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通用3篇)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通用3篇)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通用3篇)《生活中的透镜》篇1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2.教材简析:在先生初步看法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先生经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普遍用途,培育先生学习兴味,为课上进一步深化的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任务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育先生学致运用的迷信看法。

并且在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中,布置小组协作制造,既使小组间构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先生在勾搭协作的气氛中感遭到协作的乐趣,培育和开展了先生的探求肉体和协作才干。

3.教材所处位置和作用:本章主要引见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局部,也是先生掌握光学元件运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布置十分契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布置在第2节,是在先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理性的看法。

这样布置顺序使先生能详细、生动地看法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运用,能惹起先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展开探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先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技艺(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程与方法(1)阅历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复杂描画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模拟照相机的制造和运用,取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迷信的求知欲,乐于探求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树立将迷信技术运用于实践的看法。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阅历制造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运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复杂描画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也能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对于如何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思维不够严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成像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制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使用不同颜色和图形,突出关键信息,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特别是焦距和焦点概念。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焦距和焦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透镜实验,如制作简易放大镜、观察透镜成像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透镜在不同设备中的应用,探讨透镜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前,详细讲解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检查他们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体验。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5.2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5.2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1.教材的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让学生认识了透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生活中的透镜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分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实像和虚像四部分来进行,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为后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因刚接触物理不久,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都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

了解凸透镜成虚实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炼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难点:受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虚像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内容。

【教法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的境界,我将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到一起,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本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透镜内容,然后,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凸透镜的图片,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讲授新课)1.照相机学生分组观察手中的照相机,让学生简单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小组之间交流自己使用照相机的心得。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民权县尹店二中贾虹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情感价值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生活中的物理规律4、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能区分实像和虚像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三、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四、教具照相机模型、投影仪、幻灯片、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白屏五、教学设计1、引入:展示一张风景照片,提出问题:如何把如此美丽的景色记录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学生回答:用照相机)继而提问:为什么照相机可以实现这一功能?通过什么实现?(照相机中的镜头是凸透镜,可以把景物照在胶卷上。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一等奖说课稿一、引入用摄像机将现场的学生的活动画面投入到大屏幕上。

师:什么仪器将大家搬上了屏幕?生:摄像机教师指出摄像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透镜,生活中有很多透镜,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的透镜的例子。

引出课题二、建构本课知识框架通过学生的回答的生活中的透镜,加上教师补充的用图片呈现生活中的透镜的例子,范围涉及到尽量多的方面,生活、军事、科技、自然等。

师:这些透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像,我们根据成像的不同特点选择三典型的代表学习。

我们将共同探究他们成像的特点,分析成像的原理。

(简单介绍加上板书,勾勒出本课的学习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填补,完善板书)板书呈现: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新知识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从内容上看三者是并列关系,内容上都包括成像的特点和成像的原理,按照教材呈现的顺序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照相机是学生做熟悉的,教学素材的丰富,学生的学习从照相机进入比较容易。

通过照相机的学习,打开学习思路,形成实验、观察、描述、质疑的方法,那么后面的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学习就顺利了。

(一)照相机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可能仅仅局限于像的特点,因此在照相机的教学中,需要迁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框架。

既要探究出像和物的关系,又要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需要教师在此处有学法的指导。

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布置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自然而的形成学习思路方法。

为后续两个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活动如下:活动内容:利用照相机模型观察景物将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直到磨砂玻璃上出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比较像和物有什么不同?此时像距和物距有什么关系?(有明确的操作指示和观察的内容,学生能写出来,回答语言不会偏离太多)将凸透镜从对着远景改到对着近景(窗台上花盆,明天弄两盆摆上),纸筒不动,观察磨砂玻璃有什么现象?如果想在磨砂玻璃上看到近景清晰的像向哪个方向调节纸筒?多做几次实验,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有什么特点?(像和物比较,相距和物距比较,学生能否从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出去出来?不知道的话需要提示迁移平面镜)设计说明:1、2是有指向的实验操作培养有目的的观察,且1和2是有梯度的。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一、课程背景《生活中的透镜》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学生初次接触光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透镜种类、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内容既涵盖了光学的基础知识,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能够分析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应用透镜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实验验证;3.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4.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透镜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基本结构和特点。

重点强调透镜的两个焦点和焦点与透镜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实验,通过放置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线下的实际成像,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并验证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步骤四:讲解焦距的计算公式(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步骤五:应用拓展(15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步骤六:归纳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透镜的基本知识点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提供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呈现透镜成像的规律;•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课《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课《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课《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说教材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透镜及其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3 .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 ,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法上,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相关图片,了解圣火采集的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体育盛事采集圣火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我国第七届残奥会用凸透镜采集圣火的画面,引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探究一:照相机成像1.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生活中的透镜》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学生在第一节《透镜》中认识了透镜对光的作用后安排的一节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为第三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此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实像与虚像。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说教法本节课引入新课采用了情景激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授内容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和比较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

以制作模型照相机活动开始新课,并以模型照相机串接整节内容,制作模型照相机,使用模型照相机和观察模型照相机成像情况,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2.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
(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机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并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画面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拿起自制的照相机.对着大屏幕(教师播放画面).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2)实像和虚像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方面考虑:a、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b、能否用光屏承接;c、能否用眼看到;d、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2、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我国第七届残奥会用凸透镜采集圣火的画面.引入凸透镜。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实例.教师评价后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照相机成像
1、用多媒体再现圣火采集等照片.教师启发说明:如果没有凸透镜就没有照相机.包括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如果没有相机我们就无法留住这些精彩的画面!关于照相机.你想了解什么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予鼓励。)
(2)学生描述该像的特点。
(3)要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些.该怎样调节放大镜的位置?
3、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大镜成像的
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反和像的虚实)。
探究三:实像与虚像
1、多媒体显示凸透镜规律情景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组织学生探究: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篇一: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说课设计盛山初中王林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对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成像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第二节用可惜探究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铺垫。

本节主要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和成像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物理只是产生的过程,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了解透镜的应用和成像情况。

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是协商获得图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实像、虚像的有关知识。

二、说学生状况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思想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因此,任课教师需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的趣味性,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与实际的意识。

四、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本节内容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实物观察,进行探究,形成凸透镜能成不同像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渗透一些小实验,进一步拓展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基本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内容,确定采用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结论等过程,能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五章_第2节_生活中的透镜_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五章_第2节_生活中的透镜_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王进仙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的了解,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定义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实像和虚像2、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问答法、实验法教具准备:照相机、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本节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让学生起来说说主要讲了哪几部分。

新课学习由于在讲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时,涉及到实像和虚像的知识点,所以我将此部分内容放在第一部分。

一、实像和虚像在讲解实像和虚像是时,通过让学生先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再配合例举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课本P96图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学生对实像和虚像有一定只是基础后,进入第二部分照相机的学习二、照相机首先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照相机的小知识,介绍照相机的款式和结构、原理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照相机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等,自己总结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再对学生进行个提问。

接着看图思考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观看自制模型相机视,接着做巩固练习和总结。

接着进入第三部分投影仪的学习首先也是观看投影仪外形图和结构、原理图,对成像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再进一步进行巩固练习和总结接着进入第四部分放大镜的学习: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并归纳总结,最后再加以巩固练习。

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2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二、实验器材
自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模拟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自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模拟装置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一)教材编排
教材中这一节内容涉及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图2)观察周围景物,总结归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第二个则是由教师演示投影仪成像(图3),学生只需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第三个是让学生将放大镜放在眼睛与物体之间,观察此时所成的像(图4)。

图2 自制照相机模型图3 演示投影仪图4 放大镜成像
(二)原实验的不足
问题1: 自制照相机模型虽然材料易得、制作简单,但成像效果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出像的性质。

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到清晰、稳定的实验现象,并能迅速判断出像的特点,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问题2: 在教师演示投影仪成像时,学生只能观察现象,无法参与仪器的使用,缺乏主动探究的过程。

如果能让学生亲身参与每一次探究,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也更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问题3: 教材中虽然每种仪器都进行了实验,但实验间相互独立,缺乏关联,学生很难联想到这其实是凸透镜连续的成像过程。

怎样才能将三个实验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验创新点
1、实验活动系统化
如何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关联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实验活动建立知识体系,是本节课最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设计了能同时模拟照相机(图5)、投影仪(图6、7)和放大镜(图8)的实验装置。

学生只需将灯盘放入器材的不同卡槽中,就能使用同一器材完整的模拟三个仪器的成像过程,同时观察到不同性质的像。

图5 模拟照相机
使用该器材模拟照相机时,需要先将方盒底部的滑槽抽出,将灯牌固定在滑槽上,可以在光屏中央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

进一步调节方盒前端的镜头,直到光屏上的像变得最清晰。

改变灯牌到镜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像的大小变化,此时调节镜头使像变得清晰,又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照相相机拍摄近景、远景时的调焦过程。

图6 模拟投影仪
模拟投影仪成像时,需将灯牌打开放入方盒内部距镜头稍远的卡槽中,盖上盒盖,将镜头正对附近的墙壁或天花板,可在墙壁上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进一步调节镜头,可使像变得更清晰。

图7 投影仪成“正立”的像
模拟投影仪成像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何生活中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此时学生通过倒插灯牌观察像的性质,既能够理解生活中投影仪的工作原理,还能发现“倒立”的含义不仅是“上下颠倒”,还有“左右相反”。

图8 模拟放大镜
将灯牌打开放入方盒内最靠近镜头的卡槽中,器材就能模拟放大镜成像。

此时学生会发现无论墙壁还是方盒尾部的光屏上都不再成像,而透过镜头则能够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放大的像。

2、实验仪器生活化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灯牌到镜头的距离模拟照相机拍摄近景、远景时的调焦过程,也可以通过改变镜头到墙壁的距离模拟教室里投影仪的调节过程。

学生在经历这些高度相似的动态操作过程时,很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3、实验现象直观化
为了保证学生在实验中能观察到清晰、稳定、直观的实验现象,我在器材中还增加了很多巧妙的设计。

首先,方盒下方的滑槽能够保证灯牌无论怎样前后移动,始终位于镜头的正前方,从而使像总能成在光屏中央,清晰稳定、利于观察;其次,灯牌上的数字和图案在每次成像后都能直观反映出像的大小和倒正,便于其区分每种仪器所成像的不同(图9)。

图9 仪器在不同情形下的成像情况
4、实验操作简便化
本次实验所使用仪器功能全面,但设计简洁、结构清晰,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看出仪器各部分的作用,并快速掌握操作方法。

仪器中滑槽、灯牌卡槽的设计也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更为便捷。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凸透镜的不同成像特点,并由此引发联想,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有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不同应用。

五、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种应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凸透镜不同成像特点并与三种应用准确关联(重点);
4、能通过系统的实验活动理解并初步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过程,我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新课导入
在引入环节,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凸透镜的各种应用,包括显微镜、望远镜、老花镜、照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意识到凸透镜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从生活总进物理。

然后我会现场使用手机为学生拍照,并将拍好的照片利用手机应用实时共享在教室里的大屏幕上。

此时学生会被手机和大屏幕上的照片吸引,迅速集中注意力,而在他们专注于观察二者所成的像时,我会请学生思考这两种设备所成的像有何不同以及导致像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实验活动
本节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导入环节,学生会意识到凸透镜可以成不同大小的像,此时就能向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能够成哪些不同性质的像呢?让学生明确接下来实验探究的目的。

实验一:探究凸透镜的三种不同成像特点。

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仪器结构,讨论仪器的使用方法。

由于实验仪器结构清晰,操作简单,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后,都能够快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报告上的问题和提示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实验报告(附录1)上“放大”、“缩小”、“正立”这些提示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时更有目的性,提高实验效率;器材放置方式的选择则是让学生在每次成像后观察物体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从而发现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应用的选择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像的特点逆向联想生活中的透镜,相比直接观察这三种仪器的成像特点更能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实验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分工合作(图10),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尤其是在墙壁上成像(图11)时,各小组之间会相互比较,努力调节器材位置使本组的像变得更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教学氛围在此时也达到高潮。

图10 学生分工合作图11 学生相互比较像的大小实验二:此部分为能力提升环节。

要求学生在模拟照相机成像时改变灯牌到镜头的距离,调节镜头,观察像和像距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铺垫,经历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成果展示
实验完成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成果(图12),包括实验器材、步骤、结果、结论以及实验分析。

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附录2)来看,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到凸透镜的不同成像特点并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进行关联,找出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为物距。

当堂展示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表述也能再现学生的思维,体现物理方法的运用。

图12 实验成果展示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1、教学评价
从仪器改进与创新上看,本节课所使用的仪器材料易得,操作简单,能够同时模拟三种不
同仪器的成像过程,且所有现象均清晰直观,做到了生活化、简便化、直观化、系统化。

从教学设计来看,本节课兼顾了逻辑性、理论性和实验性。

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了完整的自主探究实验,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仅如此,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还需针对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最后,从知识迁移的角度来说,本节课使学生更容易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理解为凸透镜成像的不同应用,而非三个孤立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与第3节内容进行整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反思与展望
单就本节课的教学而言,该实验器材已能够满足各项教学目标。

但从全章内容来看,器材还可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学生后续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需求,提高实用价值。

如可在抽拉滑槽上增加刻度,标记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也能使用;还可为器材配置不同焦距的镜头,学生可以体验照相机在使用长焦、短焦镜头时的成像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