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诺贝尔奖与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化学

自从听了《化学诺贝尔奖与生活》这门选修课,我对化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饮食与化学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当各种食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变化,美味自然生成!当然,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生成美味,也有一些化学反应生成了致命的“毒药”。

一、舌尖上的化学之美味

民间美味——甜酒

在我的家乡,甜酒是传统的美食。逢年过节,甜酒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甜酒,又称江米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糯米经过酿制,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

米酒是糯米或者大米经过根霉(还有少量的毛霉和酵母)发酵后的产品,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的糖类,蛋白部分分解成氨基酸和肽,脂类的变化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资等结合状态的变化都为它的营养功能的提高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它的营养功能也正是基于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而产生的。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味物质对于它的口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一系列的化学与物理变化,成就了甜酒的独特美味。

二、舌尖上的化学之“毒药”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我们每天从吃早点就开始接触食品添加剂。热气腾

腾的包子和焦黄香脆的油条是常见的早点,它们在制作中都用了食品添加剂。松脆的油条加入了疏松剂硫酸铝钾(明矾),制作中会用膨化剂:包子的添加剂主要是在面粉里加入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还可能采用馒头粉改良剂和膨化剂等。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面粉中,可将面粉漂白,杀死里面的微生物,还能加强弹性,所以在面粉制品中被广泛使用。

吃过早点,来杯咖啡提提神。撕开包装袋一角,淡淡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喝速溶咖啡是很多人的习惯,可你知道速溶咖啡里有什么吗?拿起速溶咖啡包装袋,背面就有你要的答案:“白砂糖、植脂末、葡萄糖浆、食用氢化植物油、稳定剂、酪蛋白酸钠(含牛奶蛋白)、乳化剂、食用香料、调味剂以及抗结剂。”

咖啡的香味多亏食用香料帮忙。让咖啡色香味齐全的帮手就更多了:食用氢化植物油使冲出来的咖啡不像水,有点油状,口感更细腻;稳定剂和乳化剂的作用是使咖啡乳化,不会出现“油是油、水是水”的尴尬;酪蛋白酸钠是营养增强剂,增加蛋白质含量;调味剂和香料一样,用来调味。不仅仅是咖啡,炒菜用的食用油里含有抗氧化剂;食盐里有碘酸钾和抗结剂;酱油和鸡精含有焦糖色素、谷氨酸钠、增稠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和食用香料等。(二)腐烂变质食品

食品腐败变质就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腐败变质的食品首先是带有使人们难以接受的感官性状,如刺激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道和组织溃烂,粘液污秽感等。其次是营养成份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腐败变质食品一般由于微生物污染严重,菌相复杂和菌量增多,因而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等存在的机会;由于菌量增多,可以使某些致病性微弱的细菌,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然而这方面的报告与中毒事件却越来越多,如某些鱼类腐败产生的组胺使人体中毒;脂肪酸败产物引起人的不良反应及中毒,以及腐败产生的亚硝胺类、有机胺类和硫化氢等都具有一定毒性。

由此可见,腐烂变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有些家长贪小便宜,喜

欢买便宜不新鲜甚至有些损烂的水果,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宁愿不吃水果,也不要吃已经部分损坏的水果。也许你吃的那部分没有坏,但是要知道“腐败”会传染,所以,根据“近墨者黑”的原则可以得出结论——部分腐烂=全部腐烂。

化学与生活确实密不可分,如果我们知道更多的化学知识就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同时也能够理解生活中一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如果说“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舌尖上的化学”则是一门生活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