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名词解释 1. 人际知觉2. 态度 3 .内化 4 .社会知觉 5. 角色知觉6 .晕轮效应7 .激励因素8 .经济人 9. 退化10 .首因效应 11 .激励 12 .需要 13. 保健因素 14. 挫折 15. 制约现象 16. 偏见、填空题 1. 泰勒( F.W.Taylor )于(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由( )部分组成。
2. 从1927年至( )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梅奥 (E.Mayo ) 主持了著名的( )。
3.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和( )。
4.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组织、 ( )和( )。
5. 态度转变的理论主要有( )、( )和“ A-B-X ”模型。
6. 按照威廉 . 詹姆斯( W.James )的观点,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7. 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 和 ( )8. 柏恩 (T.A.Berne ) 认为在人际往中存在有三种心理状态 , 即父母状态 ?、 ()三、判断题1.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2. X 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 ,还应注意关心和 ?满足职工的需要。
()3. 由于韦伯( M.Weber )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之为“管理心理学之父” 。
( )4. 社会实践证明,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5. 一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大。
( )6. 由于法约尔 (H.Fayoll ) 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8.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1.知识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 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静态分 类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发现学习
维度一:学习进行的方式
2.学习分类
将学习发为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是通常的分类框架 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本书遵循这种分类法,在认知学习领域采用“知识”(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认知策略(特殊性的程序性知 识)三分的形式。 并重新对知识和技能作了定义,广义的知识包括技能,狭义则只 涉及言语信息,而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5)态度。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已的反应倾向。(情感)
2.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维度二: 学习材 料与原 有知识 的关系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澄清概念 之间关系
听演讲 或看教 材
记口诀
良好的视 听教学
学校实验 室实验
用公式 解题
科学 研究
理智产 生过程
尝试与错误 走迷宫
接受学习
指导发现学习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智慧技能是 运用某种习得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 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2.动作技能的分类
按照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
连续的动作技能&离散的动作技能
2.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两种学习任务:
局部技能: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局部 技能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1)(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具体大纲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适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2)教师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3)在具体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规律(4)师生身心发展心理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心理学独立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一著作,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且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章简答题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化推动着个体心理不断地发展。
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皮亚杰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两岁)2.前运算阶段(2岁到六七岁)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简答题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内容纲要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内容纲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和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a)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b)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b)个体差异基础智力学习方式兴趣需要等4、教师是主导5、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6、教学环境包括a)物质环境:温度照明教学设施空间布置座位b)社会环境:课堂纪律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等7、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8、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9、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a)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种过程b)三种过程相互影响c)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的知识和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
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如目标的确定要以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e)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加以调节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a)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其发生原因b)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3、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原则或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对象、材料、环境等将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4、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将要发生行为或发展的方向5、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验证原理并解决问题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管理心理学讲义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自学考试课程《教学管理心理学》教材采用丁志强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管理心理学》一书。
这本教材共分为五篇,共十六章,分别从总论、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五个部分进行。
教材的结构分明、脉络清晰、论述条理、难度适中。
一、试题构成与答题建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的题型共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各题型的题数与分值如下:单项选择题一般涉及教材中的比较简单、单一的知识点,如一些人名、事件、着作,或者一些具体的现象及其概括等。
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均有,并且通常以直接的方式表述出来。
只要对课本比较熟悉,这部分题可以做到基本不丢分。
简答题一般涉及教材中具有简单结构,可以简单论述清楚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分点不多,一般3点,基本不会超过5点。
答题时只要将要点点到,再加上一两句话解释即可。
论述题实质上是简答题的扩展,并且可能会涉及更加复杂一点的知识块,也有可能是包含了二至三个简答题。
论述题的开放性比简单题强一些,但还以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为脉络。
因此,论述题的解答通常也是首先要点到基本的知识要点,然后进行比较详细的展开。
这种展开可以按照教材的论述进行,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话语进行填充。
一般论述题第一小点在点到要点之后,加入三至五句的展开论述比较好。
案例分析题看似比较开放,但仍可以扣回到教材。
因此,在阅读案例材料之后,一般可以首先定位它是属于哪个知识点,然后回忆相关的知识,将其整合到答题中去。
但案例分析题的解答不宜直接照搬教材内容,而应以先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之后,再引入教材相关内容。
对于某些案例分析题,最好还能联系现实进行一些评论。
二、学习与复习建议《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文脉比较清楚,基本上每章都是三个小节。
文中叙述也基本上以清晰的分层分点进行,并且以三点居多。
鉴于考试与教材的特点,这里提出的学习与复习策略是:记住提纲、理解内容、适度展开、适当深入。
《教育管理心理学》课件
02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
行为主义理论
01
总结词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02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的影响,通过刺激-反应的机 制形成行为习惯。在教育管理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奖励和惩罚等外 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人本主义理论
总结词
关注人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认为人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在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创造力。
案例三:课堂互动的心理机制与管理策略
总结词
课堂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机 制包括社会认知过程、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等。
情感交流
课堂互动中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 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 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和参与度。
社会认知过程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通过观察、模仿和合作学习等 社会认知过程,发展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案例研究法的局限
案例研究法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对结果的解释不够客观 ,同时难以推广到其他情境。
05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
教育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管理面临着诸多挑 战,如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技术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新技术提 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管理心理
01
学生个性差异
教育管理心理学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以满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精要
《教育管理心理学》精要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第二篇教育管理心理中的个体心理第四章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与管理第五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第六章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第七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管理第三篇教育管理中的群体心理第八章教育群体心理第九章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十章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第四篇教育管理中的领导心理第十一章教育领导心理第十二章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第十三章教育领导集体心理第五篇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第十四章教育组织心理第十五章教育组织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第十六章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管理手段,配置管理资源,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宏观:教育行政管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微观:学校管理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
(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2。
群体3.领导4。
组织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基任务:(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2.具体任务:调动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提供心理学依据)形成教育组织群体心理气氛提高教育管理者素质和水平素质:狭义: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先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及后天形成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意识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促使组织变革与发展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突破成为心理科学宝贵财富拓宽心理科学视野为心理科学丰富和发展作贡献2.实践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观察和判断(教育工作者)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预见性和针对性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者自身教育第三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特点:1、材料全面、系统、完整2、结论真实可靠局限性:不能控被试的行为与环境不能做精确的重复不易做数量分析注意点:A、目的明确。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三大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解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导和教育组织的含义。
把握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范畴及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任务,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掌握几种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管理学研究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三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五)个案研究法(六)行动研究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识记: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1.识记: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观察法的含义、分类;(2)实验法的含义、分类;(3)调查法的含义、分类;(4)测验法的含义、信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5)个案研究法的含义、分类;(6)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2.领会:(1)观察法的含义及使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2)实验法的优越性;(3)问卷调查法的特点;(4)测验法的特点;(5)个案研究法的特点;(6)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3.应用: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育管理心理学课程大纲
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育管理,特别是学校活动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系统中个体(尤其是教职工)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教育管理系统中群体(尤其是学校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教育管理系统中领导者(包括领导集体)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教育管理系统中教育组织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1)调动教育管理活动中各角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2)培养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3)按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育组织设计,促进组织的变革与发展;(4)肩负完善理论体系的迫切任务。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以感官或辅以录音、录像、摄影等现代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管理情境下研究对象(被观察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并进行系统记录,从而揭示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含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人为创设一定的条件及情境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从而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以得出某种因果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的含义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对象不能被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材料,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设想,编制出内容明确、表达准确的问卷,由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真实作答,从而搜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45101教育管理、045116心理健康教育、045120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Ⅰ、考试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其作用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针对当前的教育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促使学生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理解、解释、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丰富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注意增强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促进他们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Ⅱ、考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内涵,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在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针对当前教育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或者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Ⅲ、试卷结构说明一、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IV 、考试内容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二、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第2章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一节学生心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三、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节教师心理一、教师的角色与特征二、教师的专业品质三、师生互动四、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3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实质二、学习的类型三、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发射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四、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第四节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二、个人建构主义理论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4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二、学习动机的作用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四、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说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五、控制点理论六、归因理论七、成就目标理论八、自我价值理论九、自我决定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教学吸引二、兴趣激发三、反馈和评定四、奖励和惩罚五、合作与竞争六、归因指导第5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二、知识的分类三、知识的表征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三、概念的学习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一、迁移及其分类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三、为迁移而教第6章技能的学习第一节技能的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三、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三、动作技能的培养第三节心智技能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三、心智技能的培养第7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二、问题解决的界定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模式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第四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8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细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一、元认知的结构二、元认知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二、常见的学习策略三、策略促进的方法第9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基本界定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一、道德认知的发展二、道德情感的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的内化过程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三、品德的培养的方法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第10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四、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一、直接教学二、探究学习三、基于问题学习四、合作学习五、个别化教学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一、课堂空间二、教学组织三、教学媒体第11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三、课堂管理的目标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二、行为矫正原则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第12章学习评定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三、学习评定的模式四、学习评定的方法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六、良好评定的指标第二节标准化测验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三、测验的新进展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五、学习理论的启示参考书目: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2010年6月第9次印刷。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成长。
本文档将介绍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大纲和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育心理学考试将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二、知识范围和考点2.1 知识范围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3.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5.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6.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7.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8.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考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考点:2.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表现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主要理论派别•类人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比较2.2.2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等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2.3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记忆的分类和规律•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教学评价与反馈2.2.5 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常见的学业评价方法•成绩反馈的原则和方式•学业建议的提供和解释2.2.6 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文化和氛围对学习者的影响•学校环境的评估和改善2.2.7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困难的识别和支持措施2.2.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三、备考建议3.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掌握并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考试,为选拔具有扎实教育心理学基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潜力的人才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早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熟悉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及其贡献。
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
(二)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掌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特点。
2、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认识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如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的类型和表现。
掌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三)学习心理1、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会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1)精神层(内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分配制等。
(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17、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时间和方式
- 考试时间:请参照学校或院系安排
-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内容
1. 了解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理论
- 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2. 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 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 认知研究理论
- 研究策略和技巧
3. 教学与评价的心理原则
-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 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4. 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
- 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 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5. 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
-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与家庭沟通和合作中的作用
三、参考资料
- 本大纲所列内容主要参考以下教材:
1. 《教育心理学导论》
2. 《教育心理学基础》
3.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四、考试评分标准
- 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全面的了解(30%)
-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20%)-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设计教学和评价方法(25%)
- 能够理解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支持(15%)
-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10%)。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三大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解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导和教育组织的含义。
把握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范畴及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任务,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掌握几种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管理学研究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三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五)个案研究法(六)行动研究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识记: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1.识记: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观察法的含义、分类;(2)实验法的含义、分类;(3)调查法的含义、分类;(4)测验法的含义、信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5)个案研究法的含义、分类;(6)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2.领会:(1)观察法的含义及使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2)实验法的优越性;(3)问卷调查法的特点;(4)测验法的特点;(5)个案研究法的特点;(6)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3.应用: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
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自考生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我国和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人性管理思想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和出发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及对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古代和西方人性管理思想与措施,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1.教育的本质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心理学(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1.管理的本质2.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心理学(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科学基础1.心理的本质2.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心理学与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一)我国古代人性观思想1.性善论2.性恶论(二)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5.“文化人”假设(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思想1.人的本质2.马克思关于教育的启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1.识记:(1)教育(广义、狭义)的含义;(2)管理的含义、霍桑实验;(3)心理的含义。
2.领会:(1)教育的本质,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管理的本质,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心理的本质,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3.应用:(1)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2)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3)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1.我国古代人性观思想(1)识记:①人性、人性假设的含义;②性善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③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领会:①人性假设理论在教育管理心理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②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管理措施;③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观点的比较。
(3)应用: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观点对今天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2.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1)识记:“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的含义。
(2)领会:与“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相对应的理论与管理方式。
(3)应用:对“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的评价。
3.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思想(1)识记:人的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的含义。
(2)领会: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3)应用: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思想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四、本章重点、难点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的本质及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的本质及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主要观点对今天教育管理的启发。
西方五种人性假设理论及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
对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属性及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假设思想对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第三章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与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从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角度进行教育管理上的探索,具体包括教育工作者的归因与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主观幸福感与管理、挫折与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旨在使自考生了解归因、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及挫折的一般概念,理解归因、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及挫折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掌握归因、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及挫折等相关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自考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工作者的归因与管理(一)归因的概念(二)归因理论(三)归因的影响因素(四)归因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第二节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管理(一)自我效能感的一般概念(二)教师自我效能感(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四)教育管理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第三节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管理(一)主观幸福感的一般概念(二)教育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三)教育工作者幸福感的提升方法第四节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一)挫折的概念(二)挫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1.挫折产生的原因2.挫折后的表现(三)教育工作者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四)教育工作者面对挫折的解决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3.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4.采取宽容的态度5.消除引起挫折的情境6.精神宣泄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工作者的归因与管理1.识记:归因的概念。
2.领会:(1)海德朴素归因理论、成就归因理论、三度归因理论、相应推论理论及控制源理论的主要内容;(2)归因的影响因素;(3)归因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4)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归因偏差。
3.应用:引导教育工作者积极归因的方式。
(二)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管理1.识记:(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2.领会:(1)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2)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3.应用:教育管理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三)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管理1.识记:(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2)幸福感的分类标准;(3)主观幸福感的来源。
2.领会:教育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3.应用:教育工作者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四)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1.识记:(1)挫折、攻击、逃避、固执、退行、妥协、挫折容忍力的概念;(2)挫折后的表现。
2.领会:(1)挫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2)教育工作者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
3.应用:教育工作者挫折的解决方法。
四、本章重点、难点五种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归因的影响因素。
归因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归因偏差。
引导教育工作者积极归因的方法。
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教育管理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教育工作者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挫折产生的原因。
教育工作者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
教育工作者挫折的解决方法。
第四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动机与激励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动机、激励几方面进行教育管理上的探索,旨在使考生了解需要、动机及激励的一般概念,理解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教育工作者需要的特点及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满足教育工作者需要、动机激发及激励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与管理(一)需要的一般概念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种类4.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二)需要理论1.马克思的需要理论2.莫瑞的需要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满足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方法1.了解教育工作者需要的特点2.满足教育工作者的需要第二节教育工作者的动机与管理(一)动机的一般概念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种类3.动机的特征4.动机的功能5.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条件(二)动机的理论1.本能理论2.驱力理论3.唤醒理论4.诱因理论5.动机的认知理论(三)教育管理中的动机激发第三节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一)激励的概念(二)激励的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三)教育管理中的激励1.教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2.教育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与管理1.识记: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特点、需要的种类、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
2.领会: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莫瑞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满足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方法。
(二)教育工作者的动机与管理1一识记: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动机的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条件。
2.领会:动机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教育管理中动机激发的方法。
(三)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激励1.识记:激励的概念。
2.领会:(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2)教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3.应用:教育管理中激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