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一、概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论,它是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的本质、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等方面,揭示了世界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因此,在人类社会中,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就是所谓“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2. 矛盾普遍存在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既有对立面又有统一面,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普遍规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3. 质量互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当事物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而质变又能引起数量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

4. 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实现的。

这种否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次否定是指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第二次否定则是指新事物被更先进、更高级别的事物所取代。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1. 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所有存在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它由人们创造出来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制度、文化等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只有它们与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2. 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着客观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1. 引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和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点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主义通过对物质和自然界的研究,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2.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体系最大的区别。

辩证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点:对立统一、矛盾斗争、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运动的,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要点3.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最基本概念之一。

对立统一指的是在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例如,事物的质量和数量、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等。

3.2 矛盾斗争矛盾斗争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矛盾斗争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通过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等。

3.3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向另一种质量转化的过程。

例如,物质在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转变,受教育的人由无知向有知转变等。

3.4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但旧事物的一定要素在新事物中得到保留和继承。

因此,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

4.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被广泛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而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提供了一种解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3.矛盾
(1)矛盾的含义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8)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7)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 是客观的, 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 为力。 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 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的过程。 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辩证唯物论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

它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式。

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世界的辩证性和运动性,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论还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基础。

它来源于古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辩证发展观、矛盾法则、转化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形态。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了事物的联系和互动,辩证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认识论还讨论了关于真理、错误、观念、概念等问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反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

认识论也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强调历史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和演进是由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本文将以《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为标题,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了辩证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既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又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矛盾普遍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了对立统一、斗争、转化、否定之否定和质变。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斗争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转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新的事物又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内容。

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质量。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哲学思想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虽然这两个概念都带有“唯物”和“辩证”两个词,但它们的意义和内涵有着较为显著的不同。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物质和精神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反映人类对于自然界、社会现实和人自身的认识,是一种自觉的、向实践性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旨在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揭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指导人类生产、科学和文化发展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运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进步,维护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待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唯物辩证法关注的是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矛盾和规律,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事物中的矛盾,实现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观念中,互相矛盾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和改进,驱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而矛盾的贯穿始终,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在不同的形式。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都着眼于揭示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但其重点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关注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关注各种矛盾和规律,以寻求解决方法为目的。

具体来说,辩证唯物主义注重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观念和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进步和发展;而唯物辩证法注重的是探寻各种矛盾和规律的思维和分析方法,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实现事物的发展和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 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需要辩证 地思考和解决。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引言唯物主义辩证法,简称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理论。

它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具备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科学体系。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内在矛盾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矛盾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的基本概念1.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在矛盾推动的。

2.事物的矛盾包括它自身内部的矛盾和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形式。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全面的、包容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的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发展的。

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否定和解决,从旧的状态走向新的状态。

3.唯物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定性的变化积累起来的,定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引发质的变化,即事物的转化。

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有分析、综合、辩证思维和实践。

1.分析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对矛盾事物进行分析,通过辨析事物的各个方面、要素和条件,找出事物内在的矛盾,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2.综合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对矛盾事物进行综合,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3.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即正反两方面的思维,从事物的矛盾之中,把握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

4.实践方法: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基础,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指导社会变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唯有深入了解社会的矛盾和变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名词解释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名词解释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名词解释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指的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而唯物主义辩证法,则是辩证法的一种具体形式,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认识。

本文将对唯物主义辩证法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底层哲学观。

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认识方式。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一切现象和意识都源自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相对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注重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强调物质决定精神,反对将精神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进行研究的观点。

唯物主义辩证法则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辩证运动的认识方法来研究和理解客观世界。

辩证法,源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辩证法被用来描述对立统一的法则,强调事物间的斗争与变化。

然而,唯物主义辩证法赋予了辩证法全新的内涵,它不仅关注对立统一的事物间关系,更注重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对立统一。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孤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

存在于世界上的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因素,它们在相互对立中统一,进而实现发展与变化。

例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动力和条件促使事物向前发展。

辩证法通过对对立统一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发展。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法将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事物的飞跃性发展。

这一观念与唯心主义中“本质不变”的观点形成强烈对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地变革和演变而实现的。

在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实践被视为认识的基础和标准。

辩证法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偶然性必然性唯物主义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唯物)和认识论(辩证法)的统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偶然性必然性”谈谈自己的理解: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证统一: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原因如下: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

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

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或说不好预料)。

偶然性和必然性又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

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

割裂二者关系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偶然性和必然性。

就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假如我们正在筹备做一件大事儿,要想成功的话我们必须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要为必然性做好准备,也就是创造好的必然性。

当然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成功,这就是在必然性中出现了偶然性。

或是你想举办一次户外的活动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活动不能如期举行。

这次活动的失败是因为偶然的下雨导致的。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它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基本观点、方法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指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辩证法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思想体系。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强调对客观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其中存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中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就在于矛盾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方向性,社会历史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3. 实践论实践论是唯物辩证法中对实践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深入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同时,实践也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包括辩证思维方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

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对矛盾运动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分析矛盾的双方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同时,辩证思维方法还强调整体观念和历史观念,通过对事物发展历程的全面把握来深入理解事物本质。

2. 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对客观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一种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秉持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精神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唯物论主张人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坚信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深入剖析社会历史现象,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驱动作用,坚定了唯物史观的立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全面性和相互联系,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变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四、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和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验证和纠正认识。

实践观点承认人类能够通过改变现实来改变自己,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追求,通过彻底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权等理念相契合,成为世界上广泛影响力的政治理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点和人的解放。

这些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指南。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

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构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产物,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理解需要全面、一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一、辩证法的起源与含义辩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矛盾既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也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辩证法思想。

他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思考方式,认为世界是矛盾的、变化的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承袭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与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相结合。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的观察和实践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强调矛盾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世界的矛盾性原理: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形式,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

2.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不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矛盾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3.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矛盾形式和发展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理:认为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和目标。

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认识论方法,强调通过辩证思维来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

1. 全面性原则:认识事物时要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不片面地看待问题。

2. 相互依赖原则:认识事物时要抓住事物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强调客观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3. 发展性原则:认识事物时要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趋势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马克思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马克思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咱今儿来聊聊马克思那超厉害的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哈。

马克思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超级剧烈的时代。

那时候,工业革命正搞得热火朝天,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可这发展的背后啊,隐藏着一堆让人头疼的问题。

比如说,工人阶级辛辛苦苦干活,却过得很辛苦,工资低、工作环境差,而资本家呢,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到处都是,社会矛盾那叫一个尖锐啊。

马克思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就开始琢磨,为啥会这样呢?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于是,他就踏上了研究社会矛盾的道路。

二、马克思研究社会矛盾的具体方法。

马克思研究社会矛盾,那方法可多啦,而且都特别实用。

1. 唯物辩证法。

这可是马克思的一个厉害武器。

他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好比一个人,从小到大会不断成长变化,社会也是一样。

矛盾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各种因素而改变。

比如说,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和后期的矛盾就不太一样。

早期可能主要是工人和资本家关于工作时间、工资的矛盾,到了后期,就涉及到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等更复杂的问题啦。

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就像拿着一个放大镜,把社会矛盾的变化看得清清楚楚。

2. 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发现,社会矛盾很多时候和阶级有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主要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他们想的就是怎么赚更多的钱;而无产阶级呢,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啥都没有,只能给资本家打工。

这两个阶级的利益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两个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走,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马克思通过分析阶级之间的关系,找到了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

3.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觉得,要研究社会矛盾,得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

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它自己的节奏。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它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矛盾的积累,也会走向灭亡。

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预测了社会的发展方向,给人们指出了一条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 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 一性。割裂二者,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夸大对立否定统一,也是思想上的绝对化; 夸大同一而否定对立,就必会把事物看成是 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样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推动事物的量变。由于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双方力量 的对比不断变化,使矛盾得以展开,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 变准备条件。
例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的每一重大发展都 影响着生产关系,使旧的生产关系中某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渐 暴露,并逐步克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就为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了准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 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 这就是说,矛盾无时不有。
普遍性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矛盾 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要敢于承认 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 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叫做 两分法,或叫“两点论”。
其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由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就使矛盾双方 的相互转化有了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事物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而不是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化。
如私有制转为公有制,落后转化为先进,困难转化为顺利,坏 事转向好事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从而规定了各自转化的结果。
2、世界的永恒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构成的“虚拟世 界”容易造成人际隔离和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形成 多种多样的不正常的“网 络综合征”,如由于过分 依赖网络,表现出不同程 度的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 障碍,一旦离开网络就无 所适从,无法面对真实的 社会。还应看到,互联网 上各种思潮激荡,从不平 静。
利用热点和敏感问 题,传播政治谣言, 煽动社会不满情绪; 大量制造、传播不良 信息,宣扬腐朽没落 的生活方式,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低级 庸俗、淫秽色情、虚 假欺诈等有害信息在 网上不断出现,危害 网络与信息安全,扰 乱社会秩序,败坏社 会风气。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 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 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 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 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 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 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 到1.03亿,居世界第2位。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 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 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 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 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 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 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 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 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 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来自人民网
互联网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 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信 息、文化,实时互动、高度共享。互联网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使之更加便捷。网上交流使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得更加 激烈和复杂
人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教育观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互联网还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从未体验过的虚拟空间。在网上,网 民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使人们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比较 真实地自由地表达意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热 情。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社会的整 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 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 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不要受网络迷惑而去侵犯 他人的利益,影响社会当代 大学生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 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 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 自己的心智,身心健康,知道该做 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拿得起放得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