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一、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教育史就是研究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从总体看,可以分四大类或四大块:一是中国教育史;二是外国教育史;三是专题史和国别史;四是教育家个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2、学科特点:1)属人文社会学科;2)是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交叉二、中外教育史的分期1、社会历史形态的划分1)按生产关系分(马克思、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2)按生产力分(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游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2、中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①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百家争鸣:主要是儒、法、墨、道。
②秦汉至清末鸦片战争时期秦汉——隋唐:经学教育;反经学教育,如王充的教育思想。
北宋——清末鸦片战争:理学教育;反理学教育,如早期启蒙思想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2)近代: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或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资产阶级“新学”与封建社会的“旧学”的斗争。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3)现代:“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3、外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中含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2)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或20世纪80年代、或20世纪末。
问题讨论:对教育发展史“中心论”的认识古代:东方(中国:春秋战国)与西方(西欧:古希腊、罗马)双中心。
近代:欧洲中心(传统教育派)。
现代:美国中心(现代教育派)与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双中心。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2.教育科技的应用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四、教育理念与方法1.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2.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3.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五、中外教育差异与启示1.教育体制差异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差异3.教育评价差异4.教育公平与质量差异5.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正文: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强调“立德树人”,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倡导“有教无类”的观念。
教育形式主要有官学、私学和家庭教育。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教育与选拔官员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西方古代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以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为代表,强调身心全面发展。
古罗马时期,教育分为文法、修辞、哲学、数学、音乐等科目,教育对象主要为贵族子弟。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成为主导,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虔诚的信徒和教士。
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近现代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程。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推行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标志,强调教育科学化。
随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世纪末,西方教育逐渐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法。
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推进,全球教育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各国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共享,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2.教育科技的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3.孟子认为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4.原为养马、习武场所,后成为夏代发展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的是校。
5.荀子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稷下学宫,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儒。
提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化性起伪、虚一而静、兼陈中衡、天地君亲师。
荀子的教师论。
(1)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师视为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2)教师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
故教师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地位。
(3)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6.先秦私学中墨家教学内容主张包括科学技术知识。
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述而不作。
7.八股取士起自明代。
8.中国私学产生于春秋中后期。
9.“文翁兴学”是在西汉。
10.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急就篇,11.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太学。
12王守仁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观点。
13.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4.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5.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干部教育第一。
16民生本位教育实验的倡行者是邰爽秋。
17.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汉代。
18.宋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
19.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学事为主,并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
20.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21.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22.《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蔡元培。
23.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A、国子监B、国子学C、学部D、教育部答案: C2.“四毁书院”发生在()A、汉朝B、北宋C、南宋D、明朝答案: D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A、龚自珍B、魏源C、冯桂芬D、张之洞答案: B4.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灵魂中最高级部分是()A、植物灵魂B、身体灵魂C、理性灵魂D、动物灵魂答案: C5."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答案: A6.《劝学篇》是1898年发表的,书中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它的作者是( )A、冯桂芬B、魏源C、张之洞D、曾国藩答案: C7.“玄学”属于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 B8.《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答案: D二、判断题1.《基佐法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2.福禄贝尔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3.《费舍教育法》,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4.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5.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次封建阶级的文化革命。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三、 名词解释四、 问答题7.洛克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画》。
A 、正确B 、错误答案: 错误8.美国著名的《毛雷尔法案》旨在资助各州大办研究生院。
A 、正确B 、错误答案: 错误9.在英国,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科中学。
A 、正确B 、错误答案: 正确10.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A 、正确B 、错误答案: 正确1.政教一体答案: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2.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称(辟雍)3.西周六艺教育中属于“小艺”的是(书数)4.战国时期创建稷下学宫的国家是(齐国)5.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孔子)6.将自然科技知识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的是(墨家)学派7.下述思想属于法家的是(以吏为师)8.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的著作是(《大学》)9.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董仲舒)10.“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汉代)1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汉武帝)12.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13.王充认为人才的最高层次是(鸿儒)14.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的结合起来15.西晋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国子学)16.西晋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17.嵇康是魏晋时期(玄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18.《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19.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隋朝)20.唐朝科举生源中,在官学中通过了规定的学业考试,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21.“六学二馆”是哪个朝代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唐代)22.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是?(医学)23.韩愈的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师道思想)24.苏湖教学法实质是一种(分斋教学制)25.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颁布(《三经新义》)26.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明理)27.“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对(教育作用)的描述28.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9.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30.下列学校中,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觉罗学)31.在培养目标上,特别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家是(王守仁)32.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33.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34.下列不属于维新运动时期创办的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35.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36.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1905)年37.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38.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乡村教育实验活动是(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改进实验)39.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教育)40.“三艺”由(智者学派)所创立41.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强调的是(军事体育)42.《论演说家的培养》是(昆体良)的教育著作4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44.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世俗性)学校45.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46.(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47.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维多里诺)48.在下列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莫尔)49.(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50.在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久的(《费里教育法》)规定,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免费的、普及的51.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教育模式对欧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2.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了莫斯科大学,它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5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54.提出“要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55.奠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思想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56.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家是(斯宾塞)57.提出“形式阶段”教学理论的教育思想家是(赫尔巴特)58.新教育运动之父是(英国的雷迪)59.设计教学法之父是(克伯屈)60.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61.法国职业教育史上的“技术教育宪章”是指(《阿斯蒂埃法》)62.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的立法是(《统一劳动学校规程》)63.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地位的美国中学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是指(《莫雷尔法案》)64.《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每股教育的纲领》是谁的作品?(巴格莱)65.主张把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的是哪家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66.“教学机器之父”是(斯金纳)1.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二、简答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大学、小学.二、选择题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A、天子B、大司徒C、大司乐D、太宰三、名词解释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四、简答题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六艺”教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六艺”形成后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2为后世学校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3成为后世教育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表现是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崛起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私学是儒、墨、道、法四家.3、“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子认为人性善 ,荀子认为人性恶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了闻、见、知、行四个阶段.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概括为“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论着是大学 .9、大学将为学分成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学记将教育的目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一是建国君民 ,二是化民成俗.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的教育论着是学记 .二、选择题1、提出“启发诱导”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提出“深造自得”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提出“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原则是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三、名词解释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材.具体包括诗书礼易春秋.2、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学习.3、盈科而进:是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遵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不能越等.4、兼陈中衡:是荀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中认识事物不能片面,以偏慨全.要全面的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出中正的结论.5、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论着.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 5、藏息相辅: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活动有张有弛.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原因: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崛起”.意义: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2、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2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和对象.3编订“六经”,奠定了古代学校教育的教材基础.4总结出了“启发式”“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创办私学者之一,是最早系统探索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教育遗产.3、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同孟子和荀子在教育作用论方面的思想不同,孟子认为教育作用在于“存心养性”和“求放心”.荀子则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他们的理论既有不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1不同的地方: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孟子的教育作用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的善端,所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一是“存养”这些“善性”,不使其丢失.二是把人在后天社会生活中“丢失”了的是“善性”找回来,即“求放心”.荀子孟子的教育作用论是建立在他的“性恶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是“恶”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将人的“恶性”“化”去,不使其发展,即“化性”,然后通过教育培养起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善”,即“起伪”.由于以上的不同,带来了孟子与荀子教育理论上许多不同.如在学习的途径是孟子注重“内求”,荀子注重“外求”;在方法原则方法上孟子强调“深造自得”,荀子强调“积”等等.2相同的地方:两者都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孟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扩大人的“善性”和不断地找回散失的本性,就可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化”去人的先天“恶性”,培养起人类社会的“善性”,就可以实现“涂之人可以为禹”.第二编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一、填空1、汉武帝时期,教育家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2、隋唐的文教政策是尊崇儒术兼重佛道.3、汉代太学创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 124 年.4、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 .5、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6、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是由汉代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设立的.7、隋唐时期创设了专门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国子监 .8、在学校管理上首创“学田制”以保障学校经费的朝代是宋9、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将养士与取士结合起来的教育家是王安石 .10、“升斋积分法”是元代国子监的教学制度.11、元朝在地方官学中创立了学习天文、术数的阴阳学 . 12、“监生历事制”是明朝国子监的教学制度.13、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与专经阶段的区分.1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书是急就篇. 15、宋元明清时期私学使用最普遍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书. 16、北宋的六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17、南宋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18、汉代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19、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诗赋、对策 .20、科举考试的三步骤是乡试、会试、殿试.二、选择题1、汉代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是BA、稷下学宫B、宫邸学C、国子学 D、四门学2、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是在AA、魏晋南北朝B、隋唐C、宋朝D、明朝3、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时期的选士制度A、汉朝B、魏晋南北朝 C、宋朝D、明朝3、设立“回回国子学”朝代是DA、汉朝B、唐朝 C、宋朝 D、元朝4、四书集注作者是BA、朱熹B、张载C、王守仁D、王夫之5、“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BA、胡瑗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三、名词解释1、独尊儒术:是汉代的文教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了“百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由是学校教育以培养儒术为目标,教师由儒士担任,儒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2、太学: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始创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3、国子监:我国古代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始创于隋唐,主要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4、苏湖教法:北宋教育家创立的教育改革模式.苏湖教法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明体达用”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分斋教学”改革措施,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5、三舍法:宋代太学的教学制度.北宋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初入学入外舍2000人,学习一年后,经过考试优秀者升入内舍,名额为300人.内舍生优秀者升入上舍,名额为100人.上舍生优秀者可直接授官.6、选士制度:是人才选拔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主要有三种: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7、书院: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以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8、蒙养教材:是我国古代蒙养阶段教学所使用的识字课本.早期最着名的识字课本有汉代史游的急就篇,封建社会后期最着名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简答题1、简述唐代的官学系统唐朝的官学系统可概括如下:1中央官学:分为直系和旁系两个系统.直系主要是隶属于国子监的“中央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旁系主要有东宫的弘文馆,门下省的崇文馆及隶属于政府各个部门的专科学校.如太医院的医学;司天台的天文、历数、漏刻;太仆寺的兽医学;太卜寺的卜筮学等.2地方官学:唐朝在州府和县都普遍设立了地方官学,类型除儒学和医学外还有崇玄学.2、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于唐末,盛兴于两宋,一直沿袭到清末.书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社会动荡和需要.唐末天下乱,士人失学,书院应运而生.2唐宋时期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我国自古以来的私人讲学传统为书院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4当时佛教禅林的讲学制度对书院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3、简述书院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书院的特点主要有:1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来院讲学.3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重视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上多采用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5书院师生关系融洽.6书院的组织机构精干.7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或“教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方针.4 、简述科举制的产生、实施和演变1产生: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士制度之一.它产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设进士科,被看做是科举制产生的标志.2实施:科举制的实施办法是①将考试科目分为每年进行的常科和根据需要而举行制科.②考生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官学中的学生——生徒,二是地方上选拔出来的“乡贡”.③报考办法,每年仲冬中央官学和地方经过考试选拔出合格者报送到尚书省,通过填写考生的基本情况和履历表并具保结后送户部审查,然后由礼部择日进行考试.④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诗赋、对策.内容明经、进士科主要是儒家经典.⑤考试录取后授官.3演变:科举制产生后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演变情况大致可概括为:①在制度上逐步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②内容上从重“五经”到重“四书”.③方法上从重诗赋到重对策最后形成了重“八股”.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一、填空1、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者是董仲舒2、“正义明道”是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则.3、“圣化”是董仲舒对教师的要求.4、对迷信繁琐的经学教育进行批判,反对“信师是古”“记诵章句”,主张“极问”“贵通”的教育家是王充.5、颜之推的教育代表作是颜氏家训.6、明确的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是韩愈.7、创立“苏湖教法”的教育家是胡瑗.8、在教育的原则上主张“知行并进”“自求自得”的教育家是王守仁.9、在知行观上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的教育家是王夫之.10、在教师理论是王夫之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正人心” ,因此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条件就是“躬行” .二、选择1、提倡以“三纲五常”为道德教育内容的教育家是AA、董仲舒B、王充 C、颜之推D、韩愈2、将人才划分为儒生、通人、文人、鸿儒的教育家是BA、董仲舒B、王充 C、颜之推D、韩愈3、提出既要重视早教有要重视晚学的教育家是C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韩愈4、在中国教育史上创立“分斋教学”法,开了文理分科设置教学之先河的教育家是D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胡瑗5、在理论上明确将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家是B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胡瑗6、认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在于“致良知”的教育家是DA、王安石B、胡瑗C、朱熹D、王守仁7、主张注意儿童特点用“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方法来教育儿童的教育家是DA、王安石B、胡瑗C、朱熹D、王守仁8、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的教育家是A、朱熹B、王守仁C、王夫之D、颜元9、对传统理学进行严厉批判,将其概括为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是教育家是DA、朱熹B、王守仁C、王夫之D、颜元三、简答题1、简述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和道德教育思想三大文教政策: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兴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行选举以选拔贤才.道德教育思想:1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主张以“三纲五常”为教育内容,培养封建社会的忠臣孝子,维护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2在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上,主张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遵守“以人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明道、重志”、“强勉行道、进善诛恶”等原则方法.意义与影响: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统一了封建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确定了封建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推动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封建统治对人才的需要.2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特别是其“三纲五常”的思想,被后世的封建主义者认为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而作为封建社会的教育宗旨.2、简答师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主要内容有: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2论述了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3明确了教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4论述了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师理论.其相互为师,能者为师的开明观点,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观点深刻的揭示了师生关系的本质,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韩愈的教师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3、简答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实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指导思想:主要是“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道.“教之有道”主要是指:一是要“择才而教”,二是要“教之以实用之学”;“养之有道”是指在培养中要“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有道”是主张改变选士的方法,罢诗赋,考经义;“任之有道”是反对用人只看出生,只论资格的用人制度,主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主要措施: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2整顿地方官学;3颁定三经新义;4设置专门学校5改革科举制度.4、简述“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提出的读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有: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5、简要比较朱熹与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异同相同:1教育的目的相同,都是要培养具有封建思想道德忠臣顺民.2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相同,都认为是为了“明人伦”.3都主张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朱熹提出了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理论,王守仁提出了“诱之诗歌”“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顺应儿童心理特征的教育主张.4教育的内容相同.不同:1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朱熹的理论基础是“理学”,王阳明的理论基础是“心学”.2学习的途径方法不同,朱熹主张向外求——通过格物致知认识天理,王守仁主张向内求——通过存心、尽心、明心来认识天理.晚晴至民国时期的教育第六章晚晴的教育一、填空1、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是马礼逊学堂 .2、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魏源 .3、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是太平天国自编的教材.4、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外国语学堂;二是军事学堂;三是技术学堂 .5、我国最早官办的新式学堂是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6、近代留学教育中最着名的是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7、百日维新中创办的最有名的三所学校是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 .8、 1905年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在形式上的终结.9、科举制的改革和废除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科目;二是递减中额;三是停止科举.二、选择1、系统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家是 BA、魏源B、张之洞C、康有为D、梁启超2、标志我国教育近代化开端的学校是A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 D、万木草堂3、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是B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黄埔军校D、农民运动讲习所4、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是 A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5、将学校制度设想为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的教育家是CA、魏源B、张之洞C、康有为D、梁启超6、在近代教育家中特别重视女子教育和师范教育写了论女学论师范的教育家是CA、张之洞B、康有为 C、梁启超D、严复7、科举制度废于DA、1840年B、1862年C、1902年 D、1905年8、在近代教育家中特别注重实证的教育方法论的教育家是DA、张之洞B、康有为 C、梁启超D、严复9、大同书的作者是BA、张之洞B、康有为 C、梁启超D、严复三、名词解释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晚清时期的文教政策.主张教育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基础,以西学中有用的东西补充中学的不足.2、“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3、劝学篇:是近代洋务派教育家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系统的阐述和概括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4、马礼逊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学校.1839年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四、简答1、为什么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标志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902年,它之所以是我国教育近代化开端的标志,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1从办学目的上看,再不是培养封建的治术之士,而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人才;2从课程设置看,不再以传统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而是以“西文”“西艺”为主;3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不再是以个别教学,自主研习为主,而是以实施年级课程和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些变化使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轨道,朝着现代教育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开端的标志.2、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主要有: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2设立京师大学堂.3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4派人出国游学.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3、简述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张之洞是近代最重要的教育家,是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首先必须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足中学的不足.2学制改革的思想.主张广设各级学校;设立工农兵商各类专科学校和开展留学教育;设想建立新的学校制度.3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师范要有独立的地位,要在学制中自成体系.4重视实业教育.主张建立完善的各级各类实业教育机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癸卯学制”基本上是张之洞思想的具体体现.4、简答“癸卯学制”的性质和特点性质: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半封建性表现在:以培养忠孝为本的封建维护者为目的;重视传统的“经史之学”;保留了科举制的地位;轻视女子教育.半殖民性表现在:从形式到内容;从课程设置到学校管理都受日本的影响.特点:1建立起了三级七段相互衔接和普通、实业、师范三类学校并列的学校系统;2重视实业教育;3重视师范教育;4重视学前教育;5重视现代科学知识,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癸卯学制”在我国近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它奠定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第六章民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民国初年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民国初年在蔡元培主持下制定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3、在横向上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三大类的学制是壬戌学制.4、民国时期逐步形成的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是中央——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县——教育局.5、大学区制是将省区最高学校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教育行政制度.6、民国时期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机构叫大学院.7、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陈鹤琴 .8、民国时期最早单独设立的国立幼教师资培养机构是国立幼稚师范学校9、我国最早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清政府1906年制定的强迫教育章程10、“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学法主要有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1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类:一是干部短训班;二是军政学校;三是技术学校;四是文化艺术学校.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所构成.二、选择1、壬戌学制制定于DA、1902年B、1904年 C、1912年D、1922年。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
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普遍。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七、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将会发生更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会引领教育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将推动中外教育的融合和交流。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2.庚款留学3.智者4.《教育论》5.公学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三、论述题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是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所谓“虚”,就是不要先入为主。
所谓“壹”,就是不能一心二用。
所谓“静”,就是头脑要清醒。
2.庚款留学:是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国会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换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校的费用。
1924年又退还全部庚款用于“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教育发展的古典时期;他们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他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教育论》: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由《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教育论文组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5.公学:英国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教育目的,后来发展成为为贵族、教士、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它的设施、师资、教育质量要比一般的文法学校要好,收费更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
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
有很大进步:(1)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2)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3)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4)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5)改进了教学方法。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填空题1.先秦儒家提倡:“⽗⼦有亲,君⾂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___________”。
后世称为“五伦”或“五常”。
2.明清科举考试采⽤的⼀种专门⽂体为____________。
3.汉代私学学⽣分做两种,称为:____________。
4.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颁布的主要学制有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和壬戌学制。
5.蔡元培主张普通教育的⽬的在于“养成健全的⼈格”,这种教育内分四育:“____________。
”6.在____________教育⼼理学理论指导下,桑代克⾸创了成绩测验及量表。
7.戴⾼乐政府在1959年连续颁布两项教育法令,即____________、《国家与私⼈学校关系法案》,特别是前者,⾄今仍是法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
8.古罗马教育是在逐步接受了____________⽂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9.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项提案“____________”,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项重要内容。
10.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童观是应当把____________当做⼉童看待。
11.在“五、四”新⽂化运动推动下,涌现出很多教育思潮,主要有()、()、⼯读教育、实⽤主义教育等。
12.鸿都门学是⼀所学习()的学校。
13.在先秦教育家中,()提倡“虚壹⽽静”的学习态度。
14.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
15.⾰命根据地曾创建很多⼲部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有()、()等。
16.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的是发展学⽣的()。
17.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书中探讨了当时资产阶级最关⼼的()培养和教育问题。
18.1810年,德国柏林⼤学的建⽴,开创了⾼等教育()两⼤任务并重的新局⾯。
19.19世纪后期,美国在改⾰“8-4”学制的基础上,缩短了⼩学年限,形成了()学制。
20.法国“富尔法案”提出了改⾰⾼等教育的三条中⼼原则,即⾃主⾃治、民主参与及()。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1.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导,注重道德修养和经典
学习。
古希腊罗马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体育锻炼。
2.中世纪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由教堂控制,主要是修道院学校和大学。
中国宋代的官学实行程试科举制度。
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体
发展和人的全面教育。
中国明清时期的私塾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和科举功利。
4.近代教育:19世纪以后,中国传入西方教育,并发展出了基督教
教育、国学教育和新式学堂等。
5.近代中外教育比较:近代中国教育受到外来影响,逐渐接受现代教
育观念和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科学理性和实用能力。
6.20世纪中叶的教育:中国1950年代实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推行了
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
7.中西教育交流:中国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
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8.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教育不断深化,追求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
和综合素质。
9.国际教育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教
育交流和学术合作。
10.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教育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与教育相
结合,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外教育简史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单项选择题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B.铁器C.石器D.铜器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2.2.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C)A.“库”B.“序”C.“瞽宗”D.“成均”2.3.西周时期国学的主持者是(B)A.大司徒B.大司乐C.乡师D.乡大夫2.4.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A.乐B.礼C.书D.御2.5.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D)A.“上庠”B.“东序”C.“辟雍”D.“泮宫”2.6.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A)A.乐与礼B.乐与御C.礼与书D.书和数2.7.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B)A.《说文解字》B.《史籀篇》C.《周易》D.《论语》2.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D)A.夏朝开B.商代开始C.西汉开始D.西周开始3.1.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A)A.春秋以前B.三国时期C.春秋以后D.战国时期3.2.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B)A.晋国B.楚国C.韩国D.卫国3.3.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A)A.孔子B.荀子C.墨子D.庄子3.4.学术下移是在(C)A.春秋前期B.战国中期C.春秋中、后期D.战国后期3.5.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A.文士B.武士C.处士D.贵族子弟3.6.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称为(D)A.四老人B.四贤人C.四庶民D.四民3.7.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的人是(A)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3.8.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3.9.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D)A.荀子B.庄子C.李斯D.韩非3.10.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B)A.庄子B.老子C.荀子D.李悝3.11.“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A)A.《孟子》B.《论语》C.《诗经》D.《中庸》3.12.出自儒家,反儒又最坚决、彻底的是(C)A.墨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3.13.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A)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14.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主张“为政以德”的是(D)A.孟子B.庄子C.荀子D.孔子3.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B)A.子路所说B.子夏所说C.子羔所说D.冉有所说3.16.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A)A.《书》,也叫《尚书》B.《论语》C.《诗经》D.《离骚》3.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B)A.《诗经》B.《论语》C.《尚书》D.《九歌》3.18.“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A)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19.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A)A.墨子B.孔子C.老子D.荀子3.20.在中国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的是(C)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D.西晋国子学4.15.首创学田制的是(B)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4.16.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的是(D)A.董仲舒B.朱熹C.范仲淹D.王安石4.17.实行“升斋积分”法的是(B)A.明代B.元代C.宋代D.唐代4.18.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B)A.秦朝B.汉代C.明代D.宋朝4.1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A)A.东汉时期B.西汉时期C.东周时期D.西周时期4.20.虽然全国皆设庠序郡县之学,实际上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的是(C)A.唐朝B.宋朝C.隋朝D.元朝4.21.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员只设州学和县学两级的是(D)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22.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的是(B)A.王羲之B.王献之C.王疑之D.颜之推4.23.相传为梁武帝所著的书是(A)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杂字》4.24.元代第一所官办书院的名称是(B)A.毛公书院B.太极书院C.谏议书院D.鲁斋书院4.25.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A)A.学规B.学绩C.考核制度D.考核理论4.26.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A)A.“贤良方正科”B.“孝廉科”C.“童子科”D.“秀才科”4.27.在政治上推行“尊行汉法”的是(B)A.宋朝B.元朝C.清朝D.隋朝4.28.“太学”始建于(A)A.公元前124年B.公元4年C.公元178年D.公元78年5.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B)A.朱熹B.董仲舒C.孟子D.公孙弘5.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提出者是(A)A。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中外教育史上的主要发展和转折点,以展现教育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二、中国古代教育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教育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服务,以宗教仪式和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
- 出现了“学在官府”的现象,即教育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普及教育。
- 私塾和学宫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秦汉时期的官学体系-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
- 汉朝设立太学,推广儒家经典,形成官僚选拔制度。
三、中世纪欧洲教育1. 基督教修道院学校- 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 修道院学校成为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2.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12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所大学,如巴黎大学。
- 大学教育强调理性思考和学术自由。
四、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 普鲁士教育体系- 18世纪末,普鲁士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的雏形,强调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 推行义务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纪律训练。
2. 欧美教育改革- 19世纪,欧美国家纷纷建立公共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 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等。
五、当代教育的全球化1. 信息技术的融入- 20世纪末至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式。
-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
2. 国际教育交流- 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 国际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如IB(国际文凭组织)。
六、结论教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从古代的宗教和贵族教育,到现代的普及和多元化教育,教育始终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了解中外教育简史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外教育简史的概览,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主要教育发展。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初期。
这个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子女,让他们学习礼仪、文化和技艺。
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一种以传授礼仪和礼节为主要内容的定制教育,称为师保教育。
在商代,商朝国王和贵族阶层都设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贵族后代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礼仪,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批学校。
而且,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文字教育,开始编写文字教材,对写作和阅读进行系统的教学。
随着周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周代完善了古代的国家教育制度,实行了农育政策,推广了农田水利和农桑科技,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订了统一的教育政策,实行儒家教育思想,推广了儒家经典,加强了学校教育和师范培训。
汉代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和《列女传》等书籍,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巅峰。
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推行了政府教育,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辉煌时期。
在宋代,出现了开元盛世,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修了很多学校。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教育经历了很多变革。
在明代实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提出“天下大学士”政策,兴办了很多国立学校和研究院。
清朝开始推行《康熙字典》,修订《正字法》,提出“四书五经”教育政策,将儒家经典纳入教学内容,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外古代教育简史国外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文明古国。
古埃及的教育以神学教育为主,培养神职人员和行政官员。
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也有发达的教育制度,在宗教、神学和文字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古希腊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数学、音乐、戏剧和哲学等。
古罗马的教育以培养公民素质和行政管理人才为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
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
二、简答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
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
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大学)、(小学)。
二、选择题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A、天子B、大司徒C、大司乐D、太宰三、名词解释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四、简答题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容。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
“六艺”教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六艺”形成后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
(2)为后世学校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3)成为后世教育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表现是(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崛起)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私学是(儒)、(墨)、(道)、(法)四家。
3、“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了(闻)、(见)、(知)、(行)四个阶段。
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概括为“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论着是(《大学》)。
9、《大学》将为学分成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学记》将教育的目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一是(建国君民),二是(化民成俗)。
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的教育论着是(《学记》)。
二、选择题1、提出“启发诱导”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提出“深造自得”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提出“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原则是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三、名词解释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材。
具体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2、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3、盈科而进:是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学要遵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不能越等。
4、兼陈中衡:是荀子提出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学中认识事物不能片面,以偏慨全。
要全面的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出中正的结论。
5、《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论着。
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
5、藏息相辅: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活动有张有弛。
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崛起”。
意义:(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
(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2、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2)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和对象。
(3)编订“六经”,奠定了古代学校教育的教材基础。
(4)总结出了“启发式”“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创办私学者之一,是最早系统探索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教育遗产。
3、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同孟子和荀子在教育作用论方面的思想不同,孟子认为教育作用在于“存心养性”和“求放心”。
荀子则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他们的理论既有不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
(1)不同的地方: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孟子的教育作用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的善端,所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一是“存养”这些“善性”,不使其丢失。
二是把人在后天社会生活中“丢失”了的是“善性”找回来,即“求放心”。
荀子孟子的教育作用论是建立在他的“性恶论”基础之上的,认为人是“恶”的。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将人的“恶性”“化”去,不使其发展,即“化性”,然后通过教育培养起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善”,即“起伪”。
由于以上的不同,带来了孟子与荀子教育理论上许多不同。
如在学习的途径是孟子注重“内求”,荀子注重“外求”;在方法原则方法上孟子强调“深造自得”,荀子强调“积”等等。
(2)相同的地方:两者都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孟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扩大人的“善性”和不断地找回散失的本性,就可以“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化”去人的先天“恶性”,培养起人类社会的“善性”,就可以实现“涂之人可以为禹”。
第二编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一、填空1、汉武帝时期,教育家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2、隋唐的文教政策是(尊崇儒术)兼重佛道。
3、汉代太学创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124 )年。
4、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
5、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
6、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是由汉代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设立的。
7、隋唐时期创设了专门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国子监)。
8、在学校管理上首创“学田制”以保障学校经费的朝代是(宋)9、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将养士与取士结合起来的教育家是(王安石)。
10、“升斋积分法”是(元代)国子监的教学制度。
11、(元)朝在地方官学中创立了学习天文、术数的(阴阳学)。
12、“监生历事制”是(明朝)国子监的教学制度。
13、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与(专经)阶段的区分。
1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书是(《急就篇》)。
15、宋元明清时期私学使用最普遍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书。
16、北宋的六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17、南宋的四大书院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18、汉代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19、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诗赋、(对策)。
20、科举考试的三步骤是乡试、(会试)、殿试。
二、选择题1、汉代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是(B)A、稷下学宫B、宫邸学C、国子学D、四门学2、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是在(A)A、魏晋南北朝B、隋唐C、宋朝D、明朝3、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时期的选士制度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明朝3、设立“回回国子学”朝代是(D)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四书集注》作者是(B)A、朱熹B、张载C、王守仁D、王夫之5、“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B)A、胡瑗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三、名词解释1、独尊儒术:是汉代的文教政策。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了“百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由是学校教育以培养儒术为目标,教师由儒士担任,儒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2、太学: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
始创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3、国子监:我国古代管理中央官学的机构。
始创于隋唐,主要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
4、苏湖教法:北宋教育家创立的教育改革模式。
苏湖教法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明体达用”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分斋教学”改革措施,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5、三舍法:宋代太学的教学制度。
北宋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
初入学入外舍2000人,学习一年后,经过考试优秀者升入内舍,名额为300人。
内舍生优秀者升入上舍,名额为100人。
上舍生优秀者可直接授官。
6、选士制度:是人才选拔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主要有三种: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7、书院: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是以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8、蒙养教材:是我国古代蒙养阶段教学所使用的识字课本。
早期最着名的识字课本有汉代史游的《急就篇》,封建社会后期最着名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四、简答题1、简述唐代的官学系统唐朝的官学系统可概括如下:(1)中央官学:分为直系和旁系两个系统。
直系主要是隶属于国子监的“中央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
旁系主要有东宫的弘文馆,门下省的崇文馆及隶属于政府各个部门的专科学校。
如太医院的医学;司天台的天文、历数、漏刻;太仆寺的兽医学;太卜寺的卜筮学等。
(2)地方官学:唐朝在州府和县都普遍设立了地方官学,类型除儒学和医学外还有崇玄学。
2、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产生于唐末,盛兴于两宋,一直沿袭到清末。
书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社会动荡和需要。
唐末天下乱,士人失学,书院应运而生。
(2)唐宋时期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