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件制作脚本

合集下载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雨巷》这首诗歌,该诗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章《诗歌欣赏》的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雨巷》的背景、意象、情感,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背景、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品味诗歌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品味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雨巷》的背景、意象、情感和诗歌美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 讲解: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讲解《雨巷》的意象、情感。

3. 实践: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 例题讲解:分析《雨巷》中的典型意象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雨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述雨巷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背景介绍4. 意象与情感5. 诗歌美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并欣赏另一首现代诗歌,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2. 教学目标的品味诗歌美的能力培养。

3.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设计。

4. 板书设计的诗歌美特点展示。

一、意象与情感分析《雨巷》一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等。

这些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和期待。

在讲解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心境。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雨巷》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诗歌与散文”部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诗歌手法的探讨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中的基本意象,提高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诗歌的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雨巷》原文及配图。

2. 纸质教材:包含《雨巷》的章节内容。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雨巷的联想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原文:让学生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意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雨巷”、“油纸伞”等,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4. 讲解手法:讲解诗歌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手法表达情感。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雨巷,仿写一段描述雨巷的文字。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巷》意象的题目,讲解答题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雨巷》情感分析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意象:雨巷、油纸伞、窗口、灯光3. 手法:比喻、拟人4. 情感:孤独、期待、希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述一个你所熟悉的场景,表达你的情感。

2. 答案示例: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斑驳的小路上。

微风拂过,树影婆娑,仿佛在低语。

此刻的我,心情如同这树影,悠然自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雨巷》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雨巷》教案课件

《雨巷》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雨巷》教案课件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巷》。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会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雨巷》,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雨巷》。

2. 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读后感分享:评估学生在读后感中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雨巷》教案课件2

《雨巷》教案课件2

《雨巷》优秀教案课件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课文《雨巷》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雨巷》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 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雨巷》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描绘一个雨巷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2.2 课文分析:2.2.1 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其起承转合的特点。

2.2.2 诗歌的主题: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2.2.3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其艺术效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雨巷情境。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戴望舒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2--《雨巷》课件制作脚本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2--《雨巷》课件制作脚本

《雨巷》课件制作脚本卢林 054一、脚本表格课程名称诗歌欣赏之《雨巷》脚本作者卢林制作人员卢林使用对象预科学生知识点划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课文朗诵、课文解析、艺术特色、音乐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雨巷》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意、象征意义等;3、能够使用恰当的语气和感情朗读诗歌;4、掌握这首诗歌的写作风格;5、通过音乐欣赏,结合自己的感想用文字来描述这首诗歌所提到的景物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1、硬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动画课件等2、原因——本课教学需要音响、视频及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来创设情境,使用flash来制作课件的优势在于,通过flash的交互功能使课件界面框架内容(结构内容)清晰明了,使用flash的贞标签来实现诗词同步,可以随意控制诗词的播放与停止来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授课等。

知识单元知识点素材形式课件页面内容教学目标1、界面界面中通过按钮代表每一部份课件内容大纲进行导航。

用户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提示按钮进行课件返回、前进、后退等。

文字学习者可以从界面熟悉整个课程的结构内容,便于进行课堂内容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界面交互按钮随意进入每一格知识点的教学。

2、前言总结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点文字通过总结前面所学的知识点,用一段过渡文字做导言,将学生引入新的诗歌学习。

3、作者介绍通过文字、作者图片进行作者介绍,内容包括其一生的艺术成就等。

文字、图片了解诗歌作者及其艺术成就等。

4、写作背景通过文字描述作者写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

文字了解诗歌写作背景,让学生从社会角度进行诗歌的探究与学习。

5、课文朗诵运用歌词同步技术,学生在倾听朗诵时可以欣赏到诗句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stop”按钮停止播放,让学生跟读或复读。

文字、《雨巷》朗诵.mp3让学生感受该诗歌的朗读意境,熟悉诗歌大概的内容和感情。

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该朗诵不宜播放过多,只作为课文授课时的辅助教学(如代替教师朗读)。

6、课文解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解析两个步骤进行相应内容的展示讲解,通过图文方式进行表现。

《雨巷》教案课件

《雨巷》教案课件

《雨巷》优秀教案课件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理解并感悟《雨巷》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并欣赏《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雨巷》诗歌的逐句解析和翻译。

诗歌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雨巷》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情感的深入感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戴望舒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歌内容和形式。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主题讨论和情感表达。

欣赏法:通过朗读和音频播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戴望舒的图片、诗歌文本和分析图表。

音频播放:播放诗歌的朗读版本,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解析诗歌:逐句解析《雨巷》的文本,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理解。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和语言表达。

4.2 时间安排引入和解析诗歌:20分钟主题探讨和艺术特色分析:3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作业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互动表现。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以及个人的表达和分享。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诗歌解析和感悟写作。

5.2 作业完成诗歌《雨巷》的解析作业,包括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写一篇感悟文章,表达自己对《雨巷》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准备PPT或小报。

《雨巷》教案课件

《雨巷》教案课件

注意事项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引 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鼓励 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情境教学法
目的
注意事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背景和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 验。
素材选择要贴切,避免过多的干扰因 素,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诗歌本 身。
步骤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音乐 等素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的 情境。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
教师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精髓。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
引导学生将《雨巷》与其他描写雨的诗歌进行对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模仿《雨巷》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雨巷的情境,感受雨巷的氛围。
提问导入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雨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雨巷》,引导 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读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 内容和情感。
深入研读
05
作业布置
1. 课后阅读
总结词:巩固知识
详细描述: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雨巷》这首诗,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 感,以及作者戴望舒的创作风格。
2. 诗歌朗诵
总结词:培养技能
详细描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雨巷》这首诗,提高他们的诗歌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让学生根据《雨巷》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戴望舒《雨巷》优秀(课件.

戴望舒《雨巷》优秀(课件.

戴望舒《雨巷》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

该作品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部分。

《雨巷》通过描绘悠长寂寞的雨巷、独行者和一位丁香般的女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详细内容涉及诗的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雨巷》的意境美,培养诗歌欣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对《雨巷》的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雨巷》原文、相关图片、解读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查找与《雨巷》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想象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阅读:让学生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

a.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b.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分析《雨巷》中的一段诗句,展示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现代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歌韵律:押韵、节奏3. 主要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5. 诗人情感:孤独、渴望、怀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雨巷》的意境,创作一首描绘雨巷的诗。

2. 答案示例:雨巷深深,独行影只。

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女子。

悠悠岁月,梦中相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雨巷》的理解和解读较为深入,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2024年)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布局特点
《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采用复 沓回环的手法,形成循环往复的旋律 。
诗人巧妙地运用重复和排比的手法, 使诗歌具有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 节奏。
押韵与节奏
全诗押ang韵,每节三、六行押韵,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 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意义。
语言优美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善于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 造出一种朦胧而优美的艺术境界

情感真挚
戴望舒的诗歌情感真挚、深沉,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 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2024/3/26
6
02
诗歌内容解析
Chapter
2024/3/26
7
诗歌结构与布局分析
整体结构
创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7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 ,诗人深感苦闷和彷徨。
时代背景
作品通过描绘雨巷这一独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 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展现了当时知 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2024/3/26
5
诗歌风格与特点概述
意象独特
戴望舒的诗歌以意象独特著称, 《雨巷》中的“雨巷”、“丁香 般的姑娘”等意象,既具有鲜明 的视觉形象,又蕴含着丰富的象
画面
诗歌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独自彷 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这些画面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视觉效果。
意境
通过色彩和画面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这 种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融,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13
建筑美:结构、层次和立体感
Chapter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一、教学内容《雨巷》课件基于语文教材第八章《现代诗歌》第二节,详细内容涉及对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的深入学习。

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分析、意象解读、情感把握及修辞手法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雨巷》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中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以及审美情感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雨巷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为学习诗歌做好准备。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分析诗歌,讲解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探讨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进行仿写,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主题:《雨巷》2. 结构:诗人介绍、背景、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3. 重点:意象、修辞手法、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情感。

2. 答案:意象分析:雨巷、丁香、油纸伞等;情感描述:寂寥、忧郁、期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如《我是一条小河》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例题讲解中“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一句的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描述。

4. 课后拓展延伸中的诗歌推荐阅读和诗歌朗诵比赛。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雨巷》课件设计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雨巷》课件设计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雨巷》课件设计《雨巷》课件设计一、课程简介本次课程旨在通过教学课件的设计,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雨巷》这首诗歌作品。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雨巷》这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2. 学习并理解诗歌中的词汇和句子;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5.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介绍诗人、时代背景等信息;- 引导学生对雨巷的印象和感触。

2. 诗歌欣赏与理解(15分钟)- 教师朗读《雨巷》,让学生跟读;- 分析诗句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

3. 诗歌配乐和影像展示(20分钟)- 播放具有雨声音效的配乐,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氛围;- 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4. 诗歌表演和朗诵(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音调变化等方式来传达诗歌的情感; - 全班共同朗诵整首《雨巷》,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5. 诗歌创作与分享(2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雨巷的感受进行创作;-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全班,展示个性与创造力。

四、课程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展示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学生就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

五、课程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合作创作一幅关于雨巷的画作,并进行展览;2. 课后让学生阅读更多有关雨巷的诗歌,并进行朗诵与分享;3. 开展“我眼中的雨巷”摄影比赛,展示学生的摄影才华。

六、教学资源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课件素材:包括《雨巷》的背景介绍、诗歌展示、图片和视频等;3. 音频配乐:包括具有雨声音效的背景音乐。

《雨巷》教案课件

《雨巷》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巷》优秀教案PPT课件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雨巷》的基本内容,体会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诗歌《雨巷》的象征意义和意象分析。

2. 诗歌朗读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诗歌创作的指导和评价。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创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诗歌《雨巷》的内涵和创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雨巷》诗歌内容、作者介绍、象征意义分析、朗读技巧等。

2.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诗歌创作和笔记。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雨巷》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诗歌内容讲解:教师用PPT课件展示《雨巷》的诗歌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3. 作者介绍: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心境。

4. 象征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如雨巷、丁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朗读技巧讲解:教师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节奏、情感和停顿等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雨巷》诗歌。

2. 完成一篇关于《雨巷》象征意义的短文。

3. 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可以是仿写或原创。

六、教学过程(续)6. 诗歌情感表达:讨论如何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准备朗读或表演。

7.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朗读或表演,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对《雨巷》的感受和理解。

雨巷(戴望舒课件

雨巷(戴望舒课件

雨巷(戴望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戴望舒的诗歌《雨巷》。

诗歌通过描绘一个寂寥的雨巷和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孤独感和对爱情的渴望。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语言、节奏和情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能够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氛围。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节奏,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语言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难点: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语言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到雨巷的氛围,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巷、姑娘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

4. 分析语言: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如形容词、动词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

5. 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氛围。

6.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象:雨巷、姑娘语言:形容词、动词情感:孤独、渴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诗歌《雨巷》。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诗歌《雨巷》的意象和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氛围。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练习,培养了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戴望舒的其他诗歌,如《夕阳》、《夜泊牛渚怀古》等,加深对诗人及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雨巷》优秀课件.

《雨巷》优秀课件.

《雨巷》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单元《雨巷》一诗的详细内容。

具体章节为:《雨巷》全诗,包括诗的背景、意境、语言特点、结构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雨巷》的背景和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意境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对诗歌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江南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导入新课《雨巷》。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雨巷》的背景,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例,讲解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诗歌背景:20世纪20年代,江南雨巷4. 意境与情感:悠长、寂寥的雨巷,结着愁怨的姑娘5. 鉴赏方法:关注意象、把握情感、品味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炉中煤》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雨巷》意境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详细说明:意境是现代诗歌的灵魂,而《雨巷》作为一首充满意境的诗歌,理解其意境是教学难点。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一、教学内容《雨巷》课件主要依据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诗歌与散文》中的《雨巷》一文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介绍,理解戴望舒的创作特点;2. 诗歌内容解析,详细讲解每一段落的意象、情感表达;3. 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4. 诗歌主旨及象征意义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文学特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出课题;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特点;3.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 内容解析:逐段分析诗歌意象、情感表达,讲解象征意义;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巷》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短诗,分享交流;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内容:诗人:戴望舒背景介绍意象分析象征意义韵律、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象征手法,以“夜”为题,创作一首短诗;分析《雨巷》中你最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作业答案:1. 短诗创作示例:夜,如墨染黑的画卷,繁星闪烁,如珍珠点缀其间。

寂静中,谁在低声吟唱,那是夜的秘密,藏在心间。

2. 示例答案:我最喜欢的诗句是:“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这句诗通过描写雨巷的寂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富有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雨巷》,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诗歌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

《雨巷》课件(一、教学内容《雨巷》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章《诗歌欣赏》。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理解《雨巷》的诗歌意象、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深入剖析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诗歌意象和语言特色;2. 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和语言特色的理解与把握;教学重点:诗歌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的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诗歌欣赏指导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雨巷》的意境;2. 讲解: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讲解诗歌意象、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雨巷场景,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情感;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诗句,进行深入剖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诗歌欣赏方法,分析其他诗歌作品;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主要内容:诗歌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语言特色:含蓄、优美、富有韵律感;情感表达:怀念、惆怅、期待;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我国江南小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与把握;2. 语言特色的分析和欣赏;3. 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技巧;4. 创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诗歌的重要性;5. 作业设计中答案要求的明确性。

《雨巷》课件图文文库

《雨巷》课件图文文库

《雨巷》课件图文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雨巷》这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现代诗歌的鉴赏”,详细内容为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而理解并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基本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分析并运用《雨巷》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雨巷》的深层情感,把握其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雨巷》的相关图片、诗歌原文、注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进而引入课题。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雨巷》,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味。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详细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赏析其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情感:孤独、忧郁、期待等。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2. 答案要点:意象分析:阐述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的作用和意义。

情感分析:探讨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忧郁、期待等。

修辞手法运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雨巷》优秀教案课件

《雨巷》优秀教案课件
《雨巷》优秀教案PPT课 件
介绍《雨巷》课件,利用引人入胜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并阐述 本次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导入
小游戏
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进入文学世界。
意义和目的
介绍学习本次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学背景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雨巷》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初 步的了解。
个人理解和感受
分组分享个人对《雨巷》的解读和感受,丰富 课堂讨论。
优秀阅读体验
分享学生中的优秀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文学阅读。
思考反思
1
启示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雨巷》对他们个人的启示和影响,促进思维拓展。
2
自我反思
推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对诗歌和文学的理解。
课程总结
主要内容
总结本次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展望下一次课程
展望下一次文学探究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That's it!
诗歌背景
阐述《雨巷》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内容分析
1
逐句解读
逐句解析《雨巷》的诗句,帮助学生深
主题和寓意
2
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分析《雨巷》的主题和隐含的
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运用的 意象,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阅读体验

雨巷脚本

雨巷脚本

《雨巷》脚本
人物:姑娘、“我”
格调:哀怨、沉郁、寂寥
场景:古典雨巷
镜头一:“我”的背影,“我”回头凝视,目光与镜头对接,镜头缓缓向后拉。

画外音:就在34秒前,我与她擦身而过。

镜头二:在悠长的古巷的那一头,姑娘撑着油纸伞,旗袍的颜色很淡,脚步很轻,缓缓的向这边走来。

镜头三:镜头慢慢拉近,微风拂动姑娘的长发。

镜头四:特写姑娘的眼睛,充满着惆怅,却又明灭着希望。

镜头五:姑娘看到了“我”,羞涩的转移了目光,却仍在向这一头走来。

镜头六:两人即将擦身,雨巷很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似乎是在等待着两人的邂逅。

镜头七:镜头定格在两人擦身而过的时候,画外音响起。

画外音:离她只有1.31公分的时候,她放开了抓着油纸伞的手
镜头八:姑娘左手抓住了“我”的左手,说:你··会等我吗?两人都望着相反的方向。

镜头九:“我”说:那也是一个丁香花开的时候,我至今都不能将那丁香花香忘却,你知道的。

镜头十:姑娘一言不发,拾起油纸伞,走尽了这条小巷,只留下了
寂静又彷徨的小巷,和“我”。

镜头十一:回到镜头一的场景,“我”的眼神变得坚毅而有神,回过头,走出了这条小巷。

镜头十二:“我”的背影也慢慢消失
画外音:我会的,会等你到天长地久。

镜头十三:姑娘在远方回眸一笑
画外音(打出字幕):雨巷,我们记忆的延长........
作者:郑凡
学号:2100124144。

雨巷教案优秀教案板书

雨巷教案优秀教案板书

雨巷教案优秀教案板书标题:雨巷教案优秀教案板书教案建议:1. 教学目标:- 了解并理解《雨巷》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掌握《雨巷》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习诗歌朗诵的技巧;-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准备:- 《雨巷》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板书工具和材料。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巷》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步骤二:诗歌理解(15分钟)- 分发《雨巷》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诗歌朗诵(20分钟)- 向学生介绍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 分组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鼓励他们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 部分学生进行现场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步骤四:板书设计(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讨论内容,设计板书内容。

- 板书标题:《雨巷》- 板书内容:1. 诗歌原文和翻译的摘录;2.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和见解;3.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再次强调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5.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朗诵和欣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以上是针对《雨巷》的优秀教案建议和板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课件制作脚本
卢林 054
一、脚本表格
课程名称诗歌欣赏之《雨巷》
脚本作者卢林
制作人员卢林
使用对象预科学生
知识点划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课文朗诵、课文解析、艺术特色、音乐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雨巷》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歌的大意、象征意义等;
3、能够使用恰当的语气和感情朗读诗歌;
4、掌握这首诗歌的写作风格;
5、通过音乐欣赏,结合自己的感想用文字来描述这首诗歌所提到的景物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1、硬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动画课件等
2、原因——本课教学需要音响、视频及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来创设情境,使用flash来制作课件的优势在
于,通过flash的交互功能使课件界面框架内容(结构内容)清晰明了,使用flash的贞标签来实现诗词同步,可以随意控制诗词的播放与停止来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授课等。

知识单元知识点素材形式课件页面内容教学目标1、界面界面中通过
按钮代表每一部
份课件内容大纲
进行导航。

用户还
可以通过相应的提示按钮进行课件返回、前进、后退等。

文字
学习者可以从界面熟
悉整个课程的结构内容,
便于进行课堂内容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界面交互按
钮随意进入每一格知识点
的教学。

2、前言
总结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点文字
通过总结前面所学的
知识点,用一段过渡文字
做导言,将学生引入新的
诗歌学习。

3、作者介绍通过文字、
作者图片进行作
者介绍,内容包括其一生的艺术成就等。

文字、
图片了解诗歌作者及其艺
术成就等。

4、写作背景通过文字描述
作者写作这首诗
的社会背景。

文字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让学生从社会角度进行诗歌的探究与学习。

5、课文朗诵
运用歌词同
步技术,学生在倾
听朗诵时可以欣
赏到诗句内容。


师可以通过
“stop”按钮停止
播放,让学生跟读
或复读。

文字、
《雨巷》朗
诵.mp3
让学生感受该诗歌的
朗读意境,熟悉诗歌大概
的内容和感情。

为了学生
发散思维的培养,该朗诵
不宜播放过多,只作为课
文授课时的辅助教学(如
代替教师朗读)。

6、课文解析
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和解析两
个步骤进行相应
内容的展示讲解,
通过图文方式进
行表现。

文字、
图片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
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或小
组讨论形式进行解答,最
后教师通过“解析”按钮
来显示答案,进行比较点
评。

7、艺术特色
通过文字进行艺术特色总结。

文字
掌握这首诗歌的写作风格。

7、音乐欣赏
运用歌词同步、图片等方式进行《雨巷》这首歌
的播放。

文字、
《雨巷》歌曲》.mp3、
图片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
自己的感想用文字来描述这首诗歌所提到的景物特征。

二、 与PPT 技术比较
本课件选材是语文诗歌赏析,其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表达,按理说,使用PPT 技术来制作该课件是绰绰有余,而且使用PPT 在技术上也容易实现,不像flash 这么繁琐。

但是,本人认为,使用flash 来制作该课件,还是有PPT 所没有的优势。

比如: 1、 交互功能优势。

通过flash 技术,可以将链接源与链接点显示在同一各界面,方
便返回、下一页、上一页或其他内容的链接等等;
2、诗词同步优势。

使用flash技术,可以通过桢标签来实现诗词同步,使学生在欣
赏诗歌朗诵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诗词的欣赏。

3、使用flash来播放音频文件,由于音频素材事先已被导入库中,在缺乏播放器的
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其播放。

4、对于熟练掌握一定flash技术的制作者,以上几个技术很容易操作,并不花费其
制作课件的时间和修改时间。

5、最后,当该课件导出形成播放影片后(后缀为’.exe’),其容量比PPT的要小得多,
便于在网上发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