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五章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
2021/8/28
5
价值中立观
• 韦伯认为社会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属于经验 科学的范畴,因而必须坚持价值中立 (value-free)的原则。
• “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他应该做什 么,而只能告诉人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 在特定的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 。人 们并不能从事实判断逻辑地推出价值判断。 因此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应致力于 事实判断,尽力排除价值判断。
• ——,1998,《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9,《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2021/8/28 2000,《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27,
补充参考书目
•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姚曾廙译,韦森校订,上
逃逸的“铁笼”(iron cage)。
2021/8/28
20
社会分层的标准
• 财富(property)。经济标准 class
• 权力(power)。政治标准 party
• 声望(prestige)。社会标准 status
• 在任何社会中,利、权、名对人们来说都是稀缺 资源,人们总要在各个活动领域千方百计地逐利、 争权、求名,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结构。 韦伯认为,上述三个分层标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们指向社会分层的三个重要的维度。按三种标 准对同一人群进行划分,所得结果并不一定吻合。 在强调三个分层标准的独立性的同时,韦伯又.指 出分层中轴原理。
2021/8/28
12
理性化过程
• 理性的含义:理性在英语中有两个相应的词: reason和rationality,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 者基本上是一个哲学概念,并贯穿于整部西方思 想史之中,主要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 后者则是韦伯及其他的一些社会科学家通常使用 的理性概念,主要指在社会行动以及社会形成物 当中,行动者所赋予的明确、理智而又系统一贯 的主观意向。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简介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科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与社会学方法论的构建一、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而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
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率的规律。
由此,韦伯给出了他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理解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不能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而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1,理性的理解方法(如根据已接受的思维模式推出逻辑序列),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2,重新体验的方法,人们通过同情的参与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进行有效的把握。
(如移情和艺术欣赏)理解的操作类型:1,对主管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
即理解行为“是什么”或“干什么”,以及理解逻辑命题。
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理解理解行动者的动机(“为什么”)来把握行动意义的理性理解过程。
三、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1,价值中立的概念价值判断是价值中立的对立面,应理解为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假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就没有客观性,并且科学研究也无法解决价值判断的问题。
所以,价值中立就是要在研究过程中不作任何价值判断。
2,理想类型的概念理想类型是主观构建出的一个超越感觉并远离现实的、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旨在为研究假设的构造提供指导;为对现时的描述提供明确的表达手段。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1、问答题论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正确答案:韦伯既反对实证主义又反对历史学派,他力图把历史学个别化方法与社会学类型化方法结合起来,把意义的理解和因果的说明结合起来。
(1)研究对象:社(江南博哥)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与主观意义,行为者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韦伯定义的主要支点,社会行动的意向性,其社会分析的中心放在个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的联系上,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的行动、情绪或概念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2)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价值相关仅意味着研究者需从价值的维度来选取主题,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这一旦选定题材,就决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研究方式和对经验材料的解释中去。
(3)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社会学是一门通过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解释的科学,解释性的理解代表了对人的行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他并非是以揭示行为本身的意义为目的,而是旨在获得有关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认识,与传统的因果观不同,韦伯用或然性、可能性、机遇、概念来表达因果关系。
首先,因果关系不是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二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其次组成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的因果及其众多,要找到其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的,最后,已过关系不是线性决定而是双向的、反馈的与多重的关系。
(4)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韦伯认识论的中心的、关键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概念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建构,但绝非随心所欲的虚构,有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形态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实在中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类型。
2、问答题简述韩非的社会控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①韩非只认为外在控制有效,根本否认内在控制的作用,在外在控制中,他只重视严刑峻法,认为最奏效的社会控制方法就是法和威,而仁、爱只能带来祸乱。
韦伯理解社会学
韦伯理解社会学本⽂预计阅读5分钟资料【教材】《西⽅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作者候钧⽣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第⼀节社会科学⽅法论01理解与理解社会学【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门致⼒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社会学的对象】根据这个定义,韦伯将⼈类的社会⾏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两⼤任务】韦伯把对社会⾏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任务。
【研究社会学的⽅法】:韦伯认为⽤⾃然科学中的实证⽅法来研究社会学是⾏不通的,因此研究社会学的⽅法是理解和说明。
02理解01确定性⾓度从确定性⾓度看,理解的确定性的基础有⼆1、理性的⽅法⼀是理性的⽅法,即对各种⾏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
理性的理解具有⾼度的确定性。
如韦伯所⾔“当某⼈在推理或论证中应⽤2×2=4或应⽤毕达哥拉斯定理时,或者当某⼈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思维模式正确地推出⼀种推理的逻辑序列时,我们对其意义具有完全清晰明⽩的理解”。
2、重新体验的⽅法⼆是重新体验的⽅法,如移情和艺术欣赏,或狄尔泰所⾔,“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
这种⽅法通过同情式参与,能恰当地把握⾏动发⽣的情感环境,从⽽获得移情和欣赏的精确性。
这种理解是对别⼈⼼灵感觉的精神体验,是对别⼈的⾏动和动机的有效把握。
显然“可重新体验性”对理解的确定性⾮常重要,但并不是唯⼀的必要条件,“要理解恺撒,不必成为恺撒”。
02操作类型⾓度从操作类型看,韦伯把理解分成两类1、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
对语⾔、⾏动(如砍柴、关门等)、⾮理性的情绪反应(如惊叫、愤怒等),以及对数学和逻辑命题(如2×2=4)的理解都属于这⼀类。
2、解释性理解第⼆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动者赋予⾏动的意义。
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一、基本概念1.社会行动答:社会行动,韦伯指出,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只有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
2.理想类型答: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
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①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②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又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特点。
理想类型的建立,对社会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权力答:权力,在韦伯看来,意味着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反抗的所有机会,不管它是基于什么原因;突出的是互动关系中的单向性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
4.统治答:统治,是指在所属人员那里找到服从某一具体命令的机会,着重表现互动双方中的一种“机会”重合,即作为统治一方的统治心理与作为服从一方的服从心理的一种会合。
5.纪律答: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强调群体中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制度化和无障碍地得以贯彻实施的现象。
6.传统型统治答: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
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
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
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
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引言: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提出了许多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工具理性的概念及特征工具理性,又被称为目的理性,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工具理性逐渐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1. 目标导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这些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合理性和效率的考虑。
2. 理性计划: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根据事前的计划和分析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他们会审慎地评估各种可能的手段,以确定哪些是最能达到目标的。
3. 清晰分工:工具理性要求社会组织和行为分工明确。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来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特征价值理性是韦伯对人类行为的另一种解释,它指的是人们根据信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来决策和行动的一种模式。
与工具理性相比,价值理性更强调人的主观选择和感性的决策过程。
价值理性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 主观选择:与工具理性依循客观事实和合理性不同,价值理性更加关注个体主观意愿和个人情感。
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受到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情感需要的驱使。
2. 信仰与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的基础,价值理性建立在人们对宗教信仰、道德准则或个人价值观念的坚守上。
这些信仰和价值观不同于经济利益和功利考虑,更多地关注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和真诚。
3. 情感与情感表达:价值理性所强调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感受和直觉,而不只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国外社会学理论第五章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对后世的影响: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 借鉴,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社会学的价值判断和伦理考量。
启示:我们应该在研究社会学时,既要注重实证研究,也要注重价 值判断和伦理考量,以实现社会学的全面发展。
马克斯韦伯和帕森斯的理论背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帕 森斯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们的理 论背景有所不同。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采用历史 分析法,而帕森斯则采用结构功 能分析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社会 行动的理性和目的性,而帕森斯 则强调社会行动的结构和功能。
学术贡献:马克 斯韦伯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理论对 现代社会学、政 治学、经济学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学术影响:他的 学术思想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对 后世学者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创立了理解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出了“价值中立”的原则,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在历史唯 物主义方面的比较
添加项标题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注重个体行动,涂尔干注重社会结构
添加项标题
研究领域:马克斯韦伯关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涂尔干关 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
添加项标题
研究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个体自由和责任,涂尔干强调社会规 范和集体意识
添加项标题
研究影响: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 响,涂尔干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6第五章 韦伯
四、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续)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
(二)研究立场:价值中立
韦伯将知识分为两类:实然知识和应然知识。区别 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学研究中驱逐道德意图,保持 社会学研究的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原则的基本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必须放弃任何主观价值判断,遵循事实的引导,严 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保证研 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五章 韦伯:德国社会学的领军人物
一、生平简介
马克斯 · 韦伯(1864—1920),出身于十分富有 的家庭,具有显赫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关系。韦伯的 父亲曾任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父亲热衷于政治和 奉行享乐主义的道德观;母亲则是一个新教徒(加 尔文教)和知识女性,恪守加尔文教的义务感、为 人温和、富有人情味。在家庭关系中,父亲对母亲 比较粗野专横,父亲与母亲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信仰 之间的对立,使韦伯具有双重人格。既像父亲一样 热衷于政治(政治上的导师);在生活态度和行为 准则上则倾向于母亲(情感寄托的对象)。这就在 情感上埋下了日后与父亲决裂的种子。
2011-9-25 授课教师 张兆曙 3
一、生平简介(续) 生平简介(
1884年,结束兵役进入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法律, 中途曾 转入哥廷根大学。此后,他一方面从事法律工作,一方面 着手准备博士论文。 1889年以《中世纪贸易商社史》获 得博士学位(历史学)。 1891年韦伯完成了《罗马农业 1892年获得柏林大学 史》,以此获得大学的授课资格。 1892 的法学教职。1893年与他的姑表妹结婚,1895年出任弗 莱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发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的 就职演讲论文,极大地提高了韦伯在德国社会科学界的地 位。1896年受聘海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
5第五章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2020/6/1
15
统治的类型
• 基本概念:
1、
权力(power):“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
自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会,
而不管这些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2、统治 (domination):权力关系的一种,它
“意味着特定内容的命令在可指明的人中间得到
服从的机会”
3、权威(authority):拥有合法性
• 苏国勋,1988,《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 引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玛丽安妮·韦伯,2002,《马克斯·韦伯传》,阎 克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莱因哈特·本迪克斯,2002,《马克斯·韦伯思想 肖像》,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迪尔克·克斯勒,2000,《马克斯·韦伯的生平、 著述及影响》,郭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第五章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 生平及理论倾向 • 社会学方法论 • 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理性化过程 • 政治社会学 • 宗教社会学
2020/6/1
1
本章要点
• 韦伯关于社会学性质的观点 • 理想类型的含义与作用 • 社会行动的含义与类型 • 理性的含义、类型与作用 • 权威的三种类型 •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 • 社会分层的多元标准及其关系 • 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关系
的理性化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逐步将原先被神灵、
魔鬼和超自然力量笼罩着的世界“除魅”
(disenchantment)。理性化不是一种物质过程,
而是近代西方不可逃避的命运,它以各种方式体
现于西方社会的经济劳动组织制度、生活方式、
2020/文6/1 化甚至艺术之中。
14
政治社会学
第五讲-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课件
10
Tianjin University
三、统治基本类型
1.统治与合法性 ➢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的宗旨就是研究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 合理性和合法性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过程的 两个重要方面。 ➢ 在他的社会学中,统治是通过权利来界定的。 ➢ 他认为一个人具有权利,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即使遇到反对 意见时也可以贯彻其意志。
18
Tianjin University
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1、近代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
➢ 韦伯分析资本主义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 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
➢ 韦伯重点研究了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的作用。
➢ 他解释了“为什么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仅仅在西方出现, 而没有在其他文明中出现”?
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 韦伯提出社会学 的理想类型是受到物理学(质点、思想实验)和经济学(经 济人的假设)中的理想类型和基本假设的启发。
7
Tianjin University
二.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1.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本质上是以他人的行为为期望取向的个 人行动,即存在着针对他的主观动机或意义;只有具有主观意 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他根据合理性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 (1)目的合理性行动(工具合理性行动); ➢ (2)价值合理性行动,即通过有意识地对某个特定的举止的 无条件的价值信仰而产生的行动; ➢ (3)情感行动,即通过情绪和情感状况产生的行动; ➢ (4)传统行动,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 ➢ 根据韦伯他的社会行动的本质认识,社会行动包含着一 种社会关系;同时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 ➢ 他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的社会结 构个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 (1)理性行动
• 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属于理性的 行动。
• 在目的理性行动中,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 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都有清醒的认识和自 觉的选择。
• 在价值理性行动中,对某种价值的信仰就 是行动者的目的,行动者在自己的行动和 作为行动目的的价值之间建立了某种牢固 的关系。
(2)非理性行动
• 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不属于理性的行动 (非理性行动)。这两种行动都是行动者 在“半意识或实际上完全无意识”的状态 下表现出来的行动,都不包含行动者明确 的主观意义。
• 3、社会的理性化
• 除了在个体行动层面分析理性问题,韦伯 还在社会结构层面论述了理性问题,视理 性和理性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
• 例如:一个人用枪瞄准他人可能是为了报复,可 能是执行命令,也可能是为了“出气”,因此我 们要“理解”他在此种情形下这种行为的意向关 系。
• 如果说即时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 “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知道社会行 动的“为什么”。
• (3)理解和解释
• 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 关联的。
• (2)对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 价值判断的区分。
• 4、理想类型
• 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建立理想 类型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 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 (1)理想类型的特点
• 其一,理想类型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 突出了经验事实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 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 三、支配类型与科层制 • 1、三种支配类型 • 2、科层制 • 四、宗教社会学 • 1、宗教社会学的主题 • 2、宗教类型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韦伯通过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本文将探讨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概念,并解析其在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性。
韦伯将人类的理性行动分为两种类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运用技术和工具来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
换言之,工具理性关注的是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思想在于选择出能够最有效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这种理性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工业化和科技革命的进程中,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和创新,工具理性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然而,工具理性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类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等。
与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是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是指个体或集体在行动中受道德、宗教、或个人信仰等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追求某种被视为正确或合理的目标。
价值理性关注的是行动背后的动机和意义,强调对于人类行为的伦理思考和道德判断。
在其思想中,韦伯认为价值理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行动,有时候会追求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更关注道义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例如,在慈善事业、环保运动以及人权活动等社会运动中,人们的价值理性得到了体现。
韦伯深入思考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趋势,工具理性正日益主导人类行动。
工具理性的进步给予人类以巨大的实际利益,而这种实际利益的追求又进一步强化了工具理性。
然而,韦伯也指出了这种发展所带来的隐忧,即对于价值理性的忽视。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产出最大化,导致人们对于纯粹的功利主义进行追求,而忽视了个体内心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判断。
这种单一追求最终可能导致社会成员对于道义和伦理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功利。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科学视为对经济结构的分析和解释,而韦伯则不同,他追求一种更全面的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
基于这种理念,韦伯提出了两种理性的概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这两种理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广泛运用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工具理性在韦伯的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指的是根据可观测的规律和目标来选择和实施手段的方式。
工具理性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追求最大化的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理性选择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最大利润。
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工具理性并不能解释一些重要的社会行为,尤其是涉及价值观和信念的行为。
韦伯认为,人们的行为通常是基于一种基本的信仰系统,这种信仰系统构成了人们的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指的是人们根据一系列的信念和价值观来选择行为方式。
这些信念和价值观可能是宗教、道德、道德、传统等文化影响的结果。
价值理性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规范。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作用,共同解释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企业家可能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工具理性,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制定营销策略,以追求最大利润。
然而,同时他可能也受到个人的价值理性的影响,在商业决策中考虑自己的道德底线,并追求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样,在政治领域,政治家的决策可能既受到工具理性,如选举结果和民意调查结果的影响,又受到价值理性,如他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
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框架,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等。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为社会学奉献终生的必然,他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用毕生的努力,集智慧于对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致力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之上。
关键字:韦伯理想类型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从研究中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就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一,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韦伯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他同时攻读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并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辩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还具体分析说明了以上几种行动之间的相 互联系及细微区别。
他先谈到情感的行动和价值合理的行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①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行动的 意义不在于达到某种具体的目标或获得某种实际的效果, 而主要在于行动过程之本身。 ②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情感的行动并不表现为坚定的、 始终如一的为实现或接近某种最高价值而努力,而往往表 现为意识的、冲动性的情绪发泄。相反,价值合理的行动 则强调行动的绝对立场和最高价值,并坚定不移的、有计 划的把达到这种价值公设作为具有如下特点:
① 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 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 ② 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 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 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③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一 定的距离。韦伯指出,现实中的行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 其过程与理想类型中的过程类似。 ④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 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 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行动” 与 “理解”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 型”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韦伯的方法论体系庞大,但其基本主张可归纳 为: 1、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 行为作价值判断; 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行为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观密切相关; 3、“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分析的最佳手段,通过 建立理想类型,我们就能够实现特殊性和一般性 的统一。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 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 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 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一)提出
不过,从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论来看,传统的和情感 的行动,它可以被看作是“理想类型”中的“合理”行动 的“偏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获得其自身意义。而 且,它们虽然总的来说表现为“不合理性”,但其中也往 往包含着过渡到价值合理的或目的合理的行动的因素。
分类是韦伯主观构建的理想类型,现实中并不以单纯 的形式存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①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纯价值合理的行动,他并不考虑通过行动来实 现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仅仅处于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谕令、虔诚等 等的信仰。反之,目的合理的行动则表现为以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和结 果的思考作为取向,不断的对各种可能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相应手段、 措施以及行动的结果进行理智上的权衡。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合理的行 动与目的合理的行动往往处于复杂多样的联系之中。 ②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然而,韦伯认为,尽管如此,两者的区别还 是明显的。因为从目的合理性的角度看,价值合理性永远总是不合理的。 而且,他越是把行动的目的上升为某种永恒的绝对价值,越是不反思行 动的结果,它便越是远离目的的合理性。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在目 的合理的行动那里,目标是可变的,同时,把主要经理集中在对有效手 段的选择上。而价值合理性则总是使行动向着某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目标。
韦伯认为,社会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象自然科学 那样构建精确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其客观性,借助这一 体系作为现实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间的差距,并对这种 差距作出因果解释。 “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 的特殊认识工具。它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 种概念工具。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康德主义色彩, 是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思想社会学中的发 挥。韦伯去掉了康德哲学中先验论的思想。韦伯所关心的 不是认识范畴的先验来源,而是认识范畴作为概念工具的 现实作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2、特征:
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没有固定的组织权限,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2)没有合理的职务等级制度,往往由统治者或者他所 委派的人员以个人身份,直接对事情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愿的 原则实行聘任和决定晋升。 (4)选拔和提升的主要依据是统治者的主观好恶,而不 是按照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 (5)官吏没有固定的、以货币形式交付的薪金。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对这四种行动类型的论述按照其中所包含的理性 成份而递进的:
首先,传统行动和感情行动在客观上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在主观上却都是非理性的。前者对行动的目的和手段缺 乏有意识的思考而盲从于习惯;后者则受行动者的情感甚 至冲动支配。因此,这两类社会行动的理性成分都较低。
其次,价值合理的行动在主观上具备相当的理性成份, 行动者清楚认识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价值,或者说他在自 己的行动和作为行动目的的价值之间建立了某种牢固的关 系。但是,在客观上,这类社会行动是不具备理性特征的, 因为它根本不顾及或不愿顾及行动的附带后果。
2、条件:
①动机: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的意义,即行动 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 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 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 成为社会行动。
只有行动者将其行动的意义建立在以他人的行 为为取向的时候,才与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定义 相符。
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价值判断,而是 分清楚在什么地方诉诸理解,什么地方诉诸感情, 不要将实事科学分析与实事评论混淆。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 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 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 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 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 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理解(understanding)
在韦伯看来,理解只能以文化科学领域中的事物为限、 以社会行为为限。单就理解而言,它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现 象,具体可以有两种形式的理解。
1、具体有两种形式的理解:
(1)对特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接的观察性理解。 (observational understanding)
最后,理性充分最高的是目的合理的行动。在这类社会 行动中,由于行动者对行动的结果、“目的”及达成这一 目的的手段都具备了合理的思考和选择。因此,它是一种 合理性最高的社会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按照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上述后两种行动(传统 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严格说来,都不属于社会行动,因 为在他们中间并不包含行动者明确的主观意义。因此,从 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 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 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四、 社会行动的分类
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① 目的合理的行动(means-ends rational action)
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 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② 价值合理的行动(value rational action)
韦伯认为,这里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 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 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建立理想类型的思想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 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系统都不可能把现实中的所有个别 现象都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 种抽象。
惯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常常面临两种困境,即:①或 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 ②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而他 所致力建设的理想类型正是要摆脱上述困境。
这种行动可以根据行动所具有的对固有价值的自觉信仰 来界定,它是独立于任何功利动机的,仅仅受制于伦理的、 美学的、宗教的标准。行动者在其主观上认定行动具有无条 件的、排他的价值,因而不会考虑行动的后果及完成行动的 条件是否具备。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③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affectual action) 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 的行动。 ④ 传统的行动(traditional action) 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行动” 与“理解” (一)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1、定义:
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 的行动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 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他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许 多人;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完全陌生的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三节 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权力、统治、纪律 二、统治的三种基本类型 1、传统型统治(对应传统行为) 2、个人魅力型(对应情感行为) 3、法理型统治(对应目的价值合理行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三节 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1、权力: 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
即通过直接观察理解行动。 (2)解释性理解(explanatory understanding)
即根据动机把握行动者的意义。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批判和继承了狄尔泰的生活 体念和移情理解和李凯尔特(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的 主观理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