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实 训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教学后记:
学习情境1:四边形水平内角测量项目第一阶段:咨讯阶段
项目简介:分别采用经纬仪和全站仪,以一个四边形的四个水平内角测量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础知识、仪器构造与应用、角度测量与计算的方法、测量误差知识、仪器的检验等方面的能力。
§1.1 测量的基础知识
1.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一、测量学的定义与基本任务
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便是求得点的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1、勘察设计阶段:地形图,提供设计依据
2、施工阶段:施工前放线,施工中轴线(斜)、高程(层高)控制,竣工测量得竣工图
3、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监测
三、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分类
测定
地面图纸
测设
1.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表面起伏最大值/地球半径≈20/6371很小
2)地球表面71%的都是水
大地体:人们设想有一个不受风浪和潮汐影响的静止海水面,
向陆地和岛屿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形体,用此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体接近旋转椭球体:a=6378 140 m b=6356 755 m
扁率α=(a-b)/a=1/298.257
在精度不高时,把地球看做球体,半径为6371km
二、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铅垂线:某点的重力方向线,可用悬挂垂球的细线方同来表示
水平线:与铅垂线正交的直线
水平面:与铅垂线正交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与不受风浪和潮汐影响的静止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课堂讨论:为什么选择铅垂线、大地水准面为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讨论引导要点:从稳定性、唯一性和易于测量方面来考虑基准线和基准面的选择。
1.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测量工作的实质: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空间位置(三维)=该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球面或平面)的位置(二维)+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维)
二、地面点的高程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简称高程。用H表示,如H A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用H´表示,如H´A
高差——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用h表示。
如:h AB=H B-H A= H´B-H´A h BA=H A-H B=H´A-H´B h AB=-h BA
我国在青岛设立验潮站,长期观察和记录黄海海水面的高低变化,取其平均值作为大地水准面的平均位置(其高程为零),并在青岛观象山上建立了水准原点。将大地水准面的平均位置引测到水准原点,我国采用“1985年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
三、地面点的坐标
1、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2)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以西南角为坐标原点,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
X轴正向为正北方向,负向为正南方向,Y轴正向为正东
方向,负向为正西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象限以顺
时针方向编号。
五、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如果把一小块水准面当作平面看待,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测量和制图误差的容许范围时,即可在局部范围内,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使测量和绘图工作大大简化。
结论:(1)在10km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需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2)就高程测量而言,即使距离很短,也应用水准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即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课堂讨论:测量学中的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有何异同?
讨论引导要点:引导学生绘制两种直角坐标系,从X、Y轴代表的方向、
象限转向、X、Y轴位置方面分析不同之处,从坐标系基本要素、计算公
式等方面
1.1.4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主要目的:确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测量工作一般分外业和内业两种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基本原则 “步步有检核”
1.1.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测量误差来源 (一)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
一来自制造:度盘偏心差、刻划误差等 二来自使用与校正:轴系间正确关系 与观测者无关
2、观测误差:读数误差、尺不直误差、对中整平误差等 观测者自身带来
3、外界条件的影响:风、温度、阳光等自然因素 (二)常用测量形式
按观测条件分为
等精度测量:观测条件相同(如测回法多测回提高精度)
非等精度测量:观测条件不同(计算繁琐)
(三)粗差(错误)与误差
不同概念,为避免粗差,一方面要认真,另一方面要有检校措施。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一)系统误差
特性:具有规律性、累积性的误差
产生原因:仪器、工具制造或校正不完善 影响:有些可用计算改正或用观测方向消除 (二)偶然误差
产生原因:由人、仪器、外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特性:(1)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一定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