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审计的基本概念(1)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审计对象,不受其任何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2)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3)可靠性: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当真实、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4)保密性: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审计的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态度,不受审计对象的任何影响,保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估。
2. 审计的专业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保证其意见的真实和可信。
3. 审计的真实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事实,客观公正地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
4. 审计的保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5. 审计的审核证据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 审计的程序(1)立项阶段:确定审计的对象、范围、目标和周期,明确审计的任务和目的。
(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3)实施审计:根据审计计划,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4)收集审核证据: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的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的发现和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专业的意见。
审计知识点总结范文
审计知识点总结范文审计是一项涉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系统性检查和评估的活动。
审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审计知识点,下面对审计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审计基本概念1.审计定义与分类: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分类和基本原则。
2.审计师的资格和职责:审计师的资格条件、职业道德和职责。
3.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机构的分类、审计人员的分类和职责。
4.审计法律法规:会计法、审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审计目标与任务1.审计目标:审计的目标和作用。
2.审计任务:审计任务的确定和执行。
三、审计程序与方法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确定和执行。
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四、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审计1.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
2.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方法和评价。
五、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审计1.资产负债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标、程序和方法。
2.现金流量表审计: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目标、程序和方法。
六、收入与费用审计1.收入审计: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2.费用审计: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七、财务指标与比率分析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八、内部审计与审计报告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程序和作用。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以上只是审计知识点的一部分,审计领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和复杂,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另外,审计实践中也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基本知识点总结
审计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目的1. 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审查活动,通过收集和评价证据,对一个组织、制度、过程或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2. 目的审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管理的透明和规范,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二、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公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2. 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对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资源利用效率、运营绩效和成本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关注业务过程、经营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3.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对组织的行为和运作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内部控制要求。
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规章制度、合法合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4. 组织绩效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是对组织的整体运作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战略目标、业务战略和绩效评价情况。
组织绩效审计主要关注战略规划、目标达成和绩效改进等方面的情况。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1. 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受内外部利益干扰,保持客观和公正。
2. 保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审计工作中所获取的信息和数据,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3. 证据可靠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充分、可靠的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价,确保审计结论的正确和可信。
4. 合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审计活动,确保审计成本适当,审计风险可控。
5. 影响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审计不会对被审计对象造成不利影响。
四、审计的基本流程1. 规划阶段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需求,制定合适的审计工作计划,并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目标。
2. 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工作计划,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和调查,查找异常和问题。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检验、核查、评价和论证。
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的种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组织自设的、审计部门或专门的审计员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
四、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预防问题、审计报告等。
五、审计中的风险和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严重违规、经济欺诈等。
为了减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组织等。
六、审计的利弊审计的利弊主要包括: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等; 但也可能出现审计成本高、审计报告真实性等问题。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
审计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审计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八、审计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忠诚、独立、客观、公正、慎重、谨慎等。
九、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需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对受托机构、对社会、对法律等。
十、审计的国际标准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通用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国际审计准则。
十一、审计规范和规定审计规范和规定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审计规范和规定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等。
十二、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管理等。
审计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1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对象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工作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下面将总结一些审计常考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备考审计职业资格考试或者提高业务能力。
一、审计基础知识1.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审计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应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通过制度、规章、程序等形式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制度。
内部控制分为财务内部控制和运营内部控制两种。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用于支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判断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对审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和进行的具体审计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应当具备全面性、一贯性、系统性等特点。
5.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偏差的风险。
审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审计师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的一种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总结和结论,是审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后发表的一种书面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具备清晰、准确、全面等特点。
二、财务会计知识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单位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审计行业入门知识点总结
审计行业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目的1. 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记录进行审查,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一项工作。
2.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鼓励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审计独立性原则:审计师应当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独立的立场,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2.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师需要根据一定的证据来支持其审计意见,证据需要具备充分、适当、可靠的特点。
3. 审计合理性原则:审计师要基于合理怀疑来进行审计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欺诈行为进行审查。
三、审计的类型1. 外部审计:由独立于企业的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目的是为了向第三方提供审计意见。
2.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审计的流程1. 规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并开展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
2. 实施阶段:收集、分析、评估审计证据,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并编制审计报告。
3. 报告阶段:向客户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协助客户改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五、审计的技能要求1. 财务知识:审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能够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记录。
2. 分析能力:审计师需要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沟通能力:审计师需要与客户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逻辑思维能力:审计师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复杂的财务信息中提炼出关键问题并做出判断。
六、审计的职业发展1. 初级审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的执行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基础工作。
2. 中级审计师:具备一定的审计经验和分析能力,能够参与审计项目的计划和实施。
3. 高级审计师:负责审计项目的管理和领导,对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
4. 审计合伙人:负责审计事务所的业务拓展和团队管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业务见解。
审计基本知识汇总
第一章审计概论一.审计概念: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二.审计的目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发表意见(一般目的)。
会计报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支柱。
三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包括被审计的实体和内容。
通常审计对象可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一)区别,列表如下:(二)联系:1。
联系参见民间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
主要体现在两者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在很多时候,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考虑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效率,而内部审计部门也经常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管理建议。
2.(结合P152[准则原文]、P160学习)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审计工作成果。
这是因为: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一.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由注协制定报财政部批准后施行,他包括以下三下层次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以上两层次属法定要求3.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同时具备)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具体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审计的定义及目的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为了评价企业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和检查,为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审计态度,不受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审计的全面性审计人员应当对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
3. 审计的谨慎性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保持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审计的合规性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合规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果。
税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税务情况和税收合规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税收纳税的真实性。
4. 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的效果。
5.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的基本流程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开始阶段,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编制审计计划和预算、组织审计人员和分配审计任务等。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定义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独立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证据,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所审计对象的信息的过程。
2. 审计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验证和评估所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3.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包括了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报告编制等内容。
4.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师用以支持其意见的信息,包括了财务报表、会计记录、询证函、确认函、计算等。
5.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最终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的意见和评价,包括了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发现的异常情况等内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对其财务、业务目标所实施的、以经济效率为导向的процесс。
这个过程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能够达成其财务和运营目标,同时保护企业的资源免受欺诈和误用。
3. 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用来指导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体系。
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了COSO框架和COBIT框架。
4.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了流程分析、文件检查、沟通等。
三、风险评估1. 风险定义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对企业目标达成的影响。
2. 风险评估的方法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范围。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了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3. 风险控制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发现的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包括了调整审计程序、增加审计程序深度、加强对关键事项的审计等。
四、财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在于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一、审计概述1.1 什么是审计?1.2 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1.3 审计的主要类型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2 外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2.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异同三、审计流程3.1 审计计划的制定3.2 审计程序的实施3.3 审计调查和取证3.4 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四、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4.1 相关法律法规4.2 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五、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5.1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5.2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5.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5.4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六、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6.1 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6.2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6.3 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6.4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七、审计的价值和意义7.1 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7.2 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7.3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八、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审计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明确了审计的主要类型。
其次,我们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它们的定义、职责以及异同之处。
然后,我们详细解析了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调查和取证,以及审计结果的汇报和分析。
接着,我们介绍了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提醒审计师在实践中应遵守相关规定。
在常见审计问题和处理方法一节,我们讨论了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护。
随后,我们对现代审计的趋势和挑战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全球化对审计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
最后,我们总结了审计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审计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议、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概念和定义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为客户提供信心和建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正,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独立性,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行业声誉。
关键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和尊重客户。
三、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是审计员应当遵循的标准化要求。
审计标准则是对审计过程中执行操作的规定和限制。
审计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是按照一定程序与方法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证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检查、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操作。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客户提供的正式书面报告,总结了审计过程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审计报告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审计意见,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过程中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定其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保障程度。
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员无法准确评估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各种风险因素。
审计员需要了解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可以是文书形式、口头陈述、计算结果、观察等多种形式,审计员需要依据证据做出判断和评价。
九、审计技能与素质审计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审计员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质量保障。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公司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信誉度、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需的制度。
二、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2. 经济责任审计:对某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理,督促相关人员真实担当责任。
3.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作为决策参考。
4.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核实,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
2. 准确性原则:审计结论必须准确、完整,并且符合实际情况。
3. 保密原则:审计工作中获得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泄露。
4.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工作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
5. 责任原则:审计工作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负责。
四、审计的程序1. 策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程序和时间安排等。
2. 风险评估阶段: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审计程序。
3. 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和获取审计证据。
4. 审计证据的评价: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5. 财务报表审核: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6. 终审:对审计工作进行终审,确定审计结论。
五、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4.《中国证券法》5.《企业会计准则》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减少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或者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
2. 外部审计:指由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一定程序、标准和方法,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评价、鉴定、监督和报告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活动。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特定对象的各种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效、经济和效率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审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分类。
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的专业人员对该组织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以提升组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公司、政府等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专项审计是指对特定问题或特定范围进行审计,以解决特定问题或获取特定信息。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谨慎性、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应当全面认识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确保审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升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审计的流程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整改跟进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审计方案和措施,确保审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五、常见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查阅、询问、计算和分析等多种手段。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活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合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六、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权威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管理水平、规范运作流程、减少风险和挽回损失。
通过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审计可能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及基本原理1.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审计是一种以评价和验证为目的的专业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审计,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公司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做出准确的决策。
2.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和审慎性。
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客观的眼光进行审计工作,运用专业判断力评价审计证据,同时要保守审计工作中涉及的机密信息,谨慎对待审计风险。
二、审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工作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勤勉、保密和独立等原则。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审计方法和技能1.审计方法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掌握不同的审计方法,包括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合规性审计程序。
实质性审计程序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检查、核实和评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现报表错误或欺诈行为。
而合规性审计程序主要关注企业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审计技能审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计技能,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等。
审计师应当熟练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准确评估企业的风险,有效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撰写清晰准确的审计报告,同时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客户及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审计工作。
四、财务报告审计1.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审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账务分析、财务报表核查等。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评价,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审计意见。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Audit)是指对一个实体,特别是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制度和程序等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验证的过程。
审计具有检查、验证、鉴定等功能,其目的在于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审计报告,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质量、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验证,以确定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2. 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3.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企业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核算等进行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绩效水平和业绩。
三、审计的流程1. 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目标和计划,并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验证,以得出审计结论。
3. 报告阶段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做出说明。
四、审计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预和影响。
2. 客观性原则审计的结论和意见应当客观、真实、公正,不受主观偏见和外部压力的影响。
3. 洞察力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和风险。
五、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效率,防范和发现经济犯罪行为。
•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六、总结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审计的定义、类型、流程、原则以及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和独立的评估和审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提供可靠的财务和业务信息,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审计的特点和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的身份和态度,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影响,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
2. 审计的客观性:审计师应当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审计工作,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3. 审计的合规性:审计师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 审计的综合性:审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财务、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应当关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三、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经济效益。
3.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 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5. 绩效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和目标达成情况。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被审计对象的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3. 进行实地考察:到被审计对象的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核实,了解实际情况。
4. 进行样本抽查:根据统计学原理,从大量数据中抽取样本进行审计,以减少工作量。
5.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被审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 进行检查和核实: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和业务进行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 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说明。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手抄报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手抄报一、审计概述审计是一种专业性的工作,旨在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和验证。
审计通过审计程序和方法,发现并披露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欺诈行为,帮助保障相关方的利益。
二、审计的分类1.财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员工执行,旨在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3.税务审计:检查企业的纳税情况,确保税收合规。
4.合规审计:评估企业遵守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三、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的立场,不受审计对象影响。
2.客观性:审计工作应当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偏见。
3.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四、审计的流程1.筹备阶段:确定审计对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2.调查阶段:收集相关证据、审阅文件、执行审计程序。
3.总结阶段: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撰写审计报告。
4.跟进阶段:协助审计对象改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
五、审计的重要性1.保障投资者利益:通过审计,投资者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2.提升管理效率:审计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发现问题并改进经营策略。
3.预防欺诈行为:审计可以发现和遏制公司内部的欺诈行为,维护经济秩序。
六、审计的注意事项1.保密性:审计师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护被审计对象的隐私信息。
2.审计证据:审计师应当搜集充分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3.报告准确性:审计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不偏不倚。
七、结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管理。
只有通过审计,企业才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赢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
以上是对审计基础知识的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审计有更深入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审计师或阅读相关专业书籍。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审计基础知识总结1. 什么是审计?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财务、运营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这些实体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要求,是否有适当的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2. 审计的类型-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注册审计师(CPA)或审计机构进行,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可靠。
-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员或内部审计团队进行,评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 合规审计:主要检查组织是否遵守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要求。
- 绩效审计: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进行审查,以提供对改进的建议。
3. 审计的步骤- 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计划,收集相关信息,并编制审计工作程序。
- 实施阶段:根据审计程序进行实地调查、文件审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以收集证据和进行评估。
- 报告阶段:总结审计结果,并向相关方提供审计报告,包括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和其他关键信息。
- 后续措施:跟踪审计建议的实施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关支持和指导。
4. 审计的基本原则- 独立性:审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实体,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 保密性:审计师必须严守被审计实体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 证据:审计师需要收集和分析能够支持其结论和意见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 专业判断:审计师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和判断力,评估被审计实体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审计文件:审计师需要记录和归档相关的审计工作、观察、结论和意见,以备日后参考和审核。
5. 审计的重要性- 监督机制:审计可以检验和验证组织的财务信息和管理过程,防止欺诈和违法行为。
- 提供信心:审计结果可以增强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信息的信任,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 改进管理:审计结果可以为组织建议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 遵守法规:审计可以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各章相关知识点总结目录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2)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 (2)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2)第四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8)第五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2)第六章审计目标 (14)第七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8)第八章计划审计工作 (24)第九章风险评估概述 (29)第十章风险应对 (40)第十一章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45)第十二章审计抽样 (49)第十四章采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60)第十五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62)第十六章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6)第十七章货币资金审计 (73)第十八章完成审计工作 (75)第十九章审计报告 (85)第二十章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和验资 (96)第二十一章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108)第二十二章相关服务业务 (111)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一、审计的概念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3、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一、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一)审计业务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注册会计师还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委托对以下特殊目的业务进行审计:(1)、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帐户或特定帐户的特定内容;(3)合同遵守的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二)审阅业务(三)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网域认证和系统鉴证等。
(四)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以及会计服务等。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一)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的各自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承担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独立性一、独立性的含义独立性,是指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的重大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一)经济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二)自我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我评价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三)关联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关联关系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4、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四)外界压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外界压力对独立性的损害,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三、防范措施(一)职业、法律和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1、进入该职业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2、继续教育要求;3、执业准则和监督、惩戒程序;4、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外部复核;5、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要求的法律。
(二)鉴证客户内部的防范措施1、在鉴证客户的管理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时,由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或同意这一委托;2、鉴证客户内有能够胜任管理决策的员工;3、强调鉴证客户对财务报告公允性的承诺的政策和程序;4、能够确保在对非鉴证业务进行委托时做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5、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与沟通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防范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整体上维护其独立性,维护独立性的措施主要包括:1、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重视独立性,并要求鉴证小组成员保持独立性;2、制定有关独立性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识别损害独立性的因素、评价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3、建立必要的监督及惩戒机制以促使有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循;4、及时向所有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传达有关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5、制定能使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政策和程序。
在承办具体鉴证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维护其独立性,维护独立性的措施主要包括:1、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2、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3、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问题;4、向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5、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6、将独立性受到损害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四)防范措施实施后的评价当维护措施不足以消除损害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四、业务期间1、会计师事务所和鉴证小组应当在鉴证业务期间独立于鉴证客户。
2、业务期间自鉴证小组开始执行鉴证业务之日起,至出具鉴证报告之日止,除非预期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
如果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鉴证业务期间的结束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专业关系和出具最终鉴证报告二者之中时间孰晚为准。
3、在审计业务中,业务期间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报告的财务报表的期间。
如果一个单位在会计师事务所即将对其出具报告的财务报表所覆盖的期间之内或之后成为审计客户,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是否对独立性产生威胁:(1)在财务报表覆盖期间之内或之后,但在接受业务之前存在的与审计客户的经济或经营关系;(2)以前向审计客户提供的各类服务。
4、如果在财务报表覆盖的期间之内或之后、与审计有关的专业服务开始之前向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在审计业务期间将会被禁止,就应当考虑这些服务对独立性产生的威胁。
如果这些威胁并非明显不重要,就有必要考虑和运用防范措施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这样的措施包括:(1)与客户的审计委员会等治理层讨论与提供非鉴证业务有关的独立性问题;(2)获得审计客户对非鉴证服务的结果承担责任的承诺;(3)不允许提供非鉴证服务的人员参与审计业务;(4)聘请另一会计师事务所复核非鉴证服务的结果,或请另一会计师事务所在必要范围内重新执行非鉴证服务,使其能够对这些服务承担责任。
5、向非上市公司提供非鉴证服务,在该客户成为上市公司时不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只要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非上市的审计客户,以前提供的非鉴证服务是允许的;(2)如果这种服务对于上市公司审计客户是不允许的,则在该客户成为上市公司后的一个合理期限内将会终止服务;(3)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实施了适当的防范措施,以消除以前服务所产生的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五、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一)经济利益1、经济利益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前边有,共6种情形2、分析威胁的重要性考虑的因素评价拥有经济利益人员的角色,经济利益的重大性和经济利益的类型(直接或间接)3、采取的防范措施如果鉴证小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鉴证客户内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威胁就会非常重要,以致只能采取以下防范措施才能消除这些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1)在该人员成为鉴证小组成员之前将直接的经济利益处置;(2)在该人员成为鉴证小组成员之前将间接的经济利益全部处置,或将其中的足够数量处置,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3)将该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业务。
(二)贷款和担保1.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从银行或类似机构等鉴证客户取得贷款,或由这些客户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贷款担保人的情况下,只要贷款是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条件和要求进行的,而且贷款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鉴证客户都不够重大,就不会对独立性产生威胁。
(如果是重大的,则请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已做的工作。
)2.注册会计师鉴证小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从银行或类似机构等鉴证客户取得贷款,或由这些客户作为其贷款担保人时,只要贷款是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条件和要求进行的,就不会对独立性产生威胁。
这类贷款的例子包括房屋抵押贷款、银行透支、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余额。
(三)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1、密切的经营关系威胁独立性的情形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与鉴证客户或其管理层之间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或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客户之间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会带来商业的或共同的经济利益,并产生经济利益威胁和外界压力威胁。
如:(1)在与鉴证客户或对其有控制权的所有者、董事、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合资的企业中拥有重大的经济利益;(2)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或多种服务或产品与鉴证客户的一种或多种服务或产品相结合,并将双方的这些服务或产品进行一揽子交易;(3)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鉴证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分销商或交易商,或鉴证客户作为会计师事务所产品或服务的分销商或交易商。
2、对于威胁重要性的评价在审计业务中,除非经济利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客户不重大,以及经营关系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客户明显不重要,否则没有防范措施可以将该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