温方向移动蛇。
反之,在试样发生吸兴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丸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足仰够的热量,从而使试样衔温度低于程序温度。
只外有经历一个传热过程试凸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驱度相同的温度。
南京大学第五版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
= -1143-[0 -(4+2)] ×8.315 × 10-3 × 298
= -1128kJ
说明:“R”应乘以10-3,则量纲为kJ·mol-1·K-1 。
由该题可见: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pV与H相比也 只是一个较小的值。
2.3.2 热化学方程式
1. 反应进度 对任一化学反应:d D + e E = f F + g G 移项后可写成:0 = - d D - e E + f F + g G
4molNH3完全燃烧放热904.8 kJ ,所以100gNH3燃烧的热
效应为
100 标准生成焓
水溶液中总是正负离子同时存在,我们不可 能单独测定某一水合正离子或负离子的生成焓。
因此,必须规定一个相对比较标准,国际上规 定:水合氢离子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膨胀做功,体积变化为 V 则 W = - p· V
2.3 热 化 学
2.3.1 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反应热:系统发生化学变化后,并使生成物的温度
回到反应前反应物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做该反应的反应热。
1. 等容反应热QV V=0 W=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U = QV 意义:在等容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
= (0 1) 1mol
1
以H2的物质的量改变量来计算:
=(0 3) 1mol
3
以NH3的物质的量改变量来计算: =(2 0) 1mol
2
2.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如:
H2(g) + 1/2O2(g) →H2O(g)
rHm,298= -241.8 kJ·mol-1
物化---热分析方法
四、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 技术。
DTG是TG对T或 t 的一阶导数,以物质的质 量变化速率dm/dt对温度或时间作图,即得DTG曲 线,曲线上的峰代替了TG曲线上的阶梯,峰面积 正比于试样质量,提高了TG曲线的分辨率。
实验装置图:
若将参比物(r)和样品(s)的温度分别记录下 来,图形如下:
若将炉体以一定的速率(Ф)升温,由于 Cr≠Cs,图中Tr和Ts两条升温线并不重合,若要 两线接近,参比物可采用与样品化学性质相似的 物质,或用参比物将样品稀释。
当样品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时,将会有热量产生 (吸热或放热),Ts曲线的斜率会发生变化,由于炉体持 续升温,样品的升温速度将会加快(放热时)或减慢(吸 热时)。当相变或化学变化完成后,样品温度回到炉温, 以一定的速度(Ф)继续升温,由于样品变化前后的热容 发生了变化,所以反应前后曲线不在一条直线上。Ts曲 线的形状与普通热分析中Ts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原因 如上。
4、峰的面积:表示样品热效应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g c H = ∫ Tdt m ta
tb
式中:g-仪器的几何形状常数;c-样品的热传导率; m-样品的质量;ΔT-温差;ta、tb-积分上、下限。
该式忽略了多次项、不考虑试样内的温度降 (温度梯度)且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计 算值与测量值大约有3%的误差。由于g的计算较 烦琐,通常采用下式计算:
hmk?s因此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可以直接测量热在dta中当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再是程序升温时所控制的温度而在dsc时由于试样的热量变化随时可得到补偿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始终相等避免了试样与参比物间的热传递故仪器反应灵敏分辨率高重现性好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doc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差热分析_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差热分析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XX/5/20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热分析原理和定性解释差热谱图。
2、用差热仪测定和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原理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花絮而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简称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物质在受热或者冷却过程中个,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往往会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化合、吸收、脱附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因而产生热效应,其表现为体系与环境(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有温度差;另有一些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同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物质的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必定会变化。
差热分析就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基于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DTA的工作原理(图1 仪器简易图)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恒速升温(或降温)时,通过热偶点极连续测定试样同参比物间的温度差ΔT,从而以ΔT对T作图得到热谱图曲线(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进而通过对其分析处理获取所需信息。
图1 仪器简易图实验仪器实物图图2 差热曲线示意图在进行DTA测试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样品池内(如简易图所示),加热炉以一定速率升温,若试样没有热反应,则它的温度和参比物温度间温差ΔT=0,差热曲线为一条直线,称为基线;若试样在某温度范围内有吸热(放热)反应,则试样温度将停止(或加快)上升,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ΔT,将该信号放大,有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后形成DTA峰形曲线,根据出峰的温度及其面积的大小与形状可以进行分析。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ΔH。
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起始、终止时刻;ΔT为时间τ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代表峰面积;K为仪器常数,可用数学方法推导,但较麻烦,本实验用已知热效应的物质进行标定。
【推荐】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篇一: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1X版——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分别测量了锡样品和五水硫酸铜样品的差热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差热分析,差热曲线,五水硫酸铜,锡引言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
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籍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术。
1.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伴随热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
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
物质发生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的。
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参比物)和试样一起放入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
在试样没有发生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致的。
若试样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试样瞬间导出,于是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且向高温方向移动。
反之,在试样发生吸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试样温度低于程序温度。
只有经历一个传热过程试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度相同的温度。
图1 加热和测定试样与参比物温度的装置示意图在试样和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情况,用图1装置测得的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燃烧热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2.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蔗糖的燃烧热,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3.明确所测温差值为什么要进行雷诺图解法校正并掌握该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校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1摩尔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称为燃烧热。
所谓完全氧化是指C→CO2(g),H2→H2O(l),S→SO2(g ),而N、Ag、卤素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
如在25℃苯甲酸的燃烧热为-3226.8KJ/mol C6H5COOH (固) + 7O2 (气) → 7CO2(气) + 3H2O(液)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 v=∆U,恒压燃烧热Q p=∆H。
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得燃烧热为Q 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Q p,这两者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Q p=Q v+∆nRT (1)式中∆n为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的摩尔数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K)。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
若已知水量为W克,仪器的水当量W’(量热计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
而燃烧前、后的温度为t0和t n。
则m克物质的燃烧热Q’=(CW+W’)(t n—t0) (2) 若水的比热为1(C=1),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其摩尔燃烧热为:Q=M/m(W+W’)(t n—t0) (3) 水当量W’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按(3)式求W’。
一般因每次的水量相同,(W+W’)可作为一个定值(W)来处理。
故Q=M/m(W)(t n—t0) (4)在较精确的实验中,辐射热,铁丝的燃烧热,温度计的校正等都应予以考虑。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一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定律,根据热一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反应发生时,能量的转化关系,但是却无法判断反应会向哪个方向进行,也不能判断反应会进行到什么程度。
判断反应进行方向和程度需要依靠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一律是人们实践的总结,不符合热一律的过程一定不能发生,所以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造成。
但是符合热一律的过程是不是都能自发进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①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是可以自动进行的,但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热的过程虽然也符合热一律,但却不能自动进行。
否则的话,你就可以拿两杯水来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有一杯水会烧开泡茶喝,而另一杯水则正好结冰了。
② 中学的置换反应Zn+Cu 2+→Cu + Zn 2+正向可以自发进行,但逆向却不会自发进行。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例子都是正向自发、逆向不自发的过程,不过这些逆向不自发的过程并不是不能发生,借助一定的外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逆过程也是可以发生的。
比如:① 如果使用致冷机的话,就可以把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热再传回给高温物体,系统恢复了原状。
但这时,环境对系统做了功,从系统那里得到了一定量的热。
② 使用电解装置,可以使逆反应发生,用Cu 置换出Zn ,反应系统恢复了原状,又变成了Cu 2+和Zn 。
但是,在前面的正反应过程中,环境从系统那里得到了热,而在后面的反应过程中,环境又对系统做了一定量的电功。
根据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的知识,经过上述的循环,系统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如果环境得到的热能100%转化为功,来补偿环境的功损失,那么系统和环境就可以同时回到原状,我们提到的这两个自发过程就是可逆的。
但是无数实验证明热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带来其他任何变化,所以上面两个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事实上任何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一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需要强调的是,不可逆性是指自发变化发生后,不可能使系统和环境都回到原状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
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第一篇: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网络收集仅供参考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静态法课内思考题:1答:分情况,测定过程中溶剂挥发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则不能测;但是对于难溶物的饱和溶液或者恒沸物等可以使用本方法测定。
2答:蒸汽温度越高相对的测量器具温度同样会升高从而改变测量器具的物理特性使测量器具内部金属硬度降低延展性增加等等从而使测量值改变燃烧热的测定1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答:内桶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桶作为环境。
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桶传到外桶,使得内桶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2水桶中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案:为了减少热损耗,因反应后体系放热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使体系与环境的温度差保持较小程度,体系的热损耗也就最少。
低1度左右合适,因这个质量的样品燃烧后,体系放热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大概2度左右,这样反应前体系比环境低1 度,反应后体系比环境高1 度,使其温差最小,热损耗最小。
3找找总会有。
(1)实验过程中搅拌太慢或太快;(2)引火丝和药片之间的距离;(3)药片没有干燥;(4)搅拌时有摩擦;(5)压片时或松或紧应从以上方面考虑,实验过程中匀速搅拌,引火丝和药片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不能碰到燃烧皿,记住药片一定要干燥,保证燃烧完全,搅拌式不能有摩擦,而且压片时,压力要适中等等。
T----X图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为什么?答:因溶液的折射率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同,折射率不同,因此,二者的温度必须一致。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讲解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H 2O (l ,1 mol ,-5℃ ,θp )(s ,1 mol ,-5℃,θp )↓△H 2 ↑△H 4H 2O (l ,1 mol , 0℃,θp ) O (s ,1 mol ,0℃,θp )∴ △H 1=△H 2+△H 3+△H 4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
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393.51 kJ·mol -1,计算CH 3OH(l)的θ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1,计算CH 3OH(g) 的θ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23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m c U ∆=-119.50 kJ/(5.27/32)mol =-725.62 kJ·mol -1Q p =θm c H ∆=θm c U ∆+∑RT v)g (B= (-725.62-0.5×8.3145×298.15×10-3)kJ·.mol -1 =-726.86 kJ·mol-1(2) θm c H ∆=θm f H ∆(CO 2) + 2θm f H ∆(H 2O )-θm f H ∆ [CH 3OH(l)] θm f H ∆[CH 3OH (l)] =θm f H ∆ (CO 2) + 2θm f H ∆ (H 2O )-θm c H ∆= [-393.51+2×(-285.83)-(-726.86) ] kJ·mol -1=-238.31 kJ·mol -1(3) CH 3OH (l) →CH 3OH (g) ,θm vap ΔH= 35.27 kJ·.mol -1θm f H ∆[CH 3OH (g)] =θm f H ∆[CH 3OH (l)] +θmv ap H ∆= (-38.31+35.27)kJ·.mol-1=-203.04 kJ·mol -1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例1. 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G 。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南京大学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题目实验10.7 差热分析姓名吕寿亭 2016年3月24日学号 131120180摘要本实验报告阐述了差热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以三氧化二铝(Al2O3)作为参照物,分别测量了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和锡(Sn)样品的差热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差热曲线三氧化二铝锡五水合硫酸铜一、引言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
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借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术。
二、实验目的1、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步骤。
2、测量五水硫酸铜和锡的差热曲线,并简单计算曲线峰的面积。
三、实验原理3.1 差热曲线的形成及差热分析的一般特点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伴随热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
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
物质发生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的。
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参比物)和试样一起放入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
在试样没有发生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致的。
若试样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试样瞬间导出,于是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且向高温方向移动。
反之,在试样发生吸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试样温度低于程序温度。
只有经历一个传热过程试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度相同的温度。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05章_相平衡
是外界影响因素。条件自由度f*= C– Φ + 1或者
f**= C– Φ
4)f=0例如,水的三相点时
§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 外压与蒸气压的关系—— 不活泼气体对液体蒸气压的影响 水的相图 *硫的相图
超临界状态
单组分系统的相数与自由度
C=1
当 = 1 单相
代入上式积分,得 有一个半经验公式,称为Antoine公式
A lg p B (t C )
A,B,C为常数,t为摄氏度。适用的温度范围较宽。
Trouton(楚顿)规则
vap H m Tb
88 J K 1 mol1
可以用来粗略地计算摩尔蒸发焓
适用于分子不缔合的液体。对极性大的液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
相平衡
453
单相
TB
B
等压
等温
p
pB
T/K
373
A'
An
A"
T1
pA
两相
C 313 D 0.2 0.4 0.6 0 H2 O 质量分数
1.0 A 0.8 C6 H5 NH2
E
xB
B
第五章 相平衡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引言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 相律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二级相变 铁-碳系统的相图
每一相中有C个组分, 则只要指定(C–1)个组分的浓
度,该相浓度就确定了。共有Φ个相,除了T,p外还
必须指定Φ(C–1)个浓度才能确定系统的状态。
化学实验热分析仪的升级改造及在热分析中的应用
=! !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2 5卷
第1 1期
20 0 8年 l 月 1
CN1 1—2 3 T 0 4/
Ex e i n a c n l g n na e n p rme tlTe h oo y a d Ma g me t
Vo . 5 No 1l NO .2 o8 12 . V o
分析 测试 的效率 与可靠 性 ,同时也 能使 学 生接触 到 改进 的热分 析技 术 。通 过在 改造 前后 系统上 对三 草 酸合铁 酸钾 的测 量分析 ,比较 了新老 系统 的测量 特 点 以及 新 系统所 具有 的优越 性 。
热分析 ( T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 DA 参 比物之 间的温度差 随温度 变化 的一种 技术 。T G—
D A可用 于分析各类 物质 在升 、降 温过程 中发生 的 T
热效应 ( 放热)以及质量变化 ,从而给出物质 吸/ 的结构变化 与热稳定 性等重要信息 。 J 近年来 ,随着 本科教 学 改革 的深入 ,热分 析技 术 已在本科 生高 年级 的综 合 化 学 实 验加 以介 绍 J 。 然而 ,用于本科教学的热分析仪通常比较简单 ,一 般配以传统的水平台式三笔记录仪 ,数据 的后处理
p e e s e e p r na h mit r e c i e .T e c n e t n ld s — o e o d rwa e lc d b h d a c d rh n i x e i v me t c e sr a e d s rb d l y h o v n i a e k t p r c r e sr p a e y t e a v n e o wok tt n t r u h wh c h h r a n y i c n b o u e — o  ̄o e .B a so e s e i l e in d sf— r s i h o g ih t e te l a a ss a e c mp tr c n H d ao m l y me n ft p ca y d sg e ot h l wae,te p s d t rc s i gi e o v n e t n t eP op e e t o l t e o r h o t aap o e s sv r c n e i n C t r s n c mp ee rp  ̄.T e u g a ea d rf r i n y o h a h p r d n eo m m— p o e t e ef in y a d c n itn y o e a n y i i h o r h n ie e p r n a h mit r g a rv h f ce c n o sse c ft r la a s n te c mp e e sv x e i i hm l s me t c e s p o m. l y r r Ke r s h r a n lz r p a e a d r fr ;c mp t r c nr la d a ay i ;c od n t n c mp u d y wo d :t e m la ay e ;u g d n eo r m o u e — o to n n lss o r ia i o o n o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 思考题总结 2
燃烧热的测定七.思考题1. 在这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热交换?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解答:体系:内筒以及其中的水、氧弹。
环境:内筒以外的一切。
由于环境与体系没有绝热,两者只要存在温差就可能存在热交换。
视体系温度相对于环境温度得高低,会使所测的燃烧热偏小或偏大。
实验中采用雷诺图解法进行校正。
另一版本解 体系:据吸热=放热的2.1.2式分析,氧弹、内筒(包括沉没在水中的一截搅拌棒)和水。
环境:夹套中水和搅拌器产生的搅拌热。
本法属于普通环境恒温式量热计。
热交换是实验引进的主要误差,水温低于室温的前期,环境向体系放热引进正偏差(体系升温);高于室温后,环境吸收体系的热量引进负偏差,所以用雷诺校正图进行适当的升温差值校正。
2. 加入内筒中水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解答:因为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开始加入内筒水的水温应比环境低,即比外筒水温低,这样热就从环境传递到体系;当样品燃烧以后,体系温度比环境高,热就从体系传递到环境。
这样就可以使得由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引起的误差减小到最少。
为了尽量让两个过程中传递的热量相等而抵消,内筒水被调低的温度应是样品燃烧前后温差的一半。
本实验中△T 在1.5K 左右,所以温度选择低0.9~1K 。
3. 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解答:造成误差因素:⑴.样品的预处理条件。
⑵.燃烧是否充分,由于压片不好或充氧不足造成样品没有完全燃烧,将会带来极大的误差。
⑶.水温的选择影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传递。
⑷.内筒中水量是否准确。
⑸.燃烧丝的燃烧热。
⑹.工业氧气中含氮杂质的氧化带来的热效应。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可以:⑴.待测样品需干燥,受潮样品不易燃烧且称量有误。
称量要尽量准确。
⑵.适当多充一些氧气,使样品充分燃烧。
且实验后应检查是否燃烧充分,并决定是否需要重做。
⑶.水温应尽量选择比环境温度低T ∆21,使热传递抵消。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热分析
TG/DSC技术对CuSO4•5H2O脱水机理的研究一、教学目的:1、理解TG、DSC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会定性并定量地对实验所得图谱进行解析。
3、正确表示出CuSO4•5H2O脱水过程每一步变化对应的脱水温度,重量变化及热效应,写出每步反应方程式。
二、实验原理:热分析技术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类技术。
热分析技术根据测定的物理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大类,测定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有热重法(TG),导数热重法(DTG),逸出气检测法(EGD),逸出气分析法(EGA),测定温度差的有差热分析(DTA),测定热效应的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还有热膨胀法(TD),等等。
详见下表。
物理性质技术名称简称简介质量热重法TG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导数热重法DTG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速率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逸出气检测法EGD 在程序控温下,定性检测逸出的挥发性产物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逸出气分析法EG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挥发性产物的性质或数量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温度差热分析DT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焓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功率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尺度热膨胀法TD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在可忽略负荷时的尺寸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本实验要掌握的是TG和DSC热分析技术。
1)热重法(TG,Thermogravimetry)在热重法中,被测物理量即为试样受热反应而产生的质量变化。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若发生如熔化、蒸发、升华、吸附等物理变化,或是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即引起质量改变。
在程序控温的情况下,温度T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
以质量对时间t或温度T作图,得热重曲线(TG曲线)。
TG曲线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对应的质量变化以及温度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G/DSC技术对CuSO4•5H2O脱水机理的研究一、教学目的:1、理解TG、DSC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会定性并定量地对实验所得图谱进行解析。
3、正确表示出CuSO4•5H2O脱水过程每一步变化对应的脱水温度,重量变化及热效应,写出每步反应方程式。
二、实验原理:热分析技术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类技术。
热分析技术根据测定的物理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大类,测定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有热重法(TG),导数热重法(DTG),逸出气检测法(EGD),逸出气分析法(EGA),测定温度差的有差热分析(DTA),测定热效应的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还有热膨胀法(TD),等等。
详见下表。
物理性质技术名称简称简介质量热重法TG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导数热重法DTG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速率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逸出气检测法EGD 在程序控温下,定性检测逸出的挥发性产物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逸出气分析法EG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挥发性产物的性质或数量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温度差热分析DT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焓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功率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尺度热膨胀法TD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在可忽略负荷时的尺寸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本实验要掌握的是TG和DSC热分析技术。
1)热重法(TG,Thermogravimetry)在热重法中,被测物理量即为试样受热反应而产生的质量变化。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若发生如熔化、蒸发、升华、吸附等物理变化,或是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即引起质量改变。
在程序控温的情况下,温度T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
以质量对时间t或温度T作图,得热重曲线(TG曲线)。
TG曲线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对应的质量变化以及温度区间。
热重法使用的基本仪器为热天平,一般包括天平、加热炉、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
有的热天平还配有通入气氛或真空装置。
下面介绍几个TG曲线定义的术语a 平台Plateau TG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b 起始温度Ti 累积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的温度c 终止温度Tf 累积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的温度d 反应区间起始温度与终止温度之间的温度间隔,即Ti-Tf段e 阶梯 Step 两个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用TG曲线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依据(1)阶梯位置由于热重法是测量过程中的重量变化,所以凡是伴随着重量改变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其TG 曲线上都相应有阶梯出现,通常以该变化的温度区间表示。
同一物质发生不同的变化,如蒸发和分解,对应分阶梯位置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发生同样的变化,也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因此,阶梯位置可作为判断变化发生的定性依据。
(2) 阶梯高度 代表经历一个物理或化学过程重量变化的多少,由它可以计算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的量以及结晶水分子数或水含量等,故阶梯高度是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
(3) 阶梯斜度 对于同一过程,它与实验条件有关;而对于相同的实验条件,它取决于变化过程。
阶梯斜度越大,说明对应过程的变化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由于阶梯斜度与反应速率有关,由此可以求得动力学参数。
看几个典型的应用1 测定结晶水或水含量 一般的制备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水,商品试剂中的结晶水或水含量一般可以用TG 技术来测量,先由TG 曲线获得失水百分数,然后按下式计算结晶水的分子数%100%22∙∙+∙=x M M xM w O H O H式中%w 、O H M 2、M 、x 分别代表失水百分数、水分子量、试样分子量、结晶水分子数。
2 计算生成物量 用于蒸汽转化制氢反应的NiO/Al2O3催化剂,通过高温处理有部分活性组分与载体生成铝酸镍,为了确定铝酸镍的生成量采用还原法,由于氧化镍和铝酸镍的还原温度不同(前者约400 o C ,后者在800 o C 以上),由曲线得到铝酸镍的还原失重%w ,按其反应方程式得到铝酸镍的生成量x ,NiAl 2O 4+H 2→Ni+Al 2O 3+H 2O Mow m M x %∙∙= M 、m 、O M 分别代表NiAl 2O 4分子量、试样重量、氧原子量NiAl 2O 4此外,还可以根据还原失重获得某些负载型催化剂的金属含量,活性组分的还原度以及价态变化等数据。
3 计算动力学参数 TG 曲线上的阶梯高度表示重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某一温度或时间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由TG 曲线扫过的阶梯高度来表示,如在t 时刻的转化率可以由式Wf Wo Wt Wo --=α表示,0W 、t W 、f W 分别D 点时的重量和终止重量。
依据一定的处理方法可求出反应级数n ,活化能E ,指前因子A 及反应速率常数k 。
f W此外,还有TG 的一种衍生技术,即微商热重法,简称DTG ,是从TG 曲线得出对温度或时间微商的一种技术,原理和TG 相同,仅在测量部分多出一条微分曲线。
DTG 曲线的数学表示为)(/t T f dt dw 或=。
对应物质的某一物理或化学变化在DTG 曲线上是以峰的形式出现,可直接得到某一温度或时间的重量变化速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 )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热效应。
在DSC 中,关键在于利用动态零位平衡原理,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程序升温,当试样产生热效应时,可由坩埚下的热电偶测得试样与参比之间的温差ΔT ,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对其进行热补偿。
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使试样一边电流增大;当试样放热时,则增大参比物一边的电流,直至两边热量平衡,始终保持ΔT =0。
换句话说,试样在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得到补偿。
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两只加热器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 的变化。
在程控线性升温中,也即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 (或温度T )的变化)~/(T dt dH ,其积分峰面积对应的即为热效应:⎰∆=⋅=H dt dtdH S 。
若事先用已知相变热的试样(如纯金属锡、铅、铟等)的熔化来标定仪器常数,则峰面积就可以得到H ∆的绝对值。
以下是DSC 曲线的几个典型应用1 定性分析 当测定条件一定的时候,纯物质的DSC 曲线具有类似红外光谱的指纹特性的性质,即曲线上的峰的位置,形状和个数等由试样本身决定。
因此在测得DSC 曲线后,与标准曲线比照,就能进行定性分析。
混和熔点法就是快速简便的一种方法。
2 对脱水过程的研究 固体物质中的水分通常分为游离水和结晶水,后者与物质的结合力要强,且结合方式各异。
DSC 曲线上的脱水过程是放热的,对于许多无机物只有在特定温度下才脱去结晶水,有的还需要几个阶段才能最终完成。
根据曲线上峰的位置和面积可以确定结晶水的数目和结合方式。
3 计算反应热 对于补偿式DSC 需要已知热效应的标准物质作为参比,由此求得试样的反 应热mS Ss m Hs H S ∙∙∆=∆ 4 测量比热 当升温速度不变时,DSC 曲线基线的漂移只与试样的参比物的热容差有关。
因此可利用基线漂移来测定试样的比热。
由热力学可知,T mCp H ∆=∆,对DSC 则有dtdT mCp dt dH =,由此式可以直接求得Cp 值。
为了减少误差,也可以采用与已知比热的标准物质比较的方法。
5 计算动力学参数 DSC 曲线是由热流率对温度或时间作图,在某一温度或时间,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用该点DSC 扫过的面积来表示,这方面的应用很广,可以求得活化能E ,指前因子A ,反应速率常数k 等一系列的热力学的参数。
6 相律的研究 将DSC 用于多组分的相转变过程,可以绘制相图。
这是物化分析中的重要技术。
最简单的多组分系统是液态完全互溶的二元系统,它们的固相是由纯组分组成的。
在定压下研究二元系统,只需用温度和液相组成就能说明两相共存,根据相律:f =K -Φ+1,而K =1 当Φ=2时,f =1即液体混合物组成一定时,液相和固相平衡温度是一定的,这一温度就是凝固点。
Φ=3,f =0,即当液相与两种固相平衡时,定压下二元系统无变量,温度是一确定的值,这一温度为低共熔点。
在研究实验中通常使用一份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TG 和DSC 的测定,所得TG 与DSC 曲线也绘制在同一温度坐标下(图1)。
从这样的热分析曲线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在加热或者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常能由曲线直接得到,或在有关理论指导下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获得,这就是热分析的应用。
从实验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DTA/DSC (p251)和TG (p254)得到了很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了解了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来及其一些实际应用后,本实验采用TG/DSC 热分析技术研究CuSO 4•5H 2O 的脱水过程。
三、仪器和试剂LABSYS TG-DTA/DSC 分析仪CuSO 4•5H 2O(A.R.)α-Al2O3(C.R.)四、实验步骤:1、 开计算机、冷凝水、热分析仪以及氮气保护气。
2、 从计算机桌面上点开COLLECTION→DISPLAY→REAL -TIME DRAWING ,最小化之;再DISPLAY→DIRECT PROGRMMIN G ,最小化之。
3、 以Al 2O 3坩埚在微量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参比及样品各7mg (精确至0.01mg )。
轻震坩埚使样品在坩埚底部铺匀。
打开炉体,按参比在内、样品在外的顺序小心地将坩埚放置在测试杆上,待测试杆停止晃动后,降下炉体。
4、 将COLLECTION 最大化,从EXPERIMENT 中点开DATA COLLECTION ,确认后进入升温程序编制窗口,按如下四步编程:室温−−→−min 2室温10/min K −−−−→300℃50/minK -−−−−→室温 其中室温可以从两个监控窗口REAL-TIME DRAWING 和DIRECT PROGRAMMING 中读出。
5、 程式确认无误后,点SAVE AS 保存程序;再点TO EXPERIMENT 填入样品质量,点击START EXPERIMENT 进入实验过程。
可调开REAL-TIME DRAWGING 和DIRECT PROGRAMMING 观察实验状况。
6、 实验结束,运行PROCESSING 程序,调出实验文件处理数据,打印。
7、 待炉温降至室温,关闭计算机中有关程序,关热分析仪,关气,关水。
实验注意事项:1、 试样需经预处理,过筛成与参比物相仿的粒度大小(约60-80目),放在干燥器内以除去吸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