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于大麓_藏之名山湖南长沙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_魏春雨
岳麓书院解说词
![岳麓书院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44fdd4dc50e2524de5187eec.png)
岳麓书院导览解说词1(前门景区)欢迎您来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其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
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
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
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
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2(赫曦台)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
“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字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
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
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
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前台。
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年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
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
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帚(一说是草鞋),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口瞪目呆。
材料策略的地景呈现——长沙梅溪湖景观建筑
![材料策略的地景呈现——长沙梅溪湖景观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c4f7a1f16fc700abb68fc96.png)
助 材料 来 表达 对 场地 的理 解 。材 料也 得 以摆 脱 单一 的建筑 表皮 定 位 ,成 为建 筑 与地 形 的
最大 “ 公 约数 ” 。材 料甚 至可 以成 为地 形 的 外 在物 化 和表 现形 式 .建 立起 建 筑 的深 层逻
7号和8 号建 筑位 于滨 湖岸边 ,采取 轻质 介入 的 策略弱化建筑 ,建筑表皮采 取镜面不锈钢 和拉丝钢板
来映射环境 。金属光感独特 ,可 以反射或 映射周边环 境 ,建筑 实体 感被 弱化甚 至 消解 .材料 成 为湖 与 岸 “ 虚” 的层次 与背 景 。1 2 号建 筑位 于人 工岛 上且要
区 ,是 湖南 湘江新 区的 中心 城 区和战略 重 点。新城 总用地 约 1 4 8 0 h a( 其 中滨湖核心 区  ̄7 6 6 h a).由美 国K P F 建 筑 师事 务所 与英 国
At k i n s 集 团规划 ,以湖 泊为 中心 呈放射 状展 开 .体 系化 的交通 、复合的 功能配 套与周 边丰 富的山水环 境相得 益彰 ,整体 空间形 态 自然 有机 、高低错落 。 新近 建成 的8 个 梅溪湖景观 建筑小 品 ( 2 号 “ 坡” 、7 号 “ 透” 、8 号 “ 相 ” 、9 号 “ 转 ” 、1 2 号 “ 嵌” 、1 3 号 “ 映”
材料 :清水 混 凝土 、鹅 卵 石 、超 白玻 璃
材 料 :钢筋 混 凝 土 、炭化 木 板 、绿 庭
材料 :钢筋 混 凝 土 、炭化 木 板 、鹅 卯石
超 白 玻璃
用 最恰 当的材 料与 最合 理 的结 构 ,建构 逻辑 成 为材 料使 用 的评 判准 则
和设计 展 开 的关键 策略 。 最终 ,材 料通 过 建构 操作 以更 主 动的 方式 搭
魏春雨作品选
![魏春雨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c4a3ea8fa0116c175f0e487e.png)
器形: 湖南地质博物馆 作为地质博物馆, 其本身的“器形”应源于大地本身, 源于“坤”。 变异的格构平面意在表现板块浑然天成的自然状态。我们经常是将功能归纳梳理为理性的统一形态, 这是现代规则平面 的成因, 而偶尔的解构变异, 带来的不仅仅是形构的新解, 更是空间构成内涵的新认识。 我们希望博物馆的形是地质板块碰撞的结果, 而其空间亦是板块自然拼接而成, 而非人为, 建筑是该地块自然板块中生 长出来的。
间: 认知音乐的空间性, 以“间”的变化隐喻音乐的“节”、空间层 次的拉开隐喻“拍”。音乐学院的 空间定位为单一同质 , 而利用内部 边 庭 、空 中 平 台 、引 桥 塑 造 了 复 合 界 面 与 空 间 。 与 内 部 空 间 逻 辑 一 致。反映在形体上是在长方体的原始形态基础上进行表皮的解构, 由 面 的 错 动 、凹 凸 、脱 离 形 成 空 与 间 , 在 单 一 空 间 中 注 入 兴 奋 的 元 素, 穿插的形体与变化的光影彰显了“间”的存在。以常态的空间形 式 衍 生 出 各 种 行 为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 原 朴 的 空 间 、本 源 的 空 间 减 少 对 学生的框囿。
36
魏春雨作品选
37
建筑单体透视图
坤
坤: 元享, 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安贞, 吉。 象曰: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 象征厚实的大地, 广袤无垠, 承载万物包含养育一切, 是生命成形起点的精元。《系辞·上传》云“: 行而上者谓之道, 行而 下者谓之器。”器者, 表现出形体的物质状态。大地为器, 大地上的一切有形之物都谓之器, 都是由万物凝聚而成。
5152魏春雨作品选地上有个洞填平了为地板长起来可以作台再长起来为台桌再长起作高凳作展台高低不用途不同长到顶板切断下部分自然为灯如是而已
魏春雨作品选
![魏春雨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f88051f404a1b0717fd5dd73.png)
,
。
,
,
。
,
。
,
。
,
。
“
一
,
,
,
,
。
,
”
一
。
,
。
,
,
。
眵:湖 南 地 质博 物 馆
勺 质 博 物 馆 其 本身 的 器 形 应 源 于 大地 本 身 源 于 坤 地
, ,
“
”
“
”
。
芊的 格 构 平 面 意 在 表 现 板 块 浑 然 天 成 的 自然 状 态
,
。
我们 经 常是 将功 能 归 纳 梳理 为 理 性 的 统
:
”
。
架 由 于 围 护墙 体 的 外 移 更 彰
,
显 了结构构架 的逻 辑关 系 。 用 水 泥
、
、
、
细 麻 线 胶 水 泥 浆 混 合 局 部墙体
,
刷 上 了 这 种 混合 水泥 浆
,
。
由于 形 体
,
呈 现 片段 状 前 面 有棵 桂 花 树 遮 挡
直 至 现 在 许 多人 仍 不 知 它 的 存 在
维普资讯
■_ 作 ■( ■ ■
口
魏■雨作品选
奠●一 WE u y I Ch n u
W or of ks of Pr essorW EIC hunyu
透
太湖 石 久 享 “ 古 名 石 ” 盛 名 , 能 体 现 千 之 最
佃
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7 一
名称 湖南大学 法学 院
设计单位 湖南 大学建筑学 院
建设 地点 湖 南大学校 内
设计 时间 2 0 0 1 2 0 0 2
中国书院博物馆赏析
![中国书院博物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a2281aa2161479171128a1.png)
传统文化空间现代演绎 Nhomakorabea形式 符号
感性对比
苏 州 博 物 馆
中 国 书 院 博 物 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项目概况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由湖南 大学岳麓书院出资建设的文化 性公共建筑。 基地位于以岳麓山为大背 景的“敬一斋”内,享有得天 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 人文环境;基地内古木参天、 绿意盎然;西、北两面紧挨岳 麓书院,南面紧靠一个天然草 皮,东临岳麓八景之一的“风 雨亭”。 博物馆总用地面积6253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4736.8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上建 筑面积2827.9平方米,地下建 筑面积1908.8平方米,建筑占 地面积1546.7平方米。建筑容 积率为0.45,建筑密度和绿地 率分别是24.7%、42%。建筑高 度为11.48米。
庭
次入口的洞天
小结
中国建筑将要走向何方?
一直以来无数的建筑师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 借鉴国外的经验一直在向前走着从折中主义的大屋顶到现代主义甚至后现 代主义的方盒子,我们的建筑师一直都在抉择是否放弃我们的传统建筑, 如果放弃那么我们的建筑将会怎样,这个不敢想象,我也不想去想,如果 是那样我们的建筑将会被永远排挤在世界建筑之外,因为我们丢失了传统, 丢失了站立在世界建筑之林的唯一资本。这时就有人会说那我们还返回去 做古建筑来保留我们的传统,这也是我反对的,我们要保留传统并不是要 去制造假古董,而是要去发掘传统中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手法来演绎传统的文化,这是我认为中国建筑将要 走的方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继续在走,从前面的分 析贝垏铭先生和我们的院长都是同时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从现有的效果 来看给我的感受是这种尝试还算可以,魏院长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它既是现 代的又是传统的,它一直保持着退让的姿态来处理与书院的关系,用现代 的材料来演绎传统的继承。在这方面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这也是一直 以来我潜意识里面 很肤浅的对中国建筑是否要继承传统的一点认识,我也 一直试图在我的作业中体现这一点。
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0432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c.png)
岳麓书院简介岳麓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
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
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
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
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
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
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
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栻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90852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1.png)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是一座结合文化、教育、学术和旅游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的是中国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传承基地。
博物馆陈列分为四个部分:展示区、书院遗址、茶道馆和书院文化研究中心。
展示区展示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书院的建筑、文物、书籍、文化艺术品等。
书院遗址是岳麓书院的遗址,通过遗址的保护和复原,展示了书院的建筑和环境。
茶道馆则展示了书院的茶文化,让游客了解书院文化中的茶道文化。
书院文化研究中心则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书院文化。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古典建筑为主,整体布局规划严谨,环境幽雅,展品丰富多彩,使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是岳麓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点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 1 -。
魏春雨:让房子从地里生长出来
![魏春雨:让房子从地里生长出来](https://img.taocdn.com/s3/m/87d5c419a8114431b90dd8d8.png)
魏春雨:让房子从地里生长出来就像提起可乐,人们会想起“可口可乐”这个名牌一样,在业内只要提起湖南的建筑设计灵魂人物,人们就会想起魏春雨这个品牌。
春雨滋润而生命力旺盛,是大自然的恩泽,魏春雨没有“背叛”他的名字:崇尚大自然的恩泽,尤其是他的建筑设计,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有它自己的语言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伫立在盛夏中,褐色的墙体好似过滤了烈阳的暴戾,让视觉在不耀眼、不强烈的环境里,静谧向心。
走进教授魏春雨的办公室,更像是来到了一间工作室,灰调的色彩使人感到质朴。
巴塞罗那椅靠在落地窗边,简约时尚。
书和模型是这间屋子的主角。
墙上悬着一幅被魏教授称为“一团乱麻”的画——隐喻永恒的“空间思维”。
魏春雨是湖南省“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
多次参与省、市政府及建设厅、规划局组织的长沙城市建设项目的论证评审。
如长株潭城市空间一体化建设;黄兴南路步行街改造;潇湘大道、沿江大道景观及环境设计等。
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但使这位湖南著名设计师倍感自豪的,还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
这是一座决不张扬的建筑,“它很贴建筑大师贝聿铭主张的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以及建筑材料的考究”。
魏春雨介绍说,建筑学院馆属于早期建筑风格,但又打破传统模式。
单一的材料、简单的线条,在异常丰富多样的空间里,像极素面精灵。
建筑学院馆墙体摒弃了华丽的装饰材料,选择了质朴的湘江石子作为材料。
这一选择在当时却是遭质疑的。
魏教授坚持认为美源于自然,故真实是第一要素。
他希望建筑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亦消融在土地之中。
好似归去来兮的淡然,与风雨时光偕老。
“建筑有着自己的语言,有自身的力量,为什么要刻意去装饰它?”谈到建筑学院馆的空间概念,魏春雨引用老子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像一只杯子,杯子是实体,最不可缺少的不是杯托、不是杯底也不是杯体,而是中间空的部分。
只有空,才可以填满,也才有它的唯理性和实用性。
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https://img.taocdn.com/s3/m/8c2da70df78a6529647d53d8.png)
藏之名山,纳于大麓——走进湖南大学早就听闻湖南大学弦歌不绝,学脉绵延,有着“千年学府”之称。
趁着这次来长沙调研的机会,我对湖南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了解。
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的岳麓书院。
它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1903年后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
1953年全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原称。
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现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湖南大学背山面水,左有凤凰山,右有天马山,可谓三面环山,东面有一个壶口,中央平坦,而三面较高。
校园依山麓展开,与城市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校园空间。
近年来随着新建、改建、与扩建的增多,采用功能置换的方法,对建筑原有功能进行了必要的整合,按功能不同的特点,建筑设施相对集中,形成各个区域,各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并保持其内在的活力。
在建筑系馆内的一个小图书馆了解完湖南大学的历史底蕴之后,我就开始正式开始探索和我们建筑设计相关的建筑系馆。
通过向湖大的建筑系老师咨询,我了解到;建筑系楼原设计是作为学生工作部综合楼,完成施工图后,学校统一改作建筑系楼。
由于时间紧迫,基地又呈南北窄东西宽之势,余地不大,另起炉灶不现实,所以采用“抓大放小”的办法,以“结构体系—维护体系”,“交通体系—空间体系”为焦点展开设计,保证公共空间与交往空间,功能用房则多以灵活轻质隔断处理。
功能置换了,同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真正体味了承担建造全过程责任的不易。
建筑系馆的建造初期不仅要关注设计效果体验,空间使用效率高低,还要盘算投资与造价,工期与进度,以及后期装修预留与衔接。
湖大建筑系馆整体围绕着“有室之用”进行设计,通过对立方体的切割和复合处理可以强化其建筑的形象特征,借助流动的影像,变化的光影,穿插的形体来塑造多维的空间。
7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7篇岳麓书院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1e907e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5.png)
7篇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朋友如果有对岳麓书院感兴趣的或者想要从事导游行业的,那么这几篇最全的岳麓书院导游词你就不容错过。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篇一: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
![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a508f5f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6.png)
四⼤书院之⼀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下,湖南⼤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书院”之⼀。
岳麓⾃古就是⽂化名⼭。
西晋以前为道⼠活动据点。
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泰始四年(268 年)麓⼭寺创⽴。
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
六朝建道林寺。
唐代马燧建 “ 道林精舍 ” 。
唐末五代智璇等⼆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岳麓书院。
历史上七毁七建。
⾃上世纪⼋⼗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平⾯图。
吹⾹亭位于岳麓书院头门北侧、⽂庙照壁之外,有黉门池,始凿于宋代,与饮马池相对应。
相传为宋代尚书钟仙巢所建,宋理宗亲书"仙巢吹⾹亭"额,并书杜荀鹤《题衡⼭隐⼠⼭居》诗"放鹤去寻三岛客,任⼈来看四时花"为柱联,久废。
清乾隆五⼗三年(公元1788),⼭长罗典筑今亭,名为东亭,并建有⽊桥通往亭内。
嘉庆⼆⼗四年(1819),⼭长欧阳厚均为存故迹,改东亭名为"吹⾹亭"。
道光六年(1826年)改⽊桥为⽯桥。
抗⽇战争中亭毁桥存。
现亭为1984年修复。
因池中遍种荷花,岳麓⼋景之⼀的"风荷晚⾹"即取景于此。
书院⼋景之⼀桐荫别径,指从黉门池经⽂庙北通往爱晚亭的⼀条曲径,因路旁种有桐树⽽得名。
⼩路两旁古树参天,林⽊繁茂,踏⼊其中,有曲径通幽之感,是陶冶性情的好地⽅。
岳麓书院头门南边有⼀⼝圆形池塘,那便是饮马池。
原池的最早凿建年代⼤约在宋代,南宋乾道年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前来听讲者不计其数,听讲之⼈所骑的马匹,将池塘的⽔都喝光了,后⼈据此将之名为饮马池。
清乾隆年间,罗典任院长,进⾏书院园林建设,在饮马池上筑圆形尖顶草亭,以使⽔榭相映。
草亭原名西亭,嘉庆年间院长欧阳厚均重修,改西亭为风雩亭,现亭为1984年重建。
中国书院博物馆_魏春雨
![中国书院博物馆_魏春雨](https://img.taocdn.com/s3/m/aa98d6db49649b6648d7472d.png)
设计单位建 筑 师WCY地方工作室魏春雨 齐靖 胡晓军 梁宝燕 凌钰翔 马迪 王雨前中国书院博物馆China Academy Museum Changsha, Hunan 地点/ 长沙市岳麓山设计/ 2004年/ 竣工/ 2012年Architects WCY Regional Studio Team Member Wei Chunyu, Qi Jing, Hu Xiaojun, Liang Baoyan, Ling Yuxiang, Ma Di, Wang Yuqian Design Stage 2004 Completion 2012业主 岳麓书院基地面积 6253 m 建筑面积 4737 m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结构摄影 高雪雪 简照铃 许昊皓1 从岳麓山上俯瞰博物馆2 博物馆与近处水景相映成趣总平面0102050m1 中国书院博物馆2 岳麓书院3 文庙4 赫曦台5 风雨亭6 吹香亭7 园林8 湖南大学礼堂9 胜利斋10 学习斋11 岳麓山风景区11 01210m地下层平面一层平面3 博物馆全景4 清水混凝土墙面上斑驳的树影5 博物馆内天井1临时展厅2库房3唐墓壁画4过厅5序厅6休息厅7 设备用房8庭院9水面10入口连桥11前厅12报告厅13 贵宾休息14消防控制室15 展厅16修复室17学术研究室18专题展厅二层平面6 柔和水平木构玻璃窗与质朴清水墙形成虚实对照7 二层室内侧厅8 博物馆入口下沉庭院9 博物馆西侧下沉庭院10 博物馆狭缝空间11 坡顶屋檐与围护墙体相互分离剖面01210m 1唐墓壁画2 设备用房3 报告厅4 庭院5 专题展厅6 临时展厅7 展厅8 休息厅9 卫生间。
2023年介绍长沙岳麓书院的导游词_1
![2023年介绍长沙岳麓书院的导游词_1](https://img.taocdn.com/s3/m/ce53bc5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9.png)
2023年介绍长沙岳麓书院的导游词2023年介绍长沙岳麓书院的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魏春雨建筑设计作品及创作手法浅析
![魏春雨建筑设计作品及创作手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18ec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d.png)
魏春雨建筑设计作品及创作手法浅析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春雨的建筑项目实践,对其建筑作品的场地与空间、界面、材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以期让读者能初步了解地方工作室建筑图式语言的逻辑与内涵。
关键词:类型学;地域性;地方性;人文内涵作为湖南省“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魏春雨的作品较多的反映出对类型学设计方法的探索,在多年的建筑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设计手法。
地方工作室始终坚持“地域类型学”的研究,关注地域类型的转化和空间复合界面的塑造,探索具有地方特质的当代建筑语义的表达。
场地与空间:对场地的尊重和融合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设计的宗旨,这是一次与树对话的设计。
基地内的一棵大樟树,最终保留了下来,使它面向岳麓山,同时亦使建筑有了视觉中心和归属感。
建筑以玻璃及开放空间围绕树展开,而其余部分则多以实体包围,强化与树的共享、交流氛围,营造了以树为中心的场所感,树成了空间中心,建筑因树而赋予了人情味,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记忆,建筑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同时得到表达。
地域建筑强调建筑物的基地环境与人文背景,中国书院博物馆的设计将自身定位于“从属”的地位,在满足功能空间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高度,采用下沉庭院以达到“藏”与“纳”的意境,博物馆提取书院建筑“斋”空间的意象,同岳麓书院形成对话与呼应,引入“天井”组织空间序列及参观流线,解决采光、通风等问题,建筑以含蓄的手法表达地方内在的精神和场所感。
在张家界博物馆设计中,通过分析张家界的山水地景和当地民居原型,运用分形手法建构形体,并以“地景仿生”来诠释张家界地区特有的卡斯特地形地貌,同时在广场设计上,强调了地景肌理的延续,使广场地面、博物馆墙面及屋面有机、连续、统一。
博物馆犹如张家界的山石景观,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追求建筑与场地的融合性一直贯穿李自健美术馆的设计过程,通过建筑体量限定出一条水平向的通廊贯穿湘江与洋湖湿地,以错动、偏心的圆环限定出空间的垂直向度将自然光导入通廊空间,暗示时间的轮回,赋予建筑更多的人文关怀。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ee7d4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d.png)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介绍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也是湖南省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书院博物馆的一部分,岳麓书院展示了中国传统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特色。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建和变革。
它曾是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明清两朝湖南省的官方学府。
岳麓书院曾经是中国知识分子求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中心。
岳麓书院建筑群庞大,包括门楼、正厅、东西厢房、后殿、钟楼、鼓楼等建筑。
书院内有众多珍贵文物和历代名人手迹,如明代学者江淹的《别赋》和清代书法家王铎的《玄秘塔碑》等。
此外,书院内还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如明代《岳麓书院博物志》、清
代《岳麓书院县志》等。
中国书院博物馆在岳麓书院的基础上建立,是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展示书院文化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出了众多文物和资料,如明代《试帖》、《万历照会》、清代《花鸟画谱》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
国书院的历史和文化。
岳麓书院和中国书院博物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它们的建立和保存,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_湖南导游词_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_湖南导游词_](https://img.taocdn.com/s3/m/23f54dc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20xx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20xx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
中华民国20xx年(公元1920xx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
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先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
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
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aa39a95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3.png)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依秀如琢玉的岳麓山,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变迁,岳麓书院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功能的延续性。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经多次更名和调整,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因而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
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周式因为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名誉天下。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朝廷召见周式,请他留在京城讲学为官,但周式一心只想归山执教。
宋真宗对其兴学之举颇为嘉许,便赐他一批藏书和一块“岳麓书院”牌匾。
匾额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岳麓书院自此名闻天下。
现存匾额是根据明代牌楼“岳麓书院”石刻仿制而来。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阵,其建筑主要分为讲学、藏书、祭祀三部分。
书院大门有著名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
余秋雨的《千年庭院》中这样写道:“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如: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大门两侧立有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石鼓雕刻梅、兰、竹三种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的图案,并将莲花、白鹭等图案组合起来,寓意做人为官要“一路清廉”。
书院大量运用此类雕刻、对联、匾额,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思想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让书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
书院二门悬挂一幅“名山坛席”匾,“名山”是指南岳衡山。
衡山的七十二峰中,回雁为首,岳麓为尾,书院因山而得名,而岳麓山也因书院而增添灵气。
“藏之名山”背后的寂寞与自负
![“藏之名山”背后的寂寞与自负](https://img.taocdn.com/s3/m/26ed3b3c011ca300a7c39036.png)
“藏之名山”背后的寂寞与自负作者:吴燕燕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7期“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二门上有一副著名的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纳于大麓”来自《尚书·舜典》,下联“藏之名山”则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手。
他在《太史公自序》文末提到“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时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这两处其实都交待了《史记》在完成之后的处置情况,即“藏之名山”。
《自序》所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前者称“藏”,即藏本,后者则应是传本。
“在京师”者既称“副”本,“藏名山”者则应是正本。
可见《太史公书》原有正、副两本。
至于“名山”指什么地方,说法众多。
唐司马贞认为“名山”是用《穆天子传》“群玉之山”的典故,指“古帝王藏策之府”,于是认为《史记》应该“藏之书府”,即当时的国家书府——太史公府。
近人陈直先生认为“藏之名山”“即是藏之于家”。
这两种说法都经不起仔细推敲,按司马贞的说法,藏于国家书府,跟“副在京师”同在一处了。
而陈氏一说缺乏必要的根据,自己家怎么能称之为“名山”呢。
南开大学教授杨琳认为“名山”是泛指,是秘藏、珍藏的意思,“藏之名山”是司马迁自己已妥善秘藏《史记》正本的委婉说法而已。
笔者认同杨教授的说法。
《词源》里对“名山”的解释就是“大山”,所用例句就是“《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没有对“名山”作注解,可见“名山”一词没有特殊含义;2014版苏教版教材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里对应译文为“将它藏在名山之中”。
这样看来,“藏之名山”意思就很清楚了,即司马迁将《史记》一式两本,正本妥善秘藏,以“传之其人”;副本留在长安,以充官藏。
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32914b6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a.png)
中国书院博物馆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环境设计》
【年(卷),期】2015(29)4
【摘要】中国书院博物馆,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2012年6月14日在湖南长沙开馆,位于中国规模最大、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岳麓书院之内。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2
【相关文献】
1.中国书院博物馆
2.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湖南长沙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
3.中国书院博物馆,湖南,中国
4.中国书院博物馆
5.中国书院博物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代 建筑 T 一 e+ A rch 一 时 m tecture 20 13门 129
项 目概 况 项 目名称 : 中 国书 院博 物馆
项 目地 点 : 长沙 . 湖南
项 目功 能 : 展览
建筑 面积 : 4 73 m 2 6 建 筑高 度 1 5 m
设 计 时间 : 200 4一 20 07 年
许 多 狭缝 呈 间
既 解 决 了地 下 采 光 . 又 因 片 段 化 光 影
导入 , 让 建筑内部体量感得 以弱化
每一片段的尺度
建筑被 建筑历 史及 理论 家杨 慎初老 师称 为
和 肌 理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 书 院建 筑 相 对 轻 盈 的 形 态 相 呼
筑 , 其 与湖 湘 又 化 相 得 益 彰 , 恰 如 岳 麓 书 院 巾 对 联 所 书 : 院 以 山名 因道 立
2 Sl P l n o fthe m useu m te a a 1 5m
3 M a 旧 e n t ra n e e a t th e 一o rth e a 5t e rn e o rn e r o f t h e n 1u se u m 飞
w 一 e b rj g e le a d 引 n to t h e 一 te r旧 r o f th e r u se u m d d n n 礴 p la n o f y u e l A e a d e m y fro m t h e l t e Q 一 g , w lth rh e m a 旧 u a n
日
注 释和 参考文 献 :
11 未汉民 胳邃 书院 !M 七
日 人 乞 .次犷 内 冲 200 4
式布置
使 得建筑中原本设计 的许 多冥想空间及具备
但 开馆 后 , 社 会 对 展
作者 单位 : 湖 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作者 简介 : 魏 春 雨 , 男 , 湖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院长 教授 博导
; 二是 重实践 , 倡经世务 实之学风 ; 三 民为邦本 , 本 固邦 宁 乾 道三年
是融汇众 家之长 ,
院士与郑忻老 师为项 目出谋 划策 , 期 间星 云法 师俗 家
气
子 , 一
_
筑 T 11, e + A rc l lte c t u re 2 0 1 3 1 1 3 3 1
子 洲书 产资 .衬 车 \
日 片米 源
15 ! 17 到
应
再加之 这些元素 自身具备较强 的现代 气息 , 厂生 的 效果 以断续 的 万式 削解 整体体 量
山 因院胜 . 千年 学府传千石 一 代 风 流 直到 今
{ 11 父 图 20 由简 招三 立摇 令丁 万3
人
藕断 丝连
道 以人 传
图1
月 19
所 以行 走 其 间 , 人 们 似 乎 身处 某 种 游 离状 态 , 在 恍 惚
为 国 内 第 一 个 中 国古 书 院 专 题 博 物 馆 , 也 是 湖 南 省 内
学 达性 天 , 匾额 , 乾 隆八年 赐
第一个国字号博物馆
书院博物馆位于岳麓 山国家风
书院还多次获得朝廷赠书 , 学术影 响大 越
教学成果卓
景名胜区及岳麓书 院南侧 , 极为敏感的选址位 置使该
项 目引 起 多方 关 注
滴水 及木 构水 平分 割 装饰
汁 邵骂 呀 r片 十 占1
盯护 一, - 一 丈 , 成 州 . J一J 朴 J ~ l
三蝶 供
沙 砂
3 博 物 馆东 北侧 , 王出 入 口 . 以1. m 宽 引桥 导入 博物 馆 内部 s 4 晚清 岳麓 书 院平面 图 , 以简朴 5 岳麓 书院 核心 平面 图 斋舍 构成 主 要功 能平 面
D e s 一 n t e a m 二 IJ in y u 只一n g M a D i g Q a 日n n a
W a n g Y u q 一n a
1.博 物馆 北 面 , 陶杆 瓦 格杆 2 .总平 面 图
胡桃 瓦 当
校开工建设时启动资金缺 乏
几度停滞
后 幸得星云
守朱洞创 立岳 麓书院 是以 共 同的 性 性
法 师捐款 1 0 0 万元 , 该项 目才真 正得 以启动开 工 在项 目建设过程 中岳麓 书院院长 ( 古时称 山长 ) 朱汉 民教授多方奔走呼号 并在项 目前期论证 时邀请齐 康
为宇国本体 , 从人性
物 性中寻求万物所
7 R e n d e r g o f t h e m u se u m 日n d y u e lu A e a d e m y in
麓书院 旁设立书 院博物馆 , 以荟萃 中国古 书院精髓 ,
传承 书 院文 化 , 定 名 为 湖南 中国书 院博 物 馆 ,
岳麓书院选址于幽静麓山环境之 中. 办 学极 为理 想 并一直受到历代朝廷的支持 康熙二+ 六年御赐 道南 正脉 匾额 丁
对 四大书 院 说 法不一 , 但唯有岳麓书 院为诸 家共推 , 岳麓 书院作 为中 国现 存规模 最大 的书院建筑 群 ,
2 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启 动
2.1 启 动
思考与启示
据史料记载 , 唐末五代战乱之时 , 文教遭到破坏
以
中国 书 院 博 物馆 地 处 岳 麓 山风 景 名 胜 区 . 万案 需
智睿 为首 的两个和 尚推崇儒者之道 , 割地建屋 , 购物 办学 , 使士人 书 院的雏形 得屋 以居 , 得 书以读 , 此即 为岳麓 北宋开 宝年 间 ( 公元 97 年 ), 潭 州太 6 湖湘学派作 为周敦 颐之继 一
报 国家文物 总局
湖南省 建设厅 和岳麓 山风 景名胜 管
理处等职能部 门批复 . 过 程可 谓一 波三折 . 又加之 学
F u n et 旧n :e x h 一 一 o n b t一
T o ta { n o o r a re a 几 7 3 6 m 2 4 H e i h t: 1 1 5 m g D e s i g P e r旧 d : 2 0 0 礴一 2 0 0 7 n C o m P l t旧 n : 2 0 1 2 e A rc h l e c t: W e 一 h u n y u /W C Y R e g 一 n a l s t u d i t C o o
正因岳麓书院由民办私塾发展 为半官半 民的这种 恬 造
特殊治学历史 , 从而使得书院 建筑不但具有含蓄 静的 中国文人气质, 而且在教 学万针上也形成 了
1 岳麓书院概述
就人 才以传道济民 . 既 出世又入 世 的游 离状态 . 讲 求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 天下
岳麓 书院是 中国最古 老的 书院之一 , 名 闻天下 , 在宋代就被列 为 天下四书院 之一 , 虽然之后史家
书 院 气质 的 空 间 被 覆 盖 和 忽 略
馆普遍反应 良好 , 在这里人们获取 关于书院的知识与 信息 这也 引起了建筑 师的反思 : 站在 不同的角度换
齐靖 , 男 , 湖 南 大学 建筑 学院 讲 师
位 思 考 . 也 许 有 时 做 必 要 的 妥 协 也 未尝 不 可
博士 研究 生 收稿 日期 : 2 0 12 一 15 11一
道林三百 众 . 书
院一千徒 , 舆止冠冕塞途 . 坐不能容 . 一 时舆 马
之 众 , 饮 马池 水 立 涸 之盛况_
会办公室及国家文物 总局批 准在湖南大学校 园内 , 岳
6 助 u X 口 d Z 日 g N nxu an 加匀 I n h n a
P o 了 (198 5)b y C h el B al Um l yl
6 .著名 工笔 画家 陈 白一 先生
7 博物 馆 与岳麓 书 院效 果图
朱 张会 讲 图
. 绘于 19 85 年
坦遨 一 言 玉 { 上 一 L} i :编一 . ; 墉{ 月 ){益 {i r 缸 一
节 犷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就一直 持续不断地对岳麓 书院进 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 如今 书 院格 局 已基 本恢 复 2004 年 , 国务 院 中央编 制委 员
日9
{ 22 到
丁
间拾取古 与今 的记忆片段
起 初建 筑 师不 主张在 展馆 内使 用 常态 的布展 模 式 , 而 希 望 能 利 用 室 内外 一 体 化 的 设计 来 陈 展 . 但 由 于 馆 万要 求 将 中 国 著 名 书 院 的 大 量 资料 以 常 规 展 陈 万
咚 2 3 [ 汀 工 工; 口盆 l 1 冥
( 公 元 116 年 ), 朱 熹 与 张 拭 在 此 7 论 中庸 之义 . 三
1 N o rth f c日 e of the m useu m a d
terr日eotta t一 lattiee ro ot eave s le
t一 , d r一 S 日n d h o rl o n ta ly d l 5e e te d , o rn a m e n t a j w o o d l e P z l 5
fu n c tlo n a l S P 日 e s e rre d 日 S l P {e s tU d y 一 e d ro o m s c S m b 5 A xo n o m e tr l d ra w ln g o f y u e l A c a d e m y c u
日夜而不能 合 , 岳 麓书院也达到
4 3 片段 细节 建构进一步削 弱 消 解 书 院博 物 馆 的 建 筑 体
5 后记
由 于 书 院博 物 馆 建 设 周 期 长
在 设 叮 以及 建 造 邵 也 切 身领 悟 到 了 的 深 厚 意蕴 书院 又人 建
量
设计 采用解构的方式将屋顶
山墙分离 , 产生 出
过 程 中收 获 了许 多 不 同 以 往 的 感 受 岳 麓 书院 纳于 大麓 藏之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