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WER机器人二课堂电子教案(总)资料

合集下载

第2课机器人(教学设计)

第2课机器人(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提高对智能科技发展的关注度,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计算思维:通过学习编程控制机器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机器人基本结构与原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与创造,提高数字化素养;
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机器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机器人的身影?”(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机器人技术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理解机器人基本结构;
-举例: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2)掌握简单的编程语言,如Scratch,学会控制机器人进行基本动作;
-举例: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学会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向等基本动作,理解编程对机器人行为的控制作用。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强调。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仍然是一个挑战。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中,能够较好地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确实有所收获。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完整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掌握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2. 学会分类与回归任务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机器学习算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分类与回归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2. 新课导入: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阐述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3. 知识讲解:a. 监督学习:讲解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分类与回归任务为例,介绍常用算法。

b. 无监督学习:介绍无监督学习的概念,讲解常用算法。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应用场景,探讨如何运用机器学习技术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2. 板书内容:a.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b.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c. 分类与回归任务d. 常用机器学习算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b. 列举三种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c.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一个分类或回归任务,并说明所使用的算法。

2. 答案:a. 监督学习:根据已知输入和输出,学习得到一个函数,用于预测未知输出。

无监督学习:仅根据输入数据,学习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结构。

b. 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算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等,并尝试应用于实际问题。

组织课后讨论活动,分享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的深化机器学习基本概念的讲解需要更加深入,除了定义,还应包括机器学习的类型(如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完整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2. 学会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编程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反向传播算法。

2. 教学重点: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机、Python编程环境、相关库(如numpy、matplotlib等)。

五、教学过程2. 知识讲解:(2)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用算法。

(3)讲解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反向传播算法。

3. 例题讲解:(1)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分类问题。

(2)神经网络在手写数字识别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现机器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

六、板书设计1.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分类及算法。

2. 神经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及反向传播算法。

3. 例题及代码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一个简单的分类器。

(2)搭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进行手写数字识别。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深入学习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2)研究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反向传播算法3. 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4.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优化5. 作业设计与实践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神经元模型: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经过加权求和后,通过激活函数产生输出。

2. 层次结构:神经网络通常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收外部数据,隐藏层进行特征提取和转换,输出层输出预测结果。

3. 激活函数: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ReLU等,它们决定了神经元的输出特性。

智能机器人教案

智能机器人教案

智能机器人教案智能机器人教案(2008-11-23 21:17:24)第一课我们的新朋友——智能机器人课题新授 1课时课型1.了解当今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家族教2.认识机器人的本领学3.认识仿真机器人要求4.了解真实的机器人本课是学习智能机器人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及其运行环境。

教学内容重点:认识机器人的本领教学难点:认识仿真机器人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生活动学内容导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好吗,入早晨,我们吃过早点上学以后,它立即用吸尘器清扫房间,用引起学生学习新洗衣机洗涤我们换下的衣服。

电话铃响了,它马上拿起耳机,兴趣,诱导启发课的方法。

在一张便条上记下对话内容。

门铃响了,它并不急于开门,而首先问来访者是谁,然后根据来访者的声音仔细辨别他是不是学生通主人的客人,以此决定是否开门。

做晚餐的铃声响了,它走进厨房,熟练地焖米饭、炒菜,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门铃又过预习,响了,一听那熟悉的声音,它就知道是主人下班回来了,马上查找资开门迎接……你知道它是谁吗,生答,师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料来回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智能机器人。

答问题。

一、了解当今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家族。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还有谁知道其他有关机器人的知识,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答。

学生自己看书认识。

二、认识机器人的本领你想更多地了解机器人吗,你想探索机器人世界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机器人世界,共同探索机器人世界的奥秘吧~培养课外自学老师给同学们几个网址大家一起去看看机器人到底有多神奇,能力及习惯的let’s go~养成。

机器人世界:举手回机器人博览:教答学新看到这么多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同学们你来想象一内看书自容学交流自学成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己动手试试。

下,未来机器人长什么样子,会干些什么,好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想象。

机器人第二课堂教案分解

机器人第二课堂教案分解

简单机械传动活动项目直升飞机一、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零部件的组装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巧。

2、了解伞齿与伞齿啮合传动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掌握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及各齿数齿轮的搭配使用。

三、主要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1、直升飞机模型每小组一套;2、中小学通用技术课程配套教材第一册《科学探索》活动手册068页《活动准备》里面的结构胶件每小组一套(有条件每人一套);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中,有一种飞机叫直升飞机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升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要求的条件不苛刻,且用途广泛。

(二)教学活动环节设计1、展示直升飞机模型,介绍直升飞机的传动系统是伞齿与伞齿啮合传动。

2、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步骤搭建出直升飞机模型。

3、根据搭建完的直升飞机,进行观察比较。

然后运行,了解伞齿与伞齿啮合传动的工作原理。

4、更改伞齿轮数,观察螺旋浆的运行速度。

(三)活动思考更改伞齿的齿轮数后,直升飞机的运行速度产生什么变化?(四)活动拓展伞齿与伞齿啮合传动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机构呢?哪些齿轮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直升飞机的传动系统?简单机械传动活动项目助力车一、教学目标1、通过搭建助力车,初步了解直齿与冠齿啮合传动的工作原理。

2、初步了解什么是弹力。

二、教学重点懂得直齿与冠齿啮合传动的工作原理,并知道助力车的动力来源。

三、主要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1、助力车模型每小组一套;2、中小学通用技术课程配套教材第一册《科学探索》活动手册057页《活动准备》里面的结构胶件每小组一套(有条件每人一套);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也许大多数学生都玩过一种玩具车,把它摁在平地上,往后把它的车轮用力一拉,然后手松开,玩具车会向前冲好远。

(二)教学活动环节设计1、展示助力车模型,让一个学生把它摁在平地上,往后把它的车轮用力一拉,然后手松开,让学生观察。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器学习的概念,掌握其主要类型和基本过程。

2. 能够运用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机器学习的定义、类型、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2. 知识讲解:1) 介绍机器学习的定义,解释其与传统编程的区别。

2) 分类介绍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类型。

3) 详细讲解机器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评估与优化等。

3. 实践环节:1) 以分类问题为例,讲解决策树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2) 分组讨论: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合适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并进行实现。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四章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内容:1) 机器学习的定义、类型、基本过程。

2) 决策树算法原理及实现。

3) 课后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机器学习的定义,并说明其与传统编程的区别。

2) 简述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3) 编程实现决策树算法,解决一个分类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机器学习算法。

2. 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机器学习的前沿动态和应用领域。

2) 组织学生参加机器学习竞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推荐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算法和框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

智能机器人教案

智能机器人教案

智能机器人教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工具,正在逐渐应用于学校教育领域。

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本教案将介绍智能机器人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案例。

2. 智能机器人在教学中的应用2.1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信息,智能机器人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给予学生实时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智能机器人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智力游戏。

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设计有趣的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度。

2.3 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智能机器人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通过与智能机器人的合作,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的知识库和教学软件,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并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智能评估和反馈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这些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案例3.1 语言学习活动通过与智能机器人的对话和互动,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言学习活动,例如口语对话练习、英语单词游戏等,让学生在与智能机器人的互动中进行语言学习,并得到即时的反馈和纠正。

3.2 科学实验活动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助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指导和操作。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实验步骤和技巧,并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装置,帮助学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5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教案)(人教-中图版2019)

3.5智能机器人-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教案)(人教-中图版2019)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开始课程以一段视频开始,展示各种智能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使用、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以及教育机器人在教学中的运用等。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与传统机器有何不同?”
观看视频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与同桌讨论自己对智能机器人的初步理解,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疑问。
作业布置
复习题:
简述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其与传统机器人的区别。
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并描述它们的应用场景。
应用题:
选择一个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任务,设计一个智能机器人方案来完成这项任务。需包括机器人的类型选择、基本功能描述和至少一个关键技术的应用说明。
研究任务:
调研一种最新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或产品,撰写一份简短报告,内容包括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可能的社会影响。
-感知、规划、动作、协同
-与环境与人相适应、相协调的工作机能
II.智能机器人的分类与典型应用
A.工业机器人
-自动生产线、《中国制造2025》
B.医疗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
C.迎宾机器人
-观察识别表情、语音系统、推荐产品
D.教育机器人
-吸引青少年、开拓课堂教育新模式
E.扫地机器人
-自动完成清扫任务、避障、充电
课后反馈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在理解某些技术细节方面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深入浅出的解释,并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体来看,本次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实践操作和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机器人》完整版教学课件

《机器人》完整版教学课件

编号:__________《机器人》完整版教学课件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完整版教学课件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概述1.2 的分类与功能1.3 编程基础1.4 操作系统1.5 应用领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教学互动5.3 课堂讲解5.4 实践操作5.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类型7.2 作业内容7.3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竞赛9.2 发展趋势9.3 教育资源的推荐9.4 亲子活动与学生作品展示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概述1.1.1 的定义1.1.2 的发展历程1.1.3 的应用领域1.2 的分类与功能1.2.1 的分类1.2.2 不同类型的功能1.3 编程基础1.3.1 编程语言的选择1.3.2 编程环境搭建1.3.3 基本编程语法1.4 操作系统1.4.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4.2 常见的操作系统1.4.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1.5 应用领域1.5.1 工业领域的应用1.5.2 医疗领域的应用1.5.3 教育领域的应用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1.1 理解的基本概念2.1.2 掌握的分类与功能 2.1.3 学会编程基础2.2 过程与方法2.2.1 通过实例了解的操作2.2.2 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程序设计 2.2.3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应用场景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3.1 培养对技术的兴趣2.3.2 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2.3.3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1.1 操作系统的理解3.1.2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应用3.2 教学重点3.2.1 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2 编程基础的掌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1.1 准备模型4.1.2 编程软件安装与调试4.2 学具准备4.2.1 学生用编程软件4.2.2 学生用笔记本电脑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通过展示实际运行的引起学生兴趣5.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功能与分类 5.2 教学互动5.2.1 学生演示对模型的操作5.2.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操作中的感受与问题 5.3 课堂讲解5.3.1 讲解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3.2 演示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5.4 实践操作5.4.1 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5.4.2 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疑问5.5 课堂小结5.5.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5.5.2 学生分享编程心得与问题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1.1 基本概念与分类的关键词6.1.2 编程基础的要点6.2 板书结构6.2.1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布局6.2.2 使用图示或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七、作业设计7.1 作业类型7.1.1 编程练习7.1.2 研究型作业7.2 作业内容7.2.1 编写一个简单的控制程序7.2.2 调查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7.3 作业要求7.3.1 提交编程代码与运行结果7.3.2 提交作业报告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1.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8.1.2 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与参与度 8.2 教学改进措施8.2.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8.2.2 针对学生问题设计辅导课程8.3 学生反馈意见8.3.1 收集学生的建议与评价8.3.2 分析学生反馈对教学的指导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概述1.1.1 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定义,明确是一种能够执行特定任务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它可以是简单的物理装置,也可以是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人工智能》课程精品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器学习的定义,掌握其主要类型和基本过程。

2. 了解机器学习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机器学习的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重点:机器学习的定义、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展示案例: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

(2)提问:这些应用是如何实现的?2. 基本概念讲解(1)讲解机器学习的定义。

(2)介绍机器学习的类型: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增强学习。

(3)阐述机器学习的基本过程: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评估与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以垃圾分类为例,介绍机器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机器学习解决垃圾分类问题?4. 例题讲解(1)讲解监督学习中的线性回归。

(2)通过具体例题,演示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训练和预测过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手推线性回归公式。

(2)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评估线性回归模型。

(2)拓展:介绍机器学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六、板书设计1. 机器学习的定义、类型、基本过程。

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训练和预测过程。

3. 课堂练习:线性回归公式推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机器学习实现手写数字识别。

2. 作业要求:提交代码和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前沿技术,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和重点(1)难点:机器学习的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智能机器人第2课让机器人拥有智能

智能机器人第2课让机器人拥有智能

智能机器人第2课让机器人拥有智能教学设计大连沙河口区中学生劳动技术中心耿殿君智能机器人一、学情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智能机器人这一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

教育今天的超前进展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进展打基础的。

为了使现在的学生能够适应以后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及时地增加有关智能机器人知识的内容是有必要的。

为此,中心特设置了智能机器人课,使学生能够亲躯体验前沿科技的风采,掀开机器人的奇异的面纱。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节课为智能机器人课第2课,教学对象为学习过第1课——机器人搭建,把握了乐高机器人的差不多搭建技巧,了解常见传感器的种类、功能、原理,能够运用机器人自带的微电脑实现简单的机器人操纵的初三学生。

二、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明白得如何实现机器人的人工智能。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自的参与、切身的体会,学习把握差不多的编程的思路及调试的方法并能依照具体情形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互动操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知识,把握技能:(1)重点把握乐高机器人编程软件ROBOLAB2.9系统中导航者级别图形化编程技巧。

(2)明白得程序设计思路,把握程序差不多结构中的判定和循环。

(3)学会结合环境对程序进行调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编程实现人工智能的设计、调试过程中,创设情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经历思维、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智能机器人课的爱好。

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使用技术的责任感、使命感。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科学的勇气。

培养勇于实践、勇于摸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乐高机器人编程软件ROBOLAB2.9系统中导航者级别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机器人电子教案完整版

机器人电子教案完整版
情感态与
价值观
情感与态度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
难点:人工智能的应用。
教具准备:书、课件媒体
教 学 过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吗?那么从本节课开始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以智慧为钥匙,来开启人工智能的大门,我们将进入一个神秘而有趣的科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也许有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凭借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器官,例如鼻子,眼睛,嘴巴等等,这个具体哪一部份和我们人类的对应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师:那老师问大家小小机器人有了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就能完成我们想要他完成的指令了吗?
生:不能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咱们今天上的什么课啊?
生;计算机课
师:对那肯定要和我们计算机有关,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来编写程序,然后呢通过一条数据线下载到我们小机器人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想让机器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了,前提是只要我们会编写程序。
(2)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这应归功于当时计算机和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物质保证。
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问世,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了传感技术的进步。许多传感器都在机器人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使机器人对外界环境具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
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作为人类的新型生产工具,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改变生产模式,把人从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解放出来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在原子能利用、海洋开发、宇宙探测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概况及相关学派和他们的认知观,接着讨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最后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排。

教学重点:1.从不同科学或学科出发对人工智能进行的定义;2.介绍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过程;3.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4.简介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5.简介人工智能所研究的范围与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怎么样理解人工智能;2.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有什么意义;3.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与其争论焦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抽象概念。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掌握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学派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一般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教学内容:本小节主要介绍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并对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教学重点:几种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教学难点: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本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要求:从学科和能力的角度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定义1智能机器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anthropomorphic tasks)的机器。

定义2人工智能(学科)人工智能(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它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定义3人工智能(能力)人工智能(能力)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为了让读者对人工智能的定义进行讨论,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下面综述其它几种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

定义4人工智能是一种使计算机能够思维,使机器具有智力的激动人心的新尝试(Haugeland,1985)。

人工智能教案

人工智能教案

人工智能教案第一课、认识机器人(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2、教学内容机器人的概念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

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

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

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第二课《机器人》(教案)

第二课《机器人》(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机器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让机器人按照预设路径前进和避开障碍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装置,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它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机器人分类和编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编程逻辑,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代码,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条件语句和循环来创建复杂的程序流程。
-传感器数据的处理:传感器数据如何被机器人解读并转化为相应的行为,这一过程对初学者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使用图解和模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传感器数据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行为。
-人工智能概念的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机器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带来更高质量的课堂。

人工智能WER机器人二课堂电子教案(总)资料

人工智能WER机器人二课堂电子教案(总)资料

人工智能W E R机器人二课堂电子教案(总)库尔勒市第三中学人工智能——WER机器人二课堂教案2018年4月一、多彩的机器人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机器人的定义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用途3.认识机器人的分类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科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区别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定义教学难点: 机器人的分类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WER机器人套装组合零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大到神州七号,航空母舰,小到感应灯.自动冲水水龙头.那么你们知道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以及他们有哪些分类吗?学生活动:观看展示的文字有图片,对机器人有初步的了解。

并可以上网自己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例。

二、新课一、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的自动化机器。

二、并针对机器人的具体情况找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机器人世界学生活动:自己上网查找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学生活动:根据机器人的分类列举其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实例。

四、给学生展示能力风暴机器人的零部件,并让学生观看能力风暴机器人比赛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同时为今后机器人拼装和巡线做好铺垫。

五、最后展示一下未来机器人可能的样子:板书设计:第一课:多彩的机器人世界一、机器人的定义二、机器人的分类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一些知识,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对机器人的使用。

并初步认识能力风暴机器人的零部件及想个比赛规则和要求。

《人工智能》课程优质教案完整版

《人工智能》课程优质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概念,掌握其主要类型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概念、类型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概念、类型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a. 监督学习:介绍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监督学习方法,分析其在房价预测、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b. 非监督学习:介绍聚类、降维、关联规则等非监督学习方法,分析其在用户画像、商品推荐等领域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典型算法,给出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监督学习a. 概念b. 类型c. 应用2. 非监督学习a. 概念b. 类型c. 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b. 针对一个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监督学习或非监督学习方法,并说明原因。

2. 答案:a. 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标签数据,联系在于它们都属于机器学习的范畴。

b. 示例:针对商品推荐问题,选择非监督学习方法——关联规则。

原因:关联规则可以挖掘出商品之间的潜在联系,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概念、类型及应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教学设计 (1)

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教学设计 (1)

第一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所学的内容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的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智能及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智能机器人及组成。

本节课是一门课程的开始和引入,对学生的学习人工智能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本节课重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以及激起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智能与人工智能概念。

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应用。

理解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一个方面具体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人工智能的探究学习中,感受其应用前景的广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建立对该技术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教学难点:智能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五、教学思路从设置生活问题出发,引出使用智能化加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途径。

通过了解“深蓝”为什么能够战胜卡斯帕罗夫,启发思考、分析、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的实质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准备PPT讲稿)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询问学生是否玩过五子棋、蜘蛛纸牌等单机游戏,然后引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通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进一步展示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事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人工智能。

『新课教学』一、智能与人工智能1、什么是智能(1)结合日常听到的“智能家居”“智能手机”“智能家教”,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智能的理解。

(2)到底何为智能,智能的本质是什么?2、什么是人工智能?3、人工智能的实质是什么?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或实现人类智能。

阅读资料(P2页)师:“深蓝”计算机为什么能够战胜卡斯帕罗夫?“深蓝”战胜了什么?讨论分析(通过启发、思考、讨论、回答、分析的形式,紧跟学生的思维)要点:a、32个大脑(微处理器)(附:进一步认识处理器的作用、地位)b、存储了一百多万局棋谱,可以看12步棋,每秒钟可计算2亿次,下一步棋可从10120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启发并分析:高速计算、搜索技术)c、师:这些功能是它自身具备的吗?是谁给它的?(启:计算机专家、棋坛高手)d、师:人是怎么给它的?(结合前面学习的编程加工)(通过设计算法、编写程序)e、师:“深蓝”到底战胜了什么?启发:深蓝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物,它战胜的不仅是第一棋手,战胜的是人类的智慧,实现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

《人工智能》课程教案《人工智能》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概况及相关学派和他们的认知观,接着讨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最后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排。

教学重点:1.从不同科学或学科出发对人工智能进行的定义;2.介绍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过程;3.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4.简介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5.简介人工智能所研究的范围与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怎么样理解人工智能;2.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有什么意义;3.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与其争论焦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抽象概念。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掌握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学派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一般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教学内容:本小节主要介绍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并对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教学重点:几种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教学难点: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本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要求:从学科和能力的角度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定义1智能机器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anthropomorphic tasks)的机器。

定义2人工智能(学科)人工智能(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它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定义3人工智能(能力)人工智能(能力)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为了让读者对人工智能的定义进行讨论,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下面综述其它几种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

定义4人工智能是一种使计算机能够思维,使机器具有智力的激动人心的新尝试(Haugeland,19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W E R机器人二课堂电子教案(总)库尔勒市第三中学人工智能——WER机器人二课堂教案2018年4月一、多彩的机器人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机器人的定义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用途3.认识机器人的分类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科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区别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定义教学难点: 机器人的分类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WER机器人套装组合零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大到神州七号,航空母舰,小到感应灯.自动冲水水龙头.那么你们知道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以及他们有哪些分类吗学生活动:观看展示的文字有图片,对机器人有初步的了解。

并可以上网自己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例。

二、新课一、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的自动化机器。

二、并针对机器人的具体情况找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机器人世界学生活动:自己上网查找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学生活动:根据机器人的分类列举其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实例。

四、给学生展示能力风暴机器人的零部件,并让学生观看能力风暴机器人比赛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同时为今后机器人拼装和巡线做好铺垫。

五、最后展示一下未来机器人可能的样子:板书设计:第一课:多彩的机器人世界一、机器人的定义二、机器人的分类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一些知识,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对机器人的使用。

并初步认识能力风暴机器人的零部件及想个比赛规则和要求。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了解世界人的世界,在教学的时候有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敢行放开,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多的接触才好,限于学校的现有的情况,更多的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多关注此类信息,特别要多注意日本的机器人发展,它代表着世界自动化的发展进度。

二、WER小车拼装(后车轮的拼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机器人后车轮的拼装方法2.了解电机和车轮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实操来进行本课的学习,在学习拼装机器人车轮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要是以示意图展示和老师拼装指导为辅,学生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本课。

情感态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机器人后车轮的拼装方法教学难点: 电机与车轮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WER机器人套装组合零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已经初识了咱们能力风暴机器人,并且观看了中学生全国普及赛的现场比赛视频,大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小车的拼装并让机器人跑起来吗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动手拼装自己的机器人吧。

二、新课一、机器人后车轮的拼装操作1、左(右)轮的拼装:教师展示拼装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装,老师适当进行讲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2、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讲解按步骤完成了左右轮中其中一个轮子的拼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拼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拼装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指导。

3、另一个轮子的拼装以前面一个轮子拼装过程中存在问题为经验,参照操作步骤完成另一个车轮的拼装。

第八步:第九步:第十步:第十一步: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第十四步:4、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讲解按步骤完成了另一个轮子的拼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拼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拼装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指导。

二、小组合作探究:按照前面学习的车轮拼装流程,自行进行车轮拼装的练习的同时,探究电机与车轮之间的关系,理解电机如何控制车轮进行运转。

电机和车轮之间通过齿轮链接,车轮的运转速度是有电机的马达转速控制的。

板书设计:WER小车拼装——后车轮的拼装一、按照示意图进行左右车轮的拼装操作二、小组探究——马达与车轮之间的关系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机器人车轮的拼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电机与车轮之间的联系,掌握机器人能过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操让学生理解电机和车轮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拼装的过程中加深对机器人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兴趣很浓厚,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点紧张。

三、WER小车拼装(转向轮光感拼装与小车的组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3.掌握机器人转向轮光感拼装与小车的组装方法4.了解电机和车轮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实操来进行本课的学习,在学习拼装机器人转向轮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车辆构造。

主要是以示意图展示和老师拼装指导为辅,学生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本课。

情感态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机器人转向轮光感拼装与小车的组装方法教学难点: 电机与车轮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WER机器人套装组合零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已经简单了解了后车轮的拼装方法,但是只有后轮的小车是跑不起来的,怎么能让小车跑起来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一、机器人转向轮的拼装操作1、教师展示拼装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装,在上节课后轮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感光装置的安装,老师适当进行讲解。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五步:第七步:2、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讲解按步骤完成了感光装置的拼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拼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拼装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指导。

3、继续学习转向轮的拼装。

第八步:第九步:第十步:第十一步:第十二步:4、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讲解按步骤完成了转向轮的拼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拼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拼装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指导。

二、小组合作探究:按照前面学习的车轮拼装流程,自行进行车轮拼装的练习。

板书设计:WER小车拼装——转向轮感光设备与转向轮的拼装一、按照示意图进行拼装操作二、反复进行小车拼装练习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机器人感光设备和转向车轮的拼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小车构造,掌握机器人能过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操让学生理解小车构造,并在实际拼装的过程中加深对机器人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兴趣很浓厚,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点紧张。

四、WER新拼装小车功能调试与测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5.掌握机器人小车的组装方法6.WER新拼装小车功能调试于测试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实操来进行本课的学习,在学习拼装机器人小车和接线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要是以示意图展示和老师拼装指导为辅,学生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本课。

情感态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机器人小车功能调试教学难点: 接线教学准备:笔记本电脑、WER机器人套装组合零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已经基本完成了机器人小车的拼装,但是只有轮子的小车是跑不起来的,怎么能让小车跑起来呢需要马达的转动,那么马达又如何带动车轮动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课一、机器人小车接线操作1、教师展示接线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装,老师适当进行讲解。

第一步:2、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讲解按步骤完成接线,教师讲解接线原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解接线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指导。

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感光装置测试,左右后轮转动测试。

第二步:第三步:板书设计:WER小车拼装——新拼装小车功能调试与测试一、按照示意图进行接线操作二、反复进行小车功能测试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机器人小车接线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电机与齿轮的连接关系,掌握机器人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操让学生理解小车运转原理,并在实际拼装的过程中加深对机器人的理解和运用。

进一步加强小车拼装操作练习。

五、安装路灯、获取能量块、开采铁矿工具的拼装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安装路灯、获取能量块、开采铁矿工具的拼装方式,与马达之间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路灯、能量块、开采矿石任务,动脑分析,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2、通过动手拼装,得到采集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思想和动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做出项目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拼出制定工具,并在地图上做测试。

四.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工具的拼装过程,自主拼装。

五.教学准备: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一)导入新课开始新课前让学生自主拼装小车,并观察地图中的各任务,理解拼装要达到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1)讲授安装路灯、获取能量块、开采铜矿任务。

①安装路灯任务:如图1所示的路灯杆上,用小车装着两个路灯,将其挂在路灯架子的磁铁上,任务完成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安装路灯(完成前)图2安装路灯(完成后)②获取能量块任务:在图3所示的架子上,悬挂一个能量块,小车通过这个架子时,将能量块收集到车上,并将其运回基地。

图3 能量块任务③开采铁矿:把如图4所示的铁矿石模型运送回基地。

图4 铁矿石模型(2)让学生根据地图中安装路灯、获取能量块、开采铁矿工任务的特点,自主构思,自主讨论并绘制学生心目中能够达到目的的轮廓。

(3)根据学生绘制出来的结构,相互讨论可行性,对于可行性较好的小组,按自身设计进行拼装。

对于自主研发效果不理想的小组,传授教师队伍的解决方案,进行拼装。

(4)在地图上运行(程序还没教,直接用之前做好的标准程序跑),说出各种结构的优势和缺陷。

教师队伍拼装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教师队伍拼装思想图三个工具分别如图6所示。

图2 安装路灯、获取能量块、采矿工具(三)巩固练习让学生拆卸所有工具,不同小组拼装不同的部分。

时间控制在3~5分钟。

(四)归纳小结做的最快的小组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思想和拼装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九.作业安排思考如何才能保证机械传动的紧密性,我们的工具拼装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

十.板书设计第五节工具拼装1、安装路灯任务特点:结构:2、获取能量块任务特点:结构:3、开采铁矿工具任务特点:结构:课后反思:(1)课堂时间不充分,学生拼装小车的时间过长,导致时间比较紧,自主构思环节所用的时间太短,导致学生的自主构思方案不完善,最终由教师传授预定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