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研究进展(精)

合集下载

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治疗结果与数据分析•两种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传统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存在疗效不显著、副作用大等问题。

研究两种新的治疗方法对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比较两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方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问题两种新疗法是否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胃溃疡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传统治疗、新疗法1和新疗法2。

研究结构本文将分别介绍两种新疗法、传统疗法的具体方案、疗效评价指标、数据分析方法等。

研究方法与结构02文献综述胃溃疡是指胃壁的局限性组织缺损,通常深达黏膜下层,是消化道溃疡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应激和药物等因素。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优点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优点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率高。

•缺点易复发,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缺点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现有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探讨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研究新药物和新疗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估指标。

03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观察指标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等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新疗法A,对照组接受传统疗法B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设计研究对象选择与分组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无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胃部手术史、恶性肿瘤等的患者分组根据上述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新疗法A,包括服用针对性药物、饮食调整、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B,主要药物治疗,包括抑酸剂、抗生素等治疗方法介绍04治疗结果与数据分析评价指标: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等。

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性溃疡有抑制作用 , 疡发生 抑制率 、 溃 溃疡 指数 与生理 盐
水 组 有 明 显 差异 ( 0 0 P< .5或 P<00 ) 对 幽 门 结 扎 型 溃 .1 ;
疡 的作用表现为溃 疡指数 和溃疡 发生率较 生理 盐水组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00 ) 对 乙 酸 引 发 胃溃 疡 的 作 用 , 生 理 P< . 1 , 与 盐水 组 比其 抑 制 率 和 溃疡 面 积 均 有 差 异 ( 0 0 ) 胃液 P< .5 。 分析 发现 胃液 量 、 胃蛋 白酶 排 出量 与 生 理 盐 水 组 比 差 异 非
适 、 胀 嗳气 、 酸 或 餐后 定 时 的慢 性 中 上 腹 疼 痛 , 重 时 饱 泛 严
溃 疡 的 发生 均 有 抑 制 作 用 , 减 少 溃疡 的形 成 ( 0 0 可 P< .5或
P> . 1 。对 胃酸分 泌有一定 的影 响 ( 0 0 ) 但无降 00 ) P< .5 ,
低 胃蛋 白酶 活 性 的 作 用 ( 0 0 ) P> .5 。从 以上 结 果 来 看 , 当 归 建 中汤 的 作用 部 位 在 周 围 神 经 系 统 , 能直 接 抑 制 胃酸 它
00 ) 黏 膜 肌 层 缺 损 宽 度 小 于 生 理 盐 水 组 ( .1, P<00 ) N .1 ,O
芪健 胃膏来源于黄芪 小建 中汤 , 由黄 芪 、 桂枝 、 白芍 、 生姜 、
甘草 、 枣 、 大 饴糖 组 成 。董 福 云 等 实 验 显示 , 药 对 应 激 该
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 ( P<00 . 1或 0 0 ) 柴胡 桂枝汤组黏 .5 ;
1 1 益气理 中方剂 村上 禾宪 报道 , 实验证 实六 君 . 经
子 汤对 溃疡 的形 成 具 有 抑 制 作 用 , 作 用 机 制 为 六 君 子 汤 其 对 活 化 的 中 性 粒 细 胞 弹 性 蛋 白 酶 的 释 放 有 抑 制 作 用 。 黄

中药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 药 治 疗 胃溃 疡 ( GU) 史 悠 久 、 效 肯 定 , 究 历 疗 研 人 员 对 中 药 的 抗 溃 疡 作 用 进 行 了 火 量 实 验 研 究 , 者 笔 就 近 3年 来 一 些 中 药 抗 实 验 性 胃 溃 疡 的 现 状 作 一 概
述 :
分 主 要 位 于 醇 容 部 分 , 用 机 制 与 活 性 物 质 吸 收 入 血 作
维普资讯
J OURNAL OF CHENGDE M EDI CAL COLLEGE







Vo . 9 No 3 2 0 1 1 . 0 2
L 1 Ume i i Ume aM , iaa iK, ta To y J . 1] ns F, h d M y zk e l・ k o[ ] J
Bic e , 9 1 1 0: 8 . o h m 1 9 , 1 1 9
的 表 达 及 其 与 细 胞 凋 亡 相 关 性 的 研 究 [ ] 中 国 肿 瘤 临 J.
床 , 0 0 2 ( o 7 8 2 0 , 7 1 ): 3 .
[ 2 S f GA , o d rwi , aay S, ta. x rsin o 1] o t S n eo t J G tl e 1E pes f z o pamio e ciao n ii rt p yh ma rsae l n g n at trihbt u clb u n po tt s v o crio el ihbt pi r u rgo h,u ra一 acn macl ii r sn s mayt mo rwt tmo —s
0 70 ) 6 0 0
【 图分 类号 ] 7 . 中 R5 4 1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溃疡的诊治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胃溃疡的诊断1.1 无创诊断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胃溃疡的无创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超声内镜、磁共振胃镜等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胃部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胃溃疡,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2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除了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成为胃溃疡诊断的重要手段。

例如,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胃泌素测定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胃溃疡,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3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对胃溃疡的诊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二、胃溃疡的治疗2.1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胃溃疡,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2.2 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治疗技术在胃溃疡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内镜下止血、溃疡灭菌、溃疡修复等微创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2.3 中医中药治疗的研究中医中药在胃溃疡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对胃溃疡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中医中药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4 营养支持治疗在胃溃疡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补充、调整饮食习惯等,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三、胃溃疡的预防3.1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是影响胃溃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41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41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10%。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关键词】中药胃溃疡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在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PU的实验研究,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针对性治疗,到中药复方的辩证论治,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之间的失衡理论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

1 攻击因子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1.1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王滨等[2]研究溃疡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P<0.01)。

江涛等[3]高良姜总黄酮对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武桂娟等[4]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 水平。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 17 ]黄志明 ,林军 ,陈美芳 ,等. 神曲胃痛片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实 验研究[J ]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பைடு நூலகம் ,2 :59~61
[18 ]林寿宁 ,黄贵华 ,韦维. 安胃汤免煎剂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血清 胃泌素 、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 . 广西中医药 ,2005 ,28 (5) : 46 ~49
高组织及血中 SOD 活性 ,降低组织中 MDA 含量 ,从而减少
nase inhibitors on gastric ulcer healing : Shifting t he angiogenic bal2
清除自由基 ,促进溃疡形成 。
ance[J ]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20) :13 243~13 ,247
[ 15 ]张璐定 ,苏 渊 ,金志军 ,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幼年大鼠应激 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 ] . 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3) :187~188
[ 16 ]张庆镐 ,朴惠善 ,李伟 ,等. 关苍术复方颗粒对胃溃疡大鼠的影响 [J ] .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7) :737~736
溃疡瘢痕的再上皮化及腺结构重建 。健脾化瘀中药[5 ] 通过 保护作用 ,实验 ACGRP (100L g/ kg) 组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
EGFR 介导发挥抗溃疡作用 ,实验组胃粘膜 EGFR 蛋白表达 达 68. 8 %。
较模型组增加 ( P < 0. 05) 。健胃愈疡颗粒剂[6 ] 增加胃溃疡 2 中药对攻击因子的作用
1. 2 提高胃粘膜血流改善微循环 胃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 bF GFR 在溃疡基底部的表达 ,使肉芽组织大量增殖 ,为溃疡

胃溃疡实验报告

胃溃疡实验报告

胃溃疡实验报告1. 引言胃溃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慢性溃疡,多数由于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的损害引起。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不同药物对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胃溃疡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2. 材料和方法2.1 动物模型建立实验选用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其中,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他组分别给予A药物、B药物、C药物和D药物,剂量分别为X mg/kg体重。

观察给药后小鼠的行为变化,并进行实验记录。

2.2 溃疡指数测定观察实验结束后,将小鼠解剖并取出胃,用10% NaOH溶液清洗后展平。

使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溃疡病灶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溃疡指数。

3. 结果经过观察和测量,得到以下结果:组别A药物B药物C药物D药物对照组溃疡指数 5.2 3.6 2.8 4.9 12.3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物C对胃溃疡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溃疡指数最低;•药物B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最好,溃疡指数最低;•药物A和D也对胃溃疡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不如药物B和C明显。

5.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证实了不同药物对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差异。

药物B和C对胃溃疡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胃溃疡的优选药物。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2010). Effect of Drug X on Gastric Ulcer Preventio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18(3), 123-135.[2] Johnson B, et al. (2012).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rug Y in Gastric Ulcer Treatment.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45(2), 67-79.。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胃溃疡的治疗 将更加精准、有效、安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内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 膜的自身消化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胃溃疡的药物 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总的来说,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促 进胃黏膜修复药物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发展。这些药物不仅提高了胃溃疡的 治疗效果,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 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型的、更有效的药物 出现,为胃溃疡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预后。也希望医学界能更深入 地理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 及进展
01 研究现状
03 结论
目录
02 进展与趋势 04 参考内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 多、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临床上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 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治疗胃溃疡。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些常用胃溃疡药物 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熔融沉积建模是一种以熔融态塑料为原料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 成本低、无毒环保、操作简单。然而,FDM技术的打印速度较慢,且对丝材的 要求较高,不适合大型FRCs的制造。
1、性能评价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产品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耐腐蚀 性能等方面。其中,力学性能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包括拉伸强度、压缩强 度、弯曲强度等。常用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试样拉伸测试、三点弯曲测试、四 点弯曲测试等。

胃溃疡合并出血发病及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胃溃疡合并出血发病及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于 胃溃 疡及其 引发 出血 的发 病 机 制 、 治 疗 方法 的研
究 取得 了一定 进展 , 现综 述如下 。
研究 发 现 , 胃溃疡 的 发生 与 血管 内皮生 长 因 子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t h f a c t o r , VEGF) 不 足、
血小 板减 少 、 低 氧诱导 因子紊 乱关 系密 切 , 胃溃疡 组
织 中 VE GF表达 下 降 , 特别 是难 治性 溃 疡组 织 周 边
区 VE G F阳性细 胞数 和 VE GF含 量 明显 下 降

1 胃溃 疡 合并 出血 的发 病 机 制
胃溃 疡 的发病 和复 发机 理 较 为复 杂 , 目前 尚未
第 3 6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n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l | 3 6 No . 12
De c . 2 01 3
近 年来运 用分 子生 物 学方 法 研 究发 现 , 溃疡 的愈 合 是一 个 由增殖 或移行 上皮 细胞 和结缔组 织成 分去 补

完全 阐明 。一般认 为其 发病 主要与 胃黏膜 攻击 因子
( 胃酸 、 胃蛋 白酶 、 幽 门螺 杆 菌 感染 和非 类 固醇类 抗
充 已损 伤或坏 死黏膜 的非 常复 杂的 主动过程 [ 4 ] 。

综述 ・
胃溃 疡 合 并 出血发 病 及 治 疗 机制 研 究 进 展
刘 伟 志 ,裴 玲 燕 ,王 汉 淙 ,王萌 萌 ,崔 箭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gastric ulcer in TCM胡羽肖景东(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3)中图分类号:R32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9-0142-04【摘要】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痈”等范畴。

现对胃溃疡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胃溃疡;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Abstract】Gastric ulcer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pigastric pain, gastric abscess and so on in TCM. Now a review on gastric ulcer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words】Gastric ulce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CM treatm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9.071胃溃疡(Gastri Culcer,GU)是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的炎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痈”“吞酸”“嘈杂”“痞证”等范畴。

胃脘痛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1]。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

”本文将胃溃疡中医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 病因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客胃、饮食伤胃、七情内伤、脾胃虚弱和瘀血阻络几个方面。

1.1.1 外邪客胃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均可致使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从而引发胃脘痛。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消化性溃疡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旨在回顾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指导临床实践的最新证据和护理干预策略。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临床护理;护理进展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通常由胃酸和消化酶的不正常分泌以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损引起,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1]。

针对该疾病,临床护理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能够深入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护理内容,旨在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1消化性溃疡病概述1.1定义及分类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和十二指黏膜发生的慢性非感染性疡。

根据溃疡发生的位置,可以将消化性溃疡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发生在胃黏膜的部位,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的部位[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消化性溃疡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2%,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可高达10%—15%。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均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关。

1.2病因及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主要认为以下几个因素与其发病相关:胃酸和胃黏膜抵抗力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以及生活方式因素等。

胃酸和胃黏膜抵抗力失衡:胃黏膜的细胞和黏液层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但当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时,溃疡易于形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者,其感染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进而导致溃疡的形成[3。

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长期和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溃疡的风险。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黏膜的局部缺损引起,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随着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胃溃疡的诊治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将从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胃溃疡的病因胃溃疡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感染H. pylori的病史。

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促进溃疡的形成。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许多人缓解疼痛、抗炎症时常用的药物,但其对胃黏膜有明显的损害作用,长期使用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几率。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压力过大等,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使患者更易发生溃疡。

饮食因素虽然饮食对胃溃疡的影响并不如H. pylori或NSAIDs明显,但某些食品如辛辣、酸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显示,家族中有胃溃疡史的个体可能更易发病。

二、胃溃疡的诊断方法在早期阶段,胃溃疡常常难以被发现,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的诊断工具已经被引入,以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性。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黏膜损伤情况,并可在必要时进行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

组织活检在内窥镜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检测H. pylori感染、探查潜在的癌变情况及判断溃疡程度。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抗原检测,这些方法可有效确认H. pylori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CT扫描等方法能够帮助观察肠道结构及溃疡发展伴随情况,但通常不作为首选诊断工具。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有助于确定患者整体健康情况,评估合并症风险。

三、胃溃疡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疾病机制了解的加深,胃溃疡治疗也日趋精细化,从传统治疗到新兴疗法层出不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除H. pylori治疗鉴于H. pylori在胃溃疡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根除该细菌成为治疗的重点。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为胃黏膜损害所致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传统中医药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胃溃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药独有的病机病理观念和药物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内生等因素导致。

基于此,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行气活血、化痰祛湿。

二、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内服治疗胃溃疡常用的方剂有很多。

例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具有温中健脾、调胃止痛的功效。

此外,中药材如黄连、陈皮、白芍等也常用于胃溃疡的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理气降逆的作用。

2. 中药外用治疗:中医药外用治疗胃溃疡主要是通过中药熏洗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

常用的中药外用方法包括艾灸、石膏敷贴等。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也会进行相应的饮食调理。

例如,忌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

三、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1. 药物研究:目前,一些中药和中药组方已经被证实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中药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溃疡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

此外,一些中药组方如四君子汤、清晨保和汤等也被证实对胃溃疡具有一定的疗效。

2. 针灸研究: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也在胃溃疡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改善胃溃疡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3. 中西医结合研究:在胃溃疡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

一些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中医药或西医药物治疗。

总结:中医药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胃溃疡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盲目自行用药。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溃疡的诊治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近年来胃溃疡诊治领域的新进展。

一、胃溃疡的诊断1. 临床表现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胃溃疡的诊断更加准确。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溃疡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明确诊断。

2. 快速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快速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胃溃疡的诊断更加便捷。

通过呼气试验或血清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溃疡的治疗提供依据。

3. 基因检测近年来,基因检测在胃溃疡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型,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代谢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检测的应用使得胃溃疡的治疗更加精准,减少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二、胃溃疡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胃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抗溃疡药物不断涌现。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2.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

内镜下可行止血、溃疡修复等操作,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

近年来,内镜技术不断创新,如内镜下溃疡粘膜下注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为胃溃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患者的生物反馈系统,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生物反馈治疗无创伤、无副作用,适用于各类胃溃疡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对于胃溃疡有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药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胃黏膜屏障与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胃黏膜屏障与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实用 医学杂志 2o 第 2 0 9年 5卷 第 6期
8 4l

临 床 新 进 展・
胃黏膜 屏 障 与 胃溃疡 的研 究 进 展
梅杰 李芳 陈建敏 张晓 杨拯
胃溃疡 (atcucr是指发 生于 胃的一种界 限清楚 的局 gs i le) r
限 性 组 织 损 伤 . 累及 胃的 黏 膜 层 、 膜 下层 和肌 层 [。 发 病 可 黏 其
细胞 上 的 激 活转 录 因 子 N .B FK ,诱 导 胃 细胞 信 号 传 导 , 结
黏液共 同形成 胃上 皮屏 障 。 在黏液层 中 . 重碳 酸盐慢慢移 向 胃 腔 ,中和缓慢地移 向上皮表 面的酸 。在 胃黏膜急性损伤后 , 大
量 组 织 液 和 H O - 透 到 胃腔 内 。 和腔 内 胃酸 , 胃黏 膜 上 C3 渗 中 为
12 胃黏 膜 微 循 环 的 维持 功 能 胃的血 液 供 应 极 为 丰 富 . . 直 接接受 胃左右动脉 、 胃网膜左右动脉 、 脾动脉 等 6条动脉 的血 液 供 应 . 并形 成 丰 富 的 毛 细 血 管 .像 领 圈 一样 缠 绕 于 胃腺 周 围, 最后 向上 延 伸 分 布 于 胃黏 膜 上 皮 细胞 的基 底 部 。 入 静 脉 。 汇
障通过一些粗 细不等、结构复杂的条 索构成 的紧密连接组成 。 而这 些 紧密 连 接 将 细胞 旁 通路 封 闭 .从 而 阻止 胃腔 内的 H 逆
向 扩 散 到 黏 膜 内[ 同 时也 阻 止 黏 膜 细 胞 间 隙 中 N + . a弥散 入 胃 腔 内.使 胃腔与 胃黏膜之 间的 H 浓度保持在 一个高浓度的生 + 理 状 态 。 细胞 间 紧 密连 接 的 致 密程 度 因部 位 而异 , 胃底 部 通 透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针对胃溃疡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胃溃疡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治疗策略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胃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为后续药物治疗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重点介绍了各类抗溃疡药物的研发进展,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铋剂、前列腺素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如抗生素组合疗法等)以及其他新型抗溃疡药物(如生长抑素、细胞因子等)。

通过对这些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文章还关注了胃溃疡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问题,介绍了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疗效指标的选择与评估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与安全性等问题。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胃溃疡药物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并推动胃溃疡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二、胃溃疡药物治疗的历史回顾胃溃疡药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那时,人们主要依靠天然植物和传统药物来缓解胃溃疡的症状。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胃溃疡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世纪初,人们开始认识到胃酸在胃溃疡形成中的重要性,因此,抗酸药成为最早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中和胃酸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然而,抗酸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胃溃疡。

随后,H2受体拮抗剂的出现为胃溃疡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溃疡的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H2受体拮抗剂的问世,使得胃溃疡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进入21世纪,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胃溃疡药物治疗的进步。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摘要:党参(Codonopsis Radix)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文对党参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进行总结,为党参属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科学数据。

关键词:党参;胃溃疡;作用机制在我国,党参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又名中灵草、黄党、防党参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桔梗科属,全球有4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

我国有39种,大部分根部可入药,党参在我国分布广泛[1]。

其中《中国药典》( 2020年版) 收录的正品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 T. Shen 或川党C.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或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或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2]。

1党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党参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发现党参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类、炔类、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甾体类、糖类等成分。

其中,生物碱类、聚炔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成分[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机能、抗缺氧、抗应激、耐疲劳、延缓衰老、调节胃收缩、保护胃肠道黏膜及抗溃疡等多种作用[4]。

2胃溃疡简介胃溃疡( gastric ulcer,GU)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基于我国饮食特异性,我国潜在胃溃疡患者比例较大,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生活及饮食不规律,临床胃溃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常于用餐后发作,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幽门梗阻与呕血,甚至胃穿孔并癌变,由于其发病周期长,易反复及并发症多,常给患者精神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5]。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

胃溃疡的诊治新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溃疡的诊治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发生的溃疡病变,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传统的胃溃疡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胃溃疡的诊治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胃溃疡的诊断1. 高分辨内镜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内镜技术已经成为胃溃疡诊断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内镜技术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胃黏膜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胃溃疡。

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除了内镜检查,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也成为胃溃疡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特定的血清标志物如Helicobacter pylori抗体、胃蛋白酶原等在胃溃疡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检测这些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胃溃疡的存在,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胃溃疡的治疗1. 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兴起,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胃溃疡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个性化调整。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微创治疗技术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溃疡修复术、内镜下溃疡消融术等微创治疗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胃溃疡,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微生态调节治疗近年来,微生态调节治疗在胃溃疡治疗中备受关注。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道环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胃溃疡。

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调节剂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胃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与展望介绍:消化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食物分解、消化和吸收,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然而,各种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肝病等会影响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这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胃溃疡的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类别包括抑酸药物和护胃药物。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胃酸产生量,并在溃疡愈合中起到关键作用。

而护胃药物如粘液促进剂能增加粘液分泌,并加强黏膜屏障功能。

2. 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近年来,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为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如克拉霉素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胃溃疡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肝病的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针对肝病造成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近年来出现了新型药物的应用。

特别是直接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直接抗逆转录药物,比传统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更有效且副作用较小。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问世。

2.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在确诊后进行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供体稀缺和长待时间,肝移植仍然面临着挑战。

未来,开展器官捐赠宣传以及研发新的肝细胞替代治疗方法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三、胃癌的治疗进展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如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和提高手术精确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靶向药物:针对胃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标志物的靶向药物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以靶向HER2为例,使用希罗达(Ramucirumab)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和信托唑单抗(Trastuzumab)等抑制HER2表达的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预后。

中医药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进展
维 及 黏膜 肌层 的再 生 清况 、 症 细胞 浸 润 程 度 来 衡 量 。研 究表 炎
见粗 大 颗 粒状 的再 生 绒 毛 。a : 疡 瘢 痕 中央 部 凹 陷 。 b : sm 溃 s期 溃疡 瘢 痕 中央 凹 陷消 失 , 生绒 毛呈 粗 大 颗 粒 状 。 S期 : 疡 再 c 溃 瘢 痕 中央 凹 陷 消失 , 生绒 毛呈 细 密 颗 粒 状 , 痕 部 黏 膜 平坦 再 瘢 接 近 正 常 黏膜 形 态 。 中医 药 通过 提 高 内镜 下 再 生 黏 膜 成熟 度
仅要达 到良好的组织结构重建 ,更重要的是恢 复正 常胃黏膜 的黏膜保护和黏液合成 功能 。 于Q U 较完整 的评价方法 对 O H,
包括3 方 面 I : 个 内镜 下 再 生 黏 膜 成 熟 度 评 价 ( ae a 对 溃 2 T km t o
平 等 采用 随机对 照研 究方法将4 例活动期 消化性 溃疡患 6 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2 例 ( 2 服用益气活血方 加奥美拉唑 )对照 ,
组 2 例 ( 用 奥 美 拉 唑 )H 阳性 者 予 三 联 根 除 疗 法 , 组 均 4 服 ,P 两
疡 进 行 新 的 内镜 分 期 )再 生 黏 膜 组 织 成 熟 度 评 价 、 、 再生 黏膜 功 能 成 熟 度 评 价 。 目前 , 酸 和根 治HP 治疗 胃溃 疡 的 重 要 抑 是
胃溃 疡 ( U) 临 床 常 见 消 化 系统 疾 病 之 一 。目前 在 胃溃 G 是 疡 的研 究 中 , 疡 复 发 的 防治 仍 然 是 一 个有 待解 决 的 问题 。 溃 对
于 胃溃 疡 的 复发 机 理 ,国 内 外 尚 未取 得 一 致 的 认识 。19 年 91
( < .5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的溃 疡 直 径 缩 小 率 分别 为 (27 P 00 ) 6 .± 1.) 、5 .±57 %, 者也 有显 著差 异性 ( < . ) 0 % (79 .) 两 2 P 0 5 。朱 雄 0 雄 等 … 将 4 例 消 化 性 溃 疡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2 例 和对 照 6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将其归纳为局限性组织缺损,能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疾病。

而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淫,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从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久而成病。

该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复发率,因此降低复发率已经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又一研究重点。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在抗消化性溃疡复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解决消化性溃疡高复发率这一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医疗法1.1 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PU和防止复发的机制之一。

傅绍桂用愈疡汤(柴胡、白芍、黄连、蒲公英、地锦草等)治疗HP 阳性者,HP根除率为90%,1年后溃疡复发率为14.8%,明显低于雷尼替丁[1]。

宋希仁用精制大黄片治疗HP阳性患者,HP阴转明显高于对照组[2]。

郑日男等发现,复方儿茶胶囊(儿茶、核黄素、烟酸等)对PU的近期疗效及HP根除率均高于西米替丁、丽珠得乐[3]。

刘子生发现清开灵能促进HP相关性胃溃疡愈合,减少复发,根除HP[4]。

1.2 对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GAS)的抑制作用凌树森、杨香媛等[5,6]研究表明,青黛散和胃苏饮能抑制胃蛋白酶,降低胃液酸度。

余文新等对速效胃宁片进行了大鼠、小鼠3种溃疡模型(幽门结扎型、慢性乙酸型、利血平型)的药效学研究。

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降低大鼠胃液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7],降低溃疡复发率。

1.3 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UH)的作用 PU的QUH直接关系到PU的复发率,已被国内学者所公认。

目前认为较完整评价QUH的3个方面[8]: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评价(Takemato对溃疡进行新的内镜分期)、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评价、再生黏膜功能成熟度评价。

虽然中医药能促进PU愈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但能明确采用QUH概念和评价方法的还较少。

梅武轩等[9]以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和黏液指数分别代表再生黏膜结构和功能成熟度指标,评价柴胡桂枝汤对QUH的影响。

结果表明,提高QUH是柴胡桂枝汤临床抗PU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鄢顺琴等采用慢性溃疡模型,发现胃痛灵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能提高QUH,有助于防止胃溃疡的复发与癌变[10]。

1.4 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作用熊国良等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角度,对胃溃疡愈合后的复发机制进行了探讨。

用Okabe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原位凋亡。

结果表明,健胃愈疡颗粒修复胃溃疡及抗复发作用机制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正常有关[11]。

1.5 对粘液分泌的促进作用中药对粘液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其防止溃疡复发的机制之一。

周训文[12]的研究发现,陈香露白露片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性胃溃疡以及结扎幽门性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分泌。

王国中等发现丹参水溶液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急性期有明显的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对溃疡的再复发有防止作用。

此作用与溃疡部位细胞再生,DNA合成增加及黏膜上皮细胞内粘液含量增多有关[13]。

1.6 改善黏膜血流量的作用王汝俊等证实,补中益气汤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这是该方对实验性胃溃疡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周平等发现丹参提取物能促进大鼠乙酸消炎痛胃溃疡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加速黏膜细胞的再生、促进粘液分泌有关2 抗PU复发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中医在临床治疗PU复发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姚昌礼[14]用加味归脾汤(党参、桂圆肉、黄芪、乌贼骨、茯神等)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60例,总有效率82.1%,1年内溃疡复发率为2.5%。

李恩复等[15]用摩罗疡平冲剂(蒲公英、仙鹤草、三七粉、青皮等)治疗122例PU患者,与对照组(甲氰咪呱和果胶铋)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随访结果显示6个月和18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万清信[16]用愈疡散(珍珠、硼砂、黄连、白及、青黛、琥珀)和西咪替丁作对照组观察了200例PU患者的治疗作用。

结果愈疡散的总有效率为96.00%,与西咪替丁疗效近似,而复发率愈疡散为19.1%,西咪替丁为46.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陈锦辉等[17]用乌贝散合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茯苓、海螵蛸、延胡索等)并同时配以法莫替丁治疗胃溃疡(GU),总有效率为98.6%,1年后随访,复发率为8.3%。

陈学诚等[18]用中药(川芎、乌贼骨、黄芪、当归、肉桂等)配合泰胃美治疗PU120例,并与120例单纯用泰胃美治疗进行对照。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1年内的溃疡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PU具有很高的疗效,且复发率低。

在中医药方面,这几年在消化性溃疡中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面就让我们中药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

1 单味中药1.1 清热泻火类芦荟性味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有清肝热,通便的功效,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严亨秀等[1]选用冷束缚应激溃疡模型,观察芦荟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黏膜损伤及胃液pH值的影响实验,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芦荟组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达到43.1%,还可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以及胃液pH值,表明芦荟可能通过影响胃液、胃酸的分泌对应激性胃溃疡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提示芦荟可解除应激因素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改善消化系统的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芦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能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一枝黄花性味辛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我国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喉肿痛、黄疸、百日咳、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痈肿发背、鹅掌风等。

裘名宜[2]以消炎痛所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为模型,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表明,一枝黄花煎剂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一枝黄花对消炎痛所致溃疡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断了消炎痛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或者是直接促进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保持了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水平,不致造成胃黏膜的损伤。

1.2 行气活血类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功效,多用于胃肠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呕逆少食或用于湿热痢疾而腹痛,里急后重。

韩坚等[4]用木香的超临界提取液(主要为云木香烯、木香内酯、木香醇等),以大鼠盐酸乙醇型急性胃溃疡、小鼠利血平型胃溃疡和大鼠醋酸损伤型慢性胃溃疡为模型,对木香提取液对胃溃疡的影响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木香超临界提取物对盐酸乙醇型急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小鼠利血平型胃溃疡和大鼠醋酸损伤型慢性胃溃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1);实验还表明,木香超临界提取液对胃酸度无明显的影响,提示其抗溃疡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

砂仁性辛温,芳香,具有行气开胃,和胃温脾止泻的功效。

胡玉兰等[4]从砂仁中提取砂仁挥发油,以SPF级雄性SD大鼠为材料,对砂仁挥发油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影响及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结果显示,砂仁挥发油中、低剂量组提高溃疡愈合百分率;各治疗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模型组相比较,砂仁挥发油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SOD值,同时也显著减少大鼠血清MDA 含量;相比于模型组,砂仁挥发油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愈合,镜下溃疡灶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上皮覆盖,炎性细胞相比于模型组明显减少,溃疡底部有明显肉芽组织形成,胃黏膜血管轻度扩张、充血。

说明砂仁挥发油可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并间接发挥其抗溃疡作用。

黄芪具有托疮生肌、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

李廷荃等[5]通过观察黄芪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过程中EGF、EGFR的表达以及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发现黄芪能通过促进与愈合直接相关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受体的合成、表达,其愈合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为溃疡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溃疡的愈合质量。

1.3 其他除了上述常用的中药外,临床还有一些不常用的药物如云母对胃溃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姒健敏等[6]建立实验性醋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成模后分组给药治疗14天,分别用同量的生理盐水、奥美拉唑溶液和云母悬混液灌胃。

发现奥美拉唑组大鼠胃黏膜大体观情况最好,溃疡最小,溃疡抑制率最高,推论在溃疡愈合问题上,制酸剂作用最强,云母作用次之。

经云母治疗后,大鼠再生黏膜厚度增加、囊状扩张腺体数目减少,肉芽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减少、微血管数量增加、胶原面积增加,黏膜中性黏液和氨基己糖分泌增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增多,免疫组化染色中黏膜局部EGFR、bFGF阳性细胞表达增强。

说明云母能使溃疡再生黏膜厚度增加,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减少,腺体之间结缔组织面积减少,腺体面积相对增多,而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丰富,胶原面积增加,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愈合。

2 复方类中药2.1 和解类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功,方中柴胡为君药,长于枢转气机、疏解郁结;枳实为辅,功能破气导滞降浊;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甘草缓中调胃以解郁热,合芍药而有缓急舒挛、止痛和中、升清降浊之效,本方适用于肝胃病症[12]。

李冀等[13]采用醋酸涂抹法及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观察四逆散对胃溃疡的作用,发现四逆散组升高6keto PGF1α方面优于西咪替丁组(P<0.01)。

而且,四逆散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四逆散组可以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6keto PGF1α含量、胃组织SOD水平和降低胃液总酸度、抑制胃组织MDA水平有关。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和大枣组成,本方中半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黄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胃,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肝气犯胃型胃溃疡。

张忠等[14]研究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胃黏膜出血现象消失或减轻,黏膜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甘补组、辛苦组、全方组恢复结构最好。

在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脑内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辛开药组的CHAT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CHAT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CHAT表达的影响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辛开药组、辛苦药组胃阳性反应产物明显增多(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辛开组外其余各组CHAT的表达都降低(P<0.05,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