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精彩绝伦解读

合集下载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唐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王、杨、卢、温、李、张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及词人均有佳作传世。

而在唐诗创作中,歌行体作品较少,尤其是诗仙李白之后,似乎再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与他相提并论的高度了。

唐诗“多姿多彩”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音乐性。

因为,当时的乐器种类繁多,如笙、笛、箫、琴、瑟、琵琶、箜篌等都很盛行,所以文学家们也从这些乐器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千古绝唱。

在众多的诗篇中,元稹的《琵琶行》堪称音乐描写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元白《琵琶行》主要是以琵琶声音作为音乐描写的对象,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声音。

全文约两千七百字,主要内容是写琵琶女的身世,着力刻画了琵琶女动听的演奏技艺。

“其间旦暮闻何物?”起句便令人叫绝,一连三问,犹如急管繁弦,真好比是琵琶女以素手拨弄、快速弹奏一般。

本段诗作,乍看起来,可谓信手拈来,却深藏着作者极为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突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奇妙与动听,使我们似乎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陶醉在动人的音乐声中,回味无穷。

听到音乐描写,仿佛置身于琵琶女演奏的境界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美感享受。

如此的动人心弦,怎能不令诗人浮想联翩,产生无限遐想呢?随着节奏越来越急促、紧凑,描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态也愈发精彩:她开始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一个“忽”字说明了音乐声来得非常突然;接着又继续弹奏,把原来抒发悲苦凄凉之情的乐曲弹奏得渐入佳境,显现出喜悦轻快的音乐情绪;她还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继续努力,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人就是通过这几句音乐描写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如此精美动人的音乐描写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优美绝伦的音乐中,而且使诗人也在音乐声中有感而发,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女的遭遇正如诗人自己的遭遇,在音乐声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琵琶行全文朗诵带赏析

琵琶行全文朗诵带赏析

琵琶行全文朗诵带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绝唱”。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朗诵这首诗,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

《琵琶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冥冥。

我独泣伤情,语不得,流恨潸然难忘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8-12-19 18:51:58。

这首诗以琵琶为象征,通过琵琶的悲鸣,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孤独。

首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描绘了大鹏鸟翱翔于九万里之外,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接着“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悲观和无奈,即使大鹏鸟降落于凡间,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冥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不解和无奈,他的豪言壮志和内心的悲伤在别人看来都是模糊不清的。

而“我独泣伤情,语不得,流恨潸然难忘情”更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他的心情如同琵琶的悲鸣一般,难以言表。

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

他相信自己终将能够冲破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大风可以破浪,直挂云帆,驶向辽阔的大海一样。

整首诗通过琵琶的悲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

这种执着和豪情壮志正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境界,也正是《琵琶行》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

在朗诵《琵琶行》时,我们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节奏以及富有悲壮感的表情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通过音调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总的来说,朗诵《琵琶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将听觉抽象为一种视觉的形象,表达出了音乐的连续性与过程性。

白居易是唐朝的伟大诗人,其诗歌形式多样,涉猎范围广泛,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疾苦,白居易的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等,即使过了千年,这些作品依然在我国的诗歌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其中,《琵琶行》兼具文学与音乐的特点,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就从音乐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一、《琵琶行》中对于音乐效果的把握琵琶是由历史的曲项琵琶与直项琵琶发展而来,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是最早的,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则发展成为主要的演奏乐器,有效的推动了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创作中很好的把握住了音乐效果,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中即可看出琵琶女丰富的情感,要演奏出美好的音乐,必须要具有深刻的情感,一首音乐如果失去了感情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这句话更是为后续琵琶女的演奏奠定好了基础。

琵琶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演奏中,利用各种手法将自己的情思化为琵琶语。

诗人在琵琶女的歌曲中了解到了她的情思与惆怅,在演奏戛然而止时,诗人并未觉得不妥,反而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琵琶女演奏完成后,听者还沉醉在她动人的演奏中,极力的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思。

音乐是有声的,无声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这种短暂的存在让作品中蕴含出独特的韵味,在声音戛然而止之后,听众可以顺着琵琶女的演奏思绪来分析其中的情思,这种无声很好的表达出了音乐没有的东西。

在音乐戛然而止之后,很多听众认为演奏已经结束了,但是其实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节奏刚劲急促,情绪饱满,表现出了琵琶女对现实与命运的愤懑,满腹的忧愁宣泄而出,这是琵琶女的心碎声,也是白居易内心的悲愤。

除此之外,《琵琶行》中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给读者营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效果,月下降水茫茫,船中寂静,水面弥漫着精妙的琵琶声,一种悲凉的情愫从中而生,引发了在座每一个听众的共鸣。

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赏析

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赏析

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赏析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赏析,欢迎阅读。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诗篇,它描写的是“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后因年长*衰而被迫“委身为贾人妇”的“长安倡女”为知音客人演奏琵琶曲的情境。

后人曾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过许多注释和白话解释,但大多都是从文学角度而不是从音乐角度进行阐述。

其实,具有高深音乐修养的白居易在诗中对其演奏所表现出的至高音乐境界和丰富感情内涵的理解以及精湛音乐技巧的描写,已使《琵琶行》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最生动、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以下按诗歌顺序对有关诗句进行艺术意译和潜在音乐意境的阐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㈠、此句亦寓意艺术作品的成功创作并非是一日之寒和一蹶而就的,它往往是创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千呼万唤”、“众里寻他千百度”后方得“始出来”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

㈡、音乐是一种寓意无穷的艺术,因而总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不尽之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㈠、深刻的生活体验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是产生“心理音乐”的必要基础,而“心理音乐”———“先有情”又是能创作和演奏出感人的“物理音乐”——“曲调”的必要基础。

㈡、演奏前要对作品背景、理想内涵等了如指掌,演奏时要先进行必要的思想和感情酝酿,以达到深入音乐而忘我的演奏心境。

㈢、形象思维、以“情”动人是音乐感染力的.基本形式。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㈠、音乐中的每一个声音都应是富有思想和感情的,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㈡、低沉的音*常常能表达掩抑在内心深处的思绪。

㈢、坎坷的生活能够孕育出优秀的思想,“不得意”的遭遇是强者培育艺术的沃土。

从音乐角度赏析《琵琶行》

从音乐角度赏析《琵琶行》

从音乐角度赏析《琵琶行》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描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中正面描写琵琶声的片段精彩绝伦,用了一系列绝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声,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

白居易将激越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柔和的小弦声比作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

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让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盘中。

珍珠和玉盘的比喻极美,清越的声音又与琵琶声十分贴切。

乐曲流畅顺滑的时候琵琶声就像鸟语声般婉转,到了阻遏不畅的地方,又像是在结冰的水面下流动十分艰难。

泉水凝结得越来越多,乐声就越来越阻塞,知道音乐声骤停,这时没有声音却有十分滋味,似乎比有声音时还要动人。

突然琵琶声迸发,就像银屏突然破裂,水流了出来,也像铁骑奔赴战场。

这段描写让人看到了想象力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通过比喻,让听觉上的音乐通过文字和想象力送达读者的心中。

《琵琶行》赏析解读

《琵琶行》赏析解读

《琵琶行》赏析解读《琵琶行》赏析解读《琵琶行》是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其音乐描写堪称一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赏析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情节曲折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

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

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

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

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以情动人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

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

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

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

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

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音乐画面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

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

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

“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

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

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

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

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结构角度全诗88句,每两句一个节点。

节点内上呼下应,共同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点。

44个节点连贯终编,全诗结构整齐。

要是结尾这一精简,虽然句意上同样在说琵琶女更坐弹一曲让我更感动,更感慨,远甚于座中其他人,但原有的结构美便被破坏了,节奏一下子局促起来,有欠谐和。

二、句式角度座中泣下我最多是一般陈述句,语气较平;而原句是设问句,以问引答,语气更重些,更能突出对象的特定性。

三、指称角度江州司马,一个穿青衫的角儿,具体指称到特定身份,虽说不及我这样的第一人称来得亲切,但内涵更丰富。

照说司马是官职,来做官还为什么哭呢?在中唐时期,州之司马仅仅是州之刺史的佐官之一。

佐官,顾名思义是副职,在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是闲职,是一般用来安排贬斥之官的虚名;我这个之一,新来乍到,排的更是末队。

那么,决策自不由我,助理也难轮到我说话。

我内心不是很憋闷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蒙皇上赏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翰林学士参预机要,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兼政策顾问,权位日重,号称内相;左右拾遗都是谏官,职掌对皇上的侍从规谏,并荐举人才。

可以想见白居易有多红。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等派人刺杀宰相武无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不曾想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

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袁行霈《〈琵琶行〉赏析》),也就是太子伴读。

这是一个说大就大,说小也小的职位。

小吧,你就只是一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大吧,今天陪太子读书,明天可就要陪皇帝临朝执政,政治利润空前丰厚。

但你红得炽人,也就格外讨人妒忌。

琵琶行的解析与欣赏

琵琶行的解析与欣赏

琵琶行的解析与欣赏一、琵琶行的背景1、这琵琶行啊,可是白居易写的呢。

当时那老白,也是仕途不顺,被贬到江州这地儿。

心里头那叫一个不得劲儿。

就跟咱平常人啊,在外面受了委屈,心里头堵得慌一样。

这时候呢,他听到了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

那声音啊,就像是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他内心的情感大门。

二、琵琶行的故事内容1、你看啊,诗里头琵琶女出场的时候,那姿态就很吸引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姑娘,在众人的期待下,才慢慢现身。

这琵琶女呢,也是有故事的人。

她以前在京城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这说明她弹琵琶的技艺那是相当高超,人长得也美,所以就遭到了同行的嫉妒。

2、可是后来呢,时光流转,“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家里的变故,自己容颜的老去,让她的生活一落千丈。

最后只能嫁给商人,这商人啊,重利轻别离,经常不在家,琵琶女就只能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多可怜呐。

三、琵琶行的音乐描写1、说到这诗里描写琵琶声的部分,那可真是一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你能想象吗?就好像是大雨倾盆而下的声音,和那种悄悄说悄悄话的声音同时在你耳边响起。

然后又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声音就像是珠子落在玉盘上,清脆又动听。

这琵琶声还能听出情绪来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丛中欢快地啼叫,一会儿又像是泉水在冰下艰难地流淌。

四、琵琶行的情感表达1、这诗啊,不仅仅是写琵琶女的故事,也是白居易自己的心声。

他听到琵琶女的遭遇,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种共鸣啊,就像是两颗孤独的心在寒冷的夜里互相取暖。

他们都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落寞,那种无奈、悲伤的情感,通过这诗句就传递给我们读者了。

五、琵琶行的艺术价值1、从艺术上来说,这诗的结构非常巧妙。

前面写琵琶女的弹奏,中间穿插琵琶女的身世,后面又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起来,层层递进。

白居易琵琶行深度解读

白居易琵琶行深度解读

《聊聊白居易的那首琵琶行》嘿,你知道不?有一首诗老有名了,叫《琵琶行》,那可是白居易写的。

这首诗里啊,有个弹琵琶的女子,那弹得叫一个绝。

白居易一听这琵琶声,哎呀妈呀,直接就被迷住了。

这女子的身世也挺可怜的,原本也是风光过,后来就落魄了。

白居易听着她的故事,心里也不好受啊。

诗里描写那琵琶声,可太生动了。

一会儿像珠子落在玉盘上,一会儿又像啥来着,反正就是各种好听。

感觉白居易那耳朵都要怀孕了。

而且啊,这诗里的场景也很有画面感。

在那个晚上,江边,小船里,听着琵琶声,多有氛围啊。

让人感觉自己也在那小船里,跟白居易一起听琵琶呢。

总的来说,《琵琶行》就是一首让人听了很有感触的诗。

能让你感受到那个弹琵琶女子的不容易,也能体会到白居易的心情。

咋样,是不是挺棒的?《再谈琵琶行》嘿呀,咱又来说说《琵琶行》哈。

这诗一开头就挺有感觉的。

白居易在那江边送朋友,正有点小伤感呢,结果就听到了琵琶声。

这就像啥呢,就像你正心情不好呢,突然听到一首好听的歌,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那个弹琵琶的女子一出场,虽然没说长得多漂亮,但就感觉很有气质。

她弹起琵琶来,那真是高手啊。

白居易他们听得都入迷了。

然后女子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这故事可太让人同情了。

从风光到落魄,这落差也太大了。

白居易听了,肯定也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吧。

最后呢,大家都有点感慨。

这一晚的相遇,就像一场梦一样。

但这《琵琶行》却留下来了,让我们这些后人也能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氛围和情感。

你说神奇不神奇?。

《琵琶行》的评价与赏析

《琵琶行》的评价与赏析

《琵琶行》的评价与赏析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歌行体的扛鼎之作。

诗歌明白晓畅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但让读者为之动容、感慨良深的当是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思想情感内容诗人用挚情把“琵琶声”与“落魄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所叙事件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1.1白居易悲情诗人白居易仕途坎坷,元和十年因力主捕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受到谗毁,被贬江州司马。

司马本为闲职,因而诗人无公务缠身,又因江州地方偏远,在此空闲度日,心中自是落寞。

无法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仕宦理想,不觉为自己的境况所悲。

在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送别友人归去,“举杯消愁愁更愁”,心中充斥诸多离情别绪。

忽然,听得一支优美的琵琶曲,“如听仙乐耳暂明”,诗人如闻仙乐,情绪为之一振,感情上出现了短暂的欢愉,一扫满腔的愁绪,寻访弹奏琵琶曲者。

恳请琵琶女再行弹奏,琵琶女勉为其难,“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在欣赏完琵琶女弹奏的几支乐曲后,诗人为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折服,“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诗人如梦方醒,以为妙绝入神。

诗人不免追根溯源,探询琵琶女的来历,听得琵琶女自述身世后,不禁对琵琶女身世的不幸产生了莫大的同情,同时也勾起诗人痛楚的回忆。

诗人想起自身的坎坷仕途,引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强烈共鸣,抒发了他忠而遭贬、迁谪荒远的苦闷和悲情。

1.2琵琶女伤情诗中琵琶女自述了自己盛衰荣枯的经历,曾经色艺双绝“,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在京城红极一时“, 今年欢笑复明年”,不觉韶华已逝,琵琶女为之黯然神伤。

琵琶女也曾为浓浓亲情团团包围,可惜“弟走从军阿姨死”,落得孑然一身,琵琶女为之落泪。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年老色衰的琵琶女挥泪洒别教坊众姐妹,“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此时凄凉心境的最好诠释。

综上所述,诗人仕途坎坷,内心充满悲愤苦闷。

意境交融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词赏析

意境交融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词赏析

意境交融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词赏析意境交融白居易《琵琶行》古诗词赏析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中有一首以琵琶为象征的诗歌《琵琶行》,被誉为意境交融的典范之作。

该诗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出主人公极度悲伤的心情,并借此倾诉出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意境交融的特点,并分析白居易的构思与表达手法。

《琵琶行》的开篇是描写割席断云的场景,白居易以形象生动的文字勾勒出寒冷的冬日和冰冷的琵琶声,为整首诗赋予了一种凄凉的气息。

接着,他以一曲悲凉的琵琶声为线索,描述了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诗中的琵琶音乐将读者带入一个意境交融的情感世界,引发人们对生死、人性和爱情的思考。

白居易巧妙地使用了寥寥数语,将琵琶与人的心灵相连。

他将琵琶音乐比作天籁之声,表达出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与痛楚。

而琵琶的音律变化,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曲折。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琵琶的旋律,展示了主人公的悲痛和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表达。

诗中所展示的意境交融,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白居易通过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将读者的思绪引导到与琵琶音乐相符合的情感状态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味其中的情感。

这种交融让读者在欣赏琵琶的同时,也产生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反思。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首先,他运用音韵方面的修辞手法,如旋律、音符等,使诗篇的音韵与琵琶音乐相呼应,增加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其次,他多次使用拟人描写的手法,将琵琶音乐形容成有灵性,有感情的人物,使读者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琵琶的音乐里去。

此外,他还运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心情与琵琶的怨咏音乐相联系,使情感更加深沉。

通过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在意境交融方面的独特之处。

白居易通过琵琶音乐的描写,成功地将柔情和忧愁渗透进诗中,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琵琶行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13篇

琵琶行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13篇

琵琶行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13篇《琵琶行》艺术赏析篇一艺术赏析《琵琶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精品,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歌女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与苦难身世,塑造了诗歌世界里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屈遭贬官、大志难申的满腔悲愤。

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不能及”的独特之处,因而使本诗成为后世学者写作叙事诗时不可或缺的借鉴蓝本。

就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见解:(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这首叙事诗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诗人精于构思,在叙述时能够着意调遣,使之形成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之势。

譬如,诗歌首节写到诗人送客时的情景就一波三折:刚要“醉不成欢惨将别”,却又“忽闻水上琵琶声”,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描述琵琶女演奏结束以后,又写她自叙不幸身世;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之后,又要请琵琶女重弹一曲等,使全诗具有一种跌宕多姿、委曲动人的情致。

同时,全诗叙事写人层次分明,诸如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自叙身世,描写诗人自己引起的遭际感慨与情感共鸣,尽管有如此多的铺叙内容,却能做到上下关联,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二)、细节描写,成功刻画人物待征本诗成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情致,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鲜明形象。

从“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逼真地表现了琵琶女心事重重、满腹沦落之恨,以及她不愿见人、更不便明说的复杂心理特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二句,通过一系列细微动作与表情描写,把女主人公在开始诉说身世时的矛盾、迟疑、欲说还休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六句,使读者脑海里自然会感知出琵琶女以声传情的演奏技艺和满腹愁怨的鲜明形象。

可见,诗人把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动作与乐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它在听者中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者自然融合,立体描绘,因而起到了相互辉映、突出人物形象的极大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琵琶行》绝妙赏析

《琵琶行》绝妙赏析

《琵琶行》绝妙赏析《琵琶行》绝妙赏析《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绝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琵琶行,上山下水,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典曲目《琵琶行》,它出自唐代的文学大师白居易的手笔,至今仍驰骋学术界,影响无穷。

《琵琶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开启了东方文学长诗的先河。

它以特有的典雅,营造出一个唯美闲适的气氛。

由于白居易把这首诗写在江南,有着具有江南风情的独特笔触,也可以看到白居易对家乡的依恋和记忆。

整首《琵琶行》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两段主要以山水景色和人物特征为主要内容,后半部分主要以琵琶手曲子及其表现的欢乐情绪为主题。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诗的前两段描写了浓淡典雅的风景,使读者从身处淤泥中获得若有若无的心灵体验;而第三段描写的是琵琶的曲子,表现出一种快乐的情绪,使读者在心灵的愉悦中流连忘返,仿佛踏上了一趟琴棋书画的旅程。

在语言上,《琵琶行》以繁简并用,融合了汉文、古文、楚文,融和了千古经典,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系统。

从表达上看,上下文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文字细腻,既有描写的细节,也有比喻的形象,因而使整首诗的节奏自然动人,穿越艺术空间,舒缓心神,在脑海里左右形成一道苍茫的风景画卷。

《琵琶行》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它更是中国文学源泉。

它用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味道,把古代文学中的美学意境传递给读者,使它活跃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犹如一部永恒的名作,引发人们对它的深深思考。

如何用文字表达出精粹的文学美,充满生命力的诗歌风采,使观者深深的感悟其中的精髓,从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美,以及怎样才能实现抒情文学式的诗意风韵,这是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创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是他的文学艺术之高处。

总而言之,《琵琶行》是一部千古名篇,它以娴熟的文笔,把古代文学的精髓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对文学史上永久的镌刻,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琵琶行》 文章解读

《琵琶行》 文章解读

《琵琶行》文章解读《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叙事长诗,以琵琶音乐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深入解读,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和主题阐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

一、诗歌结构《琵琶行》共分为七十二章,每章七言绝句,全诗整齐划一,章节分明。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首章以琵琶音乐为引子,将读者引入故事的起点;中间章节以诗人游历江南的经历为主线,穿插着各种琵琶音乐的形象,描绘了江南的风景、人物和风土民情;尾章以主人公的愁怅和对琵琶音乐的怀念作为结束,给整个故事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结构铺陈出故事的发展轨迹,使读者沉浸其中。

二、意象运用《琵琶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诗中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诗中描绘的琵琶丝弦引出的音乐,将琵琶的声音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让读者听到了江南的夜晚和渔火的声音,产生了同时触摸和听觉的感官体验。

同时,诗中还出现了丰富的人物描写,如天净沙·秋思、明月几时有、庐山谁识草堂前等等,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境遇,增加了故事的变化和戏剧性。

三、主题阐释《琵琶行》的主题是人生的苦难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主角琵琶手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奋发向前,不计较辛苦和困境。

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演奏琵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琵琶音乐的力量,他抒发内心的情感,承载着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整首诗中透露出的背景和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琵琶手的命运为写作背景,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痛苦和坚持追求的感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描写琵琶音乐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琵琶音乐的热爱。

总之,《琵琶行》这首叙事长诗通过琵琶音乐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通过诗歌结构的安排、意象运用的巧妙和主题的阐释,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千古绝唱情致曲尽-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千古绝唱情致曲尽-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千古绝唱情致曲尽-白居易《琵琶行》赏析引导语:《琵琶行》全诗六百—十六字,篇幅虽长,但结构细密,层次清晰,情节也曲折动人。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千古绝唱的诗吧。

千古绝唱情致曲尽——白居易《琵琶行》赏析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刺杀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佐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上疏直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谗害,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诗中的浔阳城,同此)司马。

从头年秋天算起,至今已整整一年了。

在僻远荒凉的江州,他愤懑不平而无处宣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

直到这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当他送客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失意坎坷,顿时触动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创作长诗的灵感油然而生。

他以饱蘸泪水的笔墨,尽情地倾诉了悲愤不平的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我们从诗人自叙写作缘由的诗前小序中也可以看到,小序语虽委婉,但序中“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语,分明蕴含着遭谗被贬的不平之感。

其次,白居易根据《琵琶行》的内容,将此诗编人“感伤诗”一类。

所谓感伤诗,诗人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指出,这类诗皆为“有事物寄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的有感而发之作。

这首诗正是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幽愤。

所以,人们常常这样概括此诗的主题,《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情景,叙述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作者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扰抱琵琶半遮面”,写深秋月夜,送客江边,偶遇琵琶女。

首六句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重点在环境气氛的渲染。

这是一个充满了离愁别恨、令人惆怅万端的环境气氛。

接着用“忽闻”二字,引出江面传来的琵琶声。

这琵琶声竟使主客为之动情,于是由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再到添灯回酒,情节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

琵琶行解读与赏析

琵琶行解读与赏析

琵琶行解读与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琵琶行》。

这《琵琶行》啊,可是一首超级有名的古诗。

你们可能会问,这到底有啥特别的呢?我觉得吧,它特别就特别在能让咱们好像亲眼看到那个弹琵琶的女子,亲耳听到那美妙的琵琶声。

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写得多形象啊!大弦的声音就像那哗哗下的急雨,小弦呢,又像两个人在那悄悄说悄悄话。

哎呀,这比喻,是不是一下子就让咱们知道琵琶声是啥样啦?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比喻嘛,有啥了不起的。

嘿,你可别这么想!这整首诗里,这样精彩的描写多了去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我的天呐,这得多激烈,就好像一个瓶子突然打破,水一下子涌出来,又好像是一群骑着铁马拿着刀枪的士兵冲出来,那场面,那声音,简直了!我觉得白居易这老爷子真厉害,能把这琵琶声写得这么活灵活现。

可能他当时真的被那琵琶声给迷住了,要不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你们想想啊,在那个夜晚,白居易听到这琵琶声,心里得多感慨。

他自己被贬官,心情郁闷,听到这琵琶女的遭遇,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这难道不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嘛!说到这琵琶女,她也够惨的。

曾经那也是风光无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一堆公子哥围着她,送这送那的。

可现在呢?“门前冷落鞍马稀”,没人理她啦,这落差,谁受得了啊?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人生啊,咋就这么无常呢?可能今天你还风风光光的,明天就啥也不是了。

就像这琵琶女,谁能想到她会有这么一天呢?不过话说回来,白居易能把这事儿写成诗,还流传了这么多年,也算是给琵琶女留下点啥了,对吧?不然谁还能知道她曾经的故事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琵琶行》是不是很有意思?难道你们不觉得它就像一幅会发声的画,把那个夜晚的一切都展现在咱们眼前?也许你们现在还不太能完全理解,但是没关系,等你们长大了,经历的事儿多了,再回头看,说不定就有新的感受啦!。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白居易《琵琶行》中精彩描写赏析未2009-02-18 2008 5d56b7b《琵琶行》中第二段乐声描写是全诗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

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一曲琵琶为何打湿司马青衫姓名:叶胜勇班级:11级中文1班学号: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叶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而提起唐代诗人,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但我更关注的却是白乐天。

在我看来,白居易在诗歌上的成就堪比杜甫。

因为白居易的讽喻诗、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数量不比杜甫少,在关心现实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感上也不比杜甫差。

我想如果杜甫和白居易的创作年代调换一下,或许“诗圣”的称号就是白居易的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偏爱白居易的诗,仔细想来也确实有那么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了以后 暮去朝来颜色故 衰老
本课的鉴赏目标
? 1. 欣赏作者用比喻、通感等修辞表现 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 3.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 感情,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 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以讽喻诗为主。
(从入仕 到贬江州
抱着“为民请 命”“兼济天下”的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司马以前) 宗旨。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的 以闲适诗和感 (即自贬 时期,揉和儒家“乐 伤诗为主。感 为江州司 天知命”道家“知足 伤诗:《长恨 马到死) 不辱”和佛家“四大 歌》《琵琶行
走近文本 知人论世
白居易 (772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诗通俗好懂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作背景 : 白居易任谏官时,触怒了唐 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次 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 首传世名篇。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 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 古体,富于变化。本诗属七言古体诗。
奏 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一 乐曲
急切愉快
乐 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二 乐曲
幽愁暗恨
沉 思 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初读课文
读懂词句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贬官
使快弹数曲
畅快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才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一共
今漂沦憔悴
漂泊沦落
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时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第二年 年长色衰 容貌 因为长句 于是创作
命曰《琵琶行》 命名 歌以赠之 作歌
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随便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第二次 : 江上聆听琵琶曲 (明写详写)





乐 变


可喻




诗句
大弦嘈嘈 如急雨 小弦切切 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 如裂帛
音乐特点
粗重深沉 细腻柔美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妙语点睛。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 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 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 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 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弦弦 掩抑 声声 思
低眉信手 续续弹

大弦 嘈嘈 如急雨
小弦 切切 如私语

嘈嘈切切 错杂弹
使
音 乐 悦 耳 动
更 加 形 象

间关莺语花底滑 Jiān guān 叠韵 幽咽泉流冰下难 Yōu yè 双声
联绵词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序曲 倾诉悲情
皆空”来作“明哲保 》 身”的法宝。悔恨 闲适诗:《浔 “三十气太壮,胸中 阳春》 多是非”。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铮 zhēng 悯然 mǐn 声声思 sì 捻 niǎn 红绡 xiāo 钿头 diàn 还独倾 huán 间关 jiān 裂帛 bó 幽咽 yè 呕哑 ōu yā 嘲哳 zhāo zhā
《大林寺桃花 》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却阔你 撩的轻

起星轻 一空拨

堆,动 我弹的 满皱弦
行 —
怀了声 的一, 心汪暗
白 居
事秋淡
……水,
了 辽

移 船相近 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形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 象 辛酸心事。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犹千 抱呼 琵万 琶唤
半始 遮出 面来 。,





西








江座 州上 司泣 马下
青谁 衫最
湿多 ,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三再一
闻闻闻
琵琵琵
琶 青
琶 诉
琶 邀
衫沦相
湿落见
一闻琵琶 :“主人忘归客不发”
基调:悲凉哀怨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 道开。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裳 nícháng衣裳 cháng 银蓖 bì 谪居 zhé 贾人 gǔ 荻花 dí 船舫 fǎnɡ 虾蟆陵Há mɑ 阑干 lán 琴弦 xián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 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 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 “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 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