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作者:付洁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5期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其一大批优秀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苦命运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东北黑土地女性生命的沉重与辛酸,她们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与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之下,过着生不如死的悲惨生活。
在萧红的笔下寡妇、弃妇、佣妇、乳娘、童养媳和女性儿童,她们生命如同牛马、草芥一样低贱卑微,她们年轻的生命不是被男人戕害了,就是在生育中悲惨地死去。
尤其让作者更为悲愤的是那些助纣为虐的同类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烈的女性悲剧意识和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作用。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死亡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萧红以其短暂的生命殉落了,她那充满苦难、孤独、悲剧的一生令世人哀婉叹息,她给后人留下了一串生命沉重的足迹。
萧红以其悲苦的人生经历为素材,以其对东北黑土地上演绎的一场场生与死悲剧为内容,以浓墨重彩般的画笔,为我们渲染出一幅幅人间地狱般的悲惨生活画卷。
萧红用一颗流星般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诗篇,在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关注东北黑土地妇女生命价值的大旗,呼唤着女性们的觉醒。
她继承着自己人生的导师鲁迅先生改造国民的历史重任,秉承着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理想和悲剧美学理念,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
萧红作为一个饱经封建礼教压迫和男权主义欺压的女性,她以自己那支辛辣的笔,画出了一张张人性丑恶的嘴脸,揭示了女性痛苦呻吟的社会渊源。
萧红在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路程时,不甘心地发出了强烈的血泪控诉,萧红的一生是悲苦的,但是也是抗争的一生,她没有一味地悲叹自己悲哀的命运,而是以博大悲悯的情怀观照民生的疾苦,深情关爱着女性悲凉凄苦的命运。
因此,萧红的所有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女性悲剧意识,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辛辣的笔触,书写了一部我国东北女性痛苦悲惨的血泪史。
一.不堪回首的女性生命的沉重作为一个专门为女性悲苦命运写作的萧红,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惨女性形象。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析
萧红⼩说中⼥性意识产⽣的原因分析 摘要:萧红⼀⽣始终关注⼥性问题,抗争男性世界,并以⾃⼰惨痛的⼥性体验,描写社会底层⼥性在社会中的⽣存困境和⽣命过程;书写⼥性⽣育痛苦与悲剧命运;反思⼥性的性别欺压和⽂化处境,深刻地反思⼥性的精神⽂化的悲剧,因此她⼩说中⼥性意识具有强烈的体现。
关键词:萧红⼩说;⼥性意识;原因 Abstract: Xiao Hong's life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women's issues, fight male world, and women in their own bitter experience, describing the plight of the bottom of society and the life course of women living in society; Writing suffering and the tragic fate of female fertility; Reflection female gender oppression and culture situation, profound reflection of wome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tragedy, so she novels reflect a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Keywords: Xiao Hong '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ason ⼥性意识,是指⼥性对⾃⾝作为⼈,尤其是⼥⼈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的质疑和颠覆,⼥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的,表现为对⼥性⽣活以及内⼼世纪的独特把握。
⼀、社会原因 萧红⽣活的年代是特殊的。
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姓名:张正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张鸿声20040401内容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萧红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
以往的评沦多习惯于用时代色彩、政治标尺、阶级角度或风格流派来涂抹年几“规矩”她的创作。
本文试图走出“阶级分析”的范畴,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萧红创作的精神及艺术进行重新解读。
文章分析了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及成因,着重分析了女性意识在萧红创作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对她独特艺术风格构建的作用,从而揭示出萧红作品超时空魅力之所在。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着重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及个人因素。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只能被看,而没有看的权利。
在男性权力和男性语境中,女性只有生理性别,没有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
女性形象的历史空白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意识的混乱。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各阶层教育的普遍提高,经济的独立,社会参与增加,导致女性意识的抬头。
20世纪上半叶,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萧红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二章:着重分析萧红创作实践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萧红始终关注着故乡人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不幸女人们的生存状态。
描绘女人动物似的生存境况和生命意识的麻木;描写她们的追求及幻灭;揭示出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蕴。
第三章:论述女性意识对萧红创作风格的构建。
萧红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独特的个性特征、超凡的文学天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她在文学刨作中从选材的角度到组材方法再到语言的运用,都有她自己独有的风格,即“萧红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创作主题风格构建ABSTRACTXiaoHongisaVrOnlalqwriterwithapeculiarwritingstyleinmodemChineseiterature.Thereviewbeforeusedtoshapeandregulateherworksinviewoftheflavoroftimes,themarkerofpolitics,theviewpointofclassandthestyleofwritingThepaperisintendedtooverstepthecategoryofclassanalysis,andinstead,giveanewinterpretationofherwritingspiritandartfromtheangleof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paperanalysesthebackgroundandcausesoftheformationofthesensewithaparticularstressonitsmanifestationinherwritingandtheimpactonthestylebuildingpeculiartOherwithaviewtoembodyingthecharmoftraversingtime—spacecontinuuminherworksThepaperisconsistedofthreepartsandsocialandpersonalfactorsoftheChapterIThehistoricalbackgroundformationofhersenseofwomenawareness.IntheFeudalismwomenhasnorightstOterm“female’’isonlyasexseeexceptbeingseen.Inthemale—centeredsocietythephysiologically,neitherintellectuallynorspiritually.TheNstoficalgapofliteraturefemaleimagesresultedinachaoticsenseofself-identificationandsexawareness.Theendofthe19mcenturyandthebeginningofthe20‘“witnessedanupsurge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inresponsetothegeneralimprovementoffemalesasawhole,theireconomicindependenceandsociNparticipation.Inthefirsthalfofthe20mcenturydistinctiveandprofoundtouches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Caneasilyfindtheexpressionsintheworksofsomefemalewriters,ofwhomXiaoHongisthemostreprensentitive.TheembodimentofthesenseinXianHong’Swritingpractice,XiaoChapterIIIIllong’Sconsistentconcernisonthelivingconditionsofherhometown,especiallythoseofthemiserablewonlell:theiranimal—likelivingconditionandtheapatheticsenseoflife,theirpursuitanditsfinaldisillusion,andtheirtragicfateChapterIIITheimpactofthesenseontheformationofherwritingstyle.Herandtheextraordinarysuffering,peculiarpersonalityandoutstandingliteraturetalentshereby—formedsenseofwomenawarenessenableshertObuildherOWnwritingstyledistinctiveinchoosingandorganizingwritingmaterialsandtheemploymentoflanguage,ieXiaoHong’SpeculiarwritingstyleKeyWords:XiaoHong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writingsubjectstylebuildingUI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绪论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
论萧红的悲剧意识在女性形象中的反映
论萧红的悲剧意识在女性形象中的反映广州第九十一中学黄晓丹内容提要:萧红小说有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识。
一生坎坷的遭遇使这位才情出众的女子的笔致比别人多了一份冷然与凄美,应该说,其自身悲剧性的人生经历,与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在最初的创作中,萧红便开始了对人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她以先觉者的姿态抒写着人类苦难的命运。
而历次生活的变故,使得萧红将思考的核心放在了对妇女命运的探索。
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在简约清丽的文字中揭示人世间的灰暗和丑恶,鞭挞民众的愚昧和麻木,感慨生的艰难和无奈,抒写着女性的悲剧和人类生命的悲剧。
关键词:萧红小说悲剧意识女性形象萧红,她的一生,是坎坷寂寞的,自她踏上文坛之日,就已经背负着沉重的人生枷锁。
正是这不公的现实、坎坷的遭遇和磨人的孤寂,让这位原本就才出众的女子多了一些沉思,使得她的笔致比别人多了一份冷然与凄美,使得作品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深的悲凉之感。
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在简约的文字中揭示人世间的灰暗和丑恶,鞭挞民众的愚昧和麻木,感慨生的艰难和无奈,抒写着人间种种饱含苦难的悲剧故事。
萧红的创作中隐隐有鲁迅的风骨,凭一枝笔反映当时中国真实的社会,不粉饰,亦无颓丧,魅力经久不衰。
《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反映当时中国各个层次人群生存状态的作品相继从她的笔端流淌。
而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笔下多灾多难的女性。
本文试探究萧红小说悲剧意识在女性形象中的反映。
1.“女人的天空是低的”——女性悲剧的命运多数的女作家笔致是纤巧细腻的,而萧红的作品,给人感触最多的是冷然与凄美,她曾说过:“女人的天空是低的。
”的确,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中,女性的地位是从属于男性的,她们作为“人”的价值注定被无情地践踏。
萧红作为一个女性,她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人生体验几乎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
她擅长于将自己悲剧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不仅关注着女性由经济压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更集中审视和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和伤害。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20世纪中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悲剧意识,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破碎的家庭、痛苦的婚姻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她
的小说中,女性们经历了生命的磨难,他们的悲剧意识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本文将从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悲剧意识的产生和表现以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等方面来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中国社会,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风气混乱的时期。
女性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她们缺
乏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被束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无法自拔。
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往
往经历着家庭的不幸、婚姻的痛苦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她们的悲剧意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
下逐渐形成并得以表现的。
萧红通过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承受的
不幸和痛苦,她们的悲剧意识如同一个时代的哀歌,唤醒了读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往的反思,更具有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意义。
虽然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代女
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存在各种不公平和歧视,她们往往需要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
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悲剧意识,可以引起当代女性对自身处境
的思考和认识。
她们可以从萧红作品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和自由。
萧红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1)绪论 (2)第1章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过程 (3)第1.1节现代语境中的社会思潮与女性意识 (3)第1.2节父权专制下的成长经历与女权萌发 (4)第1.3节男权主导中的困难探究与女性自觉 (4)第2章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 (5)第2.1节女性的身体与性别意识 (5)第2.2节女性的悲剧和死亡意识 (6)第2.3节女性的抗争与反叛意识 (7)第3章独特的女性意识呈现和共时的性别对话 (9)第3.1节贫病的农村女性与反叛的知识女性 (9)第3.2节无望的爱与扭曲的爱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萧红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中文摘要萧红是中国现当代闻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商市街》等作品。
萧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为女性,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揭露出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生存逆境和精神折磨。
本文试图通过对萧红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文本分析和探究,并将其与同时期的女性作家进行对比分析,来加深对萧红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理解,从而探讨出萧红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女性形象AbstractXiao Hong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writer,known as the "1930s goddess of literature", author of "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Tales of Hulan River ", "Market Street" and other works. Her works are mostly for women, through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images, exposed the majority of women's life difficulties and mental torture. In this paper, I try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Xiao Hong's literary works. By comparing with the female writers in the same period, in order to obt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Xiao Hong's female consciousness,and to explore the unique position and value of Xiao Hong in the whol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Key words:Xiao H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females绪论萧红,1911生于黑龙江呼兰河县内的一个乡绅地主之家,她一生漂泊贫困,年仅三十一岁便早逝,但她在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百万余字的经典文学作品,由此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识而闻名。
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女性形象常常处于悲惨的境地。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笔调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分析其原因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体现在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上。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往往是受压迫和悲惨命运的代表。
《呼兰河传》中的小翠,她从小就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饱受苦难,最终因爱情的悲剧而离世;《生死场》中的方玉珍,她经历了流亡、疾病、悲惨的婚姻,最终选择自杀。
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凸显了萧红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悲剧意识。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还体现在对爱情和婚姻的描写上。
在《呼兰河传》中,小翠对爱情的追求和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萧红对女性爱情观念的探讨。
她揭示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种种痛苦和困境,以及对这些困境的无力挣脱。
她认为,婚姻是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而对爱情的渴望则成为她们悲剧的起点。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上。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往往被社会和政治的压迫所困扰,她们的命运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摧残。
《生死场》中的方玉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她的悲惨命运与当时的政治乱象密切相关,她一生遭受的磨难和痛苦正是社会和政治的产物。
萧红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呈现了她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以及对女性在其中所承受的悲惨命运的深刻关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尽管萧红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生活在旧社会,但她们的悲剧命运却反映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依然面临的一些困境和挑战。
在当代社会,女性依然面临着来自爱情和婚姻的困扰,以及来自社会和政治的压迫和歧视。
通过对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在社会和政治中所面临的挑战。
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文学评析浅析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谈金晶萧红,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的品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们无法忘记她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敏感的情感体认,更无法忘怀一个女性内心的博大情怀和人性关爱。
回首中国文学史的道路,女作家的数目寥若晨星,女性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是五四运动以来,个性独立和女性解放成了大势所趋,女性获得了许多权力,也开始一群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女性终于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了宣泄长期以来郁积的途径。
女性的视角长期被限制,现在获得自由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短时间内情绪的积累很容易造成模式化。
此时的萧红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
虽然有着童年不幸的遭遇,生活中遇人不淑,但这并没有阻碍这个内心强大的女子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才情女作家。
她关注生活、关注大众,拥有清晰却不偏激的女性意识揭露男人的弱点,擅于挖掘女性内心深处最深的最真挚的情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男权文化中,女性始终是弱者,没有反抗,把自己对受压抑不快情绪的抵抗转换为了内心的无意识,《生死场》中的女性面对丈夫的责骂,从不敢抱怨,金枝和福发嫂被男性占有后,传统观念使她们忍气吞声,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没有反抗意识。
张抗抗曾说:“在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因为传统的意识往往在妇女的头脑中道德观念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女性的意识,残害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男性要求的标准。
女性只遭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同性的严厉谴责。
《生死场》中,无论是王姑娘因生产而死,还是王婆服毒即将惨死,她们身边的同性都只是木然,一点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里,她周围那些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没有同情”。
萧红在揭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女性自身有所思考。
男性对于女性的钳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在大多数心中,总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心理。
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束缚在框框条条中,长期的压抑也“培养”了女性强大的忍耐力。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亡成为萧红小说 中女性命运 的最 后结局。1 9 4 0 年, 萧红 去 了香 港 , 并 在 香 港 写 了许 多 回忆 性 小 说, 如《 呼兰河传》 《 小城三月》 《 牛车上》 等, 作者 通过这些 作 品把 更多 的情 感放 在 了对女 性命 运 的
的悲剧性体验 , 体现了文学对人的人文关怀。本 文 结 合萧 红 的部 分 作 品对 女 性命 运 的 关 注 和 观
照, 分 析 萧红 作 品的女 性 意识 。
一
、
萧红 : 书写女 性命 运 的执 着者
( 一) 萧红 关 注女 性命 运 的主观 原 因
俗话说 , 经历是人 生最好 的老 师 , 个 人经 历 尤 其 是情感 经 历 对萧 红 的影 响极 大 , 萧红 是 一个 经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4卷
面 临的生 存 困境 , 以此 来控 诉 男权 主 义 和封 建专 制 的残酷 及 其对 女性 的残 害。也 就 是说 , 萧 红 在 主观上就认 识到 了封建 时代及人 们 的封建 观念余 毒对女性 的束缚和 消极 影 响。她从女 性 的生存境
经 历 的折 射 , 又 是 时代 面 貌 的折 射 。 萧 红 小说 的 女 性 意 识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悲 剧 意 识 。
关键词 : 萧红; 女性 意识 ; 女性命运 ; 人文关 怀; 男权社会 ; 悲剧意识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7 . 6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8 8 7 9 ( 2 0 1 5 ) 0 2— 0 0 4 3— 0 5
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2
论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摘要: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独具个性、别具风格的作家。
她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个人经验主义色彩,她的部分作品甚至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经验的复写,因此她的成长经历对其文学创作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萧红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在她营造的艺术世界里饱含丰富的悲剧意蕴。
本文将从内容和审美两个方面来把握萧红小说的悲剧意味。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悲剧意识生存困境有人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算不上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具的作家。
艰辛多舛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苦难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造就了她作品的感情基调,使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她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审美表现手法,从麻木的生存态度及对死亡的独特认知、女性意识角度两个方面写出一幕幕社会悲剧。
一、生与死的困惑郭沫若在《生命底文学》一文中写到:“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
离了生命没有文学。
” [1]萧红的创作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正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通过对乡民麻木生存状态的书写来揭示生命的价值,进而呼唤人性尊严、人生温暖。
萧红的一生是不断被伤害被放逐的一生。
这种生命体验使其倾向于表现生命的悲剧意味,即“为死而生、由生而死”的悲剧。
萧红的这种生命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乡民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描写上。
如果说死是生的最终归宿的话,那么生就是死的准备阶段,生与死之间的生存困境便全是苦难了。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阴历五月初五)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呼兰县的传统习俗中女孩出生在阴历初五被视为不祥,萧红的生日也被迫推迟一天。
母亲姜玉兰是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人,父亲张延举自私而残酷,张家大院对男性子嗣期待已久,可萧红偏偏是个女孩子,同家庭期望相悖的女儿身份,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幸,作为女性的萧红从一开始就承受了一层为女性所特有的歧视及压抑。
一生都在追求爱情的萧红,在爱情中得到的却只有伤害、痛苦、悲哀和幻灭。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作者:李孟园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摘要:萧红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始终关注着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她以别具一格的女性视角,深入劳动妇女的生活,塑造了一群受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形象,抒写了社会动荡时期女性群体如动物般麻木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所背负的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枷锁。
本文将以萧红作品中女性的生命苦难为中心视点,具体从封建文化束缚、男权压迫、女性自身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千百年来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进一步彰显萧红作品鲜明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存困境;女性悲剧;女性异化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惊世才华的作家,她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充满了感情伤痛,弥留之际两手空空,遗恨颇多。
正是由于她悲惨的人生经历,才得以拥有敏锐的生命感受和特殊的情绪记忆,使得她在文学史众多有名望的女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存在。
萧红作品的自传性很强,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女性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女性,这个受尽了几千年压迫与欺辱的群体,在中国历史文化话语空间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她们被剥夺主体地位,丧失自我意识,被男性视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萧红在经历自身精神压抑的同时,也看到了广大乡村土地上数万劳动妇女的不幸,她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残酷的时代环境下挣扎生存的图景,同时也对造成女性痛苦、畸形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纵向开掘。
萧红作品里深沉的女性意识既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显露了她对爱与温情的追求。
一、封建伦理道德视野下的女性萧红笔下的女性,生似蝼蚁,用血汗和生命浇灌了一片生死场,匍匐在自然暴力与封建传统文化暴力的脚下,甘愿做奴隶。
在东北这块辽阔肥沃的土地上,女性背负着父权、夫权、族权三座沉重的大山,没有话语权力,没有经济地位,她们的思想被放到封建意識形态中规约,行动被放到传统文化形态中考察,她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了毒害和虐待,成为封建专制文化的牺牲品。
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意识
在《 死场 》 , 男 性 权 威 的覆 盖 下 , 性 不 可 能 反抗 , 生 巾 在 女 唯有
顺从: 她们 没 有 权 利争 取 什 么追 求 什 么 , 有被 动 接受 。 实 正是 只 其 女性 的无 言 承 受 默许 甚 至 助 长 了男性 权 威 的 长 期 合理 存 在 , 红 萧 描 述 《 死 场 》 的妇 女 “ 佛 是 在 父 权 下 的 孩 子 般 怕 着 她 的 男 生 中 仿 人” 。怕 男人 的女 人在 作 品 中 比 比 皆是 : 、 成 的嫂 嫂 在 丈夫 面 前也
话语 : 我最 大 的悲 哀 和痛 * 便 是做 了女 人 ” ] “ ”。
l 孤 独 无 助 的 女 性 群 体
萧 红 的小 说 《 死 场 》 , 性 的 自然 存 在 是 动物 性 存 在 , 生 中 女
如 麻 面 婆 、 英 等 , 生 死 场 【 》 这 些 女 性 们 郁 是 以 动 物 的 方 式 月 《 } 的 1 生 存 着 , 红 往表 现 这 群 女性 的生 存 方式 时 采 用 r动 物化 的象 征 萧 性 语 言 , 利 而 发人 深 省 。 锐 ( )女 性 生存 的 动物 性 1
的基 础 上 , 女 则 被 局 限 于 生 殖 和理 家 的 角色 , 会 并 没 有 保 证 妇 社
在萧红的小说《 生死 场 》 , 性 的 自然 存 在 是 动 物 性 存 在 , 巾 女
用 胡 风 的话 说 . 是 “ 子 似 地 生 活 着 , 糊 涂 涂 地 生 殖 , 七 八 就 蚊 糊 乱
化 了, 以男 性 为 中 心 的社 会 状 态 也就 逐 渐 走 向 了稳 定 和 成 型 。 女
文章 编 号 :I 7 — I l 2 O)0 0 2 — 2 6 3 2 ( OI 1 — 0 6 0 l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摘要:《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在《生死场》中萧红以悲惨的女性遭遇和潜意识下觉醒的女性意识对当时社会的无限批判,对社会中男权意识高涨的情况下,女性所遭受的虐待与折磨的控诉,对孤独无助的女性群体的同情。
她们生存在一个没有温暖的社会中,通过他们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指出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女性在这里没有选择权,并指出造成这样悲剧的是当时的社会和女性自身的弊端。
关键词:女性意识萧红生死场男权主义斗争一、饱受压迫与折磨的时代女性在《生死场》中,“打鱼村最美丽也最温和的女人月英”患了瘫病以后,她由原来的美丽形象变得“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似的,紧贴住头皮。
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她的骨架炕上做成一个直角,这完全用线条组成的人形,只有头阔大些,头在身子上仿佛是一个灯笼挂在杆头,当王婆为她擦身时,竟掉下一些蠕动的小蛆虫。
月英的悲惨遭遇,让人不寒而粟。
可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月英的丈夫冷酷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心寒。
他起初也还是尽点责任,但见她快死了,竟有砖依住她,于是,排泄物淹浸了那座小小的骨盘,发出难忍的气味。
女性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下只是他们繁衍的工具,是发泄他们性欲的场所,他们不会关系她们是否愿意。
在男性眼中,女人只能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男人在女人们身上榨取着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未把他们当做自己一辈人的爱人去对待。
爱情已经在他们的世界中缺失,女性只是作为一个性别符号,没有真正的尊严和价值,必然会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生育是女性在劫难逃的生死场。
在对五姑姑的姐姐生产过程中,女性的悲惨遭遇更是无比鲜明。
产妇已经不能坐稳,在卷起了席子的草上爬行;而接生婆说会“压柴”,就把柴草卷起让产妇在扬起的土炕上爬行。
产妇在生产中,由黄昏到天亮,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产妇不但没有得到家人的照顾,家人反而已经开始预备葬衣。
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苦 难 的 -' 悲 歇 A- '性
论 萧 红 小说 的女 性 意识
潘 文 曼
( 宁行 政 学 院 , 宁 沈 阳 106 ) 辽 辽 11 1
[ 摘
要]
本 文 对 萧 红 小说 的女 性 意识 进 行 了阐述 。
[ 关键 词] 女性意识 ; 女性悲歌 ; 两性 关 系 [ 中图分类 号]10 . [ 27 4 文献标识码 ]A
说 萧 红叙 说 王 阿嫂 的惨 死 还 只 是 下 意 识 地 描 写 女 性 的 苦 难 , 那么她在 随后 的 《 生死 场》 呼兰河传 》 《 中描写 在贫 苦生 活 ,
病中产下孩子并 被迫送给别 人 , 她亲 自“ 体验 了生 死交 界处 的挣扎 , 体验 了没有爱情的生育与没有 意义的动物般 的肉体 苦痛” 。对生育苦难的体验使她认识到 : 与男性 相 比, 性似 女 乎永远无法 逃离这 种令 人 战栗 的生育灾 难。 因此 萧红在 以 滞重 的笔 墨描写 “ 生育的刑罚” 同时 , 写了鸟类 以及 猪狗 的 还 等动物的繁殖生 产活 动 , 直接把妇女 的生 育与动物 的生 育放 在一起 。“ 暖和的季节 , 全村 忙着生产 ” “ , 猪狗在生 产 , 也 人 在 生 产 ” 两 者 不 仅 是 季 节 上 的 同时 , 是 性 质 上 的 同 质 。 萧 , 也
21 0 0年第 7期
(第 l 2卷第 7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fL a n n dmi it t n Col g o r lo i o i g A n n sr i le e ao
No 7. O O . 2 1
( o. 2 N . ) V 11 . o7
象 集 中反 映 了 阶 级 压 迫 下 劳 动 妇 女 的 生 存 处 境 。她 成 年 累 月 的 为 地 主 干 活 , 的却 是 “ 主 用 喂 猪 的烂 土 豆 ” 丈 夫 被 吃 地 在 地 主 活 活 烧 死 之 后 。 她 把 丈 夫 的 骨 头 包 在 衣 襟 下 , 着 临 产 拖
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萧红始终以自己的文字为女性说话,坚持以女性视角、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社会人生。
本文从萧红小说中描写的女性生育之苦,女性的生存状况等方面来阐述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女性命运;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17-01有人说,“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的精神成果是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
周作人把“五四”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等量齐观,认为人的发现的突出贡献是女性的发现。
女性的发现即女性个人价值、人格尊严的觉醒。
萧红作为觉醒的女性,在登上文坛的初始,便自觉地站到了女性书写的位置上来。
她的第一篇小说《王阿嫂之死》就是写劳苦妇女的痛苦生活,在其后的《生死场》等一系列作品中,萧红也一再描绘妇女的深重苦难。
女性的命运一直是她创作关注的中心。
萧红是真正写出了女性生存真相和女性心声,并呼喊着女性的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女作家。
在萧红的小说中,写了众多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其中表现的最多的便是女性的生育之苦。
可以说,生育之苦是萧红关注女性命运的一个焦点。
她通过对女性生育时的苦痛描写,从生命价值与意义层面关怀着女性。
萧红在作品中,描写了众多女性生产或难产的情节。
早期创作的小说《王阿嫂之死》中,对王阿嫂早产时的惨状做过这样的描述:“她的嘴张得怕人,像猿猴一样,牙齿拼命地向外突出。
”这种身体言说的方式准确地传达了女性生育时的痛苦。
除此之外,还有麻面婆因生产疼痛而嚎叫,李二婶子濒临死亡的绝境,金枝一人在床上忍受着灵肉的双重折磨……这是些触目惊心的惨状,读者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关于女性成为母亲的喜悦感与幸福感,给人的直观感受却是:生育对于女性而言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由于人的非人的存在,女性的生育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屈辱与磨难。
因为生活在一个男性权利中心的社会里。
女性不仅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最基本的满足,就连其性别特征所赋予的怀孕与分娩,也遭到男性无情的忽视甚至于厌恶。
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I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Voj.4 Mar
No
2003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Soc】d Science
[文章编号]1009—3729(2003)0l一()o”一05
【文史哲研究】
苦难的女性悲歌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而母子双亡。
如果说萧红叙写王阿嫂的惨死还只是下意识地 描写女性的苦难,那么她在随后的《生死场》《呼兰河 传》中描绘在贫苦生活、阶级压迫以及民族灾难围攻 之下女性艰难求生的画面,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表 现了女性的群体命运。萧红用女人的眼泪、沉默、怨 恨和坚韧编织起一个个凄凉丽令人感慨的故事片 段,塑造了一群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女性形象,其中浮 雕式的女性形象有麻面婆、老王婆和金枝。麻面婆 善良本分.面对生活的磨难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可 最后依然无法逃脱悲惨的结局。老王婆为r生存先 后三次嫁人,年轻时她死了女儿,年老时儿子又因为 当土噩而被官府捉去枪毙,苦痛悲凄的人生最后彻 底摧毁了她生命的信心,她绝望地自杀了。在生存 面前,女性被迫失去很多东西,甚至包括贞洁。金枝 在丈夫死后来到哈尔演艰难谋生,连做穷缝衣婆的 机会都没有、想着盼望她回家的久病的母亲,金枝 “为着钱,为着生活,跟了一单身汉到了他的房舍”,
on worllen
of China suffered
a
and exposed the indifference and persecution i“posed
song for women who onism between
were
by nlert,all of which helped compose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20世纪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为主题,尤其关注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困境和痛苦。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女性悲剧意识,通过女性视角来探讨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通常是被父权社会压迫的弱者。
在《红灯照》中,女主人公阿凤成为寡妇后,她没有得到任何财产和权力,并且处处受到家族成员的歧视和虐待。
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忍受一切痛苦。
这种女性意识使她感到无尽的绝望和无助。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性压迫。
在《霸王别姬》中,女主人公芳龄刚满十五岁就被卖入妓院,成为青楼女子,她没有选择和反抗的权力,只能忍受屈辱和身体的摧残。
这种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令她感到绝望和痛苦。
萧红的作品中还涉及到女性在感情上的痛苦。
在《原母》中,女主人公杨云华因为被丈夫抛弃而失去了所有的幸福。
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辛辛苦苦的工作,但她依然无法摆脱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婚姻破裂的痛苦。
她内心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失望和绝望上。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常常受到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化和定型化的限制。
在《绣红旗》中,女主人公红碧在结婚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感到厌倦和压抑。
她渴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自由,但她却被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所围困,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体现在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由欲望与社会的束缚之间的矛盾中。
萧红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她通过女性的视角和内心描写,将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压迫和痛苦暴露在读者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性别问题和女性角色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不仅是对女性命运的抱怨和哀悼,更是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揭露和批判。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作品几乎都以女性为主要创作对象,女性在其中所处的环境和所遭遇的遭遇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她的小说《生死场》中,主人公小梅在家庭中所受的悲惨遭遇就是一个缩影。
她生来就是一个女孩,从小就被父母当作“绊脚石”般的存在看待,被迫过着不公平的生活。
她的父母对她的生存并不感兴趣,只有在她生病住院时才会紧张,可见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
小梅的婚姻更是让人扼腕,她被迫与不爱的人结合,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小梅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所受的不公,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悲剧意识。
萧红的另一部作品《呼兰河传》中,主人公发散着丰富的女性意识。
小婉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非常勇敢的女孩,她渴望自由和独立,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她的人生像是被注定了一般。
她的婚姻是被迫的,她和丈夫并没有感情,只是为了家族利益的联姻。
她对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她的一生都被束缚在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牢笼中,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小婉的命运让人心痛,她的悲剧意识也从她的命运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命运多是悲惨的,她们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对待,一生充满了抗争和挣扎。
而在这些挣扎和抗争中,她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意识。
她们开始反抗家庭和社会的不公,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虽然她们最终未必获得了幸福,但是她们的挣扎和抗争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对命运的不屈和对幸福的向往。
女性的悲剧意识在萧红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也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境遇的深刻思考。
萧红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比如《黄粱一梦》,主人公黄麗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从小就被视为不祥的存在,被家人排挤和忽视。
她的婚姻更是让人扼腕,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不爱的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她的一生都在苦苦挣扎和抗争,但最终她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却是最具有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女性意识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她的小说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那么,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机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年;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注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结实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萧红是一位充分女性化的作家,女性问题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女性意识是她的创作的基点,遗憾的是从萧红研究的现状来看,从女性意识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女性意识来观照萧红创作,抛砖引玉,对萧红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不论对于女性文学如何界定,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必然落脚在对女性生活,命运的描写与关注上.萧红在创作中强烈地关注着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成困境,探讨和追寻着女性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她的那些触及女性的生育与死亡的作品,更是被女性主义艺术奉为表达女性精神性别的经典。
在萧红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写首先表现为女性求生的艰难和悲惨命运.萧红的多篇作品都以女性为角度来反映广大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阿嫂的死》中王阿嫂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生存处境.她成年弟月的为地主干活,吃的却是“地主用一喂猪的烂土豆”在丈夫被地主活活烧死之后.她把丈夫的骨头包在衣襟下,拖着临产的身子继续劳作。
当她因为再也带不动自己的肚子而在地头喘口气时,又被张地主踢了致命的一脚而母子双亡。
如果说萧红叙说王阿嫂的惨死还只是下意识地描写女性的苦难,那么她在随后的《生死场》《呼兰河传》中描写在贫苦生活,阶级压迫以及民族灾难围攻之下女性艰难求生的画面.则是有目的有惫思地表现了女性的群体命运.萧红用女人的眼泪、沉狱、怨恨和坚韧编织起一个个凄凉而令人感慨的故事片段,塑造了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女性形象。
其中浮雕式的女性形象有麻面婆、老王婆和金枝。
麻面婆善良本分,面对生活的磨难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可最后依然无法逃脱悲协的结局。
老王婆为了生存先后三次嫁人,年轻时他死了女人,老年时儿子有因为当土匪而被官俯捉去枪毙,苦痛凄惨的人生最后彻底摧毁了她生命的信心,她绝望的自杀了。
在生存面前,女性被破失去很多东西,甚至包括贞洁。
金枝在丈夫死后来到哈尔滨艰难谋生,连做穷缝衣婆的机会都没有,想着盼着她回家的久病的母亲,金枝“为着钱,为着生活,跟了一单身汉到了他的房舍”,用肉体换了一元钱.萧红对此没有进行任何道德评价,而是以客观公允的态度理解女性求生的艰难。
女性除了面临求生的艰难之外,还必须承受生育的苦难.自古以来生育就被当做女性最崇高最美好的创造性行为,然而在萧红笔下,对于身处苦境中的农妇来说,生育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喜悦的事情,而是一种纯粹的肉体苦难,是她们沉重人生中的又一大痛苦与灾难,生育的季节也变成了女性受“刑罚的日子”,萧红对痛苦不堪的“生育的刑法”的渲染描写,无疑强化了女性生存的悲剧性困境.萧红在《王阿姨的死中》对生育过程作了如此触目惊心的描绘:“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2生和死的连接以女性生命的苦刑或毁灭为代价,而且这代价的付出又是无愈义无价值的,只是再由一个新的“小动物”连接自己非人的虽生犹死的生存。
对于生育的描写可以说来自萧红个人的切肤之痛.萧红先后两次在贫病中产下孩子并被迫送给别人,她亲自“体验了生死交界处的挣扎,体验了没有爱情的生育与没有愈义的动物般的肉体的苦痛”[3]。
对生育苦难的体验使她愈识到,与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永远无法逃离这种令人颇粟的生育灾难.因此萧红在以滞重的笔墨描写“生育的刑罚”的同时,还写了鸟类以及猪狗等动物的繁殖生产活动,直接把妇女的生育与动物的生育放在一起,“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猪狗在生产,人也在生产”,两者不仅是季节上的同时,也是性质上的同质.萧红在作品中之所以一再把“生育”这一女人伟大的创造性业绩降低到动物的水平,这是痛定思痛的深刻反思,也是萧红作为女人的刻骨伤痛。
除了生育的苦难之外,萧红在表现女人的死亡时更是触目惊心.萧红在她的十多部小说中,几乎篇篇涉及死亡问题.而且所涉及的死亡面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王阿姨的死》中怀着身孕的王阿姨的自杀和自杀未遂时恐怖的情形,小金枝被父亲活活摔死,美丽的月英姑娘瘫痪后遭到丈夫的折磨而死;《呼兰河传》中“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被活活打死、烫死。
《小城三月》里的翠姨在男女有别的社会里郁郁而死.其中最震撼读者心灵的是美丽多情的月英的惨死.月英是打鱼村最美丽最漂亮的女人,她那双多情的眼睛常使人感到“落到棉绒里那样愉快和温暖”,可是在病魔的摧残和丈夫的虐待下,“她像一个患病的猫,孤独而无望”,姣好的身体也只剩下“线条组成的人形,只有头阔大些,头在身上仿佛是一个灯笼挂在杆头”3这些原本美丽强健的女性,她们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生命被沉重的生活和无法把握的命运所吞噬,被外在的环境多摧残,最后走向了死亡。
“婚姻,是传统社会指派给女人的命运。
”川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命运是悲惨的,他们身上的压迫来自男性的残暴虐待和摧残。
面对女性生命毁灭的悲剧,萧红的叙述却显得平淡客观,没有进行过多的渲染。
对王大姐的死是这样描写的:“在这样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
第二天早晨,正遇着乌鸦的时候,就给冯歪嘴子的女人送葬了。
”f5〕月英的死是;“三天以后,月英的棺材抬着横过荒山而奔着去埋葬,葬在荒山下.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样活下去。
冬夭女人预着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n (51小团贺媳妇的死未正面描写:““一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两个埋葬她的人回来,议论“酒菜真不错,鸡蛋汤也热乎”(sl,关于埋葬小团媳妇的经过却只字未提。
这样一个活泼能干,无忧无虑的小团圆媳妇就是在众人的手中扼杀了。
透过这一切可以看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迫害其实不需要借助于鲁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甚至也无需由男子们自己来实施,光是这些”无意识的看客”也足以将妇女的命运推向悲剧。
作者萧红在貌似轻松淡漠的叙述背后,我们感到她内心深处的悲悯与不平,感受到由女性无声的死亡所散发出的欲哭无泪的沉重与悲凉。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端点,中间连接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对萧红笔下的妇女们来说,人生的起点是生育的灾难,人生的终点是死亡的悲凉,中间是日复一日的艰难的求生,无论是年幼的孩子、恋爱的少女、生死线上呻吟的产妇,以及经历了所有痛苦磨难的中老年妇女,她们的生活都是同样悲苦艰难,她们有着同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不同女性的不同人生阶段,自然申联成了女性完整的生命过程.萧红透过“生死场”上沉重悲凉的女性人生历程,对女性生存和生命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严肃深刻的思考。
(=)如果萧红小说仅仅表现女人自然生命的生育、衰老与病死,那也不过只说明了女人自然生命的短暂与不幸,缺乏更深更高的哲学意义。
萧红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并没有止于此,她敏锐地发现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就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以及封建伦理道德。
因此萧红对于女性困境的描写始终是t于男性权威和封建意识的班盖之下,女人的悲剧性的叙述就构成了对男性权威的消解和对封建意识的批判。
萧红小说对于男性权威的批判首先体现在男性对于女性人格的冷淇和践踏上。
在男人眼里,女人只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隶.男人在她们身上榨取到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来没有把她们当做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看待。
《生死场》中甜美温柔的农家女金枝怀着美好的憧像爱上了成业,但是成业只把她当做泄欲的工具,使她未婚先孕,不得不匆匆嫁了过来。
她带着身孕从早忙到晚,却常常被丈夫打骂。
成业在外边生意亏本,回来就拿妻子当出气筒,甚至不惜摔死才一个月大的要儿。
成业死后,成了寡妇的金枝为了生活来到都市,又遭到男人的强基。
受尽男性欺凌侮辱的金枝悲愤地表白:“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一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
”[s]历尽苦难的金枝为了寻求一块身心栖息的“净土”,决定出家当尼姑,可是尼姑庵在日军进来之后早已空了,孤独的金枝依然无路可走。
如果说《生死场》中的老王婆在阶段压迫和民族灾难之际从愚昧顺从到奋起反抗,表现了民族觉醒的时代大主题的话,金枝表现的则是男人如何诱惑女人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如何把她们当成满足本能需要的工具和服侍生活的奴隶并冷淇残忍地对待她们.温和而又多情的月英的悲剧也是如此。
瘫痪之前的月英容貌美丽,被丈夫当作炫根的资本,不幸患了瘫病之后,她身体生蛆,牙齿发绿,丈夫因为她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不但不照顾她,反而百般痛骂虐待她,最终她被折磨而死。
在金枝、月英等女性身上,她们的悲剧并不因为民族侵略势力和剥削者的凶残,而主要是由男性的冷漠与粗暴所造成的,作者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明了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女人的生存意义就是男人的工具和奴隶,表达了作者对男权世界的绝望和无言的抗争。
由于男性对女性的人格践踏和迫害,萧红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和谐完全被性别对立所代替.《生死场》中成业的嫂嫂在自已丈夫面前好像一只小鼠,她说:“我怕男人,男人和石块一般硬,叫我不敢触一触他。
n };)成业对金枝没有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只有动物般的毫无人性的占有。
金枝“出嫁还不到四个月,就渐渐会诅咒丈夫,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那正和别的村妇一样”(9).箫红小说中男人的象征意象常常是“石快”、“太阳”、“老虎”、“禽兽”和“猫”,“男人是炎凉的人类”,他们对待女人如“石快”般冷漠、“太阳”般暴烈、“老虎”般凶狠,表现出“禽兽”般本能的欲望和需要。
而形容女人的词汇则常常是“老鼠”、“猪狗”、“稻草人”、“罪人”。
这些词汇象征了在男性心中的社会里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徽,以及她们对男人的从属关系。
萧红小说对于男性权威的批判还体现在情爱描写的缺失上,爱情是女性视为第一生命的东西,但是在策红的小说中爱情是一个沉默的缺席者,箫红唯一涉足性爱的作品是她的绝笔小说《小城三月》,她着力刻画了主人公翠姨这一美丽娴静的女性形象。
翠姨拥有纯真痴心的爱情,却无法挣脱传统的侄桔和心灵的枷锁,更无法得到所爱恋的人的爱情回报,终于在无望的沉默中抑郁而死。
从早期王阿嫂的死到绝笔小说翠姨的死,萧红通过描写女性戚戚而生、郁郁而死的悲剧命运,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无情和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