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装扮》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的装扮》教学案例
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冯晓静
一、教材分析
本课《独特的装扮》是《校园艺术节》单元中的第三个教学主题,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精美独特的面具装扮自己,并在体验面具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发展、种类等相关知识,并运用不同质地的材料,造型创作面具。
从而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他们在设计的个性化表现、材料的选择及合理应用上较为薄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设计要“物以致用”,强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设计理念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种类等知识,感受面具展示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技巧与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故事引入→观察了解→探究分析→设计制作→展评→拓展小结。
方法: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自主设计制作并完成面具。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学生体验自主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
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以及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2、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手工面具教具、面具图片、制作工具材料、ppt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面具相关图片、实物、文字介绍等资料,准备各类手工工具与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揭题,通过讲述南北朝北齐时期兰陵王面具的故事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吗?对,他就是南北朝北齐时期,被封为兰陵王的勇将,名叫高长恭。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
但作为一名武艺高强的将领,却天生一副俊相,这在当时两军阵前,与敌兵交战显得有些不利。
高长恭面容秀美,敌方认为他柔弱可欺,争相上前跟他交手。
兰陵王对这一点大伤脑筋,总想找一种让敌人一眼看上去就胆战心惊的威慑方法,来弥补自己天生相貌的“弱点”。
后来,兰陵王终于找到了用面具遮住面孔的方法,就是在木制的面具上雕出可怕的神态,涂抹上阴狠吓人的色彩,让敌人看了以后就产生可怕的心理。
此后他每次打仗,都要戴上面具遮住自己帅气的脸,加之他在交战中勇猛无敌,几乎战无不胜。
看来兰陵王面具不仅是一种信仰,同时也是力量的象征。
后来,北齐人出于对兰陵王机智与勇猛的敬慕,创编了一种叫作《兰陵王入阵曲》的面具舞蹈,开创了中国传统“面具舞”的先河。
人们用最美好的舞蹈、音乐和戏曲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师:听了刚刚的故事,我们知道,原来在古代,面具的产生是为了威慑敌人,除此之外,面具广泛应用于祭祀仪式,戏剧表演。
随着社会的变迁,其主要功能逐步演化为艺术装饰和审美欣赏。
(二)观察与了解
1、面具知识简介(起源、演变等)
教师: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最早的面具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里。
课件展示:傩面具(凶悍)。
提问:你看到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从
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
教师小结:是为了驱鬼逐逸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什么是面具呢?
面具的概念:面具是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舞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作为舞蹈和戏剧中的道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
几千年来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并延续至今。
面具的表现形式:1、半脸面具 2、全脸面具
2、传统的面具形式(包括傩舞面具、社火面具、藏戏面具等)
(1)傩舞面具傩舞面具用于傩戏表演。
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本上吸取民间戏曲形式的一种戏曲形式。
源于远古时代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2)社火面具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社火面具源于西周,是至今保存延续下来的民间吉祥物。
社火面具采用纸塑或者木雕制作,其角色造型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口诀进行的。
(3)藏戏面具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的舞蹈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
表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祭祀仪式,为观众祈福祝愿,求神祖保佑。
藏戏所戴的面具形式较为固定,世俗痕迹明显,为广大藏族群众所喜爱。
面具多为皮质或者布质很多使用木材雕刻。
(4)跳傩:又称鬼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俗舞蹈。
(5)广西师公戏:壮族戏剧的一种,又称壮师戏。
在师公(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原是由师公在法事活动中戴上各种神灵面具(又称戏面)跳娱神舞仪,唱酬神故事;清同治年间,发展成为分角色演唱民间故事,称为师公戏。
师公戏的剧目较丰富,其中大多是壮族民间故事和歌颂壮族民间英雄的题材,亦有一部分是地方化了的汉族故事,或自小说和其他剧种改编、移植的。
演唱形式原为一唱
到底,以蜂鼓、锣、钹伴奏,后间加道白,并采用管弦乐器伴奏。
经过整理提高,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请学生分析以上传统面具形式各自的特点及功能。
3、中国传统面具形式的共同特征:
a 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角色塑造典型化。
b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c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
(三)了解国外的面具艺术
教师:面具作为一种古老文化,曾长期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折射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
(1)欧洲面具欧洲民间面具常用于民间节日和祭祀。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世纪。
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
如今传统的狂欢活动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华丽服饰,这一传统追述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
(2)非洲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
木头、植物、陶土、金属、皮毛、贝壳、玉石等材料综合运用制作而成。
洗练的手法和荒诞的造型结构传达某种神秘的信息。
(3)日本面具“能面” 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能”剧所使用面具。
能面尊古法使用木(多为桧木)雕刻,再上色彩而成,这个工序称之为打脸,而后面的戴面具被称之为挂脸。
(四)赏析现代面具
欣赏分析:课件展示利用挂历纸、色卡纸等材料,采用对称造型,利用对比色、同类色、欢快,恐怖等形势制作的不同类型的面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面具的色彩、造型、材料,并对制作方法进行总结。
说一说面具都有哪些特点?
1、造型夸张变形
2、形式多样
3、富有创造性
4、色彩鲜艳
面具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剪、刻、拼贴、彩绘等。
(五)面具设计制作步骤
可通过连麦请学生先谈谈他制作面具的过程。
1、构思造型
2、画出草图
3、选材制作
4、加工装饰
制作时注意演出用面具的大小,特别是两个眼孔的位置与距离,要适合佩戴者。
(六)学生动手创作
作业:请同学们,紧密围绕造型、色彩、装饰、设计制作一款有个性特征的面具。
要求: 1、制作精美
2、巧用材料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形式来制作一款面具吧!
(七)课堂小结及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旅游的时候,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体验制作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喜悦。
(八)板书设计(课件)
第3课独特的装扮
一、面具知识简介
二、面具的表现形式
三、传统的面具形式
四、传统面具形式的共同特征
五、国外的面具艺术
六、赏析现代面具
七、面具的特点
八、面具的制作方法
九、面具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