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医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但是在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护理缺陷,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

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是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

新生儿的体质较弱,所以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要采用较为温和的治疗方式,并对其进行科学护理。

接下来本文将会对新生儿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对策1新生儿科的相关风险因素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的身心造成压力。

新生儿科护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参与此项工作时不仅会消耗很大的脑力和体力,还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的压力。

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工作,护理人员无法保持最好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服务质量将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

1.1.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

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对患儿的治疗工作,而且还需要为患儿提供基础的护理工作,工作量较大。

对此,医院需要根据科室的日常工作量来配置护理人员,减轻他们的负担,保证服务质量;相反,如果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风险。

1.1.3 岗位技能的竞争性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新式医疗技术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到了临床治疗中,大大提升了国内的医疗水平。

但是新设备的出现却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医疗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对患者实行准确护理,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对每种医疗仪器的特性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并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

例如各种深静脉置管、各种呼吸机的应用、NO的使用、换血疗法等。

这一系列护理工作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对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一个更好的状态来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多。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确保儿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常见的儿科护理风险1.感染风险儿科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例如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医护人员和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病原体带入患儿周围环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跌倒风险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能力强,往往在医院或家庭中容易出现跌倒伤害的情况。

特别是在接受治疗期间,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导致患儿跌倒的风险更大。

3.药物安全风险儿科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很强,有些药物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而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容易出现用药剂量错误的情况。

4.误吸风险由于儿童的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不够成熟,易出现误吸的情况。

特别是在口腔护理和喂养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不小心,就会增加患儿误吸食物或液体的风险。

5.伤害风险儿童因为好奇心强,往往容易发生一些不测的伤害情况。

在医院或家庭环境中,有些患儿会触碰到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插座、针头等,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1.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在护理患儿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手套等,杜绝感染源的传播。

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应做到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儿童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跌倒预防医院和家庭中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患儿随意活动造成的意外伤害。

在接受治疗期间,患儿需要有专人陪护,保证其安全。

在床边和走廊中设置扶手等设施,降低患儿跌倒的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药标准,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

在用药前要认真核对患儿的个人信息,避免用错药物或者用错剂量的情况。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为了治疗和监测新生儿病情而设立的特殊医疗部门,但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护理风险。

因此,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首先,医院本身的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规模、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不足都会增加护理风险。

因此,为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加强科室管理,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确保医护人员数量和水平与患者数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匹配。

其次,护理人员的因素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新生儿病情多变且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和知识,而护理人员经验的不足或技术水平的不高会增加护理风险。

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升护理水平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的生理机能未完全发育,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预防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和知识,提高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护理环境的因素也会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产生影响。

新生儿病情敏感,护理环境的噪声、光线、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控制噪声和光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宁静舒适的氛围,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包括医院本身的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护理环境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关注婴儿的个性化需求等措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新生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病情变化迅速,加上语言沟通能力的不足,导致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

为进一步改善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必须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析了新生儿住院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指出为了减少护理事故采取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安全因素;防范对策;引言:新生儿患者,特指的是在分娩后二十八天内的婴幼儿。

新生儿正处在发展的基本阶段,但是适应性和生理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抵抗力较低,且易于感染,因此病情变化很快,死亡率也在逐步增加。

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在新生儿早期儿科安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并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1.1 检查制度不严床边交班、临床护理以及在新生儿出院时没有仔细检查患儿的手环、胸卡、床头卡等,很容易出错。

一旦在检查中,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的身体异常等情况,或是在发现后未能及时和父母交流,就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或者自身护理经验不足,往往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早期变化,由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1.2环境因素随着在医院分娩的人数继续增加,对床位的需求也在增加。

为进一步减轻住院压力,医院方面也往往用增加病房的方法增加床位。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多个病房区域,一方面院内管理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感染的可能性也增加。

由于住院人数增多,且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全,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病毒的攻击。

另外,许多医疗设备更新不及时和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新生儿不安全因素之一。

在妇产科,因为各类检查、测试等设备的相对集中,人群聚散,对新生儿的护理有一定的影响。

1.3 人员因素既包括院方的医护人员也包括其他的新生儿及其亲属和陪伴人员其中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不按程序办事,操作医疗设备不当,没有责任心。

NICU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PPT课件

NICU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PPT课件
团队协作强化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参 与护理过程,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培训计划加强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风险 防范意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 合素质。
家属沟通与参与
加强NICU内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 应对患儿病情变化和护理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1 2 3
成功识别NICU护理风险
NICU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4-03-16
目录
• NICU护理风险概述 • NICU常见护理风险 • 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监测与持续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NICU护理风险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NICU护理风险是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由 于患儿病情危重、复杂,以及医疗护理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各 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患儿受到伤害或病情加重的可能 性。
02
NICU常见护理风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 2
3
机械通气时间过长
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的风险。
呼吸道管理不当
如吸痰操作不规范、气道湿化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呼吸道黏 膜损伤,从而引发感染。
患儿免疫力低下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低风险。
评估工具与技巧
评估量表
使用专业的评估量表,如新生儿疼痛 评估量表、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等,对 NICU患儿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沟通技巧
与患儿家长、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保 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患儿的护理 风险,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3.1天,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 新生儿安全问题 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 处理与预后 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2.1 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患者是医院中重要的患者群体之一,因为他们年龄小、免疫力相对较弱、对疾病的反应明显,因此,儿科护理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会存在一些潜在安全隐患。

对此,本文将从儿科护理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1. 护理人员技术不足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技术过低,不能快速有效地护理,容易发生护理错误,加重孩子的病情。

2. 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儿童生理特点比较特殊,他们的免疫功能比成人差,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来说,由于他们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3.设备不足护理儿童时使用的设备比较特殊,例如小针头、小夹子等。

所以要求护士能够使用这些设备,然而,如果医院设备不足,则会影响到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出现事故风险。

二、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因护理人员技术不足引起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在平时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服务,对需要补充的知识要及时查询,避免因技术不足导致病人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2. 建立科学的儿科护理流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儿科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护理人员要按照科学的护理流程操作,正确分类区分儿童的护理需求,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监测。

3. 强化设备的投入医院应加强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水平。

护士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操作,并且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4. 发布安全宣传应建立起包括家庭在内的全站安全宣传系列活动,由专业人员对儿童的护理与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摘要:主要目的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新生儿看护中的价值。

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国内医护技术明显提高,保护着许多民众的人身安全。

其中新生儿科服务为我院的工作重点,主要为新生儿开展医疗服务。

针对新生儿体质相对较弱的情况,医护人员应选择较为适度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选择了我院所处理的新生儿不良事件,以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提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对策。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有效性,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文章中分析了新生儿科所面临的风险,针对情况提出了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有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对策护士风险事件,是护士进行工作发展过程中客观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事件。

在新生儿病房的紧急,危急和危急儿童的数量正在增加。

婴幼儿在被送入新生儿病房之后,往往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针对目前医护管理工作的一般具有特殊性,医护业务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风险。

所以,新生儿管理是预防各种护理问题、提高婴幼儿医护质量的重要指标。

1研究资料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本科接收新生儿210件,其中男性新生儿125件,女性新生儿85件。

早产儿数为75例,足月为135例。

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18起,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8.57%。

为有效管控不良事件的影响,并进一步发展,对不良事件进行了积极分析,最终没有发生护理纠纷事件。

2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分析2.1人员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健康和护理工作是通过比较复杂的工种,护理人员在参工作时不仅会消耗很多精力和体能,同时还会有很多自己内心的压力。

在这个环境下长期工作,护士将无法处于为病人进行服务的良好状态,护士质量降低,对病人信心也将遭到严重影响。

护士配置不合理,工作负担较大。

在新生儿病区内,由于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进行对幼儿的看护,同时还要为幼儿进行基础护理,所以工作压力很大。

新生儿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一:喂养不当问题描述:新生儿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知识和技巧,很多家长存在喂养不当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过早添加辅食、喂养间隔不规律、奶粉配制不正确等。

整改措施:1.增加家长的喂养知识普及:开展新生儿喂养科普讲座,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技巧。

2.设立专业的喂养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为家长进行喂养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喂养水平。

问题二:卫生不到位问题描述:新生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然而,由于卫生意识不强或者操作不规范,很多新生儿的护理环境卫生不到位。

整改措施:1.强化护士和家长的卫生操作培训:教育他们正确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方法,并强调清洁消毒的重要性。

2.提供卫生消毒用品:配备适量的洗手液、消毒液、洗衣液等卫生消毒用品,确保护理环境的卫生。

3.开展卫生巡查:定期对护理区域进行卫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问题三:温度控制不当问题描述: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目前存在部分新生儿护理温度控制不当的情况,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整改措施:1.设定合适的室温范围: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设定合适的室温范围,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定时检查室温:护士应定时测量护理区域的室温,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环境以保持合适的温度。

3.提供温度调控设备:配备合适的温度调控设备,如加热器或空调,确保护理环境的温度恒定。

问题四:护理操作不规范问题描述: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存在部分护理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护理前不洗手、抚触力度不当、护理用品不清洁等。

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操作培训:对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适当的抚触力度、护理用品的清洁消毒等。

2.建立标准操作规范:制定新生儿护理的标准操作规范,明确每一步骤的要求,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和规范化。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由于护理风险引起的医疗事故。

方法:对我院一年内收入院的320名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结果:在所有的新生儿中采取了新生儿科安全护理的新生儿的健康恢复状况远远好于普通护理,而且新生儿护理投诉也有了很大的缩减。

结论:有效采取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降低新生儿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标签: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新生儿由于刚刚出生,其年龄幼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又加上新生儿特殊的体质,用药敏感性高等原因,使得新生儿护理较比普通的儿科科室护理的风险更大些,很易产生护理纠纷。

因此,我们的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现就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现以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入院的3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在这中间有170名男的,150例女的。

1.2方法搜集和归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我院院内或者新生儿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并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组别风险因素护理要求家属反应新生儿住院康复周期对照组多低服务一般相对于采取特殊护理的新生儿长一些实验组少高护理比较全面认真相对比较短,康复良好1.3统计学方法及处理采用SPSS 14.0处理各种数据,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

2结果2.1医方因素2.1.1护理人员的资历较低: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而且新生儿科疾病又面临着发病急,复杂,变化较快,而新生儿年龄幼小,无法描述病情,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就不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儿科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风险管理措施

儿科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风险管理措施

儿科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风险管理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儿科护理是医学中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涉及到对儿童疾病的科学诊断、细致护理和全面救治。

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交需求,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儿科护理的重点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婴幼儿喂养、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儿童重病监护、疼痛管理等。

在这些环节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以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然而,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意外和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例如,新生儿可能存在早产、窒息等问题,儿童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应急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危机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沟通与团队合作,确保护理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及时掌握儿童的病情变化,有效把握护理关键点。

通过儿科护理重点环节的应急风险管理措施,护理人员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轻儿童和家属的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的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科护理的重点环节和应急风险管理措施,旨在加深读者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并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儿童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流程。

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即儿科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风险管理措施。

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并提供文章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儿科护理的重点环节和应急风险管理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摘要】新生儿科是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之一,因为新生儿年龄特殊,病房又无家属陪护,而且大多是病情变化快的急重症患儿,护理风险就相对比较高,即使是基础的护理工作也有可能带来风险。

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医院可以针对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甚至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273-02护理风险是护理工作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它不仅对患者带来风险,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不利的影响。

新生儿病房是风险特别高的科室,护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与护理缺陷。

新生儿病房的急、危、重症患儿数量在不断攀升中。

刚出生的新生儿住进新生儿病房,给患儿家长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及风险。

因此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是防范各种护理缺陷、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新生儿科的相关风险因素1.1 护理人员因素1.1.1新生儿科由于工作特殊性,护士面对很大的脑力、体力和心理压力,过度的压力不仅影响护士身心健康,还降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

1.1.2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合理,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日常的治疗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基础护理工作。

工作繁琐、工作量大。

1.1.3岗位技能的竞争性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使用,各种监护仪的使用都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其性能与用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2 患儿方面因素由于新生儿患病后机体代偿能力差、病情发展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和语言功能,需要护士通过密切的观察来发现病情的变化;在加上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先天畸形、产伤、窒息比较多见,这些均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新生儿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实用措施.docx

新生儿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实用措施.docx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寂静型”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

儿科作为一个特殊性的人群,生长发育的特点、生理功能等决定着我们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性。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护理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1.1 护患沟通无效及护士与患儿家属沟通欠缺。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自身素质与物质要求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的要求甚是更高。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家里的掌上明珠,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们都怀有立竿见影的态度。

可治疗疾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家长们有时候是不予以理解的。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属,难免有情绪,因此很容易与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对于儿童依从性、年龄、家庭坏境、入院次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

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3],所以护患沟通无效,让护理人员不能有明确的目标进行护理工作。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护理工作繁忙的时候,由于要完成在班的工作,难免三查十对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没做到位,在交接班时查对交接不严格,用药的剂量交接不准确,加床或频繁调床后的治疗卡、床头卡、一览卡等没及时更改都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在技术方面有些年轻的护士静脉穿刺不能够一针见血,导致用药延误,患儿家属因此心疼患儿着急患儿的病情导致不满。

药物的剂量算不准确,使得剂量过量或不足,影响疾病的治疗。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剖、生理功能,儿童发病快、病情变化快、治疗快。

年轻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到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急救技术也不够熟练,不能够争分夺秒的去抢救患儿生命。

宣教不到位让患儿及家属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

护理记录存在问题,从而失去其作为法律证据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

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下几个 方面 :①在 洗 澡时候 ,医护人 员没 有仔 细检 查新 生儿 产钳 胎 头 吸 引的头 顶部 是否 有破 皮、 红肿 ,胎粪 吸入 等现 象 1 例,占
3 . 2 严格执 行护理 身份识 别制度 患儿刚入 院时住 院证 、电脑 信息及 患儿 的信 息 ( 包 括住 院号、
1 0 % 。② 没有仔 细检查 巨大儿侧 切难产 导致 患儿一侧 上肢 是否 出现 性 别、年龄 、母亲姓 名、双腕带 ),细心 查对正确 ,把好 第一关 。
细 观察 患儿排 便情况 ,导致患 儿排便 不顺 1例, 占 1 0 % 。 2 原因 分析 3 . 3开展 优质护 理服务
患 儿在 进行 光疗 时 ,应 加 强巡视 ,戴 好眼 罩、 穿好纸 尿裤 、
① 新 生儿产 伤 ,产钳 胎头 吸 引导致 头项 部及 面颊 部、颞 部破 剪 短指 甲,在 头 部 的留置针 谨 防脱落 ,导 致针 眼处 出血 ,尤其 刚 皮、红肿 ,巨大儿侧 切难产 导致一 侧上肢活 动受 限、或锁骨 骨折 , 打 上 的留置 针 出血量 更多 ,可 以给患 儿带 上头 套防止 抓针 。光疗
臀 位产 侧切 分娩 导致 -N 下肢 及臀 部青 紫 、肿胀 、水泡 等 。②新 患 儿喂 完奶 后观 察一会 儿后 再进 行光 疗 ,以防 呕吐后 不 易发现 ,
生儿 室病危 忠儿 急入 院 时病情 观察 ( 有 无生命 体征 )。③ 静脉输 造成 呛咳 、窒息 ,发生意 外 。 光疗 患儿禁 止俯 卧,以免 导致猝死 。 液 皮 下外渗 ,多 发生 在每 次输 液时 间较 长, 留置针 留置 处 的血管 对 烦躁 不安 、呕 吐 的患儿 ,可 以调整 患儿 的体位 ,采 取俯 卧位 , 较 细 或 留置的 天数较 长 ,尤其 在双 侧上 肢手 背处 、下肢 足背 或 大 可 促进 胃的排空 ,降低 反流 的 频率 ,减少 反流 物吸入 ,缩 短哭 闹 隐静 脉处 ,夜班 护 士对 于夜 间输液 患儿 巡视 不及 时 ,输 液 血管 处 时间 。喂 奶后 给 予俯 卧位 ,每 次 3 0 m i n ,并加 强监 护 。为减 少 外渗 明 显、红肿 。④ 新生 儿黄 疸 ,患儿 在进 行光 疗时 ,由于哭 闹 患儿哭 闹可 予 以抚触 ,使其 舒 适安静 ,反 流症 状 明显减少 。同时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因新生儿自身生理功能比较脆弱,极易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不利于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现如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总结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护措施,以帮助提高新生儿护理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引言: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加强护理干预,以帮助新生儿安全度过出生后的特殊时期。

须注意的是,新生儿情况特殊,相应的护理要求更高、更严格,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开展护理工作。

不过根据实际情况看,新生儿护理中容易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而引起不良事件,对此在本文中便重点分析了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1.1 环境因素相比成人护理,新生儿护理具有复杂性特点,据悉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便是环境因素。

相比成年人,新生儿生理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免疫能力较低,极易造成感染问题,并且皮肤脆弱,容易因外界环境而造成皮肤刺激。

虽然当下医疗卫生技术发展迅速,新生儿护理中的环境管理愈加严格,但在很多地区,新生儿护理中依然可能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设施老旧情况,容易给新生儿护理工作形成隐患问题[1]。

1.2 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自身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相对不足,例如可能出现交接不谨慎、检查不严谨等,这均可能形成不安全因素。

1.3 管理因素在新生儿护理中,科学合理地护理管理十分重要,能够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但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很多护理人员每天需面临着高强度、高压力的护理工作,极易使其出现职业倦怠情况,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 新生儿护理中防范不安全因素的措施分析2.1 加强环境管理因新生儿的脆弱性,在护理中应严格注重环境管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重视病房内的卫生清洁、消毒,每日2次,并注意降低空气内的刺鼻性气味,保持空气清新;对于病房内的各种物品、桌面均应实施严格的擦拭消毒,而对于新生儿直接接触的奶嘴、奶瓶等物品要采取高压灭菌。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摘要: 从感染、损伤、胃食管反流、护理记录不周、交接班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 且无家属陪护,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 但在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 现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护理风险1。

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 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 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

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 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肠、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 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1。

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 , 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 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 临床上对这种/ 寂静型0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

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 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

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 在晨起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2 防范对策2。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新生儿临床护理涉及许多风险因素。

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是关键的,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问题。

下面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1、早产。

早产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风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早产是孕期不足37周。

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较小,免疫系统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心脏、肝、肺和脑等器官的各种问题。

2、范围性窘迫综合症。

范围性窘迫综合症是新生儿术后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

在这种病情下,围绕心脏的血流减少,导致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衰竭;同时也会影响血压和心跳等基本生命指标。

3、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部分病例需要在出生后立刻处理,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福利损失。

4、梗阻型肺炎。

梗阻型肺炎是新生儿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肺炎是由一些细菌、病毒等引发的。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容易感染。

5、营养不良。

新生儿营养不良指新生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不良,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头围不增长,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

营养不良是新生儿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及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6、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现象,通常在出生后1~2天内开始出现。

它是由于肝脏无法及时分解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而引起的,可能导致脑损伤和传染性疾病。

7、出生缺陷。

大约1%的新生儿患有出生缺陷。

这些缺陷可能在出生后几个小时或几个月内发现。

出生缺陷可能涉及各种器官和细胞,包括心脏病、脊柱裂、唇裂等。

8、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抢救中常见的情况之一。

这种情况在新生儿出生时可能会出现,可能是由于胎儿压迫呼吸系统和肺部导致的。

窒息会带来严重的危险和福利损失,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新生儿临床护理涉及许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需要被了解,以便及早进行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对于护士和医生而言,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是确保新生儿福利、健康和成长的一个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在医院新生儿护理中的经验和总结,着重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以供新生儿护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03-01
1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新生儿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是进行监护及治疗的重要科室,作为新生儿室的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现将新生儿室护理风险与防范报告如下。

2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结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拥有现代化仪器设备,无菌要求较严格的特殊工作环境。

新生儿室是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易发生各种感染。

如新生儿室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终末消毒不合理等,均可造成患儿的感染。

当然也有患儿自身因素,如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2.2 新生儿损伤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无家属陪护的病房,护理人员如看护不当易发生各种损伤及意外;如输注高渗液体、多巴胺、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易发生渗漏,致使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的损伤;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高易发生烫伤;行蓝光治疗时,易发生抓伤等。

2.3 法律纠纷的风险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患纠纷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新生儿无人陪护时,新生儿病情重、变化快,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如果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缺乏沟通,极易造成法律纠纷。

另外,新生儿室的费用比较昂贵,如护理服务态度不到位,均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4 医疗设备管理不当的风险
新生儿室存放和使用多种仪器,如使用不当可造
成严重事故的发生;多种仪器同时使用时,用电负荷过大,易造成断电、漏电,造成火灾。

使用氧气时可致室内氧气浓度升高,如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2.5 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
新生儿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准确,不能反应护理行为,出现纠纷时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

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3 预防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措施
3.1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实行物品的消毒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做好空气、物表的消毒与监测。

做好物品的管理,新生儿用物如衣服、奶瓶等用物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

尤其对蓝光箱、新生儿暖箱、辐射台、复苏气囊等的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消毒制度,经常检查,互相督促。

3.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在输液的途中应经常巡视患儿,防止漏针,如有漏针应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在行蓝光照射时应给患儿带上手套,防抓伤;眼罩确保不会滑脱,不会堵住鼻孔。

应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纸尿裤,防止红臀,
如已发生红臀,应给予蹂酸软膏涂抹。

在新生儿辐射台注意探头滑脱,防烫伤,经常更换血氧探头部位,防止局部受压。

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奶引起的窒息。

应经常检查患儿的手圈,脱落应及时补上,防抱错患儿。

3.3 增强护士风险和法律意识
新生儿室的患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无家属陪护,所以护士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

3.4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

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制度等,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
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

护理记录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

在日常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稍有疏漏便会酿成责
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避免潜在性法律问题发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密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书写能力,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

4 结语
总之,新生儿室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

对于新生儿室容易疏忽的风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有预见性的进行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2006(8).
[2]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200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