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一、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那个时代,读书人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

那时候,形容一个人读不懂文章,有一句术语说:“他点不断(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竟可以在意义上截然相反!民间故事中也不乏这种说明断句不同,可以改变词语意义的故事。

(一)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二)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文言文断句例题解析[例1](2021春招,11)将下面文言文中楷体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假设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假设读之之难尤不假设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者者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那么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丈钞,有删节)(1)藏之之难不假设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假设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者者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剖析](1)这一句是将“藏之之难〞与“守之之难〞相比较,“守之之难〞与“渎之之难〞相比较。

这三个概念构造是一样的。

(2)“是故〞后面是一组对偶句,所以在第一个“也〞后断开;两个“犹〞字又把前后两个分句分开。

(3)“口与躬违〞与“心与迹忤〞构成对偶,所以在“违〞与“忤〞后断开。

(4)“占之善读书者〞是长主语,所以断开;“始乎博〞与“终平约〞构成对偶,所以从中连续开。

(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与“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构成对偶,所以在第一个“也〞后断开;前后两个“无〞又构成对应关系,所以在两个“无〞前断开。

[答案](1)藏之之难/不假设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利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者者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例2](2021,11)将下面文言文中楷体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剖析]文言文断句,要考虑到略、句式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根据上下文,或者者寻找主要谓语,或者者借助对话标志,或者者考虑到对仗等修辞方法,完成之后要通读检查核准。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Word版缺答案.doc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Word版缺答案.doc

文言文断句与阅读理解【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断句就是给出没有句读的句子,让考生判断句子的句读。

主要考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线在句子中标出句读;另一种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出句读标志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举例】赵简子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曰:“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⑥。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⑦。

【习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答题指导】断句是一种经典题型,规律性较强,可以寻找规律,巧妙断句。

1.------------------------------------------- 如:用“/”把下列句子断开。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③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史记·李斯列传》2.-------------------------------------------------------------------------------------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乎(夫)、------------------------------------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等。

如:用“/”把下列句子断开。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③南方多末作(工商业)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音móu,均等)矣故以“稼”名轩.《宋史·辛弃疾传》3.-----------------------。

山东新高考语文高三复习:文言文断句-ppt课件

山东新高考语文高三复习:文言文断句-ppt课件
” 为名词,作“亡”的宾语,所以在“物”后面停顿,排除A,选B.
2023/10/5
18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 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 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 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 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 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 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 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 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2023/10/5
4
特征二:找虚词,定句读。
•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 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都可断句;
• (3) 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 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2023/10/5
10
• 2、对称句式 •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答案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2023/10/5
11
特征四:找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023/10/ 5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 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足矣/
B . 童幼时 / 精神端审 / 时然后言所继叔父 / 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步骤
板书设计
文言断句
找方法理步骤
1.找主干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看虚词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理对引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看句式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5、明顶真
6.据排偶
7.察反复
8.依总分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附:文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
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班级高三(6)班
课型:高三复习课
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2.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狱③,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

诏椎杀之。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8.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0.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参考答案和译文】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含答案)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含答案)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文言文断句题承袭了2023年四省联考的新题型,一改传统的四选一形式的选择题,代之以直接断句,在八处选择三处最需要断句的位置。

面对这样的新题型,该如何解答?一起看看下面的分析吧。

【试题材料】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①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②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②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注释较原题有调整)【真题呈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韩非子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参考答案】C E G【参考译文】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

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文言文断句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 (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丈钞》,有删节)(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习题回顾
(2016全国新课标卷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何谓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句读,古人指文 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 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岂R 不S痛T哉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

四时范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

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

据此可把语句断开。

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句尾:也、矣、耳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6)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20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20张

2、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 :“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 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 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 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 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 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 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 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 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 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2023高考文言文知识复习
考情分析
年份卷别
题干表述
命题特点
2016~2022
年所有“全 下列对文中画波 ①所选句子类型多为叙述性句子,50
国卷”及 浪线部分的断句,字左右。
2020~2022 正确的一项是(3 ②选项设2~3处不同的停顿。
年“新高考 分)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
断句方法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 般断开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常见典型虚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般断开
课堂小练
1、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 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 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 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 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3张)-优秀课件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3张)-优秀课件
方法一 抓断点:明相同,析不同
1.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2-3个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断点,可先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从而推断划线句子的整体意思。 2.分析不同断点语句的具体意思。
从已确定的句法成分的意义入手分析,再进一步确认。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23张) 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3)成分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4)双宾语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省略句
3.复句关系:并列、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等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23张) 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9年,全国消防队出动127万次,营救危险被困人员15.2万人次……
一位基层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概括了消防员的主要工作: 基层中队需要接警出动的情况一般来说分为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 灭火就是火灾了,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 救援最多的是车祸,还有各种诸如地震、山洪、泥石流、或者人掉在
井里、水池里之类的各种只要有人员被困的情况,我们都得出动。 社会救助那就千奇百怪了,钥匙落在家里、出门煤气忘关了、救猫救
母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命题特点
1.错误增多,难度加大。断句错误从往年的两处增加到 三处。
2.考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文本的能力。错误 断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如从字面来看讲得通,但从逻辑 来看则讲不通。
一轮回顾
1.通大意,先断易 2.察“对话”,明句读 3.抓虚词,知停顿 4.看修辞,助断句 5.辨句式,定句读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反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反思

《文言文断句》教学反思1、讲练结合时,多让学生练,练完让学生自己分析答案,在老师引导下,一起改正学生的缺点和断句的遗漏。

2、本次精选的例子试题还是有进步,这次的讲解比较透彻,较之前有进步,之前讲解的时候关键点没抓紧,如隔靴搔痒。

3、后面的教学,会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题答案,学生讲解答案更容易激发队友们的想法。

4、自己的每次教学也要多思考,寻找关键点,精讲精练。

一个精字背后,又要耗费多少心血。

愿调整好心态,乐在其中。

5、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选材。

文言文一块肯定离不开整体阅读,那么究竟让学生阅读一些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最好的?这个值得我们老师仔细考虑。

学生对文言文本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课外阅读。

几番观察下来,我认为高三复习中文言整体阅读的材料,首先得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够从这个文章中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和熏陶。

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去阅读,而且还能学到除课本外的东西,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是难度,一定跟我们的课本难度接近,太难学生倦怠,太易,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最好选择那种能与课本比较阅读的文本。

还有就是文本中的实词虚词能够把我们的方法能够推广施行的,容易操作的,这样的话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以我认为文言文复习过程中,老师得花功夫来备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我的作法是整体阅读中让学生多读课外文本,在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尤其是把适合自己的文言阅读方法记录下来,并加以实践运用。

总而言之,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与复习,一定要在借鉴传统的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积累创新,真正地让学生把阅读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才会得到稳步的提高。

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

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

实验高中
例 6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⑴找顶真,定句读 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 又作了主语。 又作了主语。
实验高中
⑴找顶真,定句读 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 又作了主语。 又作了主语。 例如: 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实验高中
断句步骤: 断句步骤:
实验高中
断句步骤: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实验高中
断句步骤: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逐步缩小范围,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上下文的联系。 上下文的联系。
实验高中
例 4 :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例5: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
例10: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⑸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
“唯……是……” “非唯……抑亦……”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非唯……抑亦……”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例9: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 及 也。
例9: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 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 “得无……乎”
文言文断句
断句步骤: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上下文的联系。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上下文的联系。
(凿壁偷光)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 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 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 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
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 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 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例8: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 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 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 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 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 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 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 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 却善于驾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 “不亦……乎”、“何……之有”, “孰与……乎”“为……所……”、 “受……于……”,“无乃……乎”, “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 句。
“何……之有” “如……何”
“唯……是……” “非唯……抑亦……”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 “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
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⑷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⑷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
例6: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 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光 映 书 而 读 之。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例3: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尔 夫 十 有 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 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 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例6: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 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参考答案: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