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规划地区分类

合集下载

浅析中压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及建设

浅析中压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及建设
造 的 节 点和 重 点 。
关 键 词 : 市 ;高压 配 电 网 ;中压 配 电 网 ; 划 ; 设 改 造 城 规 建
Ab t a t B n lsso r e tp c i swi ih mid e a d lw GDP d r g te s mme ih tmp r t r o d t n f a g sr c : y a ay i f h e y i a ct t hl d l n o t l e h g , u i u n h rhg e ea u e c n io so r e i l
me u v la edit b in n t r o sr to n r n f r ain. dim o tg sr uto ewo k c n tuc in a d ta som to i
Ke wo ds ct ; ih v l g it b t n n t o k y r : i h g ot e dsr ui e r ;me i m otg it b t n n t o k ln i g o s u t n a d t n fr a in y a i o w du v l ed sr u i e r ;pa n n ;c n t ci n r s m t a i o w r o a o o
安 徽来 讲 , 更是 一个 难 题 ; 在经 历 “ 十一 五 ” 间 的 期 高速 发展 后 , 仅反 映 在 地方 G P和全 社会 用 电 不 D 量 的提 高 上 ,更重 要 的是 社会 各 方 面对 电 能质 量 的保 证 、 优质 服务 的提升 要 求更 高 了 , 对 对城 市来 讲 , 接体现在中、 直 低压 配 电 网上 , 以 做 好 中压 所
肖安 南
( 徽 省 电力 公 司 , 徽 合 肥 20 2 ) 安 安 3 0 2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力,中压配电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压配电网是将高压电力输送至低压电力的设备。

中压配电网从高压变电站输送电力到各种低压电力用户,如住宅、工厂和商店等。

因此,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电力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讨论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以提高电力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

一、中压配电网的组成中压配电网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高压变电站高压变电站是中压配电网的起点。

从高压变电站,电力通过变压器转换为中压电力,然后输送至各个中压配电站或直接输送至大用户。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电力质量和效率,减少输电损耗。

网格化规划的目标是在中压配电网中创建一个网格系统,对电力进行更加可靠和经济的分配。

以下是网格化规划的几个步骤:1. 中压配电站的选址和布局在中压配电网的建设规划中,需要选择中压配电站的位置并绘制布局图。

选址应考虑供电区域的需求和周围环境的因素。

布局需要考虑中压配电站之间的距离、电力的传输线路和管道的路径等因素。

布局应该使中压配电站形成一个完整的网格系统,可以减少电力损失和错误。

2. 用途分区中压配电网考虑到不同的需求,应该对供电区域进行用途分区。

如住宅、工业和商业区域的电力供应需求不同,因此需要适当的分区来满足需求。

在用途分区时,应该将中压配电站之间的距离和供电区域的大小考虑在内。

3. 选择正确的电缆中压配电网的电缆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选择不同类型的电缆会影响电力输送的效率和可靠性。

应该根据电缆的质量、容量和维修成本等因素来选择正确的电缆。

4. 确定最优输电方案最优输电方案应该使电力输送最短,最省钱和最可靠。

选择正确的输电方案应该考虑电力需求、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例如,从主要的中压配电站中转变的输电方案通常更可靠,但也可能更昂贵。

5. 安装监测系统中压配电网应该安装可靠的监测系统,以监测电力问题或异常。

(20111129)北京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实施细则 京电生【2009】255号

(20111129)北京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实施细则 京电生【2009】255号
2.2.3配电线路一个区段内故障时,一类、二类、三类区域应实现非故障区段通过中压配电网转移负荷,保证客户连续供电。
2.2.4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应遵循可靠性高、电压合格、线路损耗低、便于运行维护的原则。
2.2.5为满足中压客户用电的需求,电网故障造成客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原则是:
1)双回路供电的客户,失去一回后应不停电或不损失负荷;
序号
项目类别
用电负荷指标
需用系数
1
普通住宅
6kW/户或
60W/建筑平米
0.2
2
高档住宅楼、高级公寓、住宅及办公为一体的建筑(不含分散式电采暖)
10kW/户
200户及以下0.2,
200户以上0.15
3
分散式电采暖(除采用集中式电锅炉以外的分散式电采暖:如电热膜、电暖气等)
6kW/户
0.6
4
计算采用集中式电锅炉(只作为采暖,不作制冷用)采暖的住宅,锅炉配电室与住宅配电室分开时:
3.4
双路电源的10kV开闭站的通过容量按550A控制负荷。三路电源的10kV开闭站按供电安全N-1准则方式设计通过容量时,三路电源的10kV开闭站的通过容量按2×550A控制负荷。
4
4.1
4.1.1中压配电网应依据变电站的位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相对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应随新增加的变电站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2)线路调压:必要时加装线路调压器、改变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缩短供电半径及平衡三相负荷。
2.6
配电网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应该从网络设计、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阻抗选择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使各电压设备的开断电流以及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相配合。在变电站内系统母线的短路水平,一般不大于表2中的数值。

城市劲道交通中压网络供电分区的划分

城市劲道交通中压网络供电分区的划分

为双线单环 网络 。
3 供 电分 区划分 涉及 的问题
中压网络是为 轨道交 通 运营 服务 的, 中压 网络 的
U BNR P AL R N I 7 R A A I R ITA S S D T
维普资讯
都市快轨交通 ・第 2 O卷 第 4期 2 0 0 7年 8月
维普资讯
都市快轨交通 ・第2 卷 第 4期 2 0 0 0 7年 8月
0 “ & B }
机 电工程 . . I
城市 道 交通 中压网绉供 电分区的划分
韩连 祥 张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 总院 1
钢2
403 ) 3 00
北京 10 3 ; . 0 0 7 2 武汉轨道 交通有 限公 司 武汉
l {关键词 U l j偿
一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 中压网络
—— — — — — ——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供 电分区 过补
— — — … —— — — — — — — — —
l4构成双线单环 网络 。正常运行 开环点 分别 为供 电 、
图 1 中压 网络 典 型 接 线 示 意 图
在 中压网络 的设 计 中 , 也可 将 图 1的供 电分 区进 行拆分 , 增加的 供 电分区仍 需 由主变 电所 引来 2路 电 源, 此时 主变 电所 的馈 出线 路和 开关 间隔数 量将随 着 供电分 区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中压 网络接线示 意见 图 2 。供 电分 区 2 2和 3 1为双线双环 网络 , 其他供 电分 区
配应 均衡 。
供电 分

堡皇坌堕

中压配电网规划地区分类

中压配电网规划地区分类

中压配电网规划
中压配电网规划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与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负荷转供能力,以保证供电可靠性。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A、B类供电区必须满足N-1安全准则,其它地区应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高低确定相应安全准则。

在接线方式选择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供电区一般采用“N-1”单环网、N供一备等接线方式,对于A类地区亦可采用双环网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供电区则一般可采用分段联络或树干式接线方式。

同一地区同一电压等级同类供电区的网络接线方式应尽量减少并标准化。

为满足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各类供电区的10kV配电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类3km,B类4km,C、D类6km,E类10km,F类15km。

为逐步完成中压线路的绝缘化改造,对A、B、C、D类供电区,10kV配电线路应实现绝缘化,对已建成市政电缆沟管的,宜采用电缆。

E类供电区宜实现绝缘化。

低压配电网规划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采用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的树状放射式结构。

相邻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之间宜装设联络开关,以作为事故情况下的互备。

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因此各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B类200m,C、D类250m,E类300m,F类500m。

在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型式时,A 类应采用电缆,B、C类宜采用电缆。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中压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压配电网的规划中,网格化规划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潜在问题,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对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中压配电网是指输电电压在10kV至35kV之间的配电网,其主要功能是将变电站输送过来的电能进行分配和供应给用户。

在中压配电网的规划中,网格化规划方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理论和电力系统规划原理的方法,通过对网络结构的分析和优化,来确定合理的电力网布局和设备配置,以满足系统的电能需求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网格化规划方法是将中压配电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由供电点、负荷点和配电设备组成,以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分配。

在网格化规划中,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供电范围、负荷数量和大小、线路容量、设备故障率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出最优的网格化布局和设备配置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网格单元划分网格单元是网格化规划方法的基本单位,其大小和形状的划分对于规划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网格单元的划分可以根据供电点和负荷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以实现供电范围的合理划分和分区控制。

在划分网格单元时需要注意的是,应考虑到不同区域的负荷特性和供电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规划。

2. 网格化布局优化3. 设备配置优化设备配置是网格化规划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备配置优化中,需要对变电站、配电设备和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配置,以实现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运行。

在设备配置优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设备数量、设备容量、设备性能、设备故障率等。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中压配电网是连接高压输电和低压用户的重要环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网格化规划方法是指在一定的规划目标和约束条件下,通过分区、空间布点、线路规划等方法,对中压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1. 分区方法:根据中压配电网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或用户区。

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区域的需求特点,以及提供合适的供电服务。

2. 空间布点方法:在每个功能区内,需要合理确定变电站、配电站和开关站的布置位置。

这需要考虑到用地条件、供电半径、用户密度和负荷分布等因素,以便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的可靠运行。

3. 线路规划方法: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负荷特性以及用电可靠性要求,设计合理的中压线路网络。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到供电半径、线路长度、线路容量和负荷分配等因素,以便实现线路经济性和电网的可靠性。

4. 系统分析方法:在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系统的系统分析,包括负荷预测、网络优化、电压稳定性分析等。

系统分析可以帮助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及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5. 技术支持方法:针对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具体问题,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支持,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力仿真软件、优化算法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实现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环境要求的提高,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电力系统的需求。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中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承担中压供电任务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将输电站的高压电能送至变电站的任务,是电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需要进行网络化规划。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压配电网的规划过程。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需求和资源的情况,将中压配电网划分成不同的网格,然后针对每个网格进行规划和优化,最终形成整个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案。

具体来说,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规划的范围和目标。

在进行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包括规划的时间范围、规划的区域范围以及规划的目标要求。

通过明确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第二步,进行负荷分析和资源评估。

在确定了规划的范围和目标之后,需要对该范围内的负荷进行分析,包括当前的负荷情况以及未来的负荷预测。

还需要对资源进行评估,包括变电站、配电设备、线路等资源的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负荷分析和资源评估,可以为后续的网格化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第三步,确定网格划分方案。

在进行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时,需要根据负荷和资源的情况,确定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案。

一般来说,网格划分的原则是尽量保证每个网格内的负荷均衡和资源充足,同时尽量减小不同网格之间的负荷差异和资源不均衡。

通过确定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案,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

第四步,进行网格化规划和优化。

在确定了网格划分方案之后,需要针对每个网格进行规划和优化。

具体来说,需要进行变电站、配电设备、线路等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以满足每个网格内的负荷需求和资源供给。

还需要考虑整个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尽量减少网格内的故障影响和资源浪费。

通过网格化规划和优化,可以得到每个网格的具体规划方案,为整个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提供具体操作指导。

城市区域中压配网规划与设计

城市区域中压配网规划与设计

城市区域中压配网规划与设计摘要:我国过去未对城市电力配网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影响了现代的城市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配电网事故,供电的可靠性也由此被降低,升级改造配网已势在必行。

文章基于上述背景,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配电网的基本概况,进而提出和阐述了新时期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设计思路,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建设规划一、我国城区配网基本概况(一)电源布点不均衡。

配网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往往对电源的布点分布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地方出现电源点少、负荷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电源点数量不足,这便会拉长供电半径,增加线路损耗,降低供电的经济性;负荷分布不均衡,则变电站内部的主变负载很可能失调,出现“窝电”与“缺电”共存的状况[1]。

上述问题都不利于配网的经济运行,同时也降低了主网供电的稳定性。

(二)负荷快速增长。

工业用电迅速增长,负荷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状态,加之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各类大功率家用电器纷纷入驻居民家庭,负荷增长比率每日攀升。

然而,因配网改造速度较为缓慢,供电能力未能实现同步提升,这就使得供电日趋紧张。

(三)配网结构不平衡。

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要求,在确保配网接线保证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适应供电安全、质量及经济要求;在检修设备故障的前提下,应确保对用户进行持续供电,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以往在开展配网规划时,因缺乏整体观念与发展意识,未全面考虑经济水平提升对城市建设造成的影响,从而影响了配网的接线结构布局。

二、合理规划中压配电网的重要性分析2.1 合理规划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配电网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电网配置。

城镇的配网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以只有确保城市配电规划安全合理,与城市发展同步,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电能的需要。

由此可以知道,对城市配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将有利于城市经济建设的长期发展。

2.2 合理规划有利于供电安全的可靠电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大重要问题。

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随着社会对用电需求量的增加,配网工程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对应的配网规划却相对缓慢,不合理的配网结构不仅仅浪费了电能资源,还无法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大配网规划力度,采用网格化规划方法,优化配网运维管理,以提高配网运行水平,进而确保供电服务质量。

标签: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1.用电网格的划分一是负荷发展成熟的网格(城市建成区),该类网格土地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负荷几近饱和;二是负荷快速发展的网格(城市规划区),该类网格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且远景负荷较为明确,有足够的负荷上升空间;三是发展不确定网格,该类网格无明确的区域规划,在空间负荷增长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用电网格的划分首要考虑因素是保持用电网格目标网架的完整性,即对于目标网架来说,一个网格应包含为该网格供电的线路的整体,不应出现一回(或几回)线路为该网格供电的同时为其他网格供电,一个用电网格以1~2组典型接线为宜。

2.网格化规划原则及方法2.1供电区域的规划遵循特定的导则,形成层级分明的区域划分,从市区到县城再到乡镇、街道、村庄的区域等级,根据负荷大小、密度等来规划区域类型。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用电需求量等来进行片区配网规划。

2.2现状分析采用导则中的供电安全标准开展中压配电网现状摸底与分析评估,分析现状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方用地路网图为基础绘制规划区域中压配电网现状地理接线图,细化中压线路走向及供电区域、配电站所以及联络分段设备的地理信息。

2.3负荷预测(1)分区负荷预测:采用多种负荷预测方法开展各供电分区规划期内电量负荷预测,并提出推荐方案。

(2)空间负荷预测:针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电网格,根据用电网格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等详细参数,设定相应用地的负荷密度进行空间负荷预测,并利用当地相应用地性质饱和负荷地块的负荷密度指标进行校核。

针对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电网格,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负荷预测,根据网格内各类用地的用地性质和占地面积,结合当地发展的情况设定合理的容积率,设定适应的负荷密度进行负荷预测。

片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分析

片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分析

片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也导致了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因此,片区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做好低压配电网的规划,使居民的用电正常无忧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片区中低配电网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好站点规划,选择合适的电网结构,有效解决低压配电网存在的各种问题。

标签:片区;低压配电网;规划配电网在整个城市的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向城市供配电的关键设施。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中的低压配电网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无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由于低压配电网规划不协调导致的用电问题日益加剧,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城市化推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低压配电网的改造投资,在这种环境下,对片区中低壓配电网的规划更应得到重视。

1 片区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现今我国低压配电网建设在电网建设中属于薄弱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低压配电网的规划不科学,一些片区存在严重的乱接乱拉配电线现象,使整个片区的配电网络结构繁复混乱,加大了片区整体的低压配电网规划难度[1]。

另外,这也不利于配电网络的维修管理,对整体配电网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不良作用。

另外,由于我国低压配电网技术不发达,部分设施存在老化现象,导致低压配电网网络结构混乱薄弱,电线的负载率过高,且供电电压偏低,变压器负载过重,供电的可靠性也受到影响,甚至在节假日等高峰期不能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

这些问题的产生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另外,由于配电网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也会对正常供电造成影响。

2 片区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原则鉴于我国片区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进行片区低压配电网规划时应注意两条原则。

一是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平衡城市其他设备建设与配电网建设的空间和资源,对低压配电网在片区中的建设做一个整体规划。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动力。作为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主要负责给终端电力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供电。尤其是伴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规模庞大的中压配电网,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加强配电网改革,以实现其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就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关键词:电网规划;中压;网格化1.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网格化规划是指将供电区域按照道路或者地理分界划分为相对独立且不重叠的供电网格,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将中压配电网构筑成目标网架的规划方法。

供电网格内的各条主供线路只为该供电网格内的负荷供电,从上级变电站到该供电网格内沿途不带任何负荷。

通过网格化规划,可将一个复杂的区域配电网划分为若干简单、清晰的细分片区,打破配网网架"原生态"式的无秩序发展的状态,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提升配电网可转供负荷能力。

2.主干通道布局主干通道布局包括规划区域站址的分布和主干线通道(特别是站间联络通道)的走向,用以保证土地资源预留,明确负荷接入方向,它依据变电站布点、现状通道、规划路网、负荷分布和供电半径,在充分利用已有通道和深入负荷中心通道的基础上,按主干通道总费用(含投资和运维费用)最小原则优化确定,主干通道布局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图1 主干通道布局的构建思路受区域地域特点、负荷密度和电力通道等影响,变电站布点和中压线路走向通常会呈现一定规律,主干通道布局的基本结构可抽象为狭长型、环状型、棋盘型和不规则型等,。根据实际规划区情况,主干通道布局可能会由多个简化结构组合而成。3.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3.1网格划分目的和原则对于规模庞大的中压配电网规划,网格优化划分的主要目的为:①将整个区域复杂网架规划转化为相对独立的各网格内部简单网架规划,同时网格的划分应在全局统筹基础上满足整体网架“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基本规划原则;②规避网格划分方案千人千面的问题,同时强化网格网架的经济、可靠和简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网格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可行:在满足主干通道布局和供电半径约束的条件下,每一网格内各负荷能够获得在两座供电变电站间进行转供的最大化实现,以提升供电可靠性。2)经济最优:对于可在两座供电变电站间转供的负荷,按转供通道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各负荷的备供变电站,实现变电站的就近备用以及整体网架规模最小。3)网架简洁:同一网格各负荷的主供变电站(以下简称主供站)和备供变电站(以下简称备供站)的相似度最大化(不分主备),每一网格区域的供电变电站不宜超过两座且负荷大小适中(宜包含1~3组10kV典型接线),不同网格的线路联络程度最小。3.2中压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方法(1)供电区域规划。在对中压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配电网规划的原则,对规划区域进行层级分明的划分。坚持从市区到县城,从县城到乡镇,再到街道和村庄的顺序,根据每一个区域的实际电网负荷、密度等进行归类和划分。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用电需求量等,进行科学的网格化配电规划。(2)科学预测负荷。在进行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其所需要的负荷预测作为规划依据。根据配电网的负荷预测,对该地区电网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看其规划是否合理、稳定,并作为中压配电网规划的标准。通常,在进行科学预测的时候,要将不同片区中的配变容量、负载率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可采用趋势外推的方法,依据规划区内的中压线路负荷进行分析。接着,对不同区域的负荷现状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结果之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负荷预测模式,对整个配电网近期内的负荷总量进行科学的核算,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检验。4.网格化规划中目标接线的选择和优化根据供电网格负荷发展的不同程度,将供电网格可划分为负荷成熟网格、负荷快速发展网格和负荷不确定网格,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网格,应选择不同的目标接线以及优化方式。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是指根据配电网的特点和需求,将其划分为多个网格,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法和策略,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中压配电网是指电压在1-35kV之间的配电网,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等。

网格化规划是指将这些组成部分划分为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包含一个或多个变电站和相应的配电线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系统。

网格化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分析:对配电网的负荷、线路、变电站等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特点和需求,为网格化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可以借助仿真软件和监测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 网格划分: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网格。

划分网格的原则可以包括负荷均衡、容量限制、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可以采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网格划分。

3. 配电线路布置:根据网格划分的结果,规划每个网格的配电线路布置。

包括选择线路的线径和类型,确定线路的敷设路径和连接方式等。

可以考虑线路的低损耗、低干扰和高可靠性等要求。

5. 网格间的协调和优化:不同网格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需要进行协调和优化。

包括网格之间的电力传输、调度和保护,以及网格间的数据通信和监测。

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和远程控制系统等实现网格间的协同运行。

6. 规划方案评价:对网格化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

可以考虑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

可以利用经济模型和多目标决策方法等进行规划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约束条件。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网格化规划方法将会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浅析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

浅析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

浅析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摘要:城市配电网规划既属于电力行业专业规划,又属于城乡规划范畴,为城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一种。

近些年随着电力及城乡规划学科的迅速发展,相关法规、措施的日益完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日益得到发展和重视,本文重点阐述了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的若干要点。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力;配电网1.中压配电网规划概述中压配电网由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箱式变、电缆分接箱、柱上变压器等组成,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并与城建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安排配电设施用地。

2.规划总体原则(1)10kV配电网应采用环网布置,开环运行。

架空线路应装设分断或分支开关。

相邻开闭所间及相邻线路间应装设联络开关;公用电缆网可采用单环或双环网。

(2)中压配电网依据高压变电站布点、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相对独立又具有相互转移负荷能力的分区,通常分区以高压变电站为中心。

各分区的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正常运行时一般应就近供电。

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将随着负荷的变动和新变电站的投入进行调整。

原则上可按负荷距最小的原则划分高压变电站的供电区域,但也要考虑一些地理因素的限制和功能区划分上的限制因素。

(3)中压配电网主干网架要清晰可靠、有适应性、有利于电网的发展,新建的主干线、开闭所和环网柜的土建工程应一次建成,电气设备分步实施。

在负荷发展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时,可增加新的馈入点或插入新的配电设施,而配电网结构基本不变。

(4)中压配电网应有较大的适应性,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在负荷增加时应及时分流,当新的高压变电站投运时,主干线路应及时环入新的高压变电站。

(5)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设备选择要注意小型化、自动化、免维护或少维护。

(6)配电设施的建设改造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

配电网基本知识

配电网基本知识

一、供电区域划分1.A+类供电区主要为直辖市的市中心区,以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高负荷密度区;2.A类供电区主要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市中心区、直辖市的市区以及地级市的高负荷密度区;3.B类供电区主要为地级市的市中心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县的县城;4.C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地级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的中心城镇;5.D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城镇以外的乡村、农林场;6.E类供电区主要为人烟稀少的农牧区。

二、供电区域规划目标供电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等。

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后,可靠性指标应以低压用户作为统计单位,口径与国际惯例接轨。

用电负荷的分类电力负荷是指依法与供电企业建立供用电合同关系的电能消费者。

所有的负荷表现形式为消耗电能,但就其性质而言却有所不同,把具有不同性质的负荷进行区分,称为负荷的分类。

把电力负荷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相结合,以及中断供电后将会对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区分,可以分为下列三级:1.一级负荷一级负荷是指突然停电将会造成人身伤亡,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在政治上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这类负荷。

如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用电负荷、重点企业中的重大设备和连续生产线、政治和外事活动中心等。

2.二级负荷二级负荷是指突然停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公共秩序混乱的这类负荷。

如突然停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减产的工厂用电负荷,交通和通信枢纽用电负荷,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

3.三级负荷三级负荷是指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这类负荷。

二、用电负荷的一般供电要求一级负荷应由两路电源供电。

供同一用户的两路电源不应该是同杆双回路架设,也不能出自电源的同一条母线。

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必须增设自备应急电源,也可以由第三路电源供电作为备用电源。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规划基本思路
按照收资清单收集相关资料
指标分析—目前配网运行的情况 现状分析—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负荷预测—各个供电分区负荷情况,明确负荷增长点 变电站选址--确定上一级的电源点
明确规划原则
网架规划--得到目标网架
规划结果评价—满足负荷增长、运行指标提高、解 决存在问题、结构合理,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4.74
7.65 4.68 2.97
5.03
9.18 5.73 3.45
5.6
10.5 6.5 4.0
6.25
12.07 7.42 4.65
11.46%
15.66% 15.12% 16.60%
局属供电
局属最大 负荷
43.90
785
50.77
850
58.5
978
66.28
1109
75.09
1258
13.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荷预测方法
专家系统组成图 分行业负荷预测的需求叠加法:需求叠加法即前面介绍的 直观分析法的综合。此方法是把按分类预测到的各类负荷 用电量叠加,即得到所预测地区的总用电量。再从整体上预 测规划区的总用电量,便能获得规划区内总用电量的最终 数据。最后通过公式换算成功率数值。
负荷预测方法
功能小区负荷预测:
47.68
198.01 52.13 21.21% 电压等级(kV) 220 220 220 220 --
63.61
111.03 24.249 13.91% 容量构成(MVA) 2×120 2×120 2×120 2×180 1080
15.96
189.22 32.622 15.89% 主变台数 2 2 2 2 8

县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深度规定

县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深度规定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报告深度规定(县区分报告)【编制单位】二○一二年XX月目录第一章设计依据和主要原则 (1)1.1任务依据和规划设计范围 (1)1.2规划设计基础资料来源 (1)1.3遵循的法规及标准 (1)1.4供电区分类 (1)1.5城农网划分 (1)第二章地区简介 (2)2.1地区简介 (2)2.2县(区)域经济现状 (2)2.3县(区)域发展规划 (2)2.4近期建设计划 (2)第三章现状电网分析 (3)3.1概况 (3)3.2现状高压变电站分析 (3)3.3中压配电网现状分析 (3)3.4低压配电网现状分析 (3)3.5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3)第四章上年度规划小结 (4)4.1输变电项目规划及实际计划实现情况 (4)4.2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执行情况分析 (4)4.32011年重载线路负荷调整方案效果跟踪 (4)4.4配电网主要运行指标 (4)第五章负荷预测 (5)5.1历史用电情况分析 (5)5.2电量负荷预测 (5)第六章规划设计原则 (6)第七章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7)7.1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目的 (7)7.2规划思路 (7)7.3上级电网规划结果 (7)7.4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 (7)7.5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分析 (8)第八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0)8.1投资估算采用的经济指标及依据 (10)8.2投资估算 (10)第九章规划评估 (11)9.1存在问题解决情况 (11)9.2规划技术原则的落实情况 (11)9.3供电可靠性评估 (11)9.4线损率评估 (11)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11)10.1主要结论 (12)10.2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2)第一章设计依据和主要原则1.1任务依据和规划设计范围(1)简述本规划任务所依据的文件。

(2)简述本规划涉及的县(区)地域范围以及涵盖电压等级。

(3)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中低压配电网(20千伏以下)的规划水平年为2012~2015年。

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研究

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研究
下几种 :
1 . 2 . 1弹性 系数法—— 由规划 区以往的用电量和 国民生产总值 分别求 出它们 的平均增长率 K y 、 ,从而求得电力弹性系数 E = K v /K X ,再用某种方法预测 未来 m年 的弹性 系数 E 及 国民生 多 分 段多聪 络 单 电源 树形辐射 、多 分 段单 联 A 、B 双 环网 产 总值 的增长率 K x , 则可得 电力需求 增长率 K Y , 从而可按 比 ( 联络 ≤3 ) 络 段单联 络 单 电源树 形辐射 、多 分 段单联 A 、5 、C 开 闭所接线 例系数增长预测法得 出第 m 年 的用 电量 。 1 . 2 . 2回归分析法—— 回 多分 ( 积电 源 ) 络 ( 单 电源) 归分析法假定负荷 同一个或多个独立变量存在因果关系 , 通过寻找 N 供 一备 ( N ≤ 单电源 树形辐 射、多 分 段单 联 A 、B 双侧 电源对 因果关系 的数学模型 , 据此预测出将 来负荷值 。回归分 析模 型参数 3 ) 络、 N 供 一备 ( 初期N 值较 小 ) 射 段单联 络 单 电源时形 辐射 C l 蹰 ( 或单 ) 估计技术 比较成熟 , 预测过程相对简单。但一般为避免数据处理过 多分 ( 单电 源 ) 电源 单环 网 于复杂 , 常将变量 间的关系假定 为线性 。文献[ 1 ] 将偏最小二乘 回归 单 电源树 形 辐 单电源 树形辐 射 ( 分 支线较 5 N 供 一备 ( N 模 型应用 于年用电量预测 ,克 服了 自变量之 间多重相关性 的问题 , 射 少) ≤3 ) 使得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文献『 2 】 在 回归分析中采用 了非线性参数估 单侧 电源 颓 计计算 , 从而得到更精确的预测模型 。1 . 2 . 3 灰 色理论法—— 该方 法 射式
— — 一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压配电网规划
中压配电网规划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与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负荷转供能力,以保证供电可靠性。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A、B类供电区必须满足N-1安全准则,其它地区应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高低确定相应安全准则。

在接线方式选择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供电区一般采用“N-1”单环网、N 供一备等接线方式,对于A类地区亦可采用双环网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供电区则一般可采用分段联络或树干式接线方式。

同一地区同一电压等级同类供电区的网络接线方式应尽量减少并标准化。

为满足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各类供电区的10kV配电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类3km,B类4km,C、D类6km,E类10km,F类15km。

为逐步完成中压线路的绝缘化改造,对A、B、C、D类供电区,10kV配电线路应实现绝缘化,对已建成市政电缆沟管的,宜采用电缆。

E类供电区宜实现绝缘化。

低压配电网规划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采用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的树状放射式结构。

相邻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之间宜装设联络开关,以作为事故情况下的互备。

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因此各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B类200m,C、D类250m,E类300m,F类500m。

在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型式时,A类应采用电缆,B、C类宜采用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