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空抛物行为及其救济

合集下载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纠纷解决与调解机制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纠纷解决与调解机制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纠纷解决与调解机制高空抛物行为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高空位置抛掷物品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行为。

这一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导致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立了一套法律纠纷解决与调解机制。

一、法律纠纷解决机制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法律纠纷主要包括刑事责任纠纷和民事责任纠纷。

对于刑事责任纠纷,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民事责任纠纷,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判决赔偿金额。

1. 刑事责任纠纷解决高空抛物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是可以判处刑罚的。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对嫌疑人进行讯问等程序。

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公安机关将移送司法机关进行起诉和审判,以便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纠纷解决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被害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将在审理过程中,依法确定高空抛物行为的责任人,然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判决赔偿金额。

同时,法院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等,保障被害人的权益。

二、调解机制除了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外,我国也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方式解决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纠纷。

调解是一种法律强制力较弱的解决纠纷方式,但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不仅可以减轻法院工作负担,也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1. 调解委员会我国各地设立了调解委员会,专门负责调解各类纠纷。

高空抛物行为的纠纷双方可以选择到当地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委员会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他们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协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2. 调解过程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们会进行耐心的劝解和引导,倾听双方的观点,寻找共同利益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当事人可以签署协议书,将协议内容进行公证。

3. 调解效力调解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应对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应对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与应对近年来,高空抛物行为在城市中愈发频繁,给社会的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了威胁。

高空抛物不仅对行人和交通造成危险,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高空抛物行为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不仅包括行为人的责任,还包括受害人的权益保护及社会安全的维护。

首先,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高空抛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利,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行为人故意进行高空抛物的情况下,可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在行为人未满十六周岁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下,其法定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其次,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教育宣传和行为规范是预防高空抛物的关键。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学校教育,引导公众养成文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高空抛物的发生。

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建筑物的窗户、阳台等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加装防护措施,减少高空抛物事故的发生。

在应对高空抛物问题上,强化法律保护和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必要的。

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

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法审理高空抛物案件,对罪行严重的行为人进行重罚,形成威慑效应。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赔偿制度,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到高空抛物问题的解决中来,共同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最后,应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高空抛物行为的监控和防范。

利用摄像头、安全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高层建筑物周边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阻止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通过使用防护网、封闭阳台等措施,减少高空掉落物品的可能性。

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设备,以应对高空抛物问题。

综上所述,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重要问题。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保护与受害者救济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保护与受害者救济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保护与受害者救济高空抛物行为是指从楼房、桥梁、车辆等较高的地方抛掷物品,往往对下方行人、车辆及财产造成危害。

这种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还损害了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为了有效保护公众的利益,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高空抛物行为的严惩,并为受害者提供救济措施。

一、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定义高空抛物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行为,通常被归类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故意投掷物品致人伤害或者财产重大损害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规也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详细定义和规范。

二、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责任针对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根据不同情节,可能划分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损毁财物罪等罪名进行定性和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以处以罚金;故意损毁财物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三、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责任高空抛物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伤害或财产损失后,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赔偿。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高空抛物行为的施行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各项损失,包括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受害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高空抛物行为的防范与打击为了预防和减少高空抛物行为,各地方政府和社区应当加大对该类行为的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宣传倡导安全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公众对高空抛物行为的认识和警惕。

同时,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应当持续加大,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建立健全的受害者救济机制为了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受害者救济机制至关重要。

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高空抛物受害者的救助工作,包括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心理咨询等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协助受害者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确保受害者获得合理的赔偿和救济。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中心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中心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中心一、本文概述高空抛物致人损害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法律争议。

本文将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中心,探讨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问题。

本文首先将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现象进行概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随后,将深入探讨《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具体内容,包括其适用范围、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救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解读《侵权责任法》第87条是关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这一规定明确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时,责任主体的确定原则以及相应的补偿责任。

该条规定了责任主体的范围,即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

这意味着,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所有可能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可能导致物品从建筑物上坠落的使用人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无法确定侵权人而使受害人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

该条规定了责任主体承担的是补偿责任,而不是赔偿责任。

这是因为在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情况下,往往难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也就无法确定具体的赔偿责任。

因此,法律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以减轻受害人的损失。

这种补偿责任是一种公平责任的体现,旨在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该条规定了除外情形,即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建筑物使用人不承担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防止了无辜者被错误地追究责任。

高空抛物行为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

高空抛物行为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

高空抛物行为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高空抛物行为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这一行为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破坏了城市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为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和城市的良好秩序,法律应对这一问题采取严厉的措施。

首先,高空抛物行为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从高楼抛下的物品,尤其是重物,一旦落地,往往会以极高的速度产生巨大力量,有可能导致行人头部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每年都有不少因高空抛物行为而引起的伤亡事件发生,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同时,这些事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恐慌和不安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

其次,高空抛物行为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被抛物砸中的建筑物、车辆和道路设施会被严重损坏,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同时,抛物行为会导致城市道路的堵塞,影响交通的顺畅进行,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而且,高楼上乱丢物品的行为也会破坏城市的整洁和美观,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

面对这些严重的社会危害,法律应对高空抛物行为采取严厉的应对措施。

首先,明确将高空抛物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例如,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抛物砸伤他人的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其次,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杜绝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此外,建立健全城市监控系统,加强对高楼居民和出租屋主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总之,高空抛物行为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应予以法律的严厉打击和制约。

只有通过法律的有效应对,才能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和城市的良好秩序。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治理高空抛物问题的合力,共同营造安全、整洁和美好的城市环境。

高空抛物作文范文

高空抛物作文范文

高空抛物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高空抛物指的是在公共场所从高处扔下物品,此行为不仅危害极大,而且十分危险。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高空抛物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围绕高空抛物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探究和分析。

高空抛物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危害不可小觑。

高空抛物有可能伤害行人。

由于扔出的物品在空中运动的速度足以致人于死地,不幸者甚至可能当场身亡。

高空抛物有可能砸中车辆,造成交通事故。

许多司机在驾车行驶过程中面对着高楼大厦中飞来的突然物体,瞬间的惊慌和恐惧会对其驾驶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高空抛物不仅造成物品的损坏,还对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到城市的形象。

为了消除高空抛物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要采用技术手段,如安装防抛网等措施,限制高层建筑外的行为。

针对高空抛物遗弃者应当依法严加打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市民知道高空抛物的危害,自觉发扬文明礼仪,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有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发挥社区宣传、监管等特殊作用,加强社区监管的力度,协调社区力量做好意识形态和文化干预工作,切实维护高楼大厦外持好治安局面。

同时,通过工地投诉电话、举报邮箱、我行我素等平台,加强城市管理部门与市民的联系,及时处置高空抛物等治安问题,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高空抛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共同解决。

唯有把预防高空抛物问题纳入整个社会治理框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行政、法律惩戒等手段的联动作用,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高空抛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与保险理赔探究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与保险理赔探究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与保险理赔探究高空抛物行为是指由于不当行为导致从高楼或其他高处抛下物品,严重危及行人和周围环境安全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还会对他人的身体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

在发生高空抛物事故时,受害人可能会寻求民事赔偿和保险理赔来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与保险理赔进行探究。

一、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高空抛物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受害人有权寻求民事赔偿。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二编第四十条,任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高空抛物行为属于一种无端危害他人行为,损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因此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高空抛物行为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法院会根据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受害人可以获得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经济和精神上的补偿。

同时,法院还可以判决高空抛物行为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例如道歉、赔礼道歉、停止侵权行为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赔偿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高空抛物行为的行为人往往难以确定,可能需要调取大量的监控视频等证据来确认身份。

其次,由于高空抛物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现场证据可能不足,给受害人的举证带来一定的困难。

最后,一些高空抛物行为人因为不具备经济条件或逃匿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赔偿判决。

因此,在解决高空抛物事故的民事赔偿问题时,需要加强相关证据收集和执行力度,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高空抛物行为的保险理赔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带来的损害,保险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理赔。

一般情况下,高空抛物行为属于民事责任范畴,而民事责任险是一种常见的赔偿方式。

个人在购买房产、汽车等保险时,通常会附带购买相关的民事责任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高空抛物等民事责任事件。

当被高空抛物行为导致损害的受害人与高空抛物行为人都具备相应的保险时,受害人可以向自己的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高空抛物现象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

高空抛物现象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

高空抛物现象的社会危害与法律应对高空抛物现象是指从高处抛掷物品导致伤害或破坏的行为。

此类行为不仅危害个体安全与财产,还对社会稳定与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和应对这一问题,法律应该起到引导、规范和制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空抛物现象的社会危害,并分析现行法律在应对此类违法行为时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空抛物现象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害与经济损失。

抛物物品从高空坠落,可能击中过往行人或车辆,导致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同时,受害者和家属还要承受医疗费用和精神痛苦。

此外,抛物物品也可能损坏车辆、建筑物、公共设施等财产,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高空抛物现象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共秩序与正常运行。

其次,高空抛物现象对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

抛掷物品的行为背离了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违背了尊重他人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社会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被抛诸脑后,导致社会分裂、矛盾激化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在思想层面上也摧毁了社会和谐与互助精神的基石。

针对高空抛物现象,法律应该制定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首先,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的危害和严重性,立法机关应增加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对于故意抛物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应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包括物业公司、建筑业主等相关单位,对他们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监管责任上的失职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应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起完善的检举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抓捕抛物者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另外,教育与宣传也是应对高空抛物现象的重要手段。

学校、社区等机构应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增强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媒体也应加大对高空抛物事件的曝光和舆论引导,引发社会关注,形成共治局面。

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公众关注高空抛物现象的危害性,教育人们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

综上所述,高空抛物现象对个体安全、社会和谐和司法公正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探讨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探讨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探讨近年来,高空抛物行为在社会中频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对于法律风险及社会治理的讨论。

高空抛物行为不仅危害人身安全,还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为了对抗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相关法律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社会治理对策。

一、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高空抛物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高空向地面抛掷物品的行为。

这种行为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从法律风险的角度来看,高空抛物行为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高空抛物行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罪名。

一旦被定罪,将面临重罚和潜在的刑事处罚。

2. 民事赔偿: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需要由责任人进行赔偿。

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要求赔偿相关损失。

3. 公共安全:高空抛物行为威胁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相关单位需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公共区域的安全,同时也要对抛物行为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报警。

二、社会治理对策为了有效应对高空抛物行为,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法律手段和社会治理对策,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遏制和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

1. 加强立法:针对高空抛物行为,我们需要制定更加明确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行为的界定和处罚规定。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增强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于涉嫌高空抛物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同时,对于高楼小区等易发生高空抛物行为的地点,可以增加监控设备和加强巡逻,加大打击力度。

3. 增强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高空抛物行为的举报和监督,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起高空抛物行为的举报平台和信息公布系统,推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公众参与度的提高。

4.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与社会治理对策高空抛物行为,指的是在高楼或其他建筑物上,有意或无意地将物体从高处抛向地面或其他场所。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不仅涉及法律责任,也需要社会治理对策来预防和应对。

本文将从法律风险和社会治理两个角度来分析高空抛物行为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法律风险高空抛物行为涉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首先,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如果高空抛物行为导致他人受伤或财产损失,施行高空抛物行为的人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施行高空抛物行为的人应当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其次,从刑事责任角度来看,如果高空抛物行为造成重大后果,如致人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其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相关人员将会面临刑事追责。

针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强调法律责任的严肃性和追究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明确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增加监控设施:在高楼和其他易发生高空抛物行为的场所增加监控设施,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网,在发生高空抛物行为时可以及时获取证据,有力地维护社会治安。

二、社会治理对策除了法律手段外,社会治理也是应对高空抛物行为的重要手段。

社会治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公民责任感:通过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文明素养,强化公民的责任感,鼓励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进行高空抛物行为。

2. 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高空抛物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高压态势。

3. 增设护栏和警示标识:在高楼和其他易发生高空抛物行为的场所增设护栏和警示标识,提醒人们不得进行高空抛物行为,避免意外发生。

《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研究》

《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研究》

《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高空抛物现象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了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以期为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概述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是指因高空抛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由相关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责任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三、我国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已初步形成,包括《侵权责任法》、《物权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责任主体不明确、证据收集困难、赔偿标准不统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受害者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济和合理的赔偿。

四、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责任主体不明确高空抛物损害责任主体包括抛物人、建筑物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证据收集困难,往往难以确定具体的抛物人,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证据收集困难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是关键。

然而,由于现场情况复杂、目击证人难寻等原因,证据收集往往面临困难。

(三)赔偿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对高空抛物损害赔偿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赔偿结果不尽相同,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完善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的对策(一)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主体是完善高空抛物损害救济制度的关键。

可以通过立法明确抛物人、建筑物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的责任范围和责任承担方式,同时加强证据收集和固定工作,确保能够确定具体的责任主体。

(二)加强证据收集工作加强证据收集工作是解决高空抛物损害救济问题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加强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技术鉴定等工作,提高证据的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鼓励目击者积极提供证言和线索,为案件的调查提供有力支持。

高空抛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御对策

高空抛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御对策

高空抛物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御对策高空抛物这事儿啊,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咱先说说这高空抛物产生的原因吧。

有些人性子急又懒,图个方便。

就像住在高楼里,想扔个垃圾,不愿意多走几步到楼下垃圾桶去,就直接从窗户往外一丢。

觉得反正也没人看见,这垃圾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了,也不管下面有没有人,有没有车。

还有些人呢,纯粹是没素质,不把公共安全当回事儿。

在家里和家人闹了别扭,一生气就把东西往窗外扔,也不管那东西落下去会不会砸坏东西或者伤到人。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有个小伙子和女朋友吵架了,一激动把个花瓶扔出了窗外,差点砸到楼下路过的小孩,多危险呐。

另外啊,还有些人是缺乏安全意识。

他们不知道从高空扔个小东西下去,那威力可不得了。

就像一个鸡蛋,从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扔下去,那砸到地上或者人身上,就跟一个小炮弹似的。

可是这些人根本就没这个概念,觉得扔个小物件儿能有啥事儿。

再说说这防御对策。

物业可得多上点心,多安装些摄像头,对着那些容易发生高空抛物的地方。

这就好比给那些想高空抛物的人一个紧箍咒,让他们知道有双眼睛在盯着呢。

还有啊,社区要多做宣传。

可以贴一些有趣的宣传画,画上高楼下面被高空抛物砸得乱七八糟的场景,旁边再写上一些警示的话,像“高空抛物,砸坏幸福”之类的。

也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讲讲高空抛物的危害。

我住的那个社区就搞过这样的活动,有个大爷就讲了他差点被高空抛物砸到的经历,听得大家都直冒冷汗,从那以后啊,大家都特别注意这事儿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也要有防范意识。

走在高楼下面的时候,要多抬头看看,就像走路的时候要看路一样。

要是看到有东西掉下来,赶紧躲开。

要是发现有人高空抛物,也别怕得罪人,该举报就举报。

我觉得啊,高空抛物这事儿得从根源上去解决。

大家都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别人着想。

物业和社区也得负起责任来,多宣传多监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安全又幸福地生活。

浅谈高空抛物行为及其救济

浅谈高空抛物行为及其救济

浅谈高空抛物行为及其救济论文关键词:高空抛物行为《侵权责任法(草案)》救济论文摘要:本文认为高空抛物行为并非物件致人损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高层建筑内住户不应承担替代责任,亦不适用公平原则。

侵权责任法草案第83 条规定有不妥之处,应予以修改或废除。

最后,文中提出了对于高空抛物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救济对策。

一、问题提出建筑物抛掷物致害是指高层建筑的所有人或者其他居住人从其住所抛出物件致受害人损害,但不能确定真正的行为人。

实务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即:判决可能抛物的所有住户分担赔偿责任和驳回原告起诉。

2008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下称《草案》)中第83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加害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高空抛物行为探析(一)高空抛物行为是否物件致人伤害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当作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来处理,是一些法院处理时的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高空抛物行为是责任主体即行为人可能无法查明,而物件致人伤害行为责任主体即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简言之,前者是人侵权,后者是物侵权。

(二)高空抛物行为中楼内住户是否应承担替代责任替代责任是指基于特定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高空抛物可否理解为楼内其他住户替真正侵权人承担责任,取得追索权,等侵权人确定后向其追索?笔者认为不妥,第一,替代责任多基于一定身份而产生,如雇佣、监护等,住在一个楼内并不能构成身份关系;第二,替代责任加重了替代义务人负担,应由法律严格规定方可适用,而从现行法来看,于法无据。

(三)高空抛物行为是否共同危险行为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都实施了行为,但无法辨别究竟是谁的行为造成了受害人的损失,属于因果关系的推定问题。

高空抛物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的区别显而易见:后者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权,而前者为一人侵权。

高空抛物事件的法律援助与维权途径

高空抛物事件的法律援助与维权途径

高空抛物事件的法律援助与维权途径高空抛物事件是指在高楼或其他高空建筑物中有人或物体从高处抛下,造成对地面上的人员或物品的威胁甚至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他人生命、财产安全,不仅违反道德准则,也违反法律法规。

在面对高空抛物事件时,被害人和受损物主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一、法律援助的渠道和程序1. 公安机关报案:被害人或受损物主可以第一时间报案给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将依法立案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证据,收集涉案信息。

2. 寻求律师帮助:被害人或受损物主可以选择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律师可以帮助受害人了解法律规定,协助起草诉状、申请财产保全等法律文件,并代理受害人进行相关诉讼程序。

3. 公益法律援助:经济条件有限的被害人可以申请公益法律援助。

公益法律援助机构会根据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和案件的性质,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法律服务。

二、法律维权的具体途径1. 民事诉讼: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侵权责任并进行赔偿。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将审核双方证据,进行举证质证,最终做出判决。

若判决确认侵权事实存在,被害人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

2. 行政救济:当高空抛物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造成公共安全隐患时,被害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报案。

行政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如情节严重,可以对侵权者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并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安全。

3. 刑事追究:如果高空抛物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如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将进行侦查取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

若犯罪成立,法院将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判决,使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三、加强高空抛物事件的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社会各界应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高空抛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2. 加强监控设施:相关部门应加强公共场所的监控设施建设,提高对高楼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高空抛物行为,为相关调查提供证据。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惩戒与社会救济机制建设优化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惩戒与社会救济机制建设优化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惩戒与社会救济机制建设优化高空抛物行为不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受害人和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这一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同时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法律惩戒和社会救济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一、法律惩戒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为了防止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应当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

这包括针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罚则、行政处罚措施以及相关赔偿责任的明确规定。

2. 加强执法力度除了法律法规的建立,还需要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执法力度。

例如,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效率,并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监控和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3. 严厉的刑事惩罚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此应对其实施严厉的刑事惩罚。

这包括拟议增加高空抛物行为的犯罪性质,加大对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力度,以起到震慑效果。

同时,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高空抛物行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执法,提高打击效果。

二、社会救济机制建设优化1. 紧急救助和医疗援助对于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援助和救助体系,保障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紧急救助和医疗服务。

这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提供相关保险以及加强医院急救设备和人员培训,以提高救助和援助的效率。

2. 受害人维权渠道高空抛物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他们应当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建立专门的受害人维权渠道,例如相关热线电话、网站平台等,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和心理辅导等综合服务,帮助受害人维护自身权益。

3. 社区建设和预防措施除了惩戒和救济机制,社区建设和预防措施也是优化社会救济机制的关键。

通过加强居民宣传教育,提高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意识,倡导社区相互监督和自我管理。

同时,可以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高空抛物行为的举报,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护措施。

高空抛物侵权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高空抛物侵权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高空抛物侵权的困境与出路研究高空抛物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人员及财产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法律针对高空抛物已有明确规定,可是实际上将法规通过执法机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步骤不足,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高空抛物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围绕高空抛物侵权的困境,展开讨论并提出出路。

一、高空抛物侵权的困境1. 涉及到法律问题时定罪难度大高空抛物是一项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高空抛物的后果严重,会被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刑事犯罪,可是如果高空抛物引发的后果未造成人命伤亡或刑法未明确指出的情况下,警方只能按侵犯公共秩序罪或者扰乱社会治安罪等次要罪行予以惩处,即使有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也很难捉拿行凶人员定罪,这增大了高空抛物案件的难度。

2. 缺乏执法力度在具体执法中,当存在需要排查的高层建筑和家庭,执法人员很难拿到关键的证据,导致高空抛物案件的处理邮政缓慢,甚至没有处理的情况也很常见。

更重要的是,一些执法者因为不愿意拐我们的时间与精力,从而不对高空抛物治理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3. 社会监管不足除了法律的约束与执法机构的严格执行以外,公众的广泛监督也是治理高空抛物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高空抛物的范畴中,社会监管力度仍显得不足。

仅有的一些勇敢点的群众虽然会将高空抛物行为的文字做出公更下,可是往往结果是“难以查询”和“无人问津”。

我国社会治理的公共参与度不足也加剧了高空抛物的侵权问题。

二、高空抛物侵权的出路1. 治理源头治理高空抛物的最重要方法就是从源头防。

对于建筑物而言,在新建时需制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验收方案,同时规定必须堆放在屋顶,并做好管道的封闭。

对于居民而言,要提高公德素质,不做违法行为,防止悔之不及后的后悔。

2. 增加执法力度增加执法力度是治理高空抛物问题的第二步。

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执法机制,由司法机构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和惩戒是必要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控和巡查,及时处理高空抛物案件,真正让凶手付出代价。

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

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

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篇一我觉得高空抛物这种现象很不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伤害,需要坚决制止。

在学校,我经常会看到有同学高空抛物。

把废弃的纸屑、橡皮头、塑料袋等等垃圾,从教室窗口扔下来,这样很危险,有一次就砸到我了。

那是一次课间,我正在楼下院子里玩儿,突然感觉头上有什么东西,吓我一大跳,我一摸,是几张碎纸片。

我心想:哎,肯定是有同学从楼上扔下来的。

幸亏这只是几张小纸片,要是书本、勺子、钢笔之类的重物,肯定就把我的头砸破了。

因为高空落下物体的重量是它本身重量的好多倍呢!同时,高空扔下的垃圾会飘落的到处都是,不易于清理,会给保洁叔叔阿姨带来很多麻烦。

这种行为百害而无一利,需要坚决制止。

我们可以给学校的宣传栏张贴告示,说明高空抛物这种行为的危害,并提奖罚措施。

对高空抛物的同学提出批评,并进行处罚,以示警告。

对能监督、指正这类行为的同学提出表扬,并进行奖励。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一定会杜绝此类现象,每个同学都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和感受作文篇二周三下午放学时,我们排着队准备回家。

突然,发生了一个“从天而降”的意外。

我们按规矩排着队,有的人在讨论着今晚的作业怎么写,有的人在聊着今晚吃什么,有的人在说着今晚去哪儿玩,而我正沉浸在放学的喜悦中。

突然“轰”的一声,大家都被吓得抱头鼠窜,我赶紧看了看四周,心想:难道是地震了吗?转而一想,不对,只是听到了一声响并没有什么异常,于是打消了这个可怕的想法。

这时,校长迅速的跑了过来,生气的指着地上的书包问:“是谁把书包扔下来的?”一瞬间,大家都缓过神来,定了定心,连忙往上看。

这时,我看见了两个四年级的学生正幸灾乐祸的往下望,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样子。

我连忙告诉校长,校长火冒三丈的朝楼上那两个四年级的学生喊道:“你们两个给我下来。

”只见那两个四年级的学生吓得胆战心惊,可是面对校长,他们只能束手就擒。

于是,他们俩只能乖乖的下楼,跟着校长去办公室了。

高空抛物的看法和建议

高空抛物的看法和建议

高空抛物的看法和建议咱先来说说高空抛物这事儿,您想想,天上突然掉下个东西来,那得多吓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高空抛物啊,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炸弹”,谁知道会砸到谁头上。

可能是个苹果核,也可能是个花盆,不管是啥,那威力都不小。

您说是不是?这要是砸到人,轻的受伤,重的那可就出人命啦!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扔个小东西嘛,能有多大事儿?这您可就大错特错啦!这就好比是在马路上闯红灯,您觉得闯一次没事,万一有辆车正好过来呢?高空抛物也是这个理儿,您扔一次没出事,不代表永远都不会出事。

咱再来说说那些扔东西的人,您说他们到底是咋想的?是觉得自己住得高,扔了也没人发现?还是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事儿的严重性?这可真是糊涂啊!难道他们就没想过,自己的一个随手一扔,可能会毁掉别人的一生?那对于这让人头疼的高空抛物,咱能做点啥呢?首先,小区得加强管理呀!多装几个摄像头,让那些想扔东西的人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看到。

这就像有双眼睛一直盯着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扔。

其次呢,咱们自己也得多注意。

教育好家里的孩子,别让他们往窗外扔东西。

告诉他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砸到人,那可就成“小罪人”啦。

还有啊,邻里之间也得多互相提醒。

看到有人有往窗外扔东西的苗头,赶紧劝劝。

大家住在一起,就得互相照顾,不能只顾自己方便。

咱再往大了说,相关的法律也得严起来。

让那些扔东西的人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抓到,就得付出代价。

您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都能管住自己的手,那咱们的小区,咱们的城市,得多安全,多和谐啊!大家走在路上,不用担心天上会掉下个“不速之客”,那该多好!所以说,为了咱们自己,为了咱们的家人,为了咱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咱们都得对高空抛物说“不”!这事儿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家说对不对?。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调解与纠纷解决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调解与纠纷解决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调解与纠纷解决高空抛物行为是指人们在高楼或其他高空环境中将物品抛掷出去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并且损坏他人的财产。

高空抛物行为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一大公害问题,引发了各种纠纷和法律争议。

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安全,法律机构不断努力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介绍高空抛物行为的相关法律调解与纠纷解决。

一、法律调解法律调解是一种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

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纠纷,法律调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调解会议:相关各方参与一次调解会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会议由专业的法律调解人员主持,旨在通过互相沟通和协商,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文书调解:法律调解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制定调解意见书,提出解决方案。

当事人可以对文书意见进行反馈和补充,最终达成双方满意的调解协议。

3. 仲裁:在无法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时,双方可以选择参加仲裁。

仲裁是一种协商解决纠纷的方法,由专家仲裁人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和辩护材料作出裁决。

二、纠纷解决除了法律调解,高空抛物行为的纠纷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解决:1. 诉讼:如果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起诉讼。

在法庭上,双方将提供证据和辩护材料,经过审理和判决,法院将做出最终裁决。

2. 和解:和解是指双方在诉讼过程中达成协议,自愿解决争端。

和解可以通过支付赔偿、公开道歉、改善安全措施等方式来解决纠纷。

3. 社会调解:社会调解是指通过社区或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的介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社会调解侧重于重建双方关系,促使双方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无论是法律调解还是其他形式的纠纷解决,都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支持和监督。

与此同时,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预防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调解与纠纷解决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通过合理利用法律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与赔偿机制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与赔偿机制

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与赔偿机制在当代都市生活中,高空抛物行为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严重扰乱了城市的社会秩序。

为了保护公众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律对高空抛物行为所涉及的民事责任和赔偿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和赔偿机制。

一、民事法律责任的界定与归责高空抛物行为是指在高楼大厦、桥梁等高处,以肢体、物品等自上而下抛掷或直接掉落到地面或其他空间的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高空抛物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精神权等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归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抛物行为人及相关单位。

首先,抛物行为人是指实施高空抛物行为的个人。

不论其故意与否,只要抛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行为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其次,相关单位指与高空抛物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组织、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公司、建筑施工单位等。

如果相关单位未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导致高空抛物行为发生,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二、赔偿机制的具体规定高空抛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后,赔偿机制将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界定和实施。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伤害赔偿针对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他人人身伤害,执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

行为人将根据损害程度和赔偿能力,承担被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具体损失。

此外,还应赔偿被害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弥补其精神上的痛苦和不适。

2. 财产损害赔偿对于高空抛物行为造成的他人财产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财物的修复费、市场价值损失、适用于修复损失财物的物价鉴定费等。

同时,还应考虑被害人因财物损失所产生的合理维权费用。

3. 公共卫生清理费用高空抛物行为所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通常需要公共部门进行清理和处理。

行为人或相关单位应当承担清理费用,并对清理工作的效果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空抛物行为及其救济
论文关键词:高空抛物行为《侵权责任法(草案)》救济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高空抛物行为并非物件致人损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高层建筑内住户不应承担替代责任,亦不适用公平原则。

侵权责任法草案第83 条规定有不妥之处,应予以修改或废除。

最后,文中提出了对于高空抛物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救济对策。

一、问题提出
建筑物抛掷物致害是指高层建筑的所有人或者其他居住人从其住所抛出物件致受害人损害,但不能确定真正的行为人。

实务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即:判决可能抛物的所有住户分担赔偿责任和驳回原告起诉。

2008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下称《草案》)中第83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加害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高空抛物行为探析
(一)高空抛物行为是否物件致人伤害
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当作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来处理,是一些法院处理时的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高空抛物行为是责任主体即行为人可能无法查明,而物件致人伤害行为责任主体即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简言之,前者是人侵权,后者是物侵权。

(二)高空抛物行为中楼内住户是否应承担替代责任
替代责任是指基于特定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高空抛物可否理解为楼内其他住户替真正侵权人承担责任,取得追索权,等侵权人确定后向其追索?笔者认为不妥,第一,替代责任多基于一定身份而产生,如雇佣、监护等,住在一个楼内并不能构成身份关系;第二,替代责任加重了替代义务人负担,应由法律严格规定方可适用,而从现行法来看,于法无据。

(三)高空抛物行为是否共同危险行为
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都实施了行为,但无法辨别究竟是谁的行为造成了受害人的损失,属于因果关系的推定问题。

高空抛物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的区别显而易见:后者是二人以上共同侵权,而前者为一人侵权。

吊诡的是,有学者提出:将共同危险行为分为显形与隐蔽的,前者是典型的危险行为,后一种是隐蔽的危险行为,由于住在高楼上本就处于危险的条件提供阶段,在此情境下从危险的高楼上向下抛物,更为隐蔽,更具危险性,因此如把高空抛物称为隐蔽的危险行为就比较好解释了。

对此观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妥:首先,共同危险是因果关系推定问题,而高空抛物属侵权人推定的范畴;其次,从责任承担上看,实务界即使作肯定判决也是确定为按份责任之债,而共同危险为连带责任之债;最后,共同危险立法目的是为了在确定危险人范围的前提下保护被侵害人的弱者利益,共同危险人因共同的行为才被严格划定为一个范畴,如不依靠共同的行为而仅仅依空间相联就将所有住户划定为一个范畴,似有古代愚昧的“株连”之嫌疑。

(四)高空抛物行为是否适用公平原则
王利明教授所持的“公共安全说”即从公平原则强调以楼内住户来公平分担社会公共损失,预防此类行为再发生,保障公共安全。

我国现行民事法规定公平原则的适用对象为当事人或者说是对方受益人,高空抛物案中当事人双方应是侵权人和被害人,即便适用公平原则也在这两者之间
分配,而将楼内住户适用公平原则未免牵强。

(五)总结
综上,可对高空抛物行为作如下总结:指高层建筑的所有人、居住人或他人
从住所抛出物件致受害人或物件损害,但不能确定真正的行为人的行为。

高空抛
物行为不同于物件致害行为,其是加害人不明的普通侵权行为,是自己责任行
为。

三、对《草案》第83条的评述
第一,从侵权法的体系结构来看,《草案》将高空抛物行为放置于第十章
“物件致人损害责任”之中,忽视了高空抛物行为与物件致人损害的本质区别:
前者为人作为致害,后者是物件致害。

此外,高空抛物不仅可能造成人的伤害,也
有可能造成物件损害。

《草案》这样的规定不符合体系化民法的要求。

第二,《草案》第八十二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赂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即为物件致人损害的规定,而八十三条中又再次规定“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与八十二条有重复规定且规定不清之嫌。

第三,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有失公平。

现代社会工业文明发达,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不可能能做到所有的损害必然得到补偿。

据上述对高空抛物的分析,受害人是受到抛物者的直接伤害,整个楼的住户并无理由要负责,强行规定由建筑物使用人担责未免有失公平。

第四,即便是寻求受害人的救济,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担责也不
妥。

因为加害人不明意味着既有可能是楼内某一住户抛物,也可能是其他人,如
某住户家里正好来客人,客人抛物也未定,草草规定建筑物使用人担责实不严
谨。

因此,该草案第八十三条存在上述问题,应予以修改或废除。

四、高空抛物行为的损害救济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法律不是上帝,不可能对所有损害予以有效救济,社会损害填补体系的完善不仅取决于立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

笔者愿对高空抛物的损害救济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向国家公权力寻求救济。

如向公安机关报案,以期现场勘察后发现破案线索。

如发现案件应进入刑事程序,则可立案侦察。

其次,在社会法的视野下,此类损害应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具言,政
府可设置社会互助的公益基金,对此类损害由基金援助。

此外,政府应加强社会
保险建设,宣传开发商业保险产品,让保险分担受害人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政法论坛.2006(6).
[2] 王成,鲁智勇.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探究.法学评论.2007(2).
[3] 2009 年 5 月20 日查询.http://society, qianlong. com/4431/2002-9- 24/177@437712. htm,北京青年报:《楼上飞下烟灰缸砸伤人楼上居民共同赔偿公
平吗?》中最高人民法院法院法官杨洪逵的相关论述.
[4] 王利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政法论坛.2006(6).
[5] 李志国.刍议高楼坠物中的共同危险行为责任.黑龙江法制报.2005年5 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