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3 第2单元 第4课时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3.2.4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课时糖类]【课题】糖类【课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要求: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2. 过程与方法要求: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1)糖类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2)糖类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
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交流与讨论〗每日摄取的主要有机物及其主要成分: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为了能从化学角度去认识这些物质,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合作讨论〗表3-5 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观察教材《苏教版·化学2》第70页表3-5,完成“交流与讨论”所提出的讨论题。
〖归纳小结〗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体内 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成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葡萄糖在从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实验1〗《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1]。
观察糖类的颜色、状态和水溶性。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现象,讨论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实验2〗《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3〗《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探究实验4〗《苏教版·化学2》第72页[实验4]“淀粉的水解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实验2~4,记录、讨论完成如下表格:〖思考与交流〗1、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2、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补充探究实验〗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开始?如何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完全?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探究1〗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转化为葡萄糖。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糖类的性质和应用。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概念及分类2. 糖类的性质3. 糖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糖类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2. 难点:糖类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糖类的性质。
2. 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糖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糖类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掌握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糖类的性质实验,如还原性、溶解性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介绍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如食品工业、药物制备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糖类概念、分类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糖类》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进行糖类性质实验所需的试管、试剂、仪器等。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糖类相关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第3-4课时:进行糖类性质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3. 第5-6课时:讲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糖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整理实验观察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糖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其他应用。
3.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 专题3第2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课时 糖类学案 苏教版必修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4课时糖类学习目标: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重点)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糖类的组成与物理性质1.生理氧化1 mol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2 803 kJ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_803_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24.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三、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1)淀粉溶液――→滴加碘水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 2变蓝色。
(2)淀粉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冷却溶液――→分装⎣⎢⎢⎡溶液a ――→碘水若不变蓝说明淀粉水解完全,若变蓝,说明还有淀粉。
溶液b ―――――――→NaOH 溶液中和中和溶液――――――→新制2悬浊液――→△沸腾→若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在上述实验中,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入NaOH 的作用是中和水解液中的H 2SO 4,使溶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__淀粉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____。
2.糖类的用途(1)葡萄糖: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人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生产葡萄糖,酿酒。
(3)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和醋酸的反应流程如下: 淀粉(纤维素)――→一定条件水解葡萄糖――→酒化酶酒精―→乙酸。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糖类

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糖类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不
同分为单糖、低聚糖(以双糖为例)
多糖
特点
不能再水解的 1 mol双糖能水 1 mol多糖能水 糖 解成2 mol单糖 解成n mol单糖
代表物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
代表物 的关系 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
不是同分异构 体(n值不同)
(3)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 产生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具有 还原性 ,能够被新制的 Cu(OH)2悬浊液 氧化
3.淀粉水解的检验
结论:淀粉溶液在稀H2SO4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 葡萄糖 。
三、糖类的用途
1.葡萄糖 人类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
(3)葡萄糖: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分析:鉴别不饱和烃常利用其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鉴别羧基利用其酸性,鉴别葡萄糖利用其还原性。 答案:(1)①酸性KMnO4溶液 ②溴水 (2)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Na2CO3溶液
(3)①银氨溶液
②新制Cu(OH)2悬浊液
4.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答案:(1)—B、D
(2)—A、C
2.下列是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分析: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
合物,蔗糖是小分子,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仍
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乙、丙
3.指出下列物质鉴别时常用的试剂 (1)CH2===CH2: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CH3COOH: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第4课时糖类

下例列1 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解析】 【答案】 D
变式训练1 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的依 据是( ) A.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B。可通过是否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来 证明。与Na反应放出H2体现葡萄糖的氧化性,A 错误;与酸发生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非氧化还
3.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水 解 液 稍过量―的―Na→OH溶液 中 和 液 银―氨―溶→液 有 银 镜 生
水浴加热
成。
思考感悟
2.在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中,加入稀硫酸
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检验产物前还要加入 NaOH溶液?
【提示】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了催化作用。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u(OH)2悬浊液能够被溶解, 不能和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红色沉淀,所 以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整个溶液 呈碱性。
CuSO4溶液。
探究整合应用
各种糖类间的相互转化
有关反应方程式: 6CO2+6H2O―叶光―绿照→素 C6H12O6+6O2(光合作用) C6H12O6+6O2―→6CO2+6H2O(氧化反应) C12H22O11(麦芽糖)+ H2O―催―化→剂 2C6H12O6(葡萄 糖) (水解反应) 2C6H12O6( 葡 萄 糖 )―→C12H22O11( 麦 芽 糖 ) + H2O
C6H12O6―酒―化→酶 2C2H5OH+2CO2↑
2(C6H10O5)n(淀粉 )+ nH2O―催―化→剂 nC12H22O11(麦 芽糖)(水解反应) nC6H12O6( 葡 萄 糖 ) ――酶→ (C6H10O5)n( 淀 粉 ) +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节糖类【教学目标】: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糖类的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共同探讨了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它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大多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故亦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也是构成机体的成分之一并在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糖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一、单糖:1、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糖类一般通式:C n(H2O)m.3、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1)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H和O并不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着;(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H和O的原子个数比等于2:1;(3)有许多物质分子符合C n(H2O)m通式,但不属于碳水化合物.观察讨论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讨论2 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讨论3 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4、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1)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科学检验实验2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教案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糖类《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第四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糖类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它和烃、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大纲》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是因为它和烃、烃的衍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知识的内涵看,糖类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是烃的衍生物的延续和发展。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糖类的重要知识,还能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糖类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检验实验。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
”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3.讨论法。
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3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糖类含解析

第四课时糖类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了解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认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严密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提问、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葡萄糖的性质、淀粉的水解.教学难点淀粉的水解.课前准备药品: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脱脂棉、硝酸银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蒸馏水。
仪器:试管、滴管、三脚架、酒精灯、烧杯、试管夹、火柴。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前面我们了解了油脂的性质。
油脂是酯的一种,它在酸或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来制造肥皂。
油脂还是一种重要的供能物质。
导入新课糖类和油脂一样,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根据我国居民的食物构成,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有75%来自糖类.推进新课【提问】1.我们知道糖类又叫做碳水化合物,这是为什么呢?2。
糖类的基本分类是怎么分的呢?[分析] 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单糖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二糖中最重要的是蔗糖和麦芽糖,多糖中最重要的是淀粉和纤维素。
[板书]一、糖的分类糖[实验1] 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纤维素(用脱脂棉)各取少量于试管中,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再加入适量水,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回答] 葡萄糖、淀粉(可溶性)、纤维素均为白色固体,蔗糖为无色固体.加入水后,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溶解,纤维素不溶解.[总结] 葡萄糖是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蔗糖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是重要的甜味食物。
淀粉是白色粉末,我们用的是可溶性的淀粉所以它能溶于水,但有些蛋白质不溶于水。
苏教版必修二糖类教案修订稿

【投影】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归纳小结】
一、糖类存在和物理性质
二、糖类的组成(C、H、O)
三、葡萄糖的性质
1、生理氧化反应
2、检验方法
四、淀粉的性质
淀粉水解
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代表呈现,比较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学生代表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结实验结论。
学生观看图片,回顾葡萄糖的性质。
【设置问题3】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1、学生了解糖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核对糖类的部分物理性质。
2、学生判断、回答
了解身边的甜味剂--阿斯巴甜。
3、学生一起说出它们的分子式。
4、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不同物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探究学习糖类性质的兴趣。
【随堂反馈】
三道检测习题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讲解解题思路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作业布置】
完善并上交学案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继续巩固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课后探究】
1、以麦芽糖为原料,生产乙醇。
2、预习蛋白质的知识
拓展视野,预习下节课知识
了解其它糖类Leabharlann 生活中的用途。预习了解糖类物质的种类及常见的物理性质,有个大致认识。
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经验判断,从化学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
识记糖类的分子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问题4】人生病身体虚弱时,注射葡萄糖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学案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知识梳理]一、葡萄糖1.糖类的组成及其分类(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不同,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
(3)你所知道的糖类有哪些?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答案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分子式都C6H12O6 ; 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
2.葡萄糖(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请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指明其含有的官能团。
答案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官能团为—OH(羟基)和(醛基)。
(2)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6H12O6+6O2―→6CO2+6H2O 。
(3)葡萄糖的银镜反应①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需要配制银氨溶液,实验室如何配制银氨溶液?答案在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②在上述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置于温水浴里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内壁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4)按下图要求完成实验:加热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由上述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自主思考】1.为什么人们曾把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C n(H2O)m]的有机物是否一定属于糖类?提示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分子组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n∶2m∶m,即符合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通式C n(H2O)m,故人们曾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但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2H4O2是醋酸而不是糖类。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导学案设计糖类学案设计含答案

糖类【学习目标】1、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本完成下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组成(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颜色、状态味道水溶性A.糖类都是甜的 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都符合通式C m(H2O)n (二)、糖类的分类(三)、糖类的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应用实验2 硝酸银溶液加稀氨水配制成银氨水溶液,再加入葡萄糖,水浴加热试管壁出现__________葡萄糖被______,具有_______性。
用于_________检验实验3 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生成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用于_________检验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_________实验4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溶液变_______水色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加碘水用NaOH 溶液中和后与Cu(OH)2共热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①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______的存在,工业利用这个反应原理,可以制_______________;②配制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镜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关键:试管要光滑洁净,混合溶液加热要均匀,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2、与新制的Cu(OH)2反应①实验中所用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配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NaOH应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糖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结构特点、性质和生理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糖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 糖类的命名规则3. 糖类的结构特点4. 糖类的生理功能5. 糖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2. 难点: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糖类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糖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2. 教学素材:提供有关糖类的实际案例,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命名规则。
2. 第二课时:讲解糖类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3. 第三课时:进行课堂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课时:布置课后作业,总结本单元知识点。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糖类目标与素养: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能够设计实验确定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糖类的组成与物理性质1.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C n(H2O)m表示,过去曾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2.常见糖类物质种类组成物理性质色态水溶性甜味葡萄糖C6H12O6白色晶体易溶有蔗糖C12H22O11无色晶体易溶有淀粉(C6H10O5)n白色粉末不溶无纤维素(C6H10O5)n白色固体不溶无多糖。
二、葡萄糖的性质1.生理氧化1 mol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2 803 kJ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最终试管底部产生光亮的银镜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氧化3.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管内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4.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三、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1)淀粉溶液――――→滴加碘水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 2变蓝色。
(2)淀粉溶液―――――――→加入硫酸溶液△(4~5 min )――→冷却溶液――→分装→若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在上述实验中,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入NaOH 的作用是中和水解液中的H 2SO 4,使溶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糖类的用途(1)葡萄糖: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人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生产葡萄糖,酿酒。
(3)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和醋酸的反应流程如下:淀粉(纤维素)―――――→一定条件水解葡萄糖――――→酒化酶酒精―→乙酸。
在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为什么要先加入NaOH 溶液?[提示]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确保下步实验顺利进行。
因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的反应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2)淀粉和纤维素均用(C6H10O5)n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3)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可利用碘水来鉴别。
( )(4)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CHO。
( )[提示](1)×(2)×(3)√(4)√2.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能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D[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A项正确;葡萄糖能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B项正确;葡萄糖在人体内代谢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的能量,C项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D 项错误。
]3.将下列糖类与相应的用途连接起来。
(1)葡萄糖A.生产葡萄糖和酒精(2)蔗糖B.医疗输液(3)淀粉C.食用白糖、冰糖(4)纤维素D.加强胃肠蠕动[答案](1)—B (2)—C (3)—A (4)—D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实验步骤①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2%的AgNO3溶液;②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加2%的稀氨水,至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③滴加1 mL 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
(2)实验现象: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3)注意事项: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①选用洁净的试管;②银氨溶液现配现用。
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为止,氨水不要过量;③水浴加热。
(4)应用:工业上制镜或热水瓶胆镀银。
2.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1)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滴加5%的CuSO4溶液4~5滴,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试管中先出现蓝色溶液,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它是Cu2O。
(3)注意事项①氢氧化铜溶液久置容易分解为氧化铜,并且氢氧化铜沉降下来也不利于与葡萄糖接触反应,所以本实验需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②在配制时要保证溶液显碱性,一般操作是将硫酸铜溶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即可;③本实验加热煮沸,效果更好。
(4)应用: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微点拨:(1)含醛基有机物(如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新制Cu(OH)2悬浊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2)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醛基,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淀粉和纤维素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3)含醛基的有机物均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反应条件均为碱性环境和加热。
【典例1】实验室做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1)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________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________为止。
(2)加热时应用________加热。
(3)实验结束时用________清洗试管。
(4)下列可用该实验原理检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淀粉和纤维素B.葡萄糖和蔗糖C.蔗糖和淀粉D.葡萄糖和乙酸乙酯[解析]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向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实验结束时用稀硝酸清洗银镜。
发生银镜反应是葡萄糖的特征性质,蔗糖、淀粉、纤维素及乙酸乙酯均不发生此反应。
[答案](1)AgNO3稀氨水沉淀恰好溶解(2)水浴(3)稀硝酸(4)BD1.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B.取尿样,加H2SO4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D.取尿样,加入银氨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C[葡萄糖的检验应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1)水解规律(2)水解条件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并且水浴加热。
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实验流程3.实验现象及结论情况现象A 现象B 结论①溶液呈蓝色未产生砖红色沉淀未水解②溶液呈蓝色出现砖红色沉淀部分水解③溶液不呈蓝色出现砖红色沉淀完全水解(1)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2)淀粉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典例2】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
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甲乙丙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C[题中实验甲与乙、甲与丙都是对照实验,前者探究温度的影响,后者探究催化剂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可知A正确;因为I2可与NaOH发生反应,故用I2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不能有NaOH存在,B正确;用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在水解液中先加NaOH调节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C错误;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不必加碱中和,直接加入新制Cu(OH)2,加热即可出现预期现象,D正确。
]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中常出现的两个错误(1)未用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因为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为检验其水解产物或水解程度,通常是利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来检验葡萄糖来说明问题的,而葡萄糖这两个反应均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必须用NaOH溶液将淀粉的水解所用催化剂硫酸中和掉。
(2)在中和液中滴加碘水来检验淀粉因为中和液中NaOH过量,而过量NaOH会消耗I2,影响淀粉的检验,所以应在水解液中加碘水。
2.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淀粉液――→试剂1①△水解液――→试剂2②混合液――→试剂3③△砖红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2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此题不答)。
(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
但葡萄糖与新制Cu(OH)2须在碱性环境中反应,即需要中和水解液中的H 2SO 4。
[答案] (1)稀硫酸 催化剂(2)NaOH 溶液 中和H 2SO 4 不能 H 2SO 4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CuSO 4和水,CuSO 4与葡萄糖不反应(3)向水解液中滴入几滴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 2OH —CHOH —CHOH — CHOH —CHOH —CHO ,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A .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 .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 .能发生银镜反应D .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D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 3反应,D 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D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 [葡萄糖可由淀粉水解生成,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分解为乙醇和CO 2,在人体中发生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