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是药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保护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重要责任。
该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从而降低质量风险,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一、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的核心环节,它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方面:1. 药品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选择符合规定的合格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药的质量,所以在原材料选择方面,必须严格把关。
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管理机制,并建立合格原材料的采购合同和检验标准。
2. 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与控制药品的生产工艺是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
此外,企业还应对生产工艺进行持续管理和优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3. 药品质量控制的检验与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检验与监测体系,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这包括原材料的检验、中间产品的检验以及最终药品的检验。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开展药品质量的验证和核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4. 药品质量记录与文档管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生产记录和相关文档,应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
这些记录和文档可以帮助企业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记录与文档管理体系。
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从而降低药品质量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风险评估与预防药品生产企业应对可能引起药品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药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药品生产企业需要进行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
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在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流程与方法。
一、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质量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后,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合理有效的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流程(一)风险识别与分类在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开始阶段,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类工作。
风险识别是通过搜集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包括生产设备、原料、供应链等方面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初步分类。
(二)风险评估与分析在风险识别与分类完成后,企业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这一步骤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风险的概率、严重性、影响范围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三)风险控制与管理在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
这包括确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监控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措施,以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
(四)风险追踪与评估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并非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追踪与评估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追踪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进行评估与修正,确保其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三、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方法(一)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其严重性进行矩阵化,从而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等级。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简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简介药品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节风险:主要指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原材料的不合格、工艺不当、设备故障等。
为预防风险,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药品的质量合格。
2. 运输环节风险:药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变化、振动、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药品质量下降甚至失效。
为减少运输环节风险,应制定科学的运输方案,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冷链运输、包装优化等。
3. 储存环节风险: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条件的影响,导致药品质量受损。
为减少储存环节风险,应建立严格的储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储存条件,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
4. 使用环节风险: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用药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导致不良反应或疗效下降。
为减少使用环节风险,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药品使用指导和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为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首先,建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强化质量监控和管理。
其次,加强质量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此外,加强对药品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水平。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药品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加强质量风险管理,才能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涉及药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还需要药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环节的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并履行相应的责任,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在现代医药领域,质量控制和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方法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方法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本文将介绍药品生产中常见的风险,以及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
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风险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风险:药品生产的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原材料可能存在纯度不足、受到污染等问题,导致最终产品不符合要求。
2.工艺风险:生产工艺不当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产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3.设备风险:药品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运行不稳定、材料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波动,甚至严重事故发生。
4.人为失误风险:人为操作不当、员工培训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5.合规性风险:药品生产必须符合各种法规和标准,一旦不符合合规要求,可能导致产品召回、追溯等问题,对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评估药品生产风险的方法评估药品生产风险是为了全面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以下是评估药品生产风险的方法:1.风险识别: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及相关环节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原材料、工艺、设备、人为因素等。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各种风险可能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的具体影响。
3.风险评估:评估每种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后续的优先级制定提供依据。
4.风险优先级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种风险的优先级,以便有序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控制药品生产风险的方法控制药品生产风险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以下是控制药品生产风险的方法:1.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明确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时间、责任人等。
2.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安全。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是制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并最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质量风险,如原材料质量不达标、生产设备不符合要求以及员工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这些潜在风险,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生产设备的校验和维护、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检测和验证等环节。
其中,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对于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把关原材料的采购渠道,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同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药典要求。
2. 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质量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潜在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降低质量风险对药品安全和有效性的影响。
质量风险可能来自于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
如果药品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就会面临着生产出质量不稳定的药品的风险,进一步危及患者用药的安全。
3. 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药品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以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
首先,药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手册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其次,药品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药品企业还应培训员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最后,药品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验证机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 质量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以某药品企业为例,该企业生产的一种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了质量问题。
通过对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的。
为此,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药品质量是生产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产品质量失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和经济风险。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符合法规标准。
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主动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预防与控制:通过质量风险管理,企业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防患于未然。
2. 法规合规性: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符合药品质量管理的法规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3. 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药品质量问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企业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4. 持续改进:质量风险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评估和反馈,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推动质量管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二、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和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例如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持续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加强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潜在质量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3.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制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流程和方法,系统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包括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生产设备的故障和人为失误等。
4. 控制措施和监测: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监测计划,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的质量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而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质量风险管理指为预防和控制质量风险、保障药品质量、促进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质量风险可以是产品质量问题,也可以是过程质量问题。
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意义:1.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质量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药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提升企业形象。
通过加强质量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3.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企业可以识别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应基于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
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系统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
3.持续改进。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对质量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不断进行改进。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体系持续改进。
2.质量风险识别。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识别质量风险点。
3.质量风险评估。
针对识别出的质量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方案。
4.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质量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质量风险点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5.质量风险监测。
对质量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6.质量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在每一阶段中不断改进质量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实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
2.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前进行预警。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供几个关键步骤以供参考。
一、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石。
药品的不合格和低质量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与药品生产相关的所有风险,从而避免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其次,药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一旦公司的产品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将可能面临涉诉风险和声誉受损风险,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最后,质量风险管理是现代药品管理的基本要求。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和引领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内外的最新要求。
只有通过质量风险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一)风险识别和评估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开展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原材料、生产工艺、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级。
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可以清晰了解存在的质量风险,并为后续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风险控制和管理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对关键环节进行验证和验证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质量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和管理。
(三)持续改进和风险预警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优化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关注国内外行业的最新要求和标准等。
通过持续改进和风险预警,企业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制药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标准管理规程
制药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标准管理规程1 目的提供质量风险管理的系统方法,以促进识别和控制产品技术转移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风险问题并采取处理措施或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改善处理问题的决策过程,确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增强公司处理潜在风险的能力。
2 范围适用于药品质量各方面,包括药品生命周期中的厂房的设计、设备的选型、技术转移、药品注册/审核、生产、检验、放行、销售等过程。
3 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车间、工程管理部、采购部、中心化验室、储运部、运行保障部、销售部。
4 职责4.1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提出,生产管理部组织风险分析审査。
4.2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风险分析;负责确定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系统、间接影响系统;制定控制措施;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负责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监管。
4.3 质量受权人负责质量风险分析结论的批准。
4.4 储运部、采购部、运行保障部、工程管理部、生产管理部、生产车间和销售部负责参与质量风险分析,并执行风险控制措施验证。
5 依据的法规5.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5.2 《药品GMP指南》6 内容6.1 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6.1.1 质量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并且切合实际的决策过程,其严密和正规程度与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相适应。
6.1.2组织及人员工作程序6.1.2.1 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的成员包括风险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以及公司领导。
此外,还可以包括外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例如:研发、工程、生产、销售、注册和临床方面等)。
6.1.2.2 由质量管理部启动风险评估事件,质量受权人负责决定小组成员,风险评估涉及重大的财产投资时,决策者为公司总经理。
6.1.3基本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分为五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交流、风险评审和风险回顾。
6.1.4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转移、生产、定期评估、变更的过程中,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持续改进,不断地让客户满意。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以确保药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一、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质量风险管理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以减少潜在的不良事件和质量问题发生的策略和方法。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质量风险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 降低生产成本:质量问题的发生会导致产品召回、返修等额外成本,而质量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这些额外成本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增加消费者信任:通过严格执行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策略,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提供合格安全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形象。
二、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应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如ISO 9001建立适应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管理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2. 风险评估与辨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逐级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了解不同环节的潜在风险和危害。
3.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SOP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用于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SOP,明确操作程序和要求。
4. 建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5. 强化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是药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供应商管理是质量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严格把控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证明文件的完整性。
6. 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药品生产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药品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
一、药品生产质量控制1. 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生产企业应严格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
同时,在收到原材料后,需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污染等。
2. 生产过程控制药品的生产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药品生产设备的选择与验证、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关键环节的监测与调整等。
3. 产品质量检验与验证每批次的药品产品都需要经过质量检验与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药品质量标准。
这包括产品的理化指标、纯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检验,并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验证。
二、质量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与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的质量风险,企业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分析,确定哪些环节可能存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包括质量政策制定、质量目标设定、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3. 培训与提升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提升,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能力。
包括生产人员的岗前培训、定期的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定期的业务培训等。
4.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即使进行了精细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仍然存在不可预测的事故风险。
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影响。
结论: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规程与标准,掌握好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药品产品,确保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实践随着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药品供应链的复杂化,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成为制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药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合理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药品质量、维护患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方法与实践。
一、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制药企业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管理过程。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的范围包括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包装等多个环节。
实施科学有效的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药品被召回的风险,提高制药企业的声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这也是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和品牌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一)风险识别和评估制药企业首先需要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点,并根据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和分类。
1. 风险识别:制药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产品、设备、工艺和人员等方面的信息,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药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
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 采购管理:严格选择合格的原辅料供应商,并建立评估和监控体系,确保原辅料的质量安全。
2. 生产工艺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风险。
3. 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辅料、中间品和成品的检验、检测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环境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因素,确保药品生产的环境符合要求。
5.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员工的药品生产工艺知识和质量管理意识,确保生产操作符合标准。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药物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旳应用摘要: 本文结合药物质量风险管理旳有关概念, 探讨了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生产中旳实行条件及应用。
核心词: 风险管理;药物;质量;生产随着国内药物生产旳发展, 我国药监局和各省局大力推动GMP()旳实行, 国内大多数制药公司已逐渐建立了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以运用有限旳资源, 优化生产操作和监控, 最大化减少产品旳质量风险, 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规定。
本文探讨了药物生产中, 质量风险管理旳实行条件及应用, 为制药公司质量风险旳控制提供参照。
一、质量风险管理概述质量风险管理存在于产品旳各个环节, 涉及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 是对产品旳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整治与跟踪旳过程。
通过风险控制, 我们可以根据已经掌握旳知识、事实、数据, 预判性地推断将来也许发生旳危害, 以避免发生。
二、药物质量风险管理旳实行条件(1)清晰定位质量风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药物旳质量控制, 对药物生产全过程进行潜在风险旳审查与预控, 保证药物生产有序进行。
因此, 应一方面明确质量风险在整个公司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中旳位置, 这有助于保证明施过程中没有组织障碍。
(2)建立整体旳组织架构:根据每个公司自身旳特点, 设立质量受权人, 建立合用旳组织架构, 并保证各部门权责分明, 以保证风险管理有效运营。
(3)执行恰当旳程序性文献:质管部门应对即将实行旳质量风险管理建立一种明确旳规定, 这有助于风险控制小组精确评估风险点, 实现风控流程旳规范化。
三、药物质量风险管理旳应用(一)质量风险旳评估应用风险管理理念进行质量管理, 一方面应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 辨认、分析、评价也许会产生旳风险, 并按照风险控制措施评估风险等级。
(1)风险辨认:关注“什么也许出错”, 运用已有旳信息辨认潜在旳危险因素, 辨别质量风险产生旳环节, 辨认也许浮现旳成果。
(2)风险分析:对潜在危险发生旳也许性与伤害旳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 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定量或定性伤害旳能力。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分析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分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及用药的安全性,加强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重要性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环节这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药品;风险;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对其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化过程。
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改进,对保证产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与临床研究中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现就对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各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如下。
1.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1.1质量风险管理的依据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质量风险管理的依据为:(1)第十三条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2)第十四条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3)第十五条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1.2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按照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或者提高风险发生时的可预测性,将风险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1.3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由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组成。
1.3.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1.3.1.1风险识别要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收集和确认工艺、设备、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评估影响风险的因素。
1.3.1.2风险分析对所确定的危害源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项目选择不同的分析工具,从而确定风险的因素,界定风险因素的范围。
1.3.1.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将以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预先确定的可接受标准比较。
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对风险的定量评估,也可以是对风险的定性描述。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5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药品的质量。
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3、适用:适用于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5、内容: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中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
5.1.1、前瞻方式:对经排查发现的风险点但尚未发生质量事故或事件(预期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5.1.2、回顾方式:对已经发生的质量事故或事件(风险已发生,并已控制)采取的防止再次发生的改进控制措施;5.2、企业可以采用事件性定性评估为主,数据分析定量评估为辅的方式,用“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风险的等级。
5.2.1、企业应对自身药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进行排查和分类,分析经营过程中每一环节所面临的质量风险,对这些质量风险的性质、等级进行评估;5.2.2、药品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定、仓储设施和管理条件、过程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等,应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不同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预案。
5.2.3、药品风险属性的分类:药品风险的性质按来源可分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和药品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
5.2.3.1、人为因素可导致假劣药经营、药品质量问题、标识缺陷和包装质量问题、用药差错问题等,多属于可控制风险。
5.2.3.2、药品本身属性因素包括药品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已知风险包括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和已知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属于可控制风险;药品的未知风险包括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非临床适应症患者使用,未试验人群的应用等,多属于不可控风险。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一、引言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质量风险,因此高效有效地管理药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达到优化生产流程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本篇论文基于个人在药品生产企业工作期间的实际经验,旨在结合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际运用,谈谈如何在药品生产中进行质量风险管理。
本论文主要包括七个部分: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三、质量风险评估;四、制定质量风险管理计划;五、质量风险的控制;六、质量风险管理成果评估;七、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八、结论。
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风险药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此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生产情况,对质量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辅料的质量问题生产药品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辅料,原辅料的质量对药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原辅料的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生产的药品质量无法保证。
常见的原辅料问题包括:原材料的纯度不达标、过期、变质等,辅助材料质量不稳定、杂质含量过高等。
2、生产环境的质量问题生产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湿度等不符合要求,或者是生产设备无法保持清洁卫生等问题。
3、人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操作不规范,人员发生误操作,基于经验的判断等,都有可能对药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三、质量风险评估为了高效利用资源,控制成本,在制定质量风险管理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药品生产中的质量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质量风险信息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来描述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其具体情况。
这些信息来源包括历史数据、生产文档、生产流程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倾听现场人员的反馈和建议,掌握生产现场的最新情况。
2、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在了解质量风险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严重性评估。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摘要:药品质量目前是制药企业最为重视的一项,因为近几年由于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为了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安全,药品质量管理刻不容缓。
在现阶段,我国的药品监管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依然有混淆差错的风险。
本文就药品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药品质量监管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药品质量;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引言:在国家实行GMP标准的大背景下,我国制药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GMP标准是对制药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进行规范,包括制药厂房的环境、设备、卫生以及人员培训,旨在让药品产业生产出合格的药品,减少不合格的药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概率。
药品作为人们治病的必需品,对于其质量应该严格把控,而药品的质量取决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准,其实更重要的是药品生产企业在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监管制度。
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查记录,整合出企业内药品生产的各因素数据,统一规划管理,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1.质量风险管理是什么质量风险管理是对一个产品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为产品所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风险作评估,从而在质量上入手,降低风险。
总体而言,质量风险管理是基于一个产品的多方面因素而进行研究的系统程序。
这个系统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从而进行风险控制,使风险减少以及让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并且在后面要进行风险回顾,对产品总体做一个总结[1]。
2.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2.1风险识别运用相关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对各种可能发生风险的总结,首先需要感知风险,了解各类风险,这需要风险管理部门有较强的洞察力,能够认识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然后是分析风险,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因素,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风险。
2.2风险衡量在进行风险识别后,先对风险的发生率进行调查,然后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对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根据风险可能性协助相关部门工作。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是药品监管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药效。
本文将从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风险的类型、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重要性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对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药品作为直接应用于人体的物品,其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药品生产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质量风险的类型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质量风险,包括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生产工艺的不合理、设备的不良状态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
这些质量风险可能导致药品的成分不准确、药效不稳定、控释不合理等问题,进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3. 控制措施为了降低质量风险,药品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原材料的严格管理药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各类原材料应当有明确的供应商,且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同时,对于原材料的储存、配送和使用等环节也应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污染和变质。
3.2 生产工艺的规范执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步骤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执行,各个操作步骤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以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的监控必不可少,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3.3 设备的有效维护和管理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对药品的生产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检修和验证等工作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以避免设备故障对药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4 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药品的生产质量与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素质密切相关。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团队质量风险意识,规范药品经营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规范,提高规避药品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药品(含二类精神药品)全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三、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行政部。
四、内容4、1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及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是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gsp实施全过程,每年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4.3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质量风险工作,企业负责人可委托质量负责人风险管理具体工作。
在质量管理部的配合下,质量负责人召集各相关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
质量负责人利用团队力量和企业资源,对公司药品采购渠道、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及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特别对各换机中的质量可疑药品,进行锁定,审核后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解锁。
4.4、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估和确认。
要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以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依,找出出现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分析对药品质量危害的程度及后果。
4.5、在风险控制中,要对公司发生的药品采购记录、质量保证协议、对账单等关键监控点,进行有效控制。
将出现假劣药品、不合格等药品的渠道,进行控制,以将风险降低到零发生或可接受的水平。
4.6、风险沟通是通过公司内网信息沟通,在公司gsp实施的各个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和共享,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
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的分类及控制与管理
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的分类及控制与管理药品的质量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药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
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性,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质量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的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一、分类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由于生产工艺、设备、操作技术等不完善或不合规范而引发的质量问题。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例如原料不合格、工艺参数设置错误、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导致技术风险。
2.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指生产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疏忽、错误或违反操作规程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误操作、数据记录错误等质量问题。
3.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是指原辅料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对原辅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确保所使用的原辅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生产环境可能存在的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如温湿度不合适、空气质量差、设施设备不符合GMP要求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干净度、微生物控制等产生负面影响。
二、控制与管理1.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等文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2.建立标准操作程序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制定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每个操作步骤、操作规范和相关记录要求。
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操作人员按照SOP执行工作。
3.加强供应商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对原辅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
对于关键的原辅料供应商,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质量风险控制。
4.进行日常监控和验证通过定期的质量监控和验证活动,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操作进行检查和验证。
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风险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执行合规审计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计和外部合规审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摘要:即将颁布的新版GMP提出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从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内容、步骤着手,浅析质量风险管理的方向、方式以及与GMP的相关联的条款,从而降低药品质量风险,规避药品质量缺陷的发生,为大众的健康制造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放心药品。
关键词: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新修订的GMP即将颁布实施,在学习国家食药监安函(2009)18号文件附件,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专家修订稿)(下简称为新版GMP)后,觉得新颁布的GMP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GMP要求更靠近,尤其其提出了“质量授权人制度”、“变更控制”、“纠偏处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新增加或进一步强调的内容,凸显了新版GMP的亮点所在,这必将对我国的药品研发、生产、营销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指导性的规范条款也为制药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在学习了新版GMP后,结合自己多年在药厂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对新版GMP的“药品质量的风险管理”谈些体会,以与药厂同仁进行交流,探索降低药品质量风险的方法。
1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提出1.1新版GMP的要求新版GMP在总则后面把质量管理列为第2章节,凸显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具体项目与条款数归纳如表1,这说明对药品进行风险管理是GMP的要求。
表1具体项目与条款数归纳1.2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与内容1.2.1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让患者承受药品在安全、疗效和质量上的风险,尽可能降低药品在流通环节的风险,这与制药人平时所倡导的“药品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关系人民的身心健康的特殊商品”的提法完全吻合。
中国自古就有“人命之贵,重于千金”的理念,更有“医者当问良心,药者当付全力”、坚持治病救人、药品质量第一的治业古训,这也是中国历代制药人对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经典之句,因此对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法规的形式指导药企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1.2.2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建议从以下3方面进行。
1)药品疗效(适应症)方面的风险管理。
这是对药品最基本的要求,即“可靠有效”能治疗疾病,达到用药的目的,也是药物品质的保证,对症下药有效果,药品面市销售也应“有效”。
2)药品安全方面的控制。
药品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现在药品毒副作用的大小,以及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在药品研发(临床阶段)、生产制造、流通营销阶段都应注意用药安全,防止药品的毒副作用危害患者,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
防止安全方面的风险对患者而言显得更重要。
3)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包括运输、储存、分发、使用各个环节,这是合格药品出厂后所经历的漫长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复杂,这个环节也是药品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一环。
1.3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由来:1)最早可以见于FDA在2002年发布的《21世纪GMP》中“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2)2005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把质量风险管理写入文件中,并纳入GMP管理范畴。
3)质量风险管理的提出是GMP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完善,GMP也由最初的关注阶段上升为实施阶段,由经验型向科学知识管理型提升。
2质量风险管理的方式新版GMP对药品生产企业提出必须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依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的利益相关联。
不难看出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其关键要素为以下几个: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科学知识与经验、评估和保护患者。
风险管理的方式由表2简略表明。
表2风险管理的方式2.1质量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阶段是先要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引起的危害进行评估。
(1)辨别(识别)质量风险产生的环节,找出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
(2)分析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概率,找出主要的原因和产生风险的关键要素。
(3)危害程度的判定:风险对药品质量影响范围、严重性以及有否次生危害风险。
(4)评估质量风险的级别,可能会有两种情况:1)显形风险,即可见的、已有的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2)隐形风险:正在发生尚未表现出来或在药品有效期内会渐渐显示出来。
(5)评估风险对正在生产的药品或已上市销售的药品影响程度与范围,分清是主要风险还是次要风险。
2.2药品质量风险的控制质量风险控制可以体现在风险控制的方法、控制的措施和控制的过程3个方面。
2.2.1风险控制的方法质量风险控制方法的着眼点在于人员、硬件和软件3个部分。
1)人员。
与产生风险或质量缺陷相关联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岗位培训、操作水平有关,以此着手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或弥补,来控制质量风险的发生。
2)硬件及材料。
从厂房、设备、环境以及原辅材料方面找出影响因素着手控制。
3)软件。
从与产生风险相关联的文件(例如SOP、工艺规程、检测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风险的控制。
2.2.2风险控制的措施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要符合3个原则:有效、可控、可追溯检查。
1)有效:指控制措施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治根,能防范风险的再发生。
2)可控:可操作性强,解决实质性问题,不做表面文章。
3)效果显著:在实施了这些措施后能杜绝药害事件的发生,弥补药品的质量缺陷,以提高药品的质量。
2.2.3风险控制的过程为规避风险的再次发生,应对药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储存、分发、营销的流通过程和医疗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控制的过程涵盖了供应链、生产制造、分发流通3个过程的全部。
2.3质量风险管理的沟通质量风险管理的沟通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而言,产品的缺陷以及质量投诉的信息均应在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生产环节相互沟通,做到信息共享,从而引起企业全员对风险的重视、关注、献策、预防;对外而言,应重视风险的级别、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及时与外界沟通,如通过行业的质量公报等有关传媒进行正面的宣传,对患者和社会进行沟通。
具体如下:(1)沟通要体现在文件上,有记录,可以列入药品的质量档案中,对质量风险评估后的控制措施、整改结果均要以文件记录形式公开,必要时通过媒体对外宣传、发布。
(2)向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沟通,争取专业机构的指导,把因药品质量缺陷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3)企业应设立发言人制度和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由授权的质量发言人对外联络沟通。
2.4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评审(1)汇总、归纳、总结质量风险产生的经验教训,以文件形式供评审使用。
(2)药企主管质量的部门或地方监管部门对发生质量风险的过程进行评审,评审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能否防止风险的再发生,评审的结果应有文件记录,并得到质量主管部门的认可。
(3)制定出评审后再检查的措施计划。
2.5质量风险管理方式完成上述风险管理的4个步骤即完成了1个管理循环,这样的步骤可用两种方式进行。
质量风险管理示意如图1。
图1 质量风险管理示意2.5.1质量风险前瞻性管理对于已作出评估的质量风险,尚未有药品上市进入流通环节,可采用前瞻性方式进行管理,做到事先排除防止,这种方式可用于工艺变更、供应链变化、环境改变等引起的质量风险管理。
2.5.2质量风险回顾性管理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在经过评估、控制沟通,评审后为防止再发生,在药品生产制造、储运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用回顾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3质量风险管理的方向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容易产生质量问题或缺陷的环节就是风险管理的方向。
3.1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1)人员的素质与操作水平;2)原辅材料变动引起的质量风险;3)与药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4)生产工艺变更引起的风险;5)关键设备的变更;6)外协作、供应链的变动;7)公用系统、环境的变更;8)流通、使用环节的疏漏。
在全过程中,这8个方面应成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向。
3.2建立不同侧重点的风险管理制度质量主管部门应对这8个方面要求相应的部门建立不同侧重点的风险管理制度。
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应以提高药品的生产水平、加强对药品质量的可控性为目标,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由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并结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对药品生产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即TQM管理。
对药品监管部门而言,应依据药品质量风险评估的级别以及已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记录调整监管力度与频次,防患于未然。
3.3质量风险集中于两个方面药品生产企业常遇到的质量风险集中于两个方面,即工艺变更和供应链的变更。
3.3.1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引起的质量风险任何一个批准实施并经验证过的生产工艺在变更时都会或多或少影响产品质量,这就要求对工艺变更进行质量风险的管理,确定其对质量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验证,以确保药品质量标准能严格执行。
(1)生产工艺变更引起的质量风险评估可分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两种形式评估,如表3所示。
表3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两种形式评估(2)在新版GMP中提出“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管理”,评估其变更对质量的影响,可能影响的范围有4种:对产品质量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对产品标准产生影响(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在有效期内的可控性影响、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在GMP第10章第4节中有详细的表述。
评估后按控制、沟通、评审的步骤进行有效管理。
3.3.2供应链变动引起的质量风险的管理原辅、包材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若发生变更也会对药品产生质量缺陷。
新版GMP中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批有明确的规定,在供应链发生变化时要进行验证并做好稳定性考察,确保药品质量不受影响,对不符合要求的原辅、包材应拒绝使用。
3.3.3其他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药品质量,但只要从源头把控,对供应、生产、流通、使用几个环节进行风险的管理,完全可以杜绝药害事件的发生。
4新版GMP引入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相关联的条款新版GMP引入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相关联的条款有下列几个方面:(1)引入了“药品质量问题的分析”:事先分析,预测防患,监督检查;(2)引入了“质量授权人制度”:明确责任,避免干扰,重点突现“授权”;(3)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1)对质量进行风险管理,确保用药安全,防止类似“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等药害事件发生。
中华医药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就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执业古训,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悬壶济世,普救苍生”,质量的风险管理与制药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也是息息相关的。
(2)企业要做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起独立的质量自检体系和进行质量审计的制度。
主管质量的部门能独立、细致和有效地自检,监控企业执行、实施GMP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整改措施,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防止质量缺陷的产生。
(3)认真贯彻执行GMP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新版GMP中突出了几个问题与质量风险管理息息相关不可分割:1)异常情况的分析与调查(OOS);2)产品放行责任人制度;3)变更控制;4)偏差处理;5)纠偏与预防措施(CAPA);6)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