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NCCN临床指南中文版

合集下载

乳腺癌中文版NCCN指南(v.2版)

乳腺癌中文版NCCN指南(v.2版)
线摄片
• 病理检查
初次活检为 手术活检
降低风险措施 监测
小叶原位癌 不伴其他癌
导管原位癌 (DCIS)
降低乳腺癌风 险的咨询,见 NCCN乳腺癌 降低风险指南
根据 • NCCN乳腺癌降低
风险指南 以及 • NCCN乳腺癌筛查
和诊断指南进行 监测
见NCCN DCIS指南 (DCIS-1)
浸润性 乳腺癌
检查
• 病史和体检 • 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 肝功能检查和碱性磷酸酶 • 双侧乳房X线摄片,乳腺超声检查 • 病理检查 • 明确肿瘤ER、PR及HER-2状况 • 遗传性乳腺癌高危患者进行遗传学咨询 • 乳腺MRI (可选),特别对于经X线摄片查出的隐匿性肿瘤 • 必要时进行生育咨询 • 心理评估(见NCCN 忧伤管理指南)
IIIC期: 任何T、N3、M0
IV期: 任何T、任何N、 M1
M0: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M1:通过传统临床和影像学方法发现的远处转移和/或组织学证实超过0.2cm的转移灶
NCCN对证据和共识的分类
1类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A类 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类
关于导管原位癌中阴性病理切缘的定义还存在很大分歧。分歧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疾病存在异质性、难以区分增生的 不同状况、切缘位置的解剖考虑,以及缺乏有关导管原位癌预后资料的前瞻性资料。
• 专家普遍认为,大于10 mm的切缘属阴性(但此切缘宽度也许过大,而且可能影响美观) • 小于1 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 对于范围在1~10 mm之间的切缘,一般切缘越宽,局部复发率越低。但是对于位于乳腺纤维-腺分界部
原发肿瘤≤0.5 cm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乳腺 癌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 基因特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新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 的不断投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具有 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07
随访监测与生活质量改善
随访监测项目安排及频率建议
适应症
适用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等不 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基 因检测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 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
治疗肿瘤的目的。
应用前景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有望
考虑患者意愿和耐受性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 意愿和耐受性,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讨论, 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手术技巧与术后康复管理
各类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 癌、炎性乳腺癌等各类乳腺癌的 手术治疗适应症,以及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等手术条件评估。
03
疗效评估与调整
在联合放化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毒副反应监测和处理
毒副反应类型
放射治疗和化疗都可能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这些反 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监测方法
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以及观 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2015年NCCN指南解读

2015年NCCN指南解读
乳腺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 (version 3.2016)
乳腺癌
非侵袭性乳腺癌(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 IIIA(T0-3N2)-IIIC IV
辅助治疗
局部辅助治疗(放疗) 全身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靶向、双磷酸盐)
新辅助
化疗、内分泌、靶向等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 类)。
I-IIIA(T3N1)保乳术后 高龄低危患者:7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腋 窝淋巴结阴性、T1肿瘤并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用乳 腺放疗,即他莫昔芬可替代放疗。
J Clin Oncol (Meeting Abstracts) June 2011 vol. 29 no. 18_suppl LBA1003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全乳切除术 ≥4个腋窝N+:胸壁放疗(1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 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1-3个腋窝N+ :胸壁放疗、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强 烈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但肿瘤直径>5cm或切缘阳性: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肿瘤≤5cm,但切缘距肿瘤<1mm(切缘不足): 胸壁放疗。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2020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2020V1修订

2020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2020V1修订
十一、BINV-11 1.将临床分期改为≥T2,M0 或 ≥N1,M0 2.检查 新增腋窝评估;怀孕患者链接至 PREG-1;移动乳房 MRI 的位置。 3.修改脚注 vv:在腋窝淋巴结取样时,应做好标记,以方便在根治性切除时确认切除阳性淋巴结 。 十二、BINV-12 1.此页面广泛修改。腋窝淋巴结评估和活检的部分移动到 BINV-D。 十三、BINV-13
NCCN 指南——乳腺癌 2020.V1
乳腺癌
2020 V1—2020.01.15
译者提醒:上述知识无需通篇记忆,按照患者病期和治疗情况,选择“进入系统”开心使用吧!
版权所有,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用途
更新Leabharlann NCCN 指南——乳腺癌 2020.V1
2020.v1 版乳腺癌较 2019.v3 版的更新要点 一、总体修改
新增下列的流程:仅有有限的数据支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靶向治疗,而且仅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身上考虑 2.新增脚注 tt:没有相关的常规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EPC)被分期为 pTis,因为其行为类似于 DCIS(根据 AJCC)。实体乳头状癌(SPC)应该根据 WTO 标准被 指定为原位或侵袭性的,但这两种形式的肿瘤预后都较为良好。
NCCN 指南——乳腺癌 2020.V1
六、BINV-4 1.组织学进行修改。 七、BINV-5 1.移除脚注: 小叶和导管混合型癌以及化生型癌依据其导管成分进行分级,治疗也以此分级为依据。对于化生性癌,组织学分级对预后的影响是不确定 。 但是,化生性癌明确的组织亚型要求肿瘤中>10%的该组织,且亚型是一个独立的影响预后变量 八、BINV-6 1.修改脚注 kk: 其他预后基因被认为可用来帮助评估再复发的风险,但未证实可预测化疗的疗效 2.修改脚注 II:组织学级别较低且无淋巴血管侵犯的 T1b 肿瘤患者应接受单一内分泌治疗,因为 TAILORx 试验不包括此类肿瘤患者。 3.修改脚注 mm:TAILORx 的一项探索性分析显示,在复发评分在 16-25 分的 50 岁或以下的女性中,年轻患者接受化疗有潜在的好处。 九、BINV-9 1.新增脚注 ss:在少数有高风险特征的病人中(如:年轻女性组织学分级高级),可以考虑辅助化疗(2B 类)。见 BINV-L 十、BINV-10 1.下方的流程修改

NCCN+临床实践指南关于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部分解读(共32张PPT)

NCCN+临床实践指南关于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部分解读(共32张PPT)

手术应在保证肿瘤局部完全获得清除,而其他转移灶不会立即威胁生命的情况下进行。 新版指南建议对于激素受体阴性而仅限于局部骨或软组织转移,或无症状内脏转移的病人,无论其HER-2 受体状态; 新版指南指出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不可治愈。 新版指南指出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不可治愈。 既往行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的病人应该实施乳房切除术加Ⅰ、Ⅱ水平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如果以前没有实施腋窝清扫)。 既往行乳房切除术的病人:应进行局部复发病灶手术切除(如果可以在非高创伤的状况下完成手术)和区域胸壁及锁骨上区的放射治疗(
• 对于既往曾接受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有限的数据支持 80%可进行再次前哨淋巴结活检。然而,专家组的共识是:既 往保乳治疗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局部复发的大多数病人首选的 手术方法是乳房切除术和Ⅰ、Ⅱ水平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可 以考虑行再次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代替腋窝清扫术。
1.3远处转移病灶的局部处理: 新版指南建议如果出现下列临床状况如脑转移、软脑膜及脉络膜转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诺塞麦与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of the jaw,ONJ)的发生有关。 同时处理高钙血症等骨骼相关事件。
• 既往行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的病人应该实施乳房 (2)含曲妥珠单抗治疗而进展的HER-2 阳性病人,卡培他滨联合拉帕替尼治疗也是一个选择。
Ⅳ期、转移复发乳腺癌是晚期乳腺癌,属于不可治愈的疾病。 既往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共有808 例病人参加了这项试验。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牙周病和牙脓肿。
2.2 内分泌治疗: 新版指南建议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
(PR)阳性病人是初始内分泌治疗的适宜人群; 二线内分泌治疗后,没有高水平的证据来帮助选 择内分泌治疗的最佳顺序。

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乳腺癌指南

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乳腺癌指南
中国正在积极开展乳腺癌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努力推动本土创 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临床研究
中国乳腺癌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涉及早期诊断、新辅助治疗、辅 助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05
CATALOGUE
nccn乳腺癌指南在中国的应用和实施
nccn乳腺癌指南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nccn乳腺癌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肿瘤生长。
放疗
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 保乳手术后,需要进行 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受 体,采用靶向药物进行 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乳腺癌的随访和监测
随访频率
建议术后定期随访,一般前2年 每3-6个月一次,之后每年一次

随访内容
包括体检、乳腺X线检查、B超等 ,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1 2 3
指导临床实践
nccn乳腺癌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乳腺癌的 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详细指导,确保了治疗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
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遵循nccn乳腺癌指南,医疗机构可以确保乳 腺癌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服务,从而提高诊疗效 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推动研究进展
nccn乳腺癌指南的更新和改进是基于最新的医学 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因此它也推动了乳腺癌领 域的研究进展。
复发和转移风险高
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风险较 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长期生存和 康复。
心理和社会支持不足
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 持,但目前这方面的服务相对较少。
中国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涉及基因突变、表观 遗传学、肿瘤微环境等方面。

中国乳腺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中国乳腺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3 推荐意见5: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 穿刺过程中发生少量气胸,首选临床观察,定期复查 X线胸片,大量气胸可行胸 腔闭式引流。
➢ • 出现血胸后应立即停止穿刺置管,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行胸腔穿刺引流。误穿 动脉后局部压迫穿刺点 直至出血停止。
➢ • 静脉港输液植入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降低相关血流感染并发症这一做法缺少 证据支持,专家组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输液港相关推荐意见
3 推荐意见1:适证
3 推荐意见2:入路选择
3 推荐意见2:入路选择
3 推荐意见2:入路选择
➢ 颈内静脉置管到胸壁港体的距离较远,穿刺点导管经 皮下隧道连接注射座易形成锐角导致输液不畅,将置 港囊袋定位于穿刺点皮肤切口外侧可减少其发生。
➢ 隧道针穿刺时起点取置港皮肤切口最外侧点,并与穿 刺点皮肤切口最外侧连接建立皮下隧道(图1)。
中国乳腺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 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目 录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中心静脉通路的选择 输液港相关推荐意见
1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1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 证据等级 参考GRADE系统,结合中国临床研究特点,将证据等级分为Ⅰ、Ⅱ、 Ⅲ、Ⅳ 4类, 专家组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指南评价体系
➢ 手臂港相比胸壁港可降低动脉误穿、气胸、夹闭综合 征等并发症。
➢ 手臂港因置港部位隐蔽,不存在改变乳腺癌病人穿衣 习惯、暴露植入港体部位等问题,病人感受相比胸壁 港更佳。
3 推荐意见3:导管尖端位置
3 推荐意见4:导管尖端定位方法
专家组推荐中心静脉通路建立应采用术中透视或术后胸片检查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前瞻性对照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 ECG 定位能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异位风险,且不延长操作时间,高效 经济。

NCCN临床路径治疗指南已翻译成中文教学课件ppt

NCCN临床路径治疗指南已翻译成中文教学课件ppt
评估方法包括对翻译后的中文教学课件进行语言分析 、内容比对、同行评审和患者反馈等。其中,语言分 析主要从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内 容比对则将翻译后的课件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检查准 确性和遗漏;同行评审是由多名医学翻译领域的专家 对课件进行评价;患者反馈则是收集患者对课件的接 受程度和满意度等信息。
nccn成立于1999年,由美国国立综 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建立,是一个由美国30家顶尖的 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 。
VS
该组织致力于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 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 实践指南,并通过不断更新和改进 ,提高肿瘤诊疗质量和效果。
翻译计划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将nccn临床路径治疗指南翻译成中文 ,确保翻译准确性和语言流畅性。
制作成精美的ppt教学课件,方便医护人员 学习和使用。
针对不同肿瘤疾病,制作相应的临 床路径诊疗流程图,方便医护人员 理解和掌握。
翻译计划的实施流程和时间安排
组建翻译团队,由专 业翻译人员和医学专 家组成,确保翻译准 确性和专业性。
对nccn临床路径治疗 指南进行逐页翻译, 并按照中文习惯进行 润色加工,确保语言 流畅性和易读性。
制作成ppt教学课件 ,添加图片、表格和 动画等元素,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根据不同肿瘤疾病, 制作相应的临床路径 诊疗流程图,方便医 护人员理解和掌握。
完成翻译和制作后, 进行内部评审和修改 完善,确保课件质量 符合要求。
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指导 性。
03
临床路径治疗指南翻译计划
翻译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nccn临床路径治疗指南是国际公认的肿瘤诊疗规范,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具有重要 意义。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访
指南强调了患者管理与随访的重 要性,提供了详细的患者管理建 议和随访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 持续、全面的诊疗服务。
指南结构框架简介
01
02
03
04
总论
介绍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危险 因素、预防策略等基础知识。
诊断篇
详细阐述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标准与流程,包括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 等内容。
100%
乳房切除术
对于不适合保乳手术的患者,乳 房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可 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80%
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评估淋 巴结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 巴结清扫。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系统治疗方案
01
02
03
化疗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 方式,可缩小肿瘤、缓解 症状、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 较硬,边缘不规则。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 、浆液、乳汁、脓液。
肿瘤侵犯皮肤或胸肌筋膜 时,可出现皮肤凹陷、水 肿、发红或橘皮样改变。
乳头回缩、凹陷、糜烂、 破溃等。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 结肿大,质硬、散在、可 推动。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乳腺X线摄影
心理支持在并发症管理中作用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 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与指导
心理支持与关怀
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加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提高 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05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首次制订《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以来共更新8版,指南一直与时俱进, 兼顾证据的权威性、知识的前沿性和在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适用性。

本次制订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更新,纳入了乳腺癌诊断和分类的新理念、精准治疗的新工具、手术操作的新规范和综合治疗的新方案,旨在为乳腺癌防控及诊治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和依据。

1乳腺癌筛查指南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1 )此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

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之前。

(2)对于乳腺癌影像学筛查的终止年龄,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及各种合并症情况。

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可适当减免乳腺癌筛查。

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建议对每侧乳房常规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 位。

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诊断的准确性高,但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的准确性欠佳。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2017年年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以中文版形式华丽登场。

再次受到中国临床肿瘤专业医生的关注。

回顾NCCN临床实践指南进入中国的10余年历程,国内专家参照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时更新指南推荐意见,已经成为指导和规范中国癌症临床诊治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NCCN指南历史沿革NCCN是由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

自1995年起,NCCN开始制定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目前,由不同专业专家组编制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已经覆盖了人类97%以上的癌症,为全世界癌症治疗、康复领域的医生提供了先进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特点、医疗水平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引进并在中国应用该指南存在实际困难。

2006年,在孙燕院士的倡导与组织下,NCCN指南专家组与中国肿瘤学专家密切合作,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由不同肿瘤专业的中国医生组成专家组,以原版NCCN指南为依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加以标注的中国专家意见,并逐步出版不同专业的中文NCCN 指南(中国版)以规范中国肿瘤临床实践。

同年,首先由江泽飞教授和石远凯教授执笔,分别出台了《200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和《2006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截至2011年,共推出了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卵巢癌、肾癌、胰腺癌等10余个NCCN指南(中国版)。

同时,每年参照当年最新版NCCN指南原文对中国版指南内容加以更新,为中国不同肿瘤专业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权威理念。

二、2006至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重点NCCN临床实践指南自诞生之日起,都会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出年度更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肿瘤分子生物学认识的进步,以乳腺癌为代表的肿瘤临床实践突出体现了从局部到全身、从群体到分类,宏观诊治理念日渐精准的时代变迁(表1)。

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一、概述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4年全美共有235030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名患者死于乳腺癌。

另外2013年有64640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1、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及HER2状态。

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及HER2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月1次,持续12个月后减为3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HER2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1、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和腹部±骨盆CT或MRI检查。

2、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检查。

3、当PET/CT在PET和CT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检查。

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由于原发肿瘤ER/PR及HER2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及HER2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1、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

如最初未接受放射治疗,于术后行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照射。

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2019v1

NCCN乳腺癌中文版指南2019v1
更新
NCCN 指南——乳腺癌 2019.V1
2.更新临床分期来包括所有适合术前全身治疗的患者 3.修改链接对于可能切除的肿瘤:见术前系统治疗:乳腺和腋窝评估(BINV-12) 4.新增链接对不可切除的肿瘤:见术前系统治疗(BINV-15) 5.移除下列的栏目:如果保乳手术没有可能且患者仍需要化疗时,术前全身治疗仍是可选择则的。这对于 ALND 抵抗的患者可能会有较好疗
效 (T2,N0,M0;T3,N0,M0;T3,N1,M0) 十、BINV-12 1.修改页面标题:有机会手术者:术前治疗前的乳房和腋窝评估 十一、BINV-13 1.修改页面标题:有机会手术者:术前治疗和对手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的反应 2.任何时候确认的疾病进展,增加肿块切除术不可行。 十二、BINV-14 3.修改页面标题:有机会手术者:术前全身治疗后的系统治疗 4.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切除术后推荐进行全乳腺的辅助照射伴或不伴瘤床的推量照射 十三、BINV-15 5.修改:缓解改成:术前全身治疗后缓解且肿瘤可手术 6.修改:未缓解改成:术前全身治疗后不缓解且肿瘤仍不可切 除 十四、BINV-16 1.修改页面标题:不可手术者或局部晚期乳腺癌(非炎性):术前全身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十四、BINV-17 1.监测/随访推荐按照下列的顺序排列
NCCN 指南——乳腺癌 2019.V1
乳腺癌
2019 V1—2019.03.14
译者提醒:上述知识无需通篇记忆,按照患者病期和治疗情况,选择“进入系统”开心使用吧!
更新
NCCN 指南——乳腺癌 2019.V1
2019.v1 版乳腺癌较 2018.v4 版的更新要点 一、移除 LCIS-1(小叶原位癌)的页面,具体见 NCCN 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指南 二、DCIS-1 1.修改栏目: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接受遗传学咨询。(BINV-3,-11,-18 同样修改) 2.新增肿块切除,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乳腺局部加速照射(APBI) 3.脚注 j 修改: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后行全乳放疗可降低约 50%的同侧复发风险。复发中约一半为浸润性乳腺癌、一半为导管原位癌。许多因素决定局 部 复发风险:肿块可触及、体积大、分级高、切缘近或阳性、年龄小于 50 岁。对部分患者,如认为复发风险低,可仅接受手术治疗。三种局部治疗方 案患者 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对于部分低风险的 DCIS 的患者,如果满足 RTOG 9804 临床试验中所有低风险 DCIS 的定义,可以考虑对患者使用 APBI。RTOG 9804对 低风险 DCIS 的定义包括:筛查出的 DCIS,细胞核等级低到中级,肿瘤大小≤2.5cm 以及手术阴性切缘>3mm。 三、BINV-1 1.重新组织临床分期和检查 2.新增栏目:查体评估腋窝淋巴结,必要时使用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技术,对可疑淋巴结进行经皮活检。 3.修改脚注 a:对老年患者的评估和管理见 NCCN 老年患者肿瘤指南 四、BINV-2 1.腋窝淋巴结阴性修改:全乳放疗±瘤床增量照射 。中央/中心肿瘤或高危患者肿瘤>2cm 时,考虑腋窝清扫部位以外的区域淋巴结放疗。 五、BINV-3 1.新增脚注:见男性乳腺癌的注意事项(BINV-J)(BINV-5 到-10 以及 BINV-22 同样修改) 六、BINV-4 1.组织学类型新增:乳头状 七、BINV-5 1.肿瘤≤0.5cm,移除微浸润。(BINV-8,-9 同样修改) 2.修改脚注 ff:ER 阴性改为激素受体阴性,ER 阳性改为激素受体阳性 八、BINV-6 1.建议考虑 21-基因 RT-PCR 检测(1 类)。 九、BINV-11 1.将标题从“可手术的疾病”改为“术前全身治疗前的检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 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 PPT课件

早期诊断方法及评价标准
01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40岁以上女性,建议
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
02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对于致密型乳腺和年轻女性的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
为乳腺X线摄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03
乳腺MRI
对于高危人群和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结果可疑的女性,可进一步行
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与疗程管理
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等。在选择内分泌治疗 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疗程管理
内分泌治疗的疗程通常较长,一般为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 化、药物副作用等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 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教育和科普宣传
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的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和生活质量。同时,向社会公众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THANKS
1 2 3
乳腺癌家族史
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从35岁开始每 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筛查。
遗传易感基因
携带BRCA1/2等遗传易感基因的女性,筛查年龄 应提前至25岁,并结合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 进行联合筛查。
乳腺良性疾病史
曾患有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等)的女性,应加强自我检查,并定期接受专业 筛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