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10学时)
自动化基础实训实验报告
本次自动化基础实训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对自动化系统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与材料- 自动化实验台- PLC编程软件-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传感器- 执行器- 电缆线- 电源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要求,搭建自动化实验系统,包括PLC编程、传感器接入、执行器连接等。
(2)编写PLC程序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实验所需的控制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3)调试程序上传程序到PLC,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运行正常。
(4)测试系统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1)PLC基本控制- 使用PLC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实现开关控制功能。
- 使用PLC实现对电机正反转控制,实现启动、停止、正转、反转等功能。
(2)模拟量控制- 使用模拟量输入模块,采集温度、压力等模拟量信号。
- 使用模拟量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的输出,实现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调节。
(3)数字量控制- 使用数字量输入模块,采集按钮、开关等数字量信号。
- 使用数字量输出模块,控制指示灯、蜂鸣器等执行器,实现报警、指示等功能。
(4)传感器应用- 使用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压力等信号。
- 根据采集到的信号,控制执行器,实现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调节。
(5)系统综合将上述功能进行综合,实现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PLC基本控制通过实验,掌握了PLC的基本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对继电器、电机等设备的控制。
2. 模拟量控制通过实验,掌握了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方法,能够实现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和调节。
3. 数字量控制通过实验,掌握了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方法,能够实现对按钮、开关等设备的控制。
4. 传感器应用通过实验,掌握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能够实现对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
自动化原理实验室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化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熟悉自动化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自动化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1)实验目的:了解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实验设备:自动化原理实验箱、计算机、示波器等。
(3)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箱上的各个模块,了解其功能;2)连接实验箱上的各个模块,组成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系统;3)启动计算机,运行自动化实验软件,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4)分析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总结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 自动化实验设备操作(1)实验目的:掌握自动化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2)实验设备:自动化原理实验箱、计算机、示波器等。
(3)实验步骤:1)了解实验箱上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2)连接实验箱上的各个模块,组成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系统;3)启动计算机,运行自动化实验软件,按照软件提示进行操作;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自动化系统动态特性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自动化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2)实验设备:自动化原理实验箱、计算机、示波器等。
(3)实验步骤:1)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系统,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等;2)启动计算机,运行自动化实验软件,观察系统的动态特性;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如稳定性、过渡过程等;4)总结自动化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4. 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1)实验目的:掌握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
(2)实验设备:自动化原理实验箱、计算机、示波器等。
(3)实验步骤:1)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系统,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等;2)模拟系统故障,观察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系统故障原因;4)总结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动化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化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具有检测、控制、执行等功能。
自控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习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方法。
3. 通过仿真分析,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
4. 掌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线性连续控制系统仿真和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仿真。
1.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仿真(1)系统模型建立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模型。
第一个系统为典型的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 \]第二个系统为具有迟滞环节的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s+3)} \](2)仿真与分析(a)阶跃响应仿真我们对两个系统分别进行了阶跃响应仿真,并记录了仿真结果。
(b)频率响应仿真我们对两个系统分别进行了频率响应仿真,并记录了仿真结果。
(3)性能指标计算根据仿真结果,我们计算了两个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2. 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仿真(1)系统模型建立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饱和死区特性的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模型。
其传递函数为:\[ W_k(s) = \begin{cases}1 & |s| < 1 \\0 & |s| \geq 1\end{cases} \](2)仿真与分析(a)阶跃响应仿真我们对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进行了阶跃响应仿真,并记录了仿真结果。
(b)相轨迹曲线绘制根据仿真结果,我们绘制了四条相轨迹曲线,以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仿真(a)阶跃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两个系统的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b)频率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均符合预期。
2. 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仿真(a)阶跃响应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环节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系统响应时间延长。
自动化实验报告
自动化实验报告自动化实验报告一、引言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提高我们对自动化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对某一特定任务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元件,以及相应的编程和算法,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三、实验原理在自动化系统中,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执行器用于执行相应的动作,而控制器则负责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运动。
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控制器来实现。
四、实验步骤1. 硬件准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将它们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软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配置相应的软件环境,包括编程语言、开发平台等。
3. 传感器采集:通过编程语言调用传感器接口,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4. 控制器设计: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设计控制算法,以实现对执行器的精确控制。
5. 执行器控制:通过编程语言调用执行器接口,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器,实现相应的动作。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的反复调试和优化,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传感器能够准确地采集环境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实现对执行器的精确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最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自动化系统的搭建和控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编程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对自动化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七、展望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和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自动化实验报告
自动化实验报告自动化实验报告(通用3篇)自动化实验报告篇1转瞬间,模电实验课就离我们远去。
为数不多的几节模电实验课,在最后一个实验串联稳压电路做完后就宣告结束了。
不,应该说这仅仅只是模电实验课程的结束,我们对电子行业的探索和未来的不懈追求并没有结束,而恰恰是一个开端。
大二的我们刚刚接触模电,模电理论知识就已经使我们够费心费力的了,现在增加的一门模电实验更使我忧心忡忡,我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它呢?这是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但疑问马上就在见到李国彪老师的第一面后就解决了。
作为学委,李国彪老师在实验前就给我和班长开了个会,在这个小会上,李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比较基础的就是课前预习,完成实验,重要的也就是端正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看待实验现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
小会开完,心里就觉得在这样一个对学问严肃且对人和蔼的老师带领下,模电实验肯定能顺顺利利的开展下去。
做了那么多实验,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吧。
首先,李老师给我们把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给我们过了一遍,李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细微,我想老师是用心良苦的,是为了让我们在自己做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这样做实验才能使我们单纯的照套老师所讲的东西,对实验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也开拓了我们的探索精神。
然后,我们就开始做实验了,在做测量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电路的各个静态工作点时,是分别单独接入输入信号测量静态工作点,还是输入第一个信号同时测量静态工作点?问了几个实验小组,发现两组方法都有人采取,并且是各有各的理由,似乎都很正确,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然后便找来了李老师,把我们碰到的问题和他商量了一下,李老师听后,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并亲手做了操作,验证了解释的合理性,使我们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使我们对模电实验更有兴趣。
就像李老师说的,实验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并不可怕,大家可以共同商量,探讨,一起解决嘛,这句话一直牢牢地记在心中,相信会一直指导我以后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CST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C2-513二、实验项目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CST仿真实验三、实验学时:6学时四、实验目的:1、矩形波导仿真(1)、熟悉CST仿真软件;(2)、能够使用CST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矩形波导的仿真、能够正确设置仿真参数,并学会查看结果和相关参数。
2、带销钉T接头优化(1)、增强CST仿真软件建模能力;(2)、学会使用CST对参数扫描和参数优化功能。
3、微带线仿真学习利用CST仿真微带线及微带器件。
4、设计如下指标的微带线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2GHz截止频率处衰减:小于1dB带外抑制:3.5GHz插入损耗大于20dB端口反射系数:<15dB端口阻抗:50欧姆。
五、实验内容:1、矩形波导仿真(1)、熟悉CST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2)、能够对矩形波导建模、仿真,并使用CST的时域求解器求解波导场量;(3)、在仿真软件中查看电场、磁场,并能够求解相位常数、端口阻抗等基本参数。
2、带销钉T接头优化(1)、使用CST对带销钉T接头建模;(2)、使用CST参数优化功能对销钉的位置优化;(3)、通过S参数分析优化效果。
3、微带线仿真(1)、基本微带线的建模;(2)、学习微带线的端口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1)、根据参数要求计算滤波器的各项参数;(2)、学习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3)、利用CST软件设计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微带低通滤波器。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CST软件。
七、实验步骤:(简述各个实验的实验步骤)1、矩形波导仿真:①. 建模:建立矩形波导的模型(86.4mm*43.2mm*200mm);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频率:将频率设置为2.17-3.3GHz,仿真高次模的时候将上限频率设置成6GHz;④. 仿真;⑤. 端口计算,场监视器:得到S11图以及场分布图;⑥. 计算β和Zwave参数2、带销钉T接头优化:①. 建模:建立带销钉T接头模型;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边界条件;④. 设置频率;④. 仿真;⑤. 扫参;⑥. 优化微带线仿真:①. 建模:建立微带线模型;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边界条件;④. 设置频率;④. 仿真;⑤. 扫参;⑥. 优化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①. 根据指标选择滤波器阶数;②. 确定原型电路;③. 确定基本结构;④. 在CST中,利用理想元件来验证;⑤. 利用CST时域仿真微带线的方法来得到特定阻抗的微带宽度,并通过微带线理论的公式计算特定阻抗的微带长度八、实验结果及分析:1、矩形波导仿真:矩形波导模型及端口图S11参数图f=3时的电场图f=3时的磁场图计算f=5.2时的电场图(高次模)f=5.2时的磁场图(高次模)高次计算2、带销钉T接头优化:带销钉T接头模型图及端口图扫参图参数优化图优化后反射系数图3、微带线仿真:模型图特性阻抗曲线图端口电场图端口磁场图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模型图优化前的S db图理想原件验证图优化后的S db图九、实验结论:1. 使用CST对矩形波导进行建模,并求解波导场量(如图1-3~图1-6),在仿真软件中查看电场、磁场,求解相位常数,端口阻抗(等基本参数。
自动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动化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自动化实验系统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3. 分析自动化实验系统在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二、实验原理自动化实验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实验设备。
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实验操作,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在化学分析中,自动化实验系统可以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自动化实验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超声波清洗器、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缓冲液、洗涤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
(2)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成待测溶液。
(3)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对样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2. 自动化实验操作(1)将待测溶液注入自动化实验系统。
(2)系统自动进行样品稀释、加样、反应、测定等操作。
(3)实时监控实验过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数据分析(1)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
(2)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得出实验结果,并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自动化实验系统进行化学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超声波清洗器对样品的清洗效果良好,杂质去除率达到95%以上。
(2)自动化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3)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含量为XX mg/L。
2. 结果分析(1)自动化实验系统在样品前处理环节提高了实验效率,缩短了实验周期。
(2)自动化实验操作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降低了人为误差。
(3)数据分析功能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自动化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了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化实验系统在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自动化设备模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自动化设备基本原理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传感器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执行器则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机械动作,如电机、气缸等;控制器则根据预设的程序,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
2. 自动化设备操作方法实训中,我们模拟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过程。
首先,学习了设备启动、停止、调试等基本操作;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设备参数设置、故障排除、数据采集等技能。
3. 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为了确保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我们学习了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
包括定期检查、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设备维护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4. 自动化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设备故障。
通过分析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成功排除了故障。
这一过程使我们对自动化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实训前,我们认真学习了自动化设备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训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熟悉了实训场地和设备,确保实训过程顺利进行。
2. 实训实施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设备启动:按照操作规程,依次启动设备各部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调试:根据生产需求,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使其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运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4)设备维护保养:按照维护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润滑、更换易损件等。
(5)故障诊断与排除:遇到设备故障时,分析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除。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我们对实训过程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内容:(1)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3)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CST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C2-513二、实验项目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CST仿真实验三、实验学时:6学时四、实验目的:1、矩形波导仿真(1)、熟悉CST仿真软件;(2)、能够使用CST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矩形波导的仿真、能够正确设置仿真参数,并学会查看结果和相关参数。
2、带销钉T接头优化(1)、增强CST仿真软件建模能力;(2)、学会使用CST对参数扫描和参数优化功能。
3、微带线仿真学习利用CST仿真微带线及微带器件。
4、设计如下指标的微带线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2GHz截止频率处衰减:小于1dB带外抑制:3.5GHz插入损耗大于20dB端口反射系数:<15dB端口阻抗:50欧姆。
五、实验内容:1、矩形波导仿真(1)、熟悉CST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2)、能够对矩形波导建模、仿真,并使用CST的时域求解器求解波导场量;(3)、在仿真软件中查看电场、磁场,并能够求解相位常数、端口阻抗等基本参数。
2、带销钉T接头优化(1)、使用CST对带销钉T接头建模;(2)、使用CST参数优化功能对销钉的位置优化;(3)、通过S参数分析优化效果。
3、微带线仿真(1)、基本微带线的建模;(2)、学习微带线的端口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1)、根据参数要求计算滤波器的各项参数;(2)、学习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3)、利用CST软件设计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微带低通滤波器。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CST软件。
七、实验步骤:(简述各个实验的实验步骤)1、矩形波导仿真:①. 建模:建立矩形波导的模型(86.4mm*43.2mm*200mm);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频率:将频率设置为2.17-3.3GHz,仿真高次模的时候将上限频率设置成6GHz;④. 仿真;⑤. 端口计算,场监视器:得到S11图以及场分布图;⑥. 计算β和Zwave参数2、带销钉T接头优化:①. 建模:建立带销钉T接头模型;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边界条件;④. 设置频率;④. 仿真;⑤. 扫参;⑥. 优化微带线仿真:①. 建模:建立微带线模型;②. 设置端口;③. 设置边界条件;④. 设置频率;④. 仿真;⑤. 扫参;⑥. 优化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①. 根据指标选择滤波器阶数;②. 确定原型电路;③. 确定基本结构;④. 在CST中,利用理想元件来验证;⑤. 利用CST时域仿真微带线的方法来得到特定阻抗的微带宽度,并通过微带线理论的公式计算特定阻抗的微带长度八、实验结果及分析:1、矩形波导仿真:矩形波导模型及端口图S11参数图f=3时的电场图f=3时的磁场图计算f=5.2时的电场图(高次模)f=5.2时的磁场图(高次模)高次计算2、带销钉T接头优化:带销钉T接头模型图及端口图扫参图参数优化图优化后反射系数图3、微带线仿真:模型图特性阻抗曲线图端口电场图端口磁场图4、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模型图优化前的S db图理想原件验证图优化后的S db图九、实验结论:1. 使用CST对矩形波导进行建模,并求解波导场量(如图1-3~图1-6),在仿真软件中查看电场、磁场,求解相位常数,端口阻抗(等基本参数。
自动化仿真运行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我校组织了自动化仿真运行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自动化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在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自动化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自动化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增强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自动化仿真技术基本原理(1)自动化仿真技术简介自动化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能够模拟真实环境中的自动化系统,帮助设计人员发现潜在问题,优化系统性能。
(2)自动化仿真软件介绍本次实训主要使用的是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建模、仿真和分析功能,能够满足自动化仿真技术的需求。
2. 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1)系统建模以一个简单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例,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建模。
首先,根据系统需求,搭建生产线的基本模块,如输送带、分拣装置、检测设备等。
然后,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模型。
(2)仿真与分析在完成系统建模后,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
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3. 自动化系统调试与优化(1)系统调试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发现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对系统进行调试。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优化算法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
(2)系统优化在系统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系统。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自动化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自动化系统建模和仿真;3.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动化系统调试和优化能力;4. 学生对自动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动化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自动化实训课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3. 学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自动化系统基础知识(1)自动化系统组成: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网络等;(2)自动化设备操作:PLC、变频器、触摸屏等;(3)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流程图、电气原理图、PLC程序编写等;(4)自动化系统调试:系统调试、设备调试、程序调试等。
2. 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1)确定系统功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动化系统功能,如:自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处理等;(2)选择设备: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3)绘制电气原理图:根据所选设备,绘制电气原理图,确保系统连接正确;(4)编写PLC程序:根据电气原理图,编写PLC程序,实现系统功能;(5)调试与优化: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3. 自动化系统应用案例分析(1)工业生产线自动化:以某生产线为例,分析自动化系统在生产线中的应用;(2)农业自动化:以某农业项目为例,分析自动化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交通自动化:以某交通项目为例,分析自动化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四、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自动化系统基础知识,了解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2. 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设备和工具;3. 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动化系统功能,选择设备,绘制电气原理图;4. 编写程序:根据电气原理图,编写PLC程序,实现系统功能;5. 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6. 案例分析:分析自动化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总结经验。
计算机仿真技术实验报告 自动化
计算机仿真技术综合实验实验目的:熟悉使用动态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的方法实验要求:1.练习启动SimuLink2.熟悉SimuLink模型窗口3.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1)对模块操作2)对直线操作3)对信号标签操作4) 对模型注释操作4. 练习使用以下模块库中的模块用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将模块库中的模块搭在一起。
模块库中的模块可以用SimuLink库浏览器得到。
●Source 系统输入模块●Sinks 系统输出模块●Discrete 离散时间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 连续时间系统模块库●Discontinuities 不连续系统模块库●Math Operations 数学运算库●Signal Attributes 信号特性模块库●Signal Routing 信号路由模块●Look-Up Tables 表函数模块库5.用SimuLink建立一个仿真模型,要求仿真模型应该有模型本身、输入和输出部分。
并运行仿真模型得到仿真结果。
实验原理:用SimuLink对通信中2ASK信号进行解调的仿真解调:指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消息的过程。
在各种信息传输或处理系统中,发送端用所欲传送的消息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携带这一消息的信号。
接收端必须恢复所传送的消息才能加以利用。
2ASK(二进制振幅键控):振幅键控是正弦载波的幅度随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的数字调制.当数字基带信号为二进制时,则为二进制振幅键控。
幅度键控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
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在信号为1的状态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出现;在信号为0的状态下,载波被关断,此时传输信道上无载波传送。
那么在接收端我们就可以根据载波的有无还原出数字信号的1和0。
对于二进制幅度键控信号的频带宽度为二进制基带信号宽度的两倍。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解调器原理框图实验内容:对2ASK信号进行解调(1) 建立simulink模型方框图相干解调也叫同步解调,就是用已调信号恢复出载波——既同步载波。
自动化类课程实训报告范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动化技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学校特开设了自动化类课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自动化设备的基本操作(1)PLC编程与调试实训内容:学习PLC编程软件的使用,编写简单的PLC程序,调试并运行。
(2)变频器与电机控制实训内容:学习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频器与电机控制的接线方法,实现电机正反转、调速等功能。
(3)传感器与执行器实训内容: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了解执行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执行器动作控制。
2. 自动化生产线模拟实训内容: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设计并搭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品加工、检测、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
3. 自动化系统设计实训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PLC编程、变频器控制、传感器信号采集等。
1. 实训准备(1)教师讲解实训内容,明确实训要求。
(2)学生分组,明确各组成员职责。
(3)准备好实训所需设备、工具、材料等。
2. 实训实施(1)PLC编程与调试:学生根据实训指导书,编写PLC程序,调试并运行。
(2)变频器与电机控制: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接线并调试变频器与电机,实现正反转、调速等功能。
(3)传感器与执行器:学生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了解执行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执行器动作控制。
(4)自动化生产线模拟:学生分组,设计并搭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品加工、检测、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
(5)自动化系统设计: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PLC编程、变频器控制、传感器信号采集等。
自动化装置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国自动化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自动化技术人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自动化装置实训。
本次实训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学习自动化装置的原理、组成、调试和维修等方面,使我们对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自动化装置基础知识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自动化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动化装置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实训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自动化装置组成及原理实训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各种自动化装置的组成及原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这些装置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自动化装置调试与维修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自动化装置的调试方法,包括传感器校准、执行器调试、控制器参数设置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自动化装置的维修技巧,如故障诊断、元器件更换等。
4. 自动化装置应用实例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实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几个实际应用案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等。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学会了自动化装置的组装、调试和维修,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深化了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通过实训,我们对自动化装置的原理、组成、调试和维修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使我们对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学习和实践,这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在职场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奠定了基础。
4.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操作,使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自动化仿真软件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仿真软件在工业生产、教学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自动化仿真软件实训为例,对实训过程、实训内容、实训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自动化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3. 熟悉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4. 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自动化仿真软件概述实训过程中,首先对自动化仿真软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功能特点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化仿真软件在工业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自动化仿真软件操作实训重点讲解了自动化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形化编程、参数设置、仿真运行、结果分析等。
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
3. 自动化系统设计实训内容涉及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控制策略制定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 自动化系统调试与优化实训过程中,学习了自动化系统调试与优化的方法,包括故障诊断、参数调整、性能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调试与优化的技巧。
5. 自动化仿真软件应用实训内容涉及自动化仿真软件在工业生产、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生产线仿真、设备调试、系统优化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化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三、实训过程1. 讲解自动化仿真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2. 演示自动化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图形化编程、参数设置、仿真运行等;3. 分组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与优化实训;4. 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实训成果;5. 完成实训报告。
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自动化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 熟悉了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4.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仿真实习个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仿真实习效果评估实验目的:通过仿真实习,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掌握情况。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某知名企业仿真实习基地实验对象:本年级实习生实验内容: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实习,以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仿真实习的效果,我们特组织本次实验,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分组模拟的方式,每组由5名实习生组成,模拟某企业的一个部门,如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等。
2. 实验步骤:(1)分组:将实习生随机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人。
(2)角色分配:每组选出组长,并根据工作内容分配各部门的职位,如市场调研员、销售代表、财务分析师等。
(3)任务下达:由指导老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下达任务,如市场调研、销售策划、财务报表编制等。
(4)实施任务:各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开展实际操作,如市场调研、产品销售、财务分析等。
(5)成果展示:各小组在完成任务后,向指导老师展示成果,并接受评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习生适应能力评估在仿真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工作环境,明确了各自职责,并能主动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技能掌握情况评估(1)市场调研能力:实习生在市场调研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目标客户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销售策划能力:实习生在销售策划环节,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制定销售策略,提高销售业绩。
(3)财务分析能力:实习生在财务分析环节,能够熟练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在仿真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他们能够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自动化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工业生产、科研、医疗、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自动化专业。
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动化技术,许多学校都安排了自动化实训课程。
本文将以本人参加的自动化实训课程为例,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自动化实训,使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训内容(1)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包括PLC编程、变频器应用、传感器应用、伺服驱动器应用等。
(2)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原理: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
(3)自动化项目设计与实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实施自动化项目。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教师对实训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实训目的和内容。
同时,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工作。
2. 实训实施(1)理论学习:学生首先学习了PLC编程、变频器应用、传感器应用、伺服驱动器应用等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实际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训练,包括PLC编程、变频器调试、传感器安装与调试等。
(3)项目设计与实施:根据实际需求,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自动化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教师、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步解决了问题。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每组进行了项目汇报,教师对各组的项目进行了点评。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了解了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原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自动化设备,掌握了PLC编程、变频器调试、传感器安装与调试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自动化实训报告
自动化实训报告
自动化实训报告
1. 实训目的和背景: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际能力。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搭建,学生可以掌握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熟悉自动化仪表设备的操作能力和对仪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能力。
2. 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的内容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PLC
编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和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等。
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 实训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学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然后,学生需要学习PLC编程的基础知识,了解PLC的编程语言和运行方式,并
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接下来,学生需要学习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并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最后,学生需要学习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并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4. 实训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可以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PLC编程的基本操作,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实训评价和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和实验数据分析,可以评价学生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总结本次实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实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对象特性实验测定
班级: 分组: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象静态特性的测试方法。
2.掌握对象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对象的非线性情况。
二、实验装置
化工过程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
1.应用阶跃干扰法测取液位对象的静态特性。
2.应用阶跃干扰法测取液位对象的动态特性。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结论)
注:水槽1截面积=0.65+分组编号×0.05,水槽2截面积=水槽1截面积×1.5管路1、管路2流通能力取系统默认值
放大倍数K (平均值)=
3.对象动态特性实验数据与结果
(4)水槽1时间常数3T测定与计算:
时间常数T (平均值)=
(5)水槽1滞后时间τ观察:
定性观察并确定水槽1的滞后时间τ与下列哪种情况相近:□滞后时间τ很小
□滞后时间τ较大,纯滞后较严重
□滞后时间τ很大,纯滞后很严重
实验二控制器参数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班级: 分组: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器参数的变化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2.了解控制通道的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3.了解干扰位置的变化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化工过程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
1.改变控制器参数δ、Ti、Td,测取相应的过渡过程曲线。
2.改变控制通道长短,测取相应的过渡过程曲线。
3.改变干扰位置,测取相应的过渡过程曲线。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结论)
注:1.水槽1截面积=0.25+分组编号×0.05
2.水槽2截面积=水槽1截面积×1.5
3.管路1、管路2流通能力设置为0.6
2.改变比例度δ时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观察并在备注栏中记录何时出现4:1衰减振荡、何时出现何种不良过渡过程
注:为方便观察,实验过程中每次施加的扰动量为10%左右。
3.改变积分时间Ti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注:比例度δ=(1.2~1.5)δs ,并进行适当调整(液位对象一般取20~80%)
4.改变微分时间Td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注:1. 比例度δ=(0.8~1.2)δs ,并进行适当调整(液位对象一般取20~80%)
2. 积分时间Ti=(0.8~1.2)Ts ,并进行适当调整(本实验建议取5~40秒)5.干扰位置不同时对对过渡过程的影响——观察思考,选作
6.改变控制通道长短对过渡过程的影响——观察思考,选作
实验三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
班级: 分组: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方法;
2.4:1衰减法整定控制器参数。
二、实验装置
化工过程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
1.进行手动遥控操作练习;
2.练习控制器从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动切换;
3.进行控制器的投运操作;
4.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结论)
注:水槽截面积、管路流通能力均取系统默认值。
注:为方便观察,实验过程中每次施加的扰动量为10%左右。
4.根据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出PID控制器的参数δ、Ti和Td值
比例度δ=0.8δs=(注:教材给出0.8,工程中有时为1.2~1.5)积分时间 Ti=0.3Ts =
微分时间 Td=0.1Ts =
4.根据计算结果设置控制器PID参数,观察控制过程曲线是否理想。
⑴先设置比例控制,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力度很弱,被控变量未经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偏弱,被控变量未经三次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适中,基本呈现“三次波动即安定”的态势,衰减比约为4:1 □控制力度偏强,被控变量超过三次波动才基本稳定
□控制力度很强,被控变量经过很多次波动仍不稳定
⑵增加积分控制后,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力度很弱,被控变量未经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偏弱,被控变量未经三次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适中,基本呈现“三次波动即安定”的态势,衰减比约为4:1 □控制力度偏强,被控变量超过三次波动才基本稳定
□控制力度很强,被控变量经过很多次波动仍不稳定
⑶再增加微分控制,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力度很弱,被控变量未经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偏弱,被控变量未经三次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适中,基本呈现“三次波动即安定”的态势,衰减比约为4:1 □控制力度偏强,被控变量超过三次波动才基本稳定
□控制力度很强,被控变量经过很多次波动仍不稳定
⑷对PID参数进行进一步调整,观察控制效果:
□很好,基本呈现4:1衰减振荡,过渡时间较短,超调量较小,没有余差□较好,接近4:1衰减振荡,过渡时间不太长,超调量不大,没有余差□一般,呈现衰减振荡,但振荡次数偏,过渡时间偏
超调量,余差
□较差,出现不良过渡过程,主要表现为:。
实验四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班级: 分组: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评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连接方法。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方法。
3.掌握运用两步法整定主、副控制器参数。
4.比较在干扰作用下串级控制与简单控制质量的不同。
5.研究选用不同的副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时,控制质量的变化。
6.研究干扰加于系统不同位置(主环和副环)时,串级控制质量的变化。
二、实验装置
化工过程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
1.以液位L1为副变量,液位L2为主变量构成液面-液面串级控制系统,进行系统
的投运和参数整定。
2.比较上述串级控制系统和L2为被控变量构成简单控制系统时的控制质量。
3.比较分别以液位L1和流量F1为副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时控制质量的变化。
4.研究干扰分别加于槽1和槽2时,串级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变化。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结论)
1.画出“实验(1) 液位L2—液位L1串级调节系统”的方块图
注:水槽1截面积=0.65+分组编号×0.05,水槽2截面积=水槽1截面积×1.5管路1、管路2流通能力取系统默认值
3.确定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向:
⑴主对象的作用方向:副对象的作用方向:
⑵执行器为气开阀,作用方向:
⑶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
⑷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
4.主、副控制器的投运操作记录
5.主、副控制器整定记录
⑴主、副控制器PID参数预置
注:为方便观察,实验过程中每次施加的扰动量为10%左右。
⑷由大到小改变主控制器比例度δ,测量4:1衰减振荡参数
注:为方便观察,实验过程中每次施加的扰动量为10%左右。
⑸计算主控制器T2(比例+积分作用)的PID参数
比例度δ=1.2δs=
积分时间 Ti=0.5Ts =
微分时间 Td=0 ——表示切除微分作用
⑹根据计算结果设置主控制器PID参数,观察控制过程曲线是否理想。
①先设置比例控制,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力度很弱,被控变量未经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偏弱,被控变量未经三次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适中,基本呈现“三次波动即安定”的态势,衰减比约为4:1 □控制力度偏强,被控变量超过三次波动才基本稳定
□控制力度很强,被控变量经过很多次波动仍不稳定
②增加积分控制后,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力度很弱,被控变量未经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偏弱,被控变量未经三次波动就已经稳定
□控制力度适中,基本呈现“三次波动即安定”的态势,衰减比约为4:1 □控制力度偏强,被控变量超过三次波动才基本稳定
□控制力度很强,被控变量经过很多次波动仍不稳定
③对PID参数进行进一步调整,观察控制效果:
□很好,基本呈现4:1衰减振荡,过渡时间较短,超调量较小,没有余差□较好,接近4:1衰减振荡,过渡时间不太长,超调量不大,没有余差
□一般,呈现衰减振荡,但振荡次数偏,过渡时间偏
超调量,余差
□较差,出现不良过渡过程,主要表现为:。
6.干扰分别加于水槽1和水槽2时串级控制系统控制质量定性观察记录
注:衡量串级系统控制质量的优劣应该以主变量的过渡过程为依据。
注:衡量串级系统控制质量的优劣应该以主变量的过渡过程为依据。
注:衡量串级系统控制质量的优劣应该以主变量的过渡过程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