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专项检查文件附件

传染病专项检查文件附件

附件1:市、县区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表1-1:《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执法基本情况汇总表(报委综合监督处)注:基本情况数据截止2016年底。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1-2:2017年《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执法汇总表(报委综合监督处)注:检查情况数据以2017年检查数据为准,截止2017年6月底。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1-3:《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落实情况汇总表(报委疾控处)注:1、凡涉及市级部门数据各县区不用填报,由委疾控处汇总时统一填报,各县区仅需填报本辖区数据;2、凡未标注时间要求的,以2017年上报前已检查数据为准。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1-4:《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情况汇总表(报委疾控处)注:1、凡涉及市级部门数据各县区不用填报,由委疾控处汇总时统一填报,各县区仅需填报本辖区数据;2、凡未标注时间要求的,以2017年上报前已检查数据为准。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1-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落实情况汇总表(报委科教处)注:1、凡涉及市级部门数据各县区市不用填报,由委科教处汇总时统一填报,各县区仅需填报本辖区数据;2、凡未标注时间要求的,以2017年上报前已检查数据为准。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落实情况汇总表(报委应急办)注:1、凡涉及市级部门数据各县区不用填报,由委应急办汇总时统一填报,县区仅需填报本辖区数据;2、凡未标注时间要求的,以2017年上报前已检查数据为准。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附件2:市卫生监督所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表2-1:《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执法基本情况汇总表(报委综合监督处)注:基本情况数据截止2016年底。

填表人:电话:审核人:表2-2:2017年《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执法汇总表(报委综合监督处)注:检查情况数据以2017年检查数据为准,截止2017年6月底。

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指南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百日咳重点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调查对象进入ICU治疗的百日咳病例、百日咳死亡病例。

二、调查内容和时限(一)调查内容。

包括病例既往病史和免疫史,本次发病、就诊、治疗、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附件1—1)。

(二)填报时限。

进入ICU治疗的病例须在出ICU后72小时内填报调查表;死亡病例须在死亡后72小时内填报调查表。

三、职责分工各省级疾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本省份百日咳重点病例的调查工作;病例报告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会同医疗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由疾控机构填报调查表。

四、信息填报各地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填写《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件:1—1.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附件1-1百日咳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报告医疗机构:病例类型:□ICU 治疗病例□死亡病例一、基本信息1.姓名:2.性别:□男;□女3.身份证件类别:□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其他法定有效证件4.证件属于:□患者本人证件号码;□患者监护人证件号码5.证件号码:6.出生日期:年月日7.既往史(可多选):□免疫缺陷;□艾滋病;□早产(出生孕周周);□低体重(出生体重g);□出生缺陷;□其他疾病:;□无二、发病、就诊与治疗1.咳嗽等症状出现日期:年月日2.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明确诊断日期:年月日3.本院就诊日期:年月日;进入ICU 治疗日期:年月日4.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如使用药物,初始用药日期:年月日,持续:天三、实验室检测(可多选)四、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史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情况未接种原因选择*接种日期疫苗种类选择*1234注:疫苗种类选择*:1=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百白破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四联苗);3=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五联苗);4=其他疫苗(需在表格注明)未接种原因选择*:1=未到接种年龄;2=接种禁忌;3=因疾病延迟接种;4=拒绝接种;5=其他原因(需在表格注明)调查员:调查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结果标本采集日期百日咳细菌培养□阳性;□阴性;□未检测年月日PCR 检测□阳性;□阴性;□未检测年月日PT-IgG 抗体检测□滴(浓)度:;□未检测年月日□滴(浓)度:;□未检测年月日宏基因/多病原检测□阳性;□阴性年月日其他检测阳性的病原体□阴性;□阳性,详述:。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调查判定及信息上报实施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调查判定及信息上报实施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调查判定及信息上报实施一、调查目的(一)查找感染来源,掌握、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二)分析传播链及传播特征。

(三)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人群及其特征、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

二、调查对象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人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如病例的病情允许,调查时应先调查病例本人,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开展个案调查时,要认真、详细了解和记录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转归及实验室检测信息;发病前21天内与可疑感染来源的接触史、接触场所及接触方式;发病后至隔离治疗前的具体活动地点、与其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者,以及发病前4天内与其有性接触者。

(一)基本情况。

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发病就诊情况。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发病就诊经过和病情变化与转归。

(三)感染来源调查。

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史开展调查,包括境内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对可疑的感染来源要详细询问接触时间、方式、频次、地点及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等,特别是性接触史。

调查时,若发现调查表中未列入,但具备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

(四)密切接触者调查及判定。

对病例传染期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后,判定其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执行。

四、组织与实施开展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诊机构提供诊疗信息。

调查单位应根据调查计划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及时开展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调查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尽可能获取全面准确的流调信息。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疾控机构完成调查后,应做好病例分析总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报送上级疾控机构,并做好调查资料的保管和存档。

病例流调信息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做好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医科大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医科大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附件目录
一、附件列表1:中心的教学成果:
1.教学获奖
2.承担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3.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
4.编写的教材及讲义
5.大学生承担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获奖
6.大学生早期接触科研项目及开放性实验项目
7.发表及会议交流的教学论文
二、附件列表2:中心的科研成果:
1.科研成果及获奖
2.获得专利
3.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4.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三、附件列表3:中心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四、附件列表4:主要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附件列表1:中心的教学成果
1.教学获奖
2.承担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3.主持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4.编写的教材及讲义
5.大学生承担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获奖
6.大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计划及开放性试验项目
7.公开发表及会议交流教学研究论文
附件列表2:中心的科研成果
1.科研成果及获奖
2.获得的发明专利
3.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河南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pan.

河南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pan.

河南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控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工作环节,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做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的发生、扩散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1.核实诊断;2.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3.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和疑似病例;2.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可疑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死动物的密切接触者;4.猪链球菌病发生的相关基础资料。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四川省人-猪链球菌病诊断标准》。

三、工作内容1、病例的个案调查;2、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和管理;3、指导开展卫生学处理(医学观察、疫点的消毒处理等);4、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四、工作程序和方法(一)病例的个案调查1、病例的报告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并及时报请省级专家组核实。

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并经市级专家组会诊后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市发现的首例病人必须经过省级及以上专家会诊后上报。

省内首例病人必须经过国家级专家会诊后方能确诊。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接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赶赴现场,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每个病例的调查原则上要由两人共同完成,同时派出消毒专业人员赴现场对有关场所进行随时或终末消毒的技术指导。

3、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的提问,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密切配合,并如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

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三-精选文档

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三-精选文档

共和国规划
见看口空 进快快尽快快尽快 见即间 空空将快尽将快尽 看可接 间间尽尽快见尽快
韶疘蠝 笵斤浈廕 俺黌銻痆 塑贰鬆蹲 徭猧渗壾
戦忙擧
貅旨冔鸦傱鵘邃癶捥怩益洐儣 鍳鼘
455454545445 Hkjjkhh

笲砫鑓枙驇醗邸倦曤燕卖斁譤 草仂
1222222222222223211

对照组
有效
追踪观察
无效 有效
无效
社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构示意图
选择社区、测定基 线、建立监测系统
对照组
随机分组
试验组
追踪监测
不同结局
不同结局
临床试验研究结构示意图
研究对象 (患者)
实验组 对照组
有效
追踪观察
无效 有效
无效
收窳菼窸渎跡礈痤庽虛侅肃 扵皃俟縞舍蘭航濿洢傞墪肤
鸽鉱墠聣
111111111 看看
4444444
444440440411011112
4444444444444
444444444
鋼鵻皘浸趰嚦科廢諺孋諂蜡射 烪絿
54545454 哥vnv
国国
合格和韩
和环境和交换机及环 境和交换机
歼击机
版本vnbngnvng
用腡嘱块悡嚳謹專敹畷庳暭萤 曽奈
11111
该放放风放放风放放 风方法
效果指标
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结果评价指标: 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 保护率、效果指数 抗体阳性率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盲法的应用
目的:消除来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意愿 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方法:
1、单盲: 2、双盲: 3、三盲:
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伦理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MPH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MPH流行病学绪论课件
l 宽街水井边有阴沟,附近有一40号住宅,曾 有过4名霍乱患者,患者排泄物可能随阴沟 水等污染井水
l SNOW的推论:”霍乱患者的粪便含有能繁 殖的’病毒’,霍乱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主 要是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源”,而霍乱病原 体霍乱弧菌是39年后才发现的
•20
美国弗莱明汉地区高血压研究 l 弗莱明汉小镇被美国DHHS选为心血管病
(三) 理论流行病学
l 掌握疾病的流行规律,可用数学公式归纳 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将疾病流行过 程,抽象化和数学化,称为理论流行病学
l 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5
三、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1)
l 描述和研究疾病、伤害或健康的 –分布
l 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因素
•6
宿主
病因
环境
流行病学三角
l 他获知上述地区从8月27日至9月2日止,共有89 例霍乱死亡登记,其中6例发生在8月27日至30日 内,4例发生于8月31日,其余79例发生于9月1日和 2日. 因此,他认为这次霍乱暴发是从8月31日开始 的
l 他对8月31日至9月2日3天内的83例死亡病例作 了详细的调查. 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发生于离 宽街水井不远的地方,其中只有10例住在其他水 井附近
l 注意收集反面证据:附近一工厂有535名工人,但 只有5人发病死亡,调查发现该厂用自来水并有自 备水井; 附近一酒厂有70名工人,无病例,因该厂饮 用河水并有自备井
•19
JOHN SNOW(1813-1858)关于 霍乱流行的调查
l SNOW首创了标点地图分析方法
l 9月8日地方当局根据他的建议封闭了该供 水站,此后病例显著减少
二、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定义: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表1 _________________ 流行病学调查表4.2候鸟或野禽最近死亡时间:□口□□年□□月□□日5.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区)动物饲养或病死情况:有口无口1.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类及其它动物: □是□否□不知道1.1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鸡□鸭□鹅□野禽□其它1.2接触方式: □饲养□打扫、清洗禽舍□接触动物分泌物□购买加工生鲜禽肉□职业运输□收集或运输禽类粪便□收集或卖鸡蛋□清洗禽毛□买卖活禽□宰杀禽类□食用□处理/掩埋禽类1.3接触时间:1.4接触家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1.5若未接触过禽类及其它动物,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饲养场□农贸市场□河湖/塘边□湿地□公园□其它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类: □是□否□不知道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鸡□鸭□鹅□野禽□未接触□不清楚□其它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宰杀、加工病死动物□接触病死禽排泄物□接触病死禽分泌物□直接接触病死禽□食用病死禽肉□其它2.3接触时间:2.4若食用病死禽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是□否□不知道3. 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类,则主要方式:□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类□烫洗死禽□拔除禽毛□接触死禽血液□清渊接触死禽内脏□刀切病死禽肉□清洗、处理禽肉3.1接触病死禽期间,手部伤口情况:□无伤口□未愈合旧伤口□处理过程造成伤口3.2处理病死禽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它预防措施:□带手套□穿防护鞋□带口罩□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任何防护措施3.3处理病死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其它4. 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其它发热病人有所接触:□是□否□不知道4.1若接触过,则填写下表:1. 血常规:第1次检杳:□□月□ □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第2次检杳:□□月□ □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第3次检杳:□□月□□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2. X线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3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3. CT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4.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标本类型-------- 采集时间--------------------- 检测方法I检测结果I检测单位I检测时间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1.最终诊断: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名:)2.诊断单位:3.转归:□痊愈□死亡□其他3.1若痊愈,出院日期:□□月□□日3.2若死亡,死亡日期:□ □月□□日死亡原因:十二、调查小结调查单位:调查时间:□□月□ □日口□月□□日调查者签名:。

XX县2022年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XX县2022年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XX县卫生健康局XX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XX县2022年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XX乡、XX乡、XX乡中心校、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根据XX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下发2022年XX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定于2022年在XX县XX、XX、XX三个乡镇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2022年XX县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XX县2022年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XX县卫生健康局XX县教育体育局2022年11月1日XX县2022年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背景脊柱侧弯是一类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高发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时期。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儿童青少年的脊柱侧弯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将会逐渐加重,乃至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腰背部疼痛,甚至截瘫。

同时治疗难度加大,费用增加,最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为获得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数据,为政府制定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于2021年—2024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以下简称“项目),2022年XX县被抽中为XX省项目调查点,为确保项目工作圆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通过完成该项目,了解XX县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

存在认知、精神、听力障碍等情况的学生不纳入调查。

(二)样本量全县三个乡镇四所学校,调查学生数约为1000人。

(三)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由XX省疾控中心完成。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全文9页,共3500字20XX年X月X日目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组织与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第二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和可能的感染来源;(二)发现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方式开展。

如果病例的病情允许,则调查时应先调查病例本人,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包括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信息以及病例的诊断、治疗与转归等,疑似病例仅需填报第一部分,确诊病例填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动物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

动物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
• 明确调查目的是什么?
疾病分布
疾病自然史
研究病因
做好疾病监测和评价
评价防控效果
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确定调查内容是什么?
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内容、所需要数据、 调查对象和方法等内容。
此外还涉及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方法 、组织分工、调查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时间与进度安排

具体实施: • (1)工作计划 • 调查项目背景 • 选择单位、部门、人员 • 各种选择的工作基础、成本效益分析、质量控制 • 确定调查项目和指标 • 确定调查方法 • 确定调查细节 • 确定调查后的计划
(2)组织计划 • 安排合适的单位、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或
参与调查
• 确定调查组的组成、领导、分工 • 培训调查人员 • 确定工作时间和进度安排 • 经费物资准备
病因研究
尽早发现疾病
探究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爆发原因 评价疾病防控效果
适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法
个案调查、暴发调查、抽样调查、普查 病例报告、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普查、生态学研究 病例报告、个案调查、抽样调查、普查病
例对照研究、生态学研究
个案调查、暴发调查、抽样调查、普查 生态学研究、筛查
暴发调查 抽样调查、普查、现场试验、法有哪些?各种方法优缺点是什么?
直接观察法 访问法 填表和通信法
工作量大,获得数据真实可靠。 资料详细,正确率高,取决于调 查者和被调查者。 调查设计。
• 调查表设计原则 • 调查表设计步骤
(六)质量控制
研究目的和疾病性质 疾病分布特征、疫源地调查 发现新疾病、阐明疾病机理 描述疾病分布、疾病监测
(3)方案撰写 • 调查目的和意义 • 调查内容和指标 • 调查范围 • 调查方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样品检测 • 组织分工 • 调查结果的报告 • 附件:调查表、样品采集方法、人员联系方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疾病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观察同一人群或疾病发展的方法。

它可以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变化,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

1.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通过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随后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为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两种类型。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无病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者和一组非暴露者,然后进行长期观察。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有的疾病人群中选取暴露和非暴露组进行追踪观察。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研究新药物、疫苗或其他预防或治疗方法疗效的方法。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试验通常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前期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后期监测。

二、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又称为跨组比较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横断面研究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常见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血清学调查和人群统计学。

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题,向受访者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用于探索人群的卫生状况、疾病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是通过检测人群中的血清标本,了解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中和试验等。

3. 人群统计学人群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基本特征和疾病数据,用于评估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它可以通过人群调查、死亡率统计和医院记录等方式获取数据。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附件2: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一、目的任务(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二、范围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2、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4、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疫病再次发生;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三、工作程序(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省畜牧兽医局接到报告后,组织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附表4-9)的要求,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情况,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

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将派专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专项调查。

四、工作要求(一)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二)疫情解除封锁前,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备案。

黄热病防控方案

黄热病防控方案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 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的检疫传染病之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

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我国于 2022 年3 月 12 日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

由于与黄热病流行的国家/地区有人员往来,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

为做好我国黄热病的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黄热病毒〔 Yellow Fever Virus〕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 40-60 nm,外有脂质包膜,外表有棘突,基因组长度约为11kb。

黄热病毒惟独一个血清型,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可分为多个基因型。

该病毒可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等产生血清学穿插反响。

黄热病毒有嗜内脏如肝、肾、心等〔人和灵长类〕和嗜神经〔小鼠〕的特性。

黄热病毒外界反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

60℃30 分钟可灭活,70%乙醇、 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按照传播形式,黄热病主要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殊是发病 5 日以内的患者。

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别离到病毒。

2 .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为黄热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媒通过叮咬黄热病毒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而被感染,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播。

不同种类的伊蚊和趋血蚊种可传播该病毒。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传播形式:城市型黄热病:以人-蚊媒-人的方式循环。

在既往流行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假如受感染的人把病毒带入人口稠密、免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且该地区有伊蚊生存繁殖,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安康人,就可导致人群感染。

目前,黄热病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导致人群中的爆发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

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

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16.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人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1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18.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1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A.受试对象的安全B.减少主观偏倚C.增加统计检验效力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20.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DA.安全性B.接种后反应率C.临床表现D.保护率E.抗体水平21.现场试验的三项原则是A.单盲、双盲、三盲B.随机、对照、盲法C.真实性、研究对象、研究因素D.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E.以上都不是22.下列哪项研究目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B.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果C.探讨病因线索D.评价某种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E.筛查早期患者2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B.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C.选择预期发病率低的人群D.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E.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2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D.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E.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25.用盲法进行临床实验可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入院率偏倚D.混杂偏倚E.志愿性偏倚26.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评价A.患病率B.治愈率C.效果指数D.保护率E.有效率27~28.为了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名有效,对照组中5名有效,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27.评价该药物治疗措施效果的有效率为A.10%B.15.6%C.64%D.74%E.不能计算28.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29~30.为了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如下表:组别接种人数病例数接种组40010对照组60090A.80%B.83.3%C.90%D.92.5%E.78.5%30.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6 B.7 C.8 D.9 E.5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实验流行病学的范畴A.筛查B.现况研究C.社区试验D.现场试验E.临床试验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是A.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B.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干预措施C.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D.实验为前瞻性研究E.可推算归因危险度3.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是A.感染率B.治愈率C.病死率D.保护率E.发病率4.实验流行病学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A.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B.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C.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D.评价疫苗效果的实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E.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三、名词解释1.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2.依从性(compliance):3.安慰剂(placebo):4.盲法(blinding):5.失访(loss to follow-up):四、讨论题1.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分类?3.社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试比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实验研究队列研究回忆误差引起的信息偏倚用均衡性检验假设的能力实验条件的设计所需时间、人力、花费5.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病因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2.关于病因概念叙述哪项不正确A.引起疾病的病因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D.是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E.某些因素的存在或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增加或减少3.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A.统计学联系B.虚假联系C.间接联系D.直接联系E.因果联系4.关于病因观,错误的是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C.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E.有果必有因5.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验证病因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6.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遗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病因、宿主和环境D.遗传、环境和社会E.患者、家属和社会7.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任何—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E.一个条件变化,另两个条件不能适应、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8.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生物环境E.社会环境9.下列哪一种因果联接方式是正确且完整的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E.直接病因链10.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条不正确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1.儿童龋齿随饮水氟含量减少而增加,建立病因假设的最佳推理方法选用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2.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B.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C.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D.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E.必要病因是疾病唯一病因14.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15.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高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16.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E.关联的可重复性二、问答题1.叙述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2.简述Mill法则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