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炭疽科普宣传PPT课件

炭疽科普宣传PPT课件

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根 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联合用药方案
对于重症患者或青霉素过敏者,可采 用环丙沙星、四环素、链霉素等联合 用药方案。
辅助治疗措施应用
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 持酸碱平衡等。
局部处理
皮肤炭疽病灶切忌挤压,可用 1:2000高锰酸钾液或双氧水冲洗
后,敷以抗生素软膏。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炭疽病的定义和病原 学特点
炭疽杆菌的形态、培 养特性和抵抗力
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 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特点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的症状和体征
新发和再发疫情的应对能力预测
加强炭疽病防治工作的措施和建 议
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个人 防护和消毒措施
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 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加强防控措施的执行和监督,提高应对能力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2
3
研究气候变化对炭疽病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毒素产生
炭疽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包括荚膜多糖、外毒素A和水肿因子等。其中,外毒素A 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具有致死性、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等多种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外毒素A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 细胞死亡。此外,水肿因子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这些毒素共同作用, 导致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皮肤坏死等。
与其他皮肤感染性疾病鉴别

皮肤炭疽相关知识的专业知识

皮肤炭疽相关知识的专业知识

一、引言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经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

皮肤炭疽是炭疽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炭疽病例的95%以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肤炭疽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二、病原学1. 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

该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形成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动物尸体、皮毛等环境中存活多年。

2. 炭疽芽孢杆菌的形态与结构炭疽芽孢杆菌呈短链状,直径约为1-2微米,长度约为4-5微米。

菌体两端钝圆,菌体壁厚,有明显的荚膜。

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中央,直径约为1.5-2微米。

三、流行病学1. 流行区域皮肤炭疽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

我国也时有发生皮肤炭疽病例。

2. 易感人群皮肤炭疽的易感人群包括:(1)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加工等职业的人员;(2)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员;(3)接触动物尸体、皮毛等动物制品的人员;(4)兽医、医护人员等。

3. 传播途径皮肤炭疽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动物制品,如皮肤、黏膜等;(2)呼吸道传播:吸入含炭疽芽孢的尘埃或气溶胶;(3)消化道传播:摄入含有炭疽芽孢的食物或水。

四、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皮肤炭疽。

2. 临床表现皮肤炭疽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增大,中央坏死形成溃疡;(2)患部肿胀、疼痛,有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3)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1)细菌培养:采集患部组织、血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炭疽芽孢杆菌的培养和鉴定;(2)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炭疽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1. 抗生素治疗皮肤炭疽的治疗首选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1)多西环素:每日2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2)环丙沙星:每日5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3)四环素:每日5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

炭疽培训课件

炭疽培训课件
炭疽患者皮肤出现水疱、 溃疡和黑色痂皮,这是炭 疽的典型表现。
器官损伤
炭疽病原体进入体内后, 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如肝 、脾、肺等。
死亡病变
炭疽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 中毒性休克,最终引起死 亡。
炭疽的鉴别诊断
01
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的 鉴别
炭疽病原体容易与其它细菌混淆,因 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检测流程
详细阐述实验室检测的流程、试 剂配制、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
结果分析
介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判断 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炭疽的防控措施案例分析
预防措施
介绍炭疽的预防措施,包括加 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
识、加强家畜管理等。
控制措施
详细阐述炭疽疫情的控制方案 、疫情监测、消毒等方面的内
02
与其他皮肤疾病的鉴 别
炭疽的皮肤病变易与其他皮肤疾病混 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3
与其他感染症状的鉴 别
炭疽的症状与其他感染症状容易混淆 ,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正确的 治疗方案。
04
炭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炭疽的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包括牛型、羊型和猪型炭疽芽 胞疫苗,可有效预防炭疽感染

接种对象
针对易感动物饲养、屠宰、加工 等工作人员,以及高风险人群进 行接种。
接种计划
制定详细的接种计划,遵循“自愿 、知情、同意”原则,确保接种工 作顺利进行。
炭疽的个人防护措施
防护用品
在处理动物及其产品时,应穿 戴口罩、手套、围裙等防护用
品,防止皮肤接触。
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避 免与患病动物接触等,养成良
诊断标准

《炭疽培训》课件

《炭疽培训》课件

传染性
炭疽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病原 体而传播。
对环境的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
炭疽病可以破坏动植物的生态环 境,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污染水源和土壤
炭疽病菌可以在水源和土壤中存 活,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污染。
对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农业损失
炭疽病可以破坏农作物, 导致农业经济损失。
旅游业受损
炭疽病的爆发可以影响旅 游业,降低旅游收入。
对疫区进行消毒和灭菌
对病例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和灭菌,消灭 病原体。
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建立应急组织
成立专门的应急组织,负责炭 疽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炭疽病的传播特点和地区 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 预案。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 处理能力。
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
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报告并 按照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
医疗费用增加
炭疽病的爆发会增加医疗 系统的负担,增加医疗费 用。
03 炭疽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炭疽病的危 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
范意识。
定期监测
对可能存在炭疽病的环境和动 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
加强动物检疫
对进出口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 ,防止炭疽病的传播。
05 结论与建议
对炭疽病的认识与重视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 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染菌程的加速,炭疽病的传 播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引起各国 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炭疽病在历史上曾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

炭疽病健康宣教

炭疽病健康宣教

谁容易感染炭疽病?
谁容易感染炭疽病? 高风险人群
农民、兽医、屠夫等与动物直接接触的人群 是炭疽病的高风险人群。
此外,处理动物产品的工人和军人也面临较 高的感染风险。
谁容易感染炭疽病? 环境因素
炭疽病的发生与特定地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 关,如草原地区和有炭疽病历史的区域。
这些地区的土壤可能含有炭疽杆菌的孢子, 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炭疽病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炭疽病? 2. 谁容易感染炭疽病?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预防炭疽病?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炭疽病?
什么是炭疽病?
定义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 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影响动物,但也可以传染给人类,尤其 是在接触感染动物或其产品时。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健康管理
加强对炭疽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和处 理感染病例。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炭疽病的重视和应对能力 。
总结与展望
科学研究
推动炭疽病的科学研究,寻找更有效的疫苗和治 疗方法。
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总结与展望
社会参与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炭疽病的预防工作,形成 合力。
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协同努力,可以更有效 地控制炭疽病的传播。
谢谢观看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洗手,能有效减 少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炭疽病? 饲养管理
对牲畜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能 有效预防炭疽病的传播。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滋 生。
如何预防炭疽病? 公共健康教育

炭疽病健康宣教PPT

炭疽病健康宣教PPT
炭疽病健康宣 教PPT
目录 炭疽病简介 炭疽病症状 预防和控制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炭疽病的治疗
炭疽病简介
炭疽病简介
**什么是炭疽病**:炭疽病是 一种由于感染炭疽菌而引起的 疾病,通常在动物身上发现。
**病因**:炭疽病由炭疽菌引 起,可在土壤中存在多年,通 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物,水源 或空气传播给人类。
炭疽病简介
**高风险职业**:农民、兽医、实验室 工作者和动物管理人员等与动物接触密 切的职业。
炭疽病症状
炭疽病症状
**感染途径**:通过皮肤伤口 、消化道摄入炭疽菌或吸入芽 孢。 **局部感染症状**:皮肤上形 成脓肿、溃疡或炭疽疖。
炭疽病症状
**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乏力 、头痛、胸闷、气短、肌肉酸痛。
谢谢您制措施
**接种炭疽疫苗**:可有效预 防炭疽病的发生。 **个人卫生**:勤洗手、合理 消毒和避免接触可能受污染的 土壤、动物或动物产品。
预防和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食用肉类和牛奶等食品 时,确保充分加热,避免生食。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立刻就医**:如果怀疑感染 了炭疽病,应立即就医并告知 医生病史。 **个人防护**:在就医前,避 免接触他人,避免传播疾病。
紧急处理措施
**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采取必要的 隔离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炭疽病的治疗
炭疽病的治疗
**早期治疗**:炭疽病一旦发 现,应立即接受合适的抗生素 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长期治疗**:治疗过程可能 需要一段时间,并定期复查以 确保病情稳定和恢复。
炭疽病的治疗
**复发预防**:定期接种炭疽疫苗可帮 助预防炭疽病复发。

炭疽病小知识

炭疽病小知识

炭疽病小知识1.什么是炭疽病?答: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动物报告疫病。

2.炭疽主要感染哪些动物?答: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均可感染,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

3.炭疽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传播?答:人和动物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或受损伤的皮肤接触感染。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

大多数情况下,是牛、羊等食草动物在吃草时摄入芽胞引起感染,人接触了感染牲畜的肉类、毛皮、血液或土壤等其他污染物而感染。

接触健康的牛、羊等动物及其肉类制品是不会感染炭疽的。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炭疽疫情,每年6-9月为发病高峰,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的季节,由于暴雨、洪涝冲涮导致炭疽病菌暴露地表,家畜接触而引发疫情。

3.养殖户应如何做好炭疽防控工作?答:炭疽多为散发疫情,但是炭疽芽孢抵抗力极强,在干燥土壤和污染草原中可存活40年以上,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一般消毒剂对芽孢杀灭作用很差,难以清除。

养殖场,特别是曾经发生过炭疽疫情的地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一、有条件的养殖户要对易感动物实施免疫。

二、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养殖场地、圈舍及进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措施。

三、不从疫区调运易感动物;从非疫区调入动物要有齐全的检疫手续,落地后要隔离观察,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四、发现牛、羊、猪等牲畜突然死亡或者天然孔出血、腹部膨胀、体温升高等现象,要将病死或发病动物隔离,限制其移动,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并及时上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

4.牛羊肉等动物肉制品还能吃吗?答:不要食用病死牛、羊肉以及来源不明的肉制品。

炭疽病培训课件

炭疽病培训课件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动物皮毛等传播。
治疗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早期使用抗生素 治疗,控制疫情扩散。
炭疽病案例三
病例背景
2010年,某城市发生了炭疽 病疫情,涉及多个社区和医 院。
症状描述
患者出现了与案例一和案例 二类似的症状,但部分患者 还出现了呕吐、头痛等症状 。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呼 吸道分泌物等传播。
防护服
穿防护服前应先穿普通衣服,然后将防护服 覆盖在上面,并将拉链拉好。
护目镜
佩戴护目镜前应先洗手,然后将护目镜戴在 头上,确保遮盖眼部。
手套
穿戴手套前应先洗手,然后将手套套在手上 ,确保无缝隙。
口罩
佩戴口罩前应先洗手,然后将口罩展开并固 定在面部,确保口罩覆盖口鼻部分。
04
CATALOGUE
诊断与治疗
症状描述
患者出现了高热、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出现了皮疹和溃疡。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传播。
治疗措施
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死亡率较高。
炭疽病案例二
病例背景
2005年,某农村地区发生了炭疽病疫情, 涉及多个村庄和地区。
症状描述
患者出现了与案例一类似的症状,但部分患 者还出现了腹痛、腹泻等症状。
炭疽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流行 病学情况做出初步诊断,如发 热、皮肤溃疡、呼吸困难等,
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实验室诊断
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血清学 检测等方法确认病原体,以确诊炭 疽病。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

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曾被一些国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动。

一、炭疽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炭疽?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2、炭疽病主要易感动物易感染动物主要是牛、马、羊、驴等草食动物。

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皮毛等畜产品而感染患病。

人感染炭疽杆菌的临床病型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及炭疽性脑膜炎等。

皮肤型易诊断治疗,肺炭疽、炭疽脑膜炎及肠炭疽诊断困难,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3、炭疽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畜,当患畜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便、尿、唾液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菌,如尸体处理不当,造成大量菌散播周围环境污染土壤、水源或牧场,尤其形成芽孢后可能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和吸血昆虫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

人的感染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和畜产品接触较多的人员,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干旱、多雨、洪水涝积、吸血昆虫多都是促进炭疽病爆发的因素。

例如干旱季节,地面草短,放牧时易易接近受污染的土壤;大雨洪水泛滥,易使沉积在土壤中的芽孢泛起,并随水流扩大污染范围,7-9月是炭疽发病的高峰期。

从外疫区输入病畜产品,如骨粉、皮革、羊毛等也常引起本病的爆发。

4、炭疽致病性及危害炭疽杆菌的荚膜与炭疽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

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机体组织内繁殖与扩散。

炭疽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感染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对动物的致病性主要引起草食动物感染发病,通常多发生于春、夏季节,主要是在被污染的牧场上摄食含炭疽杆菌芽孢的的饲料、饮水而发生,牛羊最易感,马猪次之。

炭疽预防和措施

炭疽预防和措施

炭疽的监测和控制
炭疽的监测和控制
监测方法: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和报告病例,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和鉴 定。 消毒措施:对受感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 毒,杀死病原菌。
炭疽的监测和控制
医疗措施:对感染炭疽的患者进行及时 治疗,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炭疽预防和措施
目录 预防炭疽的基本知识 炭疽的预防措施 炭疽的监测和控制
预防炭疽的基本知识
预防炭疽的基本知识
炭疽概述:炭疽是一种由芽胞杆菌引起 的急性感染病,多危害牲畜和人类。 传播途径:炭疽可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 或土壤、进食受感染食物或水源等方式 传播。
预防炭疽的基本知识
预防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炭疽的发生和保持牲畜的健康状况,定期 进行疫苗接种,严格控制饲料和水源的 卫生状况。 土壤管理:避免过度使用肥料和农药, 良好管理土壤,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炭疽的预防措施
食品卫生: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做到 食物全熟煮熟,避免生食。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土壤 。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概述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炭疽病对于农作物的危害越来越大。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多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为了控制和预防炭疽病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举办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炭疽防治技术规范的培训内容,包括炭疽病的基本知识、病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培训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炭疽病基本知识什么是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叶片和果实。

炭疽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烂。

炭疽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随后扩展并融合,最终导致病部干燥裂开。

炭疽病的传播途径炭疽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

空气传播是炭疽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病原菌通过气流飘浮在空气中,并随着风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种子传播是指病原菌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内部,进入新的植物环境并引发病害。

病害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炭疽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的种子,可以大大降低农作物受炭疽病侵害的风险。

因此,在购买种子时,应选择经过育种改良的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炭疽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农药进行喷洒或灌溉处理,来控制炭疽病的发生。

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注意使用剂量和喷洒时间,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病害管理措施除了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病害管理措施来减少炭疽病的发生。

例如,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和病叶,及时清除和销毁被病害侵染的植株,以减少病原菌的扩散。

此外,合理调整田间密度和间距,保证植物之间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照,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培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教学方法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

讲座是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的主要方法,可以通过电子幻灯片、示范模型等辅助工具进行讲述。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什么是炭疽病?什么是肺炭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马牛羊等。

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不同的类型。

其中的肺炭疽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

2、炭疽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家养的猪、狗等;它们的皮毛、骨肉等均可携带细菌。

再就是肺炭疽病人。

3、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1)因接触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土壤等导致皮肤炭疽;(2)吸入了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粉尘颗粒而导致肺炭疽;(3)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乳、肉等食物经消化道传染,导致肠炭疽。

4、炭疽病的潜伏期有多长?潜伏期1—5天,最长为12天。

5、炭疽病有那些临床表现?(1)皮肤炭疽:炭疽病中,皮肤炭疽约占90%以上。

症状主要是皮肤裸露部位或伤口部位出现的斑丘疹、水疱、肿胀等,继而出现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溃疡、焦痂等。

(2)肺炭疽:比较少见,但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早期的症状像是流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发疳、咯血、喘鸣、胸痛、出汗等;可发生休克,在短时间内死亡;也可并发脑膜炎和败血症。

(3)肠炭疽:更是罕见,常见的症状是高烧,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表现,很快会出现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败血症:常继发于皮肤、肺、肠炭疽,除原发的局部炎症加重外,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更为明显,如高热、寒战、衰竭等。

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可出现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6、炭疽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1)隔离治疗:炭疽病特别是肺炭疽患者,必须严格实行隔离治疗,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都要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一般和对症治疗:休息、多饮水,补液、退热、止痛等。

(3)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可静脉或肌肉给药。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菌素。

炭疽病基本知识

炭疽病基本知识

炭疽病基本知识炭疽防治基本知识介绍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其中,肺炭疽属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近日来,江苏、辽宁等省相继发生炭疽病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一、病原学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形成荚膜,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

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

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繁殖体在55~58℃下,10~15min即可杀灭,但当炭疽杆菌形成芽孢后非常耐热,需140℃30min干热或100℃蒸汽5min才能杀灭。

常规消毒剂如石炭酸、煤酚水、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效果较差;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0.1%碘液和含氯制剂杀芽胞效果较好。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试验10U/ml即可抑制细菌生长,对链霉素、卡那霉素也都敏感。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5天,短的也有12小时,长的可达两周到2月。

随炭疽杆菌侵入途径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皮肤炭疽、吸入性(肺型)炭疽和食入性(胃肠型)炭疽。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脑炎等重症,预后不佳。

(一)皮肤炭疽此型最多见,约占95%~98%。

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及皮毛制品以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衣物或患者的日常用品等而传播。

病变多见于手、脚、面、颈、肩等裸露部位皮肤。

最初为皮肤破损部位(皮肤破损轻微时,可无明显伤口)出现斑疹或丘疹,第2日在皮疹顶部出现小水疱而成疱疹,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变硬而肿胀。

第3~4日病变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组织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

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

无明显疼感和压痛,有轻微痒感,无脓肿形成。

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肉芽组织增生愈合缓慢。

大多数病例为单灶性发病,但个别病例可因抓挠病变部位而出现多处疱疹,致自身感染。

病程约1~6周。

皮肤炭疽发病时,多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中毒症状和体征。

《炭疽》ppt课件

《炭疽》ppt课件

、腹泻等;急腹症型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呕吐等,易并发败血症和
感染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
细菌学检查
取水疱液、病灶分泌物、呕吐物、粪 便等标本进行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炭 疽杆菌。
分子生物学检查
采用PCR技术检测炭疽杆菌特异性基 因片段,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度高 等优点。
血清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 性抗体,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阐述了炭疽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以及流行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炭疽病的治疗与预防
系统讲解了炭疽病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 及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炭疽病的认识
01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对炭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支持治疗及护理要点
局部处理
对皮肤炭疽的局部病灶,切忌挤压及切开引流,以防感染 扩散。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或0.1%雷佛奴尔液湿敷, 然后涂以抗生素软膏。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以增 强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营养支 持。
心理护理
炭疽病情较重,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 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炭疽历史与现状
历史
炭疽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 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罗马时代即有 记载。
现状
炭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发生,尤 其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 着人们对炭疽的认识加深和防疫措施 的加强,炭疽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炭疽危害程度评估

《炭疽防控基础知识》课件

《炭疽防控基础知识》课件

呼吁大众的参与和关注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 和社区参与,才能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传播。
2
炭疽防控失败案例
在另一个地区,由于缺乏及时的疫苗接种和有效的卫生措施,炭疽病的传播失控, 导致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问题。
四、结语
炭疽防控的重要性
炭疽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 性疾病,对人类和物的 健康和经济都有着极大的 危害。
未来炭疽防控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 因素的影响,炭疽防控将 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持 续的努力和创新。
炭疽的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和进行手术治 疗,如切除感染部位。
消毒措施
通过对受感染的区域和物品进行有效的消毒 来防止病菌的传播。
疫苗接种
炭疽疫苗是预防炭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 提供长期保护。
三、炭疽防控案例
1
炭疽防控成功案例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接种疫苗等措施,某地成功控制了炭疽病的爆发,并将其 传播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
炭疽防控基础知识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炭疽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症状、传播途 径、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等。
一、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它可以影响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它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 动物、土壤或食物而传播。
二、炭疽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炭疽的措施
包括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和食物, 以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炭疽

炭疽

病理改变

炭疽的特征性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及脏器的出血 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水肿, 焦痂,溃疡,周围有凝固性坏死区。肺炭疽呈出 血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及梗死区,纵膈高度 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肠炭疽主 要病变在回盲部,表现为弥性出血性炎症改变及 周围肠壁高度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 有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内含大量炭疽杆菌。
诊断标准
1.接触史:有与病畜或其皮毛的密切接 触史。 2.临床表现:皮肤炭疽的焦痂溃疡,肺 炭疽的出血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肠炭疽 的出血性肠炎,败血症的严重全身毒血症 与出血倾向等。 3.确诊:需要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 培养以及动物接种等。
鉴别诊断
皮肤炭疽应同痈、蜂窝组织炎、丹毒、 恙虫病、野兔热等鉴别;肺炭疽应于大叶性 肺炎、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肠炭 疽应同沙门氏菌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及 其他急性腹膜炎等鉴别;败血症应 同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鉴别。
治 疗

病原治疗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临床作为首选用 药。一般首选青霉素G,孕妇只能使用青 霉素,老年人首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青霉素用量:皮肤炭疽240万-320万U,分 3-4次肌肉注射,疗程7-1o天;恶性水肿 800万-1000万U,分3或4次静滴,疗程2 周以上;其他型炭疽1000万-2000万U, 静脉滴注,并可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疗 程2-3周。
辅助检查
5.炭疽皮肤试验:用减毒株的化学提取物皮 下注射,症状出现2-3天后,82%的患者 出现阳性结果,4周后达99%。
治 疗
炭疽治疗原则:
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 菌。
治 疗

基础治疗 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 严重病例可用激素缓解中毒症状,一般用氢化可 的松100-300mg/d,短期静脉滴注,但必须同 时应用抗生素;对于皮肤炭疽者的局部伤口切忌挤 压及切开引流,否则会引起感染扩散和败血症, 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湿敷,或以1:2000的 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敷以抗菌软膏(如红霉素软 膏),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肺炭疽、颈部皮肤炭疽 病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输血治疗。 循环衰竭者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给予休克治 疗。

炭疽病健康教育pptx

炭疽病健康教育pptx
强化检疫监管
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 工作,防止炭疽病从疫区传入
非疫区。
17
人类与动物共患风险
1 2
职业暴露风险
从事畜牧业、屠宰业、皮革加工等职业的人群, 由于接触患病动物或其产品,存在较高的感染风 险。
生活习惯风险
部分地区居民有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饮用生奶的 习惯,这增加了感染炭疽杆菌的机会。
环境暴露风险
2024/1/25
13
并发症处理
皮肤炭疽
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搔抓,防止 继发感染。局部可用抗菌药物涂
抹,如红霉素软膏等。
肺炭疽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予吸氧、抗感染治疗,同 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
应。
肠炭疽
患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和抗 感染治疗。对于严重腹痛者可给 予解痉止痛药物。同时,密切观 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0
及时就医
如出现发热、头痛、呕 吐等疑似炭疽病症状, 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相关情况。
2024/1/25
03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11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炭疽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焦痂、 周围组织水肿等。患者常有发热、头 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炭疽病源或疫区 的历史,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学检测
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 或动物血清中的炭疽抗体 。
20
生物安全级别及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级别
炭疽杆菌属于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应在BSL-3实验室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穿戴 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 品,避免直接接触炭疽杆菌。

炭疽病演示课件

炭疽病演示课件

预防措施及策略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炭疽病源,如病死动物 及其制品。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等工作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严格动物检疫
对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并 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加强对肉类、乳制品等食品的生产 、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卫生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早期治疗
炭疽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足量、全程的原则,以提高治 愈率。
抗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对炭疽 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可根据病情联合使用其 他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高热者可给予物理 降温或药物降温,疼痛者可使用镇痛药物等。
后遗症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神经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侵犯神经系统,导致头痛、眩晕、失眠等后遗症 。需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给予营养神经、改善睡眠等药物 治疗。
心血管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需进 行心血管系统评估,给予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 疗。
呼吸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引起肺炎、肺脓肿等呼吸系统并发症。需进行呼 吸系统评估,给予抗炎、化痰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氧 疗或机械通气治疗。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发病机理
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 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病理变化
主要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 隆起呈炭样黑色干痂,周围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 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炭疽病防控知识普及

炭疽病防控知识普及

炭疽病防控知识普及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牲畜和人类。

该病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植物中,所以防控炭疽病对于保护畜牧业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炭疽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提升读者对于该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首先,炭疽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炭疽菌引起的,这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

炭疽菌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期存活并传播。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土壤传播、食物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土壤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炭疽菌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内并侵害植物,进一步通过植物散发的孢子传染到人和动物。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进食受病菌感染的食物,如受病菌污染的肉类、乳制品等,导致人和动物感染炭疽病。

呼吸道传播是通过空气中悬浮的炭疽菌孢子进入人和动物的呼吸道,引起感染。

为了有效防控炭疽病,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个措施是加强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手,避免与疾病动物接触,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保持环境卫生,清理饲养场和农田,减少病菌生长的场所。

第二个措施是加强动物和植物检疫工作。

加强对进出口动植物产品的检验,发现病菌感染的动植物及时隔离和处理。

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卫生管理,杜绝病菌的传播。

第三个措施是加强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

对于动物,疫苗是预防炭疽病的关键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对于人类,注射炭疽病疫苗能够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起来,炭疽病的防控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对于畜牧业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动物和植物检疫工作,加强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炭疽病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民众的防控意识和行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炭疽病的发生,保护畜牧业和公众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疽防治基本知识介绍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其中,肺炭疽属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近日来,江苏、辽宁等省相继发生炭疽病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一、病原学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形成荚膜,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

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

此菌无鞭毛,不运动。

繁殖体在55~58℃下,10~15min即可杀灭,但当炭疽杆菌形成芽孢后非常耐热,需140℃30min干热或100℃蒸汽5min才能杀灭。

常规消毒剂如石炭酸、煤酚水、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效果较差;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0.1% 碘液和含氯制剂杀芽胞效果较好。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试验10U/ml即可抑制细菌生长,对链霉素、卡那霉素也都敏感。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5天,短的也有12小时,长的可达两周到2月。

随炭疽杆菌侵入途径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皮肤炭疽、吸入性(肺型)炭疽和食入性(胃肠型)炭疽。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脑炎等重症,预后不佳。

(一)皮肤炭疽此型最多见,约占95%~98%。

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及皮毛制品以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衣物或患者的日常用品等而传播。

病变多见于手、脚、面、颈、肩等裸露部位皮肤。

最初为皮肤破损部位(皮肤破损轻微时,可无明显伤口)出现斑疹或丘疹,第2日在皮疹顶部出现小水疱而成疱疹,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变硬而肿胀。

第3~4日病变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组织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

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

无明显疼感和压痛,有轻微痒感,无脓肿形成。

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肉芽组织增生愈合缓慢。

大多数病例为单灶性发病,但个别病例可因抓挠病变部位而出现多处疱疹,致自身感染。

病程约1~6周。

皮肤炭疽发病时,多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中毒症状和体征。

少数病例皮肤局部无水疱和黑痂形成而表现为大块状水肿,患处肿胀透明、微红或苍白,扩展迅速,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部等组织疏松处。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若贻误治疗,预后不佳。

(二)肺炭疽又称吸入性炭疽或呼吸道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少数继发于皮肤炭疽。

因暴露于芽胞或吸入污染芽胞尘埃所致。

急性起病。

多在暴露后2~5天出现低热、疲劳和心前区压迫等,持续2~3天后,症状突然加重,轻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发热、咳嗽、咯带血黏液痰。

重者寒战、高热,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并可伴有胸腔积液。

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

听诊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摩擦音、呼吸音降低等胸膜炎体征。

X线胸片检查见纵隔增宽、胸水及肺部浸润性阴影。

常并发败血症及脑膜炎,若不能及时诊断、积极抢救,患者多在急性症状出现1~2天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胃肠型炭疽主要由于食入未煮熟的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病畜的肉类食品而引起,偶而可因饮入被炭疽杆菌污染的水或牛奶而患病。

潜伏期1~7天。

临床上可表现为口咽部炭疽和胃肠道炭疽。

口咽部炭疽:表现为严重的咽喉部疼痛,颌下及颈部明显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水肿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胃肠道炭疽: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便中无血,里急后重不明显,可于数日内恢复。

重者可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血样便等急腹症症状,常因并发肠穿孔、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肠炭疽病变主要为回盲部溃疡,出血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肠炭疽特征性表现之一,常导致大量血性腹水。

肠炭疽病死率在50%以上。

(四)炭疽性败血症肺炭疽、胃肠型炭疽和严重的皮肤炭疽可继发败血症,除局部症状加重外,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毒血症状,寒战、高热、嗜睡、昏迷等,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DIC和各脏器迁徙性病灶,病死率极高。

(五)炭疽性脑膜炎发病率较低,继发于皮肤炭疽的病例小于5%,极个别病例可继发于吸入性和胃肠型炭疽。

临床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及体征,出现发热、疲乏、头痛、肌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和谵妄,查体脑膜刺激症阳性。

症状出现后神经系统损害常迅速恶化而死亡。

脑脊液检查常为血性,图片可见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

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

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病的牛、羊、马、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

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

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人群之间的传播尚不确定,一般认为护理及探望炭疽患者不会导致人群之间的传播。

(二)传播途径炭疽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皮肤接触、吸入和食用。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骨粉或涂抹染菌的脂肪均可引起皮肤性炭疽,是感染的最常见形式,与吸入性炭疽相比危险性相对较小;进食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类可引起肠炭疽;吸入带芽孢的尘沫可引起肺炭疽;少数病例还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

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和病畜及其皮毛、排泄物、带芽孢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

病后免疫力持久与否尚无定论,有再感染的风险。

(四)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7~9月为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

炭疽呈全球分布,南美、中美、南欧、东欧、亚洲、非洲、中东以及加勒比海地区为高发地区。

一般为散发病例,但也可出现爆发流行。

我国属于中等发病率国家,从1949年建国至70年代持续居高不下,1980年以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畜牧业的影响依然不小。

90年代以来,贵州、新疆、广西、云南、四川、西藏、甘肃、内蒙古、青海、湖南等十个省、自治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每年为数十到数百例。

由于炭疽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一旦释放,可造成环境持续污染,且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由于这种特性,炭疽杆菌多次被作为生物武器使用。

四、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炭疽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一般为(10~20)×109/L,可高达(60~8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二)病原学检查确诊依靠从伤口分泌液、皮肤焦痂、痰液、血液、呕吐物、粪便以及脑脊液中直接涂片检查或分离到炭疽杆菌。

1.直接涂片炭疽芽孢可用甲基蓝或印度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得到证实。

2.细菌培养鉴定血培养阳性率高,皮损组织阳性率为60%~80%,鼻咽部拭子培养阳性率更低。

炭疽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血平板,37.0部,24小时后形成不溶血、灰色、粗糙型菌落。

在低倍镜下观察菌落呈卷发状。

鉴定试验用以区别炭疽杆菌与其他类炭疽杆菌(枯草杆菌、蜡样杆菌、蕈状杆菌等),主要有:1),串珠试验:炭疽杆菌在0.05~0.1 IU/ml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形成串珠状的圆球形菌体,相连似念珠,而类炭疽无此反应。

2),重碳酸盐毒力试验:将待检菌接种于含0.5%的碳酸氢钠琼脂平板上,置于10%二氧化碳环境中37.0碳环境~48小时,有毒菌株形成夹膜,呈黏液型,而无毒菌株不形成夹膜,呈粗糙型菌落。

临床上有对青霉素耐药报道,所以对培养菌落做药物敏感试验是必须的,尤其是针对生物恐怖相关性的炭疽病例。

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诊断价值较小,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分子生物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炭疽杆菌或炭疽芽孢特异性标记物,既可用于诊断,也可分型,协助判断传染来源。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诊断可依据以下三方面:1.流行病学资料有和病畜或其皮毛密切接触史,或进食可疑肉食史。

注意询问患者职业以及新近有无去畜牧区。

2.临床表现皮肤炭疽不化脓、无疼痛的特征性焦痂对临床诊断有较大特异性,但肺炭疽和肠炭疽单凭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

如临床表现有纵膈增宽,血性胸腔积液,出血性肺炎,或剧烈腹痛、腹泻,并有血性水样便、血性腹水者,应注意询问病史以协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加。

确诊需协助病原学检查阳性,尤其是直接涂片检查或培养分离到炭疽杆菌。

(二)鉴别诊断1.皮肤炭疽必须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皮肤损害相鉴别: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蜂窝组织炎、痈等,一般都有明显的肿痛而无焦痂;牛痘所致皮肤损伤和皮肤炭疽非常相似,但往往是痛性的;羊天花(羊接触感染性深脓疱)以及挤奶人结节都是由副痘病毒感染所致;恙螨叮咬所致的恙虫病也具有焦痂,并不痛不痒,附近淋巴结肿大,皮损一般位于如腹股沟、腋下、会阴部、外生殖器等隐蔽部位。

2.肺炭疽早期和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出现呼吸困难应和重症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钩端螺旋体病、肺鼠疫相鉴别,多通过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诊断相鉴别。

3.肠炭疽临床上和痢疾、伤寒或耶尔森肠炎类似,有时表现为急腹症,但其毒血症症状明显,粪便或呕吐物病原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4.炭疽性脑膜炎必须和脑血管意外、其他病原所致的脑膜炎鉴别,脑脊液图片见到粗大的呈竹节状的炭疽杆菌可确诊。

5.炭疽败血症尚应和其他细菌所致的败血症相区别。

病原学检查可帮助确诊。

六、治疗(一)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隔离,卧床休息。

排泄物及污染物应严格消毒。

鼓励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严重呕吐、腹泻患者应静脉补液。

具严重毒血症状者,可用糖皮质激素缓解其中毒症状,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呼吸困难者给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现感染性休克者,应积极液体复苏。

(二)病原治疗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是抢救患者的关键。

用药前应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本病抗菌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足量。

针对自然感染的炭疽,目前青霉素G仍为首选的炭疽治疗药物,皮肤型炭疽可以口服给药,其他型炭疽开始均须静脉给药,病情控制后可序贯口服给药。

皮肤炭疽疗程7~10天,肺炭疽和肠炭疽的疗程应延长至2~3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重症可合用其他如林可霉素、亚胺培南、克拉霉素、阿齐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黏菌素B等,可按药敏结果选药。

1.皮肤炭疽及轻症胃肠型炭疽:青霉素G,每日240万U~320万U,分3~4次,肌注,疗程7~10天。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左氧氟沙星400mg每日一次,或环丙沙星400mg,每日2次;也可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分两次静脉滴注。

可用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湿敷进行局部处理,涂1%甲紫溶液,但不可清创,严禁挤压、切开伤口,以免感染扩散,应用消毒纱布包扎。

2.吸入性炭疽、重症胃肠型炭疽、炭疽败血症及炭疽性脑膜炎:由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建议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