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实验(磷酸苯二钠法)
• 酶活性测定是目前临床酶学分析最为常 用的方法。酶测定约占目前临床生化总 工作量的1/4到1/2。
• 用于诊断的酶类已超过100多种,常用的 数十种。
引言
• 一些酶在不同器官、组织、细胞内的分布和定 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在细胞内外有明显浓度 梯度差。
•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酶活性相对恒定。但一些病 理情况常导致血清中酶活性的改变。性别、年 龄、运动、妊娠、人种及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人 血清中某些酶的生理性变化。
•ALP几乎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 肝脏和肾脏中含量较多,儿童期含量尤其多。 •临床上测定ALP活性主要用于肝脏疾病和骨骼疾病 的诊断。
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加:如儿童、妊娠期、进食高糖、高脂肪 食物等均可使血清ALP活性增高。
2.病理性改变: – 升高
(1)肝胆疾病。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 性肝炎,肝癌等均可引起血清ALP活力不同程度的升 高,其中以癌性梗阻最明显。
– 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 – 目前已取代终止测定法而成为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
度最常用的方法
• 问题:
– 测酶活性应注意哪些方面?
酶最适反应条件的选择
• 合适的底物与最适底物浓度
– 底物浓度远远高于酶浓度
• 理想的缓冲液与最适离子强度 • 最适温度 如何控制? • 最适pH 如何控制? • 合适的辅因子、激活剂浓度 • 合理的测定时间
2、磷酸苯二钠底物液(20mmol/L) 3、铁氰化钾溶液:铁氰化钾,硼酸
– 作用:终止反应,显色 4、酚标准应用液:
实验操作
• 立即混匀。用510nm波长比色,以蒸馏水调零点,读取 各管吸光度。
计算
AL活 P性(金 A氏 TAC 单 0.0位 51) 00 ASAB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演示ppt课件
遗传方式
OCTD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患者父母通常 携带突变基因但不发病 ,子女有25%的概率患 病。
性别与年龄分布
OCTD在男性和女性中 的发病率相当,可在任 何年龄阶段发病,但通 常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期 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及分型
新生儿型
患儿在出生数天内出现拒食、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此型病情凶险,预后较 差。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 酶缺乏症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因素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 Deficiency, OCT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由于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导致氨代谢异常,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
药物治疗
使用苯甲酸钠、苯乙酸钠等药物,促进氨的 排泄,降低血氨水平。
辅助治疗
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维持身 体正常代谢。
肝移植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 虑进行肝移植手术。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重要性及方法
减轻焦虑和压力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提高生 活质量。
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可以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自我管 理和康复过程。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陷病1例病例报告_朱燕凤
2 讨论 先天性高氨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疾
病,是由于尿素合成的代谢异常,导致血氨增高,最终造成 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尿素循环障 碍。尿素循环过程包括 5 个步骤,共有 6 个酶参与,其中任 何一个酶缺乏均可使尿素循环出现减少或终止,故临床上 将其分为 6 种类型: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CPS) Ⅰ缺陷、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陷、OTC 缺陷、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缺陷、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缺陷和精氨酸酶缺陷[1]。
OTCD 为 X 连锁显性遗传,男性病情常较女性重,除了 血氨增高及肝功能异常外,血尿串联质谱有特征性的改变, 主要表现 为 高 鸟 氨 酸 血 症、低 瓜 氨 酸 血 症、尿 乳 清 酸 增 高[4,5]。本文患儿 2 次尿串联质谱中,仅 1 次尿乳清酸增 高,为患儿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血氨下降时,在药物和 饮食控制治疗 3 d 后测血尿串联质谱检查正常。血尿氨基 酸的检查对诊断 OTCD 非常重要,但阴性不能排除本病,在 急性发作期送检标本可提高阳性率。根据血尿氨基酸及尿 有机酸的水平,还可鉴别引起高氨血症尿素循环 4 种酶的 缺陷[1,6,7]: 血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升高为 OTCD; 血瓜氨 酸升高、尿乳清酸升高为瓜氨酸血症Ⅰ型( 精氨酰琥珀酸 合成酶缺乏症) ; 血瓜氨酸升高、血精氨酸及尿乳清酸正常 为瓜氨酸血症Ⅱ型; 血精氨酸升高为精氨酸血症( 精氨酸 酶缺乏症)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4 年 10 月第 9 卷第 5 期
·389·
·病 案 报 告·
DOI:10. 3969 / j. issn. 1673-5501. 2014. 05. 012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陷病 1 例病例报告
朱燕凤1 王慧君2 吴冰冰2 谢新宝1 陆 怡1 俞 蕙1
精胺简介演示
03
精胺与疾病的关系
精Hale Waihona Puke 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精胺与前列腺炎
精胺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细胞的代谢,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前列腺炎是一种 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精胺与前列腺增生
研究表明,精胺可能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进而导致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 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等。
04
精胺的提取与纯化
精胺的提取方法
01
02
03
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 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富 集精胺。
萃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 取精胺,再通过蒸发等方 法回收有机溶剂。
膜分离法
利用膜的渗透性,将精胺 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精胺的纯化方法
结晶法
通过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 使精胺在溶液中析出晶体,从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精胺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
。
精胺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精胺可以保护心脏免受氧化应激 的损伤,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精胺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精胺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
抗氧化
精胺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衰 老过程。
促进肌肉生长
精胺可促进肌肉生长,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和改 善身体状况。
精胺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保湿剂
精胺能够锁住水分,有助于保持皮肤湿润和光滑。
抗衰老
精胺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皱纹和改善皮肤松 弛。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氨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机体中枢神经系 统中毒,代谢紊乱。
(一) 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循环又叫尿素循环或尿素生成,在肝中进 行。其反应历程如下。
1、 氨甲酰磷酸的合成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CO2+NH3+2ATP—————————> H2N-CO-PO3H2(氨甲酰磷酸)+2ADP+Pi
• 其中,IMP即次黄苷一磷酸(即次黄苷 酸);
•
AMPS即腺苷酸代琥珀酸。
• (2) 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AMPS——————————> AMP(腺苷酸)+ 延胡索酸
(3) AMP(腺苷酸)+ H2O 腺苷酸脱氨酶 ——————>IMP+ NH3
(4) 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经三羧酸循 环转变为草酰乙酸;
•
一.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这是指 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脱
去氨基而生成α-酮酸、释放出游离氨的过程。
(一) 氧化脱氨基作用
•
这是指 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脱氢
而生成α-酮酸、释放出游离氨的过程。
• 其反应通式如下:
• R-CH-COOH+1/2O2————R-C-COOH+NH3
•︳
‖
—————>RCHO + H2O2 + NH3 • RCHO + 1/2O2 —————> RCOOH
第三节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路 氨基酸脱羧后产生的CO2经肺排出,产 生的胺类则有其生理作用或随尿排出。氨基 酸脱氨后产生NH3和α -酮酸,这些产物则按 以下途径分别进行代谢变化。
可治性罕见病—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一、疾病概述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系X染色体鸟氨酌量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TC)基因突变引起,此基因位于Xpll.4位点处,临床是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以商氨血症为主的尿素循环障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是最常见的尿素循环障碍,占总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发病率2/3[1],OTCD发病率约为1/14 000[2],然而在意大利[3]、芬兰[4]、新南威尔士、澳大利亚[5],分别是1/70 000、1/62 000和1,/77 000,由于部分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所以流行病学数据存在偏向最早发病和最严重发病的偏差。
尿素循环是Krebs和Heinsleit在1932年发现[6],尿素循环障碍是指尿素循环过程中所需的酶活性降低或缺乏导致氨的代谢受阻,血氨升高引起疾病,共涉及8种疾病,其中主要涉及一种辅因子产生酶—一氮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cetyl glutamate synthetase( NAGS),5种代谢酶、2种转运子。
5种代谢酶包括: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phosphate synthetase I,CPSl)、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conu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ic acid synthetase,ASSI)、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 argininosuccinic acid lyase.ASL)、精氨酸酶(arginase,ARG);2种转运子为:鸟氨酸转位酶(ornithine translocase,ORNTl)和希特林蛋白(citrin)。
二、发病机制尿素循环障碍血氨转化成尿素过程酶的缺陷等引起高氨血症性脑病及不可逆的脑损伤,在鸟氨酸氮甲酰转移酶反应中,氨甲酰磷酸将鸟氨酸转换成瓜氨酸.OTC基因位于x染色体p21.1,基因编码8个外显子,长约85 kb。
OTC基因新变异致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病1例报告
·论著·OTC基因新变异致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病1例报告*闫红芳1 李 蒙2 蔡香然3 邓 梅1 宋元宗1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广东 广州 510630)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广东 广州 511400)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30)【摘要】目的 报告1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病(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患儿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为本病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OTCD患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患儿女性,1岁6月,因“反复呕吐伴烦躁不安4月余”就诊。
查体发现双下肢张力减退,双侧膝关节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阳性。
血生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氨升高,尿液有机酸分析显示尿嘧啶、乳清酸和4-羟基苯乳酸水平升高。
遗传学分析在患儿OTC基因检出c.612_614del (p.Ile204del)新生变异,结合 ACMG标准判断该变异具有致病性。
经限制蛋白质摄入、精氨酸、瓜氨酸和苯甲酸钠等治疗后患儿病情控制仍不理想,于2岁时进行肝移植治疗,移植后患儿肝功能和血氨恢复正常。
结论 本文通过临床和遗传学研究,发现1个OTC新变异c.612_614del,确诊了一例OTCD患儿,为本病确诊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遗传学标记物,同时为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科学认识积累了资料。
【关键词】尿素循环障碍;新变异;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X连锁遗传;高氨血症【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20088)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5.001Late-onset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 Caused by a Novel Variant of the OTC Gene: A Case Report*Yan Hong-fang1, Li Meng2, Cai Xiang-ran3, Deng Mei1, Song Yuan-zong1.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guangdong Province,China2.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guangdong Province,Chinaabstract: objectivedeficiency (oTCD), so as to help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a pediatric patient with oTC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a female aged 1 year and 6 months with the complaint of "recurrent vomiting and restlessness over 4 months".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bilateral hypotonia of the lower limbs, hyperreflexia of the knees, and clonus of the ankles. Laboratory analysis revealed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ammonia as well as transaminases. on urinary organic acids analysis, a large quantity of uracil, orotate and 4-hydroxyphenyllactate was detected. The patient was heterozygous for the de novo variant c.612_614del(p.ile204del) in the oTC gene, which was evaluated “pathogenic” according to the aCMg standard and guideline. oTCD was diagnosed, and uptake restriction of proteins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rginine, arginine citrulline and sodium benzoate were given. However, the response of the patient was not promising, and hence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underwent at her age of 2 years. as a result, the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ammonia returned to normal. Conclusion Through clinical and genetic research,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novel oTC variant c.612_ 614del in a patient with oTCD. The findings provided genetic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oTCD and genetic counseling in the affected family, and accumulated data for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ease.Keywords: Urea Cycle Disorder; Novel Variant; 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X -linked Inheritance; Hyperammonemia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指因参与尿素循环的酶和转运蛋白功能或结构缺陷引起的,导致氨无法通过尿素循环途径转化为尿素并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液中氨升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遗传代谢病。
名词解释
2005DNA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 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别构酶 alloseric enzyme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继而改变酶活性的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
凡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称为效应物(effector)或别构剂,常为小分子代谢物或辅因子。
糖异生作用 gluconeogenesis 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
肝脏或肾脏中进行,(丙酮酸羧化酶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1,6-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
尿素循环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式代谢途径,由H. Krebs 和K. Henseleit 于1932年提出。
(1)1分子氨和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消耗2分子ATP;(2)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上形成瓜氨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3)瓜氨酸由线粒体运至胞浆,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瓜氨酸和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琥珀酸,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MP);(4)精氨琥珀酸酶(裂解酶)将精氨琥珀酸裂解为精氨酸,释放出延胡索酸,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5)精氨酸被精氨酸酶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进入线粒体,可再次与氨甲酰磷酸合成瓜氨酸,重复述循环过程。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即鞘氨醇磷脂(phosphosohigoipid)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植物种子中。
(完整版)尿素循环有什么生理意义
尿素循环有什么生理意义尿素循环也叫做尿氨酸循环,我们知道人体肝脏当中的二分子氨和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能够生成一分子的尿素,这是一种环式的代谢途径,尿素循环的主要过程分为五大部分反应。
它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缺乏尿素循环,会导致婴儿出生不久出现死亡,或者是昏迷,甚至会早造成智力低下等症状表现。
★循环过程★主要有5大步反应:(1)1分子氨和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消耗2分子ATP;(2)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上形成瓜氨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3)瓜氨酸由线粒体运至胞浆,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瓜氨酸和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琥珀酸,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MP);(4)精氨琥珀酸酶(裂解酶)将精氨琥珀酸裂解为精氨酸,释放出延胡索酸,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5)精氨酸被精氨酸酶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进入线粒体,可再次与氨甲酰磷酸合成瓜氨酸,重复上述循环过程.氨甲酰磷酸的合成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底物为氨、碳酸(CO2的水合形式)和2分子ATP。
其合成机理大概是:第一个ATP分子的γ-磷酸集团转移给碳酸,生成羧基磷酸,释放出ADP;接着NH3的氮原子进攻羧基磷酸的碳原子,历经一个四面体中间产物生成氨基甲酸;伴随第二个ATP参与反应,最后生成氨甲酰磷酸。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受N—乙酰谷氨酸激活,如高蛋白膳食可导致激活剂增产,从而促进氨甲酰磷酸增加合成,有助于多余的氨的排除。
★生理意义(1)尿素循环不仅将氨和CO2合成为尿素,而且生成一分子延胡索酸,使尿素循环与柠檬酸循环联系起来。
(2)肝脏中尿素的合成是除去氨毒害作用的主要途径,尿素循环的任何一个步骤出问题都有可能产生疾病。
如果完全缺乏尿素循环中的某一个酶,婴儿在出生不久就昏迷或死亡;如果是部分缺乏,引起智力发育迟滞、嗜睡和经常呕吐.在临床实践中,常通过减少蛋白质摄入量使轻微的高氨血遗传性疾病患者症状缓解,原因就是减少了游离氨的来源。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高氨血症的分类
尿素循环酶的缺陷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缺陷、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陷、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缺陷、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 (AS)缺陷(瓜氨酸血症)、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L)缺陷(精 氨酸琥珀酸尿症)、精氨酸酶戊酸血症、生物素酶缺陷、 多羟化酶缺陷、脂肪酸乙酰辅酶A 脱氢酶缺陷(戊二酸血 症Ⅱ型)、3 -脱氧-3 甲基戊二酸血症
THANK YOU!
入院后查电解质, 肝、肾功能, 血气分析无异常。血沉,补体, 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及脑电图正常。头颅CT, MRI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均 正常。查β-羟丁酸, 乳酸正常, 血氨183 μmol/ L(正常<60 μmol/ L), 血氨基酸分 析瓜氨酸明显减低(Orn <0.20 μmol/mg)。尿乳清酸增高, 定量21.009 5 mg/mg 肌酐, 尿GC/MS 分析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 lase deficiency , OTCD)。测其智商65。家庭其他成员尿GC/MS 分 析, 发现其母亦为OTCD 患者, 其父兄正常。给予低蛋白高热卡饮食, 蛋白质 控制在1 ~ 1.5 g/(kg·d), 热卡6.3 ~ 8.4 kJ/(kg·d), 2 ~ 3 d 后患儿明显好转, 神志清楚, 复查血氨为89.8 μmol/L, 继续治疗3 d 症状完全消失。
4. 新霉素及乳果糖的应用 为了减少肠道细菌产氨, 应尽早经鼻饲或灌肠 给予新霉素或乳果糖, 患儿经急救措施神经系统危重症状得以改善后, 可能还 需数日神志才能完全清醒。
长期治疗 1. 饮食治疗 无论高氨血症是否由于先天遗传性酶缺陷所引起, 所有
患者均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供给蛋白质1 ~ 2g/kg 。 2. 用药物促进氨的排除 对于有尿素循环缺陷者需较长期应用苯甲酸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诊疗指南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诊疗指南概述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尿素循环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以高氨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本病又称为“高氨血症2型”,属于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病。
病因和流行病学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线粒体酶,在胞质中合成。
转入线粒体后,将氨甲酰基磷酸和鸟氨酸催化转化为瓜氨酸,再运输至胞质参与尿素循环的其他生化反应。
一方面由于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Xp2.1)基因突变,导致OTC活性降低或者丧失,瓜氨酸合成障碍,尿素循环中断,使得尿素不能正常代谢,出现高血氨,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血、尿中多种有机酸代谢异常。
另一方面,由于瓜氨酸合成障碍,大量的氨甲酰基磷酸进入胞质,增加了嘧啶的合成,抑制了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导致乳清酸在体内蓄积,尿中乳清酸排泄增多。
高血氨对神经系统有较大毒性,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引起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这是神经系统损伤的基础。
本病的平均发病率为7.1/100 000,早期估算的OTCD发病率为1/14 000活产儿,因为该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病,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患者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
临床主要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
早发型主要发生在男性杂合子患儿,一般在新生儿期发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凶险,因血氨升高,使得大脑广泛性损害。
出生时可无异常,生后数天即表现出易激惹、嗜睡、拒食、呼吸急促和昏睡等,可迅速发展为痉挛、昏迷和呼吸衰竭。
如果不给予紧急处理,很快发展成遗传代谢性脑病,并常在刚出生的1周内死亡,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的智力损害。
晚发型多发生在较大年龄的患者中,可以是半合子的男性和杂合子的女性,临床症状相对轻,且表现多样。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报告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报告张明衬;张改秀;胡东阳【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7)010【总页数】2页(P955-956)【关键词】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高氨血症;儿童【作者】张明衬;张改秀;胡东阳【作者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太原030001;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太原030001;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 deficiency,OTCD)是尿素循环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代谢病。
主要分为两型:新生儿急性起病型和迟发型。
迟发型可表现为在儿童期及成年期出现症状性高氨血症发作。
现报道我院迟发型OTCD 1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患儿,女,4 岁,因“咳嗽2 d,抽搐半小时”于2015年4月12日急诊入院。
患儿入院前2 d出现咳嗽,有痰,无流涕。
呕吐1次,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
无头痛,不伴发热,精神欠佳,大便正常。
患儿于住院当日凌晨睡眠中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口周青紫,四肢强直,牙关紧闭,小便失禁,持续约半小时。
在急诊室予水合氯醛灌肠后抽搐缓解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患儿2岁时曾因呕吐住院3 d,1年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 未予重视。
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 kg,母亲生育年龄26岁,母孕期和新生儿期均无异常。
平素喜素食,智力、动作发育正常。
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5 ℃,呼吸26次/min,心率110次/min,体重15 kg,身高110 cm。
药眠状,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肋下1.5 cm,质软,脾未及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109/L,C反应蛋白2.7 mg/L;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17 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0 U/L;乳酸2.7 mmol/L;血糖、电解质、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凝血系列大致正常;动脉血气分析:轻微呼吸性碱中毒;血氨211 μmol/L显著升高(正常10-47 μmol/L,谷氨酸脱氢酶酶法)。
氨基酸的代谢练习题
氨基酸的代谢一、名词解释:1)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氨基的转移作用,结果使原来的氨基酸转变为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在接受氨基后转变为相应的α-氨基酸。
2)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将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偶联在一起的脱氨方式。
3)生糖氨基酸:凡能在分解过程中转变为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4)生酮氨基酸:凡能在分解过程中转变为乙酰CoA和乙酰乙酰CoA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5)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1分子氨和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氨甲酰磷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进行,消耗2分子ATP;(2)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上形成瓜氨酸,反应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3)瓜氨酸由线粒体运至胞浆,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瓜氨酸和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琥珀酸,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MP);(4)精氨琥珀酸酶(裂解酶)将精氨琥珀酸裂解为精氨酸,释放出延胡索酸,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5)精氨酸被精氨酸酶水解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进入线粒体,可再次与氨甲酰磷酸合成瓜氨酸,重复述循环过程。
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
二、填空题1、体内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分解产生和自身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
2、催化谷氨酸转变成α-酮戊二酸的酶是谷氨酸脱氢酶,其辅酶为NAD+或NADP+。
3、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4、肝外组织产生的氨,以谷氨酰胺和丙氨酸两种方式转运至肝脏合成尿素。
5、尿素主要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6、尿素循环中的2个非蛋白氨基酸是瓜氨酸和鸟氨酸。
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一)氨的来源
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
氨的主要来源。
RCH2NH2
胺氧化酶
RCHO + NH3
(一)氨的来源
2. 肠道吸收的氨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
尿素经肠道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
3.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
式;尿素合成部位、原料来源及主要过程。 3. 掌握α-酮酸的代谢去路。
一、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 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及体 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 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 库(metabolic pool) 。
一、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
指氨基酸脱去α-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
程。
NH3
脱氨基方式
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偶联
联合脱氨基
转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偶联
氧化酶脱氨基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催化酶: L-谷氨酸脱氢酶
(别构酶)
存在于肝、脑、肾中 辅酶为 NAD+ 或NADP+ GTP、ATP为其抑制剂 GDP、ADP为其激活剂
肝中鸟氨酸循环详细步骤
(1)NH3、CO2和ATP缩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Ⅰ, CPS-Ⅰ)催化
N-乙酰谷氨酸为其激活剂,反应消耗2分子ATP
N-乙酰谷氨酸(AGA)
活体肝移植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活体肝移植治疗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周光鹏;檀玉乐;王君;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曲伟;曾志贵;刘颖;张梁;何恩辉【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3页(P824-826)【作者】周光鹏;檀玉乐;王君;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曲伟;曾志贵;刘颖;张梁;何恩辉【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先天性高氨血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是由尿素循环中所需6种酶的缺乏或2种跨膜转运载体缺陷导致的高氨血症。
6种酶的缺乏所致的尿素循环障碍,临床上将其分为6种类型: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 deficiency,NAGSD)、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 deficiency,CPS1D)、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deficiency,ASS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argininosuccinate lyase deficiency,ASLD)、精氨酸酶1缺乏症(arginase 1 deficiency,ARG1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高氨血症的治疗
.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在给予以上治疗数小时后血氨水平若无明显下降, 应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疗法, 在开始透析数小时后血氨水平可明显下降, 大多数患者经 小时透析血氨水平可恢复正常。
为~ 岁起病。 例()有异常家族史。
高氨血症与尿素循环
• 小儿高氨血症是以血氨水平异常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尿素循环或其相关的代谢旁路特异性酶缺陷所引起。
• 氨对神经系统、肝脏有很强的毒性,严重高氨血症急性期可导致脑水肿,脑内 广泛星形细胞肿胀,肝脏线粒体多形性改变。缓解期可见脑皮质萎缩、鞘生 成不良、海绵样变性。
尿素循环
临床表现
• 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血氨升至μ左右时多表现为嗜睡惊厥,达到μ以上将出 现昏迷、呼吸困难。严重高氨血症急性期死亡率极高,存活者常遗留严重神经精神 损害。
• 尿素循环障碍完全性酶缺陷患儿发病早,哺乳数次后出现爆发性高氨血症,临床表 现类似“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早期死亡率极高,很多患儿得不到病 因诊断。
2. 肝活检 经肝活检几乎可以测定尿素 循环中所有缺陷的酶, 如 、 、 、 及 精氨酸酶等。
3. 其他生化检查 如肝功能、血糖等测 定以判断有无肝脏疾病及有机酸尿症 (血糖降低)。
4. 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对于部分基因 结构已明确的高氨血症如 缺陷症、 缺陷症, 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 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Ⅰ型(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 , )。 6. 血浆精氨酸高于为精氨酸血症(精氨酸酶缺乏症, , )。 7. 注意:缓解期可无特殊改变,需要急性发作期反复检测。
尿素循环障碍的临床和析及尿有机酸测定 可以确定 有无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排除伴有高氨血症的有机酸尿症。
• 部分性酶缺陷患儿可于婴儿至成年各个时期发病,个体差异很大。患儿多起病隐匿, 发病之前智力发育正常,常因高蛋白饮食、感染、药物等因素诱发发作,病程呈间 歇性或慢性进行性。多因惊厥、智力运动落后、意识障碍来院,病程个月~年余, 可被误诊为“脑性瘫痪、病毒性脑炎、癫痫”。秦炯等报道例患儿智力运动发育 正常,因间断呕吐、头痛、嗜睡、昏迷、肝功能异常个月~ 年就诊,而被误诊为 “再发性呕吐、病毒性肝炎、瑞氏综合征”。
• 氨在肝进行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是氨的主要去路 • 鸟氨酸循环( )又称尿素循环( ) • 过程:先在肝细胞线粒体中进行,后在其胞浆中进行
高氨血症的分类
尿素循环酶的缺陷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缺陷、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陷、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缺陷、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 (AS)缺陷(瓜氨酸血症)、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L)缺陷(精 氨酸琥珀酸尿症)、精氨酸酶缺陷(精氨酸血症)
• 为连锁遗传,男性症状重于女性,而其他的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辅助检查
1. 血氨测定 2. 血氨升高是诊断高氨血症的主要标准, 患儿血氨水平常高于μ(正常值<μ)。 3. . 氨基酸定量分析 4. 血浆瓜氨酸低于(正常对照± )、尿乳清酸高于肌酐(正常对照< 肌酐)为高氨血症
Ⅱ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5. 血浆瓜氨酸高于、尿乳清酸高于肌酐、精氨酸低于(正常对照± )为瓜氨酸血症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 ,)
主讲人:谭新睿
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是最常见的由于尿素循环障碍所致的高氨血症 北京大学第一院: 例尿素循环障碍患儿中: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例(), 瓜氨酸血症Ⅰ型例(), 瓜氨酸血症Ⅱ型例(), 精氨酸血症例()。 日本: 中约占半数, 瓜氨酸血症次之
发病年龄:新生儿期青春期 例中例()为新生儿期发病例()为婴儿期发病例()于~ 岁发病例()
. 新霉素及乳果糖的应用 为了减少肠道细菌产氨, 应尽早经鼻饲或灌肠 给予新霉素或乳果糖, 患儿经急救措施神经系统危重症状得以改善后, 可能还 需数日神志才能完全清醒。
长期治疗 饮食治疗 无论高氨血症是否由于先天遗传性酶缺陷所引起, 所有患 者均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供给蛋白质 ~ 。 用药物促进氨的排除 对于有尿素循环缺陷者需较长期应用苯甲酸 与苯乙酸每天 ~ 、精氨酸 ~ (苯乙酸因有特殊氨味可能较难长期使 用); 在以上治疗中宜补充肉碱, 因苯甲酸和苯乙酸都可能引起体内肉 碱缺乏。 肝移植 适用于活性完全缺乏的患者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儿科杂志,
..
急诊高氨血症的治疗
应立即采取有力措施使氨尽快从体内排出, 同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必需氨基酸以减少体 内蛋白质的分解 静脉输入足量液体及电解质, 为补充热量可加入葡萄糖及胰岛素, 静脉 输入脂肪每天 。
静脉输入苯甲酸钠和(或)苯乙酸钠 苯甲酸钠能与内源性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 后者的 肾脏清除率甚高, 苯乙酸钠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苯乙酸谷氨酸而易从尿中排除。急救时可 用苯甲酸钠及苯乙酸钠各加入 葡萄糖, 液体量按 计算, 于 小时内静脉输入, 以后每日给 苯甲酸钠和苯乙酸钠各 ~ 静脉输注。
有机酸血症
• 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异戊酸血症、生物素酶缺陷、 多羟化酶缺陷、脂肪酸乙酰辅酶A 脱氢酶缺陷(戊二酸血 症Ⅱ型)、3 -脱氧-3 甲基戊二酸血症
新生儿一过性高氨血症 • 原因尚不明, 可能为非遗传性的
分为个步骤
、氨和缩合形成氨基甲酰磷酸 .氨基甲酰磷酸和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
限速 .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 .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精氨酸裂解释放出尿素并再形成鸟氨酸
尿素循环障碍可分为种类型 型高氨血症,因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缺陷引起 型高氨血症,因缺陷引起,连锁遗传病 .瓜氨酸血症,罕见,一类病人由于精氨酸代琥珀酸合酶活性 缺失,另一类人精氨酸代琥珀酸合酶活性降低 .精氨酸代琥珀酸尿症,罕见,因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缺陷, 以血、脑脊液、尿液中精氨酸代琥珀酸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 .高精氨酸血症,因精氨酸酶的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