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指导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结构清晰
研究报告应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结构清晰、 逻辑严谨。
语言准确
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研究结果和结论,避免使用主观性和模 糊性语言。
图表辅助
适当使用图表、表格等辅助工具,直观展示研究结果和数据。
如何有效地展示研究成果?
选择合适的展示方

根据研究成果的特点和受众需求, 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学术会 议、论文发表等。
临床医学
在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例如通过案例分析、 临床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了解临床医学的实际操作和医疗决策的过程。
05 研究性学习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
确定兴趣和方向
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领域,有助于保持研究 的热情和动力。
研究性学习指导
目录
•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应用 • 研究性学习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特点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
0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
01
确定研究主题需要考虑个人兴趣、学科领域和实际应用 价值。
02
主题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能够引发深入探究 的兴趣。
03
主题应具有可行性,考虑到研究资源、时间和能力等因 素。
制定研究计划
01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解读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解读
《 教学 与管理 》
2 1 年 5月 2 01 0日
研究性学 习的历史解读
◎吉林长春教育 学院 孙丽娟
研究性学 习是新课程的难点和亮点 , 也是小学综 l 另一源头是基督 教文化 ) 马( 文化 的生存之地 , 海上交
合实践课 的核 心问题 。如果解决好研究性学 习的问 l 通发达 , 了商业 文明发展和人 口的迁徙流动 。在 促进 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研究 { 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 希腊人更关注对世界本质
人辩论;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们边散步边讨论, l , 边 牛顿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 年 揭示了宇宙空问的新观
念; 16 英 争辩。他们一直保持一种x ̄界事物的好奇, 自由 I 10 英国的达比发明焦碳炼铁技术 ;7 4年,  ̄t - 对 79年, 探索知识 的热情。其思维特点是注重构成法 , 对归类 I 国人发明珍妮纺织机 ;7 9 , 16 年 瓦特发明蒸汽机 ;7 6 17 有极强的兴趣。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 , 把画有猴子 、 牛羊 l ,北美独立宣言 发表 ;7 9年 ,法 国大 革命爆发 年 18
猴子和牛羊放在一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它们都 I 说 明。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 要在文化素养的层面上 是动物。 这大致反映了中西方思维的区别 。 其实确定 I 做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 而不仅 仅是模仿 。其实从“ 五 性 足物体分类 的基础 ,而归类又是规律形成 的前 1 运 动起 , 四” 我们就 已经有 了民主 、 科学 自觉地交融 、
中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环境也对研究性 l 它们的化学成分构成 , 并写出一些基本的化学元素的 名称。 至于选择了什么 , 并不做统一要求 , 只要有理有 学习有不同的影响 。 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关注精神和人 l

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精选】

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精选】

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出台了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切入口。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笔者通过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输入研究性学习检索词,共筛选、查阅电子期刊33篇文献,通过阅读、合并、整理形成此文。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我国现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一、国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世界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

德国现代教育制度奠基人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强调科学研究的自由性与独立性;强调教学和科研是统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发展科学的合作关系。

他主持创办的柏林大学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1]1909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批判了单纯教受学生大量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教育方法,提出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思想。

[2]1916年,杜威发表了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在该书中,他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问题教学法”理论。

杜威把教学理解为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取经验的过程,几乎同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一样。

他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的这些积极的教育理论观点,在今天看来,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雏形。

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理论。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学会“如何学习”。

[3]布鲁纳发扬了杜威教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了“发现法”,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发现、探索活动来掌握知识、发展智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利的,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起着指导作用。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历史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研究性学习就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它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及学习模式,也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是当下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1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具体是指: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从社会、自然或生活中选取适当的专题加以研究,通过对其研究而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应用知识。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其加以开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1.1 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在新的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以培养,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更是有较高的要求,成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活动,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

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就是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在某些学校的运用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一致好评,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1.2 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教学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认知学习,在受到外部强制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及记忆,此种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

第二,经验学习,他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石,学生会主动、自发的去学习,并与自身的兴趣、愿望及需求相结合,其学习效果明显、意义突出。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多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接收、记忆和消化,学生没有良好的历史思维模式,难以利用历史知识对某些新的历史问题及特定的历史现象加以分析,难以达到历史的教学目的。

从历史知识特点谈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历史知识特点谈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 题研 究 ◆
从 历 史 知 识 特 点 谈 中学 历 史 “ 究 。 静
摘 要 :“ 究性 学 习” 是 2 研 0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蓬 勃 发展 的 教 学理 念 ,在 新 一 轮 的课 程 改革 背景 下 ,近 几十年 来 学术 界 对 “ 究性 学 习”的研 究进行 得如 火如 荼 。作 者作 为一 名 中学历 史教 研 师 ,仅 从 历 史知识 的 间接性 与现 实性 、丰 富性 与复 杂性 、探 究性 与发展 性 等 特 点的 角度 ,谈谈 在
中学开展历 史 “ 研究性 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希望能够找到最有效 、最 实用的教 学方法和教
学理 念 , 实现 教 学过 程 最优 化 。 关键 词 :历 史知识 间接 性 现 实性 丰 富性 探 究性 研 究 性 学 习
目前 ,对开 展 中学 习历 史 “ 究 性 学 习 ” 史 ,老师也 不 能 自顾 自的讲 解历 史 ,而 应该是 研 的必要性 和 紧迫 性 问题 的研 究 ,其研 究成 果 已 引领学 生 去感 晤历 史 、 解 历史 , 现历史 教 育 理 体
<中学历 史教 学研 究 )2 1 0 0年 第 1 2期
“ 历史研 究 性 学 习 ” 提供 了丰 富 的题 材 和 广泛 到培 养学 生 分 析 、综 合 、辨 析 史 料 能 力 的 目 的 空 间 。 如 《 美 援 朝 战 争 》一 节 ,教 材 能 的 ,以及使 学生 了解 一些 习史 、治 史的基本 方 抗 介绍 的 内容很有 限 ,而 它 实际 上涵 盖着 许多知 法 。这 种 “ 史 研 究 性 学 习 ” 的 类 型 ,在 大 历 识 ,老师 用 “ 究性 学 习 ”思 路 来 处 理 ,提 陆出版 的教科 书较 少 ,而港 台 和国外 教科 书有 研 出 中国出兵 朝鲜 是否 合 法 引 出 了一系 列的背 景资料 , 诸如朝鲜韩国形成的历史背景 , 苏联对 朝 I战的态 度 、 大 J 国际 法 的相关 规 定等 , 相信 这对 学 习者 的影 响大 为不 同 丰 富 的历史 知 识决定 了其复杂性 , 但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 有其 自身 的规律性 。历 史的规 律性 体 现 了具体 的 历史事 件 在发展 过程 L最 基本 因素 ,体 现 了大 量偶然 f J 历 史事 件在发 展过 程 L的必然 性 。 我们 在考察 } J 历史时 , 培 养学 生透 过现 象看 本 质 。 要 例如 , 虎 门销烟是 鸦 片战争 爆发 的 导火 索 ,但 是如 果没 有 它 , 场 战争照 样 会爆发 , 这 或许 是 因为其 他事 件。 让学 生认 识到 , 西 方资 本主 义大 肆扩 张的 在 背景下 , 在中西方落后与先进的事实面前 , 英国 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 。 三、 历史 知 识的探 究性 与发 展性 。 中国著 名 的历史学 家梁 启超 曾说 过 “ 史料 为史 之组 织细 胞, 史料不 具或 不确 , 无 复史可 言 。 则 史料 者何 也 ? 去人 类 思想 行 事所 留之 痕迹 , 证据 传 留 过 有 成 功 的 案 例 ,因 此 ,也 可 以作 为 历 史 “ 究 研 性 学 习” 的发 展方 向。 同时 ,随着 考 古 发 现 和 史料 的 不 断发 掘 , 些 历史 观 点将会 被 不断 的 完善 ,甚 至得 到纠 正 , 要求 学生 有质 疑 和探 究精 神 。 这 另外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和历 史研 究 的进 步 ,人们 价值观 和 认识 论会 发生 变化 ,对 于 以前 的结 论可能会 存 在质疑 和 有继 续探 讨 的必要 。 如现 在通 过 “ 究 研 性学 习 ” ,中学 历史 界对 鸦 片 战争 的原 因④ ,李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学发展的历史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学发展的历史
01
学史既属史学领域,又属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学规律,又要遵循数理科学的规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数理分析作为数学史研究的特殊的辅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伪莫辨的情况下,站在现代数学的高度,对古代数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数学原理分析,以达到正本清源、理论概括以及提出历史假说的目的。数理分析实际上是“古”与“今”间的一种联系。
祖冲之
01
0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BC?~497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在数学上有很多创造,尤其对整数的变化规律感兴趣。例如,把(除其本身以外)全部因数之和等于本身的数称为完全数(如6,28,496等),而将本身大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盈数;将小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亏数。他们还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西方人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称为勾股定理。 在几何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还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概述了研究性学习理论建立于人类早期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研究性学习近代和当代发展脉络,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适用于各类课程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2、3]。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也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习等。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来临,教育更为世人瞩目。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作为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主要特征。

在现行的学科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此,我们曾专项进行中等卫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专题研究,借鉴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不足,根据职业卫校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相关论文已另文发表)[4]。

本文仅就研究性学习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简要概述。

1.研究性学习的萌芽研究性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类早期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不断积累、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学习、探究的教育思想,为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春秋时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把人引向了一个思考的王国。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尊敬的老师:我向您提交一份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此期间,我主要关注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时期或事件,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以下是我的研究成果和收获:1. 研究目的和意义:我选择了这个特定时期或事件,是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了解这个时期或事件,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并对当前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有更好的理解。

2. 研究方法:我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我的研究。

首先,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历史文献。

这些资料帮助我对这一时期或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和采访,以了解当地人对这一时期或事件的看法和影响。

最后,我还进行了一些量化和定量分析,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3. 研究结果和发现: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和发现。

首先,我发现这个时期或事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它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还发现这个时期或事件在历史记载中有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解释。

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和理解这个时期或事件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4. 学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进行这个历史研究,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和有条理的研究。

我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分析资料,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定量分析。

其次,我还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判断。

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思考和分析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在研究报告中,我需要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和思想,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

通过这次历史研究,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将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指导和支持!。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式学习方法,它具有自主、理解和表达无穷层次的能力。

研究性学
习被用来提升学习者对于学科和个人偏好的了解,及其在实践当中的能力发挥。

研究性学
习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及中世纪时期,它能够帮助学习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研究学科,从而促进发展。

研究性学习概念最初由哲学家查尔斯•阿米多•贝洛克提出,他认为学习者需要发现学习
的信息、然后进行反思思考,最终把这些信息和思考反映在实践当中。

他认为,充分考虑
和考虑问题以及学科知识,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此后,研究性学
习的概念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发展迅速,渐渐形成了在美国更加快速崛起的学术体系。

在20世纪,研究性学习开始把学习者定义为一个学习者,这个学习者要参与探究,并通
过自己的调查和实践来明白和理解问题。

这种探究型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拼图中,找到它们自己的位置和内容,并在解决问题时,开发出语言、假设以及发现领域的理论。

在21世纪,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培养学生在学术及社会认知中的能力,而不仅
仅是考察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采取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
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找到思想发展的对策,以及识别其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总之,研究性学习从古代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被认可的学习方法,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
术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展自身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职业教育◇
科 技 疆向 导 Biblioteka 21年第 0 期 01 9
研究性学 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杨 翔 张丽 梅 ( 云南 省 红 河 州 卫 生 学校 云南 蒙 自
6 10 ) 6 1 0
【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 究性 学习的概念 、 研 概述 了研究性学习理 论建立于人 类早期教育 实践和教育思想 , 究性 学习近代和 当代发展 脉络 研
我国开展研究性学 习课程 的历史等 。
【 关键词】 究性学习; 研 创新 能力 ; 学模式 ; 教 素质教 育; 课程 改革
研究性学 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 . 已成为我 国基础教育 末 .德 困教育家赫 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曾对世界教育产 生过很大的影 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 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研究性学 习 响 他 把 观 念 的获 得 看 成 是 一 个被 动 的 过 程 . 分 强 调 教 师 和 书 本 的 过 是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自然 、 会 和 生 活 中选 择 和 确 定 专 题 进 行 权 威 性 . 而 忽 视 了教 学 活 动 的 复 杂性 . 制 了学 生 个 性 的发 展 当世 从 社 从 抑 研 究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主 动 地 获 取 知识 并 应用 知 识解 决 问 题 的 学 习 活 界 各 围 的政 治 、 济 和科 学 文 化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的 时 候 . 尔 巴 特 的 教 并 经 赫 动Ⅲ、 它是一种积极 主动的学习方式 是依 照科 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 育 思 想 便 受 到 有 力 的 挑 战 。 11 9 6年 ,十 在 他 著 名 的哲 学 著作 《 主 卡威 民 学内容 . 而在掌握科学 内容的同时体 验 、 从 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 主义 与教育》 中论证 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他的“ 通过解决 问题进行学 掌 握 科 研 能力 的一 种 学 习 方 式 广 义 的 研究 性 学 习是 指 一 种 学 习 的理 习”“ 、从做 中学” 的教育思想开始被 人们接受 。 另一位 教育家克伯屈依 念、 策略、 基本思想及方法论 , 它适用于各 类课 程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 据杜威 的“ 从做 中学” 的教育思想又创 立了“ 计教学法” 其 中也蕴涵 设 . 性 学 习则 是 研 究 性 学 习 课 程 _1 “ 究 性 学 习 ” 国外 也 称 项 目课 程 、 着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实施 形 态 2。 研 1 3 在 主题研究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 习等 第三次热潮出现在 2 O世纪 5 O年代末 至 7 0年代 的欧美诸 国及 亚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 、 信息社会 的来 临. 教育更为世人瞩 目 课程改 洲 的韩 国 、 日本等 国, 主要 倡导者为美 围的布鲁纳 fBu o 施 瓦布 J rn 0. . 革 作 为 教 育 改 革 的 一 个 重要 内 容 . 引起 世 界 各 国 的重 视 . 世 纪 9 上 O年 0Sh a)费尼 克 斯 (.hnx 等人 。15 .cw b . PP ei) 9 7年 , 联 发射 了世 界 上第 一 苏 代 以来 . 世界各国的课程 改革都把学习方式 的转变视为重要 内容 研 颗人造卫 星. 美国政府受到 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 . 感到 了失去科 学技术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对 传统 接 受式 学 习 的一 种 改 革 和 补 充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的领先地位 . 是 并把这种科技 的落后状况归因于教育的落后 . 由此 引起 了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新 教 育 理 念 在 教 学 领 域 的体 现 .它 是 以学 生 自主 他 们对 教 育 意 义 和作 用 的重 新 认 识 。在 此背 景 下 ,9 9年 , 名 的 教育 15 著 性 、 索 性 学 习 为 主 要特 征 在 现 行 的 学 科 教 学 中 . 探 引入 研 究性 学 习 , 心理学家布鲁 纳做 了题为《 教育过程》 的著名报告 , 出 厂教育 改革 的 提 可 以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此 . 我们 设想。 与此 同时 , 施瓦布教授在 16 9 1年所做 的题为《 为探究的科学教 作 曾专项进行中等卫校研究性学 习课程专题研究 . 借鉴基础教育研究性 育》 的报告 中得出了与发现法相似 . 但更具操作性 的教学方法—— “ 探 学习 的经验 和不足 . 根据职业卫校特 点 . 开展研究性学 习探索与实践 究式学习” 方法。美 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f. G g e 对 “ RM.an1 探究式 ( 相关论文已另文发表 ) l 本文仅就研究性学习的起 源和历史发展简 学 习” _ 4 从理论上加 以论证 . 因而探究式学习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 桑德 要概述。 ( ..u d 和 特 罗 布 雷奇 ( To big) 对 探 究 式 学 习 的 技 能 进 RBS n ) Lw.rw r e 也 d 1研 究 性 学 习 的萌 芽 . 行 厂全 而 的研 究 。 究 式 学 习 的理 论 开 始 被倡 导 和 推 广 开来 探 以布 鲁 纳 研 究性学习理论是建立 在人 类早期教育 实践和教育思想不 断积 为首的教育改革派认为教育 的落后主要在于课程的落后 .他们的理论 学 累、 发展的基础之上 , 古今 中外的教育家关 于学习 、 探究 的教育 思想 . 上 的工 作 推 动 了课 程 改 革 运 动— — “ 科 结构 运 动 ” 为 研 究性 学 习 的发 展 演 变 奠 定 了坚 实 的历 史 基础 、春秋 m-L 的 “ i 子  ̄ 学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理 论 基础 主要 为 布鲁 纳 的 “ 究一 发 现 ” 习 观 : 探 学 马 思 结合 ” 的教 育 思 想 把 人 引 向 了 一个 思 考 的王 同 三 国时 的刘 徽 为 L 斯 洛 . 杰 斯 等 的人 本 主义 心 理 学 和 近 二 十 年 来 兴 起 的 建 构 主义 理 论 罗 章 算 术 》 行 的 注 释 及 其 贡献 . 人 们 引 向 r一 个 如 何 解 决 问题 的 王 等 。 进 把 国 , 培 养 发 现 问 题 、 析 问 题 与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正 是 今 日研 究 性 学 而 分 3当代 研 究 性 学 习 的概 述 . 习 的 主题 。 2 O世纪 9 0年代末至 2 世纪初 .研究性学 习已在世界几十个 国 l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 拉底倡导 的“ 对话式” 辩论 . 激励人们对 问题作 家和地 区实施并推广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 的浪潮席卷全球 . 知识经 出符合 逻辑的思考 .成为西方教 育史上 的一 个亮点 德国洪堡 f 济时代 国际上 国防、 w. 经济 、 科技力量之间激烈的竞争 . 而创新人才又是 Hu b lt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 ,为世界科技与教育 的发 通 过教育培养 的, 以各种竞争的结果又演变为教育的竞争 由此可 m od) 所 展 奠定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同时也为 当今 的研究性学习产生了积极 的 见 . 谁实施 了创新教育 , 谁就掌握了创造性人才培养 的机制 . 谁就在未 影 响。 牛顿的《 光学》 出的 3 个尖锐 问题 , 提 1 曾推动了物理学 的快速发 来世 界范同的竞争 中增加了获胜的法码 . 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 教 展 。希 尔 伯 特 (i et 在 10 Sl r b ) 90年提 出 的 2 3个 数 学 问 题 . 对 2 又 O世 纪 的焦点 , 世界各 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 以适应社会 、 经济发展 的数学发展产生 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 . 任何事 与围际竞争的需要。在这种国际竞争 的大背景下 . 课改作为教育改革 物都是伴 随问题 的提 出和解决而发展 的。 可见 . 鼓励提 出问题 . 鼓励人 的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起 了各 国 的重 视 。 国 纷 纷 出 台各 种 举 措 , 把 改 引 各 都 们去研究 、 思索直至解决 . 是推动学科 和人 的思想发展 的良方 革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作 为 重要 的 突破 口 . 图 在创 造 性 人 才 的 培 养 战 略 试 上处于领先地位。 2近 代 的研 究 性 学 习的 发展 脉 络 . 1 纪 以来 ,研 究 性学 习 ” 8世 “ 至少 被 大 规 模 地 倡 导 过 二 次 第 一 次 三 例 如 , 国初 中 开设 的 “ 样 化 途 径 ” “ 合 实践 活 动 ” 程 . 法 多 和 综 课 高 发 生 于 1 纪 末 到 1 纪 的欧 洲 , 要 倡 导 者 是 卢 梭 、 斯 泰洛 奇 、 中 开 设 的 “ 指 导 的学 生 个 人 实 践 活 动 ”T E) 程 . 中后 大 学 预 备 8世 9世 主 裴 有 (P 课 高 福禄倍尔等人 , 这个时期对 “ 研究性学 习” 的倡导受 到了“ 蒙运动” 启 的 班开设的“ 适度 发挥个人创造力 ”T P 课程 ; 国的“ ( IE) 美 以项 目为 中心 影 响 , 目的是把 人的精神从 中世 纪的蒙昧 、 其 迷信 、 盲从中解放 出来 . 的学习” 以问题 为中心 的学习” 和“ 课程 : 日本的“ 综合学 习” 课程 : 澳大 让 理 性 的 光 辉 照 亮 人 的心 灵 利亚的“ 在解决问题辅 导课 中的合作学 习” 课程 ; 国的“ 英 普通高 中课 第二次出现于 1 纪末至 2 9世 0世 纪 初 的 美 国 . 要 倡 导 者 为 杜 威 程 的 改革 ”拉 丁 美 洲 和 加 勒 比地 区 的 “ 学 教 育 ” 程 : 国香 港 地 区 主 : 科 课 我 (.e a), J w y 克伯�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

03
欧洲数学家在代数方面的重要贡献包括符号代数的发展和代数的公理化。
04
欧洲数学家在几何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包括射影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发展,以及对微积分学的研究和应用。
03
近代数学的发展
CHAPTER
解析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实现了几何与代数的结合。
数学发展史
目录
CONTENTS
数学的起源 中世纪数学的发展 近代数学的发展 现代数学的发展 数学的应用领域
01
数学的起源
CHAPTER
数学的起源
01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如计数、测量、几何等。
02
最早的数学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
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计数到复杂运算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域论的研究
域论是研究域的代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包括有限域、伽罗瓦域等。域论在编码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群论的建立
拓扑学的发展
拓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的数学分支。拓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连通性、紧致性、同胚等。
代数拓扑的研究
代数拓扑是拓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代数工具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代数拓扑在微分流形、纤维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了几何学和算术,如金字塔、古罗马建筑等。
古代商业中应用了计数和算术,如记账、计算利息等。
03
02
01
数学在古代的应用
02
中世纪数学的发展
CHAPTER
阿拉伯数学是中世纪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帝国的各个时期。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巡礼近代青岛青岛七中2011级10班胡名馨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巡礼近代青岛探究人:胡名馨研究方法及步骤:1.查找资料,上网调查,取得信息。

2.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内容摘要: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近代来,青岛有了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岛,一起探寻一下。

研究方法:调查法。

研究时间:2012年8月11日研究资料: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

青岛近代的文化名人有康有为、梁实秋、老舍、沈从文、闻一多等。

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座区域性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引发众多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可谓屈指可数,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自从德国占领青岛以来,由青岛引发的全国性事件之多、对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之深远,国内罕有可匹。

“胶州湾事件”促发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有的学者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界线。

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

1925年发生的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沿革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沿革概述
都 把 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视 为 重 要 内 容 。 究 研
2近 代的研究性学 习的发展脉络
l 纪 以 来 , 研 究 性 学 习 ” 少 被 大 8世 “ 至 规 模 地 倡 导 过 三 次 。 ~ 次 发 生 于 l 世 纪 第 8 末 到 1 世 纪 的 欧 洲 , 要 倡 导者 是 卢梭 、 9 主 裴
引 言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一 个 独 具 特 色 的 课 程
古 希 腊 哲 学 家 苏 格 拉 底 倡 导 的 “ 话 对 式” 论, 辩 激励 人们 对 问题 作 出符 合 逻辑 的 思 考 , 为西 方 教 育 史 上 的 一 个 亮 点 。 国 成 德 洪堡 ( . mb l t ̄ 导 的教 学 与科研 相 结 w Hu od )N
程 来 学 习科 学 内 容 , 而 在 掌 握 科 学 内 容 从 的 同时 体 验 、 解 和 应 用 科 学 研 究方 法 , 理 掌 握 科 研 能 力 的 一 种 学 习 方 式 。 义 的 研 究 广 性 学 习是 指 一 种 学 习 的 理 念 、 略 、 本 思 策 基
想 及方 法 论 , 适 用 于 各 类 课 程 的学 习 。 它 狭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2 个 数 学 问 题 , 对2 3 又 0世 纪 的 数 学 发 展 产 生 了 积 极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学 发 展 史 告 科 诉 我 们 , 何 事 物 都 是 伴 随 问 题 的 提 出 和 任
解 决 而 发 展 的 。 见 , 励 提 出 问题 , 励 可 鼓 鼓
由此 引起 了他 们 对 教 育 意 义 和 作 用 的 重新 认识 。 此 背 景 下 , 9 9 , 在 1 年 著名 的教 育心 5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做 了题 为 教 育 过 程 》 的著 名 报 告 , 出 了 教 育改 革 的 设 想 。 此 同 时 , 提 与 施 瓦 布 教 授 在 1 6 年 所 做 的 题 为 作 为 探 91 究 的 科 学 教 育 》的 报 告 中得 出 了 与 发 现 法 相 似 , 更 具 操 作 性 的 教 学 方 法 —— “ 究 但 探 式 学 习” 法 。 国 著名 教 育 心 理 学 家加 涅 方 美 ( M . g e 对 “ 究 式学 习” 理 论 上加 R. Ga n ) 探 从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我选择了历史作为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因为我对历史感兴趣,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来提高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介绍我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开始了对历史的广泛了解。

我研读了大量关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著作,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都有所了解。

我学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并分析了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还研究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分析历史资料,以及如何撰写历史研究论文。

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观点。

例如,我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了解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众多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我也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并分析了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查找和筛选历史资料,以及如何分析和整理这些资料。

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历史研究工具,如历史地图和年表等,来辅助我的研究工作。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我在研究其他领域时也大有帮助。

通过我的历史研究,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了解到历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还涉及到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

因此,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我认识到历史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便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观点。

最后,我发现历史研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和分析资料,以及撰写研究论文。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我也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指导我们面对未来。

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历史,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改革开放35年科目:历史研究方式:文字描述及问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改革开放35年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科技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改善,学习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单元后,学生们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够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

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为此我们特意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并作出总结。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我们的祖国在这三十余年风风雨雨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82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还在农村建立起了乡镇企业。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从宏观上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等方针和政策,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揭开了文革后国家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又设立了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doc初中历史研究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研究,探索其在学生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通过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了解研究性研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案例分析则通过对一些历史研究性研究项目的深入研究,探索其实施过程和成果。

三、研究结果1. 研究性研究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

2. 学生对于研究性研究普遍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它能够增强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历史教师在研究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指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

4. 研究性研究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时间和资源不足等,需要教师和学校给予支持与改进。

四、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和指导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研究。

2.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研究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性研究活动。

3.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研究性研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将研究性研究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以上是初中历史研究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高中历史学习型课堂研究成果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国家教育部20XX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而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进行的是传授式(或曰填鸭式)教学,我们学生进行的是接受式学习,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接受知识的多少。

这种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已无法适应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成了解题的高手,接收知识的容器。

这种注入式教学,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应运而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反思和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

在我省即将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研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策略等就显得极有必要,加之,通过课程实验样本校的研究活动,我们有机会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以便为我校实施新课改积累经验。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将根据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适当修正和增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历史秀社与时代特征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历史秀社与时代特征
部 。
【 收稿 日期 ]2 0 0 2年 7月 【 作者简 介] 陈珂 ,厦 门市 教育科学研 究所 ,高级讲 师。
维普资讯
第 3期

珂 :“ 究性学习 ”理念 的历史透视 与时代特 征 研
‘ 7・ 3
其次 ,他们 把激发兴趣 作为 “ 主动探 求” 学 习的力量源 泉 。卢 梭 针对 当时教 学全 然 无视 儿童 的 学 习兴 趣而 只有强 迫和干 涉 的 教育 现状 进 行 了猛 烈 的抨 击 ,在其 《 弥尔 》 中淋 漓 尽致 地 刻 画 了这 种 现状 —— 爱 “ 人们在煞费苦心 地寻找教读 识字的最好 办法 ,有些 人发明 了单 字 拼读片 和字 尺 ,有 些人 把一个孩 子 的房 间 变 成了印刷厂… …真是可怜 !其 实有一个 办法倒是 比以上的方法都更 为可靠 ,但这个 办法一直被人们所 遗忘 了 。这 个办法就是促 使孩子们有 学 习的欲 望。 ② ” 他认 为智育的任务 并不在 于教给 儿童一 大堆 知识 ,而 在于 使 儿童有精确 的和清楚 的观念 ,培养 他们 的学 习兴趣 和掌握学 习 、研究 的方 法 。他说 :“. l f t  ̄在于教 他各 种 - l
代特征 。
[ 关键词 ]研究性学 习 ;历史透 视 ;时 代特征 当今 ,我 国新 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 中备 受关注 的一大热点问题 就是研 究 和实施 “ 究性学 习 ” 研 。综观
近 年来 对 “ 研究性学 习” 有关理论 与实践 问题 的探 讨 ,笔 者在深 受启 发 的同 时 ,认 为有 必要 从历史 的角度 分析 “ 研究性学 习” 理念发展 的轨迹 与时代特 征 ,因为 “ 研究 性 学习 ”并 不 是一 时 的突 现 ,其理 念 的发展
既有历史性 又有鲜明的 时代特 征 。

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最早的起源在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浮现了“蹴鞠“或者名”塌鞠"。

中国足球起源中国的足球。

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蹦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而且蹦鞠成为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初入皇宫时,曾经因没有球踢而向来闷闷不乐。

后来刘邦特意为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宫" ,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

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

另外,蹦鞠还成为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中国足球主要联赛当前中国国内足球联赛及主要杯赛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中国足协杯( 2022年至2022年暂停举办, 2022年恢复举办足协杯)中国足球发展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

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 ,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

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彻底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浮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 ,无非其中不少是并未彻底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

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浮现了彻底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 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概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概述了研究性学习理论建立于人类早期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研究性学习近代和当代发展脉络,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依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适用于各类课程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2、3]。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也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究、专题研习等。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来临,教育更为世人瞩目。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作为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主要特征。

在现行的学科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此,我们曾专项进行中等卫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专题研究,借鉴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不足,根据职业卫校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相关论文已另文发表)[4]。

本文仅就研究性学习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简要概述。

1.研究性学习的萌芽
研究性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类早期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不断积累、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学习、探究的教育思想,为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春秋时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把人引向了一个思考的王国。

三国时的刘徽为《九章算术》进行的注释及其贡献,把人们引向了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王国,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今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倡导的“对话式”辩论,激励人们对问题作出符合逻辑的思考,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个亮点。

德国洪堡(W.Humboldt) 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为世界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当今的研究性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牛顿的《光学》提出的31 个尖锐问题,曾推动了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希尔伯特(Silbert) 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又对20世纪的数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都是伴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发展的。

可见,鼓励提出问题,鼓励人们去研究、思索直至解决,是推动学科和人的思想发展的良方。

2.近代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脉络
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

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

第二次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ay) ,克伯屈(W.Kilpatrick )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G.Counts),拉格(H.Rugg) 等改造主义者。

这个时期的“研究性学习”的倡导者主要是应工业化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受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

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曾对世界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把观念的获得看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性,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便受到有力的挑战。

1916年,杜威在他著名的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他的“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开始被人们接受。

另一位教育家克伯屈依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又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其中也蕴涵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态。

第三次热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欧美诸国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J.Bruner) ,施瓦布(J.Schwab),费尼克斯(P.Phenix) 等人。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政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感到了失去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并把这种科技的落后状况归因于教育的落后,由此引起了他们对教育意义和作用的重新认识。

在此背景下,1959年,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做了题为《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设想。

与此同时,施瓦布教授在1961年所做的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的报告中得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 对“探究式学习”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因而探究式学习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

桑德(R.B.Sund) 和特罗布雷奇(L.W.Trowbridge) 也对探究式学习的技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开始被倡导和推广开来。

以布鲁纳为首的教育改革派认为教育的落后主要在于课程的落后,他们的理论上的工作推动了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布鲁纳的“探究—发现”学习观;马斯洛.罗杰斯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近二十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3.当代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研究性学习已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
施并推广。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上国防、经济、科技力量之间激烈的竞争,而创新人才又是通过教育培养的,所以各种竞争的结果又演变为教育的竞争。

由此可见,谁实施了创新教育,谁就掌握了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机制,谁就在未来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增加了获胜的法码,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这种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举措,都把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试图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战略上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法国初中开设的“多样化途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开设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课程,高中后大学预备班开设的“适度发挥个人创造力”(TIPE)课程;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英国的“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科学教育”课程;我国香港地区的“专题研习”和台湾地区的“九年一贯课程”的改革等等,都代表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潮流。

4.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兰本达教授曾在北京举办“探究——研讨教学法”讲习班并开展试验;198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的中文版,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始进行了一些探究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1995年上海部分重点中学在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中,敏锐地感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信息社会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他们利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国际交往,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1998年开始上海率先在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在此基础上,上海和其它省市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型课程的探索范例,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上海七宝中学的“角色体验”、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活动课”、江苏太仓中学的“社会调查”、浙江端安中学的“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等。

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教基[2000]3 号),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国10个省(市)先期进行实验;2001 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次年9月起全国各省市使用上述计划,这就意味着研究性学习将在全国所有普通高中实施。

2001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在通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其作为必修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这无疑是课改在课程结构一项重要变化[1]。


【参考文献】
[1]葛炳芳主编.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程[M].第一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9:2.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1).
[3]高剑森.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4.
[4]杨翔.中等卫校进行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索[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8 ( /kcms/2005-08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