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 书写工具与载体 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中有不少是先写后刻的,尤其是字体比较 大的,一般是先写后刻。据此我们推断当时其他 文字材料上一定有更多的文字是用笔墨书写的。
《尚书· 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王充《论衡· 量知》:“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 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1952年在长沙、信阳等地出土的800多片秦汉简 牍上,就是用笔墨书写的。
(3)章法布局上,注意到字的上下左右之间 的关系。
石鼓文
4、先秦书法家
伏羲、神农、黄帝、仓颉、史籀、孔丘。 (二)秦代书法 1、秦书八体 指秦朝的八种书写的字体。
(1)大篆: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写的十五篇文字。 一名籀文。 (2)小篆:即秦朝李斯、赵高、胡母敬据大篆而 省改,分别写成《仓颉》、《爰历》、《博学》篇, 字体有别於大篆,所以称小篆。又名秦篆。
(四)文字书写工具选择与演变的制约因素
1、首先取决于文字载体的性质及其变革。 2、书写的字迹是否鲜明,是否易于阅读、辨认, 对书写工具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3、书写工具的演变还和文字应用是否广泛息息相 关。
4、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书写工具的改进 提供了可能。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工具本身的改变,另 一方面是文字载体改进所导致的书写工具的变革
(1)线条粗,雍容厚重。结体平正,紧密, 更有规律性。 (2)章法:纵横有序,疏朗整齐。 (3)代表器物:《大盂鼎》《墙盘》《散 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大盂鼎
散氏盘
3、划时代的优秀作品—《石鼓文》
特点
(1)结字严谨端庄,笔道走向和疏密布白,法 度严格。 (2)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势雄浑 古朴,刚柔相济。
三、汉字载体的种类及演变
1、载体的种类 据其物理性质,可以分成三类:
(1)一类是坚硬的材料,包括金石、兽骨、陶 制器皿等。古埃及文献刻写在石碑、石版、石柱、 骨片和国王的锤矛、高脚瓶等材料上。
(2)另一类是轻软的材料,如中国的缣帛、埃 及的莎草纸(一种用尼罗河边特有的芦苇的茎制 成的薄片)古欧洲的羊皮纸和古印度的贝叶。
(3)刻符:是刻在符节上的字体。 (4)虫书:是写在旗帜或符节上的字体。因这些 字体有的像鸟,有的像虫,而鸟也称羽虫,所以称 为虫书。
(5)摹印:是写刻在印材上的字体。
(6)署书:是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7)殳书 :是铸在兵器上的文字。殳是一种兵器。 (8)隶书:由秦始皇命下杜(今陜西省长安县南) 人程邈所作。这种字体书写便捷,辅助篆书的不及。
(3)介于两者之间的。
如中国的简牍、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制作的 泥版和古代罗马、希腊人制作的表面涂有蜡或石 膏的木板。突出特点是修改方便,材料来源丰富, 价格也便宜。
2、纸的发明与改进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 进,开创了以树皮、麻头、破布、鱼网为原料, 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 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成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 伟大变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原料的切踩浸洗
2、原料的蒸煮
3、舂捣与制浆
4、抄纸晾晒和 整理纸张
四、书法发展概略
(一)先秦书法 1、中国最早的书法瑰宝—甲骨文 (1)线条有粗有细,有圆有方,圆转与方折相间。 (2)从结体看,字形瘦长,错综变化。
(3)章法因骨片大小形状而异,或错落疏朗,或严 整端庄。
2、洋洋大观的金文
第四章、汉字的书写工具、载体和书法史
一、汉字书写工具的种类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除了笔墨,汉字的书写工具还有刻刀、剞劂(一 种在金石上镂刻文字的金属工具)等。
早期的文字载体:甲骨、金石、竹木简牍、陶器
质地:坚硬、光滑、吸湿性差
原因:刻刀契刻,文字能长久保存。
笔墨书写,字迹容易漫灭。
二、汉字书写工具的演变
(二)毛笔形制的演变
1、秦· 蒙恬造笔
五代后唐· 马镐《中华古今注》:“秦蒙恬始作笔, 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以羊毛为被,谓之苍 毫。”
2、现存最古的毛笔是春秋晚期楚国的毛笔。 1958年河南信阳发掘的两座春秋晚期的楚墓,其 中有大批竹简和毛笔。 1954年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掘出一枝保存完好 的毛笔,笔杆是实心的竹杆,笔杆一头劈成数开, 笔毛夹在其中,用细丝线缠紧,外面再涂上一层漆, 笔毛是上好的兔剪毛,长约2.5厘米。
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标志的成果
(一)毛笔的产生年代
清朝罗颀在《物原》:“虞舜造笔,以漆书于方 简。”
考古成果证明,此说基本可信。据考证,在西安 半坡、山东大汶口等地发现的距今约六七千年的 陶文上,有好几种图案,如人面纹、游鱼图案等, 是用笔或类似的工具描绘的。
甲骨文中1年在殷墟发 掘出的一个陶片上有一个墨写的“祀”字。
汉朝以后毛笔的制作工艺基本未变,在笔管的 选材上,主要有象牙、琉璃、斑竹、玉管、犀角, 笔头主要有兔毫、羊毫、鹿毫、狼毫、小儿胎发、 虎毛、马毫、貂毫等。
3、汉代以后,出现了以后制笔名家和名笔。
如汉朝的张芝,南齐萧子良称赞“伯英之笔,穷 神尽意”。 唐代宣城郡的诸葛氏和陈氏所制造的宣笔,更成 为后代模仿的楷模。 元明时产生的湖笔也很有名。
(三)契刻类书写工具的演变
1、距今六千年的陶文,可能是用玉石或动物的牙 齿制作的。 2、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可能是用铜制的刀具。
其他还有剞劂、刻刀和出现较晚的铁笔(明 朝 金石)。今天篆刻所使用的刻刀,至少在战国 时期就产生了。
难以胜任大量的书写记录工作,商、周以后, 逐渐退出一般性的文字书写和记录,只在一定范 围内使用。
2、李斯创制小篆
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 合者”,命宰相李斯等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 小篆,故又称小篆。通令全国使用。 规范内容 一是各种偏旁形体统一,每字所用偏旁基本固 定; 二是偏旁的位置相对固定,不能随便移动。 三是大致确定每个字的书写笔数和笔顺。
作品:《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 石》;《会稽刻石》,皆出自李斯之手。 特点:
(1)线条简练,结构定型, 字形长方。 (2)用笔沉着凝重,结体略 宽,疏密均匀。
(3)张怀瓘《书断》:“画如 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 为不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