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食欲素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食欲素系统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2024
食欲素系统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2024睡眠是人类和动物的基础生理活动,不仅涉及情绪调节、免疫功能等生理稳态的维持,亦对学习和记忆的良好认知至关重要。
在中国,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46%。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近半数中国人睡眠不足8 h,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干扰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破坏大脑能量代谢稳态和突触可塑性的动态平衡,长期SD可造成不可逆的认知功能损伤。
然而,目前SD损害认知功能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食欲素(orexin)是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 LHA)合成、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肽,参与各种大脑活动,并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节律与学习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orexin系统作为神经系统中的一个枢纽,它整合了多种调节唤醒信息的输入,并将这些信息传达到不同区域,这也使该系统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因此,本文围绕orexin系统与SD相关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相关文章进行阐述,对进一步研究SD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机制提供新启示。
1 睡眠与学习和记忆健康的睡眠是正常认知活动的重要保障,大脑信息整合功能和记忆功能在睡眠时得到维持和巩固。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基于突触稳态假说,睡眠通过下调突触体积与重量防止饱和,从而为接下来清醒时期学习新事物预留空间。
根据脑电图,睡眠分为快速眼动(rapid eyemovement,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NREM睡眠占整个睡眠的75%~80%,可分为N1、N2、N3、N4 4个阶段,N3、N4又合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 SWS)。
REM主要与程序性记忆和情绪记忆有关,NREM主要对陈述性记忆进行巩固。
两者的脑电节律特征也各不相同:NREM睡眠包含起源于新皮质的慢波振荡(slow oscillations, SOs)、来自丘脑的纺锤波和来自海马的尖波涟漪;REM睡眠主要以θ振荡为主,该波在海马上表现尤为显著。
食欲素与血糖和能量代谢的调节
食欲素与血糖和能量代谢的调节翁盼【摘要】食欲素是一种下丘脑兴奋性神经肽,参与调节睡眠、进食、自主神经功能等,并且在血糖稳态调控和能量代谢平衡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食欲素表达神经元整合外周代谢信号,通过食欲素受体(OXR)1和OXR2发挥生理功能.另外,食欲素通过调节胰岛素和瘦素敏感性影响整体糖代谢,尤其是OXR2介导的信号通路可提高瘦素敏感性,从而预防食源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3【总页数】4页(P417-420)【关键词】食欲素;糖代谢;能量代谢;胰岛素;瘦素【作者】翁盼【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食欲素是在1998年首先被发现的,包括食欲素A(含33个氨基酸残基)和食欲素B(含28个氨基酸残基),是由同一前体蛋白裂解产生的一对兴奋性神经肽激素,食欲素由下丘脑中特定的神经元产生,主要位于外侧下丘脑区、穹窿周围区,以及下丘脑后部[1]。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实验已经证实,食欲素在调控一系列生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调节进食、睡眠、觅食和能量血糖动态平衡等。
该文就食欲素与血糖、能量代谢调节和肥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食欲素与血糖调节和胰岛素抵抗1.1 血糖的来源与调节因素血糖的主要来源有食物和肝脏的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前者提升血糖的程度主要由食物成分决定,后者主要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但也有一部分直接受自主神经支配,经下丘脑控制。
胰岛素和副交感神经增加肝脏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而胰高血糖素和交感神经促进糖原分解、糖异生和葡萄糖释放。
血糖水平也受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影响。
1.2 食欲素及受体的分布与作用特征食欲素是下丘脑血糖调节的重要因子,食欲素纤维分布于整个脑干,包括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核。
食欲素神经元受谷氨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神经降压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兴奋,而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神经肽Y对食欲素神经元有抑制作用[1]。
食欲素研究现状与展望路海姜云璐综述陈京白波审校济宁医学院
济宁医学院将加强与 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 作,共同推进食欲素 研究领域的进展。
济宁医学院将注重培 养高素质的研究团队 ,为未来的食欲素研 究提供人才保障。
济宁医学院将继续关 注国际研究动态,及 时引进先进技术和方 法,提升自身研究水 平。
汇报人:XX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食欲素的发和命名
发现: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 发现了一种能够刺激食欲的激 素
命名:根据其生理作用,被 命名为“食欲素”
食欲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调节睡眠和觉醒的周期 刺激食欲,促进消化道运动 影响情绪和行为,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有关 参与记忆和认知过程,对学习和记忆有重要作用
食欲素与睡眠的关系
食欲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 食欲素缺乏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食欲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食欲素与睡眠相互作用的机制
食欲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食欲素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食欲素对记忆和学习的参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欲素对情绪和行为的调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欲素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食欲素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食欲素受体基因,为深入研究食欲素的作用机制奠定 了基础。
济宁医学院在食欲素与睡眠、学习记忆等生理功能的关系方面也有所发现,为相关疾 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该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食欲素研究的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
济宁医学院在食欲素研究中的未来规划和展望
济宁医学院将继续深入 研究食欲素的作用机制, 为开发新型食欲调节药 物提供理论支持。
食欲素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食欲素及其受体调节剂在睡眠觉醒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山东医药 2019 年第 59 卷第 9 期
食欲素及其受体调节剂在睡眠 - 觉醒障碍 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唐慧玲1 ,李姗姗1 ,祝秋梅1 ,刘宝虎1 ,郭义1,3 ,陈泽林1,2 ,徐枝芳1,2 (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实验针灸推拿学院; 3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摘要: 近年研究发现,睡眠-醒觉的调节中枢———下丘脑产生食欲素( Orexin) ,通过与投射至表达其受体的醒觉 相关脑区,形成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在睡眠 - 觉醒神经网络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Orexin 及其受体激动剂为急慢 性睡眠 - 觉醒障碍的有效促醒疗法。Orexin 受体拮抗剂应用于治疗慢性失眠,其中 OX2R 受体拮抗剂( MK-3697、 MK1064) 可改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EM) ,JNJ42847922 可显著延长 REM 及慢速眼球运动睡眠的睡眠时间。双重 Orexin 受体拮抗剂( 针对 OX1R 和 OX2R) suvorexant( MK-4305) 已在美国和日本被批准用药 2019 年第 59 卷第 9 期
蓝斑等。因此,下丘脑源性 Orexin 与单胺类神经元 相互作用,并通过神经纤维投射至表达其受体的醒 觉相关脑区,形成 ARAS 特定的神经元通路,为其调 控睡眠 - 觉醒提供了解剖学证据[9]。
Orexin 及其受体在睡眠 - 觉醒神经网络调节中 发挥重要作用。许多证据表明,Orexin 信号被破坏 可引发小鼠、狗和人类的发作性睡病,突出了其维持 意识的重要作用[10]。 发 作 性 睡 病 患 者 尸 检 结 果 提 示,下丘脑前原 Orexin mRNA 或 Orexin 免疫反应神 经元数量减少 80% ~ 100% ,此结果与早期研究报 道大约 90% 该病患者脑脊液中 Orexin-A 水平降低 甚至检测不到的结果相一致。有研究[9]结果显示, 将前原 Orexin 基 因、Orexin 神 经 元 敲 除 或 OX1R / OX2R 双敲除的小鼠表现为在活动时间频繁睡眠发 作和非活动时间间断睡眠,与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症 状具有高度相似性。此外,Orexin 神经元在觉醒期 间具有生理活性,并随着运动活动增强而活性升高, 在睡眠期间降低,如夜间保持清醒的松鼠、猴下丘脑 内 Orexin-A 含量在夜间达到峰值并维持高水平[11]。 3 Orexin 及其受体调节剂在睡眠 - 觉醒障碍治疗 中的应用
食欲素A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食欲素A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蒋晓燕;王凯华;郑如兵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12
【摘要】近年来,脑内神经递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血清食欲素A是一种产生于下丘脑的神经保护性多肽,其发现初期被认为与食物摄取、代谢相关。
然而,随着对血清食欲素A认识的增加及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其还参与神经内分泌代谢、能量平衡、睡眠-觉醒周期、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等生理
病理过程,且已证实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这一发现说明血清食欲
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具有潜在价值,未来对食欲素A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总页数】5页(P1415-1419)
【作者】蒋晓燕;王凯华;郑如兵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脑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天麻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神经元死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2.空气污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食欲素-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睡眠促进及
神经保护作用4.黄连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潜在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促生长素的胃肠动力学作用研究进展
胃促 生长 素 ( h e n) 一 种 生 长 激 素促 分 泌 g rl 是 i
素受 体 ( GHS 的内源性 配体 ,9 9年首次 从 大 鼠 R) 19
胃组 织 中发 现 的含 2 8个 氨 基 酸 的 内 源性 多 肽 。 ]
增重 。人 和啮 齿类 动 物 血 浆 g rl h ei 平 在 餐 前 1 n水
胃促 生 长素与 胃动 素 ( ti) moin 相仿 , 发 消化 l 诱 间期移行 性 复合 运 动 ( MMC)I 时 相运 动 , II 加速 胃
S a g a h n h iH o p t l e o d M ii r e c lUn v r iy,S 以 g 以 ( 0 4 3 h n h i a g a s ia ,S c n lt y M dia i e st C a ^ ^ 2 0 3 )Ch n ia
g rl h ei 仅能有 效促 进 生长激 素 ( n不 GH)分泌 , 而且 刺激 摄食 , 具有 调节 胃酸分 泌 和促 胃肠 动 力等作 用 。
1 胃促 生长素 与 G S H R的组 织分 布
浆 g rl h ei n水平餐 前升 高和 餐 后 的抑 制 提示 g rl h ei n
摘 要 胃促 生长 素( h ei) 胃肠 动 力作 用机 制 是 目前 研 究热 点 。g rl g rl 对 n h e n在 外周 作 为饥 饿 信 号分 子 i
可提 高食欲 、 增加摄 食 , 发移 行性 复合 运动 II 诱 I 相提 前 出现 , 速 胃排 空 。最近研 究表 明 ,h ei 因还 可 加 g rl n基 编 码合成 另 一 胃肠 动 力作 用相 反 的P - o e tt ; a k b sai 下丘 脑 、 n 迷走 神 经 、 肠神 经 系统参 与 了 g rl hei 胃肠 动力 n对
食欲素A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食欲素A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徐超
【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1)002
【摘要】食欲素A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尤其在调控摄食行为、睡眠-觉醒节律、奖赏与成瘾以及能量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欲素A与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重点针对发作性睡病、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神经性厌食与食欲素A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徐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
2.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
3.POAG相关基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J], 王艾嘉;张旭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刘晓扬;吕婷;杨光路
5.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付旭阳;孙健淇;吕军;石瑞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欲素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理作用
Ox系统对睡眠的调节与饮食及能量代谢相关联,相关研究显示,Ox能够增加能量代谢并抑制肥胖。
Ox神经元缺少的小鼠机体能量代谢降低引发肥胖,并伴随新陈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而Ox神经元基因敲除小鼠的食欲明显降低[17].由此推测,Ox系统在饮食、能量代谢、肥胖与糖尿病等扮演着重要角色。
Liu等[7]在肾上腺、睾丸、肠道中发现有少量的OX1RmRNA,而在肾上腺中存在大量的OX2RmRNA.因此,Ox在外周系统的作用机制、生理功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研究表明,Ox受体活化后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以调节细胞膜上的慢钙通道。
OX1R激活Ca2+通道后能上调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cAMP结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AC与PLC等激酶。通过PLC引起的Ca2+释放会激活神经元,调节精神活动。
下丘脑外侧区域中Ox神经元对摄食行为与能量代谢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在外周系统如脂肪组织、肾上腺、胰腺等亦是如此。
Ox系统能够调节脂肪代谢并维持体温平衡,这主要是通过褐色脂肪区域的p38MAPK途径与Smad15信 通路介导的,而Smad15则主要依赖于跨膜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eceptor,BMPR1A。
胃饥饿素是由下丘脑、胃分泌的一种调节食欲酰基化多肽。瘦素、葡萄糖等会抑制Ox的表达,而胃饥饿素通过NPY与刺鼠相关蛋白会增强食欲素的表达。因此,Ox能够影响瘦素的选择性,并介导胃饥饿素诱导Fos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OX2R通过增加能量释放和减少食物消耗保护啮齿类动物免受由瘦素诱导的肥胖症与胰岛素耐受。
脑肠肽、摄食调控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节 的脑肠 肽 又 分 为 两 类 : 类 为 促 食 欲 肽 , 一 目前 唯
一
可 知 的 是 Gh e n 另 一 类 为 抑 食 欲 肽 包 括 P 家 rl ; i P
参与 肥胖 的病 3 rl i
健 康 志 愿 者 静 脉 注 射 Gh e n后 , 进 食 自 助 餐 的 rl i 在 情 况 下 进 食 量 增 加 2 。而 肥 胖 者 注 射 Gh e n后 8 rl i 摄 食 量 依 然 增 加 , G rl 对 h ei n敏 感 , 明 并 不 存 在 说
射 导 致 肥 胖 [ 。 G rl 】 h ei n的分 泌 与 饥 饿 度 有 关 , 体 与
食 欲调 节 包 括 长 期 和 短 期 食 欲 调 节 。长 期 食 欲调节 是 对机 体 能 量 储 存 的反 应 , 瘦 素 ( e t ) 如 L pi n
和 胰 岛 素 。 短 期 食 欲 调 节 如 脑 肠 肽 , 指 在 胃 肠 道 是 产 生 的 肽 类 物 质 , 时 也 存 在 于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或 者 同 作 用 于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参 与 能 量 调 节 。 目前 发 现 的 5 O多 种 胃肠 肽 中 有 2 O多 种 是 脑 肠 肽 。参 与 食 欲 调
Gh ei rl n的抵 抗 。
族 如 胰 多 肽 ( P 、 YY( YY) 胰 高 血 糖 素 原 前 P )肽 P 和 体 翻 译 后 产 物 如 胰 高 血 糖 素 样 肽 一 ( P 1 、 泌 1 GL 一 ) 胃 酸 调 节 素 ( M ) 这 些 脑 肠 肽 由 胃肠 道 分 泌 并 传 OX 。
重呈 负 相关 。肥 胖 者 Gh ei 平 下 降 , rl n水 而饮 食 诱 导体 重减 轻 时 , h ei G rl n的水 平升 高 。但 也有 研究发 现 , 胖者 餐后 Gh e n不 降 低 或是 只有 轻 微 降低 , 肥 rl i
肠道菌群的食欲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的食欲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白宇;胡云霞(综述);方南元;于希忠(审校)【摘要】The 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gut microbiome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gradually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ting disorder and the gut microbiome .The gradual in-depth studies show that gut microbiome can intervene in the host′s metabolic state by multiple approaches to regulate appetite and bring new inspi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 -eases.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all important findings in this field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 how gut microbiome effects appetite regu -lation.%肠道菌群的致病与治疗作用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食欲紊乱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干预宿主的代谢状态达到调节食欲的目的,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文中将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做详细回顾,阐述肠道菌群对食欲产生影响的机制。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肠道菌群;食欲调控;胃肠激素;能量代谢【作者】白宇;胡云霞(综述);方南元;于希忠(审校)【作者单位】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不仅对肠道健康有重要影响,还对宿主的系统内环境有着显著的干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摘要】食欲素及其受体分布广泛,功能多样,食欲素系统功能损害可导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反过来作用于该系统,影响其功能,二者联系密切。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食欲素系统与睡眠障碍、脑血管疾病、癫痫、丛集性头痛及一些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揭示食欲素与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性。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3页(P247-249)【关键词】食欲素;睡眠障碍;癫痫;脑血管病;丛集性头痛【作者】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食欲素(orexin,Ox)于1998年发现,学者们陆续证实其参与多种生理过程,作用范围非常广泛。
食欲素是一对兴奋性神经肽激素的合称,包括食欲素A(orexin A,OxA)和食欲素B(orexin B,OxB),是下丘脑分泌的功能神经肽,因其分泌位置在下丘脑摄食中心,与刺激摄食有关,故替代了以前的下丘脑分泌素1(hypocretin 1,HRCT1)和下丘脑分泌素2(hypocretin 2,HRCT2)[1-4]。
泌食欲素神经元的缺失会导致发作性睡病[5],这激发了人们对使用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眠的兴趣,结果证明确实有效[6]。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不断发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同样存在Orexin系统的异常。
本文拟对食欲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OxA与OxB来源于同一个Ox前体,OxA含有33个氨基酸,而OxB为28个氨基酸。
其主要通过激活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Ox-1型受体(orexin receptor type 1,Ox1R)与Ox-2型受体(orexin receptor type 2,Ox2R)发挥相应生理学功能[7]。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类抗失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类抗失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于景娴;池里群
【期刊名称】《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年(卷),期】2024(21)2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临床常用的改善失眠症状的药物主要为镇静催眠药。
作为新一代抗失眠药物,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睡眠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减弱觉
醒信号从而抑制清醒状态而非诱导镇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镇静催眠药物的一
些缺点。
本研究对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3个明星药物suvorexant、lemborexant、daridorexan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于景娴;池里群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3
【相关文献】
1.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用于失眠的研究
2.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3.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眠
4.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5.失眠治疗新
药物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aridorexant最新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代谢食欲调节相关蛋白进展论文
脂肪代谢及食欲调节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摘要】在肥胖的研究过程中,人们研究发现了一些影响摄食及肥胖产生的关键蛋白,其中包括瘦素、增食欲素、脑肠肽、胆囊收缩素等。
这些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机体代谢。
这些蛋白的发现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肥胖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代谢蛋白瘦素增食欲素脑肠肽中图分类号:r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43-03research advances in obesity-related proteinhu cong-yan, sun yusheng jin yan li junhua jin litai cong weitaoschool of pharmacy,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uma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cataract, the affiliated eye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00, china【abstract 】during the study of obesity, some marker proteins including leptin, orexin, obestatin, ghrelin, cholecystokinin etc have been observed. they both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besity and ingestion, which can interact and affect directly on the metabolism of the bod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these proteins will lay researchera bright way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obesity at molecular level.【keywords】metabolize protein leptin orexin brain-gut peptide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食欲素能神经系统网络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理功能
食欲素能神经系统网络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理功能江连祥;戴泽平【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17)4【摘要】食欲素是下丘脑神经元分泌产生的一种神经多肽.起初,认为其是摄食行为的调节因子,但是,现在主要将它看作睡眠-觉醒周期的关键性神经调质.食欲素能神经元虽存在下丘脑外侧区域(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但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可投射到脑广泛区域,与大脑边缘系统、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及腹外侧视前区(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神经元均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能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食欲素能神经活动的调节除受谷氨酸、甘氨酸、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影响外,食欲素能神经元也受到其微环境中代谢物质的影响,包括胃促生长激素、瘦素、血糖水平等.总之,大量研究结果都表明,食欲素能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状态,维持觉醒,适应生存.本文主要描叙了食欲素及其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阐述了食欲素能神经元的传入与传出以及相互作用间的功能,分析了食欲素能神经活动的影响因素.【总页数】4页(P241-244)【作者】江连祥;戴泽平【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相关文献】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食欲素、神经激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张楠;李清华;李文辉;张中馥2.增食欲素及其生理功能 [J], 谭雪梅;陈代文;羊云飞3.原花青素生理功能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扶晓菲; 鄢明辉; 游春苹4.增食欲素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J], 李宗付;邓雪娟5.食欲素神经元-KF-舌下神经核通路参与癫痫伴发OSA的调节 [J], 和祯泉;张燕;马康;黄卓群;韩怀钦;何仲义;孙涛;牛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工程人生长激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人生长激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赵东峰;李汉超;王悦然【摘要】人生长激素(h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人出生后最主要的内分泌激素.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生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其在问世初期主要作为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儿童成长期和成人的各种生长激素缺乏症.而后,由于其安全性和易获得性,尤其是其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已被广泛地用于大面积烧伤、肠外瘘、急性坏死性胰晾炎、重症感染、扩张性心肌病、呼吸功能衰竭、重症乙肝(肝硬化)、肾衰等治疗领域,在减肥、抗衰老、美容等领域也在迅速增长.本文将就rhGH的研制、作用机理、以及临床适应症选择等问题作一探讨.【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0(038)002【总页数】6页(P44-48,51)【关键词】基因重组;生长激素;蛋白质类激素;儿童促生长;成人GHD;重症烧伤;心衰;抗衰老【作者】赵东峰;李汉超;王悦然【作者单位】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13;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13;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13【正文语种】中文人生长激素(hGH)是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含191个氨基酸,主要生理功能是刺激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降解,整体表现为促进组织、器官、骨骼和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人出生后促进生长的最主要激素之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美国FDA批准的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唯一有效药物,对各种生长发育迟缓类疾病均有较确切疗效.目前,人生长激素在临床主要应用于青少年矮小症、外科术后和重症烧伤、心衰、抗衰老等方面.根据北京集琦医药网络公司提供的数据,近几年来,国内人生长激素产品的销售金额及数量都呈现良好上升势态,从近年来各大城市的情况来看,生长激素的前四大市场依次是广州、杭州、重庆及上海.从图1可以看出,这四个城市的生长激素市场持续走高,而广州市场的生长激素使用量一直位列前茅.进入21世纪以来的总体趋势一直是稳中有升,2005年以来的人生长激素市场更是大幅度增长.最初获得的生长激素(GH)制剂主要是取自动物(牛)的垂体,但由于其种属特异性,不久就被证实在人体无活性.1958年,人们将从人尸体垂体中提取到的少量天然人生长激素(ph-GH),即第一代生长激素,作为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儿童垂体性侏儒症,其疗效显著,坚持数年治疗,可获得正常身高,但人的垂体仅0.5 g,治疗一个病例需要约1000个垂体,药源稀缺,难以满足巨大患者群的需要.1985年,有4例患者发生Creutzfeldt-Jackob病,其临床表现为亚急性痴呆伴肌阵挛和感觉运动异常,是一种致命的不治之症,当时认为是应用了带有病原(Prioust)的phGH治疗所致,以后陆续有报道发现[1].因此1985年起, phGH被欧美等的主管当局明令停止使用. 1979年,DNA生物技术使得人类GH的DNA序列密码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成为可能.1985年,用大肠杆菌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即第二代生长激素正式获准在临床使用.因其是通过包涵体技术生产,含192个氨基酸,较之天然hGH的氨基酸序列在N端多一个蛋氨酸,故被称为蛋氨酸生长激素.使用此药后人体内抗hGH的抗体产生率可高达64%[2-3].其后,第三代生长激素上市,它含有191个氨基酸,其序列与hGH完全相同,但包涵体技术生产的rhGH由于复性等环节,造成二级、三级结构与phGH不同,故抗体的产生率仍较高.因此,包涵体技术工艺目前在美国已被淘汰,但目前该技术在有些国家仍有应用.20世纪8O年代末上市的第四代生长激素,是应用原核细胞的分泌型表达技术或哺乳动物细胞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其氨基酸序列、二级,三级结构均与天然hGH相同,生物活性亦相同,故抗体的产生率极低(<1%),是目前临床中最为理想的产品.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应用基因重组DNA技术生产出rhGH,其后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相继研发报批了该国家级二类新药,从而结束了中国rhGH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广泛应用.天然hGH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含19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分子量约22KD,含有两对二硫键,无糖基化.hGH的绝大部分作用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IGF)介导.人体很多组织都能合成分泌IGF,它是一种受hGH调节的单链多肽,包括IGF-Ⅰ、IGF-Ⅱ等,hGH大多数效应是由IGF-Ⅰ介导,血液中的IGF-Ⅰ主要来源于肝.IGF-Ⅰ在血液循环中半衰期短,主要与IGF结合蛋白(IGFBPs)结合的形式存在.迄今为止,共发现6种IGFBPs,它们既是IGF-Ⅰ的载体蛋白,又是IGF-Ⅰ重要的调控因子,其中IGFBP-l是封闭因子, IGFBP-3是激活因子[6].hGH使用过程中,常伴有胰岛素升高现象.在应激时,胰岛素的糖代谢受限,并不影响其促进合成的作用,因此,在蛋白合成上可能有协同作用.Wolf等报道hGH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其促蛋白合成作用较单用效果更好.hGH还可能减轻糖皮质激素的蛋白分解作用,及促进脂肪分解.氧化可能是hGH的直接作用,因为IGF在脂肪细胞表面无受体表达,IGF与胰岛素一样有抗脂解作用.另外,hGH作为胰岛素的营养剂和拮抗剂,能增加肝和肌肉的糖原贮备,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和致糖尿病的作用.rhGH致糖尿病的可能性目前仍是临床一个难题,特别在严重应激时可出现不可控制的高血糖症.2.1.1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是由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生长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是儿童的身材矮小,但智力发育无障碍,亦称青春期前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常因身材矮小而产生自悲心理、极大地影响身心健康.以往治疗此症是应用苯丙酸诺龙,促绒毛膜性腺激素等药物,疗效不理想.rhGH的问世使此症的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根据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儿科医院共计105例患儿的临床病历报道,应用rhGH治疗GHD,均使患儿的身高明显增长.南京市儿童医院的22例患儿经6个月的治疗,其身高年平均增长值从治疗前(1.98±0.63)cm增加到(12.27±3.0)cm(t= 8.02,P<0.01).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的10例患儿在6个月的治疗后,最快的一例6个月长高8.7cm,最慢的一例6个月也长高4.5cm.天津市儿童医院的10例患儿在6个月的治疗期中,平均月增长(1±0.3)cm,最少增长0.67cm/月,最多1.67cm/月.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的一组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表明,在诊断为完全性GHD的16例患儿中,经疗程6个月的治疗,生长速率为(13.99±3.23)cm/年,而诊断为部分性GHD的5例患儿中,生长速率则为(10.94±2.71)cm/年(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生长激素完全缺乏的患儿较之部分缺乏的患儿身高增长显著,提示严重缺乏生长激素的患儿给予rhGH替代治疗的效果更佳.2.1.2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随着对rhGH生理作用的进一步认识,认为rhGH对治疗成人GHD也是有益的.就人的生理而言,体内的hGH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其结果是机体渐趋衰老,成人通常在30岁以后分泌量逐渐减少,60岁以后已很难在周围血中测得.成人GH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物质代谢紊乱:表现为皮肤菲薄、肌肉重量减轻、脂肪及总体重增加、骨质疏松、心肾功能降低、凝血机制异常、免疫功能和性功能低下,神经兴奋性降低及精神抑郁等.这类症状在应用rh-GH治疗后多数能逆转,但停药后又复发.rhGH用于治疗成人GHD的最佳剂量尚未获得共识.Amato等研究了低剂量(70 mg/kg)rhGH在治疗成人GHD中,使骨代谢和骨皮质密度正常化,骨小梁密度增高,且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年龄,性别及病变程度不同,对成人GHD的治疗反应各异,应视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北京协和医院在对一组12例61~81岁的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rhGH治疗结果是:肌肉量增加8.8%,脂肪量减少14.4%,腰椎骨质密度增加16%,皮肤弹性增加,厚度增加7.1%.该组老年人的这些变化相当于使人年轻10~20岁.rhGH现在欧、美、日等国已成为用以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抗衰老的重要药物.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暴露可导致高代谢状态,且失去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屏障,易发生感染,死亡率高.严重烧伤治疗的现代理念是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措施,GH的应用即是重要的进展之一.1990年Herndon的系列研究证实:rhGH能明显地促进创面愈合.他在平均烧伤面积达60%的儿童中使用rhGH后,供皮区的愈合时间缩短了25%.1995年,他进一步研究了rhGH促进供皮区愈合的机制,他选择了10例烧伤面积>40%的病人,6例病人用rhGH,4例作对照结果rhGH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2天,IGF-I升高3倍,表皮形成的新基底层更宽广,层粘蛋白、w型胶原、Ⅶ型胶原及角质蛋白-14,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10].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一组16例烧伤面积>50%的病人资料表明,每天上午8:00由皮下给予0.3IU/kg的小剂量rhGH连续治疗10天后,其结果是rhGH治疗组的病人精神状态和食欲较好,血浆氨基酸谱分析、术后抗生素应用剂量及时间、植皮区和供皮区愈合时间及住院日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烧伤后早期给予rhGH 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加rhGH 治疗了23例严重烧伤病人,并与同期应用TPN治疗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显示:(1)rhGH治疗组的感染率下降,平均住院日(12.9±4.1)天,较之对照组的(16.1±6.1)天,有显著差异(P<0.05):(2)rhGH组在治疗3天和7天均获得较好正氮平衡,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rhGH组治疗后7天,其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回升34.27± 3.26,对照组升至31.92±3.0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 rhGH 组对疲劳的主观感觉普遍较对照组轻,术后下床早,活动量增加.由此可见,rhGH与TPN合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烧伤病人的负氮平衡,提高血浆白蛋白浓度,合理调节脂肪和糖的利用,加速病人的康复.短肠综合征(SBS)是指大段小肠切除后,因残存的肠管功能不全,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 SBS的治疗主要是TPN支持、促进肠功能代偿和小肠移植.TPN不能代替正常的肠道功能,并存在许多短期和长期并发症,且费用昂贵,病人生活质量差.此外,小肠及其系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故小肠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最高,加之移植后小肠功能恢复缓慢,细菌易位,感染发生率高,是迄今所有器官移植中最为困难和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4].rhGH对胃肠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证明,GH能刺激肠粘膜生长,促进小肠内营养物质转运、吸收.近年来,对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Gln)重新评价,认识到Gln对肠粘膜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底物.在此基础上,Wilmore研究小组于1995年首次报道了联合应用特异的生长因子(rhGH)、肠道特异的营养素(Gln)及某些营养成分(可溶性食物纤维),对SBS病人的残存肠管产生营养性和再生性的作用,并促进残存肠管的适应性代偿,增加了肠管的功能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作者选择47例依赖TPN的SBS病人,43例留有部分或全部结肠,残存小肠长度为(50±7)cm;4例无结肠,残存小肠为(102±24)cm.经营养康复治疗28天后,病人完全依赖口服Gln和饮食.随访1年后,40%病人完全脱离TPN,40%减少了TPN用量[11].南京军区总院外科于1997~1998年收治了9例SBS病人行康复治疗.所有病人残存肠管长度平均为(43.9±24.3)cm.入院1周后即给予rhGH 8~12IU,静脉注射Gln 0.6 g/kg/d,口服富含纤维的低脂饮食,疗程28天,监测病人的全身状况和残存肠管吸收功能以评价疗效.并在治疗后继续长期口服Gln 0.3g/kg/d.其结果表明:血浆总蛋白由康复前的(60.786±9.929)g/L上升到(69.229±6.724)g/L,血浆白蛋白由(33.038±10.847)g/L上升到(41.088±6.680)g/L.平均lh木糖吸收率由(0.774±0.284) mmol/L增加到(1.124±0.293)mmol/L(P<0.01);平均每天大便含氮量由(4.536±3.491)g减少到(2.508±1.705)g(P<0.05). 9例病人均恢复口服饮食,停用肠外营养,康复出院.说明经联合应用rhGH、Gln和可溶性食物纤维有利于残存肠管功能、营养吸收以及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善,去除和减少了SBS病人对TPN 的依赖,为SBS提供了新的有希望的治疗选择.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病人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肠外瘘发生后,虽经合理治疗,仍需8~12周始能自行愈合:如不能自愈则需等待3个月以上方能接受确定性手术.生长抑素可减少消化液分泌,缩短肠外瘘愈合时间,但有些病人的肠瘘仍然迟迟不能自愈,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肠液外溢和组织敷合能力下降.近年来发现rhGH和TPN或EN(Emeral Nutrition,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对抗创伤引发的分解代谢,保存甚至增加瘦肉质总体(LBM),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南京军区总院外科在治疗的25例肠外瘘病人中,有9例十二指肠瘘,9例小肠瘘,7例结肠瘘;其中的6例唇状瘘分别是十二指肠瘘1例,小肠瘘3例,结肠瘘2例:此外尚有4例合并胆瘘或胰瘘.通过rhGH、TPN或EN与生长抑素的组合应用,瘘口总平均愈合时间为(22.9±12.9)天,rhGH、TPN或EN与生长抑素的组合应用的总疗程时间为(20.2±16.7)天.这一组合疗法的应用,使25例复杂肠外瘘的患者在3周的疗程中即获得治愈的疗效,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无报道,是一值得推广的新疗法[1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是一种炎症、微循环障碍、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将32例ANP的患者分为3组,即rhGH组11例,rhGH加用生长抑素组10例,对照组11例. rhGH的用量为8IU/d,生长抑素为Stilamin 6 mg/d,疗程1周.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淀粉酶、白蛋白、TNFα、IL-1、IL-6,并进行APACHEⅡ评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CT监测.结果显示: rhGH加用生长抑素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I、IL-6 TNFα的过度释放,与rhGH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rhGH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还能促进患者白蛋白的合成,与rhG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结果也表明,rhGH加用生长抑素组的10例病人并发症最少,住院天数最少,无一例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用rhGH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APACHEⅡ评分亦表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佳.这一研究提示rhGH加用生长抑素为ANP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疗法.GH与肝细胞膜上的生长激素受体结合,产生IGF-Ⅰ,后者具有很强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GH也可直接促进肝细胞的白蛋白合成.根据这一理论,应用rhGH可有效纠正肝硬化所致的机体蛋白合成功能的下降,以及肝脏细胞自身修复功能的减退[8-9]. 北京地坛医院在对30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病人的研究中,给予rhGH 4 IU,每周两次皮下注射,疗程8周.血浆白蛋白在4周时开始上升、与治疗前相比P<0.05,用药8周时继续上升,而停药4周后仍继续上升,说明rhGH对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影响具有后续作用.检测白蛋白电泳也呈相似上升,由0周的50.61%至12周时上升至57.18%(P<0.05).同时也看到,rhGH对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影响强度与肝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按Child积分排列,其疗效是A级优于B级,B级优于c级.外科严重感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目前重症监护(ICU)手段、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已有了很大发展,但近20年来外科严重感染的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近年研究表明:严重感染的危害并非是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的直接作用,而是感染诱发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及诸多的炎性介质释放,造成机体过度反应,继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1991年提出的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概念,不仅重症感染可以发生,而且任何严重的烧伤,创伤或胰腺炎等都可以.可见SIRS可以反映这类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打断这一过度炎性反应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避免SIRS持续过久而最终导致MODS.脓毒症与创伤相比其应激程度更高,代谢紊乱更加明显.在重症感染不能控制的病人,其肌肉分解程度更为严重,白蛋白降低也更明显.有研究认为,感染后内毒素的吸收,刺激肝非实质细胞如肝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产生TNF、IL-1、IL-6等细胞因子,而这些多因子的负面效应又强力地抑制了白蛋白mRNA的表达,可能是产生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rhGH应用于脓毒症、严重创伤、烧伤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rhGH除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修复外,可在多因子水平阻止这一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抑制机体的炎性过度反应.南京军区总院外科的一组研究表明,通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rhGH对白蛋白mRNA表达和白蛋白合成的影响.rhGH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白蛋白基因的表达(143% ±6%,对照组100.4%±2.2%,P<0.01);在内毒素损伤的肝细胞模型中,rhGH显著减轻了内毒素介导的白蛋白mRNA的表达抑制;在体内,rhGH明显促进正常大鼠白蛋白合成(152%±8%、对照组100%±3%,P<0.01);促进腹腔感染大鼠白蛋白合成(20.4±1.7)g/L,对照组(15.5±2.9)g/L,P<0.01);rhGH明显提高腹腔感染病人的白蛋白、前铁蛋白、转铁蛋白的血清浓度.这一研究结果表明:rhGH对腹腔感染引发的低蛋白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Melarvie等研究了重度感染病人中hGH的分泌特性,结果发现24h平均hGH浓度较正常人低,脉冲式分泌特性依然存在,但次数减少,而且白天与夜间hGH平均浓度及峰值相近,存在于正常人的夜间分泌占优势的特征消失.正常人体内hGH的分泌是脉冲式的或称量子释放,一次脉冲分泌可急剧地刺激蛋白合成达数小时.hGH每一次分泌很短暂.并且通常随后即出现一个数小时的不应期.重度感染病人的下丘脑一垂体生长激素轴受抑.GHD病人rhGH替代治疗以晚间给予疗效好,这是模拟正常人夜间分泌占优势的结果,为此在治疗重症感染病人时,医生也倾向干晚间给药. 外科手术对机体是一剖伤治疗过程,如果病人同时并存着高龄、重症和感染等状况,即可导致机体生理情况的明显变化,最常见的是手术创伤后分解代谢过度所诱发的肋间肌、膈肌功能的降低.尽管患者术后仍然保持肺功能,但同时需要呼吸机的支持. Knox对53名术后经会诊需给予全面监护的患者行rhGH治疗,疗程平均为37天结果表明,rhGH有利于手术后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康复.因为rhGH不加重肺气肿类疾病,因此最适合那些换气功能及肺顺应性相对良好的患者,以及高分解代谢伴有蛋白质丢失和呼吸肌虚弱的患者.而伴有恶性不可控性高血糖症及难治性高血钙症的患者不宜使用.河北医科大学四附院外科ICU病房报道了4例高龄(55~ 79岁)的重症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情况下,分别给予rhGH 4 I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疗程4天,4例病人均在给药后l周脱机成功,且手术伤口及吻合口亦愈合良好.说明rhGH 是一高效的促合成代谢因子,可有效地促进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骨骼肌和呼吸肌肌力的恢复.这4例病人有3例是恶性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并未见肿瘤增长的迹象.2.9.1 rhGH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原因不明,死亡率较高,在常规的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的治疗下,平均生存期仅5年.目前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晚期治疗需要给予左心室辅助而最终过渡到心脏移植.hGH是维持心肌生长和心脏作功的生理性调节剂,长期的GH缺乏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北京阜外医院在对一组1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的研究中,分别对1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纠正心衰方案和rhGH 4.5IU隔日肌注;5例对照组的患者则给予常规纠正心衰方案、赋形剂和生理盐水.3个月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由用药前的(58.2± 7.7)mm缩小至用药后的(54.5±9.2)mm(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用药前的(27.7±7.0)%增加至用药后的(39.7±8.5)% (P<0.01).运动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延长(P<0.01),表明rhGH可以提高运动耐量.这一初步临床研究表明,rhGH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2.9.2 rhGH对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可能与其体内rhGH的相对不足有关.GH的缺乏可导致血液中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水平的增高,血管内膜增厚和附壁斑块形成,增加了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对老年患者给予低剂量的GH可有利于治疗血管性疾病.PAI水平的升高是近期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反复发生心肌梗塞的患者,其PAI永平高于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90%以上.应用rhGH对GH缺乏的老年患者进行补充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酶原、PAI、胆固醇、LDL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理论上讲,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地应用小剂量的GH进行补充性治疗,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性,欧美等国的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着大量的临床研究以对这一理论作出验证[7].生长激素对生长和发育有重要作用.生长激素参与性分化和性成熟的过程,与生育和性腺内分泌功能有关,对妊娠和哺乳也有影响.生长激素直接或通过诱导肝脏或局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产生调节这些活动,以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性腺、胎盘和乳腺组织也可以产生生长激素,但以垂体生长激素为主.临床上,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合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可提高妊娠率.同时,生长激素已列为治疗男性不育的药物之一[12].人GH的整合分泌量是与年龄相关的,在青春期上升,青年后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青春后期、21~30岁、31~60及60岁后的24小时血GH平均水平分别为青春期前的130%~ 210%、58%~60%、35%~47%及23%~40%.因之60岁以上的老年人GH分泌量不到青春期峰值的1/6,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相对的GH缺乏,图2表明了rhGH随年龄变化的关系.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rhGH具有逆转衰老的作用.可以使人体各项机能年轻20~30岁.198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的罗德曼博士,在《美国抗衰老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一个令医学界震惊的论文;"人体衰老其实是因为缺少hGH引起的疾病,只要使用hGH来刺激活化脑下垂体,使它恢复分泌释放hGH的功能,人体就会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国际抗衰老权威机构---美国抗衰老科学院,在历经近二十年的研究,实践得出最新抗衰老的成果:继羊胎素,基因抗衰老物资(DNA)之后,人生长素(hGH)被科学证实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从根本上真正逆转衰老的物质.其惊人的抗衰效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保健,风靡欧美发达国家.依据"生命时钟"概念,人的生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老直至死亡, hGH的作用就是可维持人体的青春时间(推迟更年期二十年),及延迟死亡时间.rhGH在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过程中,个别患儿出现亚临康甲状腺功能低下,在立即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rhGH治疗成人GHD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液体潴留.症状性手足水肿、腕管综合征、全身肌痛和关节痛等,高血压、心房颤动、心绞痛和耳鸣等很罕见,有时可观察到轻微的血糖升高,但这些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减低或停药可自行捎失.。
增食欲素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14 9 0年 有学者 研究 发现 , 下丘脑 腹 内侧rMH 损 、) ,
在 一 个 进 食 中枢 。 19 9 8年 Y n i w 研 究 小 组 在 美 国 ags a a
维普资讯
《 嗣斟工业》2 0 年嚣 2 篁笪 2 期 ・0 7 8 3
营
增食欲素及箕生理 功能研 究进展
李宗付 近 几 年 . 下丘 脑 发 现 了可促 进 食 欲 且来 源 于 同~ 在 邓 雪 娟
中分 离 的增食 欲素 A序列 与大 鼠完全一致 。 增食 欲素 B由 2 个 氨基 酸残基 组成 , 对分子质量为 29 7 C 8 相 3 , 一
22 基 因结 构 .
迄 今 为 止 , 鼠 和 人 类 的 oei 体 原 基 因 已 分 大 rx n前
离克 隆成 功 , 并完成 了基 因全 序列 的测定 。 的 oei 人 rx n
子 所 分 隔 。 1 外 显 子 长 1 3b , 括 5- 非 翻 译 第 个 4 p 包 ,端
有 6 它们可激 活 两种密切 相关 且 与 G蛋 白偶 联 的细胞 表 端也被 酰胺化 , 4 %的序列 与增食 欲素 A一致 。采 大 鼠增食 欲素前体 原 的全长 c N (8 p。 D A 5 5b ) 在起始密 ( 增食欲 素前体原 ,rpo oei)起 始 的 3 个 残基具 Pe r— rx n 2
用 R — C 5一 A E及 3_ A E技 术 , 得 了 编 码 T P R、 R C -R C 获
前体 的两种新神 经肽 : 增食欲 素 A和 BoeiA和 B , ( xn r ) 面受体(P R ) 研究 显示 它在增 加摄 食 、 水 , GC s 。 饮 调节 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食欲素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李宗付邓雪娟近几年,在下丘脑发现了可促进食欲且来源于同一前体的两种新神经肽:增食欲素A和B(orexinA和B),它们可激活两种密切相关且与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GPCRs)。
研究显示它在增加摄食、饮水,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生殖、体温、血压和感觉等方面有广泛作用。
本文综述了增食欲素的基因及蛋白质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以及增食欲素受体,探讨了增食欲素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1增食欲素发现的背景1940年有学者研究发现,下丘脑腹内侧(VMH)损伤可使动物出现过量进食的现象,提示VMH可能存在一个进食中枢。
1998年Yangisawa研究小组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与宾夕法尼亚州史克药厂及英国贝克曼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在探索能控制进食新药的实验中在大鼠下丘脑腹外侧发现了两种新的与能量代谢有关,而与瘦素作用相反的神经肽:增食欲素A和B。
增食欲素(orexin)完全是一种现代分子筛选技术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因为所有的已知小调节肽(小肽激素和神经肽)都是通过作用于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GPCRs)起作用的,所以Yangisawa研究小组分析了许多编码G蛋白受体的cDNA序列,在各种组织,包括脑的各个部位提取物中用高分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G)来筛选作用于G蛋白受体的神经肽,在下丘脑腹外侧及邻近区域发现了两种新的神经多肽,并命名为增食欲素A和B(希腊语orexjn意为食欲)。
中文还有食欲素、胖素、阿拉新素等不同译名。
2增食欲素的结构2.1蛋白质结构OrexinA和orexinB都来自同一前体原。
从大鼠中分离出的增食欲素A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562,N-端是焦谷氨酰的残基,C-端被酰胺化,4个Cys残基形成两套链内的二硫键。
从牛脑中分离的增食欲素A序列与大鼠完全一致。
增食欲素B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937,C-端也被酰胺化,有46%的序列与增食欲素A一致。
采用RT-PCR、5'-RACE及3'-RACE技术,获得了编码大鼠增食欲素前体原的全长cDNA(585bp)。
在起始密码与ATG后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30个残基的多肽(增食欲素前体原,Prepro-orexin)起始的32个残基具有信息肽的特征,Ala32-Gln33是信号肽切割位点,Gln33 ̄Gln66与增食欲素A的序列相同;Lys67-Arg68是一对碱性氨基酸,是激素原转化酶的识别位点;Arg69 ̄Met96与增食欲素B的序列一致,随后的Gly-Arg-Arg序列是C-端酰胺化信号。
可见,增食欲素前体原基因首先编码增食欲素前体原,随后切除信号肽产生增食欲素原,后者在激素原转化酶的催化下裂解为2段多肽,其中Gln33 ̄Gly66的N-端及C-端在酶的催化下分别生成焦谷氨酸及甘氨酰胺残基,即为增食欲素A;另一段多肽的Gly97发生酰胺化后,即为增食欲素B。
增食欲素A及增食欲素B的氨基酸与任何已知的多肽无相似之处。
已克隆的增食欲素前体cDNA及人和小鼠增食欲素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人和小鼠增食欲素A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和牛的完全一致,而人增食欲素B序列中有两个氨基酸不同于啮齿类动物。
从总体来说,人和大鼠的orexin前体原有83%完全相同,而小鼠和大鼠则有95%完全一致。
由于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增食欲素前体羧基端(C端),其编码另一活性肽的可能性不大。
2.2基因结构迄今为止,大鼠和人类的orexin前体原基因已分离克隆成功,并完成了基因全序列的测定。
人的orexin前体原基因长1432bp,有2个外显子,被1个内含子所分隔。
第1个外显子长143bp,包括5'-端非翻译区和N-端前7个氨基酸残基信号序列的编码区;第2个外显子长度为473bp,含剩余的开放阅读框架,即编码N-端8 ̄33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和orexin前体原以及3'-端非翻译区。
人的orexin前体原mRNA除了多聚A尾巴外,还含有616个核苷酸。
在转录的起始点上游291处有增强子区域。
转录起始点下游108~110是TGA终止密码子,随后123~125有ATG起李宗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科技研发中心,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邓雪娟,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7-09-27《饲料工业》·2007年第28卷第23期营养研究始密码子。
猪与人的orexin前体原、cDNA有8.5%的同源性。
3增食欲素受体的特征Sakurai等是用表达HFGAN72受体的细胞筛选其激动剂时发现了增食欲素,故HFGAN72受体即是增食欲素受体,后又证实为orexinA(Ox1R)。
在各种类别的G蛋白偶联受体中,Ox1R的结构与某些神经肽受体最为相似。
成功地转染人Ox1RcDNA的CHO细胞具有结合125I-增食欲素A的能力,放射配体结合可被非标记增食欲素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但不被非相关肽(MPY内皮素-T等)抑制。
增食欲素A同样能使成功表达Ox1R的CHO细胞内的Ca2+浓度增加。
以上结果均说明Ox1R是增食欲素A的特异性受体。
同样,增食欲素B也是Ox1R的激动剂,但增食欲素B与Ox1R的亲合力明显低于增食欲素A,表明可能存在与增食欲素B的亲合力结合的另一种增食欲素受体。
随后,Sakuri等克隆了人、大鼠Ox2RcDNA。
人的Ox1R和Ox2R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的相比分别有94%和95%相同。
提示这两种受体的基因在种系发育中是非常保守的。
放射配体结合发现,成功转染人Ox2RcDNA的CHO细胞与增食欲素B具有高亲合力,但同时Ox2R与增食欲素A的亲合力也很高,故可认为Ox1R是增食欲素A的选择性受体,而Ox2R则是一种对增食欲素A及B非选择性的受体。
放射杂交作图发现,人Ox1R基因位于染色体1p33,而Ox2R基因位于染色体6cen(p11-q11)。
4增食欲素及其受体的组织分布用NorthernEP印迹分析人脑的不同区域(不包括下丘脑)的结果表明,增食欲素前体的mRNA仅见于丘脑下核,而在人的心、脑、胎盘、肺脏、肝脏、骨骼肌、肾脏、胰脏未检测到增食欲素前体mRNA。
用Northern印迹分析成年大鼠的组织发现,0.7kb的增食欲素前体的mRNA除在睾丸有少量的表达外,几乎仅在脑中表达,而Ox1R、Ox2R的mRNA也仅在脑组织中被发现,这些观察结果与认为增食欲素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作用的调节肽的想法一致。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脑发现含orexin的神经元,在下丘脑及下丘脑腹部两侧呈对称的不连贯分布。
在下丘脑中,阳性神经元见于侧部和后部区域及穹隆周围核中。
在下丘脑的腹侧,也有阳性神经元分布。
阳性神经元的形状各异,从瘦小的纺锤形到大的多极状。
一些与进食有关的部位如室旁核、腹内侧核、弓状核均未见阳性神经元。
Mondal等用放免法分析肥胖大鼠发现orexin广泛分布于间脑和脑干的核中,包括室旁核和弓状核等,在这些核中orexin分子主要是内源性的。
这表明orexin是一种神经调质或神经递质或两者皆是,它在多种神经网络内调节自分泌和神经内分泌。
用放免法分析orexinA和orexinB发现,orexin大量分布在下丘脑、延髓-脑桥和中脑,大脑皮层也含orexin,而内脏器官和脂肪组织没有。
Ox1R和Ox2R仅存在于脑组织中,且它们在脑中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
在下丘脑腹内侧核Ox1RmRNA含量最高,而室旁核则以Ox2R为主。
在海马结构、中缝背核和蓝斑区Ox1RmRNA含量较高,Ox2RmRNA主要在大脑皮层、底丘脑和丘脑室旁核、视前核表达。
Ox1RmRNA出现在下丘脑表明它有调节摄食的作用,但其在中枢广泛分布提示orexin可能还有其它功能,现已发现增食欲素能调节摄食、能量平衡、饮水、生殖、睡眠、血压和体温等。
但也有不同结论,研究发现,增食欲素原(即增食欲素的前体)mRNA在睾丸中表达,但不在卵巢中表达,Ox1RmRNA也在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肾、睾丸、卵巢、空肠、棕色脂肪组织(BAT)等处少量表达,Ox2RmRNA也在肾上腺、肺、垂体等处表达,同时发现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5增食欲素的功能5.1增食欲素与瘦素(leptin)的关系瘦素和增食欲素都是新近发现的主要作用于下丘脑,且对体重调节作用截然相反的多肽。
瘦素可降低体重,增食欲素可能提高体重造成肥胖,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Kok等最新的配对研究结果表明,发作性睡眠症患者其增食欲素缺乏,平均24h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且其昼夜分泌节律消失。
同时Switonska等报道了给大鼠皮下注射增食欲素A,60min后显著提高了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与此相对应,Beck等发现连续7d给大鼠腹腔注射瘦素后,下丘脑增食欲素A含量显著降低;Komaki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禁食引起二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这些至少说明瘦素和增食欲素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其关系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Horvath等对大鼠和猴脑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瘦素受体(Lep-R)出现在绝大多数富含增食欲素的神经元中,增食欲素和既含NPY又含Lep-R的神经元有直接的突触联系,增食欲素能增加NPY的释放,导致摄食增加;而瘦素作为脂肪组织库的一种信号,发挥与增食欲素相反的作用,导致NPY释放的减少及其中介作用效果的减弱。
这提示瘦素和增食欲素可能都是通过NPY这一中介物质起作用的。
5.2增食欲素与进食行为的关系下丘脑侧部损伤可抑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这表明,该区域是调节进食和能量平衡的关键部位。
刺激下丘脑富含增食欲素的神经元所出现的反应预示着增食欲素可能参与了进食的调节。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给雄性大鼠侧脑室快速灌注增食欲素,结果发现1次注射增食欲素A在1h内产生与剂量依赖的刺激进食的效应。
3nmol增食欲素A可使进食增加6倍,30nmol增食欲素A可使进食增加10倍,这种效应可持续4h之久。
给雄性大鼠侧脑室灌注3nmol或30nmol的增食欲素B可分别使进食量增加5倍和12倍。
但增食欲素B的增食效应仅能持续2h,短于增食欲素A,可能是因为增食欲素B是一线性多肽,有一个自由的氨基端,而增食欲素A有翻译修正,形成双硫键。
增食欲素A与B增食效应持续时间的不同,可能意味着两者在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但无论是增食欲素A或B,其增食效应都低于NPY,给大鼠灌注3nmol的NPY,2h和4h后可分别使食量增加24倍和12倍。
增食欲素A与B相近的增食效应,提示非选择性受体Ox2R与增食欲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有较密切的关系。
Sakurai等将成年雄性大鼠禁食48h后,用Northern印迹分析丘脑及下丘脑增食欲素前体及NPYmRNA的含量,结果增食欲素前体mRNA比正常进食的对照组增加2.4倍,NPYmRNA的水平也上调,但增加幅度低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