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

合集下载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介绍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介绍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介绍
佚名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8(034)002
【摘要】2006年8月,“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已经全面启动。

“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16
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该专项的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总页数】2页(P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
【相关文献】
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J], 付军;崔伟伟;张雅京
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典型优控单元污染治理模式与
工程应用"课题成果综述 [J], 本课题组
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流域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课题[J],
4.“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望虞河西岸河网区水系优化和净
化容量提升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 [J],
5.加快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而努力奋斗——周生贤部长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启动会上的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doc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doc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公开版)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二〇〇八年十二月谢谢观赏目录一、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 (1)二、立项的紧迫性及现有工作基础 (3)(一)立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二)现有工作基础 (4)三、专项目标、技术路线、关键技术与专项成果 (14)(一)主要编制依据 (14)(二)专项目标 (14)(三)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24)(四)“十一五”专项关键技术和预期成果 (27)四、主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 (33)(一)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 (33)(二)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41)(三)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47)(四)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56)(五)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 (61)(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与政策研究 (66)五、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及富营养化治理综合示范.. 70(一)研究目标 (70)(二)太湖流域综合集成示范 (70)六、组织实施方式 (75)(一)组织实施原则 (75)(二)专项组织实施与管理 (76)谢谢观赏七、技术经济效益 (85)(一)技术市场分析 (85)(二)效益分析 (85)(三)市场风险分析 (87)谢谢观赏一、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状况仍未改变。

在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国污染排放强度大、负荷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

同时,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导致水污染加重,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长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着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我国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污染负荷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艰难、水污染加剧的态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与政策研究”主题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产业决策支持平台项目国家水环境安全战略若干问题研究等3个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指南说明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评审方式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与政策研究”主题“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产业决策支持平台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编写。

“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产业决策支持平台研究”项目针对我国中长期水污染防控缺乏战略支撑、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水环境产业发展缺乏战略和政策引导等突出问题,根据在战略层面促进水环境安全、提高水污染防治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扶持引导水环境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巨大的技术需求,结合“十二五”及未来更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预测,研究国家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空间格局,提出保障国家流域区域水环境安全的中长期战略与分阶段行动方案。

从提升支撑能力、提高实施效率、建立科学决策方法的角度,开展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决策技术支持平台研究。

从环境管理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收费与价格政策等方面,提出完整的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体系,研究水环境产业信息模块与模块间交互机制,设计我国水环境产业信息体系。

1、项目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国家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空间格局,提出保障国家流域区域水环境安全的中长期战略与分阶段(2020年、2030年)行动方案,搭建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我国“十三五”水环境产业发展战略政策框架。

2、研究任务与课题设置任务1:国家水环境安全若干问题研究。

研究国家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空间格局,提出保障国家流域区域水环境安全的中长期战略与分阶段行动方案;明确以水环境安全为目的和主线,研究基于水资源配置、区域发展的水环境安全战略,并开展"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框架研究。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第六主题《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简 报《战略与政策》主题专家组2009年12月 总第33期项目三课题三“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在福州召开课题第二次技术研讨会2009年12月8日,水专项主题六项目三课题三“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在福州市召开第二次课题技术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来自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等单位,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福建省环保厅丛澜副厅长和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徐波院长出席了会议。

《水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主题六专家组组长、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课题组长王金南研究员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及课题的总体研究进展,各子课题组代表汇报了各自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围绕汇报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金南研究员对各试点方案提出了建议,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吴刚研究员汇报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进展情况。

首先介绍了辽河流域概况以及水环境现状,提出辽河流域污染赔偿与生态补偿的主要任务是流域水质改善以及流域生态修复与建设。

然后介绍了辽河流域省际污染赔偿与生态补偿机制体系设计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利益方划分、赔偿和补偿标准、监测与监督机制,并提出了吉林省与辽宁省跨省流域污染赔偿与生态补偿的及制约因素。

在以上基础上,提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思路与方案,包括河流水质的污染赔偿与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补偿。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郭梅博士汇报了东江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进展情况。

首先介绍了开展的主要工作:积极参与全国各地调研、组织东江流域调研、课题组召开内部讨论会、源头区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调查、下游区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实施方案研究和课题组第二次内部讨论会。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择优课题申报指南一、指南说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下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十二五”在总结“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形成更为完善的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开展流域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法研究,制定辽河流域、太湖流域和赣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方案;开展河流生态保护目标制定研究,建立基于分区的管理机制;开展我国松花江、海河、淮河、东江、黑河、巢湖、洱海和滇池等8个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评估,提出重点流域三级和四级分区方案;筛选辽河、太湖流域水环境优控污染物,提出我国流域优控污染物的基准值,建立一套具有流域水生态分区差异性的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体系;建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支持模型,研究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提出辽河、太湖流域和赣江流域生态水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开展面向水生态安全的流域景观评估技术,建立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约束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提出辽河、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提出辽河、太湖和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方案、典型流域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评估水专项组织实施对国家控源减排、环境科技进步、环境经济发展及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综合集成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和管理两大体系,分类建立“重点流域污染治理与管理,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共性技术、能力建设平台、环保产业化培育与发展”等综合集成数据与案例库。

“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国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方案的形成,结合共性技术与示范流域的应用经验,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为全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 (1)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课题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 (4)课题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6)二、放射性污染原水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8)三、城镇水务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支撑平台示范研究与建设项目 (11)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一)指南说明本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管理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系统研究。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从水质科学基础方法论入手,初步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五”研究成果,并增加了供水管理机制与模式等若干新的研究内容,加强了对研究成果产出及应用的要求,着眼于完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逐步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能力,以及提升供水企业的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

(二)指南内容课题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1.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源污染严重与水源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结合重点流域不同类型水源地水质风险特征的研究,提出我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指标体系,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建议值,制定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南和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浓度控制技术指南,为我国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源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根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以及典型水源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合流域污染源分布、污染控制水平和常规处理工艺水质净化能力,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限值的确定方法,开展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完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水体污染控制及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水体污染控制及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组织实施,规范和加强水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06]62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财政部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277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8]117号)及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水专项管理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水专项的资金来源坚持多元化原则,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都应当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的原则使用和管理。

本细则适用于中央财政安排的水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其他来源的资金应当按照相关资金提供方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要求,统筹安排和使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承担任务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企业等,开展水专项实施过程中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并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入市场的产业化前期工作予以适当支持。

第四条结合水专项组织实施的要求和课题的特点,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等财政支持方式。

前补助是指课题立项后核定预算,并按照课题执行进度拨付经费的财政支持方式。

对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等公共科技活动,一般采取前补助方式支持。

后补助是指相关单位围绕水专项的目标任务,先行投入并组织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在课题完成并取得相应成果后,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评估或验收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事后立项事后补助两种方式。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

附件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择优课题申报指南一、指南说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水专项中“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下的“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在总结“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等新需求,建立基于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以太湖流域、辽河流域为重点示范区,集成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构建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形成流域或区域水环境监测信息综合管理能力;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监测、新型污染物监测、水环境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能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化、成套的水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材料,推进水环境监测装备、材料产业化、国产化,实现面向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

此次公开发布指南,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的课题为:第4课题“水环境污染物监测新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和第6课题“环境监测成套装备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课题。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流域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目标主要针对我国流域水环境问题与水环境监测体系与技术现状,以说清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水环境污染源、评价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及水环境风险为目标,创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体系、非点源污染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和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质量管理体系,集成水环境监测监控预警信息,发展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的理化监测与生物毒性监测技术,突破水环境遥感综合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适合中国国情水环境监测新技术、新设备,着力提高科技成果应用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水专项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水专项

附件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为推进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工作,建设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产学研用结合的综合示范基地,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一批制约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水专项成果转化,根据国务院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议精神,以及《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国科发政〔2009〕648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第一条水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以市场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联盟的牵头单位或主要成员为承担水专项任务的单位。

第二条联盟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实施环保先进技术研发应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推进培育环境服务业为重点,以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或转制院所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联合,通过产业化推动水专项实施的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和水质改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第三条联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水污染控制、水体生态修复以及环保新材料、新设备研发等领域的技术难题,提出综合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联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所属领域内的市场占有率应达30%以上,涉及设备的,其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辐射区域污染减排80%以上;建立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一批水环境学科创新性人才和环保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和环保企业.第四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和装备、水污染治理产品和材料制造、水体生态治理产业技术及环境保护服务等重点领域,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开发水污染治理整装成套技术与设备,形成重要的知识产权和产业技术标准。

两部委联合印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

两部委联合印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

■ INFO |资讯两部委联合印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近曰,生态环境部、住 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

办法指出,水专项是《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专项资金筹集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中央财政支持水专项的组织实施,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针对水专项任务实施,科学合理配置资金,加 强审计与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发布〈決于印发 < 农村黑臭水 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 的通 知》(环办土壤函〔2019〕826 号)。

其中提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措施的选择应遵循 “系统综合、标本兼治、经济 适用、利用优先、绿色安全”的原则。

农村黑臭水体成因多 样,要运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粪污治理、畜禽粪污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防控、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及垃圾清理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对于黑臭严重的水体,为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可采取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杜绝采用三面光河道水体硬化方式开展黑臭水体治理。

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不黑臭”的指标要求。

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

农业农村部:关于扎实有序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通知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发布〈決于扎实有序推进,贫 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通 知》。

〈01知》提出七大要点:一、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

二、以实现干净整洁为基本目标。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实施,实现水专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水专项实施方案”)以及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实施水专项对于我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水专项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工程,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集中攻克一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

水专项设置六个主题;主题下设若干项目;项目由若干课题组成。

项目(课题)分为技术示范类、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

技术示范类主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工程应用示范,为示范区水质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技术研究类主要开展共性污染治理技术、管理技术和经济政策研究;技术开发类主要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等的研制和产业化。

第四条水专项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资源整合。

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加强与现有科技资源及成果的衔接,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以及国际合作的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水专项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研究;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对重点流域的项目(课题)实行矩阵式管理。

(三)定期评估、注重实效。

建立健全水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水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技术攻关进展、水质目标改善状况、技术应用效果等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第一批)住房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目录一、城市雨水径流管理与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课题1:城市径流水质水量预测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 (2)课题2: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5)课题3: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 (8)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新技术开发集成与工程化项目 (11)课题1:城市污水高含固污泥高效厌氧消化装备开发与工程示范 (11)课题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 (13)课题3: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 (15)三、城镇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与运行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17)课题1: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稳定运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8)课题2: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集成与设备成套化应用 (20)课题3: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 (24)四、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7)课题1:北方温室景观型污水复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7)课题2: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9)课题3:冷冻相变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31)五、城市内湖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项目 (33)一、城市雨水径流管理与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一)指南说明针对我国在城市雨水径流管理和内涝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储备不足、政策保障缺失的现状,本项目将以城市雨水径流管理与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创新、综合技术体系构建、工程规范标准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创建为总体目标,从“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综合管理”三方面出发,深入研究城市降雨汇流过程、地表空间响应、排水系统调控、径流(面源)及溢流污染控制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巢湖、太湖、海河、滇池等重点流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为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径流管理与污染控制系列化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水专项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水专项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水专项概述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以下简称“水专项”)是水污染防治领域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水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保障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专项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水环境监测技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

专项目标水专项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清洁中国。

具体来说,水专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新型水处理技术新型水处理技术是水专项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效膜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光催化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的质量。

水专项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打造出更加高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水专项将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技术。

同时,水专项还将推动废水回用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降低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环境监测技术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该技术可以帮助测量和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提高水污染预警和预测的准确性。

另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也是水专项的重点,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水资源的流量和水质监测等多个方面。

专项保障水专项将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技术研发经费保障专项内部将会出台一系列规定,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性。

人才团队组建水专项还将通过多种途径招募相关技术人才,如专项科技顾问、研究员等,扩大研究队伍规模,培养研究型人才。

政策和法规保障政策和法规保障是保障水专项顺利推进的基础。

针对水专项的实施,国家将会颁布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水专项的顺利推进。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3:“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目录“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化和无害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5)“城市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5)“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监管和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14“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19)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十月一、指南说明水专项饮用水主题“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水质风险问题不明确、水质标准不协调、水源保护与管理不规范、技术规范不健全、应急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以完善我国相关水质标准和规范、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提高供水系统科学管理水平、初步建立饮用水安全管理和应急系统为目标,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为构建针对水源保护-净化处理-安全输配全过程的、集水质监控、风险评估、运行管理、应急处置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设置以下7个课题:课题1:饮用水水质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课题2:饮用水源与饮用水水质标准支撑技术研究课题3: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4: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研究课题5: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研究与示范课题6: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7: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综合集成研究其中,课题6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多种运营机制并存、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的现状,研究开发我国城市供水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信息平台和监督平台,研究构建一套面向政府监管需求、行业引导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供水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城市水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暂行管理细则-水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暂行管理细则-水专项

附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暂行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细化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验收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453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专〔2011〕314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财教〔2011〕287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专〔2010〕264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8〕117号)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水专项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验收是水专项组织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客观评价水专项课题、项目及主题目标任务完成和产出情况、资金使用—3—的总体情况,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动水专项组织管理创新,更好地推进水专项顺利实施。

第三条水专项验收以任务合同书(包括相关补充协议)、实施方案、立项批复文件、财政部批复的预算、水专项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财政财务制度等为主要依据。

第四条水专项验收分为课题验收、项目验收、主题评估三个层次。

课题验收包括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统一部署、同期实施;项目验收和主题评估只对任务进行验收或评估。

第五条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课题验收的组织第六条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组织部门负责课题的验收工作,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抓好验收组织实施工—4—作,牵头组织部门的财务部门会同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验收工作。

对于技术示范类课题,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可会同或委托课题所在地省级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或课题组织协调单位组织验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
择优课题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下称“海河项目”)的第六课题“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和第七课题“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技术及示范”采取发布指南、综合评审的方式择优委托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海河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目标
紧密结合“十二五”地方水污染治理需求与规划,以河流水质功能达标为核心,集成研发河流污染控制、治理与管理适用技术,重点突破制药、皮革、食品深加工等典型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建立河流治理技术“产
学研”平台,有效支撑流域重点治污与水体治理项目,推动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北三河、子牙河、徒骇马颊河等重污染河流综合示范区COD功能达标,NH3-N降低至3-5 mg/L,实现海河流域水质根本性改善;统筹衔接海河流域阶段治理需求,围绕流域水系统格局复杂、平原河流环境流量不足、非常规水源补给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风险效应突出、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严重等特征问题,提出流域河流完整性恢复途径与措施,研发山前带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水源水质污染控制、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滨海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河流生态完整性恢复技术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基本形成海河流域河流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技术体系,为“十三五”海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保障。

2.项目研究内容
项目将针对海河流域9大水系河流水环境突出问题和流域内不同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核心,筛选集成水专项“十一五”期间研发的合适的污染控制/治理、管理技术,以影响海河流域河流水资源功能、水环境功能和水生态功能与健康的主要耗氧污染物COD、NH3-N等为
控制与治理目标,选择典型重污染河流(北三河、子牙河、徒骇马颊河)为主要实施对象,开展重污染河流水质综合改善研究,在流域层面实施综合示范,力争“十二五”末示范流域主要国控断面COD功能达标,氨氮削减至3-5 mg/L,为流域水生态重建奠定水质基础;为了有效衔接三个阶段的研究任务,海河项目基于“十三五”阶段河流生态修复需求,针对海河流域特有的水环境问题,突破上游山前水库带水源地保护与水质风险控制、中部平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下游滨海湿地群安全调控等关键技术,统筹考虑海河河流退化过程,提出生态完整性恢复途径与方案。

同时紧密结合流域河流整治技术需求,以“十一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为依托,以产学研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开展了产业化研究。

海河项目共设置9个课题,包括河流水质改善综合示范类课题4个、共性技术研究课题4个,以及河流生态治理技术产业化课题1个。

二、指南内容
课题六: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1、研究目标
注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与潜水型水源地质量的联动关系,重点揭示河流污染及典型点源对潜水型水源地污染过程与影响机制,估算污染负荷,进行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方案,研发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修复技术、再生水人工补给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选择北运河或子牙合等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示范,为建立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水资源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2、研究内容
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对潜水型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特征,提出基于水质安全的潜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策略;
综合评估典型点源对潜水型水源地污染过程,建立场地污染源削减、污染路径阻断及污染控制的集成关键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揭示污染河流和潜水型水源地的水质交互特征,研发再生水补给浅层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研究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开发技术系统工具包,形成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

3、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海河流域典型潜水型水源地水环境监测网,覆盖面积12 km2;
(2)提交1套典型污染河流沿岸潜水型水源地质量与污染防治术方案与对策;
(3)建成1套场地污染源削减、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路径阻断和污染修复集成技术,实现特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0%以上;
(4)建立再生水回灌潜水型水源地的技术体系,形成河道污水预处理、再生水地表漫灌的工艺,并建成示范工程1处,规模达到5-10万m3/yr,回灌后主要水质指标提升一个级别;
(5)申请10项国家发明专利;
(6)培养1个以上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总经费约1700万元,全部为国拨经费。

6.其他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及其合作者应熟悉海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开展过流域水污染控制、再生水污染控制等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运用示范的经验。

优先支持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的污染控制或生态修复计划实施。

课题八: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技术及示范
1.研究目标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水文演变规律和流域水质变化特征,建立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发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安全的水量保障与水质改善的综合调控技术、湿地生态安全保障集成等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应用,为海河流域滨海湿地修复与生态安全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研究内容
研究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建立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水文调控与水质改善技术,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研发海河流域下游典型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污染过程,开发湿地水污染监测技术。

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海河下游湿地群演变特征及趋势研究报告,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模型1套,服务于地方政府或各级保护区的湿地管理;初步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水量保障方案与水质改善调控技术1套,服务于地方政府或各级保护区的湿地管理规划;建立海河下游湿地污染模型和生物监测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
(2)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1项以上, 形成恢复综合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或企业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3)形成高效净污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复合系统示范区200亩,处理河水2000m3/d,出水优于Ⅴ类,满足自然湿地进水要求;
(4)建立退化盐碱湿地修复示范区面积100亩,示范区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3倍以上;
(5)申请国家专利8项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6)形成一支海河流域滨海湿地研究领域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总经费约1500万元,全部为国拨经费。

6.其他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及其合作者应熟悉海河下游滨海湿地状况,开展过滨海/海岸带湿地生态安全评估和湿地恢复调控等技术研发工作。

优先支持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的污染控制或生态修复计划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