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解读
危险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危险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危急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掌握作业场所危急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掌握措施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现场操作措施和平安管理措施。
一、现场操作措施操作措施的目的是通过实行适当的方法,消退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员工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
由于工作场所可能不只一种危害,所以好的掌握方法必需是针对详细的加工过程而设计的。
实行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一)替代。
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例如,大家都知道苯是致癌物,为了找到它的替代物,人类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今日人类已用非致癌性的甲苯替代喷漆和制漆中的苯,用脂肪族原料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苯。
(二)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掌握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
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改造设备来消退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三)隔离。
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急源之间的距离,避开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
最简洁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
(四)通风。
通风是掌握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
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平安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
全面通风则是用新奇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平安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五)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虽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退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但能阻挡有害物进入人体。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和工作环境有毒有 害物质的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浓度(强 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1.预防措施 (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及各种辅助材料时,尽 量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尤其是 以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 物对人危害的最佳措施。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就是选择新工艺或改造 旧工艺,尽量选用生产过程 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或将 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在选 择工艺路线时,应把有毒、无毒作为衡量工艺改造 的主要条件,同时要把工艺线路中所需的防毒费用 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对有毒作业进行管理的方法是针对劳动者个别 的指导,使之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在操作中必须 按生产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的数值,改变不适当 的操作姿势和动作,以消除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通过改进作业方法、作业用具及工作状态等, 防止劳动者在生产中身体负荷而损害健康。有毒作 业管理还应会和训练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有毒作业环境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 预防
1、理解危险化学品职业病危害因素 2、掌握排除和防护措施 3、熟练掌握化学品中毒的急救措施
▪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 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的因素。
职业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安装排风设备,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PART FOUR
呼叫救援或寻求帮助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制定应急预案的流程和内容
确定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确保身体健康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减少化学毒物与皮肤的接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化学毒物的危害,避免在危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总结:总结职业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的重要性,强调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普及职业化学毒物的危害和防护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化学毒物的危害和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技能和应对能力。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化学毒物对员工健康的危害,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等
严重程度:根据中毒剂量和时间,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损伤
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佩戴防护用品,定期进行体检
定义:长期接触职业化学毒物引起的慢性中毒
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危害: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预防方法:加强通风、佩戴防护用品、定期检测等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课件
某工厂噪声危害的案例分析
案例概述
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噪声,导致 员工出现听力下降、失眠等症状。
危害分析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会导致听力丧失、心 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预防措施
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音设施、定期进 行听力检查等。
某矿区尘肺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概述
某矿区员工长期接触粉尘,导致大量员工 患上尘肺病。
详细描述
辐射主要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产生破坏作用,长期接触高强度辐射可能导致癌症 、遗传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如电离辐射可 能导致细胞癌变,而电磁辐射则可能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高温与低温危害
总结词
高温与低温是常见的职业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极端温度环境 下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监管部门需对用人单位的 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检查,确保用人单位履行
相关法律责任。
处罚违法行为
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的用人单位,监管部 门有权进行处罚,包括罚
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监管部门需为用人单位提 供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支持 和指导,帮助用人单位提
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05
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而低温环境下则 可能引起冻伤、体温过低等问题。极端温度环境还可能对人 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 等。
粉尘与化学物质危害
总结词
粉尘和化学物质是常见的职业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健康影响。
详细描述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而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则可能引起中毒、过敏、致癌等多种 健康问题。不同类型的粉尘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吸入石棉粉尘可能导致石棉肺,而接触甲醛等化 学物质可能引起鼻咽癌等疾病。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培训课件免费下载
培训课件使用指南
培训内容:介绍化学工业的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培训方式:通过PPT、视频、 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培训目标:了解化学工业的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培训时间:建议每次培训时 间不少于1小时
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发生职业中毒事件
事件背景: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职业中毒事件,多名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及时 更换损坏或失效的防护用品。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确保防护效果。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事件。
产品 流通
内容1:加强职业健康检查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危害。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及时发现 潜在的职业危害。
内容2:健康监护工作 * 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 发病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发病 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案例五:某化工厂发生职业性肿瘤事件
01 事 件 背 景 : 某 化 工 厂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 员 工 长 期 接 触 有 害 化 学 物 质 , 导 致 发 生 职 业 性 肿 瘤 事 件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检查内容:包括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血液、尿液、呼吸系统、听力等,以及心理 健康的检查。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PART FOUR
内容3:事故报告内容要求
内容1:事故报告程序
内容2:事故报告时间要求
内容4:事故报告的责任人
事故现场处置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事故处理措施
事故报告程序
挑战:随着危险化学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能力。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未来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添加标题
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内容3: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程序
内容2:危险化学品事故整改措施
PART FIVE
储存设施:符合国家规范,配备通风、防火、防爆等设施
储存方式:分类存放,严禁混储混运
储存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储存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
运输车辆要求:必须使用专用车辆,车辆状况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驾驶员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运输要求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识
分类收集: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数量进行分类收集,避免混合存放
存放要求:废弃物应存放在指定的容器或场所,并确保容器密封、防泄漏
运输要求:废弃物应由专业人员运输,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处置要求: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上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劳动中有 时单独存在,有时几种危害因素联合存在,从而 构成了不同企业部门、不同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不同特点。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 作用的条件。 1.接触机会 如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为危害严重,可是劳 动者不到此环境中去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接触,也 不会产生职业性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和工作环境有毒有 害物质的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浓度(强 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1.预防措施 (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及各种辅助材料时,尽 量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尤其是 以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 物对人危害的最佳措施。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就是选择新工艺或改造 旧工艺,尽量选用生产过程 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或将 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在选 择工艺路线时,应把有毒、无毒作为衡量工艺改造 的主要条件,同时要把工艺线路中所需的防毒费用 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4)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有毒物质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使用,明确其毒 害机理、毒害作用,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毒措施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3.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针对劳动者本身的差异进行的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劳动者进行个人卫生指导 (2)由卫生部门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做健 康检查。
障,按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 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 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 偿要求;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有 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成,由 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 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 解散、破产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 作业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 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职业病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接触史,有群发性 和特异性,有潜伏期,但痊愈后可以达到身体良 好。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其防治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其防治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经营,乃至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并造成环境的污染。
因此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为此,我国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规文件。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1.危险化学品概述1.1定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物质统称化学品。
凡具有爆炸、易燃、有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能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1.2危险化学品分类:按照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化学品分成9类。
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将这些类别和项别分别列如下:第1类:爆炸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第2类:气体第2.1项:易燃气体;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第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4.1项:易燃固体;第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第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5.1项:氧化性物质;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6.1项:毒性物质;第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的危险化学品有3828种(不包括放射性物质)。
1.3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危化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 YOU
汇报人:
危添加化副品标职题 业危害及 其预防措施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危化品职业危害
PART Three
预防措施
PART Five
企业实践与经验分 享
PART Four
法律法规与政策要 求
PART Six
总结与建议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危化品职业危害
危化品定义与分类
添加标题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危化品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危化品行业将朝 着更加环保、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的发展趋势:企业将更加注重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采取更 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未来危化品行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危化 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将更加完善和有效,为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总结与建议
对危化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总结
危化品职业危害 的种类和危害程 度
预防措施的有效 性和实施情况
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出改进建议
呼吁企业和个人 加强安全意识, 共同关注职业健 康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记录职业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凡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温度变化或遇到性能有抵触的其他物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灼伤等人身伤亡或使财产损坏的物质,都属化学危险品。
按其危险性质,化学危险品分为: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物质、腐蚀性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等十类。
每类又根据其危险程度再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化学清洗过程中,也涉及多种化学危险品,因此,了解化学危险品危害及安全注意事项,有利于化学清洗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1.氧化剂(1)特性及危害凡能氧化其他物质而自身被还原,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
按氧化性的强弱可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
按氧化性的强弱可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按其组份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
一级无机氧化剂包括碱金属(锂、钠、钾等)或碱土金属(镁、钙等)的过氧化物和盐类、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如高氯酸钠、氯酸钾等)、硝酸盐类(如硝酸钾、硝酸钠等)、高锰酸盐类(如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及其他氧化剂(如银、铝催化剂等)。
二级无机氧化剂是除一级以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
包括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钾、亚硝酸钠等)、过氧化物(如二硫酸钠、过硼酸钠等)、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类(如溴酸钠、高碘酸等)、高价态金属及其盐类(如铬酸、重铬酸钠等)和其他氧化剂(如氧化银、五氧化二碘等)。
一级有机氧化剂大多数为有机过氧化物或硝酸化合物(如氧化苯甲酰、硝酸脲等)。
二级有机氧化剂均为有机过氧化物(如过醋酸等)”一级氧化剂因分子中含有过氧基及高价态原子,性能极不稳定,易分解,易放出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子氧或易得电子变成低价态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二级氧化剂虽比一级氧化剂稳定,但也容易分解,具有较强氧化性。
大多数氧化剂易遇热分解,如硝酸盐遇热能放出氧和氧化氮气体,遇有机物、易燃物能引起燃烧。
第六章-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解析
5.00.5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如 劳动时精神过度紧 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 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 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00.6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 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 ,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求,妇 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 等。
3.引发职业病
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 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将 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发职 业病,并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 动能力。
三.职业病的种类(10)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职业病是狭义概念 上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 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 具体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 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 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 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4)
5.00.4
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 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 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 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 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 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 生标准。
如厂房矮小、狭窄,门窗设计不合理等。
(2)车间布局不合理 如噪音较大工序安排在办公、住宿区
域,有毒工序同无毒工序安排在同一车间 内,有毒、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等。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毒性、腐蚀、放射等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由于危险化学品的不当使用或管理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和环境破坏,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保障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是防范措施的基础。
常用的分类包括易燃物、易爆物、氧化剂、毒害物、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
各类危险化学品需在包装上标明相应的危险性标志、安全标志和警示语,以便人们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
其次,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使用、存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
危险化学品的验收、储存、使用和处置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和操作程序。
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对事故的应对和处置措施进行充分的演练,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响应速度。
另外,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监控与监测能有效预防和减轻事故的危害。
通过建立危化品监控网络,不断监测有害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利用传感器、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边界的监控,防止未经允许和授权的人员非法接触危险化学品。
此外,开展危险化学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防范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危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特定人群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最后,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调查与治理,总结经验教训,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进一步推动改进措施的落实。
通过建立事故数据统计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和趋势,为防范措施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概率,减轻事故的危害,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健康。
但值得注意的是,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体使用者,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范本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范本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刺激性、毒性等性质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在使用和处理化学危险品时,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和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化学危险品常见的危害和防护范本。
一、化学危险品的危害1. 燃烧性:许多化学危险品都具有燃烧性,可以引起火灾和爆炸。
例如,易燃物质如汽油、丙烷等,当与火源接触时容易燃烧。
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2. 爆炸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爆炸性,当受到外界刺激或发生不正常反应时,可能发生爆炸。
例如,硝化油和火药等可在受到撞击、摩擦或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3. 腐蚀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人体组织和设备。
例如,盐酸、硫酸等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腐蚀性物质还可以腐蚀金属表面,导致设备损坏和泄漏。
4. 刺激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刺激性,可以引起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反应。
例如,氨气、氢氟酸等会引起刺激性效应,如眼睛疼痛、皮肤过敏等。
5. 毒性: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毒性,可以对人体造成中毒。
毒性物质通过吸入、摄取、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内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
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对人体有慢性毒性,苯、甲醛等有机化合物对呼吸系统有急性毒性。
二、化学危险品的防护范本在使用和处理化学危险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和危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范本:1. 工程控制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是防止事故和危害的首要步骤。
例如,对于易燃和爆炸性物质,应设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排除火源。
对于腐蚀性物质,应将其存放在特殊的防腐蚀柜中,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此外,还需为设备和管道提供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2.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危害。
例如,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与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接触。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和预防
化学危害伤害与预防许多危险化学品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活动中,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害的物品,一旦引起了事故,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它的伤害和预防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中的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化学危险物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含有机过氧化剂)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固) 体、自燃和遇湿易燃物品、毒药、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类。
根据他们造成的事故性质的不同,这些物品又概括为四大类型。
1. 易燃易爆物品这类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引起十分严重的燃烧爆炸(爆炸燃烧) 的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包括:(1) 爆炸物品。
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的化学变化,立即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同时伴有光、声等效应的物品,统称为爆炸物品。
(2) 氧化剂。
该氧化剂具有活性化学性质和强氧化性能,遇酸、碱、潮湿、高热或与还原剂、易燃物品等接触,或经摩擦撞击均能迅速分解,放出氧原子和大量的热,故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氧化剂按其危险程度和化学组成共分四级:1.一级无机氧化剂。
2.一级有机氧化剂。
3.二级无机氧化剂。
4.二级有机氧化剂。
(3)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它们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作用下,易引起爆炸、燃烧或中毒事故。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剧毒气体,易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燃气体。
(4) 自燃物品。
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它会被空气氧化或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的物品。
自燃物品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从而产生热量达到自燃点)与二级自燃物品(大都是含油类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能氧化发热,引起自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抗病能力下降 有害因素极可能引起人体内发生暂时 性的机能改变或者出现人体抵抗力下降, 较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某些疾病,表现为患 病率增高和病情加重。 3.引发职业病 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 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将 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发职 业病,并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 动能力。
5.00.1
第六章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 及其预防
一.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二.化学因素职业危害与防护 三.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与防护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修正案 (草案)
2011年7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5.00.15
3.职业中毒
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 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 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 合物中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 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 合物中毒,铀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 毒,二氧化硫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 偏二甲基肼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 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 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 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 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5.00.4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4)
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 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 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 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 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 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5.00.16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 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 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_毒,甲苯 中毒,二甲苯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 毒,一甲胺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 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 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 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 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 甲苯中毒,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 影响。有害影响的产生及其大小,根据其 强度(剂量)、人体与其接触机会及程度、 从业人员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 害因素相互作用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有害作用不大时,人体的反应仍处于生 理变化范围以内。
5.00.10
若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 的限度,并持续较长时间,则可能产生由 轻到重的两种不同后果。 1.出现职业特征 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变,称为 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沉着、起老茧子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机体对环境因 素的代偿性反应。
5.0013
1.尘肺
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 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 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等1 3种。
5.00.14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 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 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 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 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 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 他放射性损伤等11种。
5.00.5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如 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 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如精神过度紧 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 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 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00.6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 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 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求,妇女 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不 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 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 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三.职业病的种类(10)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职业病是狭义概念 上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 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 具体有: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主要就是指因职业有害因素 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 危害因 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并 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引发职业病。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3)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 不良因素,包括: 生产过程中 劳动过程中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 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 动、高温、辐 射及 生物性因素有关。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7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6)
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 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 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 员产生影响。 (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 生标准。 如厂房矮小、狭窄,门窗设计不合理等。
(2)车间布局不合理 如噪音较大工序安排在办公、住宿区 域,有毒工序同无毒工序安排在同一车间 内,有毒、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等。 (3)通风。通风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或缺 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
(4)照明。车间照明、采光不符合卫生要求。
5.00.8
(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车间内缺乏必要的防尘、防毒、防暑降 温措施、设备,或已经安装但不能正常使 用等。 (6)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或 配备不足,造成操作者长期处于有毒有害 环境中。
5.00.9
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害(3)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 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 生危害。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 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 成职业危害。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 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 振动、辐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