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NO.10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NO.10

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NO.10

科目:基本能力美术鉴赏常识知识点汇总编号: NO.10主备人:杨传健审核人:基本能力组使用时间:2012.12.美术专业理论知识(1)透视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这里所说的透视指的是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绘画则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中国画的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特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焦点透视大体上又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

以一个六面体的位置为参照,如果画面中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纸面平行,这种透视方式就叫做平行透视,由于透视法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延长平行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一个消失点(灭点),因此,平行透视又叫做一点透视;如果画面中的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每个面都是与纸面成夹角的,这种透视方式叫做成角透视,延长成角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两个消失点(灭点),因此,成角透视又叫做两点透视。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代表画者眼睛所在的高度。

在透视图中,通过消失点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即为该作品的视平线。

(2)色彩色相:色彩所呈现的质的面貌,是色彩彼此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明度: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也称饱和度。

(3)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根据视点的高低不同,可分为:仰视构图、平视构图、俯视构图。

构图根据画面的总体构架可分为:三角形(金字塔形)构图、S形构图、倒三角形(V形)构图、圆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等。

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梳理

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梳理

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梳理美术艺术鉴赏知识点梳理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美术艺术则是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掌握美术鉴赏的知识点是学习美术课程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对初中美术艺术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1.线条与造型线条是绘画的基础,线条的类型和运用对于造型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线条以其长度、粗细、方向、弯曲程度等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如直线、曲线、斜线等。

而线条的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如平面的几何图形、立体的物体形态等。

2.形状与结构形状是指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外观,它可以是一个面、一个平面、一个立方体等。

形状包括正形(正方形、正圆形)和非正形(矩形、椭圆形)等。

结构则是指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排列方式,通过结构的设计可以表达出物体的稳定、动感、变化等。

3.色彩与光影色彩是绘画中最具有魅力的要素之一,它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分为主色、辅色和中间色三种,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而光影则是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纹理,它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4.透视与比例透视是绘画中最重要的构图技法之一,它可以使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远近感。

透视分为线性透视和气氛透视两种,线性透视通过线条的收敛和消失点的运用表现远近关系,而气氛透视则是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远近关系。

比例则是指画面中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合理的比例可以使画面更加协调和真实。

5.题材与风格绘画的题材可以是人物、风景、静物等,不同的题材要求艺术家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而风格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和风格特征,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艺术等。

6.创作与鉴赏美术鉴赏不仅仅是欣赏艺术作品,更是理解艺术家创作的用意和思想。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美术鉴赏复习要点

美术鉴赏复习要点

美术鉴赏复习要点美术鉴赏复习要点主题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鉴,甄别、归类、分析、判断;赏,欣赏2、美术鉴赏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

(2)教育功能,美术作品题材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

(3)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3、美术作品分类(1)绘画艺术(2)雕塑艺术(3)建筑艺术(4)设计艺术(5)书法艺术(6)摄影艺术4、六法论(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5、文房四宝:书法绘画常用四种工具:笔(浙江湖州“湖笔”),墨(安徽歙县“徽墨”),纸(安徽泾县“宣纸”),砚(广东端溪“端砚”)6、书法的分类和发展顺序甲骨文——金文——篆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7、篆刻的分类篆刻可分为阴刻和阳刻。

主题二中国古代工艺主题三中国民间美术1、玉石的概念玉石的分类:(1)软玉(2)硬玉(翡翠)玉石的制作工艺:琢磨2、玉石的内涵(1)如何理解“君子比德于玉”。

比附于仁(玉石的温润)比附于智(玉石的密致坚刚)比附于乐(玉石的撞击声)比附于忠(玉石的透明度)比附于礼(玉石的重量)(2)玉石审美追求华丽之美朴素之美3、五大名玉蓝田玉南阳玉和田玉酒泉玉岫岩玉4、陶器与瓷器的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是陶土,瓷器用瓷土)(2)烧铸温度不同(陶器低于1000度,瓷器在1200度以上)(3)施釉方式不同(陶器无釉或先烧铸后施釉,瓷器为先施釉再烧铸)(4)质地不同(陶器质地疏松易渗水,瓷器质地坚密不易渗水)5、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6、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目录1. 美术鉴赏概述 (2)1.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美术与日常生活 (4)1.1.2 鉴赏与个人成长 (5)1.2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 (6)1.2.1 审美感知 (7)1.2.2 情感体验 (8)1.2.3 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9)2. 美术史基础知识 (10)2.1 古代美术 (12)2.1.1 史前美术 (13)2.1.2 古代埃及美术 (15)2.1.3 中国美术史概览 (16)2.2 中世纪美术 (17)2.3 文艺复兴美术 (19)2.4 现代及当代美术 (19)2.4.1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21)2.4.2 立体主义与现代主义 (21)2.4.3 当代艺术流派 (22)3. 美术鉴赏技巧与方法 (24)3.1 观察技巧 (25)3.2 分析技巧 (26)3.3 描述技巧 (27)3.4 评价技巧 (29)4. 美术鉴赏资源与工具 (30)4.1 博物馆与艺术展览 (31)4.2 在线资源与数字美术馆 (33)4.3 美术鉴赏书籍与刊物 (34)5. 美术鉴赏实践活动 (35)5.1 美术作品赏析案例 (36)5.2 美术创作与手工制作 (38)5.3 美术鉴赏工作坊与课程 (39)1. 美术鉴赏概述美术鉴赏是一种通过运用个人的视觉感知、知识背景、情感体验以及审美标准,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艺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涉及对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解析。

美术鉴赏不仅需要感知作品的表面现象,更需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创作者意图以及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美术鉴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敏锐感知和理解能力。

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的美,理解艺术创作的艰辛,感受艺术的力量,从而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和感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还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

人教版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色彩1.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的视觉效果,是人们在感觉世界时对物体和光线的视觉体验。

2.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彩具有明度、色相和色调等属性。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分为主色调、色彩比例、对比色、冷暖色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4.色彩与情感不同的颜色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喜庆,蓝色代表冷静、清新等。

5.色彩的运用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十分重要,艺术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6.色彩的渲染在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渲染是表现光影效果和增强画面质感的重要手段。

二、构图1.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是在二维平面上合理地安排画面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2.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性、平衡性、比例、节奏和重心等。

3.构图的运用构图在绘画和摄影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传达情感。

4.构图与意境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表现效果。

5.构图与空间感构图可以通过透视、遮挡、大小关系等手段来营造出三维空间感。

6.构图的艺术手法构图的艺术手法包括对比、边际处理、前景、背景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三、线条1.线条的基本概念线条是平面上由点连成的路径,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线条的类型线条可以分为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曲线等各种类型。

3.线条的表现形式线条可以通过粗细、曲直、流畅等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4.线条的运用线条在绘画中可以用来勾勒轮廓、表现形态和纹理、传达情感,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5.线条的表现力线条的表现力很强,可以用来表达动静、轻重、明暗等概念。

6.线条的艺术处理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处理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家可以通过破碎、渐变、聚焦等手法来运用线条。

四、光影1.光线的基本特征光线是一种能够照亮物体并产生影子的自然现象,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光线的处理来营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2.光影的产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产生明暗关系,呈现出明暗对照的效果,这就是光影的产生。

美术鉴赏知识点

美术鉴赏知识点

美术鉴赏知识点一、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一种用色彩、线条和形状在平面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人们的审美体验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美术鉴赏知识点:1. 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创造不同的情绪和效果。

例如,明亮的颜色经常用于表达喜悦和活力,而冷色调则常常用于表达忧郁和冷漠。

2. 线条表现:线条在绘画中起着组织和结构化作用。

不同的线条可以传递不同的感觉和意义。

细长的线条可能给人一种柔和和优雅的感觉,而粗犷的线条则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力量和冲击。

3. 图像构图: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画布上安排和组织视觉元素的方式。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常见的构图原则包括对称、比例和重复。

4. 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

例如,印象派艺术家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而立体主义艺术家则注重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

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二、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一种通过刻划和塑造物质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下面是一些与雕塑艺术相关的知识点:1. 材料选择:雕塑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石头、铜、陶瓷、木头和塑料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效果。

例如,石头雕塑常常给人一种坚实和稳固的感觉,而木头雕塑则更具有亲和力和温暖感。

2. 空间利用:雕塑艺术需要考虑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分布和位置。

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塑的布局和姿态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

例如,一个人物雕塑的姿势和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3. 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一种将材料和物体组合在一起来创造出整体艺术作品的形式。

它常常涉及到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装置艺术对于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和环境感非常重要。

4. 雕塑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时期有着各种各样的雕塑风格。

例如,古典主义雕塑注重人物的理想化和完美化,而现代主义雕塑则更加关注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三、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通过相机捕捉和记录图像来表达艺术家的视觉观点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所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美术鉴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美术鉴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优化情感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美术鉴赏的条件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美术鉴赏便不能成立。

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术鉴赏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一是审美鉴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的参与。

(一)美术鉴赏的客体美术鉴赏的客体,即被鉴赏的美术作品本身。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如文艺复兴、印象派、现代主义等。
作者生平与创作经历
作者的生活经历
作者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情 感经历等。
作者的艺术成就
作者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包 括代表作品、艺术风格、创新之处 等。
作者的创作过程
作者创作该作品的过程和灵感来源, 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体 验。
作品主题与思想内涵
目的
通过美术鉴赏,人们可以培养审 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加深对 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 有助于推动艺术交流和发展。
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拓展审美视野
美术鉴赏能够让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 美术作品,从而拓展审美视野,增强对美的 感知能力。
深化文化理解
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 会信息,通过鉴赏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
形状
形状是由线条围合而成的二维空间。不同的形状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圆形柔和、方形刚硬等。同 时,形状的组合和排列也能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色彩与色调
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为直观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可以传 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等。同时,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能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质感与肌理
质感
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地所给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在美术作品中,质感 的表现能够让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肌理
肌理是指画面表面的组织结构所呈现出的纹理效果。不同的肌理效果可以给人带 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平滑、粗糙、细腻等。同时,肌理的运用也能增加作品的 层次感和丰富性。
03
美术作品的风格与流派
多样性与跨界
现代主义风格具有多样性 和跨界性,涉及多种艺术 形式和媒介的融合与创新。

美术鉴赏新教材知识点总结

美术鉴赏新教材知识点总结

美术鉴赏新教材知识点总结一、艺术史知识点艺术史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艺术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发展脉络。

在新的美术鉴赏教材中,通常会包含一些重要的艺术史知识点,如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印象派、现代艺术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观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习活动进行深化学习。

二、艺术理论知识点艺术理论是美术鉴赏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艺术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在新的美术鉴赏教材中,通常也会包含一些重要的艺术理论知识点,如色彩理论、构图原理、光影效果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绘画实践和观摩名家作品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和作业等学习活动进行深化学习。

三、具体艺术作品的解读知识点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在新的美术鉴赏教材中,通常也会包含一些具体艺术作品的解读知识点,如《蒙娜丽莎》、《星空》、《向日葵》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实际观赏和分析,去解读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等学习活动进行深化学习。

四、美术鉴赏技巧知识点在美术鉴赏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观赏和分析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在新的美术鉴赏教材中,通常也会包含一些美术鉴赏技巧知识点,如观察艺术作品的细节、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形式、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范例分析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的观赏和分析活动进行深化学习。

五、跨学科知识点美术鉴赏通常也会涉及到一些跨学科的知识点,如文学、历史、哲学等。

在新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跨学科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0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0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0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单元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艺术的要素:线、形、色、光、纹理、空间和节奏等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

2. 线的表现形式:直线、曲线、平行线、交叉线等,线条在艺术作品中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感觉和表达出不同的意境。

3. 形的构成:形的构成包括实形与虚形、简单形与复杂形、正形与变形等。

形状的改变和变形可以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

4. 色彩的表现:色彩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明暗对比、冷暖色调、颜色的搭配与运用等。

5. 光的效果:光的表现形式有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等,不同的光源和光影效果可以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氛围和立体感。

6. 纹理的呈现:通过运用不同的纹理效果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质感和观赏性。

7. 空间的构建:在绘画中可以通过透视和构图等方式,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感和立体的效果。

8. 节奏感的运用:运用不同的画面元素的重复、间隔和变化,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的节奏感和动感。

这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它们。

通过多观摩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美术鉴赏常识

美术鉴赏常识

美术鉴赏的要素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的要素:
环境要素(例:古埃及艺术与古希腊艺术) 民族要素(例: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艺术) 宗教要素(例:伊斯兰教艺术) 时代要素(点、线、面、体)作用(轮廓、结构) 明暗:特征(受、背光部)作用(体积感) 色彩:特征(固有、条件色)作用(色彩表现力) 空间:特征(实体、虚拟空间)作用(空间关系) 材质:特征(材料质地)作用(材质美感) 肌理:特征(表面纹理)作用(表现效果)
美术鉴赏常识
一、美术的种类及特点 二、美术鉴赏的要素 三、美术鉴赏的方法
美术的种类及特点
美术的涵义:
美术是用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
平面或立体的视觉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艺术。美术 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 间艺术”或“静态艺术”。 美术的特点: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 态性。

5、工艺美术的种类:
实用工艺美术(日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
美术(陈设工艺美术)。 在整个美术家族中,工艺美术的种类最为丰 富。(陶瓷、染织、编织服装、家具、玩具、 漆器、商业美术、室内设计、书籍装帧、工 业品造型等)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工艺美术的 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6、建筑的种类:
宫殿建筑、宗教性建筑、公共建筑(如剧场、
体育馆、学校等)、工业建筑、民居建筑、 纪念性建筑(如毛主席纪念堂)、园林建筑 等。 建筑具有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属性。 建筑三原则:适用、坚固、美观。(古罗马 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 建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对其他门类艺术的 影响。
美术的门类:
1、按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分: (狭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广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设计、园林、书法、篆刻等。 2、按功能分(相对而言) 纯美术:绘画、雕塑、书法、篆刻 实用美术:建筑艺术、园林、工艺美术、设计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归纳一、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构图、色彩、明暗和质感等。

1. 构图: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完整性,常见的构图方式有对称构图、居中构图、倾斜构图等。

2. 色彩:色彩是绘画中最直观、丰富的表现手段之一。

颜色的饱和度、明度和色调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

3. 明暗:明暗是通过对光影的运用来创造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通过明暗的对比和渲染,可以打造出丰富的层次和逼真的效果。

4. 质感:质感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的质地和触感。

通过绘画技法的运用,可以使观者产生对物体真实感的认知。

二、艺术史知识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和流派有助于理解绘画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美术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流派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印象派、现实主义等。

1. 古典主义: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注重对人体比例和形态的掌握,追求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

2. 文艺复兴:15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运动,强调人文主义观念,注重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和逼真性。

3. 印象派:19世纪末法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以独特的光影效果和笔触表现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线条和形状。

4. 现实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潮流,以真实描述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为主要特征,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艺术表达。

三、绘画技法绘画技法是绘画作品呈现的手段和方式。

掌握不同的绘画技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1. 水彩画:以水溶性颜料为材料,水分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柔和的色彩过渡和渲染效果。

2. 油画:利用油性颜料和稀释剂作为绘画材料,通过慢干的特性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质感。

3. 素描:通过线条的勾勒和阴影的运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感。

4. 速写:快速、简洁地记录所见所感,强调表现瞬间的感觉和情绪。

四、艺术品鉴赏艺术品鉴赏是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过程,需要对作品的细节和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会考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会考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会考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一、绘画艺术1.绘画的概念绘画是用色彩、线条、形态等视觉元素,在画布、纸张等载体上表现出形象或抽象内容的艺术形式。

绘画的形式可以是油画、水彩画、素描、书法等。

2.绘画的发展历程绘画起源于古代洞穴壁画和古代绘画艺术,经历了中国古代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印象派绘画到当代现代绘画,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3.绘画的表现手法绘画的表现手法包括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每种手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4.绘画的艺术风格人们可以通过考察绘画的色彩运用、构图结构、线条表现等方面来判断绘画的艺术风格,如印象派的明亮色彩和光影表现、现实主义的真实写实和明暗对比。

5.绘画的审美价值绘画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指作品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美的感受。

6.绘画的品评标准评价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需要考虑作品的构图、用色、线条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其作品的叙事性、表现力、表达力等。

二、雕塑艺术1.雕塑的概念雕塑是用泥塑、石雕、木雕、金属等材料进行造型创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塑造来表现形象和抽象的主题。

2.雕塑的发展历程雕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图腾信仰,经历了古希腊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现代雕塑等不同时期的发展。

3.雕塑的造型手法雕塑的造型手法包括平面构成、体量关系、比例美感等,艺术家通过造型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美感。

4.雕塑的艺术风格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可以根据雕塑的形态、线条、表面处理等方面来判断,如古希腊的优美曲线和纯净结构、现代抽象雕塑的简约风格和抽象形态。

5.雕塑的审美价值雕塑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指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和情感,观者可以从中获得美感和思想的启发。

6.雕塑的品评标准评价一件雕塑作品的好坏需要考察作品的造型、形态、线条和构图等,综合判断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造型美感。

三、书法艺术1.书法的概念书法是汉字艺术的一种,是用毛笔、墨汁进行书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运动造型、空间编排、笔墨结合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目录一、美术概述 (2)1.1 美术的定义与范畴 (2)1.2 美术的功能与价值 (4)1.3 美术的历史发展 (5)二、绘画基础 (6)2.1 色彩理论 (8)2.1.1 色轮与色彩搭配 (9)2.1.2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 (10)2.2 笔触与纹理 (11)2.2.1 笔触的种类与效果 (12)2.2.2 纹理的运用与表现 (14)2.3 构图与空间 (15)2.3.1 构图的基本原则 (16)2.3.2 空间的营造与表现 (18)三、雕塑基础 (19)3.1 雕塑的定义与分类 (20)3.2 雕塑的材料与技法 (22)3.3 雕塑的设计与表现 (23)四、摄影基础 (24)4.1 摄影的定义与器材 (26)4.2 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28)4.3 摄影的后期处理 (29)五、美术鉴赏与批评 (30)5.1 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意义 (31)5.2 美术批评的流派与标准 (32)5.3 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34)六、现代美术发展趋势 (35)6.1 当代美术的创新与变革 (37)6.2 国际美术交流与合作 (38)6.3 现代美术教育与普及 (39)一、美术概述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

它通过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视觉元素,构建出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愉悦和启迪。

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期,最初的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流派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西方美术注重写实和表现,强调光影和透视效果;而东方美术则更注重意境和内涵,强调线条和色彩的和谐统一。

美术的功能不仅限于审美欣赏,它还具有教育、传达信息、表达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功能。

在现代社会,美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创造力。

大一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大一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大一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学科,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下面是我对大一美术鉴赏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绘画艺术1. 艺术构图:良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构图的基本原则有平衡、对比、重复和动静对比等。

2. 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元素,正确运用色彩能够表现形象的质感和情感。

常见的色彩搭配有对比色、冷暖色等。

3. 素描技法:素描是绘画的基础,通过线条和阴影的勾勒,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常见的素描技法有铅笔素描、炭笔素描等。

二、雕塑艺术1. 雕塑材料:雕塑作品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如石膏、木材、金属、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作品不同的质感和表现力。

2. 雕塑造型:雕塑作品的造型可以是立体的,需要考虑到空间和透视关系。

良好的造型能够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动感。

3. 雕塑风格:不同的雕塑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

三、书法艺术1. 书法字体:书法有很多种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气势。

2. 书法笔法:书法的笔画有直、勾、捺、横等,通过不同的笔画结构和力度的掌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意境。

3. 书法布局:书法作品的布局要有整体的平衡和谐。

布局的元素包括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以及整个作品的层次感。

四、摄影艺术1. 光线运用:摄影作品的拍摄离不开光线的运用,适当的光线能够烘托出作品中的重点和视觉效果。

2. 构图与角度: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符合美学原则,合理的角度能够使作品更具丰富性和视觉冲击力。

3. 色彩与色调:摄影作品的色彩和色调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调整,不同的色彩和色调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效果和情感。

以上只是大一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美术鉴赏的知识。

初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与艺术欣赏

初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与艺术欣赏

初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与艺术欣赏美术作为一门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审美素质,还可以丰富思维,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点,以及学习艺术欣赏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介绍一些艺术欣赏的方法。

一、线条、形状和结构在美术作品中,线条、形状和结构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弯曲线等,它们通过不同的长度、宽度和方向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感觉。

形状指的是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外形,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

结构则指的是物体的整体组织方式,包括平衡、对比和重复等。

二、色彩和色彩搭配色彩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意义。

色彩包括基本色彩和调和色彩。

基本色彩指的是红、黄、蓝这三种原色以及它们的混合色。

调和色彩则是指通过混合基本色彩来产生的各种中间色和灰色。

艺术家通常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常见的色彩搭配包括冷色调、暖色调以及对比色搭配。

冷色调给人以冷静、安静的感觉,暖色调则给人以温暖、活跃的感觉,对比色搭配则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三、光影和透视光影和透视是制造立体感的重要手法。

光线的照射会产生明暗的对比,通过使用明暗对比可以给作品带来层次感和质感。

透视是一种用于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通过在画面中运用透视原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距离感和近大远小的效果。

四、艺术风格和流派艺术作品通常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风格指的是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而流派则是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例如,印象派的作品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为特点,表现出自然界的丰富和多变。

了解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培养对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欣赏能力。

五、艺术欣赏的方法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感受的过程。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知识点归纳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在审美的角度上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的行为。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美术作品欣赏,并逐渐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下面,我将归纳总结初中美术作品欣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1. 作品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这些主题可以是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而情感表达则是艺术家对这些主题的个人感受和表达方式。

当欣赏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细心观察和想象,理解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2. 作品的构图与形式表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元素的安排和组织方式,包括物体的位置、大小、比例、角度等。

艺术家通过构图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突出主题和表达意图。

而形式则指作品的形式语言,如线条、色彩、纹理、光影等。

观众需要注意作品的构图和形式表现,体会艺术家通过这些元素传递的信息和美感。

3. 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不同的艺术家、时期和文化背景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例如,中国绘画的工笔画讲究细腻和写实,西方印象派则追求光影变化和色彩的直接表现。

了解和辨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对其赏析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4. 作品的艺术元素与艺术原理艺术元素是构建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纹理和空间等。

而艺术原理则是组织和运用这些元素的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和层次等。

通过学习艺术元素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形式和美感,提高欣赏水平。

5. 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价值每幅作品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

艺术家往往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思潮、社会问题和个人态度。

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背后的社会价值,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6. 作品的批判性思考与个人感受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欣赏,还可以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艺术美术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艺术美术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艺术美术鉴赏知识点整理美术是一门涉及观赏、欣赏和创作各种艺术作品的学科。

艺术美术鉴赏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艺术美术鉴赏知识点,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以下是初中艺术美术鉴赏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一、造型规律1. 线条:学习线条的种类、表现方法以及线条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了解线条对构图的影响。

2. 形状:通过学习形状的分类和表现方法,认识形状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3. 空间: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正向空间和负向空间,认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大小和远近关系对整体效果的影响。

4. 色彩:学习色彩的基本分类、表现方法以及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绘画技巧1. 素描:学习素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和质感进行准确描绘的能力。

2. 水彩画: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材料和技法,学习水彩画的上色技巧和效果表现。

3. 壁画:认识壁画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壁画的应用领域,学习壁画创作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

4. 紫砂陶艺:了解紫砂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学习紫砂陶艺的造型和装饰技法。

5. 剪纸:学习剪纸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剪纸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三、艺术作品鉴赏1. 经典作品:学习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背景。

2. 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画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3. 油画:了解油画的起源和发展,学习欣赏油画作品的色彩运用和形象表现。

4. 雕塑:学习欣赏雕塑作品的造型和材质运用,了解雕塑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5. 建筑:了解建筑设计的原则和风格,学习欣赏不同类型建筑作品的结构和美学价值。

四、艺术风格与流派1. 古代艺术: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和代表性作品,学习分析古代艺术的表现特点和意义。

2. 现代艺术:认识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学习分辨和欣赏不同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

3. 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了解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专业理论知识(1)透视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这里所说的透视指的是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绘画则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中国画的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特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焦点透视大体上又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

以一个六面体的位置为参照,如果画面中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纸面平行,这种透视方式就叫做平行透视,由于透视法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延长平行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一个消失点(灭点),因此,平行透视又叫做一点透视;如果画面中的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每个面都是与纸面成夹角的,这种透视方式叫做成角透视,延长成角透视画面中立方体倾斜的线条后,会有两个消失点(灭点),因此,成角透视又叫做两点透视。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代表画者眼睛所在的高度。

在透视图中,通过消失点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即为该作品的视平线。

(2)色彩色相:色彩所呈现的质的面貌,是色彩彼此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明度: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也称饱和度。

(3)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根据视点的高低不同,可分为:仰视构图、平视构图、俯视构图。

构图根据画面的总体构架可分为:三角形(金字塔形)构图、S形构图、倒三角形(V 形)构图、圆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等。

(4)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北宋郭熙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中国山水画表现“远”的三种艺术手法。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5)六法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气韵生动——生动、整体的反应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形状。

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经营位置——构图、构思。

传移摹写——回话的临摹和复制。

(6)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

以产生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歙县的徽墨,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最著名。

除宣纸外,画家还喜欢在绢上作画。

(7)墨分五色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

五色即:焦、浓、重、淡、清。

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

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的含水分较多,色相更浅。

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8)笔有四德选择毛笔时要讲究“尖、圆、齐、健”。

尖就是锋颖尖锐即笔尖要尖利。

圆就是丰硕圆润即笔身饱满而圆。

齐就是修削整齐即笔尖摊开后整齐划一。

健就是劲健有力即笔锋要有弹性。

(9)四君子、岁寒三友以梅、兰、竹、菊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因取其品格高洁、清丽雅致,为历代文人画家所偏爱,故而得名“四君子”。

宋元年间的画家多画松、竹、梅,称“岁寒三友”。

画家以此赞颂人间正直、坚忍、乐观,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因此历久不衰,备受青睐。

(10)书画同源中国画有“书画同源”一说,指中国绘画与书法使用同样的工具,起源相同。

也指水墨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

如画竹,竹叶、竹竿的画法就吸取了写毛笔字用笔的方法,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叶用八分法。

(11)诗书画呀印“诗、书、画、印”合而为一,是在元代形成的。

一幅画上,往往具备诗、书、画、印,诗句,不仅是对自然外物的形象描写,还洋溢着人的情感,因而诗、画也等于他们自己人格精神的写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得诗外有诗,画外有画,味外有味,所以当诗的艺术进入画的艺术之后,它的领域更扩大了,这种味外味的神韵,为文人画理的基础。

印章是从题字、签名而来的,似乎与画无关联,但小小的一方鲜红色印章,对画面也起节奏和稳定的作用,……。

(12)题款又称“题识”、“款式”。

中国画题跋的几种形式。

凡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作品画面布置变化极为多端。

满的构图,只能题一姓名,或钤一方图章,已经足够,这种款式,叫“穷款”。

很空的构图,须题长篇大论以补充画面的空虚,叫“长款”。

构图上多处错杂的空虚,须题二处,或二处以上的,叫“多处款”。

一幅画,除诗跋等处,仅题作者姓名的,叫“单款”。

画面除作者姓名外,题有这幅画所有者字、号,以表示为某人所持有。

如“某某先生雅风”,此先生名字题在作者上面,叫“单款”。

因此作者姓名又叫“下款”。

上下两款合起来叫“双款”。

(13)题款种类题款在构图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字体、位置、长短、大小及印之朱白等都应考究。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

”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

”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

(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

)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

唯苏拭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

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

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

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14)题款中的时令别称在收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题款中时令别称的问题,如字画、墨盒、笔筒、瓷器(民用瓷器居多)等藏品上的署款,一般少了农历纪年、纪月、纪日的题记。

纪年用干支法,如“壬戌、庚寅”等等,一般比较单一。

而月、日等题识,叫法不一。

如案上一方铜墨盒的题款:“戊申仲夏·京师陆军小学堂·陆军部制”,其“戊申”,即1908年,“仲夏”即“五月”。

也就是说,这方墨盒制于1908年5月。

其实“五月”的别称又不止“仲夏”一谓,还有“中夏、榴月”等称谓。

(15)黄金分割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

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人体的黄金分割:人体经脐部,下、上部量高之比,小腿与大腿长度之比,前臂与上臂之比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即1:0.618的近似值。

美术名人名言1.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东晋)注:中国魏晋时代的大画家顾恺之善画人物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记载中说到他的作画方法:“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里头)顾恺之画人物最重视描绘眼睛的神采。

说明中国美术在人物造型方面的特点追求传神。

2.画家首先应当将镜子拜为老师。

——达·芬奇(意大利)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的这句话,说明西方传统人物造型详尽、写实的特点,更重"形似"。

3.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

——沈括(北宋)注:中国画家从不固定一个点来静止地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而是如观看盆景中的假山一样,从各个角度“游动地”观看、欣赏。

说明中国传统山水画使用的是散点透视法。

4.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清代)注:传统的中国画以临摹为主,清代画家石涛首次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观点。

5.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注:说明中国画注重形神兼备,但更侧重于神似。

6.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方薰(清代)注:说明“写生”一次在中国画中的含义即:画出物象生动的感觉。

而西方绘画中的“写生”则与之截然不同,在西方绘画中,写生就是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

7.8.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

——元·《稗史集传·柯九思传》注:以画竹,竹叶、竹竿为例说明中国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即:书画同源。

9.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明·计成:《圆冶》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讲求自然美。

10.我从没见过天使,所以我不会画它。

——库尔贝(法国)注:库尔贝为西方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现实主义美术家推重直面生活与现实的创作追求。

11.新的木刻技术是由他首先由国外介绍过来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意识上的照明。

——郭沫若《论中国新木刻》注:“他”指的是鲁迅,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介绍与倡导下发展起来,他积极组织青年画家学习西方当代版画,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祝大家金榜题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