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朝花夕拾》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 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 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 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 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 它老在嗥叫, 令人心烦;第四, 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 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 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 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配有图画,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去勾魂的时候, 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 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短片,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视频中可以展示鲁迅的照片、故居、作品手稿等,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配上解说词,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质课件【最新】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 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 迅在这里见识了知识分子的种种丑恶嘴脸,并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鲁迅 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 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散文包括《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 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文章记述“我”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而到南京求学的一段生活经 历。作品先描写了邻居衍太太帮小孩子隐瞒玩闹,又怂恿“我”去偷 母亲的钱和首饰,并散播流言的事;后描写了作者在中西学堂、雷电 《琐记》 学堂、矿路学堂看到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 “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天演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 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歌颂了“不满现状”的 爱国青年形象,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续表)
《父亲 的病》
这篇文章重点回忆了儿时“我”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我”先是 和S城一个圆而胖的“名医”周旋过两年,然后请了“名医”陈莲河, 但都没能治好父亲的病。文中分别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 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所谓“名医”实为庸医的真相,批判 了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
(续表)
父亲
人物 简介
鲁迅的父亲
性格 特点
古板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但疼爱孩子
相关 鲁迅对要去看五猖会十分高兴,然而正要出发,父亲却强 事件 迫他背完《鉴略》才能去。
1.杂文笔法。
艺术特色
在回忆往事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
四、《五猖会》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 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而父亲却要
“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 容,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 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批判了强制性 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五、《无常》
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 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
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
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 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 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 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 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 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
1、鲁迅起名“朝花夕拾”,有何含义?原题叫什么?
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成年之后回忆往事之意, 鲁迅是想从这些回忆中感受到心灵的闲静,感受 情感的慰藉。《旧事重提》。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朝花夕拾》收录了十篇散文: 依次为:
写于北京五篇: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 经〉》、 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 5《无常》
1、鲁迅起名“朝花夕拾”,有何含义?原题叫什么?
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成年之后回忆往事之意,鲁迅 是想从这些回忆中感受到心灵的闲静,感受情感的慰 藉。《旧事重提》。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3、《朝花夕拾》中第一篇作品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课件)(统编版)
这一段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从视觉、听觉、味觉等 多感官进行了描写,百草园中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孩子们的 游戏,都快乐而有趣,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百草园不愧是“我的 乐园”。恣意地在自然中玩乐,怎能不甜
梳理那些“苦”的回忆
回忆一: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 “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 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 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对称美感:朝与夕相对是时间上的对比,朝代表童年,夕代表中年, 这个题目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对称之美。
怀念不舍:花是一个非常美的意象,需要拾起是因为花落了。鲁迅 先生用这个题目是说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已经远去了,现在它需要通过 回忆重新找回曾经的美好,不舍与怀念之情满满。
采摘“朝花” 梳理鲁迅成长经历
读目录:《朝花夕拾》有几篇文章?篇名分别是什么?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事件概括
隐鼠的“得”“失”,仇猫 回忆长妈妈 读《山海经》
幼时对《二十四孝图》的反感 看五猖会 临行被父亲强迫背书 目连戏、迎神赛会 百草园中嬉戏 三味书屋读书、画画、玩耍
篇名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事件概括 为父亲请医买药
被流言中伤,厌恶旧家族的生活 在南京的两个学堂求学 读《天演论》,毅然留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闻得见花香的、美丽的书名:《朝花夕拾》
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把自己过去的 经历比喻成朝花,即早上的花。他在四十五六岁凭借回 忆写了10篇文章,他自己说叫夕拾,取晚上摘取之意。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似乎可以闻得见花香的美丽的书 名——《朝花夕拾》。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了解 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了他笔下那些人物的鲜明性格, 也体会到了他心中丰富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 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 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阅读《朝花夕拾》,从鲁迅的 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期待大家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收 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 与浏览结合起来。如阅读《朝花夕拾》, 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 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 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任务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 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 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 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 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 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 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 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 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 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1928年结集 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 多角度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 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 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 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 国教书的经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创作于1926年, 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 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 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 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1926年 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4.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学会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批判,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朝花夕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成长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历,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得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他们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用心地设计导入环节,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评价《朝花夕拾》中的艺术特色,从而提升审美品味;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朝花夕拾》这一名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难忘的成长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先生笔下的成长故事。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从鲁迅对童年记忆的描述中,领会其对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批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
习 目
回忆性——双重视角(小鲁迅的心情和大 标
鲁迅的思考)
文学常识我知道
《朝花夕拾》全书共( 10 )篇文章,外 加一篇《 小引 》 ,一篇
《 后记
》。是鲁迅唯一一本
(回忆性散文集 )集;是鲁迅回忆
( 童年 ) 、( 少年 )和
( 青年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
文字。
《朝花夕拾》里面的代表人物,如
人物 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 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 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 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 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 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 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 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 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
景
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
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 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
在《父亲的病》中,父亲已病入膏肓,弥留之际, 衍太太却教鲁迅依照旧的习俗不断大声呼喊父亲的 名字,使得父亲一次次张开眼来看鲁迅。这不仅不 能延长父亲的生命,还无端地增加了父亲的痛苦,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 只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从这句 话里,我们读出鲁迅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以及对旧习 俗深深的不满。此外文章还描述了几位“名医”的 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 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
「* 鲁<朝花目录:小引走进作者了解背景感悟作品分篇介绍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作品鉴赏艺术特色作品影响作品评价《朝花夕拾》练习•鲁迅(288:1 年9月25 0-1936年20月2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291.8年废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2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2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翩跻盤活'形象地反映了他•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 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 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PPT课件
《无常》中的“活无常”是作者在 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看 到的鬼而人的形象。他虽是勾人 魂魄的鬼,但他因活泼、诙谐、 办事公允而且富有人情昧,受到 广大群众的喜爱。最后干脆告诫 大家“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 妥当”。
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鲁迅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 妥协的战斗,揭露他们的丑恶形象,也反映了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
作者每每把回忆往事与抨击时弊结合 起来,笔锋犀利,体现了鲁迅一贯的 战斗风格。
王景山: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 的闲聊者的形象。
钟敬文
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他清醒 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
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 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 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 然,可惜这太少了。
《父亲的病》
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 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 命的实质。
主要 内容
主要内容
《琐记》
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 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 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 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 妇人。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1926年10月7日
后记:1927年7月11日
第二部分
阅读准备
主要内容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 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 取了“猫”这样一个类 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 相似的人。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 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 的怀念感激之情。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 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 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 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 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 悲惨处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 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 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 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 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读书会
鲁迅
鲁迅
1902年日 1923年,
1881年出 本留学, 发表第一篇
生在浙江 绍兴,原 名周樟寿, 字豫才。
11《99狂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人年年日回发国表记,》小喊年性说发散》集,表文《1回集92呐忆6
《朝花夕拾》
1936年, 病逝上海
写作背景
• 《朝花夕拾》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 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 一八惨案,鲁迅愤怒写下《纪念刘和珍君》,受 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 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 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 是便想起了往事,写下了《朝花夕拾》。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 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 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 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 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 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 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 先生强烈的爱。
……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 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美课件【最新】
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 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 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 中散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篇散文 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 的全部。
1.阅读范围:①长妈妈(阿长):《阿长与〈山海 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②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范爱农》;④父亲:《五猖会》《父 亲的病》;⑤衍太太:《琐记》《父亲的病》。
2.分组:按人物分五个小组深入阅读文本。 3.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
《朝花夕拾》阅读汇报评价表
布置作业
1. 展示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阅读成 果,补充修正自己的不足,形成 自己完整的名著阅读知识库。
2. 运用你学到的阅读方法,课外 阅读推荐作品:孙犁的《白洋 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 记》。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专题一:探究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专题三:探讨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 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 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 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 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 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 《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 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 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共27张PPT)
五猖会
主要内容: 同龄的小朋友可以开心地区看五猖会,而“我” 却要背那一字不懂的“天书”,可谓扫兴至极。
人物形象:父亲 严厉、专制、慈爱 主题思想: 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无 常
1、民间的百姓喜欢无常的原因是: 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朝花夕拾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
在你的眼中,你觉得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质朴善良、勤劳、愚昧麻木、 粗俗无知 对我的关心疼爱。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感情:既揭示了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 一面。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
1、你知道二十四孝图中的哪些故事?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2、读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觉?鲁迅读完后又是怎 么想的? 鲁迅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的痴心妄想, 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读完此文后,鲁迅认为怎样才是孝顺? 孝顺父母就是年幼时听话、从命、长大后让年老的 父母好好地吃饭。
不支持,国门洞开的原因之一正是文化闭塞,而鲁迅先生很有主 见,提倡学习新的文化。
内
容
梗
概
朝花夕拾
本文中的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事,事后
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
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 得多”;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 还从旁计着数,说 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 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 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 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 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 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 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 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 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 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 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 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 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 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 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 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 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名
பைடு நூலகம்
著
导
读
——《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 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 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 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 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 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 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描述了 儿时在家中百草园 得到的乐趣和在三 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生活,揭示儿童广 阔的生活趣味与束 缚儿童天性的封建 书橱教育的尖锐矛 盾,表达了应让儿 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 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 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 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实质。
小引 狗· 猫· 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目录
《小引》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 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 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 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 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 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 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 和怀念,祝愿之情。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 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 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 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 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 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 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 之处。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 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 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 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 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 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 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 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 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 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 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 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 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 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 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 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 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 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 习生活的感受。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 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 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写让鲁迅感激的日本仙台医专 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主要)和弃医从文思想转 变的重要原因。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 故事。 《后记》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 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 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 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 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 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 学时期的学习生活, 叙述在仙台医专受 日本学生歧视、侮 辱和决定弃医从文 的经过。作者突出 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先生的严谨、 正直、热诚、没有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格,表达了对藤野 先生深情的怀念。
?
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 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好段欣赏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 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 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 面的目的地。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 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 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 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 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 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 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 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 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 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 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 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 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 无关的人物是(ACD) A、汉武帝B、东方朔C、魏征D、刘伯温 7、《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不是(ABD)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 8、《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ACD) A、小说中虚构的B、生活中真实的C、诗歌中的 抒情主人公D、戏剧中的主角 9、《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医生有(AB) A、一位不知名的“名医”B、陈莲河C、张仲景D 华佗 10、《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BCD) A、水肿B、肺结核C、流行性感冒D、急性肠胃炎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 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 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 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 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 的《 》篇。(《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 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