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燃烧的概念。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学校火灾逃生演练,学习一定的安全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着火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实验探究”“理论联系实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板书:燃烧的定义。行概括。
燃烧条件过渡:是所有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燃
烧吗?不是;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一定的条
件。
问:物质要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
思考:
1.本实验共有几个对照组?水的
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能
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呢?怎样才
能使红磷也燃烧呢?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为什么
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呢?
补充: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
是240℃。
明确讨论结果。
问:能否根据刚才的讨论总结得出燃烧的
学生认真比较实验现
象,思考教师提出的
疑问。
讨论后回答;
1.2个对照组,铜片
上的白磷和水中白
磷;铜片上白磷和铜
片上红磷。
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和提供热量。
2.因为白磷的着火点
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
火点,没有达到红磷
的着火点;提高温度
可以让红磷也燃烧。
3.水中的白磷没有与
氧气接触。
根据刚刚的讨论,归
纳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通过观看
视频中演示
实验,培养
学生准确描
述实验现象
的能力。
通过表中
实验条件的
比较,培养
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并且从中得
出燃烧必须
同时具备三
个条件,缺
一不可。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
2.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4.消防安全知识
《燃烧与灭火》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现象,知道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而
在生活中也常常接触燃烧,有一定的常识;但是对“燃烧”、“可燃物”、“着火点”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燃而不知其所以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
同时,对照实验、实验探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本节课应引导学生总结对照实验的一般思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探究。
《燃烧与灭火》效果分析
从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来看: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独立解决学案中创设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多数学生学习性却浓厚,学习情绪高涨,能积极认真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探究实验中,能积极动手操作,认真总结;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学学习不在状态,回答问题不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燃烧与灭火的一般方法和思路;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了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课堂巩固提升可以看出:90%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已掌握,思路比较清晰,小测正确率较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较
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之前学习的内容铺垫: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之为氧化反应。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及方法、控制变量思想、火灾安全知识、化学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方法,最后介绍了火灾安全知识。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本节课也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并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燃烧与灭火》评测练习
课堂小测:
利用所学知识,思考若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怎么办?并说明依据。
1.炒菜的油锅中油不慎着火
2.堆放的杂务的纸箱着火
3.森林着火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燃烧
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构建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