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1. 西周的建立和衰亡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和衰亡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771年。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开化,而它的衰亡则揭开了封建制度的神秘面纱,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封建制度的分化和世界兴亡变化时期。

在此期间,各个封建国家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分国时代",而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独胡然时代"。

3.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它的建立和统一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蔽厅化,而它的统一则揭开了封建时代的神秘之幕,照耀了历史的阳光。

4. 汉朝的兴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朝代,它的兴衰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开化,而它的衰亡则揭开了封建制度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中世纪的进程。

第二章世界各国的政治1. 希腊的政治希腊是一个政治发达的国家,它在古代世界政治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城邦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希腊的政治体制为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2. 罗马的政治罗马是一个政治发达的国家,它在古代世界政治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罗马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共和政治制度和帝国政治制度。

罗马的政治体制为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印度的政治印度是一个政治发达的国家,它在古代世界政治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印度政治体制的特点是王国政治制度和封建政治制度。

印度的政治体制为东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章世界的经济1. 中国的经济中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它在世界经济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2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知识点:1.人类起源:介绍人类在史前时期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中国史前时期的遗址:讲解中国史前时期的主要遗址,例如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分析这些遗址对于认识史前中国的重要性。

3.包括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在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展中的农桑经济和手工业。

4.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陶器、石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石器时代的特点:阐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比较不同地区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发展情况。

6.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

7.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分析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探讨史前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8.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遗址、文化史实物和文化风俗等,探讨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史前时期的意义和影响。

9.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介绍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包括史前时期的艺术作品、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等,分析史前时期艺术和宗教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0.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包括史前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探讨史前时期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个历史单元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

通过学习史前时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了解古代中国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的文明和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的进化和封建制度的产生1.社会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指君主专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并维持的社会制度。

3.封建制度的特点:地主阶级的统治、农奴制度、封建家族制度、以土地、官职和军队为基础的封建等级结构。

二、夏朝的建立和社会结构1.夏朝的建立:夏禹组织各部落共同抵抗水患,击败鬼方,建立夏朝。

2.夏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君、贵族、庶民和奴隶四个等级。

君权至上,贵族享有特权,庶民和奴隶被剥夺自由。

三、商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1.商朝的兴起:盘庚迁都,建立商朝。

2.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国君、上卿、下卿、士、庶民五个等级。

四、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1.西周的建立:周文王推翻暴君殷商纣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2.周朝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以世袭制统治,设立诸侯国;封建制度中的"天子-诸侯-卿-士-庶民"五级等级制度。

五、封建制度的优点和问题1.封建制度的优点: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了各阶级的利益。

2.封建制度的问题: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农民处于生活困境;各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破坏了社会稳定。

六、奴隶制度与农奴制度1.奴隶制度:奴隶是贵族或者国家的财产,无自由权利,用于生产和劳动。

2.农奴制度:农奴是乡村土地的所有者,受地主剥削压迫,劳动条件较为恶劣。

七、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农业经济: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2.手工业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冶铁、制陶、制衣等手工业逐渐发展。

八、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1.农业劳动:农民以种植和耕作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2.手工业劳动:手工业工人以手工制作和加工为主要劳动方式,通过商品生产获取收入。

以上是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详细了解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按照教材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古人类到农耕时代本章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社会的出现等。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火等。

3. 农业的起源:介绍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社会的出现:介绍农业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农业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流行病本章主要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抗击疫病的努力,以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包括鼠疫、麻疹、天花等。

2. 抗击疫病的努力:介绍古代东方地区人们对疫病的抗击努力,包括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

3. 疫病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疫病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摇篮-河流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亚洲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 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城市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制陶业等。

2. 长江流域文明:介绍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鱼米之乡、良渚古城等。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兴起等。

第四章走向帝国的古埃及本章主要介绍古埃及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内容包括法老的统治、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1. 法老的统治:介绍古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组织,包括统一王朝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等。

2. 建造金字塔的工程:介绍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包括金字塔的结构和建造过程。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是一个新的科目,你理解那些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完整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1—3课)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五大水系。

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礼兵刑户工,属于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开创,唐完善,清末废除。

作用:实行后,用人权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威胁中央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③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历史上称她统治时期为“武周政治”。

(2)统治措施:1残酷诛杀反对她的人2继承唐初的制度3推行科举制4任用贤人(3)、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思维导图易错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思维导图易错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思维导图易错点汇总一、易错点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实行世袭制,国家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管理。

夏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夏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结束于公元前1046年。

商朝的政治制度继承了夏朝的世袭制,国家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管理。

商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商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 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结束于公元前771年。

西周的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国家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管理。

周王将国家分封给亲信的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易错点2:夏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1. 夏朝的经济发展: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农业方面,夏朝的农民开始使用犁耕,提高了农业产量;手工业方面,夏朝的工匠们制造出了精美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商业方面,夏朝的商人开始使用贝币进行交易。

2. 商朝的经济发展: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方面,商朝的农民改进了农具,提高了农业产量;手工业方面,商朝的工匠们制造出了更加精美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商业方面,商朝的商人开始使用铜贝进行交易。

3. 西周的经济发展: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方面,西周的农民改进了农具,提高了农业产量;手工业方面,西周的工匠们制造出了更加精美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商业方面,西周的商人开始使用铜贝进行交易。

易错点3: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发展1. 夏朝的文化发展: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文化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

夏朝的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为后来的文化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chú)形:隋文帝时期,废除前朝选官制度(着重看门第,不注重才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诞生: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从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四、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于山东,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五、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3.对外友好往来(外交关系)4.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剖析重难点1.隋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在经济繁荣方面。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二、行省制度:元朝疆域辽阔,为有效管理国家,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管辖。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明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

四、靖难之役:1.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建文帝。

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的权力。

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

2.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五、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1405-1433年。

2.郑和下西洋的次数:七次。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厚往薄来的政策,招徕海外的异国君主到中国朝贡贸易。

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六、明朝的灭亡: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国力逐渐衰落。

2.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随后清军入关,攻占北京。

以上仅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人类的进化与迁移
- 人类起源与进化
- 大禹治水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聚居地
- 古代人类的迁移与交流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和社会
- 社会的演变与国家的形成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职业统治者
-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 古代造纸术和丝绸之路
- 古代铁器、蔬菜以及封建文化的演变
- 古代科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近邻
- 中华文化的东传与文化接触
-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 中外交通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唐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变化
- 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唐宋时期
- 心理学与教育学在唐宋时期的发展
- 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
第六单元:世界上的科技与文化
- 文化与科技的多元化
- 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 世界上重要科技的起源与影响
第七单元: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
- 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政治格局演变
-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历史变迁
- 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联系与特点
第八单元: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工业化与科技革命
- 世界历史的演进与全球化趋势
第九单元: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
-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第十单元: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影响
- 当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挑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和亲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唐太宗被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多彩的文学艺术1).诗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一一“诗仙”;杜甫一一“诗圣”,因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2).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3).绘画:阎立本一-《步辇图》;吴道子一-《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倭2、戚继光抗倭(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谈谈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认识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内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人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文化遗产的一门学科。

七年级下历史学习的第一单元主要涉及到古代文明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的非洲。

人类的祖先是猿人,他们起初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后来逐渐演化成人类。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和研究化石,确定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二、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埃及古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发源于公元前5000多年前。

埃及最著名的建筑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陵墓的代名词。

埃及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

2. 巴比伦文明巴比伦文明位于亚洲,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巴比伦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和日晷,是古代数学、艺术和文学的重要中心。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

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规划非常先进,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和公共浴室。

三、古代科技1. 造纸术造纸术是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发源于中国。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学术的发展。

2.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最早用于医药和民用烟火。

后来火药被改进用于军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代表之一。

3. 罗盘罗盘是古代中国的发明,它是指在自由旋转的轴上装有磁针,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四、世界地图的绘制古代的地图制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手绘的。

在地图上标记出地形、河流、山脉、城市等。

随着地图制作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地图已经可以细致到南北极和海底。

地图的绘制对于人类社会的探索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古代文明、古代科技和世界地图的绘制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
①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开始时间:605年。

③隋炀帝
④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⑤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3,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

4,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5,唐太宗任用的重要贤才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6,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的政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8,唐朝盛世经济繁荣体现在三方面: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农业的繁荣表现有: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蔬菜有很多新品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

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9,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日趋衰落。

10,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完善科举所做的贡献。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