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
湖北林业科技HubeiFores*ryScienceandTechnology第49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 49,No. 6Dec. ,2020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张文颖闵水发黄芳(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0)摘要:应用不同浓度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美国白蛾3〜4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d 试虫开始死亡,10 d 死亡率达到50%,13〜14 d 后,试虫死亡率达到高峰期,15 d 后,除3X106 PB • mL"处理浓度外,其他各处理 试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28%,防治效果显著。
综合防效和成本,生产中建议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时选择5X106 PIB . mL -1及以上浓度。
关键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3. 30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 - 3020(2020)06 - 0023 - 04Field Efficacy Tett of Hyphantria cune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gaintt Hyphantria ciineaZhang Wenying Min Shuifa Huang Fang (Hubei Ecology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430200)Abstract : The efficacy test of Hyphantria cune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HcNPV) against the larvae of Hyphantria cunea inthe 3rd or 4th instars was mad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small amount of death Hyphantria cunea was found after 3 days, theworm mortality attained 50% after 10 days ,after 14 days appeared death peak , especially 3X0 PIB • mL -1, cumulative mortal--ty rate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over 90.28% after 15 days,control efficiency was remarkabl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comprehen sive control effect and cos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X106 PIB • mL -1 and above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using Hyphantria'unea Nu-learPolyhedrosisVirusto-ontrol Hyphantria'unea .Key words : Hyphantria cunea ; HcNPV ; efficacy test美 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白蛾属 Hypha)- ra ,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在北纬19〜55°的广大地区o 中国1979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市发现美国 白蛾,目前已在河北、山东、安徽、上海、天津、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江苏等地严重发生,造成 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是目前国内外最具 有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
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性诱剂控制蔬菜斜纹夜蛾试验示范
表 1 核 型 多角 体 病 毒 与 性诱 剂 对 蔬 菜 斜 纹 夜 蛾 的 防 治 效 果
由于夜 蛾类成 虫 飞翔 扩散 能力强 ,田间不是一 个 隔离 的空 间 , 面反 映性诱 剂 与 N V结合 的控 害 全 P 作 用是 困难 的 。 整个 试验 看 , 从 除试验 田内虫 口密度
株, 每个 重复共 5 0株 , 5 每 d调查 1 。 次 2 结果 与分析
21 诱 蛾 量 变 化 .
剂 :0 20亿 PBg l/ 斜纹夜 蛾核 型多角 体病毒 水分散 粒 剂, 由河南省济源 白云实 业有 限公 司提供 。
12 试 验 方 法 .
试验予 21 0 0年 7月 1 日- 4 9月 1 日在 清 镇 5
看, 本试验示范区的每 6 7 6 m 成本 7 元 ( O 性诱剂 6 元 , 0
喷施 1次 N V 1 P 0元 )农 户 常规 化学 防 治 区平均 用 , 药 4 5次 , 不计 算 施 药 用 工 费 用 的前 提下 , 药 - 在 用
防治 成 本 约 8 0元 ( 1次 、 2次 喷 雾 5 第 第 %抑 太 保
2 3 防 治 成 本 比 较 .
3 有 助 于应 用 多角体病 毒 防治技 术 的推 广 . 4
采用 性 诱 剂 和 N V 防治 斜 纹 夜 蛾 ,可 以改 善 P N V使 用 上 的 缺 点 , 持 效期 短 、 P 如 只对 低 龄幼 虫 防
从 核型多 角体病 毒 与性诱 剂 控制蔬 菜斜 纹夜 蛾 试验 示 范 区和农 户 化 学 防治 对 照 区 的 实 施 情 况 来
治效果 好等 。性 诱剂 复 合 N V应 用后 , 利于解 决 P 有
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
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周汝德(大理农业学校,云南大理671003)摘要:在分析微生物杀虫剂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杀虫剂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杀虫剂;原理;使用方法微生物杀虫剂是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农业害虫的制剂,属于生物防治范畴。
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破坏生态平衡,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植保工作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微生物杀虫剂作为商品生产。
我省目前还没有规模化的微生物农药生产厂家,微生物杀虫剂在生产上还很少推广应用,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微生物是一类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微生物杀虫剂属于微观世界的生物农药,人们对该类农药缺乏感性认识;二是与微生物杀虫剂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广普及工作比较薄弱;三是微生物制剂在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四是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药效慢、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的缺点,人们对微生物杀虫剂的药效怀有疑虑,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微生物农药在植保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微生物杀虫剂将会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在我省农业上推广应用。
要推广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就必须了解微生物杀虫剂的主要类型、杀虫原理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1 微生物杀虫剂的主要类型和防治对象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用来防治农林害虫的微生物主要类群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因此,相应将微生物杀虫剂分为三类:111 细菌杀虫剂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杀虫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及其变种。
苏云金杆菌是贝尔林纳收稿日期: 2002- 02- 25氏( Berliner) 1911年在德国苏云金一个面粉厂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来的一株芽孢杆菌。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应用
8 萎蔫病 类
由真 菌 、 细 菌 引起 。病 株 输 导 组织 受 侵 害 , 细 胞 膨 压 下
3 斑点 病 类 由真 菌 、 细 菌等 引起 , 多发生 于叶和果 实上 , 是植物 最常见
的一种 病 害 , 斑 点 有大 小 、 形状 、 色 泽 的不 同 , 常 见 的角 斑 、 褐
现代 园艺
2 0 1 3 年第 2 期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应用
王利萍 屈 静z
( 1 安岳县 通贤林 业工作 站 , 四川 安岳 6 4 2 3 5 0 ; 2 安 岳县镇子 林业 工作站 , 四川 资 阳 6 42 3 6 4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 蜀柏毒蛾核型 多角体病毒进行 简单的介 绍 , 说 明了以蜀柏毒蛾核型 多角体 病毒 制成 的杀 虫剂 具有不 污染环境 , 对人或动物没有危害 , 专一性 强、 流行性较好的特点 , 并对在林间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 充分说 明 了 蜀柏毒蛾核型 多角体病毒杀 虫剐的作 用。
N u d e a r P v Me — d r o s  ̄V d u s ) 简 写为 P o N P V 。这 种病 毒 对 于蜀
2 蜀 柏毒 蛾核 型 多角体 病毒 杀虫剂 的林 间应 用
林 间的 杀虫 效果 实验 : 将感 染 后导 致死 亡 的幼 虫 虫体 经 过 磨 碎匀 浆 、 差 速 离心 , 镜 检后 配 剂 ( 主要 是 加 粘着 剂 、 防 光
用了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时,每 6 6 7 m 增加 2 5 %的
杀虫双 3 0 m l , 防治的效果可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角体 ,得到最 为纯化 的多 角体。使用 2 %的 P A T负染 , 用
草原虫害生物和生态治理
2020.20·The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forage | 饲料与牧草开发122 ·2020.202 草原害虫发生原因2.1 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病虫害会对草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草地植被严重退化,草原沙漠化荒漠化现象严重,使植被覆盖面积越来越少,植被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给害虫繁殖生长提供广阔空间。
在草场返青阶段,草原害虫会快速繁殖生长,破坏牧草生长,同时也会生产大量虫卵,造成草场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对草原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大范围的害虫危害使新生牧草被啃食殆尽,失去应有的利用价值,并且还会造成草场寸草不生,荒漠化进程进一步加重。
2.2 气候条件适合害虫生长草场进入返青期后,由于外界温度逐渐回升,草原环境湿润,空气新鲜,十分有利于草场害虫生长和繁殖。
在适宜的季节环境中,害虫数量会迅速增加,尤其是在春季降雨季节更有利于虫卵孵化。
在干旱季节,由于外界温度较高,十分适合蝗虫虫卵繁殖,并且很多害虫还可以通过大风向四周扩散,造成大面积草原被危害,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
3 草原虫害生物和生态治理措施3.1 引入微孢子虫在草原害虫中,蝗虫是最常见种类,同时也是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常见虫害。
草原蝗虫虽然个体较小,但是数量庞大,一旦大范围传播流行,将会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草原蝗虫防控中,通过在草场引入微孢子虫,微孢子虫能附着在蝗虫身体上,并且长期存活,与蝗虫体内进行物质交换,留下新的孢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以蝗虫体内的营养物质为食,并且具有一定传染性,防治蝗虫效果十分显著。
通过应用该种防治手段,草原蝗虫危害率会下降60%[2]。
3.2 利用苦参碱防治苦参碱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对草原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但是苦参碱中的黄酮类和微生物碱对蝗虫具有很好的消杀作用。
每公顷草原选择使用1%的苦参碱防控,能起到很好的防治蝗虫作用,减少蝗虫对草原造成危害。
新龙化工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我 国 目前 农 户 大 多 没 有 条 件 或 者 不 会 用 电 脑, 种 田非常需 要农 资店送货 上 门 , 也需 技术 上的 具 体指 导 。精 明 的经 销 商 便抓 住 这 个 机遇 , 主动 上 门帮 他们制 订 种植 计 划 , 及 时配 送 货 真 价实 的 农 资产 品 , 教他 们省 钱省力 的新 技术 , 联 络一 些离
5天 , 可 满足果 区 1 0 . 1 5天喷药 一次 的要求 。五是
期、 幼 果期 、 成 熟期 等整个 生育期 。六是 提高果 蔬 品质 , 可使 叶色浓绿 , 果蔬 色泽鲜 艳 、 外 观好 、 品质
高。
利 尔化 学植 物 激 活 剂 甲噻诱 胺
近 日, 利尔 化学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获得 甲噻诱 胺 原药 及悬 浮剂 登 记 , 用 于 防治 烟 草病 毒 。 甲噻诱 胺 的成功 开发 和登记 实现 了我 国在 植物激 活剂创 制史 上零 的突破 , 成 为 我 国第 一 个 具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的植 物激 活剂产 品 。 植 物 激活剂 主要通 过诱 导植物 产生抗 性而发
要 表 现形式 。 已商 品化 的植物 激活剂 品种有 苯并 噻二 唑 ( B T H) 、 烯丙 苯 噻 唑 、 有 效 霉 素 A和 噻 酰 菌胺 。此次利 尔化 学通 过与南 开大学合 作共 同开
展“ 植 物激 活剂 甲噻诱胺 的创 制开 发 ” 项 目研 究 , 创新性 地发 现 了甲噻诱胺 具有很 好 的诱 导 烟草抗 烟草 花 叶病 毒 ( T MV) 活性, 可 用 于 防治 烟 草 病
毒。
挥作用,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抗病性 的一种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龙 化 工 生 物农 药 甘蓝 夜 蛾 核 型 多角体 病 毒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应用技术
43 喷施 方法 .
பைடு நூலகம்
( 上接第2 页 ) 7 老龄奶牛( 1 为从发情结束后三小时 ;中龄 9 岁) —1 直 未见 发情 的奶 牛 ,常 有下 列两 种可 能 ;持 久黄 奶牛(—8 为 从发情结 束 后三到六 小时 ;青年奶 5 岁) 体 或 卵巢 囊 肿 。这 种 情 况 可 用氯 前 列 腺 素 来 处 牛( -岁) 4 为从发情结 束后六至 九小时 。 理 ,催一次或二次情 。对于产后3 个月还未发情 的奶牛 ,也一定要催情 。 45 适宜 的配 种 时间 . 据奶 牛的排 卵 时 间和 进入 奶 牛生 殖道 精 子获 能 时 间 ,以及 在奶 牛 生殖道 保 持受 精能 力 的时 间 来 决 定的 。奶 牛 的排 卵时 间大 约发 生在 外部 发情 表现结束后十小时左右。卵子排出后保持受精能 力的 时间 十J N- 十 小时 ,精 子到 达输 卵 管壶腹  ̄ - , 部的受精部位需要四到六小时 ,有受精能力的卵 细胞存活时间为六小时 ,有受精能力的精细胞在 奶牛生殖器官中存活的时间为二十四小时 ,奶牛 发情持续时间为十八小时左右 。了解了这些细节 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配种其受胎高峰分别为 5 加强配后观察及时查胎 对牛进行观察 ,特别是在配后第一情期看是 否返 情 。配 后六 十天未 返情 的 牛需 及时 检胎 ,检 查未 孕牛 及时进 行 催情处理 。 6 防治奶 牛 疾病 奶 牛 的结 核病 与布 氏杆 菌病 对生 殖 有 害 ,必 须抓紧防治。生殖 系统患病是造成受胎率低的原 因 。奶 牛在 分娩 时是 最容 易 引起生 殖 系统疾 病 , 应对分娩后的奶牛生殖复原进行跟踪检查和相应 治疗 。 总之 ,奶 牛受胎率的高低有多种原因 ,这就 要求各地的配种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 行有效的配种 ,提高奶牛繁殖率。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项目简介:棉铃虫与烟青虫是世界性重要害虫,每年造成的危害及防治费用在10亿美元以上,我国分布极广,常年多发,危害棉花、烟草、蕃茄、辣椒、玉米等三十余种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占棉花防治费用的40-60%。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民健康,同时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农药用量成倍上升,影响了防治效果。
因此,国内外非常重视无公害高效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内首次研制并成功通过中试的第一个昆虫病毒杀虫剂。
该杀虫剂可用于防治棉花、烟草、蕃茄等作物上的棉铃虫、烟青虫,它具有杀虫专一,不伤天敌,药效持久,对人畜无毒,不产生抗性等优点,是一种高效无毒的新型生物农药,是防治棉铃虫强有力的武器。
成果所处阶段及技术现状:武汉病毒研究所从70年代开始研制棉铃虫病毒杀虫剂。
目前该产品已实现工厂化生产。
市场售价每公斤40元,建一个年产200吨的工厂,需投资250万元,年获利税200万元。
市场前景:我国每年需防治棉铃虫的棉田约4000万亩,如果全程应用病毒杀虫剂防治,需用病毒杀虫剂4000吨,产值2.4亿元,利润约6000万元,市场前景广阔。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合资兴办企业等。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联系人:张忠信王志友
邮政编码: 430071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zhangzx@,*************.cn。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后效作用明显等优点,然而,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限制因素。
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研究情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杀虫特点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措施。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下称)属杆状病毒科的一类病毒。
其作为杀虫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与传统化学药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害虫种群起到一定的致弱作用,从而实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然而,NPV杀虫剂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NPV杀虫剂自身特点在田间合理使用,成为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之一。
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NPV 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的研究情况,对NPV杀虫剂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建议。
1 NPV种类NPV是一类能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的,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它的数量在已知的昆虫病毒中居首位。
在我国已报道的超过290种昆虫病毒中,有212种为NPV。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NPV杀虫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表1)。
其中我国正式登记的有8种(表2)。
表1国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防治对象应用作物使用国家美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zea NPV) 美洲棉铃虫棉花、烟草、大豆、蔬菜美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brassicae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主治甘蓝夜蛾)蔬菜法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PV)甜菜夜蛾蔬菜荷兰、美国、泰国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蔬菜危地马拉、美国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orana NPV)茶小卷叶蛾蔬菜德国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ichoplusianiNPV)粉纹夜蛾蔬菜美国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agraphafalcifera NPV) 棉铃虫、甜菜夜蛾、芹菜夜蛾棉花、蔬菜美国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toralis NPV)灰翅夜蛾棉花法国大豆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ticarsiagemmatalis NPV)大豆夜蛾大豆巴西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pseudotsugata NPV)黄杉、冷杉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LymantriadisparNPV)俄罗斯松黄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eodiprionsertifer NPV)松黄叶蜂森林美国、英国、法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PV)棉铃虫棉花、蔬菜俄罗斯马铃薯麦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hthorimaeaoperculella NPV)马铃薯麦蛾茄科蔬菜、烟草秘鲁、埃及、突尼斯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cunea NPV)美国白蛾森林俄罗斯表2中国已登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NPV)棉花、烟草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PV)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NPV) 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PV)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NPV) 茶树尺蠖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obliqueNPV) 茶树茶尺蠖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aniaseparataNPV) 小麦黏虫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sp.NPV) 草原草原毛虫2 NPV杀虫剂的杀虫特点1)特异性强,杀虫谱窄,对天敌安全。
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控制棉铃虫等多种害虫
6维度环境与健康网
核型多角体病毒 控制棉铃虫等害虫
编译:菁菁 6维度环境与健康网
左图:棉铃虫核形多角体病毒包涵体切面(单粒包埋型)
右图:棉铃虫环节处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
昆虫病毒是天然的昆虫特异性病原微生物,在控制昆虫种群数量中扮演重要角色。
核型多角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就是其中的一种。
核型多角病毒对多种蛾子和蝶类有效。
核型多角病毒的活体制剂可做页面喷洒。
棉铃虫摄入后2-5天内死亡。
由于该病毒会在紫外光下降解,因此最好在傍晚施用。
一些国家和专业人员推荐用核型多角病毒控制豆类梢螟(podborer)、棉铃虫、棉红铃虫、番茄果梢螟(fruit and shoot borer)。
参考文献:UNEP. Evalutaion of non-chemcial alternatives to endosulfan。
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柴连琴,荆玉谱,张林杰,刘鹏飞,孟景会,张海燕,王喆
申请号:CN202010535866.8
申请日:20200612
公开号:CN111727980A
公开日:
202010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棉铃虫技术领域,通过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中添加含有蜕皮酮的露水草提取物能够大大提高防治老熟棉铃虫的效果,同时防治低龄棉铃虫效果比传统方法更好。
按每只6龄棉铃虫5毫克露水草提取物(30%蜕皮酮)和2.0×10 PIB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用量,可以显著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老熟棉铃虫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农药,3龄以下幼虫48小时内死亡率达到100%;对于防控老熟棉铃虫起效快、效率高、减少产卵量,对防控次年棉铃虫的爆发具有显著作用,填补了目前没有有效杀灭棉铃虫的空白。
申请人:河南大学
地址: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毒,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之中。
在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进行控制方面,核型多角体病毒也被研究者广泛检测其控制作用。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观察,研究者发现玉米草地贪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以及蜕皮异常等。
被感染的蛾体内还能明显观察到病毒颗粒的积累。
研究者对病毒感染蛾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可以快速繁殖,并且会对蛾的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
被感染的蛾在幼虫期会出现发育迟缓和死亡率增加的情况,而在成虫期则会导致寿命缩短和繁殖力下降。
研究者还探究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控制效果。
实验数据显示,通过喷施病毒悬浮液可以有效降低蛾种群的密度。
在一定浓度下,病毒能够很快在种群中传播并导致大量蛾的死亡,从而有效控制蛾虫的数量。
研究者还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喷施病毒悬浮液,可以明显降低玉米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程度,减少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研究。
它不仅能够引起蛾的病征,而且能够在蛾体内繁殖并影响蛾的发育和繁殖。
核型多角体病毒还可以通过喷施悬浮液的方式在田间控制蛾虫的种群密度,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望成为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一种能够感染昆虫的病毒,对一些害虫的控制有着较好的效果。
玉米草地贪夜蛾(Helicoverpa armigera)是我国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利用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进行控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旨在为该病毒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 NPV的生物学特性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侵染昆虫。
其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期存活,并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NPV感染宿主后,病毒颗粒会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合成,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溶解释放出新的病毒颗粒。
这些病毒颗粒会再次感染其他宿主细胞,形成传播链。
二、 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1. 病毒致死率研究发现,NPV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致死率较高。
当玉米草地贪夜蛾受到NPV感染后,体内病毒颗粒会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合成,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溶解释放出新的病毒颗粒。
这些病毒颗粒会再次感染其他宿主细胞,造成病毒的快速繁殖和扩散。
最终,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的病毒量达到一定水平,使得宿主死亡。
病毒在玉米草地贪夜蛾体内的扩散速度很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宿主的致命效果。
2. 抑制繁殖除了直接的致死作用之外,NPV还能够抑制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繁殖。
感染过程中,病毒颗粒的快速繁殖和扩散使得宿主的生殖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雌虫的卵巢发育和产卵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雄虫的交配能力。
这些因素导致了宿主的繁殖受到抑制,减少了后代的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3. 对非靶害虫的环境友好性与化学农药相比,NPV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对非靶害虫和其他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NPV还可以与其他生物防治剂和农药共同使用,对环境友好性更为突出。
三、 NPV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NPV已经开始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示范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作 物 安 全 性
示 范证 明 2 O 亿P I B / ml 甘蓝 夜蛾 核型多 角体 病 毒悬浮剂在使 用剂量 下对甘蓝 、 西兰花等蔬 菜
安 全无 药 害 。 2 . 2 对 小菜 蛾的 防治 效果
次, 共 喷药 三次 。 采用对 角线 五点 取样 调查 , 每点定 株调 查 2
2 %甲维盐 E C+ 2 0 亿 P I B / ml 甘 蓝夜 蛾病毒 悬 浮剂 1 5 ml +1 5 0 0 0 亿P I B / h l - l l 2 , 江 西省 宜春新
龙 化工有 限公 司 , 广西 田园生化股 份有 限公 司 ,
试 验 点 自购 。
2 %甲氨基 阿维菌 素乳油 3 0 m l / h m 2 ,广西 田 园生化 股份有 限公 司提供 , 试 验点 自购 。
广东 省西 兰花小菜 蛾 , 海南省 甘蓝 小菜蛾 ,
海南省 豇豆 豆野螟 。
1 - 3 示 范 区设 置
各 处理不设 重复 。 示 范药剂 处理 面积 3 3 3 m 2
~
2 0 亿P I B / m l 甘 蓝夜 蛾核型 多角体病 毒悬 浮
剂( 康邦 ) 9 0 m l 、 1 2 0 m l / 6 6 7 m2 , 3 0 0 0 0 亿P I B/ h m 2 , 江西省 宜春新 龙化 工有 限公 司提 供 。
1 . 1 . 2 对照 药剂
5 3 3 m2 , 对 照药剂 处理 面积 6 6 m2 ~3 3 3 m 2 , 空白
对 照区面积 6 6 I I 1 2 。
1 . 4 施药方 法
于小 菜蛾低 龄幼 虫发 生高 峰期 施药 一次 。 用手动喷雾 器施 药 , 进行 叶面 、 叶背周到喷雾 , 每
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
表 1 喷施病毒后美国白蛾幼虫的感病情况
2d
4d
6d
8d
10 d
套袋初始 喷药时
网幕编号
死虫 死亡率 死虫 死亡率 死虫 死亡率 死虫 死亡率 死虫 死亡率
幼虫数 虫龄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1
107
2 2 1.9 8 7.5 29 27.1 72 67.3 94 87.9
89 73.6
59 82.0
1
1.3
0
0
0
0
14 d
死虫 死亡率 数 (%)
105 98.1
51 91.1
39 100.0
77 95.1
33 91.6
96 79.3
63 87.5
1
1.3
0
0
0
0
表 2 不同虫龄美国白蛾幼虫感染病毒后死亡情况
死亡率 (%) 2d
虫龄
2龄
1.2
3龄
0
4龄
0
平均值
0.4
5 月下旬,在美国白蛾幼虫 4 龄前完成病毒制剂 的喷洒工作,用车载式高压喷雾机对供试的树木进行 正反面喷药,以全部叶片均匀着药为准。喷施病毒前, 选设 10 块标准地,每标准地 100 株树木,在标准地内 选取不同虫龄的有虫株进行标号,并对网幕套袋处理。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设在禹城市伦镇、市中办、安仁镇境内, 树种为杨树 (Populous),树龄为 3 ~ 5 年。
图 1 幼虫死亡前吐出黄色液
第一作者简介:王金梅 (196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图 2 幼虫虫体出现腐烂现象
-51-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的作用机理、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能够感染并增效病毒的物质方面进行的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增效作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再猖獗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和谐的农药,减少或替代传统的广谱、高毒有机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1]。
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将成为一种“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friendly pesticides)[2]。
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
与其他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比,昆虫病毒杀虫剂到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为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
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
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
大小一般为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
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 ×52nm[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
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 m±0.13um。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及增产作用
技有 限公 司生 产 。
②2 O 亿P I B / ml 甘蓝 夜蛾 核 型多 角体病 毒悬 浮剂 , 江 西省 新龙 生物科 技 有 限公 司生产 。
③发蔸灵 , 武汉 天惠生 物工程有 限公 司生产 。
④5 %甲维盐 悬浮 剂 , 市售。
1 . 3 试 验 设 计
和 喜爱 。甘 蓝 夜蛾 核 型多 角体 病 毒杀 虫剂 为 中
昆虫 病毒 杀 虫 剂核 型 多角 体 病毒 在 生物 农 药杀 虫剂 中 占有 重 要地 位 。在 我 国农 业 部 推荐 使用 的杀虫 剂名 录中 , 核型多 角体病毒 杀虫剂 品 种 占有很 大份 额 。 经过 多年 的推 广使 用 , 核 型 多
角体 病 毒杀 虫剂 已经 越来 越 为广 大农 户所 接受
7月 5日, 6 6 7 m2 用2 0 亿P I B / m l 甘 蓝夜 蛾核 型多 角体病 毒悬 浮剂 ( 康邦T M) 5 0 m l 兑水 3 0 k g 喷施 防 治稻纵 卷叶螟 和二化螟 ; 8 月3 E t , 6 6 7 m 2 用2 0 亿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点 水 稻 品 种
点收 割 l m。 左 右稻株 , 实 际 面 积 用 皮 尺 量 长 宽 计
与5 0 %大 团结 复 合肥料 4 0 k g , 尿素 5 k g , 加 1 0 %
吡虫 啉 2 0 g , 除草 剂苄 乙 甲 1 0 g 搅 拌均匀 混合 , 在
水 稻分蘖 期作 追肥 施用 ; 7 月 5日, 6 6 7 m z 用5 %
处 理 B: 6月 7日 6 6 7 m2 用 发 蔸灵 2 0 0 g 与5 0 %
验 田肥力 中等 偏上 , 田块 各 区域 肥力 均匀 一致 。 水 稻品种 为陆两优 6 1 1 , 5 月2 6日水直播 , 株
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02/746科技与产品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溴嘧氯草醚中试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溴嘧氯草醚中试合成工艺。
研究人员以2-氟-6-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缩合、还原和亲核取代反应,在公斤级规模上合成了溴嘧氯草醚,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了原药含量,通过三维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DAD-MS)技术对原药中的杂质结构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反应总收率高于80%,原药含量大于98%,主要杂质为未反应完全的中间体2-[(4-溴苯氨基)甲基]-3-氯苯酚和溴嘧氯草醚Smiles 重排产物。
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高,原药含量高,“三废”排放较少,比较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据介绍,溴嘧氯草醚(开发代号:SIOC0426,化学名称为N-[2-氯-6-(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基]-4-溴苯胺),是我国以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为先导自行创制的第一个以棉花田为作用对象实施开发的高活性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高、杀草谱较广、对棉花和棉田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作为棉田除草剂候选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刘刚) 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自2013年7月获准取得农药登记以来,仅一年时间,该产品就在全国多个地区获得肯定,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已列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重点推广产品。
甘蓝夜蛾分布于我国及北美、欧洲等地。
幼虫严重为害油菜、甘蓝、洋葱、白菜、甜菜等蔬菜和经济作物。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甘蓝夜蛾幼虫致病力强,自然感染率高,又能在自然界造成流行病,是甘蓝夜蛾的主要病原性天敌,作为微生物杀虫剂有较大潜力,在法国、德国等早有成功的防治实践。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成功,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农药登记并生产。
据悉,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一种广谱性昆虫病毒微生物杀虫剂,能杀灭32种鳞翅目害虫,用于防治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均产生抗性的小菜蛾,效果很好,且不易产生抗性。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表2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一代美国白蛾效果
稀释 药剂
倍数
虫口减退率/ % 3d 7d 11 d
250 44.6 98. 1 100.0
S1 500 33. 1 93. 8 99.4
1000 42.7 94.4 98.2
250 45.9 92.6 98.9
S2 500 31. 1 89.6 99.8
表3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二代美国白蛾效果
稀释 药剂
倍数
虫口减退率/ % 3 d 7d 11 d
1000 35.7 70.8 90.2
S1 2000 20.6 50. 1 68.0
3000 17.2 35.4 59.4
1000 33.9 73.6 89.9
S2 2000 13. 1 44.5 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21)03-0004-03
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control experiment against Hyphantria cunea
LV Chunhe1 ,LV Jun2, LIAO Chengjia2 ,LIU Chao1 ,BAI Hongyan1
2试验方法
2. 1试验药剂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 : 10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的作用机理、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能够感染并增效病毒的物质方面进行的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增效作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再猖獗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和谐的农药,减少或替代传统的广谱、高毒有机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1]。
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将成为一种“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friendly pesticides)[2]。
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
与其他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比,昆虫病毒杀虫剂到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为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
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
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
大小一般为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
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 ×52nm[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
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 m±0.13um。
多角体在弱戚中作用15分钟左右时,可看到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随机分布,大小均一,并包埋于多角体的空膜中。
同时,还可见到囊状的多角体空膜[4]。
1.2理化性状主要成份蛋白质不同多角体所含的氨基酸成份不同;不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笨、丙酮等;不能为细菌或细胞蛋白酶破坏;活体外用Na2CO3的稀溶液(0.08~0.05M)溶解获得病毒粒子被食感染虫体,能在中肠释放粒子,多角体不溶于血淋巴,耐低温,-135~150℃下冻融5次不失活。
2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2.1 病毒研究利用的历史第一个关于昆虫病毒病的记录文献是我国12世纪中叶的《农书》中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病的记载。
这就是我国养蚕农民俗称“脓病”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5]。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很多种。
到1995年,已知可从716种昆虫和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很多种。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就已开展了,Gehren(1892)在德国利用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6]。
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的松针黄叶蜂( Neodiprion Sertifer)危害较严重,应用人工防治效果不大。
直到从欧洲随天敌把该害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 Neodiprion Sertife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sNPV)引入,才使这个害虫的为害基本得到控制。
1961年,美国应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HaNPV)防治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番茄等多种作物的害虫,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于1971年正式登记,是第一个工业生产的昆虫病毒商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这方面陆续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报道。
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开发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lNPV)等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并且已经商业化。
2.2 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害虫的机理1.2.1病毒的作用机制病毒被昆虫幼虫取食后,多角体在昆虫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被释放出来。
游离的病毒粒子通过围食膜的网眼吸附在中肠微绒毛上,脱掉套膜以核衣壳进入中肠细胞,病毒核酸在中肠细胞核中复制,但一般不形成多角体,只形成核衣壳。
这些核衣壳获得囊膜后,从第一次受侵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
释放出来的病毒粒子进入血腔,随昆虫血淋巴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开始第二次侵染。
在病毒粒子第二次侵染的细胞核中,包含病毒粒子的多角体蛋白也在形成,开始时在病毒粒子表面附着无数多角体蛋白晶粒,以后蛋白晶粒不断积累,形成不定形的结晶小块,即“前多角体”。
这些结晶小块不断增大,病毒粒子单个或成束地被包埋进去,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成熟多角体。
多角体充满被侵染的细胞核,核异常膨大,最后破裂,细胞随之解体而释放出多角体(其内包涵病毒粒子)。
大量新复制的病毒粒子进入细胞之间的缝隙并向血腔(体腔)中扩散,感染组织细胞。
然后病毒的多角体又进行下一次侵染,如此循环往复。
昆虫感染病毒后 2~3d,血淋巴浑浊,在血球、气管基质和脂肪体等细胞中充满了多角体,导致细胞破裂,昆虫死亡[7,8]。
1.2.2 害虫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发病后往往体色变黄、发白,行动异常,逐渐失去食欲;最后体内组织液化,体壁脆弱易破,流出脓汁样的体液。
有些野外昆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后,常向植物上部转移,爬至树顶,倒悬其上而死。
液化体液下坠,使体躯前部膨大,皮肤则脆弱易裂,破后流出乳白色或褐色浓稠液,内含大量新形成的核多角体。
无特殊臭味(未被细菌侵染前)。
有时幼虫感染病毒量不足以使幼虫致死,幼虫仅在末龄时血淋巴稍乳白的感染病症,染病幼虫蛹期死亡。
2.2杀虫剂的后效作用此病毒制剂在大田一次施用,发病虫体内产生大量昆虫病毒或游离病毒粒子,随昆虫尸体附着在植物外表或落在土壤表层,在各种媒介的作用下又作为次代害虫的传染源。
另外由于带昆虫病毒的雌性成虫产下的卵表面带病毒也常引起次代感染死亡。
总之,昆虫病毒一旦进入害虫种群的生态体系中,它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播扩散,调节控制害虫的数量。
因此,害虫的昆虫病毒杀虫剂不需要将害虫全部消灭,而是要把它控制在一个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即保留一定的种群数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昆虫病毒,有效的降低农业害虫的药剂防治投入,从而缓解了害虫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9]。
3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3.1插入神经毒素、激素和酶基因目前认为有应用前景的是导入蝎毒素基因、螨神经毒素基因和蜂毒素基因。
这类毒素可迅速将昆虫麻痹,使之停止取食和为害作物,而昆虫病毒可以继续增殖,杀死寄主。
将昆虫毒素基因插入杆状病毒后的病毒杀虫效力可比野生型杆状病毒高30%~40%。
昆虫的生理代谢受激素和酶的调控,把某些激素和酶的基因插入到昆虫病毒基因组中并表达,使之处于一个高水平,就可破坏虫体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功能,加速昆虫死亡。
目前已有利尿激素(DH)、促前胸腺激素(PTTH)和保幼激素酯酶(JHE)基因被重组到杆状病毒中表达。
Maeda(1990)根据烟草夜蛾(Manduca sexta)幼虫的利尿激素氨基酸序列合成了利尿激素基因。
并将此基因重组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 )中,经注射感染家蚕幼虫后,由于过量的利尿激素扰乱了蚕体水分平衡,而导致家蚕因缺水而提早死亡,致死时间缩短约20% [10]。
3.2 异源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杀虫范围狭窄,一般只能感染一种或几种害虫。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扩大杆状病毒杀虫范围是通过异源杆状病毒之间的重组实现的。
例如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粒子、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SeNPV)DNA和BamHI酶切片段,以及SeNPV病毒粒子与SlNPVDNA的BamHI酶切片段,分别进行共转染,获得了各自扩大寄主范围的重组病毒。
4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增效物质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也能够增强NPV对宿主昆虫的感染性,提高昆虫病毒的杀虫效果,这类增效因子研究较多而且效果显著的当属光增白剂类物质。
Marrignoni 和Iwai首先将光增白剂用于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pseudotsugat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OpMNPV)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光增白剂能作为保护剂防止紫外线对OpNPV的辐射损伤。
以后研究显示光增白剂不仅对NPV等昆虫病毒有防止紫外线辐射的保护作用,而且能够增强其感染性[11]。
另外,还有许多物质能促进 NPV的感染。
如,酰基胺也能够增强粘虫NPV的感染;另有研究表明[12],硼酸、刚果红等能对NPV的感染有增强作用。
参考文献[1]康卓.中国生物源农药产业化进展[J].农药,2001,40(3):4—8.[2]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40-44[3] 翁启勇,蔡秀玉,邓塔.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一些特性.昆虫学报,1992,35(1):53—58[4] 刘小英,张立人.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测定.病毒学报,1989,6(2):150—157[5] 吕鸿声.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5,56-72.[6]NANCY BECKAQE. The ran ge of insect virusJ.Bioscience,2000,50(4):371- 373.[7] 吕鸿声. 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3-178.[8]张光裕, 孙修炼. 控制棉铃虫的生态学途径-病毒防[J]. 生态农业研究,1995,3(3) :26-29.[9] 林同.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2):24-29.[10] MAEDAS, VOLRATHSL, HANZLIKTN, et al. Insecticidal effects of an insect-specificneurotoxin expressed by a recombinant baculovirusJ. Virology, 1991,184:777- 780.[11] 彭建新,杨红,洪华珠,等.促进杆状病毒感染的增效因子[J]. 中国生物防治,2000,16(2) :87-91.[12] 高穗生,夏维泰,黄莉欣.核多角体病毒添加展著剂对甜菜夜蛾幼虫致病效果之影响[J].中华昆虫,1991,11:330-334。