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基础》(第2版)勘误表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电子线路基础(第二版)(闵锐)-第7章

精品课件-电子线路基础(第二版)(闵锐)-第7章
解 本电路稳压管跨接于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假设 稳压管均截止,则运放工作在开环状态,输出不是高电平,就是 低电平,这样势必导致一定有一稳压管击穿而工作在稳压状态, 从而构成负反馈支路。反相输入端“虚地”,限流电阻R上的电流 iR等于稳压管电流iZ,输出电压为±UZ,该电路的优点为输入电压、 电流均较小,易于保护输入级。 另外,由于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因而在输入电压过零时,运放内部晶体管无须从饱和区逐渐变到 截止区,或从截止区逐渐变到饱和区。
第7章 信号产生与转换电路 第7章 信号产生与转换电路
7.1 电压比较器 7.2 非正弦波发生器 7.3 正弦波发生器 7.4 精密整流电路
第7章 信号产生与转换电路
7.1 电 压 比 较 器
电压比较器是对两个模拟输入电压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 果输出的电路。通常两个输入电压一个为参考电压uR,另一个为外 加输入电压ui。比较器的输出有两种可能状态:高电平或低电平, 因此集成运放常常工作在非线性区。由于输出只有高低两种状态, 是数字量,因此比较器往往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接口电路。
输出电压uo波形。
解 比较器中运放为开环结构,工作在非线性区,输 出电压uo为稳压管的正负高低电平值±5 V。
为UOL=-5(V1,)解当得u-当>uu+i,>-即R21 RV1R时2 ,ui 输R出1 R为2RU2 UOL=RE-F5
0
V。
时,输出
UOH=5
V(,2解)得当当u-u<iu<+-时2 ,V时即R,1 R1输R2出ui为 URO1HR=25R2
第7章 信号产生与转换电路 图7-11 例7-3 电压传输特性和电路图
第7章 信号产生与转换电路

u

电子电路基础总勘误表

电子电路基础总勘误表

页码P24P33P39 P171P176P79P96P101P104P146P174P172P173P538P188、第3~4行P204倒数第2行P207第9行P207第10行P207第14行P211图3.4.11(b)中反映衬底调制效应的压控电流源P211第1行P212倒数第9行第一章第二章误“三、恒压降模型”一段中的最后一行图1.3.16(b )(中间和最下面两个图的波形)置换为右图:题目1.2.4第一行图题2.7.10 电阻少标R图题2.9.8电阻R E3位置偏高式(2.3.9)两处“ ÷”不对图2.6.2(b )多一个B 点图2.6.8 T 1多了I 0、2I B图2.6.14(a )T 3 没有接成二极管形式第三行R 0公式中的R 02错误题2.9.3第二行I 1=10I BQ 错误题2.8.3(3)R 1=R 2=1.1k Ω错误题2.8.6(2)R 3=1k Ω错误解答2.8.7(1)R 3错误R D =2K Ω……所允许的最大正弦输入…………。

输出的最大正弦…………,漏极电压v DS =v O 则在……r i ≈R s //(1/g m )V DSQ =2.414V212DD DQ DR V I R R R =-+bsm g V正将“又称为恒压降模型,”删除(中间的vc—t图,实线应该在虚线以下)将“未经稳压的”删除电阻标上R电阻R E3位置下移一些两处“÷”改为“/”B 点去掉将T 1的I 0、2I B 去掉将T 3的基极与集电极连接在一起R 02改为R 01改为I 1=10I BQ1改为R 1=1.1k Ω改为R 3=422Ω改为R 2R D =1.5K Ω……所允许的G 、S 间最大正弦输入………。

D 、S 间输出的最大正弦…………,漏源电压v DS 则在……r i ≈R ss //(1/g m )V DSQ =9.42V÷212DD DQ SR V I R R R =-+bsmb g V④。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勘误表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勘误表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勘误表第1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页数 行数 错误 改正P5 倒数第6行 o d o n N p =+ 226316351010/510/d N cm cm -=⨯⨯=⨯ P11 正数第16行 4T v V = T v V >>P12 倒数第13行 4D T v V = D T v V >>P12 倒数第11行 s s i I ≈- D s i I ≈-P18 正数第7行 D ON v V ≥ D ON v V >P20 倒数第2行 2cos 3t ωπ⋅⋅⋅--⋅⋅⋅ 2cos 23t ωπ⋅⋅⋅--⋅⋅⋅ P21 图1.24(b) B r V V + B ON V V +P27 倒数第9行 min max z z I I I ≤≤ min max z z z I I I ≤≤P28 正数第3行 0.0941%9o o VV ∆±==± //0.094(//)z L o I z L r R V V V R r R ∆=∆=±+ 0.0941%9o o V V ∆±==± P29 公式(3)中 min L I max L IP29 正数第7行 Im Im Im ()0.1()ax z in z ax z V V V V V V ---- Im max Im Im ()0.1()ax z L in z ax z V V I V V V V ---- P31 倒数第2行1J C ω可以与d r 相比较 1J C ω可以与d r 相比拟 P35 倒数第7行 金属中少子 金属中少数 P39 题图1.10 D 2箭头向下 D 2箭头向上P40 题1.13 没有给出I V 的值 20I V V = P41 题1.18 题中所给出的参数不合适 修改如下1.18设计一稳压管稳压电路,要求其中的直流输入电压I V 系由汽车上铅酸电池供电,电压在12~13.6V 之间波动。

2012.01印刷教材的勘误表

2012.01印刷教材的勘误表

页码所在位置原来的内容修改后的内容1倒数第1行在具有储存电场能的同时,在储存电场能的同时,15倒数第7行电流I S2从其两端电压(20V)的正极流入,电流I S2从其两端电压(10V正极流入,18图1.5.3上方第1行使所求电流源的使所求电流源的20例1.5.3下方第1行将电路对R3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并求其中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和R3吸收的功率。

将电路对R3等效成一个电源,并求其中理20例1.5.3下方第3行将电路对R3等效成一个电流源,并求其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和R3吸收的功率。

将电路对R3等效成一个电源,并求其中理想电压的功率和R3吸收的功率。

36正数第5行62正数第1行…相量乘上后,即顺时针(向前)旋转了90º,乘上后,即逆时针(向后)……相量乘上后,即逆时针(向前)旋转了90º,乘上顺时针(向后)…68图3.3.572倒数第1行82正数第5行R2=10,R2=20,83倒数第6行相差120º的三个电压,相差120º的三个正弦电压,83图4.1.1上方第2行图4.1.1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4.1.1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勘误表83图4.1.1图4.1.1 三相交流发电机原理图4.1.1 三相交流发电机理图118正数第2行118倒数第12行……和转子间的相对转速为,……和转子间的相对转速为120倒数第8行在图6.4.2(b)机械特性曲线上对应于b点在图6.4.1(b)机械特性曲线上对应于b点122正数7行T st=K(R2U12)/(R22+X202)T st=K(R2U12)/(R2+页码所在位置原来的内容修改后的内容125正数第11行变比为U2/U1=k(k<0),变比为U2/U1=k(k<1),125正数第11行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U2=k U1(k<0)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U(k<1)189图9.3.3249表12.2.1下方4行【例12.2.1】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

电工基础勘误表

电工基础勘误表

《电工基础》M3勘误表1. P25页,第4行mm改为H i o2. P25页,第14行mH改为nf o3. P25页,表2.4-1中的电阻率数值改为下表:4. P25例题1 一根24米长的铜线,其直径为0.6毫米,求该导线的电阻是多少? 已知:L = 24m, :•:= 0.6mm,从表中可以查出;=1.7 :10-Q ?m求:R= ?L 1.7 10 24解:因为R 3 2 ~ 1.5S 兀汽(0.6汇10 )45. P27页,表2.4-2色环电阻的含义中,“银”改为“金”;“金”改为“银”6. P43页图2.4-17(a)中的12改为丨37. P46页,图2.5-2改为下图Ri fc BitR2*(0flSOv 呃X------------- 1 I8. P47页,第1-5行改为:所以U + U 2 + U3 + U S = 0根据欧姆定律上述表达式可以写为:IR1 + IR 2 + IR 3 + U S = 0经过数学变换:9. P57 页,10. P57 页,11. P77 页,图2.6-2改为下图。

U s最后一行表达式改为:i c = I eR<i + R2+ R3+ + ++ + + 十 +公式中的I改为:I12. P78 页,t t 第3、4行的表达式改为:u c = U e - ;i^ = -I e 第17行,删除“④铁心材料的种类”。

13. P90 页,6 V/J kl lz方波I电流增/fl:(a)19. P112 页, 图3.1-2改为下图:屮协垂戊切割幽力线感应电口达I到止堆丈值|(iso 4 )16. P106页,倒数第5行,"方向与电源电压相反” 改为"方向与前一时刻的电源电压相反” 17. P109页,第3、4行公式改为:'■; 1 =L ib 二 M ■汀2 = M i i L 2i 218. P109页,第17、18行公式改为:20. P115 页, 第 2行“相位”改为“初牙相位” 21. P118 页, 第 8行的200V ,改为 220V。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勘误表201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勘误表2013

Rt rbe (1 ) Re
共射放大电路
(4.2.6)
Ri rbe (1 ) Re
图 4.2.2 图中的虚线少画一根 (4.2.6)
第 4 行:例如,式 4.1.29 中就是把流过 式(4.4.14) : I DQ I DSS (1
VGSQ VP )2
例如,式 4.2.5 中就是把流过 共射放大电路 输出端加一极性电容
即,放大电路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 入电阻减小到 (1 AF ) 倍
P270
式 8.6.5:
X id X i X f X X i f
F 1 时 , 使 A
此式用绝对值的表达有误
P271
第 5 行(2)当

F 1 A


使
a f (2n 1) (n 为整数) 。
P142
图题 4.29:图中 Rb11 和 Rb12 的位置
图题 4.29 电路图中新书的 Rb11 和 Rb12 倒,建议: 可将已知电路值倒过 来
P T1 (max) P T2 (max)
*
P185 P186 P204 P207
P T (max) P T (max)
(4) :将 V om 代入式 6.2.2 得
反馈深度p264倒数第3也就是说放大电路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增加也就是说放大电路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增加到p265即放大电路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即放大电路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到p270式86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勘误表 页 P43 P45 P70 P72 P73 新书: 式 2.4.3
由于输入失调电流 IIO 很小 -1000 与式 9.2.11 只差一个负号 图 9.2.9 例 9.2.3 电路图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勘误表A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勘误表A

Page40Page 46Page 51Page 58Page 68Page 80【例3.1】星形连接的对称负载,每相负载阻抗为Z=6+j8,接入线电压为u AB=3802sin(ωt+30˚)的三相对称电源,求线电流i A、i B、i C。

应改为:【例3.1】星形连接的对称负载,每相负载阻抗为Z=6+j8Ω,接入线电压为u AB=3802sin(ωt+30˚)V 的三相对称电源上,求线电流i A、i B、i C。

Page 1445.6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5. 5(a)所示,已知U CC= 12 V,R B =3 kΩ,R C =3 kΩ,三极管的β=40。

(1)试用直流通路估算各静态值I B 、I C 、U CE ;(2)如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5. 5(b )所示,试用图解法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在静态时(u i =0)C 1和C 2上的电压各为多少?并标出极性。

应改为:5.6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5. 5(a )所示,已知U CC = 12 V ,R B =240k Ω,R C =3 k Ω,三极管的β=40,忽略U bE 。

(1)试用直流通路估算各静态值I B 、I C 、U CE ;(2)如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5. 5(b )所示,试用图解法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在静态时(u i =0)C 1和C 2上的电压各为多少?并标出极性。

Page 1455.9 在题5.9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 CC = 12 V ,R B =300 k Ω,R C =2 k Ω,R E =2 k Ω,三极管的β=50,r be =1k Ω。

试画出该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别计算由集电极输出和由发射极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求出U i =1V 时的U o1和U o2。

应改为:5.9 在题5.9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 CC = 12 V ,R B =300 k Ω,R C =2 k Ω,R E =200Ω,三极管的β=50,r be =1k 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勘误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勘误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勘误汇总第一章I第1行中“T导通”将“T导通”改成“T截止”。

上下交换“I A<B”和“I A>B”文字的位置同上,上下交换“I A<B”和“I A>B”文字的位置(两个逻辑符号的都交换)交换“E1”和“E3”文字的位置表4-9中T=0的第2行,Q=1,Q*=0;如下:将前2行的R D’和S D’信号互换。

如下所示:D D图4-23中将K图表头上的“SR”改成“RS”,即交换一下顺序,其它不变。

图4-44中的最后一个小图,如下所示第五章)修改说明:在对应计数值4的的两个位置,在RD ’信号上画“窄的负脉冲”上的负脉冲向后延迟,即应先出现“状态5”,才能出现RD ’的负脉冲信号。

驱动方程22102111022000210FF : =, = FF : , () FF : (), 1J Q Q K Q J Q K Q Q J Q Q K ⎧⎪'''==⎨⎪'==⎩图5-51 CLK线上加上一个黑点,如下所示2、设计实例,第2段中“327687”修改为“32768”,即去掉最后一位的图5-56(a)修改说明:图5-56(a)中,在最下两图数字“1”,如同最上面两图的RD’端一样。

如图所示:的勘误如下(见红色部分,共12处):解:该电路为具有输入变量(A)的莫尔型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其中使用了两个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编号为FF2、FF1),触发器的状态组合Q2Q1代表了时序电路的工作状态。

另外,整个电路有一个输出信号Y。

(1)首先根据电路连接情况列出各种方程(同步电路不必列时钟方程)。

①触发器驱动方程。

1112221FF : 1FF : J K J K A Q ==⎧⎨==⊕⎩ ② 触发器次态方程。

将上述驱动方程分别代入到JK 触发器的通用特性方程(*Q JQ K Q ''=+)中,整理后得到次态方程,即电路的状态方程。

《电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电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习题11.1、2A 1.2、VU V U BA AB 150150=-=1.3、VU V U V U AC BC AB 1688===C B A V B =2V , V C =5V 1.6、VU d V U c V U b V U a 5)(5)(5)(5)(-==-==1.7、AI d A I c m A I b m A I a 2.0)(2.0)(4)(4)(=-=-==1.8、,吸收功率。

,吸收功率。

,发出功率。

01.0)(012)(012)(W >P c W >P b W <P a ==-= 1.9、W P W P W P i L S 122840==-=,, 1.10、16.67小时 1.11、1000V ,7.1mA1.12、W P W P 3.1191021==,,不安全。

1.13、12度,27.27A1.14、不会熔断;回熔断。

1.15、Ω==5.05.10r V E , 1.16、WP A I c W P V U b W P V U a ab ab 166.100168======,)(,)(,)( 1.17、W P P P W P W P W P A I I I A I A I A I SS S SS S S S S S S S I I I U U U I I I U U U 10201055200101051201055.02001015=====-======-=)()()(,)(,)(,)(;)()()(;)(,)(,)(1.18、W P W P W P WP A I I I A I I I SS S S S S S S S S I I I U I I I U U U 103100131041311001011100101-=-=-========)(,)(,)(;)()()(;)()()(1.19、1354-=-=U V U , 1.20、1mA 1.21、2V 1.22、(a) V U V U V U ba b a 6.9,2.74.2==-=, (b) V U V U V U ba b a 5,61-=-=-=, 1.23、VV V V S V V V V S B A B A 5142-==-==,断开时:,接通时:1.24、(a )P=8W (b )75W 1.25、,功率平衡。

《通信电子线路》习题答案 《通信电子线路》勘误表

《通信电子线路》习题答案 《通信电子线路》勘误表

《通信电子线路》勘误表P14位置:倒数第3行 原:粗频特性 改:相频特性 P19位置:公式(2-14) 原:L 2L 2221L 2L R p 1R NN N R NNR =⎪⎪⎭⎫ ⎝⎛+=⎪⎪⎭⎫ ⎝⎛=' 改:L2L 2221L 22L R p 1R N N N R N N R =⎪⎪⎭⎫ ⎝⎛+=⎪⎪⎭⎫ ⎝⎛=' P20位置:公式(2-15) 原:L 2L 2221L 22L R p 1R CC C R CC R =⎪⎪⎭⎫ ⎝⎛+=⎪⎪⎭⎫⎝⎛=' 改:L 2L 2121L 22L R p 1R C C C R C C R =⎪⎪⎭⎫ ⎝⎛+=⎪⎭⎫⎝⎛=' P21位置:第15行 原:变成R L 改:变成R′L 位置:第16行 原: R L = 改:R′L =位置:第18行 原: RLQ p LR Q R //R R 002200L 00+ωω='='改:L0022L 00L 00R L Q p LR Q R //R R +ωω='='P27位置:公式(2-39)原: BW 0.7 ≈ ω0/Q L =1/(g ΣL ) 改:BW 0.7 ≈ ω0/Q L =g Σ/C Σ原:2Δf 0.7 = BW 0.7 / 2π = 1 /(2πg ΣL ) 改:2Δf 0.7 = BW 0.7 / 2π =g Σ/(2πC Σ) P29位置:倒数第9行原:Q L =g Σ ω0 L 1≈13.9 改:Q L =1/(g Σ ω0 L 1)≈13.9 P32位置:第6行原:()()222fe 21io u )LM(LG 1j 1LMjmLG 1G y p p U U A ω+ξ+==改:()22fe 21io u )LM (LG 1j 1LMLG j 1G y p p U U A ω+ξ+ω-==P73位置:第11行 原:E C =28V 改:E C =24V P76位置:公式(4-3) 原:)s (T 1)s (A )s (F )s (A 1)s (A )s (U )s (U )s (U )s (U )s (U )s (A f i o s o f -=-=+== 改:)s (T 1)s (A )s (F )s (A 1)s (A )s (U )s (U )s (U )s (U )s (U )s (A f i o s o f -=-=-==P82位置:图4-9 原:3h fe I (a) 原理图(b) 等效电路改:3h fe I (a) 原理图(b) 等效电路P84位置:图4-11 原:(a) 原理电路L(b) 交流电路(c) 等效电路+_ie .U .U b改:(a) 原理电路L(b) 交流电路(c) 等效电路+_ie .U .U bP112位置:图4-46 原:(a)(b)改:(a)(b)P123位置:第7行原:从而确保高频信号 改:从而确保避免高频信号 P160位置:倒数第8行原:)t sin m cos(U )t (u 0f c 0m FM ϕ+Ω+ω= 改:)t sin m t cos(U )t (u 0f c 0m FM ϕ+Ω+ω= P163位置:公式(6-19) 原:t)n cos()m (J U tsin ]t )1n 2sin()m (J 2[U tcos ]t n 2cos )m (J 2)m (J [U )(t u c n n cm1n 1n 2cm c 1n n 20cm Ω+ω=ΩΩ+-ωΩ+=∑∑∑∞-∞=∞=+∞=改:t)n cos()m (J U tsin ]t )1n 2sin()m (J 2[U tcos ]t n 2cos )m (J 2)m (J [U )(t u c n n cmc 1n 1n 2cm c 1n n 20cm Ω+ω=ωΩ+-ωΩ+=∑∑∑∞-∞=∞=+∞=P198位置:第1行原:若F 不变,U Ω增大一倍, 改:若U Ω不变,F 增大一倍, P235位置:2-5原:C = g ΣQ L /ω0-C oe ≈1372pF ,L=0.18μH改:C = g ΣQ L /ω0-C oe ≈217pF ,L=1.15μH 位置:2-6原:C ≈ 58.7pF ,R 0 = Q 0ω0L ≈ 2.26k Ω,R Σ = R 0//R=1.84 k Ω,Q L = R Σω0C ≈ 51 改:C ≈ 58.7pF ,R 0 = Q 0ω0L ≈22.6k Ω,R Σ = R 0//R=6.93 k Ω,Q L = R Σω0C ≈ 31 位置:2-8原:R Σ ≈ 2.87k Ω,Q L = R Σ/ω0L ≈13.73 ,2Δf 0.7 = f 0/Q L ≈ 3MHz 改:R Σ ≈ 5.88k Ω,Q L = R Σ/ω0L ≈ 28.2,2Δf 0.7 = f 0/Q L ≈1.48MHz P238位置:6-16原:(2)Δφ(t)= Acos ω1t 2,Δω(t)= 2A ω1t ,FM :u Ω(t)= 2A ω1t /k f ,PM :u Ω(t)= Acos ω1t 2/k p 改:根据“调制信号必须线性改变载波的频率或相位”概念,判定不是调角波。

哈工大数字电路勘误20120210

哈工大数字电路勘误2012021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勘误表1.P1第8行将“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有哪些?其各具有什么特点?”改为“各具有什么特点?”2.P2图1.2.1中的器件改为3.P2倒数第6行“(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改为“(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4.P9第15行“它的权展开式为”改为“它的位权展开式为”5.P10第7行“八进制数的权展开式为”改为“八进制数可以展开为”6.P45“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全部最小项之和恒等于1B.最小项的反是最大项C.最小项的对偶式是最大项D.任意两个最小项mi和mj(i≠j)的乘积恒等于0”改为“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全部最小项之和恒等于1B .最小项的反是最大项C .最小项的对偶式是最大项D .任意两个最小项mi 和mj(i≠j)的乘积恒等于1”7.P49倒数第1行 “二极管VD 导通,相当于开关合上,输出低电平,u o =U OL =1V ”改为“二极管VD 导通,相当于开关合上,输出低电平,设VD 的导通电压, 0.7D U V ,则u o =U OL =1V ”8. P55第5行“当0.6V<u I <1.3V 时,由于输入的提高,输入电流有一部分开始流入VT 2的基极,使VT 2进入放大状态,”改为“当0.6V<u I <1.3V 时,VT 2开始导通,进入放大状态”9.P58倒数第6行“u O =U OLMAX ”改为“U OLMAX =0.4V 时” 9.P59第5行“u O =U OHMIN ”改为“U OHMIN =2.0V 时” 10. P59图4.3.10(b)改为 11. P61图4.3.14(b )中0.3V 改为2.4V :12. P68倒数第2行“当C =0和C =1时,试分别说明在下列情况下,万用表的读数?”改为“当C =0和C =1时,万用表的读数?”13. P69第2行“万用表的读数为1V-0.7V=0.3V ” 改为“万用表的读数为1V-0.7V=0.3V ,u o =3.6V ”mA/OH u 51014. P69第4行“万用表的读数为2.1V-0.7V=1.4V ,如图4.3.25(b)所示” 改为“万用表的读数为2.1V-0.7V=1.4V ,u o =0.3V ,如图4.3.25(b)所示”15. P74图4.4.6(a)中少画了一个节点:15. P79倒数第4行“TTL 门电路输入端悬空相当于高电平,CMOS 门电路不允许输入端悬空,因输入电阻大,栅极电容上的感应电荷不易泄放,会造成输出状态不定。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第2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第2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④对于信号源、稳压电源等供给量仪器,绝对误
差定义为
x A x
(2.1-3)
式中A为实际值,x为供给量的指示值(标称值)。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书涉及的绝对误差,按式(2.1-2) 定义计算。
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称为修正 值,一般用符号 c 表示
c x A x
概念: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 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 相对真值
例:如果更高一级测量器具的误差为本级测量器具误 差的1/3到 1/10,就可以认为更高一级测量器具的测得值(示 值)为真值。
★注意:在本书后面的叙述中,不再对实际值和真值 加以区别。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 差 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3 误差的分类 2.4 随机误差分析 2.5 系统误差分析 2.6 系统误差的合成 2.7 测量数据的处理 习题二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 差
2.1.1 误差的概念 1.真值 A0 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 实数值称作它的真值。 “理想” 值
(2.1-4)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测量仪器的修正值,可通过检定,由上一级标准 给出,它可以是表格、曲线或函数表达式等形式。利用 修正值和仪器示值,可得到被测量的实际值
A x+c
(2.1-5)
例:由某电流表测得的电流示值为0.83 mA,查该电流表检 定证书,得知该电流表在0.8mA及其附近的修正值都为-0.02mA, 那么被测电流的实际值为
(2.1-17)

《电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电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

《电路基础(第2版)》习题答案习题11.1、2A 1.2、VU V U BA AB 150150=-=1.3、VU V U V U AC BC AB 1688===C B A V B =2V , V C =5V 1.6、VU d V U c V U b V U a 5)(5)(5)(5)(-==-==1.7、AI d A I c m A I b m A I a 2.0)(2.0)(4)(4)(=-=-==1.8、,吸收功率。

,吸收功率。

,发出功率。

01.0)(012)(012)(W >P c W >P b W <P a ==-= 1.9、W P W P W P i L S 122840==-=,, 1.10、16.67小时 1.11、1000V ,7.1mA1.12、W P W P 3.1191021==,,不安全。

1.13、12度,27.27A1.14、不会熔断;回熔断。

1.15、Ω==5.05.10r V E , 1.16、WP A I c W P V U b W P V U a ab ab 166.100168======,)(,)(,)( 1.17、W P P P W P W P W P A I I I A I A I A I SS S SS S S S S S S S I I I U U U I I I U U U 10201055200101051201055.02001015=====-======-=)()()(,)(,)(,)(;)()()(;)(,)(,)(1.18、W P W P W P WP A I I I A I I I SS S S S S S S S S I I I U I I I U U U 103100131041311001011100101-=-=-========)(,)(,)(;)()()(;)()()(1.19、1354-=-=U V U , 1.20、1mA 1.21、2V 1.22、(a) V U V U V U ba b a 6.9,2.74.2==-=, (b) V U V U V U ba b a 5,61-=-=-=, 1.23、VV V V S V V V V S B A B A 5142-==-==,断开时:,接通时:1.24、(a )P=8W (b )75W 1.25、,功率平衡。

电路基础勘误表-正文和答案

电路基础勘误表-正文和答案

电路基础勘误表1――正文部分1.P.37,倒数第6行,“路,而且其中受控源只能为N s 中的电压或电流”改为: “路,而且其中受控源控制量只能为N s 中的电压或电流”2.P.42,图2-37 d )d)I sc改为:d )I sc3.P.57 图2-65 e) 图右边受控源I 改为αI4.P.73,图3-11 b )CCωj 1-改为:C1j -5.P.73,表3-1 R 、L 、C 元件的交流电特性中的元件相量模型CCωj 1-改为:C1j-6.P.76,倒数第5行,“从电路构成来看,导纳是由电导和电纳串联组成,”改为:“从电路构成来看,导纳是由电导和电纳并联组成,”7.P.79,倒数第10行,“解 电源电流的振幅相量为U A 06Sm∠=I ,R 、L 并联的等效导纳为”改为:“解 电源电流的振幅相量为A 06Sm∠=I ,R 、L 并联的等效导纳为”8.P.93,第3行,“1)当同名端联在同一节点上时(同名端如图3 – 39a 中“.”所示)” 改为:“1)当同名端联在同一节点上时(同名端如图3 – 39a 中“*”所示)”9.P.97,图3 – 47 b )IR L j X L112)(j Z M ω222)(j M L R ωω++改为:R L j X L11j Z M ω222)(j Z M L R ωω++10.P.97,图3-48 b )R L112)(j Z M ω222)(j Z M L R ωω++改为:R L11j Z M ω222)(j M L R ωω++11.P.99,图3-49 b )改为:i12.P.113图3-71改为:313. P.115 题3-29 在“R 1=3Ω,”后加“R 2=10Ω ,1L ω=4Ω ,14.P.116,图3-91 c )1Ωab改为:1Ωab15.P.117,图3-962j ωLj 1C ω改为:2j ωLj 1C ω16.P.117,图3-980°100 V4Ω改为:0°100 V4Ω17. P.146,题4-16中“ω=14rad/s ”改为“ω=104rad/s ”18.P.159,第8行,“ +++='2p152p92p33N N I I I I ” 改为: +++='2p152p92p3N N 3I I I I19.P.159,倒数第2行,“5−4 图5-12所示电路中,u S1 = 141V ,u S2 = 202cos ω t V ,i S = (2 + 202cos ω t ) A ,ω = 10rad/s 。

电路基础 第2版 (范世贵 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五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课后答案

电路基础 第2版 (范世贵 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五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课后答案

课后答案网,用心为你服务!
大学答案 --- 中学答案 --- 考研答案 --- 考试答案 最全最多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尽在课后答案网()! Khdaw团队一直秉承用心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出发点, 旨在为广大学生朋友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爱校园() 课后答案网() 淘答案()
答案
i (u 1)
kh
图解法可求得:

两条曲线如图所示,
w.
u 0.330V
15-4 图题 15-4(b)所示为图(a)中非线性电阻元件 A 的 V-A 特性。 (1)若 us 10V , R 1K , 求 i; 5V (2)若 us , i 1mA ,求 R
di du
5u 2
u 1 5 s
ww
i Gd u
15U s 64
i1 i i2
, U s 0.3V 时 即:
u 0.009375
w.
I0 5 / 3A
U s / 4 3U s 1/ 4 1/12 Gd 64 u 12 u i2
图题 15-2
答案

看其伏安特性 i (6 u ) / 3 ,在平面上为一条直线,如 下图虚线所示。 图解法可求得:
答案
解: 由节点分析法有:
u 2 e 40u 0
kh
f (u k ) df (u ) u uk du
u 0 0.1 ,则经七次迭代得:
代入牛顿-拉夫逊迭代式:
ww
w.
u k 1 u k 并选初
值Hale Waihona Puke u 17.11384mV i 0.982886 A

最新(完美版)电路勘误

最新(完美版)电路勘误

前言《电路考前必做1200题》由于排版问题,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对此,衡真教育进行了及时的修正,尽量将对大家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同时,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对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最后,希望大家能利用好这套书,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考上满意的岗位。

衡真教育 2015年8月1日第一章7题答案改为B12题选项: A 2.5 2.5; B 2.5 5;C 5 2.5;D 5 5;27题题干改为CBA三点电位28题题干改为CBA三点电位45题答案改为B109答案改为B重复题目:111题干改为电动势的方向是从高电压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的方向。

()122题干改为关于参考方向的选取中,若参考点改变,各点电位不变,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不变。

()123题干改为电压源电流源的特性可以用电阻来衡量。

()124题干改为使电荷运动的是电位而非电位差。

()125题干改为如果构成电路的无源元件均为非线性原件,则称为线性电路。

()第二章29题A 选项为31/2232题目替换为.电路如图所示,表示无限阶梯网络,其a ,b 端口等效电阻为。

A.Ω236.3B. 10 ΩC. 5 ΩD. 3 Ω题32图36题答案选D42题图中R L =Ω444题目替换为. 所示电路中,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过程,求i为 。

A. 0.5AB. 2AC. 1AD. 0.125A题44图45题目替换为. 所示电路中,已知Ω==Ω==1,24321R R R R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求电压比s u u 0为 。

A. 0.3 B. 0.5C. 0.8D. 0.96Ω题45图k46题目选项单位为47题答案选D53题答案选BA57题答案选AD59题答案选CD71题答案选BC81题干改为等效电阻必小于任意一个并联电阻98题答案选A99题答案选B第三章9题目补图,。

A. 4 3 4B.6 3 4C.6 3 3D. 4 3 6题9图16题答案选B53题答案选ABCD107题答案选A第四章15题目补图,。

大学模拟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勘误表

大学模拟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勘误表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模拟电子电路基础》勘误表页数行、图、式错误正确P4 20XXXX行宽带宽度P9 图2.1.4原图:改为:P22 图2.3.20XXXX原图:改为:P28 (2.4.8)P28 (2.4.20XXXX)P34 倒第5行幅频特性∣:幅频特性:∣P35 倒第2行电容比电容值P35 图2.4.20XXXX原图:改为:P39 倒1行则求求P41 题2.20XXXX图P43 题2.23图P45 倒4行压都小于压小于P46 第2 行电阻上RL上电阻RL上P46 图3.1.6 a)P47 图3.1.8P53 图3.3.1 a)P55 图3.3.3 b)原图:改为:P56 20XXXX行VT1的大小T1的大小P56 图3.3.4 b)P 61 题3.2图b)P61 题3.6图b)P71,图4.1.20XXXX,a)中,u DQ应改为U DQP88,图4.2.20XXXX,a)中,g m U b’e应改为g m u b’eP88,倒数第8行,“g m表示u b’c对i c”应改为“g m表示u b’e对i c”P90,第2行,“i C=αiE”应改为“i C=αi E”P90,第20XXXX行,“i BE=u i”应改为“u BE=u i”P90,图4.2.20XX,VT的发射极应该在右侧,如下图所示P91,图4.2.22,VD z1和VD z2应改为VD z1和VD z2P20XXXX0XX,图4.3.20XXXX,VT1栅极的箭头方向画反了,应该是P沟道FETP20XXXX0XX,题4.7缺图,图补充如下P20XXXX0XX,题4.20XXXX,“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Q位于哪个区?”应改为“晶体管位于哪个区?”P20XXXX0XX,题4.20XXXX图,图中的“β”应改为“B”P20XXXX3,图5.1.7(a )中“R C =3kΩ”,删除(b )中的负载线 P20XXXX5, 式(5.1.20XXXX )应为:0,=s L to C cetu R o C ceu R R r i R R r ==∞==。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第二章习题解答(电阻电路分析) P2-1答案 1-3求电路中未知的u、i、R或p的值。

解:(a) i = -0.5A;+ 5V i10Ω 10Ω 2A 3Ω 3Ω 5 e -t A - u - u + + (b) (c)- (a)(b) u = -6V; (c) u = -15e?tV; (d) i = 1.75cos2t A;- (e) R =3Ω; (f ) p = 1.8cos22t W.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3V - 4A + 1A + -2V - (c)8A - 2V + (d)5A i 4Ω R-6t A 5+4 e - 3cos2tV 5Ω7cos2t V ++ 15+12e - 6 t V-+ p=?(d) (e) ( f )10V 4A (b)(a)解:(a) 供12W; (c) 吸2W;(b) 吸40W;(d) 2V供26W;5A吸10W(总共向外供16W)。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p发 = 1W; (b) i = 2A, p发 = 4W;+ i 2V 4Ω - (a)+ i 2V 1Ω - (b)i + i 4Ω 2V 1A - (d)(c) i = - 1A, p 发= - 2W; (d) i = 1A, p 发= 2W.(c)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4Ω + U1 - - 2U1 3A + (a)+ I2 5V10Ω 6I2 - (b)(1) 2U1?24V, p?72W(发出);第二章习题解答(电阻电路分析) P2-2(2) 6I2?3A, p?15W(吸收);(3) 图(a)中的VCVS可用下正上负的24V电压源替代;图(b)中的CCCS可用3A↓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 V LSB
3脚上方两只 2R 电阻中间 少一只电阻 R
为 PMOS 管
如右图
T2
1 vi ≈ vf ≈R6/( R6+R8)× vo=vo/21 vI >0 0.1(VOH-VOL) 饱和导通
400/5 设 R1=R3=R=100kΩ, R2=RF=100Ω VZ(±6V) R7 的左端接 T18 的基极 1脚“地”,4脚“复位” R5=R6=R7=10kΩ
7 39 1.4.16 式
8 84 图 2.1.19(a) 9 91 倒 14 行 10 100 4 行 11 102 图题 2.4.1(b)
12 129 3.3.31 式
13 136 3.5.6 式 14 153 17 行
dQ
dV
左边的“VZ”
− x −WC
e Ln
vDS=5V
vGS、漏源 vDS=8V -vDS
47 477 2 行
48 481 图 9.1.10
49 481 图 9.1.10
50 487 图 9.2.4(b) 最下方的图
51 514 倒 1 52 516 12 行 53 518 8 行 54 518 18 行 55 519 9 行 56 519 倒 3 行 57 519 倒 4 58 519 倒 1 行 59 520 5 行 60 520 4 行 61 523 1 行
Δ V max − V LSB V LSB
应如右图 所示
2R 2R R
3

+A1
第二个脉冲作用期间 vO 波形 不变化
差值
105 Ω⋅m
47 Ω⋅m
400 106 -4.1
156.3
4.17
12.59 -87
250
0001100110

A1

第二个脉冲作用期间 vO 波形 应随输入电压正弦变化
插值
105 Ω⋅cm
- dQ dV
“vZ”
− x −WC
e Lp
vDS=-5V vGS 应为正的、漏源 vDS=-8V
vDS

Av 2
=

β
R
' L
rbe
1+2/[β1(β3+1)] R′L=RC// RL
π 4
中间图纵坐标为“iE2”
fL 断掉上述
连线,如
Ci
右图所示
gmVb′e
19 183 2 行 20 183 倒 9 行
T1(两处)
AvsM 其值较小
C
改为“(”(三处)
R′L1

Av 2
=
β
R
' 只 R2
电阻 R2,如
T2
右图所示
T3
B
T2(两处)
28 218 2 行 29 218 3 行 30 219 倒 7 行 31 240 倒 3 行 32 241 3 行 33 241 6 行
34 251 4.5.10 式
21 185 图 3.8.13(d) 22 192 3.9.4 式 23 193 倒 4 行
24 193 倒 2 行
25 194 3.9.11 式
VvsM 其值较大
C1
分母中的“j”(三处)
R′L

Av 2
=

β
R
' L
rbe
R′L1
26 206 图题 3.7.3
T2、T3 串联,少量一只 电阻
27 207 8 行
47 Ω⋅cm
40 103
4.1
81.3
4.35
10.59
87
500
1001100110
《电子线路基础》(第二版)勘误表
序号 页号 行、式、图、表


1 7 15 行
μp=500 m2/(V⋅S)
2 7 16 行
μp=1800 m2/(V⋅S)
3 9 表 1.1.1 第 4 行 禁带宽度 Eg0
4 9 表 1.1.1 第 5 行 本征浓度 ni/cm3
5 19 1.2.10 式
6 31 题 1.3.18(b)
35 267 图题 4.7.4
36 283 5.2.8 式 37 289 9~10 行 38 347 3 行 39 357 图 6.8.2(b) 40 363 4 行 41 370 图 6.4.3
42 376 3 行
43 382 图题 6.8.7 44 456 图 8.7.1 45 457 图 8.7.2 46 468 5 行

V
gs1
=
1+
1 + g mb1 R

V
( g m1 + g mb1 ) R
ic
T2 符号
RS vi ≈ vf ≈R6/( R6+R8)=1/21 vO >0 0.9(VOH-VOL) 饱和通导 (T8 的宽长比)400/50
设 R2=RF=100kΩ
VZ R7 的左端接 T16 的集电极 1脚“复位”,4脚“地” R7=7kΩ,R6=R7=10kΩ Δ V max − V LSB

Av 2
=
β
R
' L
rbe
分母 1+2[β1(β3+1)] R′L=RC2// RL
15 163 3.7.6 式
4
π
16 165 图 3.7.3 17 174 图 3.8.6
18 177 图 3.8.9(b)
中间图纵坐标为“iE1”
fH 电容 Ci 和电流源的上端 连线
2010.3


μp=500 cm2/(V⋅S) μp=1800 cm2/(V⋅S) 禁带宽度 Eg 本征浓度 ni/cm3(T=300K)
式(4.2.1) (1+VDSQ) 栅极 与图 4.2.10 所示 式(4.2.14) 式(4.2.16)、式(4.2.17)
式(4.2.2) (1+λVDSQ) 漏极 与图 4.2.9 所示 式(4.2.15) 式(4.2.17)、式(4.2.18)

V
gs1
=
1+
1 + g R mb1 ( g m1 + g mb1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