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4a3c9be524de518964b7dd3.png)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知识与能力: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出生长素合成的部位、运输的方向及化学本质2、过程与方法:模仿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英国,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课本46页“相关信息”)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条件:单侧光条件:去掉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现象: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现象④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⑴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达尔文实验的推想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比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怎样?3、1914年拜尔的实验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造成的。
4、1928年温特的实验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向_______________生长;B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
生长素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面生长素含量比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高中生物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169d945227916888586d708.png)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过程与方法: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⑴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②条件:照射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 实验② 处理:去掉处理: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实验③ 处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 处理:用锡箔罩住现象:、现象:弯向生长实验①②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
3、1914年拜尔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① ② 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弯曲生长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实验接触实验组:过顶①处理:把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端的琼脂②现象:胚芽鞘会生长。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d4cfa4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2.png)
人教版必修三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一 ) 知识目标:1.概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由。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二)能力目标: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研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2.训练严实的逻辑思想能力,察看能力,养成优秀的生物学修养。
(三)感情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踊跃研究、勇于进步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谛的优秀意志质量。
二、教课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停发生着察看(包含实验察看)、依据察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依据剖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好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谨慎的思想逻辑过程。
教课难点: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是本节的教课难点。
在研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实的逻辑思想指引学生层层设疑、合作研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关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 演绎法解决这个教课难。
初步学会恪守实验设计中的单调变量原则和比较原则,学会剖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实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少感性认识,经过图片展现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想到抽象思想的变换。
三、教课方法1、设计理念经过创建情形,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意识,经过指引生生沟通、师生评论,获得知识。
“创建情境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合作研究/ 合作发现→释疑→概括→反应→应用”为施教方法,达成目标。
2、主要教法:a.达尔文实验回首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考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睁开教课,生生合作拟订研究方案、展望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由的推断,同时教师指引概括实验设计方法和重点。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f2e33f18583d04964593e.png)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策略本章内容在本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应该以植物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思路来理解本章教学。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适当总结提升。
因此,建议教师时刻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一)巧妙设疑,层层探究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章的篇首页,感悟诗的意境,进入问题情境。
并借助“问题探讨”栏目,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正栏和旁栏中所列出的问题串,层层深入地进行。
(二)指导预习,领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方法1: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
如果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投入较多,不妨提议学生代表提前制作演示文稿以备上课时用。
利用此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
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提前备好演示文稿,上课一人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可以让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阐述和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和发言后,及时地评价学生对科学发现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达尔文设计实验的要点。
高中生物《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486d7e0e53a580216fcfef8.png)
人教版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3.难点: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看”—知识经纬!错误“导”—自主预习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________方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叫感性运动,引起反应的刺激是不定向的多种刺激。
如触摸、震动、明暗等>7ek4j2Bi2P2.类别:二、生长素的发现史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取名为生长素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1.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种子。
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7ek4j2Bi2P2.运输进行______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ek4j2Bi2P3.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部位,如________、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________、发育中的种子和______等处。
7ek4j2Bi2P 【自我校对】一、1. 单一 2. 单侧光重力重力二、②向光背光③尖端尖端下面三、1. 芽叶发育中 2. 极性形态学的上端形态学的下端 3. 生长旺盛胚芽鞘形成层果实7ek4j2Bi2P“学”—互动探究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 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提示:第一组的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由此推断: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刺激。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提示:第一、三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刺激与光照无关。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47dcd5b733d4b14e852468bc.png)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8fa3d1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0.png)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讲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辨认出课程类型崭新讲课1.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2.体验辨认出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表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详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讲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重点: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1.教师准备工作一盆植物,放到窗台上足够多时间,并使其整体表现出来显著的向光性,以供听课用。
2.准备工作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介绍更直观。
3.准备工作学生复习以及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问题预先考量更存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工作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使学生体会。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工作一些素材,对学生展开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使用教师预先准备工作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自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2.相同科学家所搞实验的本质就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学生不难辨识,教师特别注意指点。
3.通过实验,自学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回去。
4.明晰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例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出色融合图展开,摆事实两层意思:一就是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就是生长素无法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必须鼓励学生边看看、边想要、边比较的方法展开自学。
“看看”就是看看实验现象,从中辨认出问题;“想要”就是思索并提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自学内容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犯罪行为1.展现有钝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明确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有钝光源生长?教师准备工作问题,精心安排学生复习。
1.“满园春色斑斑,一枝红杏出墙去”中所描写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将就是哪种因素的提振引发的?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必须分别遮挡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伸展生长的就是哪一部分?体会单侧光提振的就是哪一部分?3.你能够参考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恳请叙述你的设计。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f82173e8be1e650e52ea99c9.png)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独立学习,小组合作,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高效投入,体验学习快乐【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法指导】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2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是指在的照射下,植物朝向生长的现象。
2.发现过程(1)实验程序:→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①达尔文实验: 使产生某种刺激,此种刺激对产生影响,造成比生长快,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②詹森实验: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
③拜耳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造成的。
④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
⑤其他实验: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3).结论:在燕麦胚芽鞘向光实验中,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向光生长弯曲的部位是。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和发育中的。
2.分布:集中在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3.运输:运输(形态学端→形态学端)◆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15分钟)【探究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1.达尔文的实验(1)如右图,实验过程及现象单侧光照射下的现象分析:a.带胚芽鞘尖端的b.去掉尖端的c.遮住尖端的d.遮住尖端以下的(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________受________照射后,就向下面的________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_比________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8353cb5856a561252d36f6a.png)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设定以下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预习案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课本46-47页,完成下面的题目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条件:单侧光条件:去掉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现象: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现象④ 。
(3)分析结果: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与有关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4)得出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实验实验及现象: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弯曲生长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4、1928年温特实验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并命名为5、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IAA),1946年科学家才真正分离并确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就是。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PAA)、(IBA)等。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阅读课本48页,完成下面的题目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
生长素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面生长素含量比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植物激素的含义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2887c1343323968011c92a4.png)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八:板书设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
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
“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42f737c0029bd64793e2cde.png)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课程类型新授课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1.教师准备一盆植物,放在窗台上足够时间,使其表现出明显的向光性,以备上课用。
2.准备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更直观。
3.准备学生预习以及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问题预先考虑更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让学生见识。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采用教师预先准备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不同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本质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学生不容易识别,教师注意点拨。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去。
4.明确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好结合图进行,讲清两层意思:一是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要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看”就是看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想”就是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行为 1.展示弯向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弯向光源生长?教师准备问题,安排学生预习。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一部分? 3.你能参照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请描述你的设计。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1d7a40cc376baf1ffd4fadae.png)
i 条件:锡箔昼上尖端 条件:锡箔重上尖I I条件:复侧光口条件:去3.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4. 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5. 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6.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养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课前预习】一、 据图思考作答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3. 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结论:在— —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 —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二、 生长素的发现1. 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将一;单侧光照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单侧光照射尖端 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实验结论:_02. 温特实验A. 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B. 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一。
实验结论:。
3. :分离出了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一,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一。
4. 植物激素:由植物— —产生,能从 ________ 部位运送到— —部位,对植物的——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
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 产生部位:主要是_、嫩叶和发育中的一。
2. 分布特点:大多集中在_的部位,而在趋向一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极少。
3. 运输:从植物体形态学一端向形态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课堂探究】。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实验现象:①胚芽鞘——;②胚芽鞘—_;③胚芽鞘— _;胚芽鞘____________ _O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 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___ 面比_____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43876a53169a4517723a3f0.png)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2、科学实验严谨性的分析。
导学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 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处理:单侧光处理: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尖端条件:锡箔罩现象:胚芽鞘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3)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猜一猜)。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4.1928年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1)实验组: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1122f0975f46526d3e14d.png)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班级:姓名: 成绩: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模仿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探究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的机理。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发现植物生长素的过程中蕴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1)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 ____ ;内因: 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的现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 。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_____________ 运输。
5.生长素的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部位。
新知•巩固•展示1.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2. ( 2019 •临川高二检测)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 A. 单侧光照下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比背光侧的少B. 单侧光照下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C. 与叶片需要光照有关D. 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3. 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判定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 "生长素”的是() 4. 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 甲向左弯曲、乙向左弯曲、丙向左弯曲4.生长素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只能从 运输B. 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 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5.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D. 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训练•拓展•提高评价6. 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 J --------------A.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快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④⑥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D. ②③④⑥8. 如图表示用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箭头表示光照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说出生长素合成的部位、运输的方向及化学本质
2、过程与方法:模仿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课前预习】学习增长智慧,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学习过程:
据图思考作答
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
部分?
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
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结论: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英国,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课本46页“相关信息”)
实验①
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
条件:单侧光条件:去掉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现象:现象①;现象②;现象③;现象④。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⑴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达尔文实验的推想是: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比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2. 1910年,詹森的实验
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怎样?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造成的。
4. 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向_______________生长;B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是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
生长素向下运输。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面生长素含量比面的多,背光面长得比向光面快,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三、植物激素的含义:
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
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
不同点
产生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
定部位产生
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
作用部位不作用于特定器官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同点
①由自身产生;②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③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
育等生命活动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⑴产生
主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⑵运输
方向部位特点备注
①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只能由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方式:
②成熟组织可以通过动输。
补: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⑶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的部分,如等处。
3、阅读课本P49“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完成后面的讨论题。
特别提醒:
1、极性运输方向不会随植物形态学上端与形态学下端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极性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总结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向光弯曲部位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4、胚芽鞘向光弯生长的原因是。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课堂自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A.脱落酸 B.吲哚乙酸 C.丙酮酸 D.赤霉素
2.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A.尖端 B.尖端下面的一段 C.基部 D.尖端与基部之间
3.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4.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中央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
这说明①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②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⑤生长素能由尖端向下部运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5.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6.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有错误的是()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D.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7.方形暗箱内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转1周。
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8.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
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
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