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_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7e8d7325c52cc58bd6be18.png)
氮气窒息事故
案例1:
2013年8月7日8时左右,浙江省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施工阶段的顺酐装置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发生事故的顺酐装置反应器(压力容器)由上海华谊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并委托杭州华安无损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探伤施工作业。
两家公司均具备相关资质。
华安公司3名焊缝探伤施工人员计划8月6日晚8时至次日早晨6时,对2#、3#顺酐反应器的焊缝进行探伤作业(探伤作业有辐射,作业期间周边区域被禁止进入)。
次日,江宁化工公司人员发现在过了预定时间后,现场警戒未撤除,派员赶到反应器检查,发现3名事故人员已死亡。
经初步判断分析,3名作业人员系作业时氮气窒息死亡。
事故暴露出企业在进入受限空间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案例2:
2005年2月19日,某石化公司液化气车间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烟道烧穿,需紧急停工抢修。
期间车间发现制硫炉一级冷凝器存在堵塞现象,需进行处理。
安全环保处对现场进行了检查、检测,并办理了作业票证,在现场备齐长管和过滤式防毒面具。
技术员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佩戴了过滤式(防硫化氢)防毒面具进人炉内进行检查。
1一2min后,监护人员向炉内询问情况时,有腿部的示意动作;大约又过了2-3min,监护人员再次向内喊话时,发现炉内无动静,监护。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f30a2faf45b307e87197af.png)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二、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上午,大庆建设集 团化建公司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带领3 名员工,按照要求沿线检查火炬系统, 当检查到阻火器水封罐外时,发现有 一闸门冻裂,当时分析罐内是否也存 在冻裂现象,于是在没有经任何请示, 不了解罐内情况的前提下,擅自决定 进入罐内进行检查。由于罐内充满氮 气,于某当即窒息晕倒,其他二人先 后盲目进罐施救,也相继晕倒,导致 三人死亡。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四、经验教训
1、必须对储存、充装有毒有害气体的容器、场所设置 警示标志。 2、必须加强对施工相关方的管理,及时与相关方签订 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 3、必须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做好有关安全防范 措施交底。 4、在有毒有害场所发生事故进行应急抢救时,必须穿 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
析
技术服务中心
2014年4月14日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氮气窒息事故
![氮气窒息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23b2d22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5.png)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经过
4月9日,兰炼化重整装置在检修高压分离器人孔打开后,一个操作工对其他几位同志说:我先下去看,有没有瓦斯。
说完就从梯子下入罐内,因存有氮气而窒息晕倒,在场的几位同志先后下去抢救,其中一名先进去,晕倒后即被拖出。
这时抽提岗位的一名职工闻讯赶到,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进罐抢救也晕倒;第三个人下去又晕倒在罐内。
此时被救出来的第一个进罐窒息的人慢慢清醒过来,又将腰部系上安全绳再次进罐抢救,但还是晕倒被拉出来。
最后老师付和班长赶到,戴上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入罐内将几名同志先后抢救出来。
经医院抢救,其中三名同志脱险,有两名同志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教训
这次事故教训是很深刻的,今后一定要坚持进容器前先要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进罐工作;容器经惰性气体置换后,打开人孔及能打开的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置换24小时以上,方可进入,加强对各类防毒面具性能及使用范围的教育,增加防毒知识。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d2a173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a.png)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第1篇: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概况2021年10月8日9时,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动力公司4100空分系统冷却塔内, 发生一起外包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冷却塔,导致氮气窒息事故,工友盲目施救,共造成3人死亡.2)事故原因(1)施工单位未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未制订或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平安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作业人员未配备或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作业环境要求,未做好相关监护工作;(3)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平安防范技能等.3)防范举措(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履行批准手续.需经单位技术部门和平安治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那么.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平安要求后,方可进入.(3)增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用具.(4)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平安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举措,如穿戴防护服、带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它一些防护举措后,方可入内施救.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员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5)增强平安生产培训和教育,提升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平安防范技能.第2篇:氮气窒息事故案列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2021年4月15日7时50分左右,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在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计量罐区进行检修施工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 1人死亡,2人受伤.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于2021年4月4日在滨州市工商局注册,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范围为中央空调设备及安装,路灯、楼宇自控、建材销售,电器设备,太阳能设备销售及安装,防腐、保温、屋面防水.从4月7日始,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开始停车检修.天安公司4月14日上午完成了环氧丙烷计量罐盘管更换工程的施工作业.随后,石化车间根据工艺需要向环氧丙烷计量罐充氮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现短节有漏点.在16时30分左右召开的检修例会上,车间决定更换短节并由周向东、郝新坡负责安排落实.17时30分左右,周向东、郝新坡通知刘景超,要求对计量罐内一段法兰短节进行更换.刘景超在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指示职工翻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采取相应平安举措,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又先后中毒窒息.其中刘滨滨经抢救无效死亡.2.事故原因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4号环氧丙烷计量罐已经充氮,罐内氮气含量过高,严重缺氧,刘景超未办理进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就指示职工翻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采取相应平安举措,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死亡,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滨化集团化工公司对检修施工承包单位平安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治理;平安评价公司在对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的平安评价报告中没有对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氮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提出平安防范举措建议,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防范举措(1)切实增强平安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平安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级平安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对违章违纪严肃处理,决不手软;〔2〕增强对职工平安生产教育和培训;〔3〕深入开展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工作,增强现场治理;〔4〕选择具备资质的业务水平相对较高的平安评价机构进行本单位下一步的平安评价工作.冶钢“1.12〞重大氮气窒息事故2021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工程部〔下称十七冶〕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0〕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 抢救人员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1.事故经过2021年3月20日,十七冶与冶钢签订了2# 380m3高炉工程总包合同协议书. 工程期限,开工日期:2021年3月20日,竣工日期:2021年10月8日.因资金及其它原因的影响,使工期顺延.为保证2021年1月16日2#高炉出铁,2 井高炉工程指挥部于2021年1月11日召开专题会,会议决定1月12日1#高炉煤气管道与2#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要抓紧施工,煤气管道8小时后要恢复通气,并规定甲方〔冶钢〕负责管道煤气吹扫,乙方〔十七冶〕负责煤气管道对接.1月12日上午8:00冶钢煤气监护及公安消防人员按指令集结到位, 9: 30高炉休风,开始氮气吹扫,11:30经煤气防护站防护工宋华检测,煤气浓度检测合格,符合动火条件,由消防员袁才惠开出动火票.11: 40冶钢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柯显锋通知十七冶高炉工程部现场技术员王国军,煤气管道内煤气已吹扫干净,可以动火.于是,王国军就派方国胜、范中辉等人上到管道进行气割,12:10左右,方国胜出现恶心、呕吐,就下到地面休息约20分钟后又上到管道上,范中辉接着气割,5分钟左右晕倒在三通口旁,站在旁边的方国胜发现后立即扶他下来休息.王国军看到这种现象后对柯显锋说,气割人员恶心、呕吐,是不是管道内煤气没有吹扫干净,于是,柯显锋再次喊来煤气检测人员重新测试,检测结果煤气浓度符合要求,但在上面进行焊接的周亚也出现呕吐现象, 这时王国军对他们说,不要干了.当天下午14:45,冶钢炼铁厂副厂长工程部副经理黄献党发现管道无人施工, 于是就打给十七冶工程部副经理程彪说,你们管道施工队为啥停工不干,程彪说我们的同志在管道上施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管道内的煤气没有吹扫干净, 黄献党说,不可能吧!我们机制公司在那边施工怎么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要不我们提供氧气呼吸器,并派人监护.这时柯显锋从炼铁厂拿来一套氧气呼吸器, 交给十七冶管道队苏传景工段长,苏传景让方国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切割.切割成三块〔两小块是上午切割的,下午切割一大块〕,切割下的三块钢板均掉入煤气管道内,切割完后,方国强戴着氧气呼吸器进入管道将掉入管道内的钢板捡起,捡出两块较小的钢板后就感到人很难受,就爬出来休息,对柯显锋说,大的弄不动,留在管道内也无大碍,算了吧,柯显锋说,不行,要捡出来,大约在15:40左右,方国强第二次进入管道内,系好绳子准备吊出钢板,在洞口牵拉绳子的姜永刚、蔡云看到方国强倒在管道内,就喊人,此时冶钢公安处的袁才惠急忙通知守护在施工现场的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这时煤气防护站的桂卫国立即佩戴准备好的氧气呼吸器第一个下去救人,接着煤气防护站胡年平戴氧气呼吸器也下到管道内,不到2分钟时间,桂卫国、胡年平相继晕倒在管道内.管道外蹲满了冶钢炼铁厂的员工和冶钢消防队员全力施救,紧接着冶钢煤气防护站班长曾伏戴上氧气呼吸器系着平安绳进入管道内救人,并几次托起胡年平未能成功, 最后也昏迷了,被蹲在管道口的人员救出.蹲在管道口救人的袁才惠、胡先蕊、郭敏等也发生轻度昏迷现象.此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冶钢集团公司付柏树副总经理看到事态继续开展下去的严重性,决定管口停止救人,从管道侧面切开一洞口实施抢救,大约17:10分从管道侧面洞口将倒在管内的三人救出,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冶钢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先后于17:40分左右死亡.2.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一〕直接原因从业人员对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的氮气熟悉不清,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1〕十七冶在实施管道对接施工方案设计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举措考虑不细致.经调查,十七冶在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中对被切割下的钢板没有考虑加焊挂位,导致切割下的钢板掉入管道内,当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捡钢板时,没有制订特殊的平安防范举措,导致发生氮气窒息事故.〔2〕对氮气的性质缺乏熟悉氮气性质比拟稳定,本身无毒,但能在密封空间内置换空气,当氮气在空气中的分压升高,那么可引起窒息.据调查,冶钢煤气防护站的职工,平时只注重对煤气〔一氧化碳〕的救护方法进行培训、演练,而对氮气及相关气体缺乏正确认识,以至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导致抢救时使事故扩大.〔3〕氧气呼吸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校验对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同志使用的氧气呼吸器,事后委托鄂东南区域矿山救护队对已经使用过的三台氧气呼吸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依据呼吸器检查标准,判定m3AHG—2型二小时氧气呼吸器多项维护保养均不合格.〞〔4〕未制订应急救援预案经调查,2 # 380m3高炉工程总承包方十七冶,对煤气管道对接未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致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恐慌、盲目抢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三〕事故性质这是一起因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仔细,审查人员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从业人员对氮气吹扫后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氮气的危害性熟悉不清, 在未制定现场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3.整改举措〔一〕十七冶、冶钢公司应认真吸取“1.12〞重大氮气窒息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在全公司范围掀起学习?平安生产法?的新高潮,提升广阔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各类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平安生产治理制度,健全各岗位人员平安生产责任制,制订针对性强的作业规程和平安技术举措,保证全公司平安生产.〔三〕对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点〕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公司的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四〕对冶钢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刻苦练习紧急情况下救护技术,并实地举行演习,对氧气呼吸器定期进行检测校验,以保证紧急情况下正常的工作.(五)进一步增强对从业人员的平安培训教育工作,提升从业人员平安生产素质,切实增强全员平安教育和新工人“三级〞平安教育,同时还要增强平安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平安培训,做到先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第3篇: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讲课讲稿1.氮气特性和危害程度分析1.1.氮气的特性为了平安的使用氮气,就必须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熟悉氮气的危害性,在生产过程中就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预防事故的发生.1.1.1.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 9%;氩气0. 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氖气、氤气、氙气和水蒸汽.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1.1.2.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别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氮气在空分车间主要用于分子筛的再生、水冷塔中水的冷却及氧压机的氮气置换等;氮气在全厂主要用于吹扫、置换及密封气等.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平安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平安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1.2.危害程度分析1.2.1.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病症.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假设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假设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1.2.2.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水平;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1.2.3.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害.2.应急处置根本原那么切勿盲目施救,必须携带测氧仪并戴好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然后再进入现场. 抢救原那么为:先救人,后救物.先避险,后抢险.3.预防与预警机制各单位、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或其他任何人如果发现氮气发生泄露或氮气窒息事故,应立即报厂长、生产车间主任、综合办安环科,安环科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如果原因不明或事故不可预防,应迅速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生产平安事故的信息后,根据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部门,一边采取相应举措预防事故发生,一边评估事态开展状况,做好启动应急预案准备工作.一旦确认事故发生并符合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根据相关程序,由指挥部总指挥发布指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 信息报告程序4.1.报警方式和程序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系统为通过报警.当确认发生平安生产事故后, 现场任何人员应立即报警,在向车间领导报告事故的同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并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指挥部接报后确认符合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总指挥下达指令,启动应急救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2.信息上报1〕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那么,逐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2〕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举措及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4.3.信息传递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一一本车间领导一一应急救援队一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一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针对平安生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限制事态的水平,公司将平安生产事故分为三级:1级响应、II级响应和ni级响应.根据分级负责的原那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如下:III级响应:发生人员轻伤以下事故,事故危害程度一般、影响范围在本单位区域内、不超过公司限制事态的水平;II级响应:发生人员重伤事故,事故危害程度较重、影响范围在公司区域内、不超过公司限制事态的水平,必要时可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力量支援.I级响应:发生人员死亡事故,事故危害程度严重,影响范围可能会超出公司范围并超过公司限制事态的水平,应在启动公司应急预案I级响应的同时,及时请求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力量支援.到达ni级响应和I级响应条件时启动公司应急预案,到达I级响应条件时在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同时,及时报请上级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5.2.响应程序公司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限制及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针对应急响应级别分步骤实施应急程序,发生n级响应和I级响应事故时, 根据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展开救援行动;当I级响应事故的事态不断扩大, 无法有效限制时或发生I级响应事故时,应及时启动扩大应急响应,向上级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机构请求应急救援.5.3.采取的应对举措:5.3.1.事故的发生预报警假设空分氮压机附近发生氮气泄漏,现场巡检人员到氮气压缩厂房内巡检, 测氧仪报警并发现有人倒地,应立即退出事故现场,用对讲机向本班班长及当班车间领导汇报情况.空分车间领导立即向厂领导、生产调度、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央、消防保卫部〔119〕报警.报警内容:空分厂房氮压机附近氮气泄漏,有一人窒息请求救援.我是空分车间xxx,限制室是xxx.5.3.2.启动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①在应急中央及厂领导到达之前,现场指挥权由车间负责人指挥.通讯联络员〔1人〕速到2#物流门口接引筹备处消防人员〔胳膊上佩戴袖标,手里拿着小红旗,站在门口南侧,不断摆动红旗〕.② 车间负责人应做的处置事项:a.派出车间救援组.b.停氮压机并关闭进出口阀.c.全开屋顶通风器及轴流风机.d. 翻开厂房大门及窗户.③抢险救援组〔2人〕立即戴好正压式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对窒息人员进行抢救,将窒息人员抬到上风口平安地带,立即展开抢救〔另外2人对伤员施行心脏复苏术抢救〕.④抢救方法:a.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稳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b.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c.假设呼吸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5.3.3.具体要求①当第一发现人发现事故时,需第一时间上报当班班长及车间领导,切忌盲目施救.当班班长应立即组织前期事故处置.车间主任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指挥现场救援,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故大小、开展势态等情况组织并实施相应的救援上报工作.⑤救援中央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启动救援体系,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令,按现场情况调配各对口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并迅速向主管上级公安、劳动、安监、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⑥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和泄露大小,如能通过切断电源、停机等处理举措而消除事故的,那么以自救为主.不能自行限制区的,应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并提出抢修的具体举措.④专业人员到达事故发生地后,要认真、整洁的佩戴好防毒防护服和面具, 迅速查明现场有无人员受伤、中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抢救出事故现场,交医疗救护组医治.⑤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态势及危害程度,要迅速作出相应的救援方案,组织调整好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协调抢险救援工作,下达救援指令, 如事故救援队受阻或进一步扩大时,应向外请求支援.⑥生产治理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发生单位,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泄露部位、泄露大小和危害程度,并想尽一切方法,限制和切断危险源,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及时将查明的事故现场情况报告指挥中央,以便做出正确的救援指令.⑦保卫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单位,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 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增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并指挥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⑧医疗应急中央到达现场后,与专业消防队配合,立即展开对伤员的救护工作,并向抢险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宣传,咨询工作,将处理的伤员及时送往医院继续治疗.⑨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中央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设施, 消除隐患,限制险源,预防事故的进一步扩大.6.应急结束6.1.程序终止条件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相关负责人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6.2.处置现场评估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平安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证公司应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1〕报警仪及个人防护用品:便携式O2检测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报警系统和消防器材:消防栓、灭火器、报警系统.3〕通信系统:岗位、无线对讲机.4〕应急电源: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疏散指示灯.公司成立抢险、抢修、医疗、抢救物质、供给、运输等专业救援队.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组要增强练习,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增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救援队伍能适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8.培训及演练车间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方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安排人员定期对培训及演练方案进行检查,同时落实演练的执行情况.空分车间第4篇:事故心得体会事故心得体会6月12日的平安事故,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安无小事〞的深刻教训.平安生产不是口号,是我们人身平安保证的唯一举措,不能由于以前的平安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把平安放在第一位,不要有麻痹大意心里.通过这次事故的教训进行举一反三,实实在在搞好平安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平安工作放在第一位,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平安知识,使我们真正做到高快乐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科室,名字2021.6.23第5篇:事故心得体会。
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683b50c00242a8956bece455.png)
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4月15日7时50分左右,某检修公司在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计量罐区进行检修施工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从4月7日开始,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开始停车检修。
某检修公司4月14日上午完成了环氧丙烷计量罐盘管更换项目的施工作业。
随后,石化车间根据工艺需要向环氧丙烷计量罐充氮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现短节有漏点。
在16时30分左右召开的检修例会上,车间决定更换短节并由周某某、郝某某负责安排落实。
17时30分左右,周某某、郝某某通知刘某某,要求对计量罐内一段法兰短节进行更换。
刘某某在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王某某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又先后中毒窒息。
其中王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4号环氧丙烷计量罐已经充氮,罐内氮气含量过
高,严重缺氧,刘某某未办理进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王某某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
某化工公司对检修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安全评价公司在对某化工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没有对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氮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
2、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深入开展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现场管理;。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1887a220b4c2e3f572763a9.png)
二、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3)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 严格。球罐公司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没有 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 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没有执行“进 入容器、地沟或窖井等有限空间内 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 易爆、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 业许可证。”的规定,在没有采取 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作业。
三、事故教训
1、必须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尤其是基层干部,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安全生产素 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肃处理基层干部违章, 完善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事故教训
2 、化工装置和危险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 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生产单位必须加强对外来 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管理,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 做好出入登记,对施工作业现场要安排专人进行安 全监管。
三、事故教训 3 、必须强化施工现 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 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格 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对化 工装置区域的所有施工作 业,尤其是临时检维修项 目,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 都要按照程序办事,对特 殊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
三、事故教训
4 、在涉及甲乙双方或 多方的作业施工及炼化装 置的检维修施工等作业时, 必须签定安全合同或安全 协议,制定施工方案,按 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确认, 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在生 产作业过程中,双方要认 真履行安全合同,严格贯 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 强化劳动用工管理,确保 安全施工。
三、事故教训
5 、在施工作业前, 必须切实加强风险评估 管理、检维修方案管理,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 作业风险要进行全面细 致的辨识分析。生产单 位要向施工作业方进行 安全交底,施工单位要 制定检修施工方案。
三、事故教训 6 、必须严格落实各类作业票审批制度,加强 各项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履行审 批程序和手续,办理作业票。在施工作业开工前, 要对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确保 施工作业场所满足施工作业安 全条件、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时, 方可开工作业,并签字备案。 生产单位要对施工作业项目的 施工作业过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认真履行责任主体 的义务,监管到位。
氮气使用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采油工程室)
![氮气使用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采油工程室)](https://img.taocdn.com/s3/m/9884dd19f18583d0496459be.png)
安全经验分享
案例2 事故模拟现场图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调查
施工方员工李斌和杨波在营救工友的过程中,仅在鼻子
上捂了一块湿毛巾,先后4次进入深约4米的设备间营救工 友,导致头晕和昏迷,被送到成都核工业416医院急诊室抢
安全经验分享
氮气使用安全常识及防护措施
2、防护措施 本品生产过程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
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 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安全经验分享
氮气使用安全常识及防护措施
3、急救措施 吸入本品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脏按压术,及时就医。
安全经验分享
油化剂站氮气使用采取的防范措施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调查
案例1:事发时,工人李波(音)正在进行氮气转移操作,徐志平
在不远处等待。突然操作区域传来一声“遭了”,抬头一看,只 见工友王洪恩(音)正在将晕倒在地的李波抬出。徐志平准备上
前帮忙,突然感到呼吸困难,随后便失去了意识。据医生介绍,
三人因吸入氮气过多导致昏迷。
案例2:调查结果,事故是工人违规操作,没按正常程序排放氮气
救。
案例3:事故调查中,不排除有工人违章操作现象。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经验分享课堂PPT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经验分享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72d85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2.png)
大庆化工集团甲醇分 公司合成氨装置,生产能 力为5万吨/年液氨,于 2005 年 11 月 试 投 产 运 行。
1
二、事故经过
2006 年 1 月 1 日 , 由于天然气原料供应不足, 合成氨装置停车,系统进 行吹扫、置换,并充氮保 护。
2月19日对装置检查过 程中,发现火炬系统部分 伴热管线有冻堵泄漏情况。
8
三、事故原因分析
球罐公司在施工作业前没 有按正常的生产程序报告就自行 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 未编制“两书一表”,建设单位 也没有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 “两书一表”进行审查。
9
三、事故原因分析
(2)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混乱。合成氨车间 对进入化工装置区人员管理不严格;火炬系统大 门不锁,外来人员进入火炬系统,没有执行《施 工作业审批单》、《安全施工作业许可证》,对 外来人员无人登记、阻拦,整个施工作业无人监 管,现场没有明显安全标识。
6
三、事故原因分析 (2)出现险情后,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
况下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7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1)临时性检维修项目 生产组织混乱,安全责任不 清。合成氨车间对这次临时 性的检维修项目没有按照正 常的检维修项目安排任务, 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目任 务通知单,没有对现场进行 技术交底,也没有告知安全 注意事项。
2
二、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上午,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
公司经理马×等4名员工,按照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
要求,检查冻堵泄漏情况。发现水封罐地坑内存有约
500mm深的积水,又查看水封罐内是否有泄漏。10时
20分,卸开水封罐人孔盖后,球罐公司项目副经理余×
化学品运输中氮气窒息事故的案例回顾
![化学品运输中氮气窒息事故的案例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3651a2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9.png)
设备故障
压缩设备故障导致氮气泄漏
阀门失灵或误操作
管道破裂或连接处松动 安全附件失效或未及时维修
安全意识薄弱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培 训,对氮气窒息风险 认识不足
运输过程中未按规定 检查容器密封性,导 致氮气泄漏
事故现场缺乏安全警 示标识,导致操作人 员疏忽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 正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化学品 运输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意 识。
培训内容包括氮 气窒息事故的预 防措施、应急处 理和救援方法。
培训后进行考核 ,确保员工掌握 相关知识和技能 。
对于不合格的员 工,进行再培训 和考核,直至合 格。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泄漏、无故障 定期对运输车辆的通风 system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定期对运输路线进行评估,确保无安全隐患
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一
事故发生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发生地点:某化工厂 事故经过:在运输过程中,氮气泄漏导致窒息事故 事故原因:运输管道破损,氮气泄漏
事故案例二
事故概述:某化学品运输车在运输过 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 亡
事故经过:运输车在行驶途中发生泄漏,大量 氮气涌入车厢内,导致车厢内氧气含量迅速降 低,3名驾驶员因窒息不幸身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窒息者进行心肺复苏,保持 呼吸道通畅
添加标题
及时联系医疗急救机构,尽快 将窒息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 治疗
紧急救援流程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赶赴现场 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疏散周围人员 对受害者进行心肺复苏、供氧等紧急救治 及时联系医疗急救机构,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工业氮气泄漏引发窒息事件的案例分析
![工业氮气泄漏引发窒息事件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f0d0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3.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添加标题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 力
工业安全监管是预防工业事故发生的 重要措施
工业安全监管可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 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工业安全监管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社会稳定
工业安全监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 的共同努力
作者:
01
03
05
02
04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某化工厂附近
原因:工业氮气泄漏导致 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引 发窒息事件
氮气的物理性质:无
色、无味、无毒,不
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 应
氮气的化学性质:
惰性气体,稳定性 强,不易分解
氮气泄漏的危害:高
浓度氮气可能导致窒
息,使人缺氧窒息死 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泄漏的具体原因和过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泄漏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 影响
操作失误:工作人员 在操作过程中,违反 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 ,引起氮气泄漏。
设备老化:管道、阀 门等设备长期使用, 出现磨损或腐蚀,导 致氮气泄漏。
维护不当:设备维护 不到位,没有及时发 现并修复泄漏点,导 致氮气泄漏。
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意识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培养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损失 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与
制定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 人员的安全职责
定期检查氮气储存设 备和输送管道,确保 其完好无损,防止泄 漏事故的发生。
在使用氮气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氮气的浓 度和流量,避免因缺 氧或氮气过量而导致 窒息事故。
氮气安全知识及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安全知识及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2e33bb7e21af45b207a839.png)
氮气安全知识及事故案例分析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它比空气轻;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呈惰性。
氮气空分生产主要是在低温状态下因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而通过精馏的方法将空气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其他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如煤气生产过程中氧化剂,医用、工业用氧的来源,仪表氮气的使用等。
在空气分离过程中,因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或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通常情况下氮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但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使氮气泄漏,某些工作空间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浓度降低,容易使人窒息昏迷。
窒息的危害性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2.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该生产场所;3.在氮气生产设备内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置换分析合格,氧含量达18%以上,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并在监护人监护下作业;4.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室内;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证其浓度不低于18%;5.检修充氮设备、容器、管道时,先用压缩空气置换,当吹出气体的含量高于18%时,方能进行检修作业(低于18%时属于缺氧危险作业)。
若必须在氮气浓度高的环境作业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6.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7.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1、冶钢“1.12”重大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2004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项目部(下称十七冶)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m)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抢救人员2人死亡。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ppt课件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44ce564028915f814dc216.png)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4)基层干部集体 违章。球罐公司领导违章 组织生产,违规进入罐内 作业,盲目进行施救,导 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合 成氨车间领导对此次施工 作业重视不够,违反规定, 对现场失控漏管。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5)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3)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 不严格。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 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进行 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 制和削减措施。没有执行“进入容 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 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 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 的规定,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 况下作业。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4、在涉及甲乙双方
或多方的作业施工等作业 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 按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确 认,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确保安全施工。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5、在施工作业前, 必须切实加强风险评估 管理、检维修方案管理,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 作业风险要进行全面细 致的辨识分析。生产单 位要向施工作业方进行 安全交底,施工单位要 制定检修施工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6、必须严格落实各类作业票审批制度,加强 各项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履行审 批程序和手续,办理作业票。在施工作业开工前, 要对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 认,确保施工作业场所满足施 工作业安全条件、符合施工方 案要求时,方可开工作业,并 签字备案。生产单位要对施工 作业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和各 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履 行责任主体的义务,监管到位。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5bff8f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7.png)
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氮气窒息事故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次实验中,我亲身经历了一次氮气窒息事故,这是一次极为惊险和无比痛苦的经历。
通过这一次事故,我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悟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必要性。
在此,我愿意将我这次事故的经历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以便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警惕。
事故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实验室环境中。
当时,我正参与一项有关氮气的实验。
氮气,一种常见的工业气体,具有不可见、无味、无害等特点。
平时,大家都对氮气的安全性不以为然,认为它和普通空气是相似的。
而这次事故就是因为我们对氮气的认识不深,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事故的起因是我的一个疏忽。
在实验过程中,我需要用气体灌注一个密封容器。
由于实验室中有专门的气体供应系统,我打开了气瓶并调节了气流的流量。
然而,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我未戴上安全护目镜和呼吸面具,专注力也不够集中,加上对氮气的轻视,致使我未能及时感知到氮气的存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结果,一不留神,我竟然因为长时间吸入氮气而导致窒息。
当我感到呼吸困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但此时,由于氮气是无味的,我无法通过味觉来判断周围气体的状况。
随着呼吸困难的加剧,我意识到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于是,我便试图拔下呼吸面具,却发现面具已经因为窒息而在我的脸上牢牢贴着,无法移动。
我顿时感到了极大的恐惧和绝望。
在恐惧和绝望中,我竭尽全力地呼喊和挣扎,希望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并获得帮助。
幸运的是,我的呼喊和挣扎最终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同事们迅速赶到,他们立即意识到了我的窘境,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他们用力拉开我的呼吸面具,同时向我供给新鲜的空气。
经过一番紧急处理,我最终脱离了险境。
尽管这次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在窒息的瞬间,我感到了死亡的临近,那种无法呼吸的恐惧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同时,这次事故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氮气窒息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3fb877a26925c52cc5bf8e.png)
司 发 生一 起 生 产 事 故 , 工 人 在 清 洗 生 产 罐 的 2名
过 程 中因 氮 气 窒 息 而 死 亡 , 1名 员 工 去 救 他 们 时
大 , 终造 成 3人 死亡 、 人 受 伤I 最 1 。 20 0 9年 1 2月 6日, 西新 余 市 的 某钢 铁 有 限 江 责 任公 司某 厂 2 干 熄 焦 电脑 显 示 故 障 , 检 工会 巡
氮气 窒 息而 死 亡 。
根 据 美 国化 学 安 全 与 危 险 调 查 局 ( S ) C B 的统 计 数 据 ,9 2 2 0 19 — 0 2年 间 , 国各 行 各 业 中共 有 8 美 0 人 因氮气 窒 息死 亡 ,并 且 大 约有 一 半 的事 故 是 因
20 0 8年 2月 2 日,河 南 省 濮 阳市 的某 有 限 3
工协 调 工作 的副值 班 长来 到现 场 , 得 知 F 一 0 在 A21 罐 内检 测不 合 格 , 能进 罐作 业 的情 况 下 , 顾 现 不 不 场 工作 人员 的劝 阻 ,也未 配 戴 防护 器 具 ,私 自进
价 师 ,02年 毕业 于青 岛科 技 大 学 高分 子 材料 20 科 学 与 工程 专 业 , 国 家石 化 项 目风 险 评 估技 于 术 中心 一 直从 事安 全评 价 工 作 。
为 不 了解 氮 气 的 危 险性 或 错 用 氮 气 而 引起 的 I 1 ] 。
在我 国此类 事故 也 屡 见不 鲜 。 20 0 5年 4月 1 日上 午 ,厦 门某 树 脂 有 限公 0
责任 公 司新 建 年产 3 吨 甲醇项 目, 0万 在生 产 准备
过 程 中 进行 设 备 清 扫 时发 生 一 起 氮 气 窒 息 事 故 , 开始 1 窒息 晕倒 ,因盲 目施 救 使 事 故进 一 步扩 人
氮气窒息事故的国际案例比较与经验分享
![氮气窒息事故的国际案例比较与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67ade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4.png)
事故特点:各国 事故发生的特点 和规律分析
事故原因:各国 氮气窒息事故的 原因和机理探讨
经验教训:各国 氮气窒息事故的 教训和预防措施
事故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 际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如美国、欧洲 、亚洲等地区的事故案例。
事故原因分析:对各案例的事故原因进行深入 分析,探究是否存在共性原因,如设备故障、 操作失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改进 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共同提升工作场 所的安全水平。
定期检查设备密封性,确保无氮气泄漏 安装氮气浓度监测报警装置,实时监测空气中氮气浓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氮气窒息事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单击添加标题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氮气窒息事 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和救援人员 职责。
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 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建立应急预案,及时 应对突发事故
定期进行员工安全培
训,确保员工了解氮
气窒息事故的危害和 预防措施。
强调员工在工作中保 持警惕,及时发现并 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 。
建立安全意识文化,
通过宣传和教育手段
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 的重视程度。
事故后果比较:对比不同案例的事故后果,包括人 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方面,以评估事故 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事故预防措施:根据跨国比较的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 降低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率。
氮气窒息事故的经 验教训与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 享在预防氮气窒息 事故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要加大 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力 度,对危险、危害部 位必须设置明显的警 示标识,履行告知义 务,防止外来人员进 入危险区域受到伤害。
六、防范措施
五是查处施工过程中违章行为,特别是 习惯性违章行为。杜绝生产组织的随意性,严格 执行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 罚力度,尤其是要严厉查处基层干部带头违章作 业和违章指挥行为。
二、事故经过
消防队员和 120 救护人员将马×等 3 人从罐内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抢救 无 效 死 亡 , 经 法 医鉴 定, 3 人均为氮气窒息 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卧式阻火 器水封罐内充满氮 气,造成进入罐内 马×、余×、赵× 窒息并迅速昏迷, 导致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2、间接原因
( 1 )合成氨装置系统进行吹扫、置换并 充氮保护后,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施工 单位项目副经理余×违反建设集团化建公司《安全 技术操作规程及执行标准》中“进入容器、地沟或 窖井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 易爆、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与容 器相连的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时应佩戴相应 的防护用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并设专人监护。” 的规定,在未对罐内介质进行检测,没有采取防护 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
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
“2.20”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6 年 1 月 1 日 , 由于天然气原料供应不足, 合成氨装置停车,系统进 行吹扫、置换,并充氮保 护。 2 月 19 日,合成氨车 间在对装置检查过程中, 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 线有冻堵泄漏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球罐公司在施工作业 前没有按正常的生产程序报告 就自行组织施工,也没有按照 化工检修项目要求安排施工。 造成此次生产组织混乱,双方 安全责任不清。施工单位施工 作业前未编制“两书一表”, 建设单位也没有对施工单位的 施工方案及“两书一表”进行 审查。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四、事故教训
7、必须提 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加强对员工的应急防 护知识培训,大力提 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在异常条件下能采取 有效的应急救护措施, 避免事故扩大。
六、防范措施
一是要认真查 找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上 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车 间危险区域的安全管理 力度,强化对生产检修 过程的监督检查,贯彻 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确保化工装置安 全运行。
四、事故教训
1 、必须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教育,尤其是基层干部,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安全 生产素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肃处理基层干部 违章,完善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事故教训
2 、化工装置和危险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国 家规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生产单位必须加强对 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管理,按规定进行安全教 育,做好出入登记,对施工作业现场要安排专人进 行安全监管。
四、事故教训
3、必须强化施 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 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对化工装置区域的所有施 工作业,尤其是临时检维 修项目,生产单位和施工 单位都要按照程序办事, 对特殊作业必须办理作业 许可。
四、事故教训 4、在涉及甲乙双 方或多方的作业施工及炼 化装置的检维修施工等作 业时,必须签定安全合同 或安全协议,制定施工方 案,按程序对施工方案进 行确认,明确各方责任义 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双方要认真履行安全合同, 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 关规定,强化劳动用工管 理,确保安全施工。
四、事故教训 5、在施工作 业前,必须切实加强风 险评估管理、检维修方 案管理,制定突发事故 应急预案,对可能存在 的危险源及作业风险要 进行全面细致的辨识分 析。生产单位要向施工 作业方进行安全交底, 施工单位要制定检修施 工方案。
四、事故教训
6 、必须严格落实各类作业票审批制度, 加强各项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履 行审批程序和手续,办理作业票。在施工作业开工 前,要对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 认,确保施工作业场所满足施 工作业安全条件、符合施工方 案要求时,方可开工作业,并 签字备案。生产单位要对施工 作业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和各 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履 行责任主体的义务,监管到位。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3)施工单位规章制度 执行不严格。球罐公司人员安全意 识淡薄,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 危害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 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没有 执行“进入容器、地沟或窖井等有 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 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行分析 并办理作业许可证。”的规定,在 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作业。
三、事故原因分析
2、间接原因 ( 2 )出现险情后,在未采取有效措施 的情况下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1)临时性检维修 项目生产组织混乱,安全责 任不清。合成氨车间对这次 临时性的检维修项目没有按 照正常的检维修项目安排任 务,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 目任务通知单,没有对现场 进行技术交底,也没有告知 安全注意事项。
六、防范措施
二是要按照 HSE 管 理 体 系 要 求 , 编 制临时检修项目任务书, 明确临时检修项目负责 人,认真进行检修安全 技术交底,编制和实施 “两书一表”。
六、防范措施
三是要加强基 层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异 体监督,派驻专职安全 监督,确保严格履行安 全管理程序和各项规章 制度。
六、防范措施
(2)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混乱。合成氨车间对进 入化工装置区人员管理不严格;火炬系统大门不锁,外来 人员进入火炬系统,没有执行《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内 部治安保卫工作管理规定》中“施工单位施工前,凭公司 (集团)所属各单位施工主管部门签发的《施工作业审批 单》、《安全施工作业许可证》,到经保大队办理各种证 件,方可进入施工。”和“出入施工、建设、检维修区域 人员,需办理所在区域的“施工通行证”或“临时通行 证”,凭证出入。”的规定,对外来人员无人登记、阻拦, 整个施工作业无人监管,现场没有明显安全标识。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4)基层干部集 体违章。球罐公司领导违 章组织生产,违规进入罐 内作业,盲目进行施救, 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合成氨车间领导对此次施 工作业重视不够,违反规 定,对现场失控漏管。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5)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 球罐公司有关人员虽然经过安全培训, 其中项目经理马×经过黑龙江省建筑 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持有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 考核合格证书》,但针对性的安全培 训不到位,相关安全知识欠缺。由于 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情况不了解,对罐 内介质情况不明,进罐作业和救援过 程中都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2006年2月20日上午,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经理 马×等4名员工,按照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要求,到该装置 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在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 罐蒸汽伴热管线时,发现水封罐地坑内存有约500mm深的积水, 又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是否有泄漏。10时20分左右,拆卸开 水封罐人孔盖后,球罐公司项目副经理余×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 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中,当即晕倒在罐内。 在人孔处的技术员赵×发现余×晕倒后,立即下到罐内救人, 随即晕倒在罐内。此时在罐上的马×大喊快救人,并拿起绳子又 进入罐内救人,也晕倒在罐内。电焊工史×见状立即跑去找人, 拨打了“120”和“119”电话,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