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一、信用风险
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
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
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
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操作风险
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
②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
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
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
稽核审计职能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控制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操作风险的作用。
③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轻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④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
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之举报机制不健全,制止。
⑤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⑥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从银行内部来看,峻,针对银行的抢劫、盗窃等犯罪时有发生。
诈骗、也带来了大量富余人员消化伴随机构撤并,国有银行正在进行股改,问题,并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
①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应对措施: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立董事,“内部人”抑制划分和权力制衡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道德风险”的发生。
二是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控制、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三是改革考核考评办法。
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要合理确定任务防止重规模轻效益。
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
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
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实行统一法人一是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二是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管理和法人授权;督制约关系的制度;三是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五是对于四是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
检查;控制要求;产品、组织结构、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六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七是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要
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首先,③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形成各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要真正落实问责制。
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
其次,责,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
今后银行发生大案,既要有人及时问责,又要深入追查事件责任人。
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
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一是不断摸索,④切实改进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但是随量方法。
虽然对操作风险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方法,准确计量操作风险并计提准备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在数据大集中的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进程中,要加强业务系统操作平台建设,全面查找设计上的漏洞,完要借鉴国际先三是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善系统软件。
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类别操作风险的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识别和评估所有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针对多发的管理人员及其性质。
四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
形成案件和资金风险的问题,带头实施违规,强迫命令下属违规操作,鼓励检举违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员工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一线员工,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高发势头。
充分发动和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⑤加强人员管理。
要深依靠广大员工抓好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多层次将矛盾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多方面、三是加强风险意识教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单位内部和萌芽状态。
规章制度教育,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角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育。
深入了解提高全行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四是要及时、重要岗位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掌握思想和行为变化动态,对行为失要严肃处理。
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的,四、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定义:1.
则和法律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 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
根本在于引发商业银行法律风险产生的因素是多元的,2.形成原因:法律、金融与风险之间
的互动关系,具体源于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监管机构的不当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法律执行等因素。
企业家必须要认识到,法律风3.应对措施:一是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事前是可防可控的;二是要与加快建立现代必须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制度、三是必须加快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与国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尽管目前全国企业法美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外特别是欧、万人,但大多数企业法律顾问专业人才相对短10律顾问队伍已超过四是必须突出合同有的企业甚至连一名专职的法律顾问都没有;缺,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授权管理。
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
五、国家风险
)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RiskCountry 国家风险(定义:1.国家风险是国家主权行为所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作为交易引起的或与国家社会变动有关。
在主权风险的范围内,的一方,通过其违约行为(例如停付外债本金或利息)直接构成风险,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变动(例如调整汇率和税率等)间接构成风险,在转移风险范围内,国家不一定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但国家的政策、
法规却影响着该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的交易行为。
六、声誉风险
1.定义: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业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
2.形成原因:①民事诉讼案件。
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履行自身应尽义务,导致客户遭受损失,从而引发民事诉讼。
银行一旦涉及民事诉讼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将明显损害其声誉。
引发民事诉讼的情形主要有存款被冒领、信用卡资金被盗;拓展业务时进行虚假宣传导致无法兑现承诺;涉嫌不公平交易引起的诉讼;单方面宣布对某种服务进行收费引起的诉讼等。
②公众投诉。
如在零售柜台业务中,由于与客户之间发生误解或争执而导致的投诉事件;客户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不满意而通过媒体曝光等。
公众投诉事件如不能通过银行投诉渠道及时加以解决,将给银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商业银行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将使社会公众对银行③金融犯罪案件。
.的业务管理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损害银行声誉。
被银④监管机构行
政处罚。
商业银行因违反金融行业管理法律法规,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予以行政处罚,以及违反财经管理法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等事件,都易引发公众负面评被审计、税务、价,使得银行声
誉大打折扣。
影由于权威评级机构在市场中占有特殊地位,⑤权威机
构评级降低。
将可能引发市场投资者和公众一旦其调低对银行的评级,响力较大,的负面猜测,从而引发银行声誉风险。
⑥市场传言。
市
场传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时会产生致命的影市场上任何不利
甚至荒唐的传言都响。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阶段,有可能导致银
行“挤兑”。
无论对利益持有者做出何种承诺,商①确保实现承诺。
3.应对措施:则必须做业银行都必须努力实现。
如果经过努力确实无法实现的,
出诚恳、明确的解释。
产生某商业银行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②确
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
正确处理投诉和批评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深入发通过接受利益持有者的投诉和批评,产品及服务质量和效率。
掘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收获。
商业银行应当将接受投诉和批评看③从多种渠道积累早期预警经验。
,及时监测和分析投诉的起因、作是与客户、公众沟通的“黄
金机会”以便为业务运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风险预相关性等特征要素,规律、警信息。
.
④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产品研发、未来发展计划向客户、公众告知,并广泛征求意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早预知和防范新产品、服务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
要有效识别各岗位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⑤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确保高度重视对员工守则和利益冲突政策的培训,正确的应对措施,声誉风
险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从微观处减少声誉风险因素。
有利于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⑥建立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增进和投资
维持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创造有利的资金使用环境,吸引高质量客户,者的关系,强化自身的可信度和利益持有者的信心,增强自身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减少诉讼威胁和监管要求。
由于银行的各项业务均存在不同程度⑦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的道德风险,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层次员工才有可能实施不违背银行利益的业务操作行为。
同时,制定制度或规则,奖赏和鼓励那些提高银行声誉的员工,阻止和惩罚那些损害银行声誉的行为。
⑧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
媒体是商业银行和利益相关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因此,商业银行应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商业银行的价值理念。
发言人制度、媒体访谈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在利益持有者以及公众心目中建立积极、良好声誉的重要媒介。
七、战略风险.
但基本上定义:对战略风险概念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1.风险的基本定义是损失的不确都没有脱离战略风险字面的基本涵义。
战略风险是影战略风险就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
定性,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企业文化、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素。
战略风险因素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运营风险就转变形成原因:企业当出现严重的产品或流程失误时,2.知识产权或为战略风险;如果是对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价值、产品者是资产的自然条件发
生退化,资产损伤就变成一种战略风险;竞争风险就会变成或服务与众不同的能力受损伤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当整个企业失去重战略风险。
商誉风险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结果,要关系方的信心而使价值减
少时,就产生了商誉风险。
①风险辨识与评估(严重性、可能性、时间性,不同时应对措施:3. 。
间的可能性)。
②风险测绘(制作战略风险图)③风险定量(采取通用的量度标准,如经济资本风险、市场价值风险)。
④风险机会辨识(公司是否能够将风险转变为机会)。
⑤风险降低行动方案规划(由风险管理团队负责)。
⑥资本调整决策(从资本配置与资本结构两个方面着手)。
八、流动性风险
应对措施:①相机抉择原则。
商业银行在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1.
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在保证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要努力提高盈利性。
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经营重点权衡轻重,相机抉择。
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既可以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以满足流动性需求(通常可通过发行债券、大面额存单及向金融市
场拆借资金来补充流动性),也可以收缩资产规模,通过出售资产或
以资产转换的方式宋满足流动性需求。
通过主动负债筹集资金有利于银行业务扩张,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但另一方面,主动负债筹集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易受利率、市场及公众心理等诸
多因素影响,有时反而会造成银行筹资成本增加或者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而通过收缩资产、资产转换等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银行的资金调整、转换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在遭遇不确定的资产需求时,可通过内部资金调整来满足流动性,因此安全可靠且风险较小;但银行将为之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必须要准备大量的准备资金,这必然将以其他利息较高的资产规模收缩为代价。
总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筹措资金的成本必须小于运用其所获得的收益,只有做到这一点,管理策略才是可行的。
一般而言,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借款信誉,易于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而广大中小银行由于其规模、资金实力、信用等方面与大银行存在差距,因而多采取收缩资产、资产转换宋获得资金。
②.最低成本原则。
无论是主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还是通过自身资产转换来满足需求,都要牢记一点,那就是保证成本最低。
成本最小化.是最优方案选择的基础之一。
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在对未来流动性需求及市场资金供求趋势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多种筹资方案以
供选择。
当然,成本最低化只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