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
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
一、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 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
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
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选用一种方法制作一幅人造肌理的美术
作 美术作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指导他
们大胆的创新制作肌理,体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 之间
的多向反馈结构,充分考虑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 立体
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轻松愉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 的学习,
一幅幅意想不到的精美作品从中应运而生。 )
(一) 公布本节课学习规则:以小组比赛计分形式,
一节课累计高分小组,课后颁发奖品奖励。(借鉴娱乐 竞赛
的形式,满足他们的好胜和好奇的心理, 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
的气氛中手、脑得以释放,小组合作的形式提 供学生与学生
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 团结协作的精
神。)
(二) 游戏创设、激趣导入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 “盲人”摸物(课件展示,教师简要讲解游戏规则, 教 师预先准备一些肌理特征明显的实物, 如瓦楞纸、毛笔 卷、贝壳、陶瓷等),请个“小老师” 上台协助。(培 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团结协作的精神,“小老师” 引导全班同
学一起学习本课知识 。)
1、触摸实物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课今天我们学习了肌理这一艺术形式,我们感悟肌
后理、创造肌理、享受肌理,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肌理延伸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制作成具肌理美感的装饰作
四、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为因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本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即“感知一一思维一一知识一一技能” 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雀跃不已,有学生说:“平时生活中并不怎么关注所谓的美,而今天肌理一课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学生说:“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真是一种享受!不要畏惧,其实我真的能行!”……我想,做为一名美术老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知识,那就是我的快乐!
五、案例点评:(点评人:欧阳碧玲)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牢牢抓住课堂的开端,注重导入的精心设计,会对整堂课起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的创设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摸、看、猜几个环节一般都能初步感悟不同的肌理带给人的不同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学会捕捉第一
感觉并运用语言或文字加以表述,为深入学习肌理做好铺垫。
2、本课注意结合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小老师”当助教,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使他们进一步深化肌理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奇妙的肌理就存在与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实物
中,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细微观察能力。
3、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知识深入浅出能从多方面的问题诠释重点内容。练习简单易懂,分析力强。
4、小组合作无间,师生互动密切,课堂气氛活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