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
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
课后题: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
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
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
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
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
课后题参考答案:
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
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
(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
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
(4)其四,美在和谐;
(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三、答:这不是矛盾的,这正是美学所研究的美感的矛盾二重性问题,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质。美感的社会功利性与个体心理的直觉性是并存的,这说明审美活动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反应方式,人的感官虽然是个体的,具有超功利性,但经过长期的文化教养,也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感官。
四、答:(1)实用和审美表现功能之间不产生干扰;
(2)产品的装饰结合技术质量和对人的生理适应性;
(3)装饰结合功能美,给人以舒适感。
五、答:(1)生活环境的洁净感和卫生状况;
(2)环境的宜人性,可以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感;
(3)道路的畅通和交通的发达也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状态;
(4)空间的秩序感,布局的合理化和情感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
(5)人的生命体验与对象世界的交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