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物理

合集下载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
• 不足:因时间有限,制作经验不足,实物模型不够精致。
目录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2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及总结提升
研究背景
• 读名著,知“木牛流马”。据《三国志 ﹒蜀志﹒诸葛亮传》中“亮性长于巧思, 损益近弩,木牛流马;又据《三国演义》 记载“牛马皆不水食,可以转运,昼夜不 绝”。原来“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蜀汉 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
研究目的、意义
• ???????
各自家中上网收集资料
• ??????
理解“木牛流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与物理学科的关系
• 《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 》都说: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 , 经诸葛亮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到了 北宋,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开始出现 了独轮车的名称,這种小车的形态和构 造,因地制宜, 略有不同, 故各地所称 手推车、二把手, 鸡公车等, 都是指这 种独轮小车。
研究过程
• 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 • 各自家中上网收集资料 • 各自汇总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后共享 • 学习研究所有资料,遇到问题,请教指导老师 • 理解“木牛流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与物理学科的关系 • 准备制作材料、制作模型 • 填写开题报告、记录研究过程、结题PPT汇报
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
准备制作材料、制作模型
• ????
研究结果
• 完成了“木牛流马”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活动使我们收获了知 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同学 们制作、发明、创新的热情。
总结提升
• 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使我们 感受到了历史长河中的奥秘与智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给同学们以启示,意义十分重大。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沪科版)(1)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沪科版)(1)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测试范围:第12章~第15章第3节伏安法测电阻(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如图的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原始冰箱”。

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

夏季,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鉴缶之间装热水,还可起到保温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冰熔化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B.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不从周围吸收热量C.利用水来保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青铜冰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的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含有的热量越多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物体的温度相同,其内能也相同D.质量相等的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的内能小3.图为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酸奶在液态氮的作用下瞬间凝结成块,并且上面冒“白气”。

对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属于水蒸气B.“白气”是由液态氮汽化形成的C.酸奶发生了凝固,需要放热D.酸奶发生了凝华,需要放热4.如图所示是实验探究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结合图像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在AB段是液态C.该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需要吸热D.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12min5.水烧开时产生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A.B.C.D.6.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in内,乙吸收的热量比甲多B.1min后乙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3:2D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甲带大量负电荷,乙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连接两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乙流向甲,电流方向从甲到乙B .电子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从乙到甲C .正电荷从乙流向甲,电流方向从甲到乙D .正电荷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从乙到甲8.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甲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 200g 的甲、乙两种常见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标准大气压下甲从 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8g 酒精(q 酒精=3×107 J/kg )。

“三国演义”好戏开场 物理加速技术大战“揭开序幕”

“三国演义”好戏开场 物理加速技术大战“揭开序幕”

代替CP U进行物理运算正星 一 条…路。
NVI A通 过 与Ha 0 DI v k合 作 ,在 S l 台 l 现 r物 理 勺速 。NVl A L平 二 实 l 】 Dl 在 S 理 枷 逮 技 术 的 演 示 文 中表 LJ 物 示, 15 个 石 头 从 高 处 漩 落 的 场 景 .万
精荚憾 的 足 ,这 么 美妙 的 面 也 只是 金 玉其 外 ,虚拟 世界 中几乎 不存 在物理 } 力学 关系 ,例 二 的
和Qu dS I 逐步 推广 开 米 , 但在 实际 a L 也 游 戏 中 我 们 会 筮 现 ,墀管 部 分游 戏 场 景
的 8 % 运 算 能 力 { 白 白 费 r。 如何 善 O 『 立 加 利 显卡 强 大 的 . 能 力就 成 为 _ 送算 『 芯 片 厂 商 必 颓 要 考 虑 的 问题 , 让显 #
了 也就是说.这些物体的物理变化方式是预先就设 汁好 _的。有这 r
些 “ 固 ”的物 体 存在 + i 上虚拟 世界显 得 与 “ 实” 离得 很远 。 真
发 模 拟 ( i Smuain 和布 料模 拟 Har i lt ) o
( l t i lt n C oh Smuai ) o 其 巾 流体 动 力
到 。同此 为了让 虚 拟世 界更 加 “ 真实 ” ,专门针 对物 理运 算进 行 加速 的硬 件或 软件 便成 为 了大家 关注 的焦 点
联合舰队起航——N II& a o 展示S I VDA H v k L物
理加速技术
今年 3 0L,NVl I 月2 I D A首先 在官 方 网站上 宣 布 ,与Ia o 联 合 4 vk
中 ,在 开 启 多线 程  ̄P nim 5 Je t 4 XE 9 5 u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一.选择题(共9小题)1.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快B.音色好C.音调高D.响度大2.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3.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A.超声波B.次声波C.引力波D.紫外线5.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翅膀不产生声波B.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C.翅膀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人耳有障碍6.观看电视节目时,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7.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8.在2021年B站的跨年夜上,国乐大师方锦龙带来的中国民乐与西洋乐器的演出,让国乐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其中让听者可以区分民乐乐器和西洋乐器声音的原因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乐音9.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晓理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

”这是提醒晓理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二.填空题(共5小题)10.“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能判断出是钟声依据声音的不同。

11.如图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编钟,距今2400余年,人们仍然能用这套编钟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声音优美。

演奏音乐时,依靠编钟发声,音域宽广指发出声音的丰富,声音优美指的声音的好听。

三国演义木牛流马

三国演义木牛流马

三国演义木牛流马《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

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

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

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

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

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

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

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后杠与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

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

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

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

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探索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22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22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边的小车就向左运动,当再放开右手后,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的动
量守恒,放开右手时总动量方向向左,放开右手后总动量方向也向左,故选
项B错误,C、D正确。
误区警示
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的三个误区
(1)误认为只要系统初、末状态的动量相同,则系统动量守恒。产生该误区
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在变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时刻动量
提示 外力是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给系统内物体的力,内力是系统中物体间的
作用力。区分外力与内力可以看施力物体是系统内的物体还是系统外的物体。
③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是不是意味着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都不变?
提示 不是,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但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可能都在不
断变化。
1.一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关键看所选择的系统,如发射炮弹时,以炮弹和炮
C. 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相同
[解析] 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注意动量的矢量性。
)
2. (★)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原来静止在平板小
车 上, 和 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 、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
8.5 m/s 的速度沿原方向航行,若水的阻力不计,求在交换麻袋前两只船的速
度大小。
[答案] 1 m/s 9 m/s
[解析] 以质量较小的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选取质量较小的船和从质量
较大的船投过去的麻袋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如题图所示,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有 (1 − )1 − 2 = 0
擦因数之比为3:5,地面光滑。当压缩弹簧突然被释放后, 、 相对C滑动
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三国演义四眼毒泉的原理

三国演义四眼毒泉的原理

三国演义四眼毒泉的原理在《三国演义》中,四眼毒泉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理特征,以其强大的毒性和无法预测的爆发力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眼毒泉的原理,以揭示其神秘和强大背后的科学本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四眼毒泉的形成原因。

四眼毒泉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喷泉,其名称来源于它有三个喷口,每个喷口都有一个或多个直径较大的洞,不断向外喷射有毒气体和熔岩。

这种喷泉的形成通常与地壳下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有关。

在岩浆和地壳物质的相互作用下,地下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火山喷发,形成四眼毒泉。

其次,四眼毒泉的毒性和爆发力与它所喷出的物质有关。

喷出的物质包括有毒气体、火山灰、熔岩和岩浆等,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

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刺激性气体和烟雾,对人和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

此外,四眼毒泉的爆发力也与其喷口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大洞喷出的物质量更大,更集中,因此更具破坏力。

那么,为什么四眼毒泉如此难以预测呢?这是因为四眼毒泉的形成过程是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壳活动、气候条件、地下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喷泉行为的突然改变,例如爆发时间的提前或延后,毒性的增强或减弱等。

因此,对于四眼毒泉的预测需要借助现代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如地震监测、火山雷达、地热监测等。

最后,对于人类来说,如何应对四眼毒泉的威胁呢?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警觉,特别是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

其次,我们应该远离毒泉的喷口,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穿上防护服等。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火山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警报和指示,以帮助居民做好应对准备。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四眼毒泉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地理特征,其原理涉及到火山喷发、地下压力、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了解四眼毒泉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其威胁,保护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征 同步测试及答案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征 同步测试及答案

乐音的特征一、单选题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 音调高B 响度大C 频率高D 音色差2有很多物理现象,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关系,难于直接观察,这就可以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各种效应把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转换成易于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这种科学方法就叫转换法下图中的实例主要用到“转换法”的是A 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B 教科书以与水波相比较的方式引出声波C 探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D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3小红同学为了参加班里举行的自制乐器演奏音乐会,制作了一个水平琴: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奏出乐曲,如图所示,若从左至右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A 音调越来越低B 音调越来越高C 响度越来越小D 响度越来越大4《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说法均正确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频率D 响度6下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A 音色与受力大小的关系B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 音调与受力大小的关系D 音调与振幅的关系7“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 响度大,音调高B 音调高,响度大C 音调高,音色好D 音色好,音调高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9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

如图是某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2.《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前一声怒吼,声如巨雷,吓死了夏侯杰。

从物理学角度讲,声如巨雷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速度快3.下列实例中,主要应用光的反射知识的是A.激光准直B.皮影戏C.自行车尾灯D.射击瞄准4.在站台上,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当甲火车开动时,乙火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火车C.乙火车D.乘客自己5.下列是小明对自己的一些估测,其中比较合理的是A.步行速度约为8m/sB.1min内心跳约7次C.大拇指的长度约为5cmD.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使其发声;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则钢尺发声的A.音调降低B.音调升高C.响度变大D.音色改变7.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来抗旱保苗B.用电吹风机把头发吹干C.把蔬菜装入塑料袋再放进电冰箱D.取用酒精后及时给瓶子加盖8.课堂上,有时光滑黑板表面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9.地震、海啸时都会产生次声波,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蝙蝠觅食时发出的声波是_______声波。

10.月亮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会看到圆形的光斑,这是_______(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

11.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大雨将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

雷声太大,小红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12.寒冷的冬季,松花江边会出现美丽的雾凇,雾淞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3.日全食是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国演义中的物理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物理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物理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三国演义》里那些超有趣的物理知识!你们想啊,那战场上可到处都是物理的影子呢!
先说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吧!那箭密密麻麻地射在草船上,这不就是力的作用嘛!就好像咱扔东西,东西会往前飞一样。

曹操为啥那么傻,白白让诸葛亮得了那么多箭?哎,这要是曹操懂点物理,说不定就不会中这计啦!
还有啊,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那一下下可虎虎生威啦!这就是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呀!关羽力气越大,挥动起来的动能就越大,砍下去的威力也就越猛。

恍惚间我都能感觉到那刀风呼呼的呢!
再说赤壁之战,那大火呼呼地烧起来,可不就是热传递嘛!火的热量传递给木头、帐篷啥的,一下就烧起来啦!要是东风不来,那火不就烧不起来了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嘿嘿!
再来看看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曹军。

这声音的传播靠啥?不就是声波嘛!那声音像波浪一样传出去,把曹军都吓破胆啦!张飞这肺活量,啧啧,真是厉害啊!
《三国演义》里的这些物理知识多有意思啊!物理可不仅仅在课本里,在咱喜欢的故事里也到处都是呢。

我觉得啊,从这些有趣的故事里去发现物理知识,那可比死记硬背有意思多啦!大家说是不是呢?。

初二第二次物理限时训练(含答案)

初二第二次物理限时训练(含答案)

初二第二次限时训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2.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环境保护的是()A.B.C.D.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 B.2:1 C.9:2 D.2:95.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镜子,其中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和月亮B.月亮和镜子C.太阳和镜子D.太阳和点燃的火把6.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A.∠1 B.∠2 C.∠3 D.∠47.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为()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8.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9.在物理课堂或生活中,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手机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11.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A.减弱回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增大声音的频率D.增强响度12.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3分)一只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 ,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14.(2分)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字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球的直径是,他选择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5.(2分)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如果没有甩,就用它给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如果给一个体温为39℃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16.(1分)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7.(2分)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m.18.(3分)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19.(3分)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相对电梯厢是.如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运动”或“静止”).20.(2分)暑假里,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示数为32℃.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的缘故.这时她看了看寒暑表,会发现示数(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1.(2分)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22.(1分)汽车在长100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23.在图中根据光路作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注意标明法线).24.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四、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6分)25.(5分)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26.(7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来源:学科网ZXXK](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27.(3分)小军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数量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军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观察并比较两图中哪块玻璃板上的水先蒸发完.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你认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五.综合应用题(5分)28.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初二第二次限时训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5 D C A C D 6~10 B D B C A 11~!2 A B二、填空题13.cm;min;μm.14.2.42cm、1毫米.15.38℃,39℃.16.固体.17.5;600.18.响度,音调,快.19.运动;静止;静止.20.蒸发吸热;不变.21.升华;凝华.22.13.3.三、解答题23.24.四、填空题25.(1)能;(2)减小;(3)不能;A.空气没有被全抽出.B.底座的固体传声.(4)真空.26.(1)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2)大小;(3)A;(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点评:理解实验中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透明玻璃板的原因,把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原因等.27.(1)液体的表面积;(2)A、C;(3)没有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五.综合应用题(4分)28.解答:解: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20m/s×2s=4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s===360m,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的距离:s3=s﹣s1=360m﹣40m=320m.答: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的距离为320m.。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精选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精选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精选导语: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小编整理的关于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欢迎阅读!有趣的物理小故事1、绿色的阳光阳光不都是白色或者白里稍带微红和微黄色的吗?怎么会是绿色的呢?阳光有时确实是绿色的,不过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一般只有两三秒钟,有时还不到一秒钟,所以能看到绿色阳光的人并不多。

1979年7月20日的黄昏,波兰快艇运动员乌尔班齐克率领“晨星号”帆船从旧金山经赤道驶过波利尼西亚,夕阳正缓缓地堕入大海。

满天的晚霞将海面染上了一层淡红,红色的天空,红色的水面,水天一色,正在甲板上的舵手陶醉在这美妙的景色之中。

忽然,就在太阳将被海面浸没的一瞬间,金色的火球突然喷射出耀眼的像绿宝石发出的鲜艳夺目的绿色光芒,犹如一道绿色的闪电划过天际,使周围的一切都被绿色所笼罩,甲板上的舵手不由得惊叫起来,可是等其他船员跑上甲板,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时,落日的余晖仍和往常一样,哪有什么绿光?第二天,全体船员在日落半小时都上了甲板,可是绿色的阳光没有出现。

不甘心的船员连续观察了几天,终于又有几位船员看到了这神秘的绿色阳光。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中单色光组成的,这些光波有长有短。

中午时,太阳光在空气里走过的路程比早、晚时短,这时只有少量的最易散射的紫、青、蓝等短光波被飘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所拦阻,这样的阳光,人的肉眼是感觉不到颜色的,所以看起来太阳光是近似白光,或者白里稍带微红和微黄色。

在清晨或傍晚时分,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特别大,遇到悬浮在大气中小尘粒、小水珠的拦阻机会也大。

这时,短光波就被强烈地散射掉。

只有那些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才能透过这些大气中的微粒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平时只能看到“落日夕阳红似火”的情景。

但是像地球一样成曲面的大气,仿佛是一个一端向上的“气体透镜”,当太阳光穿过时,这层大气使白色光折射而发生色散。

2023年中考物理考点练习 微专题二 热量计算与热学实验

2023年中考物理考点练习 微专题二 热量计算与热学实验

6.(2021铜仁)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3 km,完全燃 烧了3 kg汽油;若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则牵引力为__1_5_0_0___N,牵引力做功 的功率是__2_2_5_0_0__W。(q汽油=4.6×107 J/kg)
7.(2022永州)小华家有一个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电流为5 A的电热水壶,该电 热水壶正常工作42 s产生的热量为4_6_2_0_0_____J,这些热量的80%被质量为1 kg的水吸 收,水升高的温度8为.8______℃,已知c水=4.2×103 J/(kg·℃)。
(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___a___(选填 “a”“b”或“c”)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 ℃开始,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 min时 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___9_4___℃。
时间/minபைடு நூலகம்水的温度/℃
0
123
4
5
6
7
90 92
8.(2022济宁)小明家新购置了一个额定功率为3 200 W的电热水龙头。经过测试, 正常工作时进水温度为20 ℃,出水温度为45 ℃,30 s内的出水量为800 mL,则这 800 mL水吸收的热量Q8=.4×__1_0_4____J,电热水龙头的加热效率η87=.5_%_____。[c水= 4.2×103 J/(kg·℃)]
可知石蜡是__非__晶__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6___min。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继__续__吸__热__,__温__度__不__变_____。
(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A_B__C__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力学单位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力学单位制
确,不符合题意;在力学范围内的基本单位有米(m)、千克(kg)、秒(s),故C正
确,不符合题意;牛顿是导出单位,1 N=1 kg·m/s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探究点二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0、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
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有一位同学求出的合力结果
身高两米,你能直接比较二者的身高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由于未知三国时代的
“尺与米”的换算关系,故无法直接比较二者的身高。
教材拓展 阅读教材P100,思考下面的问题:20世纪末,美国曾发射过一个火
星探测器,但是由于探测器制造商计算加速度时使用了英制单位,而喷气推
瓦特(W)等都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2)是国际单位的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只是组成国际单位制的一
小部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除七个基本单位以外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3)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公式导出,但并不是所有物
理量的单位都可以互相导出。
应用体验
【例1】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
确的是( D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电流的单位都是基本单位
B.千米不是力学基本单位
C.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的值等于9.8 cm/s2
D.牛顿第二定律F=ma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不是基本单位,A错误;千米不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但有可能是其他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故B错误;在厘
单位 之间的关系。
2.基本量

形式逻辑试题

形式逻辑试题

形式逻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1.在“中国人是有志气的”和“中国人是亚洲人”这两句话中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2.“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物理学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同语反复3.下列对概念进行限制正确的是——把“犯罪”限制为“反革命罪”。

4.“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5.已知“ SEP”为假,可必然推出—— SIP 真6.“动物”这个概念属于——普遍概念7.“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之间具有——同一关系8.下列限制或概括,正确的是——“勤劳”概括为“美德”9.“学校可以划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和体育学校 . 业余学校”。

这句话犯的划分错误是——子项相容10.“期刊分月刊和季刊”,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全部外延11.若“有的 S 是 P”、“有的 S 不是 P”、“有的 P不是 S”三个判断均真,则 S 与 P 具有——交叉12.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13.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都是单独概念14. 若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则这一判断的形式一定是有S是P15.当 S 真包含于 P 时—— SAP与 SIP 都真16.“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全称肯定判断17.对于 A.B 两个概念,如果所有 A 都是 B,并且有些 B 是 A,那么 A.B 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18.“小王是转业军人”与“小王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19.“新中国的青年是勤劳的,我是新中国的青年,所以我是勤劳的”这段话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20.以“大学毕业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个判断为真进行推理,可必然推出——“有些大学毕业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21.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22.“岛就是海洋中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23.可以驳倒“凡是植物都是绿色的”这个假判断的判断是有些植物不是绿色的25. 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单独概念27.下列推理形式中 , 有效的是—— SOP→ POS28.在“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 . 勇敢的民族”这句话中,“一个勤劳的民族”是——普遍概念 . 非集合概念 . 正概念29.“能被 2 整除的数”与“能被 3 整除的数”,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30 下列概括错误的是——不正确的思想——错误31.“法是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错误32.判断和语句的关系是——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33.在“有的著名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在外延上具有——交叉关系34.已知某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此判断是—— SOP35.“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这个三段论是 AAI 式,所以,这个三段论是第三格 AAI 式。

文学作品中的张力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张力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张力理解“张力”一词,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是指施加于物体内部的拉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物、情节、设定等进行有效拉扯与压缩,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作用。

张力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通过创作者的精心设计,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张力,并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文章的艺术性。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张力可以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作者在配置人物形象时,可以将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有效地与剧情的发展相结合,以达到突出人物的特性,强化故事情节的张力。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机智、敏锐的角色,他的性格特质正好符合他的使命,从而更加凸显了他在剧情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升了整部小说的张力感。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张力也可以体现在情节构造上。

作者应该在情节设置时,将不同的情节结构有效地进行衔接,以深入描绘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的过程,并使剧情走向更加紧张、悬念更加迫切。

例如,《红楼梦》中,作者把一个家庭的繁华和衰落结合在一起,让故事变得更加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越发复杂,使得整个故事情节饱满,充满张力感。

再次,文学作品中的张力也可以体现在语言表达上。

作者需要将文字和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更有效的表达,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营造出张力感。

例如,《三国演义》中,作者结合了古文、俗文和戏曲语言,使得整部小说的语言氛围更加浓厚,并有效地提升了文章的张力感。

最后,文学作品中的张力也可以体现在环境设定上。

作者应当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环境,包括人物的出身、故事的发生地点、故事的背景等,使得人物和故事处于一个有机的环境中,并将这种环境与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文章的张力感。

例如,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作者创造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魔法气息的世界,将一系列神秘而又充满张力的故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张力感。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张力是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设计人物形象、设置情节结构、控制语言表达、营造环境设定等方式,使得文章充满张力感,从而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三国演义的科学知识

三国演义的科学知识

三国演义的科学知识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的《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然而,除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价值,这部小说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三国演义》中发现的科学知识。

一、医学知识《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涉及到医学知识,如药物治疗、手术技术和疾病预防。

例如,在关公败走麦城时,他的手臂被刀伤,张飞用酒精和草药处理伤口,防止感染。

在曹操与华佗的故事中,华佗采用了现代手术的方法,为曹操治疗头疮。

此外,许多人物还会使用草药治疗疾病,如夏侯惇的盲眼被华佗用草药治愈。

二、数学知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也涉及到数学知识。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数学原理计算出了东风的方向和速度,帮助孙权成功击败了曹操。

在另一个故事中,刘备使用了数学原理来计算出自己的军队与敌人的距离和数量,帮助他制定战略。

三、农业知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还涉及到农业知识。

例如,在诸葛亮求荐于刘备之前,他曾在农村里做过农民,了解了许多关于农业的知识。

在他担任丞相后,他也会使用农业知识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如调节灌溉系统和推广新的耕作方法。

四、物理学知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还涉及到物理学知识。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物理学原理来制造出了火攻的武器。

在另一个故事中,关羽使用物理学原理来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水中使用的长枪,使他能够轻松地击败敌人。

五、天文学知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还涉及到天文学知识。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天文学原理来预测了日食的发生时间,帮助他制定了战略。

在另一个故事中,诸葛亮使用天文学原理来预测了战争的胜负。

总之,《三国演义》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与现代科学相似,证明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丰富性和发达程度。

通过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物理学的意义

物理学的意义

物理学的意义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为人们展示了宇宙万物的相关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还提供了各种具体而又直观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我们去发现、研究各种物质的变化与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形态物质之间的运动与变化。

以下便是我对物理学的理解:所谓物理学,也就是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

我认为,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验证假说;二是提高推理能力;三是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假说,就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

”可见,对一切物质世界的研究都必须依靠实验。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想从事的工作,总是那种给我们的教育发生一些新的转变,并且在我们的思维中引起进步的工作。

”因此,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利用实验揭示自然的真理。

“开卷有益”,这话一点儿不错。

通过读书,你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

但在此同时,你还应该记住:一本好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不断帮助你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启迪你。

另外,读书还要注意方法,要适可而止。

不能为读而读,更不能囫囵吞枣地读,否则收效甚微。

比如,你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你会发现,原来天空是白色的,也明白了火箭为什么要往上飞;你翻开了《三国演义》,也知道了华佗用刀刮骨疗伤的故事,可是,如果只懂得了书中的情节,却并不知道书中说的是什么,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问:“是啊,既然读书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读呢?”我觉得,阅读是需要方法的,我们不仅要会读,而且要善于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现实中去。

例如,看了《鲁滨逊漂流记》,你会发现鲁滨逊虽然是一个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文盲,可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超群的智慧,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勇敢地战胜了海上的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英国。

再比如,你学习了物理学中的光的折射知识,你会发现,为什么阳光照在池塘里的水面上,产生的现象与池塘里的情况不同?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光的折射现象,同时你还能明白光从玻璃射入水中产生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的余角。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意思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意思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意思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这句话来自著名戏剧《三国演义》中一幕演员说出的台词,其原意为将一件物品代表一个人,送到目的地,可以说是一种物理上的替身。

如果要更具体、更详细地理解该句话,那么就必须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

这句话的背景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蜀汉名将关羽有一把御剑,想将其传达给曹操,希望能够让曹操把这把剑归还给他父亲关公。

可是关羽并不能前往曹操所在的地方,因此他托付他的朋友六尺(指常被用来指代关羽的六尺之孤),将这把剑寄到了曹操所在的那里,并希望他能够代表关羽,将这把剑交给曹操,以此使关羽的心愿得以实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的意思是指一种物理上的替身,即将一件物品代表一个人,送到目的地,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无法亲自前往某个地方时,可以将一件物品代表自己,送到那里去,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句话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从信任的角度出发。

关羽将剑托付给六尺,并要求六尺将剑送到曹操手中,这说明他信任六尺,而这也正是“托六尺之孤寄百里
之命”的一个重要内涵。

可以说,这句话暗示着,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光需要有勇气和毅力,还要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用以完成这项使命。

从上文可以看出,“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描述某种物理上的替身的台词,更是一句暗示信任的励志台词。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信任的朋友,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无论是多么遥远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
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许多网友拿关羽马快说事,现在就从物理学角度阐述一下。

青龙偃月刀,是关羽成名的武器演义描写有八十二斤,也就是41KG。

赤兔马,腾踏过血染江山万里赤土的良驹,三国速度第一。

日行千里之说,日行千里
就算12个小时跑了500公里(这个是保守估计)
那么我们得出赤兔马平均速度,还不是冲刺速度
500*1000=500000m
12*60*60=43200(秒)
500000/43200约等于11.57,不按四舍五入来就当11好了
由此我们得出赤兔马平均速度为:11m/s
那么我们根据动量守恒有关公式进行计算,求出冲击力
冲击力也就是所说的动量Ft=mv(11m/s时) 由于记载不全,假设关羽和颜良的质量相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以mv的动量撞击颜良时, 刨除摩擦力干扰角动量问题那么
瞬间冲量mv=2mV V=1/2v 既11m/s F=mv/t t=2T V=1/2v 颜良受力F=mv/t
我们再假设瞬间刺入颜良时间为1秒(其实时间应该更短)
我们得出冲量约等于451公斤
假设赤兔的短程冲刺速度快一倍达到:20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得出:关羽的臂力为205个牛顿,则青龙刀加速度为15,关羽挥刀1秒时遇上颜良。

这时候青龙刀速度为20+15*1=35M/S
代入公式计算动量约为1350KG
于是乎1350KG作用于颜良身上,
书上描写颜良是被:刺于马下,我们对刺可理解为青龙偃月刀垂直作用在颜良身上形成
压力,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P=F/S
假设青龙偃月刀接触颜良时面积计算:0.15CM*0.005CM=0.00075平方米
得出压力为:18000Pa
那么大的压力肯定刺进去了,所以罗贯中这里用刺是相当准确的.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对这一现象也有一段颇精彩的描述。

孔明“借”得东风后,周瑜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
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分水陆两路追杀孔明。

遥望前船不远……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去。

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

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

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

这段话描写了一条在湍
急的河流中,帆落下后,失去风力推动而不能行驶的小船只好横在河面上这一自然现象。

为什么在河中荡漾的小船总是横在河面上呢?因为小船要处于一个平衡的位置,这是一个
流体运动中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先看一般物体在静力作用下平衡的力学原理。

例如,直立
在桌子上的一根细杆,处于不稳定的平衡位置,当它受到些微扰动后,重力形成的力矩将
使它偏离平衡位置;而细杆悬挂时平衡是稳定的,当它受到扰动后,重力形成的力矩会使
之恢复平衡位置。

对运动流体中物体平衡稳定性的精确分析,计算其产生的合力和合力矩
比较复杂。

经过许多力学家的持续努力,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得到解决。

我国力
学家用近代流体力学来精确分析韦应物等人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小船简化成一个细长椭圆
柱体,研究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绕椭圆柱体的二维流动问题,计算出流体对椭圆柱体的作用
力和力矩,找到了其稳定的相对平衡位置。

为检验分析是否正确,力学家又在天津大学的
流体力学实验室回流式水槽中进行了实验。

实验模型是一只椭圆柱体小木船,长轴10厘米,短轴5厘米,高2.5厘米。

实验中的水流速度采用激光测速仪(LDV)测速,流动显示采用
氢气泡法显示,实验过程用摄像机进行记录。

开启水泵使水流动,可以看到小木船横在水
面上,这时椭圆柱体的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用外力改变小木船与水流方向的夹角,然后
撤去外力,小木船又重新横在水面上;用外力使小木船与水流方向平行,撤去外力后,小
木船在这个位置上出现短暂平衡后,又横在水面上。

改变水流的速度,重复以上实验,都
可以说明长轴与水流方向平行是不稳定的平衡位置,长轴与水流方向相垂直时是稳定的平
衡位置。

关于小船平衡稳定性的分析,对航行中的小船也是适用的。

一个不善于划船的生手,总是难以使小船笔直航行,船往往会在水里打转转。

曹操带一班文武在码头见印度象,突发奇想,想称称此象重量。

命文武献策,司马懿
经刻苦思索后,得出如下方法:听闻刘玄德老家有大树,可砍掉做秤杆,又办了差,又破
了刘备的风水,可谓两全。

将杆悬于庙堂大梁上,命许褚,夏侯兄弟等一干生猛海鲜用蛮
力将印度象做一个位移,即练了兵又节约搬运人手,两全!可预见此时秤砣不好挂,因太高,故需搭架若干,选同重美女做砝码,置于高台,逐一跳下,即秤了大象众人又饱了眼福,两全!!曹操怒,命乱棒打出,不得重用。

许褚在一旁突生一计,大喝:“何必如此
劳烦,不消一个时辰,我将象大卸八块,逐一秤之,岂不妙哉?”,曹操大怒,虎痴真白
痴也,吾自愧不如。

此时只见曹冲跨下赤兔学步车,手持狼牙玉米棒冲至许褚面前当头一棒,曹操喝斥,乳臭小儿不得无理,曹冲对曹操耳语,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用大船秤之。

盘古哪!中国浮力原理从此诞生了!曹冲秤象无疑是古代中国重大物理学事件之一,之所
以将其提到大事件的高度是因为国人终于有了证据表明我们是如何精通浮力原理,如何如
何地比阿基米德强,云云。

我有点不明,应用层和理论层怎么样比呢?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的事。

草船借箭:一面中箭太多后,船难以平衡,容易翻,即使没翻,草人也是不
能垂直站立,另外一面就难背箭射中,草船借箭只是故事而已,操作性差.
原文说: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褚力大,一声响,扭(绝、撅)断枪杆……
首先,要说的是枪杆断裂只能说明二人力气一样大;其次,枪杆断的时候,有明显的“一声响”,说明枪杆并非金属材质,只能是木质的了。

金属有一定的韧性和延展性能,所以在许出故意折枪的时候,首先是弹性形变,然后超过极限,发生非弹性形变,如果是金属,则会有延展性,先折弯,再变细,最后断裂,不会发出明显声响,除非
木质,没有延展性,非弹性形变时,猝然折断,所以才有明显的声响.可能有人急了,
要说金属也不一定像现在的那样延展性很好,说不定也会猝然折断。

呵呵,其实我
也不否认这个说法,但是有一点才是最关键的:两人在“马上”夺枪!两匹马的力气
能不能足以扭断金属材质的枪杆?并且这个枪杆的硬度较高(延展性差的话硬度比较高)。

许褚的力气是很大的,他能把两头牛拉着尾巴倒走,可是他现在骑在马上,力
气再大有什么用?只能把两匹马累倒,拉到一起而已,怎么可能把枪杆搞断呢?分析
到这里,又可以看出写小说的人自然常识的局限性了。

如果真是小说所描写的那样,
则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许褚夺枪时真正使出的力气还没有一匹马的力气大;
2、许褚同志是故意把枪杆折断的;
3、马超的枪杆是木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