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合集下载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

《元日》全文与赏析

《元日》全文与赏析

《元日》全文与赏析“元日”通常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元日”为题创作诗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爆竹是古代春节时的重要习俗,相传是为了驱邪避灾。

这一声爆竹,不仅带来了热闹和喜庆,更意味着岁月的更迭,让人在欢腾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把暖意吹进了屠苏酒中。

屠苏酒是古代在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据说有驱邪防疫的功效。

人们在新年里共饮屠苏酒,相互祝福,期盼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这里的“暖”字,既指春风带来的自然的温暖,也暗示了人们内心因新年的到来而充满的喜悦和希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充满生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新的一年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总是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用于辟邪。

换桃符象征着除旧迎新,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却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年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的美好期待。

从意境上来看,王安石通过描绘元日的种种景象,营造出了一种热闹、祥和、充满希望的节日氛围。

爆竹声、春风、屠苏酒、曈曈日、新桃旧符,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新年画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新年的喜悦和活力。

从情感表达上,诗中既有对旧岁逝去的感慨,又有对新春到来的欣喜和期待。

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从写作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描写元日的景象,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元日古诗意思全解

元日古诗意思全解

元日古诗每一句的意思《元日》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爆竹声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

春天里,有和煦的春风,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心情很舒畅。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

家家户户都在春节的时候,把门口上的旧桃符换成新的桃符。

在诗歌中的一些词的意思是:1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

2 爆竹:指鞭炮。

古代相传,把竹子砍下用来燃烧,可以让恶魔鬼怪离开。

后来人不烧竹子了,就用鞭炮来代替。

3一岁除:意思是一年已到尽头了。

4除:意思是逝去。

5屠苏:是一种草。

以前人们用这种草来泡酒。

人们喝了这种酒就可以驱赶瘟疫得到长寿了。

6曈曈:指太阳出来的时候让万物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符:是一种民间习俗。

春节的时候,人们在两块桃木板上写上一些神灵的名字,并把它们挂在门口的两边。

8千门万户:用来形容门户众多。

《元日》诗句解释分享: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是爆竹声响起来了,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了。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实义的动作,那就是爆竹的响声。

这句话还有一个抽象的动作:去旧迎新。

第二句诗句的意思是春风吹了,在和煦的春风中,人们在快乐地喝着屠苏酒。

第三句诗句的意思是家家户户都有太阳光照耀着。

这里表明了一派祥和的气氛。

第四句诗句的意思是新旧桃符的相换。

它表明了新旧的交替。

全首诗歌,以景抒情,用爆竹、桃符表达了中国春节的习俗以及春节的喜庆气氛。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1)指吉日。

《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

”;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王安石的《元日》赏析导语:《元日》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名作。

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的景象。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王安石的《元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的是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的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小学古诗《元日》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元日》注释及译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词翻译及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

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

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歡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歡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元日》拼音版和译文

王安石《元日》拼音版和译文

元yu án
日r ì
【宋s òn ɡ
】 王w án ɡ 安ān 石sh í
爆b ào 竹zh ú 声sh ēn ɡ 中zh ōn ɡ 一y ì 岁su ì 除ch ú

春ch ūn 风f ēn ɡ 送s òn ɡ
暖nu ǎn 入r ù 屠t ú 苏s ū 。

千qi ān 门m én
万w àn 户h ù 曈t óng 曈t óng 日r ì,
总z ǒn ɡ 把b ǎ 新x īn 桃t áo 换hu àn 旧ji ù 符f ú。

注释:
① 屠苏:屠苏酒,古代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来求长寿。

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④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⑤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⑥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译文: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迎来了新的一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原文及赏析

《元日》原文及赏析

《元日》原文及赏析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元日》原文及赏析的文章:说起这《元日》啊,那可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经典之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说这开头“爆竹声中一岁除”,那画面感简直了!我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每到除夕夜,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大人们欢欢喜喜地在院子里放着鞭炮,我们小孩子呢,捂着耳朵,又兴奋又有点害怕,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那炸开的烟花,心里别提多高兴啦!这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可不就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嘛。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更是充满了温暖和欢乐。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那温热的屠苏酒。

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互相说着吉祥话。

小孩子呢,也跟着抿上一小口,辣得直吐舌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股子温暖劲儿,就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想想新年第一天,那阳光洒在千家万户的门窗上,明亮而温暖。

那光芒仿佛带着新的希望和生机,让人心里亮堂堂的。

我有次过年早起,一推开窗户,那金色的阳光就照了进来,瞬间觉得新的一年充满了无限可能。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过年的一个重要习俗。

大家忙着把旧的春联和门神换下,贴上崭新的。

我记得有一年,我跟着爸爸一起贴春联,爸爸站在梯子上,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和春联。

贴好后,我们站在门口,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和喜悦。

整首诗啊,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把新年的欢乐、热闹和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描绘得淋漓尽致。

王安石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元日的独特魅力。

而且啊,这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那个时代,新年就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变革的时刻。

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期待着生活能变得更好,就像换去旧符换上新桃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虽然时代变了,很多过年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元日》里所传达的那种对新年的喜悦和期待,一直都没有变。

每当过年的时候,读起这首诗,都会让人心里暖暖的,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欢乐和温馨的时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赏析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

《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

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篇。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

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王安石《元日》古诗词赏析

王安石《元日》古诗词赏析

【导语】王安⽯既是政治家,⼜是诗⼈。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象的描写,抒写⾃⼰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信的情绪。

下⾯是分享的王安⽯《元⽇》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 《元⽇》 王安⽯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农历正⽉初⼀。

2.⼀岁除:⼀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家家⽤屠苏草泡酒,吊在井⾥,元旦取出来,全家⽼⼩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桃⽊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两块桃⽊板⼦,画上两个神像,挂在⼤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

【译⽂】 1:在噼噼啪啪的爆⽵声中,送⾛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有和暖的春风铺⾯⽽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在爆⽵声中送⾛了⼀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然后,⽤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3:鞭炮响转眼间⼀年已过,屠苏酒暖⼼房春风吹拂。

旭⽇升千门万户多明亮,⼈⼈⽤新桃符换旧桃符。

4:在噼⾥啪啦的爆⽵声中送⾛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作为⼤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其写作此诗的⽬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是表达了他除旧⾰新的政治理想。

【简析】 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句“爆⽵声中⼀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氛。

次句“春风送暖⼊屠苏”,描写⼈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诗歌鉴赏】王安石《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安石《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安石《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王安石《元日》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元日》赏析《元日》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古诗《元日》课件ppt

古诗《元日》课件ppt
NG
爆竹声中一岁除,
1

2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宋)王安石
4
01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 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02
开始的,第一。
元日:农历正 月初一,即春
节。
0 3 为首。 0 5 元素。
04
主要、根本。
06
构成一个整体的。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迎着和煦的春 风,开怀畅饮
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 曈日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 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 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 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 的一种习俗 。
泊船瓜洲
墙角 数枝 梅为,有 暗香 钟来山。
凌寒 独自 梅开花。
春风
遥知 不是 京雪口, 瓜洲 一明水月 间,
01
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02
收集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作业:
屠苏:指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 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初升时光亮而温暖的太阳。
新桃,旧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 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现在 则指春联。
认真观察课文插图, 跟同桌说说你看到了 什么,感受到什么。
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诗意:
写作背景:
1
当时王安石不顾官僚大 地主的反对实行改革。 推行新的政法,这样, 既可以农民不再受大地 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 过一点,也巩固宋王朝 的统治,增加国家的收 入。《元日》这首诗就 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 功是写的。

《元日》原文及赏析

《元日》原文及赏析

《元日》原文及赏析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元日》原文及赏析的内容:说起《元日》这首诗啊,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诗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先来看看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

咱先来说说这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提到过年,大家脑子里是不是马上就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啦?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大人就带着我去买各种各样的鞭炮。

那时候,我总是兴奋得不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鞭炮盒子。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外面的爆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就在这热闹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欢欢喜喜地来啦!“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春风啊,不仅带来了温暖,还把这温暖送进了屠苏酒里。

想象一下,一家人团团圆圆,喝着热乎乎、香喷喷的屠苏酒,那滋味,别提多美了!我曾经有一次过年,跟着爷爷学着酿屠苏酒。

爷爷手把手地教我,每一个步骤都那么认真,还不停地跟我讲着过去过年时的故事。

那时候,我虽然不太懂,但心里却觉得特别温暖。

“千门万户曈曈日”,大年初一的太阳那叫一个亮堂,照得千家万户都红彤彤的。

这明亮的阳光啊,就好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早上起来一推开窗户,那阳光直直地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好。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旧符说的就是春联和门神啥的。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把旧的春联和门神换下来,贴上崭新的,寓意着辞旧迎新。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邻居家帮忙贴春联,我个子矮够不着,邻居叔叔就把我抱起来,那场面可温馨了。

整首诗读下来,王安石通过对新年热闹、欢乐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他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如今,虽然很多地方为了安全和环保,限制了爆竹的燃放,但每当过年,我们还是能从张灯结彩的街道、满桌的美味佳肴、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那份喜庆和欢乐。

元日古诗王安石讲解

元日古诗王安石讲解

元日古诗王安石讲解
《元日》是宋朝王安石的诗作。

全文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北宋-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元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原文: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
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一片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元日》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元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元日》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词语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元日》原文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
 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二首——《元日》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还记得过春节时的情景吗?说说你从这些图片里看出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过年的画面)这些图片唤起了咱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春节的情景真可谓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有古诗《元日》为证。

(二)师板书课题,生读题悟意,介绍诗人。

(三)从《元日》这个题目,你能来猜猜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吗?
(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安石所描绘的《元日》究竟是怎样的吧!
二、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一)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了解诗人,读懂题目;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进入情境;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二)学生自由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导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爆、屠、曈)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生汇报)
(2)区别:曈、瞳。

(3)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

—1—
2.读通诗句
(1)读准了生字,你们有信心读准古诗吗?谁第一个来展示?(学生比赛读,生生互相评价)
(2)齐读。

3.读出节奏。

(1)指名读,生生互评赛读(点拨:一般七言古诗的节奏划分都是223)。

(出示课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齐读。

三、理解诗句,展开想象
(一)合作学习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小组之间说一说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小组互相交流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解释→想象→表达)
(二)汇报交流
(出示古诗)刚才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哪个小组来汇报?
1.汇报:先读诗句,说诗句意思,再谈所见所闻所感。

其他组补充。

师重点指导“屠苏”“曈曈日”“桃”“符”几个词语的意思。

—2—
(1)(出示图片)屠苏:本文指古代一种酒名。

屠苏酒:古时候人们在新年时喝下的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据说在大年初
一早上喝屠苏酒,可以保一年不生病。

(2)(出示图片)“曈曈日”:早上太阳初升时明亮的场景。

(3)(出示图片)“桃”“符”:都指桃符。

桃符:一种绘
有神像,挂在门旁的桃木板,据说可以辟邪。

每年元旦更换。

后来桃符演变成了我们的春联。

2.品——体会情感,品析美读
(1)读出感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说感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教师相机指导。

(指导读重音:“除”“入”“千门万户”“换”。

)
(2)重点指导“春风送暖入屠苏”。

(点明:春天)
a.在这句诗里,你最喜欢哪个字?为什么?(生自由说,读。


b.激发想象:人们吹着和煦的春风,饮着温暖的屠苏酒,会说些什么呢?
(3)“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这样做有什么意图?(以
桃符的更换表达祝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4)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三)诗人是从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事情来描写春节热闹
景象的?你从哪句诗知道的?(板书:放爆竹、饮屠苏、迎曈日、换桃符)
—3—
(四)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对新生活的祝福、对未来的希望希望、对春天的热爱等。

(五)让我们带着喜悦、祝福和希望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吧!(多种形式背诵)
四、拓展延伸
(一)《元日》一诗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古代人民欢度春节时的画面,那么《元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春天的景象的?(从过年时喜庆的场景来描写春景。


(二)收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七、板书设计
元日
放爆竹喜悦
元日饮屠苏祝福
迎曈日希望
换桃符热爱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