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促动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襄阳市教育管理学会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展开“襄阳教育人士谈学校教育公平”大讨论活动,是贯彻十八大相关教育内容精神的具体体现,意义十分重大。现就我市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动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方面,谈几点本人的拙见:

一、应该逐步取消重点校。

全市统一配置,不再设置重点高中、重点初中和重点小学。因为这些重点学校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甚至还有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等等;而另外一些普通学校或贫困学校则是另一种情景: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像今春出现踩踏事故而闻名全国的老河口市秦集学校那样,校舍破旧,大门生锈,一推就倒,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等。一些区、市、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如偏远地区)。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我市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已经拉开了差别。所以,有水平或者说是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家长,就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这样一来,教育的不公平也就慢慢凸显出来。因为进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甚至是贫困学校)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那就是天壤之别。

另外,重点校一般招收的都是各地各校的“尖子生”,而普通学校一般招收的则是成绩一般般的或者说是所谓的“差生”。重点学校一般情况下初考、中考、高考的成绩肯定会超过普通学校。这也导致了重点学校越来越“重点”,普通学校也越来越“普通”,越来越“一般”。像我市市区的一些重点高中、初中,不但招收市区内的尖子生,甚至把各县市区的尖子生都招收过来。搞得县市区的学校和一些普通学校,无法“生存”,老师、学生、家长都只有唉声叹

气,摇头度日。你说,这那里还有“公平”来说呢?

二、全市各校应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的重点班或奥赛班等,应统一设置平行班。

众所周知,重点班和普通班又是一番“两重天”。重点班又是集中了“优生”、“尖子生”,教师的配备等又不用说,又是优中选优;而普通班和“差班”,集中的都是成绩一般般,甚至是很差的学生……。重点班,老师、学生、越教越学越来劲,成绩也越来越理想,家长也越来越高兴、满意;而普通班、差班,则是另一番景象:因为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学习内容越学越深、越学越多,也就越来越听不懂,听不懂就想别的事,慢慢的也就会生出很多学习以外的事来。有的甚至达到了“闹堂”、“迟到”、“旷课”等地步。这样一来,学生不愿学,老师也不愿教,家长也越来越不满意。使好端端的学校、老师、学生,在不平行的班级设置下,形成了两极分化。你说说,这又那里谈得上“公平”呢?所以我们要设平行校、学校要设平行班。让孩子们都在一条平行线上,平行起跑、平行竞争,共同进步。

三、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的收费或滥收费。

1、在逐步取消重点校和学校取消重点班的基础上,可坚决取消择校费、入门费等费用。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重点校、重点班的取消,择校费、入门费也就在某种水准上也会随之“消失”。因为大家都上的是平行校、平行班了,所以也没必要去择校、择班了。如以往和现行的状况却是,有的同学想上某某重点高中,但要过某某分数线,过不了分数线,那么对不起,差一分、差半分,差几分,要么几万几千元不等,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各种名目的费用等着要交;有的同学想上某某重点初中、重点小学,也均是要交成千上万的择校费、入门费等等。你说说,这那里是公平啊!老百姓挣点钱多难啊!那里去一搞就拿出来几千几万块钱呢?所以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只能屈居一般学校去混日子,一般学校的那些学生们呢,也就更谈不上像十八大报告上所说的“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了!

2、坚决取消“跨片费”,“借读费”。以往和现行的情况是这样的,市区每所学校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就就近入学而划分了“就近”入学的范围,也就是“划了片”。那好,你只要是“片外”的学生,或者说是岁父母进城务工人员

的子女,也都要交成千上万元的跨片费、借读费,或者叫“教育捐资助学费”等等。其实,这些费用都是因为教育的不公平所导致的。同样的人,同样的学生,却受不到公平的待遇。“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那么我们就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说不定因为交不起钱而被你唾弃的那个孩子,在日后也会成为栋梁之才。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人人都唾弃它、骂它,甚至啄它、打它,但它在日后却真的成为了被人人仰慕的白天鹅!

3、取消各种名目的滥收费。诸如资料费、培训费、辅导费、住宿费、学生奶费等各种费用。还学生以纯洁、善良的本质,不要让他们为了各种名目的收费而烦恼,而影响学习;也不让家长为了孩子的各种费用而四处奔波。

四、政府要增大对教育投资的力度。

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教育经费,应均由政府拨款。这也是杜绝教育滥收费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政府拨款其实就是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收费。我们能够设想,假如全市果真全部取消了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而且各级各类学校均取消了重点班、各校师资力量乃至软硬件设施均是平行配备的话,一切费用又是政府支付,自然,学生、家长也不会去择校了,那么各级各类学校也就自不过然地就不去操心收费的问题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各校也就只有操心教学、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了;而学生也学有所乐,家长、社会,也就会对学校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指日可待。

五、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教学楼,体育活动场馆等等,应均由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配置、调配。

这样做更有利于全市的教育公平,这样做能够让全市每个孩子都站在一条统一的平行线上去学习、去竞争、去进步;这样做也更有利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其实,我们以往和现在为什么形成了择校、乱收费,学校教育不公平,人们对教育不满意的现状,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统一设置平行校、平行班,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教学楼,体育活动场馆等等,应均由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配置、调配。正像本人上述所讲到的——重点学校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音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甚至还有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等等;而另外一些普通学校或贫困学校则是另一种情景:教育经

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等等。其实,这种学校教育极为不公的现象都是我们人为地造成的。所以本人才提出了上面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校舍、楼宇、环境,体育活动场馆等等,应均由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配置、调配;学校教育经费也统一由政府划拨;全市取消重点校,各校取消重点班,统一设置平行校、各校统一设置平行班”的看法。这样做才能让我市的学校教育从根本上有了“公平”所在,择校、各种乱收费的现象,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人们也由此会转变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动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 (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

教育公平案例

参与式教学方式中的教育公平案例 小草坝中学钟明 背景: 经过这几年中英西南项目的实施,教育的公平已经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已经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与以往的不同。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特别注意班级中男女生各自的群体特征、能力特长和行为方式,所以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课堂上的练习和提问时,都会刻意的注意男生和女生的差别:男生好动,女生好静。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强调实际操作和注重团队合作的学科,就需要男生和女生都参与到其中,而利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公平问题,这样即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又能在教学中使男女生性别差异得到淡化。以下是我在实际上课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男生和女生都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使男生和女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学习,而不做特别对待设计。 案例介绍: 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中关于信息的基本特征内容时,根据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一个人说话 游戏参与者有:一名老师,4名男生和4名女生 游戏规则:老师在课堂上选择4名男生和4名女生,然后让他们

背向讲台坐成一列,男女生分别岔开坐,老师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上一种动物的名字,将这张写有动物名字的纸,拿给坐在最前面的第一位学生看,这名学生看完后,只能用身体语言,告诉第二位同学,但不能说话,第二位同学只能靠看第一位同学的身体语言,猜测他说的是什么动物后,然后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向下位同学进行传递,直到传递到第八位同学,由第八位同学猜出老师所给出的动物名字并说出,告诉老师他(她)知道老师写在纸上的动物名字。在游戏的过程中,只有参加游戏的第八位学生可以在最后说话,而其他参加或未参加的同学都不能说话,如果违反,就要受到惩罚:表演一个节目。 我在做游戏时,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踊跃的参加,整个课堂教学很活跃,我最终选择了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游戏,游戏的结果是一组最后一名学生猜对了我写的动物名字,而另一组却猜错了。 做完游戏后,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言说出信息的基本特征,在这过程中,男生们能很快的总结出信息的一些的特征,比如说:信息可传递,信息需要载体,信息的载体可以改变等;而女生们则经过思考后也同样可以总结出一些特征,比如说:信息有正确和错误的特征,信息还有完整与不完整的特征,信息还有的可共享的特征等。 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即可以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

解决校内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解决校内教育公平问题之我见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校 内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探讨,意在各学校对校内教育公平问题引起重视,探索解决 办法,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公平;校内教育公平;评级体制;竞争机制;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李缅心,任教于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体系。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上升到79.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新增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毛 入学率达到24.2%,进入大众化阶段;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 年限从1949年的1.6年提高到8.7 年。教育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 全民族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 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官方2009年的一项调查 显示,56.5%的人认为生活中存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据2009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1.2%的人认为教育公平,换句话说就是有88.8%的人认为教育存在不公平。当前,人们对教 育公平最强烈的反应,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平等,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 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甚至存在于学校内部和班级之间。由于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较大课题,也是人民群众 普遍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国家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并正在极力解决,在此笔者仅从校内教 育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寻求一些解决办法。 教育公平不是新名词,首先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是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 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教育公平的理念可以说源远流长。那什么是教育公平呢?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 平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近年来由于教育从起点就存在不公平现象,致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句话成为社会广 泛流传的“经典”话语,其实我们谁也说不清楚“起跑线”究竟划在哪里。社会上以致出现“起跑 焦虑”、“起跑恐慌”,接下来择校之风自然而然迅速刮起,并愈演愈烈。2011年5月19日凤 凰网摘自《湖南日报》一则消息《择校费7万起跳,教育公平何处安身》,有媒体报道称, 一连三日的广州市幼儿园、小学招生报名正在进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昼夜排队。今年,广 州多所名牌小学择校费以7万元人民币“起跳”。华师附小更亮出了16万元的天价。难怪不少 家长感叹:孩子入学、入园,考的是家长的毅力和钱包。 择校风的盛行,进而引发择班风,择师风,甚至出现择同桌风。进了名校,又要选择名班、名师,弄得学校和家长都苦不堪言。家长的愿望情有可言,无可厚非,追根溯源是教育 资源配置失衡造成的,教育资源失衡引发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当然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 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社会统筹、教育投入、资源配置、政策制度当中去寻 求解决办法,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作为学校在内部解决本校教育不 公平问题,通过学校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笔者从教将近三十年,任教学校是一所县级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对教育不公平引发的择校风感触颇深,比如,学生班级分配不 公平,又优等班,差等班之分;教师资源分配不公平;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公平。教育 领域的不公平已引起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但同一个校园内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却很少有 人去探究,同一个校园内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都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又如何去解决整个教育不 公平的难题,为此笔者用了很长时间潜心剖析,有所心得,仅供参考。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到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呢? 教育评价单一的影响 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仅从分数的高低和考取高一级学校的人数来衡量,以致学校只好采 取集中好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来维持学校的声誉,由此造成保一部分,顾一部分,舍一部分,

教育公平内涵及意义

一、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 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为了真正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还必需包括:在客观上存在着社会发展不平等的历史时期,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在现实层面上,反对和遏制旨在破坏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的教育特权(“平等”的维护)。 (一)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教育公平意味着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凡具有同等公民 资格的人包括青少年学生,不因为他们的性别、种族、地域、健康状况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在教育上受到不同对待,反对形形色色的教育排斥或教育歧视。这项权利已经明确地写入现代国家法律之中,成为一项受到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1954年)。后来历次宪法修正案中(1975、1978和1982年)都保留了这一条款,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46 条将这一条款扩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宪法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人权,教育公平体现了《世界人权宣言》(1948)的基本精神。《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其他的一些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人权公约,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76)、《儿童权利公约》(1990)等,也明确地将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利作为基本人权加以确认,认为其基础源于人的固有尊严与平等的要求,源于此项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人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那么他们彼此之间就不能享受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其他各项基本人权。在此意义上说,

教育公平小故事

教育公平小故事 叙永县马岭中心校罗小兵摘要:教育改革呼唤教育公平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探寻出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教育公平课堂。怎样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我认为教师要坚持三个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差别对待原则和人的发展原则,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教学如同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20年来,总有一些让人难忘的故事。 我有位学生叫曾维彬,做任何事总是粗心大意,十有九次都不会把事情做完整,班上同学给他一个雅号——“马大哈”。在我教学的数学课堂中,他没有一节课是循规蹈矩,认真听讲,总是搞小动作不停;又想表现自己的数学天赋,常常回答问题是张冠李戴,文不对题。只要有领导或别的老师来班上听课,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对他的举手假装没看见,都会抽别的学生,怕他在课堂上“献丑”。记得2006年春期,学校安排我上一节镇级教研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千克的认识”。课堂上我请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表示?大约是几千克?学生发言时,我的眼光总在优生中搜寻,曾维彬同学也把手举起来,并向我投来自信的眼神;我呢,生怕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假装没看见……。他第二次举起手,举得更高了,眼神不断在我的身上打量着,好像在说:“老师,我能回答,我能回答”。我的耳际是乎也听到他的心声:“老师,我能回答”!突然,我的心被彻底震撼了,难道一个粗心的孩子就永远粗心吗?我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孩子发自肺腑的心声?难道我会因为教研课的教学效果而拒绝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活动吗?……现代教育改革呼唤教育公平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探寻

出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教育公平课堂。教育公平是指以公平与否来评价和选择教育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的价值取向准则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对待和评价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价值标准与理性法则。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关系所符合的道理和规律;如果师生之间的利益关系符合那种道理或规律,那就是公平的,否则就是不公平的。作为老师,应该给他这样的孩子公平参与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和信心,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于是,我说:“曾维彬同学肯动脑筋,起来回答吧”。当他回答到:“一只母鸡约重2千克,一个小学生约重30千克”时,全班同学都给与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守纪律,期末还评为“进步学生”。 那一节课,不,是每一节课,不仅是他,是所有的后进生,我都很少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伤害了他们幼小而纯真的心。从那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不断地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其实他们并不差,有时他们比优生还更有主见,回答更有创意。在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每一位老师: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都应一视同仁;理解,关心,信任每一位学生,避免可怕地“标定”后果和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千里马,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没有给他们奔跑的机会;再不要忽略他们,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会在心里说:“老师,让我回答一次吧!我有与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孩子们多么希望自己在课堂上受到老师公平对待,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主见。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教育公平性问题Th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fairness problem 摘要: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很多学者有着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式。这里,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一个分析。结合各方面情况及教育公平现状,呼吁全社会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以此来加强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有助于缓解教育不公平问题。 Abstract: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Chi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most of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with swift and relationship. If you can't get reasonable solution, our abili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ill be a great damage. For education fair question, many scholars has a multi-angle and multi-level study, put forward many unique insights and solutions. Here, I tried on the issue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analyze a. Combined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situ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fairness, calling for the whole

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以和谐社会构建为视野 摘要: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视野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正义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可以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公平的社会。因此,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社会公平,有的学者把它归纳成涵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六者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 [1]其实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平简要地归结为三大公平,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不论公民个体还是利益群体与阶层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追求公平,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体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教育由于其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因此,开展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大有裨益。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关于教育公平,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此有过相关的论述,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主张过“有教无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所有儿童都应该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美国近代教育家贺拉斯·曼明确提出教育机会应该人人均等,以上都表达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到了现代,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是写入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教育公平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教育公平 论文

谨记公平之源,学会平等对待 ——————教育公平之我见 王帅我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者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规范或原则。对于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十分重要! 我的阿姨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在老师院子里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最多的是长辈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爱学生,而今长大后我也成了“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曾经的美好憧憬我接过了教师这一荣誉之棒,成了一名年轻教师。但是,当真正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教师良好的道德行为,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是有助于孩子在公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因此,我认为我的教育公平之源,便是“师德”! 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问自己你是否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坚守住你自己的教育之源?要想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公平,谈说易,行走难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都追求的目标,而我们距离这个目标,是走近了?还是渐行渐远了呢? 对于此,我扪心自问了番,居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总是非常放心,愿意相信他们时刻都在认真学习,即便是偶尔被发现不遵守纪律也一定有他们自己一定的原因,而平时有些调皮的学生我却时刻紧紧盯着,有一点动静就觉得他在捣乱了,这是否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往往是公平,无私,善良的正义代表,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决定着当

我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公正办事,公平对人,他们就会感觉到公正的美好和必要,从而奠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因此,在教育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神圣的职责。而我认为这样的职责有以下几点: 1、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我不是班主任,任教过学校几十分班级,从中发现,每个班级总不免有学生是大家长期取笑与鄙弃的对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并不是班主任都觉得它的困难度之高更何况是班主任老师们了。这些孩子时刻在考验着老师们那颗公平的心是否还在跳动?那一杆天平有否倾斜?我想,这值得深思。 2、要公平公正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偶尔总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 3、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与尊重的权利和心理需要,不要因为自己的无意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学习优秀与否,调皮与否,无论男生,女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青涩的树苗,我们必须要用公平的阳光,公正的肥料来照顾他们,还要谨记要用公平公正之“源”来用心浇灌。我想,如此,我们这些花匠们一定能培育出祖国未来最美丽盛开的花朵!

教育公平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报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几年,中央、省、市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始终把教育公平摆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位置来提。而对于真正的教育公平的提法,对于我们西部边远县市、边远学校似乎有些遥远。所以,人们也就很少去思考教育公平这一问题,似乎只要能让所有的孩子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段的教育,教育部门也就算是完成了这一义务。带着问题和好奇,我于2010年1月,利用自己当教育专干的亲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对一些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在调查过程中,立足于教育公平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进行有目的活动,先后调查了我县第一初级中学、城关小学、东风小学、布多附中(县城);麦禾营初级中学、麦禾营中心小学、板榻小学、雨碌乡小铺小学、小米小学、付加村小学(乡村)等10余所学校。 调查中,主要采取访、看、查、问的方法进行。访。主要是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当地政府访问学校的社会效度,家长、学生心中的效度;看。主要是看校容校貌,看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看学校的管理制度,看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查。主要是查学校的横籍管理,查学校各年的成绩,查学校的各种档案建设;问。主要是问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

培养导向,问校长的管理去向,问家长、学生的要求和建议等等。 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以以下内容为主,进行由点到面的调查了解。 一、不同类学校之间,在诸多建设上的差别。 二、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效益,在周围民众心中的地位。 三、清查各校设施建设隐形投入,看教育发展差距。 四、看教师的学历结构及学科搭配情况。 五、看各校的制度建设,了解管理情况。 六、听教师课堂教学,看教学公平程度。 七、看各学校的校风、教风及学风了解学校的发展去向。 八、从校容校貌看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各种健体怡情、娱心的活动。 通过围绕以上八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发觉在县城中小学校与乡镇中小学存在以下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且存在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积淀较深,隐患较大。

普惠性幼儿园能够实现教育公平之我见

普惠性幼儿园能够实现教育公平之我见 【摘要】本文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职能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对普惠性幼儿园实现教育公平的观点与分析。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教育公平;教育职能 0.引言 在当前教育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政策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倾斜,许多政策正在制定和研讨中。为发展学前教育,解决人民群众的“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1],国家加大了对幼儿园建设的投资力度。有的研究者提出应当进行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以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1.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职能 普惠性幼儿园与普通的公办园和私立园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普惠性幼儿园实行的是普惠性和公益性。那么从资金的来源上看,普惠性幼儿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普惠性幼儿园的资金来源的限制,以及其定位决定了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职能与其它类型的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普惠性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是基本教育,使其能够得到正常发展的一定的教育资源。但,这些教育资源不一定能完全满

足幼儿的个体发展。在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普惠性幼儿园可能仅仅能满足幼儿基础的需要,而无法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 普惠性幼儿园拥有的教育职能,大致可以分为2种,(1)对幼儿部分习惯的培养,(2)对幼儿进行基础知识教育。 普惠性幼儿原培养的幼儿部分习惯主要包括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纪律性。其中,对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指知道一些基础的卫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按照基础卫生知识进行行为。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每日洗脸等。学习习惯是指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学习的要求并知道如何去完成,能够按照这些知识有规律地去做。纪律性是指在课堂中,在活动中,能够遵守普适性的规则。这些习惯是幼儿能够正常生活,成长所需要的最低行为要求。也是普惠性幼儿园培养的重点。 幼儿在进行发育时是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幼儿了解、描述、分析纷纭复杂的环境的基础。缺乏这些基础知识,幼儿无法在以后顺利地进入小学接收知识,习得技能,更勿提发展自我,进入社会。在普惠性幼儿园中,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其它类型是一致。这是由明确的幼儿发展指南来决定。 以上的两种教育职能是最为基础的教育职能。而,发

教育公平论文

中国教育公平之“高考移民”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要确保教育公平,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质量、改革教育制度、改善受教育机会公平这些方面加以处理。高考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或者说集中体现。这种现象是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从教育外部情况来看,主要是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给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关键字:教育高考移民公平 一、“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紧密联系 “教育公平”是由“教育机会均等”这一观念逐渐演变引申而来。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在社会的发展上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的位置相应的也愈来愈重要。在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后,由于社会公平问题的再次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也将视线转移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基础教育上。“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也被人们给予了更多关注。从来源上看,公共政策是致力于解决一些政策问题,而政策问题又源于一定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涉及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由此可见,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看到的问题,同样必须将公平作为首要前提。 二、“高考移民”现象探究 (一)“高考移民”产生因素 “高考移民”就是指那些为了参加高考而进行户籍迁移,从录取分数线较高、录取率较低的省份把户籍迁往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省市。考生为了“榜上有名”,通过采取转学或者迁移户口的办法到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或当地升学率较高的地区应考的不合理现象。 1、地域差异的因素 从总体上看,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性地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西部地区,有7 个省或自治区;第二类为教育发达地区,有6 个

课堂上的教育公平

课堂上的教育公平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实践领域,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上的公平 与否直接表征着教育公平与否及其实现的程度。在实际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有违课堂公平的现象。笔者分别从教师心理现象、课堂互动、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时间分配、课堂空间分配等几个层面探讨了课堂上的教育不公平,并提出了实现课堂上教育公平的一些提议,希望对促进课堂的教育公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未来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有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 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 教育公平问题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 才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教育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 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只有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致力于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均衡与公平。作为微观层面的课堂教育公平,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人人学有所得、学以致用。① 一、课堂中的不公平现象分析 在实际的课堂中存在着许多有违课堂公平的现象。笔者在下面分别从教师心理现象、课堂互动、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时间分配、课堂空间分配等几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教师心理现象的不公平 教师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心理中存在的不公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期待课堂教学中, 教师出于主观上对学生的选择偏好或客观上希望行课顺利、节省课堂时间、实现教学计划的目的,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积极期待, 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练习。而对于成绩、表现后进的学生来说,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 教师压根儿就没想到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提升展示自己。即使有机会站起来和教师互动, 绝大多数时候这种互动也是教师单方面强压的, 没有鼓励, 鲜有耐心, 是消极的。这样的冷遇使这些学生渐渐走向课堂教学学习的边缘。 2.心理偏见优等生一好遮百丑, 后进生一丑遮百好。我们不得不承认, 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 这种偏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公平性。比如说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 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怀疑到是班里那些调皮的淘气鬼干的, 绝不会怀疑是优等生干的, 这就是“一好遮百丑”的偏见使然, 因为成绩好而忽略了他们消极不足的一面, 而对另一部分学生, 因为成绩差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虽然绝大多数教师们尽量在心底努力纠正这种心理偏见, 但因为教学质量、教学进度、教学量高低大小及私心的作用, 常会致使这些心理偏见在老师的心里作祟, 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了固定的标签, 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

教育均等化之我见

教育均等化之我见 人类对教育均等化的追求由来已久,它的内涵随着时间的进步,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它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中国教育均等化的进程,当然更关注我们教育均等化的具体实施。 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他开创私塾,一举打破了奴隶主对教育的垄断,最早主张并努力实践教育机会的均等化。 二、现在人们对教育均等化的理解,大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机会的平等。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儿童的平等入学权,这是教育史上巨大的进步,当然规定了这种权力,并不意味着每个儿童都能真正享有。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巴州区有的地方,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还是没有真正达到百分之百。家庭、学校、社会对智障儿童、残疾儿童、顽皮儿童的关心还是有一定的死角。面对国家的普九验收我们应该尽力少在普九数据上花夫,多做实际功夫,走家串户,深入调查,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儿童从起点上便开始受到不相同的对待,甚至连机会都没有,当然就谈不上平等,起点上的平等是最基本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的平等。教育资源是指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有效运行而确立的制度,法规以及消耗的人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投入密不可分,教育投入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教育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学校设备、仪器、设施、

实验室、图书馆等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我区基本上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城区,重点小学与一般小学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原来就比较悬殊,而重点小学往往又具有获得教育资源的优先权,落后地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更是缺乏,如在师资配备上存在明显的城乡之间不均等,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素质整体上不是很高,,当地农村小学合格教师严重缺失,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回到本地工作,并且在岗教师队伍不稳定,发达地区教师普遍学历较高,甚至出现超编现象: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上,有的学校校舍已达现代化水平,电脑室、音乐教室,实验室,多媒体已经进入了学校,学生在享受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极大方便,而落后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室、书本、课桌都缺乏,现代化的设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每个儿童都是花园的花朵,本应共享祖国的阳光和雨露。然而我们巴州区的教育不均衡现象越来越突出。即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调,城区中心和城郊差异明显。少数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严重不平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择校风越刮越厉害,中心城区的身价越来越高,择校费一涨再涨,拉关系,走后门,送人情......教育的腐败现象令人堪忧。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校舍简陋,师资质量差,教师不想下乡教,学生不愿就近学,导致城区学校学生挤破门槛,一座难求。农村学校生源短缺,门可罗雀,加剧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主观方面、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是完全、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对待学困生、对待弱势群体的子女,或多或少存在这些偏见。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有些教

教育公平研究

教育公平研究论 【摘要】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由于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关键词】公平农村教育机会 1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1.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与非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 1.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突出严重。 1.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 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我们观察公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视角。不同阶层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1.4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我国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在整体上有很大进步,发展的态势也较好,但女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涉及用人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

不平衡,目前尚未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是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 2.1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1、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发展差距又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并不是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2、重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国家对“效率”的直接追求。由于国家垄断了教育资源,又财力不足,致使基础教育长期薄弱。轻基础教育的现实,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而且由于国民素质、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制约,总体而言对经济发展并不是高效的。 2.2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 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使多数儿童的利益受损、强烈竞争性的教育,是违背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应试教育”的制度基础,目前正在纠正、改变之中。但公立学校之间业已形成的重大差距,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的动因。 2.3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例如过去的粮油供应政策、就业、医疗、住房、劳保等各项社会福利等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这一思路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作为一种和思维定势它仍有较大的惯性,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之中。对此应当有相应的认识并予以矫正。 2.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

课堂高效率_课后低负担(王敏勤)

一,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受很多,责任也很大。 二,时间仓促,今天我要传达课题很大,内容比较多,这个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今天我和在座的各位的老师一起学习和探讨。 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 ——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来我县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做讲座,讲座的题目是《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王敏勤教授用一线教师的心态、专家的视野结合他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参加高效课堂改革的活动和实例,对知识树的使用与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课程改到深处是“模式” 和谐教学法是王敏勤教授经过20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教学法。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它已经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谐教学实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达标测试,课堂小结。下面,我把这五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单元导入: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和谐教学法要求每个单元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我们每个教师要清楚:随便从报纸和杂志上选一篇文章和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不一样的,课本中的文章融进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然后导入新课。而这一步则是通过“知识树”来呈现的。(呈现各学科知识树)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易于学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观、非常有效。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棵知识树,教材知识的脉络就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了。﹝1﹞如果是单元的第一课时,只呈现单元知识树的第一层次,即本单元知识的大类,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编者的意图和选材特点。或者引导学生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向学生说明学习本单元的基本方法。 ﹝2﹞如果是后边几课时,首先要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再导入新课。知识树的梳理,能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册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构建学科知识树,使教师们对教材的钻研更加深入,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教育公平”之我见

“教育公平”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促动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襄阳市教育管理学会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展开“襄阳教育人士谈学校教育公平”大讨论活动,是贯彻十八大相关教育内容精神的具体体现,意义十分重大。现就我市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动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方面,谈几点本人的拙见: 一、应该逐步取消重点校。 全市统一配置,不再设置重点高中、重点初中和重点小学。因为这些重点学校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甚至还有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等等;而另外一些普通学校或贫困学校则是另一种情景: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像今春出现踩踏事故而闻名全国的老河口市秦集学校那样,校舍破旧,大门生锈,一推就倒,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等。一些区、市、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如偏远地区)。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我市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已经拉开了差别。所以,有水平或者说是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家长,就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这样一来,教育的不公平也就慢慢凸显出来。因为进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甚至是贫困学校)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那就是天壤之别。 另外,重点校一般招收的都是各地各校的“尖子生”,而普通学校一般招收的则是成绩一般般的或者说是所谓的“差生”。重点学校一般情况下初考、中考、高考的成绩肯定会超过普通学校。这也导致了重点学校越来越“重点”,普通学校也越来越“普通”,越来越“一般”。像我市市区的一些重点高中、初中,不但招收市区内的尖子生,甚至把各县市区的尖子生都招收过来。搞得县市区的学校和一些普通学校,无法“生存”,老师、学生、家长都只有唉声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